农村总结范例

农村总结

农村总结范文1

一、2019年以来工作总结

(一)狠抓落实,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压茬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一是全员参与。实行“党委决策、政府操作、人大督导、政协督促、全员参与”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2019年,开展了“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巩固”三大攻势,梳理发现各类问题120个,现已完成104个问题整改,剩下16个问题已完成阶段性整改正按计划推进。

二是项目资金。2019年以来,区本级预算安排专项扶贫资金1900万元,较上年增长10%。安排扶贫项目资金2144.5万,实施42个扶贫项目建设,现已完成36个,剩下6个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大大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三是政策落实。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政策。全面开展贫困户饮水普查工作,安排资金80万元对疑似不达标用水贫困户69户,进行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确保了全部贫困户喝上安全放心水。同时,深入推进61个自然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使全区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

四是两业扶贫。深入推进“两业”扶贫,大力推动“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带贫模式,组建农民产业合作社32家,发展扶贫产业项目14个,安排资金1084万元;发放小额扶贫信贷1612.5万元;全区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653人,实现就业580人,就业率达89%。全区“两业”扶贫贫困人口受益面以及光伏扶贫贫困村覆盖率均实现100%。

五是感恩行动。以建设“爱心超市”为主抓手,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正向激励机制和反向约束机制,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扭转“等靠要懒”思想。全区现已建成7家“爱心超市”,各镇、处“爱心超市”仍在有序推进中,11月底将完成30家“爱心超市”建设。同时,大力宣传优秀的扶贫案例和人物,营造积极向上的的社会扶贫环境。

六是咬定目标。到目前,全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3户1650人,已累计实现596户1308人脱贫,剩余贫困群众203户445人,5个省定贫困村和1个市定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6%降至1.14%,在全市率先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位列全省扶贫考核排名第一方阵。

(二)多措并举,全面加快秀美乡村建设步伐。

一是新农村点整治扎实推进。2019年,我区共申报并批复了新农村建设村点35个(其中省级点27个、自建点8个)涉及19个村组。现各新农村建设点已全面启动,开工率达到100%。截止目前,按照“七改三网”建设要求,已完成村内支道8公里;修建排水沟或铺设下水管道16公里;拆除住房、猪牛栏舍、旱厕等各类建筑共计240间、拆除面积7885平方米,环境整治4500平方米。已完成工程量的95%。年底,全区新农村建设完成率将达到100%。

二是“四精”发展理念得到落实。全面开展全省生态宜居美丽县区创建工作,以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四精”建设理念为导向,融合新农村建设、秀美乡村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建立了一套区级总览、镇级主体、村级落实的工作机制。2019年,我区重点打造罗亭镇老105国道(罗亭段),截止目前,集镇打造已基本完工,正在对景观节点进行建设。

三是美丽乡村精美呈现。2019年,我区以民宿产业相结合,重点打造招贤镇乌井上堡自然村、梅岭镇立新徐家自然村、太平镇合水分场雷港自然等三个精品民宿村庄。截止目前,所有精品村已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总工程量约90%。

四是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坚持统筹兼顾和重点突破的原则,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两年出形象”目标基本实现。2019年全区共申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11个,已基本完工。

五是“厕所革命”持续推进。深入推进“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在全市率先出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年计划新建改建公厕32座(新建31座、改建1座),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32座新(改)建公厕,已完成总工程量的100%。

六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区农村污水治理工作完成2018年建设任务,经第三方验收评审后已完成1914余万元的建设资金拨付。目前,2019年51个拟建村点项目(新建村点21个,升级改造点30个),已完工39个,在建点12个。

七是特色小镇建设。2018年我区罗亭镇和太平镇列入特色小镇建设,共申报项目3个(其中罗亭镇申报1个,太平镇申报2个),预计总投资6200万元。截止目前,太平镇红泮公路和旅游公厕建设已全面完成,正在进行评审阶段;罗亭镇南昌绿谷湾里罗亭段秀美乡村试点线项目集镇沿线已基本完工。

(三)调优结构,全面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着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引导鼓励突出特色、错位竞争、差异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一是都市现代农业。依托我区绿色生态优势,整合资金600多万元用于奖补茶叶、果业、蔬菜、中草药等特色生态农业项目。截止目前,全区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117家,建成茶园面积7300余亩,年产量达到55吨左右;创建了37个规模以上特色果业基地,种植面积3700余亩,年产量达到2000吨左右;花卉苗木产业作为我区传统产业,进一步调优结构,种植面积达20000亩;其它高效经济作物,如商品蔬菜、中药材等面积呈逐年上升态势,种植面积700余亩,其中蔬菜年产量达到3000吨。同时,强力推进“一乡一园”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等工作,现代农业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到目前,我区创建有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6家,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园10家;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南昌林恩实业)、省级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8家。

二是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大力培育建设了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已创建了省级休闲农业精品园1家(全省仅5家)、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家、省级四星级农家乐1家(碧德馨实业)。到目前,全区共有农家乐经营户230余户,初步形成了招贤乌井、?上,太平湾头、狮子峰等片区农家乐集群。2019年申报省级精品示范园区、休闲美丽乡村、十佳农庄、省级农家乐各1家,休闲旅游线路1条。同时举办了郁金香花展、油菜赏花节、梅岭桑葚采摘节、蟠桃采摘节、杨梅采摘节、蓝莓采摘节等一系列休闲农业节庆活动,把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

三是绿色有机农业。大力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在全区优秀农产品企业中组织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认证,帮助企业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对获得省市奖补资金的“三品一标”企业,区财政给予对半奖励。同时根据省、市精神,对辖区范围内“面积100亩以上的种植业企业”、获得“三品一标”认证企业、依法取得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证照的种子、农药、兽药和饲料单位进行核准,将5家“三品一标”企业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将符合要求的23家单位纳入农业信用体系建设档案。

四是田园综合体建设。投资近6000万启动实施了太平镇九龙溪田园综合体、罗亭镇(义坪)鲜花小镇田园综合体项目。太平镇九龙溪田园综合体联动推进民宿产业、乡村旅游和特色小镇发展,在全市率先建成“农文旅+特色小镇”的田园综合体,节假日游人如织、人气火爆。罗亭镇(义坪)鲜花小镇田园综合体依托田园风光,强力推进“农文旅+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市民休闲观光的好去处。今年3月,罗亭镇(义坪)鲜花小镇举办的“南昌市第二届郁金香节”系列活动,央视一天三次在黄金时段进行报道,“鲜花小镇”知名度在全国打响。

五是南昌绿谷湾里版块。策应全省将南昌绿谷打造成中国绿谷战略,我区依托梅岭山脉、观察水库、溪霞水库等山水资源,实施南昌绿谷(罗亭段)湾里版块建设,投资3900万元对005县道(罗亭段)沿线进行重点打造。目前,整个项目已进入扫尾阶段。

(四)加大保护,全面巩固水环境治理成果

2019年以来,全区河湖长制工作一如既往地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综合施策、水岸共治、协调联动,进一步强化河湖保护、管理与治理力度,真正逐步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我区重点做好了“五个积极”:

一是积极开展条例宣传。以全省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暨第一届“江西省河湖保护活动周”宣传活动为契机,通过拉横幅、摆展板、LED宣传等方式宣传发放《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单行本1500余本,联合湾里路跑协会开展了“大美湾里我的家,河湖保护靠大家”路跑志愿服务活动。

二是积极推进河长履职。充分运用好“河湖长制信息平台”巡查打卡,截止目前,区、镇、村三级河湖长巡查打卡994人次,并做到了及时发现并推进解决河湖漂浮垃圾、河岸堆放杂物等问题,营造了河湖环境保护良好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巡查督办。区河长办根据《河(湖)长制区级会议制度等五项制度》(湾府办字〔2018〕148号)要求,积极开展巡查督办,下达影响中堡水、乌沙河、前湖水、禹港水、新茶岭水库等水系环境问题整改通知单14份,印发乌沙河、前湖水等水系综合整治调度会议纪要3份,推动解决涉及河湖环境问题20余个。

四是积极抓好专项行动。包括“清河行动”“河湖整治提升工程”两方面。切实抓好了2019年“清河行动”问题清单上报工作,报送涉及农村河湖管理和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及垃圾整治、持续加大河湖水域治安整治工作力度。

五是积极巩固消灭劣Ⅴ类水成果。针对2019年2月断面出现Ⅴ水情况,区河长办主任召开了乌沙河沿线水环境治理工作现场调度会,进一步推进解决了影响水质恶化的不确定性因素,理清了各责任单位具体职责,并抓好长效整治。

(五)其他工作

1.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大有关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政策法规、标准、技术的宣传。主要通过制定法规和相关生产技术规程,开展送科技下乡、3.15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标语、挂图、悬挂横幅、编制宣传手册及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和方法,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增强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和消费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提高社会各界对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程度。目前,我区共发放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手册等资料近3000余册。与农资经营单位和种植户等签订责任书,同时设立了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举报电话,通过广泛宣传,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农产品生产者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完成市局下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28批次,完成农业农村部抽检3批次,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2.粮食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完成人员转隶和工作衔接过渡。3月份完成粮食机构改革工作,粮食工作归口区农业农村局管理。二是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制订《南昌市2019年度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工作方案》,督促我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认真抓好落实,确保我区2019年度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考核取得优异成绩。三是做好粮食政务服务事项、粮食监督事项等网上录入工作。对粮食收购资格进行核查,换发《粮食收购许可证》2个,允许准入粮食收购市场。

