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毕业论文范例

美术毕业论文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正是艺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根据时代的要求与艺术学科的本体发展,如何在给定的学制内培养创新实践型艺术人才,是目前各艺术高校面临的共同挑战。为此,高等艺术教育应从课程结构、教学理念、考核机制等方面作出重大变革,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以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推行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强调培养模式的多样化,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为学生设计多样化的培养目标和方案,提供多种人才成长模式,使专业不同、志趣不同、特长不同的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找到最适合的成长之路。每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方法以及评价的方式不尽相同,势必形成不同的培养模式。因此,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施在一所高校同时出现是理所当然且十分必要的。比如,美术类专业可以实行专业工作室制和导师工作室制培养方式,根据工作室风格设置特色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创新意识、理论知识“三位一体”的培养,积极探索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类专业尝试将社会项目引入课堂进行实战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动手能力,探索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国画专业将书画教学统一互进,以中国画为主,书法、设计为辅进行宽口径教学,通过“修为、作文、习艺”综合协调发展,探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音乐类专业以学术交流为手段,以艺术实践为检验,突出技能训练、理论提高、本土音乐融入,探索音乐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舞蹈类专业将重大演出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各种艺术实践载体,结合舞蹈专业特色和现代市场需求,进行舞蹈创新型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优化以重实践、强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体系   (一)课程结构突出综合化   课程是构成专业的最基本单元,设置什么课程、如何实施课程教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构建课程体系要处理好课程与学科发展、培养目标、学生发展的关系,坚持“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关注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自身潜能的发展,优化课程结构,推进课程综合化。在课程结构上,以课程模块的形式构建课程群。   如设置专业素质能力培养与提升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素质拓展通识课程、专业知识性课程等,将学科课程、实践性课程、科研创作课程紧密结合,保证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素质结构与课程设置高度融合,使学生在知识、素质、技能、创新实践等层面都得到系统的培养,以促进学生艺术理论素养、艺术创作水平、艺术创作能力技艺、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在课程体系上,应处理好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开设数量足、水平高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兴趣、特长及职业发展需要。在课程质量上,既应重视单门课程的质量,也应关照课程之间的关联性,发挥课程整体质量。学校应分层次抓好课程建设工作,以此带动课程整体质量的提高。   (二)课程内容凸显素质与能力   对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以“素质拓展与能力培养”为主导,遵循艺术类专业课程教学规律,充分利用综合性艺术院校专业多元、结构互补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一是增加选修课的比例,从总体上提升课程内容的质量。按照专业方向设置专业选修课,以素质拓展为指导提升公共选修课的整体质量。公共选修课既有通识性课程,也有能力训练课程,还可开设一些创新思维及创业能力训练课程,鼓励学生跨专业、跨院系选修课程,例如,可要求音乐舞蹈类学生至少选修l门美术类课程、美术设计类学生至少选修l门音乐类课程,促进学科专业交叉渗透,完善学生的智能结构。二是突出实践性课程内容,融人民族艺术资源。在培养方案中明确每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学时与学分,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对学生的实训课时、实践能力培养提出明确要求。还可将丰富的民族艺术资源融入教学,为学生积淀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及富足的创作素材,这将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比如,舞蹈类专业可尝试“取材于民间、应用于教学、形成于实践、升华于舞台”的课程开发思路,将壮族、瑶族、苗族等民族民间舞蹈元素融入课堂教学,进行创作表演,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三是课程内容突出重点、体现精讲多练。在总学分、总学时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压缩每节课的上课时间,例如,可将每课时50分钟调整为每课时40分钟,变更教学工作作息时间表,每天可净腾出1~2个课时由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这可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从事科研创作、社会实践提供宽裕的时间。   三、构建以创新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   “创新之根在实践”H1。为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开展实践教学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艺术类专业实践教学要体现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多种实践活动的相互融通与相互促进,以创新为导向,形成教学体系。   (一)拓展实践教学渠道   1.依托课堂,加强课内实践。积极探索研究性实践教学,创新传统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及参与式教学,构建由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三大教学模块组成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利用多维的活动形式,拓展课外实践。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为平台,全国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为契机,着力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以大学生“三下乡”、志愿者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为途径,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承接的大型社会工程项目以及直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的艺术实践项目,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开幕式、“高雅艺术进校园、进社区”、“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旅游品设计、会展设计”等,为学生的艺术创作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高更广的舞台。#p#分页标题#e#   3.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搭建良好的实践平台。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是保障实践教学得以高效运作的关键,没有平台的支撑,再好的内容、方法、设计也只能流于形式。艺术高校首先应优化校内实践基地,根据音乐、美术、设计、舞蹈、影视等不同专业教学需要,建设先进、科学的实验教学中心,以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其次,应探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可与工厂、企业、演出团体、公司、媒体、风景区等单位紧密联系,形成布局合理的校外实习基地网点。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走学校安排与学生自主实践相结合之路。   (二)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四年本科教育,应当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走向社会,与社会接触,了解社会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在完成专业课实践教学的同时,可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的活动内容提升到课程层面,把社会调查与实践、专业主题实践、艺术考察、教育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展演、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等课程纳入培养计划,融入各教学环节。这对推进实践教学实施是极其有效的。   (三)加强实践教学考核   实践课的安排是一个重要的培养环节,必须制定严格的、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进行全程监控,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激励师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参与度、效果等方面制定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强中期检查,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的终结考核,对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考核,以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的总结与表彰,进一步激励学生的学习。从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四、践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毕业环节考核机制毕业环节是以强调综合能力考察为基础的环节。为了更好地发挥毕业环节的作用,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还应改革毕业环节考核机制,以专业为基点建立一套毕业环节考核方式并严格实施。   (一)选定适宜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毕业环节形式   我国学位条例指出,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毕业环节形式是多样的,有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展演等。显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可主要通过毕业论文形式来突出科研能力的培养;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可主要通过毕业设计、毕业展演等形式来突出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应改变千篇一律按照普通人文学科的毕业论文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选择适合的一种或几种形式,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毕业环节方案。例如,侧重理论类的音乐学、美术学等专业可采取毕业论文形式;侧重设计类的艺术设计、广告等专业可采取毕业设计形式;侧重创作表演类的绘画、舞蹈、影视表演等专业可采取毕业展演形式。   (二)严格践行毕业环节考核机制   首先,强化开题报告工作。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毕业设计、毕业展演,都应做好开题报告工作。应根据本专业毕业环节的质量评价标准拟定工作方案,在二级院系范围内组织召开毕业环节开题报告会,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开题:学生阐述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毕业展演文案.÷审核小组成员提问、学生回答一审核小组讨论审核提出意见。其次,重视答辩评分工作。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一直都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关键是要积极探索如何成功开展毕业设计、毕业展演的答辩评分工作。   毕业设计、毕业展演的答辩会场可设在作品展览厅、音乐厅等,与作品的展示同步,要求学生从创作主题、作品分析、创作成效、改进设想等方面进行作品陈述,接着是问答环节,最后由评分组老师根据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展演文案综述、作品质量与水平、答辩情况等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   五、引入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学分激励机制在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引入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学分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可实施“五个一工程”,即构建一个含“科研学分”、“技能学分”、“实践学分”、“管理实践学分”四个板块的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体系,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考评机制,设立一个大学生创新活动资助项目专项资金,建设一支大学生创新活动导师专业辅导团队,搭建一个校内外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将科研创作、专业竞赛、行业服务、社团活动等引进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发挥学生的特长。此外,还可将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学分评价机制与研究生的招生考试改革结合,把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学分高的学生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创新实践教学的实施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持。   当然,种种路径的实施还有赖于教师的能动性发挥及良好的制度环境。学校应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的教师队伍。以学生为本,积极推进制度创新,切实实行弹性学制,建立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考试评价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全程管理,重视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度的评价,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与条件保障。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毕业设计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学科专业,属于艺术学学科,一级学科为设计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立足于设计专业,强调的是使用媒体传播手段生产、传播利用数字技术创作的美术和设计作品,其中涉及科学史、计算机基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网络技术、数字音频、游戏编程等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及视觉艺术、素描造型、构成基础、视觉传达设计、公共环境艺术、产品工业设计、人机交互设计等相关艺术类学科的知识。此外,设计应服务于需要其或者即将需要其的用户,因此,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应该要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其中也涉及一些人文学科的知识,如传媒学、广告学、社会学、音乐、戏剧、舞蹈、影视编导等。如此看来,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高度融合和交叉的专业。各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抓住这一特点,制订具有特色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跨时代”的概念和内涵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创新切入点应着重在毕业设计环节,以研究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综合性及专业的融合性为主要内容,明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为目标问题导向的研究思路。在实际操作中,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在学生毕业设计这一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跨专业、跨年级、跨学校、跨地域,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如何整合四年所学知识,积极应对、解决当下的社会问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潜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设计多种“跨时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最终的设计结果转化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平台内容或价值载体,从而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适应行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这要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一、我国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设计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作品对于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有助于学生提升就业竞争力。经过研究,笔者发现目前部分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中采用的技术过于陈旧,难以较好地与市场接轨,毕业设计作品的价值转化率低。部分学生针对数字媒体艺术的某一个技术模块分支进行毕业设计,影响了自身创造性的发挥。同时,一些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单纯地照搬理论知识,设计缺乏应用性,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其二,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和技术点与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吻合。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闭门造车,其选题往往针对的是若干年前的社会需求。数字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如果选题方向不合适,学生即使再努力也往往只能事倍功半。其三,部分学生难以把控毕业设计的创作时间。一些学生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不足,往往在前期准备阶段缺乏合理的规划,对毕业设计部分环节的琐碎程度预计不足,难以预见在实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也难以把握毕业设计的创作时间。其四,部分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毕业论文是对高等院校毕业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检验,艺术类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应当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但部分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过大,论文往往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少数学生的毕业论文难以达到概念清晰、结构合理、语句通顺等基础要求。

