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管理知识范例

民主管理知识

民主管理知识范文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建筑建设领域的快速稳定发展已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性产业之一。而针对民用型建筑房屋,人们不仅对居住的面积有了更大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对房屋的整体质量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加强对民用房屋在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把控工作则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将对民用的建筑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内容做出分析,并针对如何加强质量管理内容提出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

民用建筑;建筑工程;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提高建议

1引言

施工建设项目在质量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不仅要确保项目能够按照相关管理规定以及工期要求进行完成。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其设计方案、工程合同以及工程规范标准要进行相应的融合,使其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全方位的把控,从而保证质量管理能够切实落实到实际应用当中。而现阶段我国在进行民用房屋的施工把控过程当中,针对其质量管理内容已经进行了初步的创新,使其更加贴近实际需要。但在其真实把控的过程当中,仍需要对质量管理工作做到更加详细的思考。而本文将对房屋施工的质量管理相关问题做出探讨,希望能为相关管理人员带来参考意义。

2加强施工质量把控管理的重要意义

由于房屋施工的过程当中会涉及到多方面领域的配合,因此其施工的管理工作也相对较为复杂。针对其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好施工现场的各个环节把控工作,同时对需要使用到的各类原材料加工、机械设备的摆放、应用、维护等内容做到良好的管理。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各不相同,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应用到的施工技术做到全方面的把控,从而满足地区气候条件。此外,民用房屋的施工质量不仅关系到施工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也对企业的良性发展,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保障居住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3加强人才培养是提高质量管理有效性的基础

工程项目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管理层人员、现场施工人员、技术操作人员等多方团队及人员的密切配合,方能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相应的水平要求。因此为了有效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的工作内容,最为重要的便是通过对人才进行培养,提升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建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建立和培养内容。首先,应当不断突出质量意识的重要性,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对于把控质量的思想觉悟。在日常工作当中能够以质量为基本原则进行施工、技术指导、现场管理等方面工作。其次,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整体技术能力。对于施工人员要有意识的进行培养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组织能力、技术能力以及管理能力。并且根据不同的表现,制定出合理的职业规划路线,帮助员工在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明确目标,落实好每天的工作内容。最后,建议相关管理负责人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加强教育培养内容,提高现有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建议可通过安排定期的培训,帮助管理人员进行管理能力的培养,加强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二是对现场施工人员做好安全施工的思想管理情况,不断强调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使其在日常施工操作的过程当中能够将安全施工列为思想首位。从而在日常操作施工的过程当中能够注重对细节的把控,降低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全面保障施工的整体性质量。

4提高施工材料管理是保障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

目前我国在相关建筑法当中已明确规定,应用于建筑工程的相关工程材料及其他设备等必须符合我国提出的相关质量规范要求才可投入市场进行使用。因此相关建筑工程企业在进行原材料以及其他应用设备的采购过程当中,应当加强自身的管理把控工作内容。对各类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检查,确保应用于民用建筑的材料设备均符合我国相关的质量规定才可投入使用。同时应当注意,建设企业在进行原材料把控的阶段,还要注意在质量管理当中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内容。由于部分地区材料市场相对较为混乱,在进行采购的过程当中为了大批量进行材料销售,收受贿赂等现象也屡见不鲜。从这一角度来看,加强对采购人员的管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施工材料的质量情况。另一方面,采购工作者在进行市场材料挑选的过程当中应当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需要大批量采购的材料必须确保其厂家、生产地、质量情况以及国家相关生产许可、认证许可的内容进行检查工作。第二,针对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以及施工要求,要对相应的材料设备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满足施工要求后方能进行合作并进行大量采购。第三,对于不合格的产品、残次品、无认证证书的原材料,要进行严格的监管把控,并需要杜绝将此类产品应用到房屋施工过程当中。并积极联系相关管理部门对此类材料进行查办,从而全面的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情况,并在潜移默化间对材料市场做到监督的责任。

5完善施工质量管理体系,使其贯穿工程项目始终

为实际做到民用建筑在工程施工过程当中的质量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相应质量管理体系机制,加强管理策略的实用性,使其始终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全过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相关管理体系应当与实际相结合,在施工前要对施工现场的情况做到良好的考量把控,加强实地考察内容,确保后续工程施工能够有序进行。在施工阶段需要提高对现场技术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对部分特殊工种要进行安全教育。例如操作塔吊的施工人员,需要在施工前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和教育,并确保其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始终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机械操作,避免随意操作而引发高空坠物等危险事故问题。此外,在竣工后还要对现场的各项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环节施工内容质量过关,符合施工设计要求,才能进行最终的验收。

6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在进行施工管理的阶段下,相关管理层人员需要极大的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对于市场原材料采购管理、施工体系制度的建立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要做好落实工作。从而使相关建筑项目不仅能够按时完成,更能够确保其质量合格,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霍春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改进对策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2)

[2]王云飞,王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7)

[3]赵志杰.浅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1)

民主管理知识范文2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施工;问题;管理对策

近年来,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效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我国的民用建筑工程在现场施工中采用的管理模式仍然比较落后,对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的污染,例如噪声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在建筑工程中践行绿色和低碳理念,实现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本文对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期现场质量管理中采取有效的、科学的工程控制措施,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民用建筑的现场施工质量管理水平。