农村总结范文2

1.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区。2019年,东南乡村振兴示范区被确定为省级示范区,在区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指挥部,制定2019年度乡村振兴考核办法,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春季行动动员会,印发《创建东南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方案》,争取上级资金4300万,整合区级涉农资金1.2亿元,保障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聘请北京绿维文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初稿已完成,把区域东南部62个村庄作为省级东南乡村振兴示范区,其它乡镇分别启动一个乡村振兴示范区。目前正有序推进三苏产城融合共建区、美丽栾北现代农业园、万亩方田标准化整治区等精品片区建设。省委副书记赵一德到调研给予充分肯定,经验做法由市领导小组印发全市。

2.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与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按照“党政主导、乡村主体、社会参与、城乡共建”模式,坚持“建管并重、净绿先行、精品示范、整体提升”思路,努力探索美丽乡村持久发展之路,建成国家美丽宜居示范村庄1个、省级美丽乡村21个、市级美丽乡村11个,提前实现省级美丽乡村覆盖全区15%村庄任务目标,荣获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区、“两改一清一拆”行动先进区,连续两年荣获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区。美丽乡村连片推进、生活垃圾处理PPP模式、项目建设EPC模式经验全省推广,全市现场会连续在召开,新华社内参、日报、电视台、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市媒体多次报道我区工作,130余县市区万余人次来栾参观学习。

3.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行动方案(2018-2020年)》(石栾办发[2018]9号),确定城区规划区以外永久保留村和3年内暂无撤并计划的136个村庄的整治任务。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全域推进。目前,全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100%;39个村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集中处理,11个村建有小型户用污水处理设施,其他村结合厕所改造,6月底前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4%;所有村庄主街道硬化、亮化率100%;所有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在深入开展“三清一拆”行动基础上,村庄美化整治46300平米,136个村地名标志设置标准化,全区农村50%以上庭院建成美丽庭院、10%的庭院建成精品庭院,创建美丽庭院30654个,精品庭院3065个,136个村全部完成村庄规划编制。2018年,申报获批省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完成示范县,争取奖补资金2300万元,2019年6月底完成整治任务。

4.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8年我区被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截至目前,全区173个村完成清产核资,167个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154个村完成集体经济组织注册登记。通过实践形成了“11543”工作法,全省试点工作会商会、市观摩动员会、整市推进会等在召开,省委《督查通报》、《三农要情》、市委《工作交流》、《决策》、《经济日报》、《日报》等刊发做法。

5.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定出台了《关于2018年农业产业化工作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施意见》,开展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三级联创,认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5家。认定区级联合体8家、市级联合体8家、省级示范联合体2家。2018年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15.8亿元,实现利润6400万元。全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1.3%,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01/1。

6.大力推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的实施意见》和有关扶持政策,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培育形成优质专用粮、无公害蔬菜和草莓、樱桃、核桃、无花果、食用菌、甜瓜、生姜等特色产业,建设苏园、锦绣庄园、神农福地等规模农业园区46个,苏园获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秋实庄园、神农福地等5个园区获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形成了东部东方园林苗木、中部天山国家农业公园和草莓蔬菜核桃、西部樱桃基地,北部以百果园为核心的4个万亩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第六产业为特征的“庄园经济”。着力推进产业生态文化相融合的都市农业,连续举办17届“草莓采摘节”和4届“樱桃音乐节”,我区小麦播种面积24.6万亩,亩产530公斤,玉米19万亩,大豆4万亩,谷子0.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8370亩。其中特色种植:优质强筋小麦“师栾02-1”3万亩,紫小麦1000亩,生姜1300亩,草莓1300亩,甜瓜150亩,樱桃4600亩,黄桃2200,无花果830亩,中药材2300亩,草皮压减面积4230亩(2018年草皮总面积2.8万亩)。5月7日全省小麦病虫害“一喷三防”暨专业化统防统治现场观摩培训会在召开。

7.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区农机总动力达到58.49万千瓦,拥有2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2367台,其中80马力以上1083台;小麦收获机973台;玉米收获机551台;秸秆机、旋耕机等其它配套农机具14182台。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53家,农机维修网点17个,其中二级综合农机维修点2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9.6%,玉米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4%,农作物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100%。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8.全力加强农村财经管理。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切实规范农村集体承包合同管理,全市农村集体机动地承包合同清理规范工作推进会召开。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妥善解决二轮延包遗留问题,保持现有承包关系稳定,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流转,2017年在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会议暨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现场会上,作为区(县)代表,做了题为《坚持“三三”土地流转机制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发言,2018年评为省级“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先进集体”。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升新型农业主体的规模经营水平,实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逐步发展壮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6-2018三年争取中央及省市财政扶持资金825万元,被评为“省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天亮合作社获得“省十佳农民合作社”称号。

9.全面规范发展畜牧养殖。狠抓动物防疫工作,在全市率先形成了包含牛、羊、猪、鸡等各种畜禽全覆盖的无害化处理体系,2017年承办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活动。强化畜产品安全监管,通过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日常巡查制度,在元旦、春节、全国“两会”等重要时间段和敏感时期重点整治,畜产品质量监测站质量体系建设通过省计量认证。畜牧工作站通过农业农村部全国畜牧总站的检查验收,荣获“2017年基层畜牧(草原)技术推广示范站”称号。畜产品质量监测站取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实现了畜产品质量检测“双认证”。

10.积极做好农业开发工作。积极申报圆满完成历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近年来,坚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美丽乡村”相结合,按照“美丽乡村”标准,集约开发,连片开发,打造建设环境优美,特色生态的典型村,共争取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个,申请财政资金2912万元,形成了2.62万亩的连片高标准农田项目区。

11.扎实开展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以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为工作目标,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实施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农药零增长行动、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等6大任务。2018年,我区农药使用量较前年降低7%,化肥使用量较前年降低6%,使用棚膜110吨,地膜50吨,回收利用率达到96%。

12.积极发展节水型农业。2016年以来,实施喷灌节水灌溉项目共8100亩,年压减地下水开采29万立方。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700亩,年节水量97.66万立方。

二、存在问题

1.农作物播种面积逐渐减少。由于区位特点,环省会经济林及高速国道两侧绿化的不断占地,致使我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逐渐减少。

2.土地收入效益较低,农民发展农业的积极性不高。农业在现代产业链中的弱质性,农业投入产出比低,就全国而言也是如此,农业收入只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25%,因此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不高,仅占20%,80%的农村资金流向非农产业。近几年受市场因素的影响,粮食价格下滑严重,玉米籽粒价格降到每公斤1.2元,严重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3.规模化蔬菜园区建设发展缓慢。蔬菜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的技术含量很高。当前较高的用工成本及土地流转费用成为蔬菜园区扩大规模化生产很大的制约因素,同时技术管理水平的不到位也严重影响了蔬菜园区生产的效益。

4.农业新技术推广较难,农民科学种田素质不高。由于现代农业投入产出比低,致使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只有老人和妇女在家种地。留守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现代农业所需的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现代农民”孕育和成长困难。下乡培训中,培训农民多是些老人和妇女,新技术推广、科学技术普及工作较难开展。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1.抓好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根据全区乡村不同区位和发展基础,分三片整体推进。重点打造精品片区。在全域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区域东南部涉及4乡镇62个村省级重点示范区。聚力打造精品线路和精品村。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内16个重点村的改造升级,突出抓好贯通精品线路的综合整治,对破损道路进行提升重修,对道路两侧路肩进行全面整修,高标准搞好绿化,建成高标准精品廊道绿带。

2.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战役,在全区农村广泛开展“六清三建一改”,以村为单位建立台账,实行日报告制度,全区村庄面上环境“脏、乱、差”问题有效解决,整治标准全面提高,实现干净、整洁、有序,村民清洁卫生文明意识显著提高;对锦绣庄园、秋实庄园等范围内的7条道路两侧进行高标准绿化美化,打造景观式精品片区,以衡井线为起点,南至南西线,对新赵线西侧范围内的28条田间道路进行高标准硬化、绿化建设。加快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抓好垃圾治理、厕所改造、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绿化、畜禽粪污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重点项目向东南乡村振兴示范区倾斜,上半年完成人居环境整治重点任务。

3.抓好产权制度改革省级试点。6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顺利通过省级试点评估验收。创新机制,探索落实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股权占有、收益、继承、转让、抵押、担保等权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规范健康运行。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年底全区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占比60%左右,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先进村达到40%。

4.强化产业龙头带动作用。着力实施省、市级龙头企业产值倍增计划,推进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指导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加强管理,提档升级,省、市级龙头企业产值增加3亿以上,达到18亿元。加快总投资5000万元联合体项目建设,加大协调力度,扩大增信基金发放范围,争取落实10家企业贷款5000万元。