二、探究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问题产生的根源

对于以上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笔者探究了问题出现的源头。数字媒体艺术是一门高度交叉和融合的学科,但是在部分院校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中,各年级在课程学习上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各设计专业和各学院之间的课程无交叉。同时,技术类课程、文学类课程和艺术设计类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相互独立,三者之间缺乏有机联系。这导致学生难以做到在专业内部的纵向方向上循环交流,也难以做到在专业外横向拓展学习。横向、纵向上的问题会立体式地反映在最后的毕业设计环节中。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进入当年的实践教学阶段时,由于所学课程无交叉,往往难以就之前积累的实践学习经验展开深入交流。相比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往往具备更强的设计实践能力,但是部分高年级学生难以将这些宝贵的经验传授给低年级学生。在毕业设计环节中,有大量工作是基础性、重复性的,对于这些工作,低年级学生在适当的引导下也可以胜任。然而,一些高年级学生需要重复进行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熟练操作而不是进阶性、创造性的拓展上。因此,要想解决目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入手。

三、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解决数字媒体艺术毕业设计环节中的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才是意义建构的主导者。如: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知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建构的;斯滕伯格和卡茨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学习是进入某一实践共同体的文化的过程;等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带着问题和目标进入学习环节。在数字媒体毕业设计环节中,教师可结合项目导向实践教学,让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使项目可以从多角度被认识。一方面,教师应开展跨年级、多层次的纵向联合,打破各年级之间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造成的壁垒,以大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实践项目或毕业设计项目为创意选题,开展项目实践。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负责项目组中的基础性工作,高年级学生引导低年级学生,以此形成学生成长的内动力,推动学生内部形成良好的梯队循环,为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会在不经意间进行知识更新与迭代,其设计实践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另一方面,教师应在校内开展跨专业多学科联合,突破各专业、各学院之间学科的限制,以项目为导向,通过跨专业多学科联合作业的形式,将各方人才聚集在一个项目中。其优势在于可以多角度地解决项目中存在的问题。这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大各专业间交流的力度,为其他专业带来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这也体现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跨学科综合交叉的特性,解决了原本技术和艺术难以有机结合的问题,并且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融入人文元素,为拓展毕业设计作品的深度、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社会效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策略

针对前文提到的我国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毕业设计环节中存在的四点问题,笔者从选题、团队和考核三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首先,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作品价值转化率低的问题,以及毕业设计选题和技术点与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吻合的问题,可从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入手解决。一个优秀的毕业设计选题好比把合适的产品在合适的时间以合理的价位卖给需要它的人,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毕业设计作品的价值。教师应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让学生跨专业、跨年级开展合作,让学生拓展思维,在团队协作中拓展毕业设计作品的深度、广度,从而提高毕业设计作品的价值转化率。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企业和当下社会的需求确定选题方向,以问题为导向设计选题、开展设计工作,使学生符合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其次,对于学生在把控毕业设计创作时间方面的问题,可从对毕业设计团队的搭建和管理工作方面入手解决。毕业设计团队的搭建和管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团队,另一方面是学生团队。在教师团队方面,学校、学院应对跨专业、跨学院以及企业导师队伍建设给予充分支持,给予优秀指导教师团队一定的鼓励和嘉奖。在学生团队方面,教师需要以项目为导向合理分配人员。学生团队以毕业生为主导,团队内的其他成员应不分年级、不分专业,让合适的学生负责合适的工作,保证项目合理运行。此外,教师应加强管理,在团队内部做好考核工作。指导教师团队需要贯彻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其开展自主性研究学习,从多方面给予学生专业指导,以此形成团队内部的立体式良性循环机制。最后,对于学生在撰写毕业论文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从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方面入手解决。指导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毕业论文的意义和要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并对学生提出基本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应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并要有明确的定位。学生可将毕业论文定位为围绕自身的毕业设计作品的设计说明书,在格式、内容方面区别于学校其他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教师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作如下要求。在论文的第一部分,学生应论述作品的风格和制作方法,查阅相关的资料,讲清楚毕业设计的灵感来源与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明白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与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途径。在论文的第二部分,学生应主要论述毕业设计的全过程,突出表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项目导向过程中收获的内容,以及自身的知识体系建构,并说明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在论文的结论部分,学生应回顾整个毕业设计乃至整个大学四年学习的历程。在结论中,学生需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并提出一些新的见解,也可以说明设计存在的不足,以及将来的完善方法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毕业设计考核,可以采取“毕业设计作品+毕业设计团队考核+毕业+毕业设计答辩”的评分体系。项目的受众代表、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学术教授等组成考核小组,公平公正地得出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

五、结语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何其芳;指导意见;红学毕业论文写作

近期,笔者查阅到一件有关何其芳红学实践的新文献资料———指导文学理论研究班(简称“文研班”)学员黄泽新撰写《〈红楼梦〉对我国古典小说传统表现方法的继承与发展》毕业论文的四次谈话(包括一次笔谈)记录①。由此顺藤摸瓜,查到何其芳在“文研班”一系列红学教育实践活动和指导另外几位学员红学和涉及红学的毕业论文的资料。从1959年9月到1963年6月,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与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合办的“文研班”,前后共办两届,外加一期进修班。办学期间,正好赶上文艺界、文化界开展“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周年”的活动(1962—1963)。何其芳是“文研班”的班主任,他有意把《红楼梦》规定为“必读书目”之一,聘请吴组缃、俞平伯、李希凡、冯其庸等专家讲“《红楼梦》研究”专题课①,并亲自讲他的“‘红学’研究成果”和《论红楼梦》的研究心得及写作经验②。他还带领学员走出课堂,广泛接触文艺实际,向社会学习,“还组织看过美术展览,参观过鲁迅故居以及据说是《红楼梦》中大观园原型的恭王府,林姑娘‘潇湘馆’的几丛竹子,幽静的居室,以及贾母看戏的戏楼,还真有几分近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③。

一、论题“顺利确定”与论文“锁进抽屉”