1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提升和管理理念的转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和施工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与建筑相关的施工企业也通过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尤其是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相关的施工企业也展开了一场激烈竞争[2]。如何在这场竞争中存活并继续壮大,这是摆在建筑施工企业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与其他施工企业一样,民用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占有一席之地,也要具有特色化的水平,制定合理的价格,提高预算和成本管理水平。如果想要建立一个品质优良的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具备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采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民用建筑施工中兼顾经济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现场施工的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2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民用建筑工程施工中会遇到众多的问题,例如资质的级别不够、施工技术人员无证上岗、对原材料的监督不到位、社会责任感意识缺失、管理混乱、技术陈旧落后,本文将其重要概括为管理问题。管理理念落后,尽管我国古代的建筑工艺已经长时间领先于世界,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建筑工程要从改革开放之后谈起,由于时间相对较短,因此管理观念比较落后,集中表现在不注重现场施工管理。现阶段我国建筑管理的众多观念都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施工的效率和技术,但是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较大,如果不从实际出发,对国外建筑施工观念照搬照套,就会迷失自我,进而对我国建筑施工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要及时地更新管理的理念。人员配置和水平问题,施工人员是现场管理的主要对象,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是影响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施工人员和施工企业都采用传统且落后的施工管理,对现代施工管理体系和理念缺乏更深层次的了解,延长了整个工期所需要的施工时间,同时还浪费了许多施工材料,这就直接的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损耗。另外我国现有的很多现场管理人员都是半路出家,经验不足,专业知识欠缺,很多高素质人才不愿意在风吹日晒的环境中工作,因此技术人员的水平也有待提高。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问题,民用建筑现场施工是一系列的工程,因此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对施工过程产生不良影响,但是现阶段很多的民用建筑施工企业都是单打独斗,工程上缺乏连续性,使得刚开始的设计在后来的施工中容易变样,这样就违背了设计的初衷,因此要在施工中密切沟通,按照合理科学的方案施工。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之所以会出现技术人员无证上岗情况,归根结底是由于民用建筑现场施工监督管理体系不完善,无法落实质量责任。相关部门对技术人员出现的数据偏差和数据造假往往不会进行惩罚,进而导致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就更加淡薄,进而导致施工程序不规范,岗位职责不明晰。

3提高民用建筑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对策

3.1完善管理和监督体系

在民用建筑现场施工中,相关的部门不能忽视或者弃之不管,而要对相关的施工程序进行监督,例如组建监察队定期对施工进行监察,对毁损设施的相关人员进行严厉惩罚,同时要积极修复。另外也要做好社会监督公开制,俗话说的好,群众的目光是雪亮的,对施工的管理不仅需要内部监督,还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听取他们合理的意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对检举损毁设施的人员进行物质或者精神奖励。

3.2严控工期保证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由于一些主观或者客观原因,导致的工期延误,这就需要采取一些手段保证施工能够顺利进行,例如可以从挑选机械设备、工程技术人员水平、材料方面的控制、施工的安全、后勤方面、施工的资金以及对先进技术等的研究和利用上采取积极的措施。其次要从各阶段进度进行考虑,对于施工组织,选用优秀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员,重视施工职工们的思想和技能方面的提升,使得广大职工能更加积极主动施工,使得工期顺利完成。对于技术管理来说,要按照ISO9001质量标准体系,及时详尽的对项目的施工计划进行编制,控制好每个关键点,对具体实施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返工现象的发生,另外还要持续更改、创新和优化现有技术方案,提高施工现场的作业效率。再次在管理质量上,一定要与工程的实际相结合,强化第一责任人与项目具体的质量方面的关系,保证整个过程中的高质量施工。

3.3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相关施工部门要从思想上重视施工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定期不定期的组织这些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有条件的情况下鼓励技术人员多参加培训,与同行进行交流,定期进行考核,对考核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让其分享其经验,其他人员互相交流心得,进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素养。另外也要加强对技术人员从业职业道德的学习,强化其社会责任感意识,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

3.4提高民用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意识

不管是技术部门、施工企业相以及监督部门,都应该把施工工程质量放在首要位置的原则,时刻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和意识,一旦发现工程中存在质量问题,要及时停工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相关的部门也要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对不按照规范操作导致的质量问题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还要加强现场材料质量管理,一经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全.探讨如何监督与控制工业厂房及民用建筑的工程施工质量[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22):162-163.

[2]张卫.探究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的完善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30):81-82.

[3]陈硕,王娜.简要分析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精细化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5):49.

民主管理知识范文3

首先,社会管理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社会管理创新实际上就是政府职能创新,而政府职能的履行必须置于法律的规制之下,政府权力的运用必须由法律进行约束。因此,社会管理离不开法治的“土壤”,社会管理创新必须坚持法治原则。其次,社会管理创新的实现,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前提,变原来单一的政府管理为多元化的政府-公民-社会组织协同治理。而要实现这三者的共管格局,关键是要处理好政府、公民、社会组织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这就需要发挥法制的作用。通过规范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对政府、公民、社会组织三者的权利义务进行合理合法的设定,明确三者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从根本上理顺社会管理当中的各类关系,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提升社会管理效果。再次,社会管理创新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任何管理创新活动的实施都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的。社会管理的对象是广大的社会公众,政府只有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才能不断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为社会管理创新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社会管理创新必须置于民主法治的框架之下

依据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国策,社会管理创新应当纳入法治国家建设这一更大的系统工程当中,最大程度地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水平。

(一)社会管理创新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具体化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增进人民群众的利益福祉,为党和国家的可持续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则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有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创新可看做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这是因为,法治的本质就是保障人民的权利,实现人民的利益,追求人民的福祉。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就是希冀通过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模式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不利于人民利益的管理弊病,畅通实现人民利益的通道,这在本质上与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目标是一致的。

(二)社会管理创新以社会主义法律为准绳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民普遍遵从的良法之治才是法治,这个判断其实内涵了“有法必依、遵守法律”的意思。法律是实现法治的前提条件,而守法是实现法治的基本条件。依法治国的实现既离不开每一个公民自觉地遵守法律,也离不开运用法律开展管理的政府自身也守法,政府要想创新社会管理也同样要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无条件地接受法律的规制。法律作为一种正确的价值准则,既是政府行为的价值指引,也是社会管理创新内含的基本价值方向。社会管理创新并不是说政府可以抛开法律而无规则地创新,而是应当在遵守法律或者说是遵循法律精神的前提下变革那些不合时宜、违背群众利益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只有符合法律的创新,才符合法律承载的国家意志和人民利益,才不会背离创新社会管理的初衷。创新意味着要改变事物现时状态,这难免会与现行的一些法律、法规、做法等不相符合,必须正确对待。不能为了创新而触犯法律,急功近利;可行的方法是,根据实际情况尽快修改或者废止法律,打通管理创新的法律通道,让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创新行为在合法的轨道上运行。