5.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按照区政府《关于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财政扶持政策》,落实好2800万元专项资金,强化激励引导,做好“加、减、乘、除”法,完成压减草皮种植面积1/3目标,增加“甜瓜、黑土豆、紫小麦、无花果、生姜、钙果”等经济作物和特色种植,利用2-3年时间,每年集中培育形成2-3个特色主导产业,打造品牌形成规模。

6.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500万元、农机深松117万元奖补资金,实施全程机械化项目,推广“互联网+服务”模式,探索农机购置补贴网上申请、一条龙审核、一站式服务。抓好机械化新技术示范推广。搞好精准作业、农产品加工、设施农业机械等新技术新设备引进推广,发挥农机技术在秸秆还田离田、化肥农药精准使用等农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7.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做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将档案整理扫描及时移交档案部门,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发放到户。稳妥发展土地流转,抓好整片流转,加大对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审查力度,实行租赁农户承包地上限控制,保持社会稳定。培育新型规模经营主体。发挥区农民产业协会协调服务作用,干农家事,说农家话,念致富经,为乡村振兴凝聚人才,为农业产业发展搞好服务。重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土地托管服务组织,强化经营管理,提高规模经营主体经济效益;探索促进小农户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通过天亮合作社黄金分割分配法及“780全托管”模式,探索发挥“三权分离”改革示范作用。

农村总结范文3

一、主要工作基本情况

(一)全力以赴推进脱贫攻坚。指导各乡镇通过发展产业项目,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巩固完善产业长效脱贫机制,全市有带贫益贫功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7个(家),带动贫困户916户,农业产业带贫益贫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对标对表狠抓整改落实。认领涉及我局整改问题20个,相关措施35项,详细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形成整改台账。建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抓落实,各相关股室具体实施的整改体系,抽调8名年轻骨干组建农业农村局产业扶贫整改工作组,集中发力推动问题整改,所有问题已整改到位。二是集中开展脱贫攻坚“大调研、大排查、大整改”专题活动。严格落实部门领导“包村责任”,对包挂责任村蛟塘镇深耕村,推行“三三工作法”,即压实三个责任、实行三步走、帮贫困户解决三件事,活动期间帮助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69件,对定点帮扶村“三落实、三精准、三保障”工作进行全面排查并整改到位。三是实施产业直补项目,增强再生动力。2020年上半年产业扶贫直补项目,通过户申请、村验收、乡镇核实等资金申报审核程序,发放资金122.2237万元整,2020年下半年产业扶贫直补项目有序推进,预计11月底前完成资金拨付,产业直补项目涉及全市11个乡镇,68个行政村,1733户贫困户。四是强化技术指导及督促整改工作。落实2020年度农业扶贫产业项目“一对一”专家帮扶制度,累计培训指导100余人次。并通过开展农业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强化对贫困户的“帮传带”作用,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增收。出台《2020年度市农业农村局产业扶贫督查指导工作方案》调整局产业扶贫乡镇督查指导人员名单,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督导方式,对产业扶贫项目利益联结机制、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扶贫产业基地运营等工作进行督查指导,下发整改通知书60余份督促整改。

(二)推动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坚定不移稳住粮食生产。今年全市粮食总面积15.45万亩,粮食总产量6.69万吨,其中早稻种植面积1.26万亩,同比增长45%,油菜种植面积7万亩,中稻播种面积9万亩,旱粮播种面积2.4万亩,晚稻1.96万亩。落实春耕生产早稻种植奖补政策,奖补资金100万元。积极开展灾后恢复生产,及时组织农技人员进行灾情核实,实行灾情应报尽报,一日一报制度,我市农业生产抗灾技术措施,及时发放省厅拨付的3万斤受灾种子。加强种植生产技术指导,提高粮食产能,提高良种覆盖率,推进绿色防控和机械化农业技术推广。二是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茶叶、油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2020年全市经济作物生产总面积7.32万亩,与上年相比增长1.58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0.45万亩,蔬菜累计播种面积1.1万亩,水果面积0.85万亩,中药材面积2.6万亩,茶叶面积3.325万亩。三是畜禽水产生产稳定发展。出台生猪复产增养实施意见,积极引导中小养殖户从市外引种复产,鼓励中小养殖户自行培育种猪,最终达到快速增产的目的。我市生猪复产势头较好,目前能繁母猪存栏共计1801头,生猪存栏共计22483头,预计2020年末可实现生猪出栏3.6万头,存栏2.32万头,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我市牛羊出栏0.165万头,禽类存笼78.6万羽,出笼97万羽,肉类总产3986吨,产蛋2700吨。水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到11月份为止,实现水产品产量6286吨,其中养殖产量4500吨,捕捞产量1786吨。特种水产品产量2100吨,今年以来发展黑斑蛙养殖3家,特种水产品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四是保障粮食收购,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做好2.91万吨储存粮食管理,出台《市超标稻谷临时收购处置实施方案》,按照国家对稻谷的质量指标和食品安全指标标准,掌握本地区超标稻谷的数量分布等情况,进一步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监督检查,保证粮食收购安全。

(三)常抓不懈做好疫情防控,有序推进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在年初爆发的肺炎疫情期间,农业农村局立即行动,安排部署防控工作,进行24小时值班值守,组织开展粮油保障工作,每天调度全市6个应急供应点及各乡镇粮油超市供应情况,安排专人做好进出单位登记扫码工作。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统筹兼顾,强化调度指导,优化企业服务,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协助企业做好防疫物资、用工协调、员工返岗、原材料保障、交通物流、供电供水等方面的帮扶支持工作。发动农企捐赠抗击疫情物资8.6万元,协调解决17000个口罩用于涉农主体复工复产。对接上级部门上报融资需求3600万元,涉及农业主体46家。召开市服务三农银企对接会,帮助企业对接金融机构,申请信贷计划1180万。积极抓好省、市应对疫情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筹划包装了7个“三农”补短板项目纳入中央和省级农业农村系统和发改系统重点项目库,项目投资达35亿元。

(四)实施“一乡一园、一园一景”产业融合工程。按照市“全域旅游”目标制定出台了市“一乡一园、一园一景”总体发展规划,提出沿山农业围绕旅游做,沿湖农业结合旅游做的“一核两带,三区联动”示范工程,合理布局全市10个示范园,目前各乡镇详规已完成。按照“六个结合,三个运作”思路,做好“整合项目资金、开展农业招商、拓宽投融资渠道”文章。在项目整合上,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农村建设、水利、农业开发、增田造地、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项目资金,用于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在农业招商引资上,组建由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水利局、林业局、扶贫办、水文局、气象局为成员单位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招商推进组,下设2个招商小分队具体落实。目前,现代农业示范园招商推进组正在对接的有效项目14个,累计接待外来客商12次,外出招商6次,已签约项目2个,签约金额3亿元;在构建投融资平台上,通过组建市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投融资平台,包装市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争取地方专项债券以及农发行金融融资,目前已争取2020年省政府专项债券十九期第一批0.6亿元地方专项债券,资金已完成拨付;农发行乡村振兴项目正在完善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财政资金投入上,从2020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奖励资金,采取先建后奖的方式,对乡镇进行奖补。

(五)扎实推进新农村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新农村建设省级点、市县共建点共计206个点(88个自然村庄),惠及8225余户,3.68万群众,共计改水1772户,改厕2987户,改路73.26?,改沟102.57?,改塘43口,改房716栋,拆旧旱厕2412只、猪牛栏1390间,绿化面积3.34万?,污水管网铺设117.19?。加强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将全市村庄分为一、二、三类村庄,分类明确管护内容。按照“省市奖一点、县乡出一点、帮扶单位帮一点、村集体助一点、群众筹一点、乡贤捐一点”的村庄环境管护筹资机制,每年每个行政村(含其他村级组织)筹集管护经费不低于5万元。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体系,全面实现了90%以上村庄实现无害化处理;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共铺设污水管网60个村庄,实施深度终端处理村庄16个,简易处理村庄72个,基本实现了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个村庄设置了农村生活污水深度处理终端。垃圾治理越发常态化,不断继续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健全“市乡村组”四级治理机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垃圾日产日消,同时,逐步把垃圾治理推向市场,如横塘镇、蓼南乡已实施垃圾第三方治理。