首届“文研班”因延长一年学制,要到1963年暑期毕业。学员此时最重要的任务是撰写毕业论文,何其芳、唐弢等人担任论文导师。毕业论文选题方向可以依据所学内容自由选择,一些同学选择了《红楼梦》研究方面的选题。学员黄泽新回忆:文研班学习的最后一年,学校规定每人写一篇毕业论文。我的选题是关于《红楼梦》的,由何其芳先生负责辅导。另外,贺兴安、刘建军同学写的也是关于《红楼梦》的论文,李希贤同学写的是典型问题的论文,也都由何其芳先生指导。从草拟提纲到论文定稿,何先生辅导我们四次。头三次是去何其芳先生家里直接接受他的辅导,最后一次写的是书面意见。④为什么黄泽新、贺兴安、刘建军和李希贤同学的毕业论文皆由何其芳任导师?道理很简单,是因为何其芳在《红楼梦》研究和典型研究方面有创见,有成果,“共名说”是其显著标志,课堂上又以“讲红课”为人称道。笔者收集了何其芳辅导四位学员毕业论文的资料,结果是多寡不一。在黄泽新的回忆文章中,意外发现何其芳辅导他毕业论文谈话的全部记录,这是一件很珍贵的红学文献,因此要费些笔墨在下一节专门叙述。现在分别讲述何其芳对贺兴安、刘建军和李希贤毕业论文的指导。指导贺兴安红学毕业论文的写作贺兴安和李希贤划为一个组,每次到何其芳家谈毕业论文写作,两人总是相伴同行。李希贤回忆:何主任约定,贺兴安和我间隔一周的周三下午两点半到裱褙胡同的何宅,面谈。我俩每次提前几分钟进入导师家。此时,白瓷壶沏的热茶、三只茶杯已置于小客厅的小方桌上,三把木椅放在它的三方。据我的记忆,兴安坐在何主任的右侧,我坐在导师的对面。第一次去主要是定选题。兴安同学汇报后,他撰写《红楼梦》的论题顺利地确定了。①李希贤只讲了贺兴安的红学选题“顺利确定”,没有展开记述辅导了哪些论文写作具体意见,令人遗憾。查贺兴安回忆“文研班”学习生活的文章,他说何其芳“一直是大家暗中崇敬和学习的榜样。他在创作和研究两大领域都贡献卓著”。何其芳对贺兴安还讲过他写作《论红楼梦》花的时间很久:何其芳……他的批评理论文章最有文气,最少教条,在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结合上,大陆学人难以与之匹敌。他的《论〈红楼梦〉》是大陆那些年“红学”热浪中写得最好的。有一次,他讲到写这篇文章整整花了八个月时间,那意思是如有人想批驳他、超越他,起码在时间上得花八个月以上。②贺兴安赞佩何其芳文章“学人难以与之匹敌”,因为其“最有文气,最少教条”,“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这首选应该是《论红楼梦》的韵味和亮色。贺兴安没有说此事的发生时间,但何其芳在用切身体验鼓励贺兴安投入巨大精力写好学术论文,使其超不过、驳不倒、站得稳、立得住的用心,却十分明显和殷切。指导刘建军红学毕业论文的写作刘建军对论文导师何其芳也怀着一种崇敬心理。他对何其芳的总体印象是:“何其芳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在对我班同学的多次讲话中,虽然非常强调马列主义的指导作用,但他循循善诱地要我们打好扎实的基本功,重视第一手资料,从实证出发,切忌空头理论。他的诗人气质很重,讲话感情色彩鲜明,有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提到何其芳对他毕业论文的写作辅导,他满怀钦敬地说:我向他汇报论文提纲时,他不太同意我引用的苏联一位理论家的艺术结构理论,他认为这位理论家的艺术结构理论有些无限扩大。也不太认同我关于《红楼梦》以四大家族衰亡为主线的说法。但他始终没有要求我改变观点,他的看法只供我参考。第二次谈论文时,他同意我关于《红楼梦》艺术结构主线的说法,认为我的论述成立。此事当时对我震动很大,一位理论权威,与一位年轻学子平等商讨,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风范令人敬仰。①刘建军的论文选题是“《红楼梦》艺术结构主线”。这里他简要记述了何其芳的两次辅导情况:第一次是修改论文提纲,何其芳对引进的域外“艺术结构理论”持存疑鉴别态度,因其大而无当“不太同意”引用,表明他是在将独立思考的学术品格传授给学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红学界已经有了“《红楼梦》是描写四大家族衰亡史”的评论观点,但何其芳历来认为《红楼梦》“写的只是两个封建家庭”②,因此对刘建军关于“《红楼梦》以四大家族衰亡为主线”的说法“不太认同”。但是,这两个“不太同意”,只供刘建军“参考”,并不要求论者(学生)“改变观点”。第二次是肯定论文的“论述成立”。论点、论据通过论证过程才形成论述,形成论文。也许在两次辅导之间,刘建军在没有“改变观点”的情况下,部分接受了导师的意见,使论述趋向合理与完善,使何其芳转而“同意”他的“说法”。“论述成立”也就是论文总体上合乎写作要求,达到了毕业水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刘建军在何其芳辅导过程中感受到其令人敬仰的“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风范”!指导李希贤典型问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李希贤1959年夏季在湖北汉口参加“考研”笔试时,面对试卷中的一道“典型”试题,有过交白卷的尴尬。录取到“文研班”深造,他时刻牢记自己这个“软肋”和“跟头”,特别“注重文艺学中的典型问题”。他也因此在临近毕业选择论文题目时,确定以研究“典型问题”为方向———这也与何其芳倡导“典型共名说”的影响有关。他自以为掌握的资料可以写一部谈典型的专著。但是,他的撰著毕业论文之路也还是不顺畅,甚至一波三折,屡遭坎坷。他回忆几次到何宅谈论选题时说:第一次去主要是定选题。……我汇报所作的准备时,何主任静心地听着。我又试探性地表示:我想撰写一部谈典型的专著。导师没有笑,没有责备,心平气和地说:“写专著,当然好,那是以后的事;现在,只要你写一篇两三万字的论文。”在科研上尚未登堂入室的我,顿时心绪紊乱,“典型”在脑海中飞舞,不知如何捕捉。其芳先生开导我:可以选典型理论中的一两个问题,也可以从典型创造类别中选题,还可以从某部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入手。我感到有头绪了、有思路了,最后商定:谈阿Q典型。论题定后,我环绕论题钻研材料、准备提纲、撰写初稿。当我俩(指与贺兴安———引者注)上门听取对初稿的意见时,何主任依然先对贺后对我。他把我的初稿翻了一遍后,漫谈式地发表意见。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文章倒有些新意,可是“我读时只想瞌睡”。他透过镜片,注视着我,见我满脸绯红,又微笑道:“可能我未睡好。”对我行文中的弊病,导师来了个一针见血!……临到论文能否定稿通过时,我的心绪宛如面对法庭。他翻完《论阿Q典型和阿Q主义》文稿后,对此文只说了一句话:“你的文章,依我看,目前也只能这样。”……我脱口而出:“何主任,我的论文能不能在《文学研究》上发表?”他回答:“要发表?那还不容易,我签个字就行。”停了停,接着说:你把论文带回家,锁进抽屉,半年后再拿出来修改,改得不能再改时,誊正寄给我。他是《文学研究》杂志的主编,由他签署意见,在刊物上发表他门生的论文,显然“容易”办到。他不这样做,还指明要锁过半年,然后才可能提升。当时我就懂得,他这样说,他要我这样做,实则是对我的指引、对我的鞭策、激励和期盼。我理应如是为之。①何其芳指导毕业论文《论阿Q典型和阿Q主义》的写作,针对学员研究和写作上的薄弱环节,可谓处处把关,歩步紧逼:选题不准确,他纠正后连续指出三个“突破口”;初稿有弊端,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并用“我读时只想瞌睡”的话形容其沉闷不灵动;定稿虽然体现了作者当时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写作水平,但还是令人不满足,何其芳建议暂不发表,“锁进抽屉”。怎样才能把这篇论文修改好,何其芳给出的办法是,“把论文带回家,锁进抽屉,半年后再拿出来修改,改得不能再改”,“然后才可能提升”。也就是说要“冷处理”,放一放,悟一悟,获得新的认知,一改再改,反复打磨,使其跃进升华。这是通达研究甘苦之语,懂得写作三昧之言。这体现了何其芳指导论文写作的另一种风格:所谓“严师出高徒”!李希贤对此十分理解和服膺。严师的教诲几乎影响了他后半生的教学和科研,并做出了不凡的业绩。指导黄泽新红学毕业论文写作的文献内容较多,下面设专节来介绍。

二、“论文中主要观点应当是自己发现的”