(三)社会管理创新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化将在社会管理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两个方面产生积极的意义。社会主义法治制度保障的形式为创新社会管理的成果提供了规范化、强制力的支持。这有助于社会管理“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任务的完成。社会管理创新意味着对社会管理主体、社会管理理念与社会管理方式的改变和调整;意味着对社会管理格局、维护群众权益机制、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公共安全体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信息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加强和完善。这些都会推动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与废除。所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大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将会促进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自我完善和更新。这对我国法治建设无疑会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在社会转型时期进行法治建设,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社会管理创新通过转变社会管理理念、调整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带来社会治理效应,将营造出更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而为社会主义法治化进程的推进创造更好的条件。

三、民主法治视域下社会管理创新的具体展开

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高文明水平、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必然要求。一方面,强化法治观念是夯实服务社会管理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利用法治手段是增强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只有依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法制体系、法治程序和规范为支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才能真正实现最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创新社会管理理念保障公民权利

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先行。社会管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对人民的管理和服务。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按照现代公共政府的理论,我国社会管理必须要创新与公民权利息息相关的管理理念:一是“维权即维稳”。不可否认,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民众上访事件持续增加,而政府也陷入了越维越不稳的困境。而要破解,必须从民众的利益诉求出发,切实维护民众合理、合法的权利,特别是对一些侵害民众合法权利的不法行为,要给予严厉打击,这样民众诉求得到伸张,权益得到维护,社会管理的良好效能自然就显现出来;二是“政务即服务”,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最终更好地为民众服务。因此,从现代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出发,社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紧紧围绕民众的诉求和民众的满意来展开,全力解决好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增强民众的幸福指数,用民众的认同度来提升政府社会管理理念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化解社会矛盾

基于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呈急剧增大态势,这从一个侧面也要求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须随之创新和跟进。具体来说,我国当务之急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提高协调利益关系的能力。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讲也是一个利益协调的过程,其中既涉及到公共利益,也涉及到个体的私人利益,这就需要政府在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给予个体的私人利益以尊重,并通过政府的资源建设和能力提升,努力实现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统一;二是提高正确处理矛盾的能力。这涉及到哲学意义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对于政府来说,要正确对待矛盾,不要惧怕并且要直面矛盾,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社会等手段,确保矛盾处理及时、有效;三是提高新形势下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我国政府社会管理工作指引了努力的方向,其中不仅要加强“四风”建设,保证与群众骨肉相连,更重要的是通过政府的自身能力建设,来更好地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让群众从心底里认同并相信政府,促进政府决策的有效贯彻落实。

(三)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构建诚信体系

诚信是立国的根本。对于社会管理创新机制来说,要以“诚信中国”为主导,从政府机关先行做起,将社会管理烙上诚信的标签,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一是从中华儒家文化出发,在政府机关中倡导“善治”理念,进一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二是建立起政府社会管理的诚信评价体系,将行政公开、管理沟通等有机地溶入到诚信评价指标中,并且赋予与公众密切相关的诚信指标以更大的权重,让公众更好地参与到政府诚信体系的构建中;三是建全政府社会管理诚信监督体系,在现有立法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社会监督,赋予社会媒体更多、更自由、更独立的话语权的同时,探索建立起公众直接投诉、网络举报等渠道,让监督贯穿于政府社会管理的全过程、全环节,确保监督有位、有为、有力、有效;四是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失信的处罚和赔偿机制。对于政府内部来说,要对失信的公务人员给予必要的惩戒和组织处理,而对于社会公众来说,除了让公务人员直接承担赔偿责任外,还应启动相应的行政赔偿、国家赔偿机制,用政府的公信力来切实保障公众权利受到行政机关不法侵害时的行政救济。

(四)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推进诚信执法

对于社会管理模式创新来说,诚信执法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维度,要以“公正执法、依法办事,信守承诺、优质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切实加强政府诚信建设、积极推动行政执法单位诚信建设、大力实施行政执法人员诚信建设、积极探索行政管理相对人诚信建设”等为主要任务,从教育、宣传、制度等方面探索诚信行政执法体系的建设:一是给政府社会管理公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把失信的公务人员向社会曝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促进当事人自我改进和完善;二是实施诚信机关“红名单”制度,对在诚信执行方面做得好的单位进行表彰,以形成对其它行政机关干部的模范带头和引领作用;三是推进行政执法的法制化建设,将诚信政府纳入法律规制当中,用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行之有效的法律和制度,来保障政府公信力建设向纵深发展。

(五)创新社会管理通道促进公民参与

民主管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学校管理;民主治校;教师为本

民主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民主治校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和原则,又是一种管理手段,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尊重学校里的每一个人,增强广大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校发展、个人幸福与学校繁荣的和谐统一[1]。学校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要坚持民主治校,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充分调动教职员工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将学校教育目标内化为教师自身的工作目标,让广大教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样才能保证办学效益最大化。

一、民主治校是现代学校管理的应有之义

(一)民主治校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

党的要求“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此作为从中央到地方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学校应该加大民主机制建设力度,有效地让作为教育主体的广大教职工、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倾听群众的心声,采纳相关社会人士的合理建议,推动学校管理民主化。同时,民主化的管理方式有助于加大学校管理工作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力度,也促使学校办学决策科学化[2]。

(二)民主治校是人本管理的重要特点

人本管理作为现代管理的重要理念和原则,越来越多地受到管理者的青睐,而民主作为人本管理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实行民主治校也是顺应时展要求的内在诉求。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学校的核心群体,有研究表明,教师群体对民主、平等、尊重的情感需要较之其他群体有更强烈的追求[2]。实行民主治校,进行人本管理,是保障教师权利,调动教师主人翁意识,激发教师工作活力的重要途径。

二、民主治校的学校实践探索

要真正发挥民主治校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应重视创造条件,使民主治校真正付诸实践。我校在管理和发展过程中,一贯秉持民主作风,具体体现在两大方面。