(六)全力推动禁捕退捕各项工作。一是强力推动船网具回收处置工作。共指导完成回收处置处置渔船1416艘,网具42.98万余公斤,签订退捕协议1160份、回收捕捞证1160本,4月30日在政府网站了“注销市渔业船舶许可证(三证合一)”公告,所有渔民的船网回收处置、过渡期生活补助及捕捞证回收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二是强力推进退捕渔民建档立卡工作。结合省禁捕退捕工作手册研究制定了《市禁捕退捕工作指导办法》并及时下发给各乡(镇、处)用于指导调查摸底工作,从渔民身份确定、工作规程以及退捕船网工具回收处置等方面对退捕渔民的建档立卡工作做了详细解读和指导,要求各涉渔相关乡(镇、处)务必严格落实“一户一档”要求,及时准确上报调查摸底数据。7月底前完成了建档立卡渔民1160户2297人的信息完善工作,其中专业渔民678户1349人,兼业渔民482户948人。所有渔民材料按持证捕捞户数归档,实行一证一个资料袋,退捕档案实行专人管理,待整个禁捕退捕工作全面完成后移交给档案局进行保管。由于建档立卡工作做得非常扎实,提供了5份建档立卡材料代表省送到北京迎接了国务院的检查。三是强化开展禁捕退捕工作宣传。通过禁渔通告、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召开渔民座谈会及运用网络媒体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禁捕退捕宣传,积极入户上船耐心做好渔民群众的思想引导工作,及时回应了群众诉求,努力提高渔民群众政策知晓率,及时起草了《市鄱阳湖水域禁捕退捕工作应急预案》,明确了处置职责、程序和规范,做好了辖区内退捕渔民的稳定工作。四是严格落实了社会保障。及时起草了《市鄱阳湖水域渔民禁捕退捕工作养老保障及过渡期生活补助实施方案》,对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做到应保尽保、兜牢民生底线,按照一证两人的原则,以缴纳15年为依据,8月20日之前完成了所有持证捕捞渔民享受社保政策人员确定和录入系统工作。五是及时拨付了补助资金。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经组、村、乡(镇、处)三级公示报至市禁捕办进行汇总并公示后,由农业农村局起草文件经市政府分管领导签字同意后,由农业农村局和财政局联合行文及时将补助资金发放到了渔民的一卡通账户中,所有渔民的船网工具回收处置和渔民过渡性生活补贴资金、捕捞证回收资金以及社保补助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

(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一是完成了2018、2019年度乡、村、组三级农村集体资产清查工作,2018年度共清查农村集体资产7.555658亿元,2019年度共清查农村集体资产7.379365亿元,清查集体土地总面积58.6728万亩,其中耕地18.3546万亩。二是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工作,在3月底前全面完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工作,全市850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确认身份216427人,涉及农户52250户。全市登记赋码的共78个村集体,其中有经营性资产的28个,无经营性资产的50个。量化经营性资产总额1671.8919万元,合作社成员216427人。三是““三权”分置”改革,我市““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定在星子镇,改革主要任务是推进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土地流转,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化。积极引导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目前,我市土地流转总面积5.24189万亩,流转比例39.74%,其中出租面积4.9889万亩,入股面积0.21万亩,其他方式流转0.043万亩,进场交易面积0.398万亩,签订流转合同面积4.4888万亩,签订合同比例85.63%。试点乡镇土地流转面积1.0835万亩,流转比例达62.72%。

(八)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得到有效治理。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落实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巩固禁养区关停退养成果,全市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实现了两个100%。即:设施配套到位率已达100%。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100%。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积极推广绿肥种植技术、病虫害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我市绿肥种植面积预计2万亩,能够减少化肥用量140吨左右,共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8万亩,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我市共拥有大型植保机械10台,太阳能杀虫灯51台,二化螟诱捕器950个,二化螟诱芯1700枚,高空杀虫灯一台,黄色粘板15000块。今年我市测土配方施肥施肥覆盖率达到95%,绿色防控覆盖率35%,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积极开展耕地土壤类别划分工作,与第三方公司签订协议,目前出具了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成果。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及渔业资源保护行动,加大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和投肥水产养殖行为,已立案查处1起违法进行水产养殖案件,查处非法捕捞案件15起。配合中国科学院水生研究所在我市鄱阳湖水域开展的系列渔业资源调查项目,大力宣传保护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着重加强江豚保护区的巡护,开展增殖放流鱼苗2500万尾。

(九)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工作,组织一期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培训,印制食用农产品合格证300本,并免费送予农产品企业及合作社,指导填写农产品合格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配合省厅完成今年农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抽样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结合消费扶贫工作,对消费扶贫产品进行检测。今年共开展农产品抽检2050批次,其中定量检测550批次,定性检测1500批次,主要检测稻谷、蔬菜、水果、禽肉、水产品等,检测结果均为合格。积极推进实验室“双认证”工作,与第三方机构签订协议,完成内审员、质量负责人培训,9月底提交了实验室“双认证”申请,预计11月底进行专家评审。开展家畜血吸虫病防止工作,坚持两查两治不放松。2020年共查病4120头次,治疗4920头次,确保了全市清净无疫。切实抓好动物卫生监督管理。全市共产地检疫生猪2.3万头,定点屠宰生猪1.58万余头,无害化处理不可食用性产品折合生猪107头。

(十)抓好储备粮管理工作,提升农业安全生产管控。一是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做好今年粮食收购工作,制定了《市2020年粮食收购工作预案》,完成最低收购价早稻1038吨,预计中晚稻5000吨,完成县级储备粮轮换1000吨,新增县级储备粮700吨。积极开展粮食库存大清查“回头看”的整改工作,及时制订了大清查存在的情况和问题的《工作方案》,并抽调业务骨干人员对大清查中库点存在的问题进行逐项核对,做到认真整改。做好“优质粮食工程”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项目建设,预计该项目及粮库智能化建设项目在今年年底完成。二是继续开展“打非治违”。积极组织监理人员深入田间、上路检查,纠正违章,加强对大型农业机械安全检查的监督管理,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农机市场监管力度,对农机修理中心、销售中心等重点场所进行监督管理,重点检查非法改装和以拖拉机名义销售非标准车辆等行为,有效地预防农机事故的发生,确保农村道路交通安全,2020年我市未发生一起重大农机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十一)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一是做好水稻种植面积核实工作,2020年发放稻谷补贴330万元。二是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核实工作,全市2020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面积13.76万亩,补贴资金1541.12万元。三是农机购置补贴,完成农机具补贴69台,共计补贴资金109.001万元。四是宣传水稻种植保险,今年全市水稻保险87953.39亩,保险理赔319万,减少农民损失。五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已举办培训办3期,培训农民110人。做好“一村一大”培育工程和高职扩招招生工作,已完成“一村一大”5名学员报名审核,完成31名高职扩招高素质农民报名审核工作,进一步提升农民的学历。六是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工作,已向省、市申报2020年度“财政惠农信贷通”信贷计划共计5000万元,截止2020年9月30日,全市已申报“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2779.46万元,新增受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家,累计受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共42家。

(十二)深入治理农业行业乱象。以落实农业农村部“清江清湖”行动为契机,切实增强鄱阳湖区生态保护工作,分区域、分时段、全方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高密度开展水域巡护,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船、艇100余次,参与执法人员1300余人次,共销毁违法和残存网具80余部。加强对生猪养殖场的监管,出台《关于开展生猪屠宰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原则。每月深入对生猪屠宰场(场)进行日常监督检查,严格29项检查要求并记录在表,存档形成台账。同时下乡进行兽药巡查,打击非法购入、销售的国家规定停止使用药剂产品,确保市场有序运行。强化农资市场网格式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虚假标识、标识不清、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开展农资市场规范化建设创建和专项治理活动,出动执法人员200余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33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2起,净化了农资市场。

(十三)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结合“党课开讲啦”等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学习效果。通过“”、主题党日等形式,深入学习领会精神,把责任与担当细化为一项项具体工作任务扎实完成,培养党员勇担责任,踏实工作品质,永葆共产党员本色。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坚决杜绝“四风”问题,贯彻落实市作风建设动员部署会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市农业农村局纪律作风建设,出台《市农业农村局关于深入整治突出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实施方案》,将作风建设与年终考核挂钩,切实履行“一岗双责”,构建教育、制度、执纪监督有效机制,确保全系统风清气正。

二、存在问题

1.乡村产业发展质量水平仍需提升。乡村产业基础仍不牢固,农业防灾减灾、疫病防控能力还不强。农业产业结构不优,优质绿色农产品占比较低,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问题依然存在。农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农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

2.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近年来农村发展较快,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部分农村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问题并存。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仍不均衡,农村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等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运转经费保障水平低,专业人才留住难。

3.推动农民脱贫增收任务仍然艰巨。贫困村脱贫攻坚的投入大、难度大、压力大。产业扶贫力度大,但产业规模普遍较小,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带贫益贫作用还不充分。受经济下行压力、农资价格上涨等多种因素影响,农民持续稳定增收难度大。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取得了较好进展,但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劲头不足,促进农民增收效果尚不明显。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够紧密,辐射带动农户能力有待提升。

三、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1.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村庄“七改三网”整治建设以及污水管网和终端处理设施建设,按照要求建立污水深度处理村庄和污水简易处理村庄,抓好示范点村庄长效管护工作,完善村庄长效管护制度,不定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督查。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村振兴。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及各项惠农政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优先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尤其要重点高质量发展和推广肉牛圈养和种草养牛技术,力争2021年实现肉牛出栏3000头左右。做大做强茶产业,组织开展名泉名茶活动,打响了茶泉文旅品牌,做好云雾茶推广,提升云雾茶国际知名度。发展绿色有机地理标识认证产品,提升我市农产品质量和影响力。积极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治理,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开展受污染耕地治理,实现人放天养的水产养殖方式,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

3.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园暨“一乡一园、一乡一景”建设。以实现部级农业园区有突破为目标,重点打造沙湖山、海会等连片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实现农旅融合发展。到2021年12月底前,各农村乡(镇、处)至少要建成一个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打造一处AAA级观光景点,半数以上乡镇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和AAAA级观光景点,全市实现部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突破。同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现代农业示范园内打造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示范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和农庄。