黄泽新的论题是《〈红楼梦〉对我国古典小说传统表现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何其芳先生“当时正值盛年,充满热情与活力”。他“亲自为同学辅导论文”。“他的讲话如同他的诗文,是发自肺腑的声音,闪烁着真知灼见,每次讲话都给我们很多启迪。”“我这里所记的,除了第一次有几点共同性的指导意见外,其余全是对我的研究论文的指导意见。”①黄泽新与刘建军为一组。何其芳第一次辅导谈话是在1963年2月27日下午。何其芳首先讲的正是“共同性的指导意见”:我先说说写研究论文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一,要写提纲。写一般性的文章可以不要提纲,写长篇论文,尤其是论述复杂问题的长篇论文,一定要写提纲。毛主席的《论联合政府》,结构完整而周密,说理性很强。我们恐怕很难找到比那更好的安排形式。提纲在写作实践中还要反复修改,尽量使论文层次清晰,逻辑性强,富有说服力。第二,把思想变成文章,不仅是文字表达的问题,还可以使思想更准确、更精密。一定要下工夫,要认真考虑。论文的文字要讲究。不要用随便拾来的语言,要用经过思考的语言。要培养对语言的敏感,什么是好的讲究的语言,什么是不好的不讲究的语言,要善于区分。写得太轻率不可能有好文章,要高度地集中精力,花大量的劳动来完成这篇论文。第三,写成初稿后,要认真地仔细地反复地修改。中央文件有的改了十多遍,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精神。自己的稿子自己动手抄,才经得起考验。自己不耐烦抄,还有发表的价值吗?随后,何其芳就《红楼梦》的研究课题,谈了几点意见:研究《红楼梦》,首先要重视研究《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为什么《红楼梦》在那个时代产生?包括社会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以及传统的原因都要摸一摸,搞清楚。社会背景是文艺作品的根。不论你研究什么问题,都不能忽略它的根。例如,贾府衰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是“坐吃山空”。我觉得这个看法,讲得不够太深。应当从时代背景的诸多因素中探讨贾府衰败的必然性。其次,要多阅读与《红楼梦》有关的研究资料,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新的看法从材料中来。论文中主要的观点、材料应当是自己的,是自己发现的、思考的,但不可能完全新。材料要反复看,反复研究。这一次,先谈到这里吧!下一次你们谈谈个人论文的提纲,我再说说具体意见。首次谈话,是说给黄泽新与刘建军两个人的。就红学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何其芳强调三点:“重视研究《红楼梦》的时代背景”“了解前人的研究成果”与“论文中主要的观点、材料应当是自己的”,这恰恰是最基础、最要害的法则。依据指导老师的要求,黄泽新开始考虑“论文的提纲”。他最初的论文题目是《论〈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塑造》,后来改为《〈红楼梦〉对我国古典小说艺术表现方法的继承与发展》。他的思路是:鲁迅先生说过“自有《红楼梦》出现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毕业论文的主旨就是具体阐述这个“打破”,这就有必要从中国小说艺术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寻找答案。为此,他着重地研究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等三部有代表性的古典长篇小说艺术表现上的特点,与《红楼梦》作具体的比较,找出《红楼梦》究竟继承了哪些方面,又“打破”了哪些方面。他写出一份两千多字的提纲。第二次辅导谈话的时间是同年3月30日。何其芳听取了黄泽新的立意构想后,翻看了两遍提纲,然后说:思路可以,条理也比较清晰。不过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关于人物的阶级性与典型性的问题,有人主张阶级性是人物的本质,甚至认为一个阶级只有一个典型。可是为什么某个阶级的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能够抽出来用在其他阶级人们的身上?一种解释是借用,另一种解释是相同而又不同。阿Q忌讳癞子,不能说这是从统治阶级来的;排斥异端则可能是从统治阶级来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人们会有不同的忌讳,各有什么特点?考虑问题尽可能从实际出发。分析人物性格要科学、辩证。刘姥姥流行的看法有两方面:一是进大观园,因无知而闹了许多笑话;二是帮闲。过去,我们叫吴稚辉为刘姥姥,就是讥讽他是个帮闲。流行的这两点对刘姥姥的看法,并不是刘姥姥的性格的全部。对于贾宝玉,流行的看法是爱女孩子,而不是叛逆,流行的看法只是表面的东西。搞研究,不要被流行的看法所误导,要运用科学的认识论独立地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里还需要强调一下,评价形象的意义也好,评论作品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也好,都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先搞具体的东西,然后再概括,再下判断。不要先有了论点,然后再在作品找有关的现象证明。现象是复杂的,不同的论点都可以找到相应的现象作例证。先有论点再找例证的做法很容易导致错误。研究论文要写得准确、鲜明、突出。要花大气力找出《红楼梦》艺术上的特点,找出它最成功最独特的地方。我们搞研究的目的是为现实服务的,因此更要关注对今天有意义的东西。拿心理描写来说,托尔斯泰写人物心理很细致,着重过程,但故事进行太慢,比较沉闷。《红楼梦》的心理描写也很细,但和生活一样,并不慢,这就是发展创造,充分显示了我国古典小说心理描写的特色。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这次辅导也是黄泽新、刘建军小组两人同时听讲。但是,这里只记录下何其芳对黄泽新论文提纲修改充实“进一步思考”的意见。这些意见最为可贵的是强调研究方法的正确性,如分析人物形象要“运用科学的认识论独立地思考”;任何研究都要从作品的实际出发,“先有论点再找例证的做法很容易导致错误”的;花大气力找出《红楼梦》最成功最独特的地方,“搞研究的目的是为现实服务的,因此更要关注对今天有意义的东西”。只有这样,毕业论文才能有创见,有高度,有价值。接受第二次辅导以后,黄泽新动手草拟初稿。一个半月以后,他将稿子交给何其芳审读。6月2日,导师通知他第二天上午9点到家去,谈谈对初稿的意见。第三次辅导谈话于6月3日9点准时开始。何其芳拿出论文初稿放在茶几上,开门见山地说:稿子我看了,大体上可以,不过,还要作一些修改。1.文章对问题分析得比较细致,但是理论概括不够。文章谈的是人物塑造问题,对人物塑造的重要性就应该有所强调。另外,《红楼梦》“打破传统写法”的意义和价值,也需要进行充分的理论阐述。2.文章着重讲了《红楼梦》对传统艺术表现方法的突破与超越,继承讲得不够。对《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金瓶梅》艺术特点的概括不够完全恰当。当然,艺术分析是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要做到完全的恰如其分,是很困难的,越是困难越需要认真、细心,尽量使我们的分析符合作品的实际。3.环境描写,有的能折射人物的性格,有的则不能折射人物性格。只不过是人物的居住场所,不要生硬地把一切居住环境都和人物性格联系到一起。例如《西厢记》,故事发生在寺院里,崔莺莺、张生与红娘的性格与环境有什么关系?分析其他作品,也要实事求是,不可牵强附会。第三次谈话,核心问题是修改文稿。何其芳指出了三个问题:“理论概括不够”“继承讲得不够”“生硬地把一切居住环境都和人物性格联系到一起”。同时,也辅导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和方法。黄泽新用近两周时间将稿子修改一遍上交。第四次辅导何其芳变更了面谈方式,而是采取书面笔谈的办法,把他的意见写在了改稿前面的空页上,于6月22日将稿子让人送还给黄泽新。何其芳用红铅笔在稿子上写的意见如下:6.文字还不够准确、讲究,有些名词造得有些生硬,如“行动细节”“表现传统”;3.讲《红楼梦》以前小说在写人物上的区别和特色还是要讲得更恰当一些、更符合事实一些,《三国》《水浒》也并非完全没有细节描写,《水浒》就较多一些,也并非都是只能通过一件事写一两个人物。继承方面似讲得不够;1.有对塑造人物问题的概括性的理论性的论述,可是只有细致的一面,而缺少思想与理论的高度;4.心理描写一节似举例过多;5.环境描写一节中写风一例似与塑造人物无关;2.结束语未能把前面三节总结起来。①何其芳为何把所写意见的序号标为“6、3、1、4、5、2”呢?黄泽新推测:何先生随看随记,没标序号,稿子看完以后,才根据内容编列了序号。除上面所写的具体意见以外,何其芳还逐行逐句地修改文字和标点符号,共修改了十四处。这六条修改意见,还是为了使前几次的辅导内容得到贯彻,四脚落地。第四次书面辅导,表面看,意见零零碎碎,对论文修修补补;细品味,一则可看出何其芳的煞费苦心,二则说明论文基本完成,小动微调就可以定稿。黄泽新“文研班”红学毕业论文如期完成,顺利通过。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文献而言,这是新中国文学专业研究生的首篇红学毕业论文。这也表明,何其芳的红学实践活动中,又有一项开创性的业绩。更令人庆幸的是,何其芳辛勤辅导这篇论文的全部意见被黄泽新原汁原味地记载、保存并公布出来,其中包含着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评论《红楼梦》、如何撰写红学论文等丰富思想和经验。黄泽新当年亲聆教诲,对何其芳的耳提面命、春风化雨,几十年后回忆及此仍感慨万千,他写道:“通过辅导论文,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何先生的热心、耐心与细心,感受到了他对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他对学生既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又关怀备至、体贴入微;他从不轻易地说一句赞美你的话,然而却处处感受到他对你的关心、呵护和激励。我崇敬先生的为人品格,我感激先生的教诲之恩。”①

三、教学之花与学术之果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校期期间学习的最后一个重要的环节,让学生能够对在学校期间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总结。而毕业设计的总体质量是对学生评价与考核的重要标志,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可以直接反映出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是重要的评价指标。[1]目前,学生的毕业设计存在抄袭、内容不够真实、理论知识的阐述与现实的教学出现了脱节现象等。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要高度重视,以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目标为要求,对毕业设计进行多样化的改革。

一、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

1.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校需要明确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主。在对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能够综合分析学生的个人特点及学习情况,创新培养的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优势。以此为标准,在教育教学中明确了目标,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也进行了实践性的研究,体现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

2.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的教学改革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根据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培养进行了综合性的考量,制订了明确的教育目标。尤其是在学前教育专业上,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能够在思想上正确指导,提升人才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改变以往只说不做的情况。[2]重点是毕业设计要具有依据性与科学性,在实践教学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有助于学生的未来就业与发展。

3.对学生加强教材训练

学生撰写毕业设计,主要依据的还是教材,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挖掘与探究,能够明确教材的核心思想,符合幼儿的健康成长规律。明确教学目标后,在教材训练中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与教学的难点,合理完善所制订的教学计划,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完善整体的教学结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对的教材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才有可能更加丰富。

4.课程教学的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设计,需要学生对幼儿园的五大领域课程进行详细的了解,能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紧密的联系。首先,学生在制订毕业设计的方案时,要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与原则,能够在毕业设计的内容上充分体现出理论知识的内涵与特征,合理设计毕业设计的方案。[4]其次,能够对设计的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对理论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多角度、全方面的思考,既能够满足幼儿园的持久发展,又确保了实施的效果。