(一)制度保障民主发扬

1.教师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师参与管理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一支热情高、干劲足的教师队伍会让学校充满活力。管理好一所学校,首先要管理好教师队伍。我校在建校初即成立了教师代表大会制度,将教师管理学校的民主权利从组织上得到保证,凡事注重商讨、主动倾听意见、讲究沟通对话。关系学校改革和重大决策的执行情况等重大问题,以及关乎每位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和教职工关注的重要问题,都会经教代会讨论,深入教师群体,充分听取老师们的意见。我校在制定各项制度、细则之前,都要先将初稿分发到每个教职工手中,让教师们讨论、补充、修改;再经行政领导班子综合意见,形成正稿;最后经教代会反复讨论,试行一段时间后,再次补充修改形成定稿。

2.评选制度保障教师公平参与评选

评优选先、职称评定等既是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也往往是学校管理中最“棘手”的事情,很难让所有人满意。我校通过不断完善和明确制度解决这一问题。我校严格执行上级文件的评选条件,在此基础上,又经教代会制定本校评选规则章程,每到评优选先、职称评定时,老师们根据规章制度,自行参评,当参评人数超出名额限制时,再对每个参评人的参评条件进行量化打分,根据得分高低上报,每次评选从开始到结果都会在全校教师大会上公布,保证评选的透明公正。这样一来,评优选先、职称评定就避免了以职位高低、关系亲疏获取名额的不公平现象,教师之间、教师与行政领导班子之间的矛盾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整个学校的氛围也更加和谐融洽,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老师们才会心情愉悦,轻松有动力。

(二)机制保障民主落实

1.校务公开,共同监督

校务公开既是校内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民主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校专门设有校务公开板,对学校工作的重点、教职工群众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学校的重大问题进行公示,像绩效工资结算、评优选先结果、教职工岗位聘任、晋级、奖惩、职称评定、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等都会进行公示,老师们如有异议或发现问题可随时上报,学校必须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处理。

2.行政例会,集思广益

我校每周召开一次行政例会,对本周工作做安排,细化每个人的责任,对上周工作做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管各个年级的行政汇报本年级出现的问题或老师们最关心的问题,调整工作方向和处事方式,商讨问题解决办法。这既是一次工作会议,也是集思广益、相互学习、统一认识、发扬民主的会议。

3.团队建设,民主平等

我校领导班子在工作中凡事都和老师们商量着来,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做到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使得民主气氛越来越浓,民主管理的机制也逐步建立起来。当然,听得进意见不是一味迁就,任错误的思想和认识存在,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来自广大教职工或学生、学生家长的意见,正确的予以采纳,不正确的采用以理服人的态度做好工作,保护其参与民主管理的积极性。

三、民主管理实践的反思

第一,教代会制度的完善。教代会制度是保障我校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实现民主治校的重要渠道,在规章细则、实施办法、监督评价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大多老师还不明确教代会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教代会代表中也存有不能充分、认真履行职责的现象,这不免使得教代会流于形式,减弱了其在民主治校中的力量。第二,思想观念的统一。学校管理中发扬民主精神,说到底是大家齐心协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那么统一教育思想观念就是关键前提,只有思想观念统一,在办学和学校管理上取得一致认识,才能增强凝聚力,把民主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第三,民主管理网络的创建。实施民主管理,方式多样更有利于营造浓厚的民主氛围,完善民主管理网络机制,也能在民主治校中形成本校特色。我校在民主治校的实践探索中,将根据实际借鉴一些成功经验,如设立校长接待日,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等。第四,处理好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并非需群众批准方可行事,也并非事无巨细地走形式;尊重广大教职工的意见,不是一味迁就,就像家长不能溺爱孩子一样。对方向的掌握、决定的做出,以集中为主要形式,而对决策理解、措施完善、学校大政方针的制定与贯彻,则应通过民主程序,求得群众支持[3]。

参考文献:

[1]李镇西.学校管理的民主追求[J].人民教育,2012,(2):26-28.

[2]臧国军.民主治校与现代学校制度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24-26.

民主管理知识范文5

1.1工程施工中的常见质量问题

目前,我国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多为高层建筑或多层建筑,相对于低层建筑来说,高层建筑的结构更加复杂,建筑中的管道、楼道、排水、光缆、电缆等的安装和设置更加复杂,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也是质量问题容易产生的地方。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占地面积一般都比较大,施工面比较分撒,且施工工序多而复杂,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程序经常出现相互干扰现象,比如构造柱与砌砖体的建造过程中,就常常出现施工工序倒置,在构造柱施工过程中先设置构造柱,然后才将砖墙砌好,从而造成了构造柱与砖墙的断裂。建筑施工中,前后各个环节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任何一个环节、一个步骤出现偏差和质量问题,都会对后续的建筑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施工过程中,不少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期、减少成本昼夜赶工,为了追求时间,在质量上的控制就松懈了,很多关键工程都是在工期的促使下提前完成,其中省略了检查监理等关键步骤,施工质量难以确保。同时为了节约成本,经常出现建筑商偷工减料等问题,这些都给工程质量造成问题。

1.2建筑维护阶段的质量控制问题

居民入住之后或厂房投入使用之后,常常出现建筑使用者随意改变建筑物房间格局的现象。使用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改建和装修的情况经常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对建筑的关键力学结构造成影响或者操作不当,很可能会对建筑物的稳固性造成影响,同时,其中也经常会出现墙体断裂、管道线路等发生损坏、管线渗漏阻塞等现象。现阶段房屋建筑行业中普遍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现象,很多问题不是出现在建设过程中,而是在房屋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才慢慢浮现出来,所以,工业和民用建筑在维护阶段的质量控制不容忽视。