农村总结范文4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0.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5.49万亩、经济作物4.71万亩、饲草0.3万亩;全区奶牛、肉牛、肉羊、生猪、蛋鸡、肉鸡存栏分别发展到1.62万头、0.61万头、14.33万只、15.2万头、54万只、11.6万只。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抓实项目工程建设,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一是整合7645.7万元,在孔家庄、安家堡、北沙城等9个乡镇实施了"整合资金资产收益扶贫项目",涉及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项目(4595.2万元)、设施种植类项目(2266.5万元)、农机购置项目(360万元)、特色农产品展销、加工及配套项目(424万元);二是投入535万元,在孔家庄、、旧堡等9个乡镇18个贫困村实施了"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三是投入2960万元,实施了"洋河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四是对投资982万元的"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进行了勘查设计招标;五是投入162万元,在安家堡、旧堡、3个乡镇4个行政村实施了"2018年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水利项目";六是投入3168万元,在旧堡和郭磊庄2个乡镇4个村实施了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七是申请1600万元省级资金,围绕污水处理、道路恢复、绿化亮化、村容村貌,在东湾、第八滩、盆窑、迎恩路等8个地点实施了"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八是投入252万元国家农机深松资金,完成9.3万亩耕地深松作业;九是投入141.444万元中央农机补贴资金,补贴农机具163台。

(二)完善服务保障体系,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落实上级19万亩划定任务,划定20.31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二是加强农产品安全监管,对养殖、屠宰检疫和调运外省环节开展了"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残留抽样监测,养殖环节抽检457批次、屠宰环节抽检3918批次;三是做好动物免疫和动植物检疫,免疫猪16.4万头、牛3.15万头、羊18.9万只、鸡43.9万羽,产地检疫生猪15.6005万头、牛羊共1.8584万头、禽类4万羽,猪产品160.0665万公斤、牛产品54.7343万公斤、羊产品57.0398万公斤,指导病虫害防治150万亩次,开展减量控害专业化统防统治4万亩次;四是推广畜禽良种繁育,完成奶牛纯繁9217头,肉牛改良1400头,肉羊改良22300只,猪改良22358头;五是开展了非洲猪瘟防控工作,排查养殖场户9.034万户次,排查生猪503.56万头次;六是严格农机监理,办理农机注册登记46辆、年检49辆;七是加大农业执法力度,出动执法车辆106台次、执法人员527人次、检查农资经营单位114家次、玉米制种生产基地3家、兽药经营店55家次、饲料生产经营单位10家次、农药生产企业12家次、农机经销商2家次、农机零配件经销店2家次、农机维修点1家次,双随机检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证6个、行驶证8个、年审7个;八是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为各乡镇及局属相关站所配备20台移动监管设备,并对45家农资生产、20家兽药经营店、10家饲料生产经营主体、5家蔬菜种植企业、20家养殖企业、7家定点屠宰企业实施了可追溯管理。

(三)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增强农业产业带贫能力

一是成立了以主管区长为组长、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农业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聘请农科院李军副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组建了由12名副高以上技术人员组成的产业扶贫技术服务专家组,成立了覆盖全区所有乡镇的11支乡镇扶贫产业服务队,派出36名技术专家和135名乡土专家,组建了覆盖全区171个行政村的产业发展指导员队伍,举办各类培训班152批次,培训8630人次,培树科技示范户120户、推广主导品种8个、主推技术7项;二是根据农业厅《关于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的通知》要求,通过向社会招聘公告,按照理论测试和专家面试程序,选聘贾登峰等8名同志为特聘农技员充实到乡镇开展农技服务;三是按照上级部署,对农民合作社开展了"空壳社""僵尸社"清理,并组织华旭、凯丰溢民申报了"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组织溢金田、杏花沟申报了"市级农业公园"。截止目前,全区发展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企业200余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家、市级35家、县级64家),农民合作社328家(部级示范社1家、省级5家、市级35家、县级29家),家庭农场35家,现代农业园区省级1家、市级4家,市级农业公园2家;四是在全区选取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监测对象,适时监测录入系统,并制定了《2019年度产业扶贫工作宣传方案》和《2019年度产业扶贫工作要点》,全面提升产业扶贫工作水平;五是充分发挥榜样力量,禾久集团"三动三增"、亚雄公司"一统三扶一倾斜"产业扶贫模式,得到了省、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的一致好评和典型推广;六是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扶贫产业成效评估的工作方案》,组成4个成效评估组,通过听取乡镇汇报、召开村级座谈会、实地走访、进村入户等方式,对2017年精准识别"回头看"确定的77个贫困村进行了产业扶贫成效评估。

(四)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空心村"治理

一是编制了《"空心村"治理专项规划(2018-2020)》,印发了《"空心村"治理工作方案》《"空心村"治理安置补偿实施方案》;二是采取市场运作的治理模式,确定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入住互助幸福院3种安置方式,完成搬迁后可复垦土地1512亩;三是完成了柳东河、和尚庄、半打沟3个村的整村搬迁,并启动其余24个"空心村"治理工作,北新屯和洗马林两个集中安置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到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空心村"治理任务。

(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一是根据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定位,对打造的114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按照53个一类村、61个二类村进行了分类;二是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建立乡镇转运站4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2.97万立方米、村内塘沟8处、畜禽养殖粪污废弃物7.37万立方米、残垣断壁和杂物361处,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37个;三是因村制宜推广ECO方便器,将镇西湾村和膳房堡乡孙家庄村作为ECO方便器试点村开展了农村"厕所革命",在11个乡(镇)政府机关和77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安装了ECO方便器作为乡村示范点,提升ECO方便器的群众知晓度和普及率,并在全区各乡镇分别确定2个村整村推进。同时,结合"空心村"治理、异地搬迁,完成各类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9142座;四是完成22个村污水集中收集或分散式处理设施建设,5个村接入城市污水管网一体化处理,12个村生活污水得到管控;五是完成2个村通村道路、38个村主街道硬化、92个村入户道路硬化、37个村穿村公路硬化;六是完成1591亩村庄绿化,30个村村庄绿化覆盖率达标;七是建设9895个美丽庭院、2058个精品庭院;八是新装、更换、维修路灯3800盏,35个村庄公共照明达标;九是完成33个村美化整治,设置61个村标准化地名标志,编制27个村实用性村庄规划。

农村总结范文5

年初以来,全县上下坚持以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以乡村振兴为主线,按照县委、县政府确立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打造农业产业名县”目标定位,对标对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农业农村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一)油料作物扩面增产。全县油料播面22.17万亩,平均单产113.47公斤,总产2.9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0%、9.8%和11%。

(二)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全县粮食播面133.17万亩,平均单产423.8公斤,总产56.4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29%、2.0%和2.3%。其中水稻播面120.32万亩,平均单产438.64公斤,总产达52.78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32%、2.11%、2.44%。

(三)果蔬产业持续发展。新增果业面积0.57万亩,其中井冈蜜柚0.35万亩;蔬菜播面22万亩,产量32.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9%和3%。

(四)特色畜禽扩规增量。全年出栏肉牛15.15万头,比上年增长0.27%;乌鸡饲养量1850万羽,出笼1480万羽,分别比上年增长3.60%和2.30%。

(五)水产品产量继续攀升。全年总产量达2.61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0.7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57%和0.12%。

二、农业农村工作主要亮点

一年来,面对农业农村发展中的诸多矛盾和困难,全局上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领,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三农”工作目标,保持定力,攻坚克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六新”:

(一)农业农村改革有新进展

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启动了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开展了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了示范合作社建设,完善了利益联结机制。全年新增合作社40家(累计696家)、家庭农场23家(累计513家);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积极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政策,进一步完善了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为依托,引导农民依法开展土地流转,全年新增流转土地面积3.95万亩,累计30.62万亩,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49%;三是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在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农村集体产权制定改革试点方案》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指导意见》,并全面启动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二)富民产业发展有新起色