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设计的实践分析

1.教学活动的准备

教学活动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对开展的幼儿年龄有所了解,根据幼儿的思维能力,对教学活动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其次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借助相关的教具或物品,对教学物品的选择要来源于生活,能够让幼儿对教学活动不感到陌生;最后,需要在活动的开展前,对幼儿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幼儿能够提前接触与了解一些知识及所用的教具。[5]例如:在开展科学活动中,以物体的沉浮现象为教学内容,提前给幼儿布置任务,让幼儿能够掌握教学设计的内容。

2.活动设计的目标

制订活动设计的目标,有效评估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满足实践的活动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教育与指导幼儿,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根据所教的幼儿年龄、特点等制订与合理分析教学目标。[5]要有实践的依据,确保活动设计具有可评价性,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的需求。对整体的质量有严格的要求,而不只是为了能够毕业。

3.开展学科竞赛

为了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具有科学性,就需要对学生的撰写能力、基本功、答辩的应对能力等进行全面的培养与提升。要以强化基础为理念,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教学目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每年组织一次技能大赛,主要的内容可包括方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现场演讲等,并且针对各个内容都要制订科学的评分标准,由专业的人员担任评委,重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为学生的毕业答辩奠定扎实的基础。

4.课外活动实践

课外活动的实践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一般是每年举行两次,具体的还是要依照学校自身的情况作出安排。[7]组织开展学术论文大赛、大学生创业活动、学术讲座等活动,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实践的活动,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能够掌握学生具体的思路与方法,为学生毕业设计的写作规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学前教育毕业设计的多样化改革,要能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与提升,对学生进行规范性的要求与管理,确保毕业设计理论知识内容的合理性,使学生不是为了毕业而进行单纯的设计;要能够符合幼儿的学习与成长规律,用理论知识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解决,提升学生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的设计能力与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小红,胡兰.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1):56-62.

[2]马丽.学前教育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策略探讨[J].巢湖学院学报,2018,20(2):156-159.

[3]陈能新.关于学前教育大专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以及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12):160-161+170.

[4]易凌云.我国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7,16(6):116-123.

[5]王志琼,金东海,彭怡,等.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1):30-34+84.

[6]黄玉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全程体验教学模式的框架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6(24):391-392.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5

摘要:

本科院校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管理一直是教育界探讨的热点。写作毕业论文是学生毕业前的重要环节,除了学生专业知识和水平因素外,各个学院对毕业论文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本文尝试将高校的毕业论文从申请论文题目,申报任务书,撰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考核评议书等环节进行计算机过程化管理,使得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及时交流,从而达到毕业论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与规范化,也为高等教育提供一些有意义的经验。

关键词:

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目前,我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仍采用手工方式管理,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中的许多环节,例如选题、开题、过程管理、审阅评议、结果统计分析等工作还没有被纳入校园信息管理系统中。每年我校的本科毕业生有6000余人,由于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过程持续时间长、涉及人数多(包括学生、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传统的以手工为主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多缺点和不足:学生在选导师、选题目等方面缺乏较好的公开性、公平性;师生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论文(设计)工作进度难以及时了解并进行控制;在成绩评定方面存在较大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文档收集整理、成绩统计分析等方面重复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低下等等[1]。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强毕业论文的管理工作,实现无纸化和网络化办公,是一个极具应用价值的研究课题。研发毕业论文(设计)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节约打印纸张等办公经费,提高教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还可以方便学生上传下载和师生间共享论文资源。为此,我们申请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根据数学与统计学院(简称“数统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发出了适用于数统学院的毕业论文管理系统[2]。

一、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

毕业论文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教师出题、学生选题、学生自命题、教学管理员审核、学生上传相关文档、数据汇总、系统设置。其中,系统分三个模块,分别是教师模块、学生模块和管理员模块[3]。

1.管理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如下:

①教师登录系统,输入自己想要指导的课题,并申报;②教务管理员登录系统审核课题;③学生登录系统选择课题或者自命题;④学生登录系统查看自己的课题状况,并根据课题要求完成毕业论文教学进程的各项任务,按时上传相应的文档。同时,教师可以在登录系统查看自己指导的学生的信息,下载学生上传的文档。⑤待学生在规定时间全部完成和上传文档后,教务管理员可对整个教务进程进行总结和整理,完成整个毕业论文线上办公的过程。

2.管理系统开发所需要的技术条件:

①VisualStudio2013IDE工具作为系统开发环境;②ASP.NETMVC4(C#)作为开发语言和开发框架;③FTP工具上传部署代码;④Git版本管理工具进行版本管理;⑤WindowsServer2008RC2作为服务器系统;⑥IIS服务器作为运行服务器;⑦SQLServer2008作为数据库服务器。目前项目系统的开发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并且已经过教务管理人员和学生的测试,根据他们的建议对系统功能进行完善,可以正式投入使用。

二、毕业论文过程化管理系统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1.多个学生选同一个课题多并发问题。

在学生选择课题的时候,由于某个课题比较受欢迎,可能会有比较多得学生优先考虑,但课题只有一个。这时候,如果有多个学生同时选的话,很可能会出现冲突问题,导致系统出错。图2展示了Topic(论题的表)的结构。其中Stu-dent_UserId为学生的用户唯一标识,当学生选择某个课题的时候,属于这个课题的一行记录中的这个字段就会填上学生的标识。在多并发的问题中,如果多个学生请求选择这个课题,就会同时更新这个字段。那么,在更新的一瞬间,根据服务器处理的先后顺序,往往是最后被处理的被写上这个字段。这是因为服务器接收到多个选题请求后,会同时地执行逻辑处理。首先将相关的这一行的资源从数据库里面取出来,在逻辑处理的过程中,服务器会根据这个资源在内存中生成对应的对象或者数组,而修改数据就通过修改这个对象或者数组来实现。而最后保存操作就把这个对象或者数组再生成SQL语句更新数据库。那么根据这图2Topic结构个流程,各个请求都生成了属于自己的SQL语句,当然是最后执行SQL的那个请求会被最终保留在字段里了,这样就是“后者先得”,不符合实际的要求,同时也会造成后续逻辑的错误。解决方案:通过为Topic表加上一个16进制的字段RowVer-sion(见图2箭头所指)和乐观锁的方法。相应的处理逻辑改为:读取某一行的时候,也顺便把RowVersion的值读出来作为这一行的版本判断,当更新行的时候,首先判断数据库中的这一行的这个字段是否还是原来的值,如果是的话表示期间没有被修改过,那么就将RowVersion的值加1,再存进数据库;如果不等于原来的值,就表示已经被修改过,不能再执行更新,而要做出相应的处理。乐观锁保证了对某行记录进行更新操作时,会对这一行加锁,若有另外的进程需要操作同一行,必须等前面的进程操作完成。这就保证了数据不会有冲突,解决“后者先得”的这个问题[4]。

2.师生用户体验优化问题。

系统对用户体验做出了比较多的优化,总结为如下几点:①采用当前较为新的HTML5UI作为界面元素,无论是界面风格、字体还是图标设计看上去都令人舒服。②系统的大部分操作都使用Ajax(AsynchronousJavascriptAndXML)异步处理的技术,通过弹出层来进行各种操作,不需要刷新页面就能看到修改后的效果,让用户感觉方便和友好[5]。

3.桌上电脑和移动端同时兼容的问题。

为了同时兼容桌上个人电脑端和移动端,能让教师或者学生出门在外或者不在电脑旁都能登录系统完成自己需要的操作,本系统实现了PC和移动端的兼容。系统的页面可以根据屏幕的宽度来调节相应的样式。本文只讨论了项目软件开发过程中遇到的几个问题和解决方案,借此与专家或有相关经验的开发者分享,项目中其他功能的具体实现过程不再一一列出,敬请批评和指正。

三、总结

毕业论文管理是学院教学管理与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在校大学生的角度看,只有认真对待论文写作,才能顺利完成学业,取得学士学位;从教育管理的角度看,毕业论文工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更能言传身教给学生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扎实的研究作风,并且可以使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继续学习的良好思维品质。这才是大学教育中毕业论文工作的真正内涵。

作者:李景? 谭建中 孙宇锋 谢垂益 单位:韶关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海燕,俞金梅,等.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2):141-144.

[2]李景?,呙文承等.基于MVC框架的系统重构方法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22):63-66.

[3]王玉.基于ASP的应用型院校毕业论文评分系统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35):75-77.

[4]梁国军,谢垂益等.UCT算法在不围棋博弈中的实现[J].韶关学院学报,2015,36(8):17-21.