2工业及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1重视施工前的质量监管

要确保建筑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建筑设计师房屋建筑质量保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房屋建筑的稳固性、与环境的相容性以及实用性。设计人员要对建筑工程所在地域的环境特点、地理地质特点进行实地勘察,并拟定成文的地质环境勘探报告,勘探报告应该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参考。重视对软弱地基的设计处理,严格计算和设计承重柱截面的高度,在对横向框架进行设计的同时,还要兼顾纵向框架的设计。有的设计者只重视悬挑梁的梁高的前度和倾覆,却忽视了对梁手挠度的验算,容易引起挑梁变形,所以,要注意挑梁高度的选用等。建筑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为今后可能产生的改造和调整留下一定的空间。管理人员要对图纸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进行监督,防止因为设计的不合理导致在施工阶段不得不改动而导致的施工工期延误和影响工程质量。另外,要重视施工预案的设计。施工预案会对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因素进行预估,针对不同施工步骤和阶段的问题进行施工方案设置,对施工中的突发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调度和处理,对施工中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

2.2做好施工中的建筑监理工作

目前建筑行业的监督约束制度并不完善,很多施工单位只把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条款视为白纸,经常出现设计者和施工者资质缺乏,为了赶工期而盲目抓速度,为了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使得工业和民用建筑问题频发。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外部监理的涉入,依靠有效的监管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2.2.1建立完善的责任制度

要对建筑工程的主要负责人实行明确的责任分工和权责对应措施,可以以责任书、责任协议等书面形式来明确责任,建立规范的检验制度、验收制度等。监理工作要有序化、规范化,对工程质量进行定期检查,监理人员与建筑工程师、建筑商、业主等进行及时交流,及时就施工中产生的设备问题、材料问题、技术问题进行沟通交流,求得合理的解决方案,使产生质量问题的可能降到最低。

2.2.2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建筑工程监理以确保建筑施工质量为重要目的,那么一项工程完成之后,怎样判定该工程的质量时好时坏呢?完全依靠监理人员的主观判断恐怕很难达到客观公正,只有将各个工序、各个细节的质量考量点加以量化,为建筑管理和验收提供一个确定的、细化的标准,才能使工程监理工作有迹可循,而不会产生严重的主观倾向。这个量化体系就是房屋建筑质量监督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2.3工程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要建立严格的房屋建筑验收管理体系,适当抬高工程验收门槛,增加验收步骤和检验主体。首先,建筑工程建成之后,先由承包商或建筑商内部的检验部门进行自主检验,确定合格之后。将自荐材料和验收标准、与业主达成的特殊的具体的协议以及相关的验收规定等材料提供给监理部门或监理人员。如果监理部门进行二次验收之后发现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则要向施工单位提出质量问题处理意见,要求施工方就质量问题进行处理,处理之后进行再次检验。工程监理体系的二次甚至是三次检验形成了建筑商自检基础上的进一步的检验保障,从而使民用和工业建筑在经过层层把关和检查之后再投入使用和生产,对建筑商的建筑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确保建筑质量的有效手段。

2.3加强对施工材料和技术的控制

建筑工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是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只有先确保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和设备的高质量,才能有效确保房屋建筑的质量,试想,质量低劣的材料、落后陈旧的设备要如何保证建筑物的高质量呢?所以,要建立严格的建筑材料和设备是把关制度,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对建筑材料和施工设备进行严格把关,严格遵照规定的材料和设备进行采购,明确技术要求、质量标准和型号等,确保施工中的水泥、沙石、钢筋、水、设备型号、性能等指标符合技术规定,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水泥、钢筋严格控制。没有经过检查的材料不得进入施工现场。材料的存放与储存、使用与配比等也要合理,比如水泥的存放,要在封闭的仓库内存放,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3个月,要坚持先到先用的原则,存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环境的干燥。再如砂的控制,要严格控制砂的平均粒径和颗粒等级,砂的含泥量要低于百分之五,所含云母不得超过百分之二,对于抗渗混凝土的各种规格要求,更是要十分严格。混凝土的配合比不能简单地凭施工经验来进行,而要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进行适配,要根据设计使用的混凝土的耐久性、强度等级来配制水灰比等数值。对于施工现场的设备,在投入使用之前,检查设备的型号、性能,并确定设备能够满足施工中的质量要求,并能保证正常运行;使用过程中,要对设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一点发现问题,就要及时排除故障或隐患,及时维修和更换。要确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的高质量,杜绝劣质材料和不合格设备,确保建筑工程质量。

2.4重视建筑维护阶段的质量管理

工业和民用建筑属于利用率非常高的房屋建筑类型,建筑建成之后存在一个很长周期的建筑物维护阶段,这一阶段容易产生的问题就是,出了质量问题,找不到负责人,使得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所以,出了在施工过程中实行责任到人的问责制度,这种制度还应该延续到维护期,维护期哪个环节、哪个位置出现了问题就有那一环节和位置的负责人来负责,以此来确保维护阶段出现的质量问题不会处于“没人管”的尴尬境地。另外,房屋建筑的维护阶段的质量管理也非常重要。建立房屋局部改建监督审查机制,如果居民想要改建房屋布局,要经过建筑维护管理部门的审查,确定可以进行改建之后,再派专门的检查监督人员全程跟踪改造工作,防止管道、结构、设施的破坏。维护阶段是房屋建筑质量的巩固时期,一些潜在的质量问题在有效的维护下是可以排除的,例如建筑的加固和管道的试行等工作,都会将一些潜在问题显露出来,所以建筑维护期的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3结语

民主管理知识范文6

关键词: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管理

民用建筑的保温技术应用和保温系统设计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在建筑的具体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从而让整个建筑系统的保温性能获得提升。在我国当前的民用建筑施工中,已经开始重视对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应用。