一是调结构、壮特色。积极策应省九大产业工程和市六大富民产业工程,大力发展乌鸡、绿色水稻、井冈蜜柚、有机蔬菜、有机茶叶、特色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规划建立了泰井线特色中药材、苏马线有机果茶、万石线优质果蔬、泰禾线绿色大米、山区乡镇特色竹木等五大产业示范带,培育了飞尚林产等5个千亩蜜柚精品基地,建立了4个千亩优质高产中药材示范基地,打造了桥头大鲵、螺溪稻鳖等8个特色水产养殖基地。全县绿色水稻播面15.6万亩,新增井冈蜜柚面积3500亩、井冈稻米1.6万亩、绿色蔬菜2500亩、特色中药材2210亩、有机茶叶1000亩;二是强龙头、促融合。一方面,大力实施“龙头企业+”行动,拥有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84家,建立产业基地452个,带动6.3万农户(其中贫困户2200户)从事产业化经营。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累计发展农产品电商企业150家,其中规模以上电商企业11家,建立益农信息社116家,对接贫困户1170户,全年电商交易额有望突破1亿元;三是抓标准,育品牌。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全方位打造精品名牌,南溪上垅井冈蜜柚基地获出口资格认证,优质稻米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等井冈大米品牌建设成效明显,被列为全省现场会参观点,乌鸡地理标志获中华品牌商标会博览会金奖。新增“三品一标”2个,累计拥有“三品一标”35个,其中无公害21个,绿色5个,有机食品6个,地理标志3个;四是攻项目、抓提升。以全省“大干项目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小区、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万亩稻虾基地等产业重点项目建设。2018年高标准农田实际完成建设面积5.185万亩,占任务数的115.5%,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2019年度5.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预计在年底可竣工。市批复我县的14个生猪生态小区目前已落实投资主体13个,完成土地流转小区10个,已启动9个,建成投产4个,建设总量居全市之首。通过加快推进生猪生态循环小区建设,提升小区建设质量,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措施有力,恢复生猪生产产能走在全市前列;现代农业(蔬菜)产业园规划标准高、体量大、投资额度大,目前园区500亩核心区已完成建设,种植的蔬菜品种市场适销对路,起到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万亩稻虾基地今年被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增面积6000亩,通过举办龙虾节,市场反响良好,目前稻虾种养已覆盖到全县11个乡镇,新增面积达1万多亩。

(三)农业生态建设有新力度

一是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畜禽养殖“三区”划定和地理标注工作,禁养区内499家生猪养殖场已全部关停退养,没有发现复养现象;非禁养区内353家生猪养殖场,已通过环保复核的281家,关停退养环保不达标的72家。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顺利推进,已全面完成生猪养殖场(户)粪污处理配套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完成肉牛、家禽养殖场粪污配套设施设备提升改造任务的60%,区域性沼液收集暂存处理点项目顺利推进。二是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把抓好秸秆还田作为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大力推广机械粉碎及秸秆堆腐还田技术,全县秸秆还田率达到90%,既减少化肥用量,提高了粮食单产和质量,又有效防止了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三是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快推进。通过建立示范基地,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新技术和植保无人机等新型高效施药器械,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3.5%,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3.8%,农药利用率达43.5%。继续做好粮食作物测土配方施肥的同时,扩大了在蔬菜、果树、茶叶等经济园艺作物上的应用,测土配方技术应用面积达81.4万亩,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1.2万亩。四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在赣江流域实施放流鱼苗种850万尾,开展渔政亮剑专项行动8次,常规执法行动60多次,立案查获渔政案件8件,保护了渔业生态环境。完成了水域滩涂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三区”划定工作共22442个水体,面积5.58万亩。另外,按要求开展好了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试点等工作。由于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明显,今年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省2个、全市唯一。

(四)人居环境整治有新气象

坚持规划引领,不断深化巩固“连点成线、拓线带面、突出特色、整片打造”的建设格局,按照“七改三网”要求,全面推进586个新农村点村庄整治建设,截至目前,有551个村点已基本成型,占总任务数的94%。同时,以“三沿两岸一区”为重点,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思路,实施差异化指导、个性化塑造,打造了苏溪镇高溪岱头村、冠朝镇冠朝村、澄江镇上田村等5个县级特色村点,并在每乡镇打造了1-2个乡镇特色村点,使美丽乡村美出内涵、美出特色。与此同时,紧扣“清净整洁”,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从抓宣传引导入手,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着力实施了末位村管理、农村“八乱”整治、农户“门前三包”、通道沿线整治、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等工作,系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县已完成23个行政村的末位管理与考核评价工作,并全部实现整治和“摘帽”目标,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打造了样板,并带动了全县农村“八乱”整治和农户“门前三包”工作的开展;7座垃圾压缩中转站顺利推进。截至目前,全县共清理农村垃圾6.52万吨、沟渠6713公里、水塘4984口,残垣断壁5726处、村庄杂草9.7万平方米、杂物13.63万处,整改庭院7.13万户,完成农村户厕新改建3236户,新建村庄公厕16座,改建村庄公厕31座,旱厕拆除率达98%,让清净整洁彰显在乡村每个角落。

(五)农业安全保障有新加强

一是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认真贯彻落实粮食宏观调控措施,1-10月粮食收购总量4.38亿斤,销售总量为2.04亿斤。按照“有仓必查、有帐必核、查必彻底”的原则,开展了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大清查,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切实加强了粮食市场准入许可管理,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11次,检查企业137个次,确保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全县粮油市场平稳有序。二是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组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每个乡镇配备了2-3名质量监管员,全年开展农资市场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6次,检查农资生产企业6家、农资经营户270多户、设施农业合作社15家,立案查处涉农案件15起,其中农药案件被评为全省农业行政执法优秀案卷;三是保障了动植物疫病防控安全。发放病虫情报20期55.5万份,进村率100%,入户率80%,经济损失控制在5%之内;累计免疫猪24.54万头、牛33.59万头、羊0.69万头、禽1362.95万羽,免疫密度均达100%。全力以赴做好了非洲猪瘟疫病各项防控工作,累计排查猪只数量5996万头次,排查生猪养殖场133359场次,无害化处理中心414次,生猪屠宰场4918场次,非洲猪瘟防控在接受农业农村部督查时,在全省反响最好;四是保障了农机生产安全。加大农机安全宣传和整治力度,在全县建立了10个“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和21个“平安农机”示范村及10个“平安农机”示范合作社,通过示范引导,有效防范了较大以上农机事故的发生。五是化解了农业生产风险。全县参加投保水稻政策性保险面积98.97万亩,覆盖面高达83%,为2.33万户受灾户9.17万亩水稻理赔809万元,有效化解了今年上半年持续阴雨和下半年持续干旱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六)产业脱贫攻坚有新成效

以产业扶贫“春季整改”、“夏季提升”和“秋冬巩固”三大行动为抓手,一是大力发展主导扶贫产业。结合贫困群众产业发展意愿,因地制宜,精准到户,形成了肉牛、乌鸡、井冈蜜柚等“2+2”多元化产业脱贫体系。二是用活小额信贷政策。贫困户评级授信覆盖率达83.58%,按照“户贷户用”“贫困户+光伏”“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每户贷款3-5万元,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今年新增扶贫小额信贷3380.52万元,累计贷款达到7577.41万元,惠及2201户贫困户,户贷比达36.25%。三是完善“带贫益贫”机制。建立“贫困户+合作社”长期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筛选农村种养合作社,引导834户贫困户通过资金、劳动入股并参与合作社种养过程。四是实行能人带动。在贫困村择优选拔102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开展“一帮一、一帮多”等活动,通过就地就业、带动产业、引领创业、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充分利用“田教授”产业资源,采取“田教授”与贫困群众“1+1”精准结对帮扶的方式,提高贫困户生产技能。3000多户贫困户在“田教授”的帮带下发展乌鸡、井冈蜜柚、烟叶等种养产业脱贫致富。

农村总结范文6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稳步推进。一是2019年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得到落实,农业增加值、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主要农产品产量等主要指标保持稳定增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向好。二是全面实施各项农业补贴政策。全区耕地面积28266.11亩,发放补贴资金3165804.32元。为全区3753户农户,补贴面积17802.78亩,发放补贴资金约100万元。对全区96户贫困户家庭种养户发放补助56万元,并发放高效、低毒药剂共计1500瓶。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4.115万元,补贴农户6户,补贴机具19台,带动农民投资150余万元。三是水稻全程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9年全区水稻机耕面积4490公顷,占94.3%;水稻机收面积4400公顷,占92.32%;稻谷机械烘干水平34%,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42%,较2018年上升1.02%。四是全面完成政策性粮食大清查工作,顺利迎接省级检查验收。

——农业特色产业开发好中向优。一是积极推广优质稻的种植。今年我区共推广种植优质稻--万香优华占500余亩;二是大力推广稻虾养殖。全区目前已发展稻虾种养面积500余亩、稻蛙种养面积80余亩。三是新增6家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通过“一领办三参与”(即村委会干部领办、致富能人、农户、贫困户参与)的形式,发展太空莲种植、雷竹种植、稻虾养殖、肉鸽养殖等产业,共带动贫困户69户,每户年增收3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

——农业绿色发展全面实施。一是积极做好良种引进推广工作。今年水稻主导品种12个,其中早稻4个,中稻4个,晚稻4个。二是推进耕地地力提升工程。在童家镇大桥村、咀上村种植300余亩红花草,提升耕地地力。三是开展配方施肥工程。在全区实施配方施肥代替传统施肥模式,优化施肥效果,带动农场品提高质量。四是稳步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工作。全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43.6%。绿色防控覆盖率34.5%,在大桥开展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安装太阳能杀虫灯25盏,综合防治面积300亩。五是深入推进森林“四化”工程建设。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100亩,森林“四化”200亩,并对全区272株古树群进行了电子建档和挂牌保护工作。在角山徐家村、上童村开展了农村风景林试点建设工作。六是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利用渔业增氧机械、捕捞渔具、生物细菌调水等科学设备及方法,不断的提升水产品质量,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农业技术培训成果成效明显。一是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田间课堂2次、解答农技问题200余个、发放蔬菜种子300余份,送发种养技术资料100余份。二是组织乡村农技员和水产养殖专业户参加市、区养殖技术培训,学习稻虾,稻蛙,稻鳖养殖技术。三是依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争取省财政资金29.7万元,培训农民113人。四是在全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我区农机手取得了全省综合技能第六名的好成绩,填补了的空白。