[5]吴胜,刘建波等.ASP.NETMVC框架下内容管理系统的探索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10,26(12):30-32

第二篇:高校运动会综合管理系统设计实现

摘要:

本文对院校开展运动会的整个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方式和MVC设计模式。运用Ajax技术,json数据交换等web的相关热门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运动会综合管理系统。规范了运动会的整个业务流程,提高了运动会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及操作效率。

关键词:

运动会;Ajax技术;MVC

引言

举行高校运动会,通常运动会的项目较多,参加教师学生也比较多,所产生的数据量很大,处理起来较为繁琐,管理较为复杂。传统手工进行信息处理,完成如此多的数据处理,十分耗费人力物力,并且准确性不高,极易出错。而且时效性也很低,从而直接影响工作质量与效率,与当今信息时代的信息管理要求相差甚远。因此,开发一款高校运动会综合管理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

1、运动会工作流程

高校运动会的赛程一般是报名、比赛、公布成绩,按此流程可以将运动会分为比赛前管理、比赛中管理和比赛后管理三个阶段。

1.1比赛前管理

(1)组委会制定比赛章程。包括比赛项目、时间、地点、参赛人数;然后向各院(系)发送运动会通知、比赛章程以及报名表。(2)各参赛院(系)按照比赛章程组织报名。(3)各参赛院(系)对各自院(系)的报名情况进行汇总,并进行调整。学校则查询到所有报名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汇总(按院系汇总、按比赛项目汇总等),然后根据竞赛章程进行处理后形成比赛日程表。(4)组委会根据各个项目的赛次进行分组分道编排,并制定和打印出赛前报表。包括:检录表、比赛日程表、比赛分组分道表等。(5)组委会向各参赛单位发送秩序手册。

1.2比赛中管理

(1)裁判员按照比赛情况录入比赛成绩。(2)如果录入的项目有下一个赛次,则确定参加赛次的人数和运动员名单,进行分组分道,并打印出该赛次的分组分道表。(3)如果录入的项目没有下一个赛次,则进行成绩排序,并打印出该项目运动员名单及其比赛成绩。(4)打印出每个赛段各参赛运动员的得分信息后公布。

1.3比赛后管理

(1)组委会把所有的成绩统计汇总后打印出每个赛段各参赛运动员的得分情况,然后公布。(2)统计有得分运动员的成绩以及团体赛项目的成绩,并公布比赛情况。

1.4建立系统功能需求模型

按照运动会管理业务的分析,运动会综合管理系统分为前台管理部分和后台管理部分。运动员的工作包括:个人资料维护(修改个人资料以及修改登录密码),查看比赛章程,填写报名信息表并维护(修改报名信息)。领队教师的工作包括:个人资料维护(修改个人资料以及修改登录密码),本院(系)运动员数据维护、成绩信息管理等。裁判员的工作包括:(1)比赛报名前需要做的工作:比赛日程制定,比赛项目的制定,运动员信息的编辑、参赛组别的设置等。(2)报名后对运动员进行分类汇总,分组分道、编辑赛程表、秩序册。(3)比赛中的工作:比赛成绩的处理、生成复赛报表,对于有下一个赛次的比赛要进行分组分道,以及赛后秩序册的编制等。(4)赛后统计团体总分,并打印各个成绩表等。

2、系统实现

2.1系统架构实现

运动会管理系统采用MVC三层架构,将系统分为表现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

2.2系统功能实现

2.2.1管理员模块

管理员管理是高级管理员的权限,主要是对管理员、运动员及领队教师的添加、删除与修改信息。其工作流程图如图4所示。

2.2.2新闻模块

新闻通知是系统必不可少的功能之一,让管理员登录系统时就能看到相应的新闻通知,因此新闻通知管理模块功能主要是添加、删除新闻通知的内容。。本新闻系统的显示部分,是把最新的四条新闻通知显示出来,系统将以new字样提示浏览者此新闻或通知为最新通知。在新闻或通知浏览时,它将一组新闻或通知联系在一起,使浏览者浏览更方便、更醒目。

2.2.3报名模块与赛前管理模块

赛前整个流程:学生从运动会网站获取运动会信息,学生登录系统报名。每个院(系)领队教师汇总本院系学生报名信息,可以调整学生报名项目。然后教师给每个运动员编号。管理员登陆后台管理系统汇总全校报名信息,生成详细报名表,对各个项目进行分组分道,分组分道之后领队教师和学生均可查到相关信息,之后编排赛程并到网站上,最后学生根据赛程表参赛。学生报名只需选择报名项目,每名学生限报3项且每项不能相同,最后一项为学生团体赛。用js来过滤,在选择时就不允许有相同项目。编号由该院系的教师来完成。报名完成后学生可以查到的信息包括:组别(男女组)、编号(教师处理之后可以查到)、报名项目1(项目名+分组分道)、报名项目2(项目名+分组分道)、报名项目3(项目名+分组分道)。学生报名完成后,领队教师查看相关信息并调整,之后领队教师给每个运动员编号,编号原则:两位院系号+班级号+两位学号。教师可以查看到本院系学生的报名信息(可以按男女组、个人团体和全部信息汇总),报名信息包括编号、姓名、学号、性别、院系、报名项目1、报名项目2、报名项目3、联系电话。学生查到的信息:组别(男女组)、编号(教师处理之后可以查到)、报名项目1(项目+分组分道)、报名项目2(项目+分组分道)、报名项目3(项目+分组分道)。报名时间结束后,管理员进行分组分道。首先汇总所有报名表,初始化分组分道表,初始化的过程就是将报名表中的数据添加到分组分道表中。分组分道算法:分组分道看做二维数组,分组为行,分道为列,按项目从数据库中查出报该项目的运动员相关信息(学号+项目id)并按学号排序,这样查询出的结果就是同院(系)的运动员是相邻的。根据运动会分组分道原则,同(院系)的运动员尽量不能同组,因此分组分道时,将查询的结果按二维数组列优先分组分道。

2.2.4成绩管理模块

成绩管理是运动会管理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要包括成绩的录入和修改、排名录入和修改,还有成绩录入名单Excel表格的生成,最终还要对个人项目与集体项目进行成绩汇总,汇总出团体总分成绩。因此需要分为成绩录入、排名录入、成绩录入名单Excel表格生成、成绩汇总与团体总分等五部分来完成。

3、结论

基于B/S模式的高校运动会综合管理系统实现了网上报名,教师和学生报名后可以查看到自己的报名信息以及参赛中一些必要的信息,比如:报名项目,分组分道信息和成绩等;管理员可以对运动员的信息进行管理,包括运动员的基本信息,报名信息,以及比赛中取得的成绩;实现了成绩的查询功能,运动员可以查看到自己的成绩,领队教师可以查看到本院(系)学生的成绩,管理员可以查看到所有运动员的成绩,管理员可以按条件查询到运动员成绩;实现了按各类加分方案为个人、团体统计总分、名次功能,并且可以产生团体总分报表。该系统规范了运动会的整个业务流程,提高了运动会管理水平、管理质量及操作效率。

作者:刘宇君 单位:太原工业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参考文献:

[1]刘槐德.高校运动会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重庆大学.2009:10-12.

[2]刘宇君.基于.NET的毕业设计过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工程师.2015,(12):16-17.

[3]潘健.高校体育运动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设计工程.2015,(08):28-30.

[4]张巍.基于.Net的高校运动会管理系统设计[J].电子测试.2014,(22):61-62.

[5]吴昊,周雪莲,丁宁.基于C/S模式校级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J].出国与就业.2012,(06):238-239.

[6]李步升,胡静芳.基于WEB的高校运动会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1,(16):30-32.

[7]韦玮,郝雪辉,杨文杰.煤炭院校田径运动会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煤炭技术.2011,(03):255-256

第三篇:高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用

【摘要】

高校的信息化的核心是高校信息的建设工作,需要对其进行理论指导并加以规范,使其规范化。而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者应用专门软件在有限资源的支撑下用系统方法、观点和理论对项目中全部工作进行管理。它必须贯彻项目的始终。高校的信息系统就可以利用项目管理的建设模式对其进行规范。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运用项目管理系统进行的信息系统建设及相应的实际应用,讲述其结构组织、启动、系统规划及实施、收尾这些必要的过程中涉及到的管理重点。最后还会结合理论的实践结果进行简单地讲解,希望为高校的信息管理优化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信息系统;方案建设;项目管理

引言

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纲要中曾表达过,发展教育事业还需要结合时代的发展潮流,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应用的重视程度。国家已经将教育事业的信息化提上了日程。高校的信息系统建设应运而生,这将是高校增强信息化发展的良好开端。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体系(PMBOK)是世界公认的管理标准。本文结合PMBOK的管理技术用在高校信息系统建设中,综合高校信息系统本身的建设特点,将PMBOK进行适度剪裁,力求寻找到适合高校信息系统运作的管理系统。

1结构的组织

1.1建立信息化领导小组

想顺利完成高校信息化,需要首先建立领导小组需要由信息化建设工程的副院长担任主要负责人一职、各学校的二级机构部门的领导作主要成员。由以上人员组成信息化建设的高级管理层,对接下来的建设工作决策、领导。