1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原理

外墙外保温技术顾名思义,即在建筑外墙上设置具备保温性能的建筑材料,这些建筑材料能够发挥保温性能。该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施工要点如下:(1)基层处理。基层就是建筑的外墙墙体,该过程的工作重点为保证前面的平整性,并去除墙面上的残渣,为后续的施工过程奠定基础。(2)墙面测量。在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应用中,需要保证应用的保温材料能够与建筑外墙完整贴合,但是建筑外墙上含有大量的拐角以及伸缩缝,墙面测量过程就需要应用放线测量工具对这些内容的平整度进行测量,并设置控制线,保证墙面中的构件、结构能够满足技术应用要求。(3)保温层粘贴。当前常用的保温层为聚苯板和挤塑板,应用粘合砂浆将保温板粘贴到建筑外墙上,粘合砂浆的质量需要被全面保障,并按照相关规定的要求确定单次调和数量,在将保温板粘贴到墙体上之后,在保温板上设置抗裂砂浆,并向砂浆中压入网格布,并且在完成这一过程后需要对平整度进行检测[1]。(4)涂抹保护层。在抗裂砂浆外部还需要设置保护砂浆,保护层通常为2~3mm,按照相关标准完成该项施工。

2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工艺

在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中,当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施工工艺,这些施工工艺的内容如下:(1)外挂式保温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为应用砂浆或者固定件将保温板贴合到建筑外墙上,在这种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在保温板为涂抹抗裂砂浆,并将砂浆压入玻璃纤维网中,达到强化结构强度的目的。(2)保温板和墙体一次浇筑成型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为将保温板贴合到建筑的外墙模板中,在完成该项操作后,向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在混凝土凝固后外墙中就能够拥有很高的保温性能。(3)聚氨酯硬泡沫外墙喷涂技术。这种技术会将保温材料处理成泡沫进行喷涂,但是这种方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对建筑外墙进行深度处理,提高建材和外墙的贴合度。

3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管理策略

3.1施工原材料的控制

在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应用中,建筑材料的质量将从根本上决定外墙的保温性能,所以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工作为对施工原材料进行全面管理,达到提升施工质量的目的[3]。首先为对建筑材料进行合理选择,该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类型、功能定位等因素对建筑材料进行选择。其次为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在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中,施工单位通常会大批量采购施工原材料,这种方式会导致原材料的质量不能满足相关要求,所以在正式施工开始前,需要开展针对建筑材料的质检工作。

3.2施工前准备的控制

在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前处理和准备工作,全面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多个内容,具体的内容如下:(1)基层处理工作。在建筑的外墙施工中,外墙需要保证平整性,同时施工人员需要去除外墙上存在的混凝土凸点等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2)材料储运工作。在施工中,保温材料需要被配送到施工现场,但是并非所有的材料都会被马上应用,所以在准备过程中,需要按照施工内容和施工区域对材料的数量进行确定,并对建材进行配送。对于保温板来说,在运送到施工现场后需要防止这些保温板直接与地面接触,并且保温板的存放区域需要保证平整度,防止保温板发生变形。

3.3施工的基层管理

施工的基层是指固定保温层的系统,主要内容为建筑外墙的墙体,当墙体存在凹陷和凸起结构时,粘合砂浆的作用效果会大幅下降,并且对于保温板来说,这些墙面缺陷也会对保温板造成损坏,降低保温板的作用效果。在基层管理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基层进行全面处理,处理内容包括去除墙面上的混凝土凸起结构,要求施工人员应用专用工具对墙面进行打磨,而对于墙面上的凹陷,可以应用混凝土材料对该区域进行涂抹,从整体上提升建筑外墙的平整性。

3.4外墙保温层的管理

外墙保温层的管理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建材存放过程的管理工作,主要管理对象为保温板和粘合砂浆的各类原材料,对于保温板来说,要求不可直接放置于地面,防止地面中含有水蒸气等内容对保温板造成侵蚀,另外在保温板的存储中需要保证保温板的平整性,防止由于不当的存放方式让保温板发生变形,对保温板的性能造成影响。

3.5外墙的喷涂管理

在进行外墙保温材料的喷涂施工前,需要开展喷涂实验,通过应用的实验确定最佳的喷涂方案和喷涂参数。在外墙喷涂实验的推进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样板进行喷涂,并且在完成喷涂操作后,记录建材的实际凝结情况和取得的喷涂效果,应用多种喷涂方式,确定喷涂施工的整体效果。其次对喷涂角度和喷涂距离进行调整和研究,可以先固定一个参数,对另一个参数进行确定,在后续的研究的中在对先前固定的参数进行测量,在两个参数的确定中都选用最佳方案。最后为正式施工过程中,应用实验获取的最佳方案开展喷涂施工工作。综上所述,在民用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基层进行全面处理,去除基层上存在的凸点和凹陷,提高外墙的平整性。在具体的管理中,管理内容包括喷涂管理、基层管理、保温层管理、原材料管理和准备工作的管理,当这些工作能够全面开展时,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外墙外保证系统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庆林.建筑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技术[J].山西建筑,2018,44(19):195-196.

民主管理知识范文7

 