——农业安全监管措施严格落实。一是认真开展假冒伪劣食品专项整治行动和农药市场监管。对辖区内小作坊、小商店、小摊点、小餐馆等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和种子、农药市场进行了重点检查和集中整顿,并完成4次部、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样任务,以及省里下达的500批次的日常检测工作。二是扎实推进辖区电毒炸鱼执法检查。加强信江河及区域内小流域渔业环境整治,发放宣传资料近百张,张拉横幅10条,进行执法检查四次,没收违规渔具6件套,对违规人员进行法律法规教育。三是积极开展非洲猪瘟防控工作。全市共产地检疫生猪1.0538万头,牛羊0.156万头;屠宰检疫生猪6万左右头,监督检查禽类41.305万羽,动物产品4.68万吨,共检出病害猪0.0152万头。同时,全年开展联合执法4次、执法队开展联合执法20多次,出动执法人员100人/次、出动车辆20来次,立案查处违法违规案件2起,结案2起,取缔小型“私屠滥宰”窝点1出,处理群众举报、12345市长热线转办、上级交办、巡查发现20起、处理乱抛病死猪10多起。四是大力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对农林业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涉黑涉恶问题进行线索摸排,在童家、四青张贴发放了《致农林业领域人民群众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一封信》、《关于严厉打击电鱼、毒鱼、炸鱼等渔业违法行为的通告》2000余份,并对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工作的意义、打击重点进行宣传,公布举报电话,畅通了信息渠道。五是切实做好森林防火和督查工作。2019年,健全林长制组织体系,构建“一长两员”的森林资源源头管理架构,并认真开展森林督查工作。森林火灾发生率,受害率、控制率全部达标。六是完成松材线虫病疫木清理“百日攻坚”行动。清理枯死松木2029株,对枯死木及枝桠采取就地焚烧和粉碎机粉碎,并对伐桩实行除害处理,有效控制了松材线虫病的蔓延;打孔注药4000株,释放花绒寄甲成虫3万头,有效控制了松褐天牛种群密度。七是是抓好病虫测报防治。全年病虫发生面积32300亩次,防治面积37100亩次。

——农业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完成2018年度“财政惠农信贷通”风险补偿金清算和2019年度“财政惠农信贷通”信贷计划申报工作。二是全面完成全区107个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和清产核资工作。三是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农村总结范文7

农村信息化扶贫项目主要是提升4G通信网络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深度贫困村)的覆盖能力,加快农村宽带光纤化建设,推进农村光宽带网络建设,打造光网城市。项目从2016年开始建设,完成投资2763万元,其中4G基站建设2156万元,光网宽带建设607万元;2017年完成投资624.4万元,其中4G基站建设495.4万元,光网宽带建设129万;2018年完成投资759.91万元,其中4G基站446.5万元,光网宽带建设265万。

二、2019年目标任务

我县成功脱贫摘帽后,农村信息化扶贫项目建设重点由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网络覆盖转向自然村和村小组的网络覆盖,提升4G通信网络在自然村和村小组的覆盖能力。2019年计划投资1281万,其中移动650万,电信350万,联通281万。4G基站计划投资909万,建设基站91个,光宽带计划投资372万;加快农村宽带光纤化建设。

三、主要做法

农村信息化扶贫项目是一个群众需求旺、涉及金额大、协调部门多、建设年限长的普惠制扶贫项目。工业和信息化局作为农村信息化扶贫的行业牵头部门,高度重视行业扶贫工作。主要亮点体现在:

(一)宣传发动,注重舆论引导。农村信息化扶贫建设之处,县工信局就通过发文件、运营商群发短信、挂横幅、电子屏幕、媒体公众号等渠道立体宣传农村信息化扶贫的建设目的,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支持并参与到农村信息化扶贫中来。

(二)高处着手,成立领导小组。县工信局再项目建设之初为明确职权,落实责任,成立了农村信息化扶贫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局分管领导和三家运营商总经理任副组长,局信息化股室成员和三家运营商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每年年初根据三家运营商摸底情况和市级运营商批复后的建设规模制定当年农村信息化扶贫方案,严格按照方案要求推进建设进度,完成建设任务。

(三)定期调度,随时督查。为精准掌握项目建设进度,农村信息化扶贫工作领导小组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项目调度会,研究项目推进方法,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邀请县政府分管领导、县委大督查办、运营商代表一同到项目现场召开现场会,现场解决问题。今年召开会议3次,现场会4次,其中分管县领导现场调度2次,解决问题7个。

(四)全民动员,部门参与。为进一步检验农村信息化扶贫的成效,县工信局派出工作组,联合10个乡镇、131个行政村进行大摸底大排查。动员村民测试各村小组4G信号覆盖情况和光宽带通达情况。摸底结果显示,行政村4G信号100%覆盖,光宽带百分百覆盖。

(五)对标对表,狠抓整改。根据中央、省委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共性问题,结合县委巡视整改办要求,农村信息化扶贫领域对照问题整改台账,全部认领,全部整改,共涉及“责任压力传导较弱”这一个方面共6个问题,目前已经全部整改完成。

四、2019年计划及项目进展情况

我县成功脱贫摘帽后,农村信息化扶贫项目建设重点由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网络覆盖转向自然村和村小组的网络覆盖,提升4G通信网络在自然村和村小组的覆盖能力。2019年计划投资1281万,其中移动650万,电信350万,联通281万。4G基站计划投资909万,建设基站91个,光宽带计划投资372万;加快农村宽带光纤化建设。截止到10月底,今年累计完成1204.92万,完成今年总投资额94%。4G基站累计建设755万,宽带累计建设449.92万。10月份新增投资额38.81万,其中4G基站新增30万,新建基站3个,累计建设74个;光宽带新增8.81万,覆盖村小组10个。

农村总结范文8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精准施策,扶贫成效进一步提升

我局着力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指导意见,一手抓问题整改,一手抓巩固提升,全面落实差异化扶持政策,较好地巩固了产业及村庄整治扶贫成效。

1、聚焦问题抓整改。我局本着照单全收的原则,对照各类巡视、督察、审计、暗访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举一反三开展排查,共对135个村产业扶贫及村庄整治扶贫归档资料、1514个村庄整治项目、61个村级产业扶贫基地、94个合作社进行了全面排查,共排查出村庄整治问题36个、合作社问题74个、村级产业扶贫基地问题52个、政策落实偏差12户。对1个未报账的村庄整治项目督促完成验收和拨付资金,对资料不规范的32个村庄整治项目完善了资料,对未完工的3个村庄整治项目督促完成了工程建设。对违规将扶贫资金直接发放到户的8家合作社全额收缴资金计80万元;对5家将产业奖补资金划入合作社的挂牌合作社予以取消合作社转建产业基地;对30家资料不完善的合作社进行了归档资料完善规范,其中丰翠蜜柚合作社受丰达公司融资案件影响资料查封,暂时未完成整改;对26家会计账目不规范或无收益直接用扶贫资金直接分红的合作社收回了分红资金和完善了会计账目;对5家破产倒闭的合作社开展资产清算,启动破产倒闭法律程序5家,收缴结余资金40万元。对16个难以继续经营的村级产业扶贫基地收缴了资金计239.62万元,对8个管理粗放的基地落实了经营主体,加强了管理,对2个因选种不合理效益差的基地进行了转产,对26个会计账目不完善的基地完善了账册资料。对自主发展产业奖补资金“三审二公示”程序不到位错发重发资金的12户贫困户,予以收缴资金计4.48万元。

2、盯紧短板抓提升。我局针对扶贫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发展积极性低、增收能力弱、带动作用差等短板,全面落实差异化扶持政策,多措并举推进扶贫产业发展。一是优化产业奖补政策,激发贫困群众自主发展种养扶贫产业。二是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帮贫带富模式,助推贫困户股金、薪金、租金“三金”增收,全县有6237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有1270名贫困劳动力在产业基地务工,有3160户贫困户流转土地给新型经营主体。三是完善技术服务模式,派驻产业发展指导员、安排送科技下乡、举办技术培训、开展田间教学,较好地解决了贫困户生产技术难题。四是引进温氏集团发展肉鸭旱养项目,助推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收入双增长。

(二)聚焦产业富民,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深入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富硒产业发展两大计划,积极落实《2019年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奖补扶持办法》,制定现代农业产业招商手册,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断提升现代农业产业效益。

1.粮油生产稳中有升。面对早春低温阴雨、初夏暴雨洪灾、夏秋伏旱久晴的不利天气,我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通过“抛荒地复种、大棚房整治、推广良种良法、飞机喷施叶面肥、耕地地力提升工程”等措施,多措并举推进了粮油生产。全县水稻复种面积达63.9万亩,其中早稻播种面积31.62万亩、中稻播种面积0.3万亩、晚稻播种面积31.98万亩。已完成油菜育秧3000亩,预计油菜播种面积达3.4万亩,2019年粮油面积预计67.3万亩,比2018年增长1.1%,实现了稳中有升目标。