1.2建立信息化工作小组

安排好信息化小组的成员之后,信息化建筑小组必须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统一规划、规范建设和管理制度负起责任。并且积极参与进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论证及审核。高校中的信息化建设中小组由网络及图文信息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来担任。

1.3使用部门

使用部门指的是系统建立后,主要使用和管理的部门。他们在项目的建设中对相关系统的需求,提出建议并进行整理,他们一般都由学校的二级机构构成。

2启动项目

项目启动的过程组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对其制定章程。针对PMBOK的要求,输入应为项目说明、论证、环境因素、协议、资产,通过专家的决策和引导技术提供的帮助输出章程。实际应用中,允许对其剪裁。高校进行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本身就属于一类项目章程,采用PMBOK的项目理论来指导方案制定是没问题的。

2.1输入项目方案

2.1.1系统所需报告

上文提过,使用部门负责系统中的需求报告,而必要时,使用部门是可以对图文信息和网络信息提出协助请求的。通过演示、访谈、资料收集整理出系统所需求的报告。

2.1.2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平台的建设,指的是载运信息的平台,校园数字的三大公共基础平台: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统一、公共数据中心。(2)完成后的信息系统。它主要影响建设信息系统中的接口需求还会对功能需求产生影响。(3)校园网络。校园网络主要涵盖因特网,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网络影响着信息系统的功能性需求,比如,教学系统采用网络进行通讯。(4)软件规范化。高校有校园用户的界面规范和统一标准。统一的信息标准是整合关键,让各个系统实现共享和数据交换,可以对高校的信息化水平起到提升作用。(5)组织过程中的资产。组织过程涵盖了学院的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管理方法及其工作流程和制度,也包括了各种信息系统中的文档模版。把系统业务需求报告、信息标准、数字校园规范、项目建设制度、文档及模版、数字化高校的软件环境及硬件环境这些因素加上对专家学者的讨论研究进一步生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2.2方案建设的内容

项目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就是有一套建设方案,而建设方案同样也是招标书的文档资源,根据高校信特色的信息化建设结合PMBOK的项目规定可设置出的方案如下:(1)项目由来,囊括了定义和范围、项目实施背景条件、资金及需求依据。(2)项目建设的目标和原则。(3)系统的功能性需求。(4)系统的结构和集成、运行环境。(5)项目总体计划。(6)项目开展的分工。(7)项目验收时要求。(8)建设团队成员和权责。

3对项目规划实施

高校比较多见的采购方式是招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降低成本,提高采购的质量,保证学校利益的最大化。而将项目实施到具体步骤有以下几点:第一步,中标的开发商与学校签合同后,就可以派遣技术员进入学校,开始调研软件需求。使用部门与开发单位是需求调研的主导,配合信息化小组的协作。主要输入的有项目建设合同和建设方案再通过研讨、访谈等技术形成软件需求的说明书。这个软件需求的规格说明书就是对系统需求报告细化的产物。附加其他的需求,比如,非功能性的需求与设计约束。说明书须经过项目负责人、使用部主管、开发商、建设小组负责人审批确定。第二步,制定工作结构分解(WBS),沟通管理计划,项目进度规划。而WBS就是把项目成果和工作细分成较小块的,更容易管理的。第三步,开发商依据软件说明执行程序的开发、内部检测与修改。第四步,信息建设小组和开发商共同进行运行环境的工作部署。第五步,由开发商为主组织的信息建设小组辅助帮助,进行的运行前培训。与使用部相关人员都要参与。第六步,系统运行开始,各个方面的人员都要参与进来。开发商参考建设小组和使用部门提出的相关意见优化系统。当系统竣工之后,步入最后的验收阶段。

4对项目进行监控

PMBOK,以完成项目计划的目标为目的,将项目的监控、跟踪、报告、项目进展等进行定义。监控中要确定好控制范围,控制范围最主要的问题是变更控制。针对软件说明的改变或者工作计划的改变都需要有一份书面形式的申请,提出、审核、批准、实施、检查、最后完结更改的过程。针对紧急的变更,须由高级管理人员依重要程度和紧迫程度判断,确定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对其进行相应处理。但是事后一定要及时将相关材料和文档补全。关于成本,合同中,规定乙方(开发商)包干,使用开发的经费及报酬,甲方(高校)的角度考虑,没有后续的成本控制工作。但是,甲方是有权利检查乙方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关于风险,合同要明确风险的认定。认定风险的内容包括技术上的风险(风险存在、程度、损失程度、范围等。)约定好,发生非人为因素的风险,开发商和高校双方的承担情况。以免产生风险后,合同双方产生经济承担上的纠纷。

5项目收尾

正式的项目结尾是指完结以上所有活动。输入项目计划、验收结果、资产、通过分析输出最终产品,同时组织资产更新。

6结论

“数字化校园”的主线通过建设信息系统、人力系统、教学系统、资产系统、招生系统、科研系统、图书馆系统来完成。这些项目统一标准,应用驱动并整合资源推进建设。一定可以大大提高信息系统整体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本文的管理技术在高校的信息系统建设中得到了实践并取得良好的成果。希望以后在更多高校中发挥作用。

作者:吕绍鑫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筱芸,林先津.项目管理系统在高校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实践与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05(12):230~232+244.

[2]蒋萍花.高校信息系统建设的项目管理[J].项目管理技术,2015,02(05):106~109.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创新创业;旅游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进入转型发展期,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此相对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引擎也由资源转向创新,创新能力成为转型发展期的主要动力源,成为国家政策强调的重点。在此背景下,高等院校由于在创新能力、知识储备和人才储备等多个方面的优势,无疑会成为创新战略的实施高地;大学生处于人生黄金年龄阶段,有着系统深入的知识储备以及旺盛的求知欲和创新探索能力,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生力军,能否有效地培养其创新能力意味着能否为国家创新人才库持续输送新鲜血液、能否在经济升级发展中持续注入创新元素、能否持续激发经济创新活力,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能否有效运行的重要力量[1]。因此,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2],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浪潮中,高校需要紧跟时代形势,及时修正人才培养框架,与时俱进,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有力依托。目前针对高校创新教育的研究,多是从宏观视角,将其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从政府、高校和企业的角色和功能出发,搭建创新平台,构建创新教育模式[3-4];通过分析创新能力构成,探讨高校对创新能力进行培养的具体路径[5-7];或是从课程建设视角,构建包含基础和创业在内的课程体系开展创新教育等[8];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视角探讨创新能力,也更多强调校企合作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9]。目前创新教育存在与专业特点的结合不够紧密、不够系统性等问题。旅管专业结合自身特点,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塑造创新能力优势,基于项目运作打造实践教学模式,推动旅管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1旅游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利条件

1.1有助于其在创新教育方面发挥优势

旅游管理专业具有其独特的学科属性,是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理论研究门槛相对不高[10],在日常教研过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和实地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对旅游产业发展保持高熟识度、敏感性和契合度,并从实体产业发展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具备开展创新教育的良好条件。另外,开展创新教育也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提升理论,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对自身所学举一反三,真正实现学有所用。旅游管理专业综合性很强[11],涉及到经济、管理、交通、历史文化、地理、景观设计、美学、社会学等多类学科,具有“厚基础”特点,在知识复合和学科交叉学习中获得多样化思维方式,这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创新教育方面通过多学科融合能够发现更多的创新切入点,拥有多维度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视角,创新教育的开展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必要性。

1.2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力契机

目前旅游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产业,在十三五规划中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被列入国家专项规划,体现了旅游产业的重要地位;同时旅游产业也因其无明显边界的综合属性,很多产业可以渗透或交叉[12],能够与文化创意、体育、医疗、农业、工业、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因此成为各类社会资本的重要投资领域,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板块,也为高校旅管专业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有力契机。另外,旅游产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既有像宋城、长隆那种大手笔投资的旅游项目,也有像民宿、创意商店等小资本投入的微小企业,小资本投入能够使学生创新梦想照进现实,激发他们创新的积极性。

2构建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旅管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仅仅开设一两门实验、实践课程是远远不够的,或者不同实践环节之间互不关联也无法实现期待的效果,需要构建一个贯穿始终、分层次构成、具有连续性、递进性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本文将实践教学体系分为4个层面(基础、提升、综合和支持层面),每个层面分别由不同实验、实践和教学内容构成,具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1基础层面

当前在全国高校普遍重视创新教育背景下,旅游管理类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课程设置中的实验和实践学时有了明显增多,目的是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现实问题,学会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础层面主要在大一大二期间进行,在每门课程中的实验实践学时从事实验实践活动,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点问题处理。例如,饭店经营管理中的菜单设计、旅行社管理中的旅游线路设计、会展管理中的展销会可行性分析、旅游市场营销中的景区营销策划方案等,大多是针对在特定管理环节或经营领域出现的具体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之后的知识整合和综合运用奠定基础。