地劫单位的民主管理,是指地曲单位的职工依照国家有关法规,今加决策、曾理和监份,行使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共同摘好地劫单位的各种活动。加强地勘单位民主普理,是邓小平理论的盆要组成部分;是地劫单位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心全惫依靠职工群众的根本保证。尽管地勘单位民主管理十分重要,但目前部分地劫单位民主管理仍停在较低水平上。因此,加强地劫单位民主管理,不仅是当前深化地劫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地劫单位领导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应该认真探索和研究。   一、进一步扭离地抽单位领导干部   对民主管理工作,要性的认识在地劫单位改革进人关健时刻和攻坚阶段的今天,个别彼丹竟然认为市场经济主要靠利益驭动,依命群众进行民主管理已经过时;地劫单位领导决定地勘单位命运,职工不再是地勘单位的主人;职工当家作主只是一种政治口号,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一凡此种种错误思想认识,都已经和正在产生着严重的负面效应。许多职工感到困惑和失落,极大地挫伤了职工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动摇了其坚定性。这个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少数领导在思想上对地勘单位民主管理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作为地勘单位的主要领导.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进一步提高对民主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教育和引导其他领导自觉防止和克服那种“困难时依靠,顺利时不依靠;需要时依靠,不需要时不依靠;口头上依靠.行动上并不依靠”的错误思想,坚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实行民主管理.充分依靠和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搞好地勘单位的各项工作。实践证明,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对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地勘单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地勘单位决策民上化、科学化和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璐职工对地勘单位领导人员的有效监督,促进舜产喊地枷和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城强地勘单位领导人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实行民主管理.对于协调地抽单位内部利益关‘系,促进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处理好改革、发展、德定的关系,推动地勘单位两个文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地勘单位民主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地勘单位的硕导者必须按照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对民主管理重耍性的认识,全力支持工会.全完善职工代表大会翻度,保证职工对地劫单位的经营决策、经营管理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盆要间题有必要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份权.宾正做到在实际工作中充分体现职工主人翁地位,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改革、发展、趁定中的宜要作用。   一二、规范创度.把地幽单位民主,理目工作落翔实处   如今,一些地劫单位民主,理侧度不规范,职工民主权利难以落到实处,因此.要加强地劫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就要在建立健全有关民主管理翻度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侧度。依法由地劫单位工会代表职工与地劫单位的法人代衰进行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既是一项在地劫单位协润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翻度.也是地劫单位民主管理的一种,要的实现形式。集体合同草案提交职代会或全体职工讨论通过;地劫单位工会和行政要定期向职代会报告集体合同瓜行愉况.不定期地组织职工代表枪查集体合同瓜行情况.职代会在审议通过和审议决定劳动保护、职工奖惩、利益分配、生活福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问瓜时,要与集体合同相关内容一致。例如,目前,25%以上的地勘单位建立了平等协商制度,签订了集体合同。该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代表和维护着职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职代会民主评议地勘单位领导人的制度。地劫单位应继续参照执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和中组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的精神,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规范评议程序。民主评议要做到三十结合:即评议单位领导人员要与有关部门对单位的考核.对千部的考核、任用相结合;与单位领导人员的廉政建设相结合;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在考核、任用地幼单位领导时,要充分听取和重视职代会的评议意见。对职工信任票不足50%的不能连任,新任的地勘单位领导人员职工信任票不足60%的不能提拔。要把职代会民主评议地勘单位领导人员作为考核地勘单位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定期检查、督促.使职代会民主评议在地勘单位领导班子考核工作中发挥盆要作用.目前,大多数地劫单位已实行了职代会民主评议本单位领导人员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坚持业务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的制度。上级主管部门和工会每年应对所属地勘单位参照执行监察部、国家经贸委、全国总工会联合的《关于国有企业实行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的规定》的情况进行检查通报,督促地勘单位认真执行报告制度.对不按期或者不据实报告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地勘单位主管部门督促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批评教育直至行政处分。   四是按照中央纪委二次全会的要求,要逐步在地勘单位推行领导干部个人廉洁自律有关情况向职工群众或职代会公开的制度。地劫单位领导干部应认真执行这一制度,自觉接受职工群众的监份,防徽杜渐,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这样做有利于地勘单位领导干部正确行使职工群众斌予的权力,掌好权,用好权,为职工群众谋利益,把本单稗工作摘好户否川,失去民主监价的权力往往导致腐效。   三、地勘单位工会要坚持以民主管理为工作,点长期以来,地勘单位工会基本上把职工福利、文体活动、劳动竞赛、评比表彰等作为主要任务,没有把重点放在地勘单位民主管理上。我国《企业法》明确规定:“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是企业的工会委员会.企业工会委员会负责职工代表大会日常工作.”职工代表大会是地勘单位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法定机构和实现职工主人翁地位的一种有效形式。因此,地勘单位工会要依法承担起摘好地勘单位民主管理的重任。#p#分页标题#e#   地勘单位工会和职代会要在地劫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下.抓好地勘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凡是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都要及时向党组织报告,听取党组织的愈见;凡是党组织的要求和主张.都要认真贯彻,坚决执行。   地勘单位工会要正确处理地勘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和工会其它各项工作的关系。地勘单位民主管理工作与工会的其它各项工作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通过抓民主管理,可以带动工会的其它工作。地勘单位工会要承担起职代会工作机构的职贵,切实履行好职代会的各项职权。并自觉把工会、职代会工作放在全局中去认识和把握,积极参与本单位改革方案措施的制订,正确引导和组织职工参与管理,把职工的积极性引导到关心本单位的改革和发展上来,努力提高经济效益;要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眼,以对党高度负责。对职工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协助党政领导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为地勘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地勘单位工会要始终樱正自己的位置,做到“到位”不“越位”、“参与”不“干预”、“监督”不“旁观”,与党政紧密团结,密切配合,保证党的“核心地位”,维护行政负贵人的“中心作用”,切实搞好工会的源头参与和宏观维护。   地勘单位工会在加强民主管理时,必须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探索新路子。既要善于坚持和运用长期以来积象的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经验,又要根据新的形势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使地勘单位民主管理永葆勃勃生机。•   四、摇正队长位t,发挥职代会作用,努力摘好地勘单位民主,理工作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规定:“企业实行厂长(经理)负贵制,厂长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同时还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羞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地勘单位在实行队长负责制,确立队长中心地位的同时,必须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各项民主管理制度,这是因为:地勘单位实行队长负责制和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地勘单位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它分工细密,生产具有高度的连续性,技术要求严格,协作关系复杂。因此.必须确立队长的中心地位,实行队长负贵制.建立强有力的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保证队长的指挥权威。同时,还应看到,人是生产力中能动的、具有决定性的因家,只有依靠劳动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和聪明才智以及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持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取得生产经营的高效益。可见,地勘单位实行队长负责制,确立队长中心地位.同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民主管理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两个方面。   地勘单位的队长只有依靠职工群众,集思广益,正确决策,才能搞好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是关系到地勘单位存亡的大事。珠策失误是一切失误中最大的失误。对于处在中心地位的队长来说,无论在实践经验、科学知识或管理能力等方面,在职工群众中都应是佼佼者。但个人的知识水平,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制定正确的决策,必须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广大职工群众参加了各个生产、经营环节的实践,他们最有发言权。队长在进行重大决策之前,应把决策的目标、设想、依据和条件告诉职工群众,让广大职工群众献计献策,这不仅体现了工人阶级的愈志和根本利益,而且也使决策有极大的可行性。因此,加强民主管理,可以为实现队长提出的正确决策创造良好条件,避免重大决策上的失误.同时,广大职工会把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地劫单位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各种规章制度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自觉地贯彻执行,使队长的决策、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有了可命的保证。   队长负资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互为条件,相互统一的制度,没有民主管理制度的队长负责制是不健全的。队长负资制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同是地勘单位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队长的中心地位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确立地勘单位党组织在地勘单位的政治核心地位,实行队长行政指挥、职工民主管理,是地劫单位领导制度正反两个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队长是地勘单位生产技术经营的统一组织者和指挥者,是地勘单位行政的领导人。   实行集中统一的队长行政指挥,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是摘好地劫单位经营管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保证。地勘单位以职工代表大会为荃本特征的职工民主管理,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薄重职工参加地勘单位民主管理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实现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的统一。   五、提离取工代表的索质.不断增强地勘单位民主管理的能力   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地勘单位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能否担负起审议地劫单位重大决策、监督领导干部正确执行决议的重任,主要取决于职工代表素质的高低。为此,地勘单位工会应要求职工代表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提高自身家质.   一是认真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这是职工代表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基本依据。职工代表在审议地勘单位重大决策、审要规章制度、审定生活福利重要事项.以及参与评议干部等工作中,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否则,就会出现偏差。同时还要学会把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同职工群众的愈见要求结合起来,使职代会的各项决议、决定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和法规,又切合地勘单位的实际,符合职工群众的要求。   二是学习和掌握地勘单位管理知识和民主管理知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加速了地勘单位管理现32代化的进程.职工代表参加民主管理,擂要不断学习和掌握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否刻,在审议盆大间皿时,就没有发言权,或者即使发言也说不到点子上,提不出有份t的建设性惫见,失去审议的愈义。学习地勘单位管理知识,首先是今加地劫单位举办的有关管理方面的培训班和各种讲座;其次是自学地劫单位管理有关的专业知识和羞础知识,第三是今加民主管理的实践。地勘单位民主管理是一个大课堂,职工代表要在实践中学会管理,在实践中增长才干,积早经验。#p#分页标题#e#   三是要有商度的主人翁资任感。主人翁贵任感是职工代表思想政治家质的主要内容.是职工代表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条件。作为职工代表,应当努力提商思想政治觉悟.坚持四项羞本原侧,树立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的思想.在今加地的单位民主管理和完成各项生产工作任务中.把自己的理想变成实际行动.真正把地勘单位的事情、职工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职工代表素质的提高.必将为地勘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坚实的羞础。   六、做好地勘单位民主,理的经脸总结和抽广工作   为推进地勘单位民主管理工作的步伐,使之更有成效.必须认真做好地劫单位民主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并加以推广。过去多数地劫单位在具休设计地勘单位民主管理形式、工作机构、人员结构、管理程序,处理党、政、工三者关系及正确发挥地劫单位民主管理职能上,缺少必要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通常采取把个别试点经脸照抄照.过来的简单做法.使得地劫单位民主管理时常流于形式,未能很好地发挥应有作用。近几年来,一些地劫单位在认真做好民主管理工作方面,成绩显著。其他地勘单位应把这些地勘单位在开展民主管理工作中的好经验、好方法,科学地运用到本单位民主管理实践中去,从而促使本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地勘单位民主管理,是为了进一步深人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指导方针,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主力军作用,使地勘单位在市场竞争中水远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坚信,只要坚持加强地劫单位民主管理,就一定会春华秋实,获益良多。