2.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壮大。全县新增柑桔类水果基地49个9422亩,中药材基地22个4216亩,有机茶叶基地9个2300亩,稻渔共养基地19个3270亩。柑桔类水果、有机茶叶、油茶累计种植面积分别达15.2万亩、3.69万亩、25万亩,超额完成省厅下达农业结构调整目标任务,在省、市产业结构调度会上获通报表扬。

3.富硒效应逐步扩大。今年完成富硒农产品基地2万亩,全县累计有富硒农产品8万亩,10个富硒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地方标准正在加紧制定,脐橙、富硒大米分别列为部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在今年10月第四届中国富硒发展大会上,一江秋大米、联正公司和万雅公司的水果、湖皇菊茶分别获全国富硒好米、富硒好果、富硒好茶称号。

4.畜牧水产转型发展。2019,我县大力推行生猪退养、网箱拆除、非洲猪瘟防控、养殖小区建设等生态养殖政策,在保证一方蓝天净水的同时,促进了畜牧水产转型发展。一是成功引进大型现代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温氏集团肉鸭养殖一体化项目。在全县12个乡镇落实温氏集团肉鸭养殖小区38个,面积2289亩,年内有望出栏一批肉鸭。二是引导扶持畜牧养殖转产。2019年国内非洲猪瘟疫情肆虐,为应对生猪饲养量大幅减少的现象,我县积极引导养殖户转产,实现了果子狸、肉牛、山羊存栏量稳定增长的目标。全县出栏肉牛0.7万头、果子狸2.3万头、山羊0.2头,现有存栏量分别达0.8万头、1.6万头和0.4万头。三是推进水产生态养殖。在拆除网箱15.4万m2的同时,大力推进了稻渔共养、净水养殖、水塘精养技术,全县水产养殖面积达9.45万亩,水产品总量达26510吨,总产值58957万元,同比增长6.88%。

5.现代农业成效初显。我县通过龙头企业培植、多业融合等措施,有效推进了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建设,助推了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提质增效。全县现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3家、合作社682家、家庭农场541家、专业大户969户,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2个,并先后建立了博士工作站、省农科院成果转化示范服务基地、省农业大学富硒农业产业基地。

(三)聚焦清净整洁,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我县通过“拆、改、整、建”四步工作法,大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农村‘八乱’整治、生活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环境整治、养殖污染整治”,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1)坚持连线连片,做到区域化推进。2019年重点打造了所有乡镇的圩镇和高铁、国道、省道、县道等主要交通干道沿线村庄及赣江两岸村庄,实施村庄整治点224个,累计实施新农村点建设2194个,提前实现自然村村庄整治全覆盖。全县乡村面貌大幅度提升,9月22日,省委书记刘奇同志视察高铁沿线时,对我县境内沿线农村人居环境面貌给予了充分肯定。

(2)坚持统筹兼顾,做到系统化推进。系统推进了现代农业发展、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工作,每月开展了一次全覆盖、拉网式农村生活垃圾“清零”行动,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置,分类减量达30%以上,关停退养464家,拆除养殖场36692.21?,拆除赣江干流网箱2081个5.1万?,累计拆除网箱6359个15.4万?,农村生产生活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支撑进一步夯实。

(3)坚持至善至美,做到精细化推进。发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细化,打造了一批彰显地域文化,供旅游观光,有创意农业,能农耕体验的乡村旅游点。其中,田北画村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5A级乡村旅游点,花花世界观光园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点,趣村夏木塘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荣获“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称号,枧头夏木塘、百嘉艮方双双评为“省百个最具乡愁村庄”。

(四)聚焦管理服务,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2019年我局加大了农业生产安全管理和服务,夯实了农业发展基础。

1.粮食保障提质。一是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耕作水平,全县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6万亩,新增耕地801亩。二是严格推行藏粮于地政策,全县清理“大棚房”3775平方米,抛荒地复种4519亩。三是积极应对自然灾害。面对伏旱连秋旱连续3个月无有效降雨的灾情,投入抗旱资金721.3万元,新建泵站27处,打井133口,购买抗旱设备1034套,修复灌溉设施300余处,疏通补漏渠道600余公里,有效保障8.39万亩农作物的灌溉。四是加大粮食收储力度。以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为重点改善粮食仓储设施,截止10月底完成粮食收购67640吨,托市粮食轮库8228吨。

2.疫情防控有力。进一步强化监测排查,消毒灭源、应急处置措施,全县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柑桔黄龙病等动植物疫情防控有力,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率达100%,草地贪夜蛾防治率达90%,柑橘木虱虫口减口率达70%。

3.农业生产基础夯实。一是农业投入品整治有效。共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5次,出动执法人员860余人次,处理涉案违法人数35人次,挽回经济损失600多万元,强化了农业投入品安全源头关。二是农业机械动力大增。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29.5万千瓦,机耕率达96%,机收率达85%,机插率达23%。三是土壤生态提升。全县建立耕地地力监测点5个,建立测土配方千亩示范片16个、百亩示范区141个,推广测土配方31万亩,秸秆返田实现全覆盖。全县开展了农业污染源督查,启动了重金属污染地块治理修复工程。

(五)聚焦农村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我县在全面完成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三变改革”,助推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乡村治理水平提升。

1.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加快推进。全面开展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完成清产核资单位1988个,其中,村级136个,组级1852个,有经营性资产的村136个,清查核资单位账面资产总额28814.77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基本结束,共颁发承包经营权证55795本,颁证率为100%,颁证面积33.39万亩,确权数据库和各项数据已通过农业农村部验收。

2.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充分发挥县财政风险补偿金杠杆作用,安排2000万元资金,鼓励各村通过建设光伏电站、盘活闲置资产、挖掘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兴办乡村旅游、创办经济实体等多种途径,以及实施化解村级债务五年行动,截至目前,全县135个行政村年收入均在8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的村120个。

3.村民自治水平全面提升。进一步发挥村民理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推进村民自我教育、管理和监督,激发村民的主体意识,积极引导村民共同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治理、新农村建设,村民自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2020年工作打算

2020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视察时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将乡村振兴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总抓手,推进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助推我县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聚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让农民富起来。按照区域化、品牌化、效益化思路,建基地扩规模,创品牌扬特色,提品质增效益,不断推进现代农业上水平。

1.科学布局,推进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为抓手,打造柑桔类水果、毛竹林、富硒食品、果子狸养殖、肉鸭养殖重点乡镇(村)和现代农业示范村,力争2020年建成“一村一品”重点村50个,现代农业示范村30个。罗塘乡罗塘村、芙蓉镇金塘村、枧头镇茅坪村三个温氏肉甲鸭养殖示范小区年内全部建成投产。

2.创建品牌,推进特色产业品牌化经营。召开一次富硒产业发展年会,富硒资源调查成果,引进和扶持有实力的大型农业企业,以“富硒公用品牌创建、产品认证”为抓手,打造“县域公用品牌+企业商标+产品认证”三位一体的品牌体系,发挥品牌效应。力争2020年,注册申报县域富硒公用品牌,建立富硒农产品基地10万亩,建立富硒农产品展示馆和网络宣传平台。

3.提升品质,推进特色产业效益化生产。以“质量提升、产量提高”为抓手,集成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模,提高农业科技应用率,延伸产业链,增加产业附加值,助推产业增效。2020年,加快肉鸭养殖科技园建设,做大做强肉鸭旱养产业,推进脐橙、金沙柚质量提升工程,做优柑桔类水果产业。

(二)聚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让农村美起来。一手抓整治,一手抓项目,一手抓机制,多头并举,齐抓共管,全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持续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按照县委县政府既定的“系统化、区域化、精细化、长效化”工作思路全县城内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对卫生死角、建筑垃圾、偏远的河道小溪、臭水沟等整治盲区进行彻底清理,引导农户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另一方面将对生态流域发展常态化巡查整治,确保一方蓝天净土碧水。

2.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发挥全县新农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牵头部门的组织协调作用,聚焦“十大工程”,对标对表目标要求,梳理工作开展情况,查缺补漏,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挂图作战,一项一项抓推进,一项一项抓落实,确保所有工作都能按时间节点要求高质量完成。

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农民群众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直接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将通过党建引领、发挥理事会、促进会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等方面下工夫,进一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科学确定村庄环境管护范围、管护标准、管护主体、管护经费,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努力构建覆盖全县村庄的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管护网络,做到建管并举、常态长效。

(三)聚力深化农村改革,让农业强起来。发挥改革红利,培育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三农”工作队伍,汇聚农业农村发展的磅礴力量。

1.推动农村土地确权成果应用,扶持引导乡村加大土地集中流转,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信贷支持。力争2020年金融信贷资金达2亿元,土地流转达13.72万亩。

2.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模式,鼓励各村通过建设光伏电站、兴办乡村旅游、盘活土地和闲置资产、实施土地“增减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等方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3.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制度,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培育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一家一户提供全程社会化服务。力争2020年,创建合作社联合体3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突破30家。

4.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培育造就一批“一懂两爱”三农工作队伍,持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计划、新乡贤计划,以能人兴产业,以乡贤树新风,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力争2020年,引进、培育乡土人才260名。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