民主管理知识范文8

我国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影响因素分析

(1)宏观方面。一是法律制度方面。首先,我国相关法律在立法导向上都缺乏对职工主动参与权的规定,与股权相比,职工参与权过于弱小且不完善。其次,我国法律规定针对的主要是国有企业或者国有独资企业,对于其他类型的企业没有进行提及。最后,法律制度对于职工董事、监事制度的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社会文化。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共同的奋斗的目标。以人为本理念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理论前提。可以将企业看做一个小社会,作为在这个小社会中生活的员工,更应该享受到构建和谐社会带来的益处。从每一个小社会出发,员工、股东、管理层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加入到公司治理的行列中,加入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将会更近一步实现。

(2)企业方面。企业作为影响员工参与的中观影响因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是领导者方面。包括领导者对员工参与管理的支持态度、领导者的管理协调能力、领导者的性格和行为、领导者的授权意愿和管理理念、领导者对员工的尊重和信任态度、领导者与员工的人际关系等方面。二是组织方面。主要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的结构、组织的战略、组织制度层面和产权治理结构方面的影响。孙月琴,何龙山(2006)认为管理团队中的团体动力学对员工参与管理有影响。在积极向上,开放创新,团结互助的组织文化中,更有利于开展员工参与管理,参与的强度和深度都会比闭塞的企业文化效果要好。

(3)员工方面。主要指员工自身的素质方面因素,包括员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员工对现在的工作内容感兴趣程度、员工自身的知识水平、性格、能力、参与意识、成就取向等方面。

我国企业员工参与公司治理的模式改进

(1)宏观方面。一是现有公司法的立法价值取向是不合理的,建议公司法修改时,应摒弃股东至上的公司理念,代之以利益相关者多边理论重构我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对职工在内的相关利益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权利作出明确,为职工参与公司治理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在现有法律上,应该加强对除国有企业和国有独资之外的企业的规定,应该是以法律形式而不是公司章程或者公司内部制度的形式规定员工民主管理的合法性和具体操作。以保证员工实施自己权力的合法性。三是我国职代会是职工的表意机关是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力机构,工会是职代会的常设机构,是职工行使参与权重要场所。要保证职代会对公司重大经营决策的知情权和建议权、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规章的共决权、对职工福利基金、公益金使用方案等有关职工生活福利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对各级经营者评议权、选举和罢免职工代表权等。四是全社会都要加强构建和谐社会的意识,对于我们的企业所有者和领导者来讲,更应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