2.2提升层面

旅游管理专业设有集中实践环节,主要在大二大三阶段进行,包括认知实习、景区调查、课程设计和专业实习等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对旅游管理领域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对旅游管理专业知识有了相对丰富的积累,思考问题的视角更为多维和系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集中实践环节,通过去旅游景区、饭店等地实地参观和调研以及在酒店、旅行社、旅游规划等部门实习等,能够形成对旅游产业要素和实际经营的理性而全面的认识,通过校企合作,从产业实际运营中吸取营养,进一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地,最终学生撰写项目策划书,将环境分析、市场调研、战略制定、市场营销、财务管理、效益分析等知识集成运用,可谓是下一阶段进行实际演练和综合应用的“彩排”和纸上模拟环节。

2.3综合层面

综合层面具体可分为3个模块,在大三和大四阶段进行实施。(1)各类创新实际操练课程模块。包括沙盘模拟、SYB创业课程以及VBSE虚拟仿真课程等,激发创新兴趣、进一步塑造创新思维、形成团队合作意识,能够明确认识和有效处理经营管理各环节之间的互相制约关系[13]。(2)竞赛模块。。通过参加各类竞赛,例如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各级别旅游策划大赛、市场调研大赛、全国品牌大赛等,将自己的创新想法进行聚焦,形成具体问题,构建团队,形成竞赛项目书,并通过大赛得以检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创新综合能力得以充分锻炼,包括知识运用和整合能力、市场调研能力、团队合作和管理能力、文案撰写能力及答辩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是非常系统的创新能力训练[14]。(3)毕业论文模块。当前在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环节,越来越强调调研报告类和实际应用型论文的数量和比重,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集成去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创新思维的理性表达和独立探索能力,是创新教育成果的集中呈现环节。在新西兰奥克兰学习期间曾经阅读当地高校学生的毕业论文,一名学生的选题是休闲吧经营,其中就饮品的类型和制作方法都事无巨细的进行了设计,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全部落到实处,毕业后直接可以走向社会以此创业,毕业论文环节可谓是创新人才培养环节的最后一道程序。

2.4支持层面

目前很多高校为了支持创新教育构建了创新教育平台,如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校研企合作共建平台、项目孵化扶持平台等[15]。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利用学校创新教育平台,打造不同类型的校级实践基地,为学生争取更多的校企合作和专项扶持政策、资金等,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校级支持[16]。此外,校友计划也是不容忽视的外部支持力量。国外很多著名高校都非常重视校友资源的维护以及校友对学校建设和发展带来的巨大支持,而在我国对校友资源的关注程度还不够。校友对学校具有深厚的感情,也有反哺母校的积极性,在社会不同领域具有了一定的发展成就,对于经营管理都有很多深入的思考和见解。通过校友计划,形成校友数据库,邀请学有所成的校友来校开展讲座、培训,或者开展双师制培养,形成导师团队,或者通过校友实现学生项目的市场嫁接,能给学生创新开辟不同的视角、提供不同的社会资源,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标杆和参考。

3基于实训项目驱动和创业项目孵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项目运作可以成为主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与旅游产业的实际经营运作接轨。(1)确立旅管专业实训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试点课程。在试点中发现问题进行完善,为构建规范、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奠定基础。例如旅游地理、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景区管理以及会展管理等课程应用性强,项目切入点较多,可以作为项目运作的试点课程。(2)构建基于“实训项目驱动”的旅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①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将专题作为讲授单元的理论授课模式。理论授课是实践教学环节的知识基础,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二者相辅相成,共生互用。实训环节需要学生能够操作、清楚项目运作的具体流程,这都需要理论环节的铺垫。在理论授课中,内容上需要加入“项目实务专题”,在方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具体运作为内容,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服务。②探索基于实训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实训项目推动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转化,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效推动创业项目的孵化。以实训项目推动实践教学,构建教师为指导、学生为核心的项目运作主体;打造学校、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及实验中心的项目运作平台;当地及校友资源打造旅游类精选实训项目;通过构建网站和协会等团体的“传、帮、带”打造实训项目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3)在实训项目开展基础上推动创业项目的孵化。在开展实训项目中,善于发现有潜力的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推动学生“走出去”,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学生创新热情,丰富学生在项目选择、项目可行性调研、项目具体运作等方面的实际运作经验,在此基础上孵化创业项目。在创业项目孵化期,老师履行指导者和协调者的角色,学生发挥更大的自主性,充分利用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的有利政策以及学校创新资源,鼓励学生跨专业组建团队,建立公司,实现市场化运作。

4结语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高职;视觉传达设计;毕业设计;新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时代同发展,与科技共进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出一批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同时,设计类专业教育教学受到社会经济与艺术发展的双重影响,视觉传达设计成为平面设计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轨、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需求等。面对固有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当前专业发展需求的问题,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切实地全方位改革教育教学,落实以社会需求为教学导向,从而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一、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轨

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统一,是高职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部分高职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在教学的理念、方式与人才训练上沿用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有效地将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理论教学与实践相分离,影响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不仅要重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与现代化发展需求。因此,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教学实践中,应意识到理论知识须紧密联系实践要求,落实教学改革,以提高毕业生质量。

2.评价内容较单一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流程,主要包括选题、结构设计与成果展现等环节。毕业设计的评价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衡量。从毕业设计的功能看,设计成果是衡量学生设计能力与职业素养的评价指标。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仅依靠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并不全面,如,视觉传达设计成果的创新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不能将其作为评价学生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唯一标准。在教学设计评价标准的制定上,高职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专业技能、理论知识与设计效果等方面的评价,重在促进学生的各方面优化发展。但是,部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评价较为单一,教学评价集中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部分学生对评价模式掌握不透彻,片面追求“标准”的结果。这导致部分学生难以客观地评价自身综合素质,难以正确认识自己的各项能力,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

3.毕业设计教学缺乏职业性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还要完成毕业作品的设计。一些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僵化的现象,不符合职业性要求,虽然教学定位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但是未根据学生需求与毕业论文基本写作规范实施差异化毕业设计教学,不利于学生设计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的提升。这种情况在影响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进度的同时,也不符合学生的应用需求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特点。部分学生未能深刻理解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要求,缺少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经验,不能认清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这容易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影响教学质量与学生就业质量。

4.毕业设计教学缺乏系统性与客观性

部分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价主体是专业教师,评价内容相对不宽泛,容易影响到毕业设计教学结果的系统性与客观性。由于毕业设计成果的评价会受到教师主观倾向的影响,部分学生会选择与教师兴趣相同的方向着手进行毕业设计。另外,一些高职视觉传达专业未建立健全毕业设计评价标准,以偏概全地评价学生的毕业设计,其评价标准缺乏合理性,未能系统、客观地全面评价学生。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缺乏系统性与客观性,从教学的长远发展角度看,会影响该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路径

1.分类教学

高职应根据自身发展目标与教育教学性质,按照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差异,制定不同类型的毕业设计选择标准。第一,针对就业方向的学生,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视觉传达设计岗位的相关设计项目作为题目,并指导学生全面把握选题的创新性、任务量、完成难度与设计前瞻性等。第二,针对有创业倾向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与针对就业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教学相似,指导教师根据创新创业的发展要求,通过平台交流与跨界设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视觉传达设计水平、团队组建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第三,针对暂无专业就业意向(参加升学考试或公务员考试)的学生,在毕业设计教学上,指导教师可结合自身工作室或岗位实际要求进行设计指导。教师应采取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的兴趣、发展需求为基础,指导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性选题,从而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方案。这样有助于增强毕业设计教学的实践性,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2.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高职教育教学应紧跟社会发展,仅依靠教师开展毕业设计教学并以其作为唯一的毕业设计评价主体,可能会因教师主观因素和市场情况的脱节,影响毕业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要解决这一问题,在毕业设计教学评价中,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主动联系企业,将企业人员纳入毕业设计教学评价体系。如,校企合作可提升毕业设计成果评价的有效性,不同岗位的评价主体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成果有不同的评价立场和角度,能够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不仅如此,高职教师联合用人单位进行评价,是促进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的有效方式,体现了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符合该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

3.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丰富毕业设计教学评价的内容,包括完成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和设计立体型评价内容。课程改革要求教学在重视结果的同时,也要重视过程,因此,增加过程性评价权重非常重要。从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到结果输出,是完整的闭环过程,因此,毕业设计教学评价应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素质与设计技能等有相应比重的考核,而不是仅仅考核毕业设计结果。尤其是选题难度的差异,更能够体现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考核学生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创新性、文化表现与知识运用等,同时要考核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些是准确衡量毕业设计成果的重要因素。二是构建毕业设计教学的评价指标,完善评价体系。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教学内容与要求,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科学制定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体系,避免评价过程中出现某一指标权重过大的现象。针对不同的评价指标,教师应该结合不同的方面与预期学生完成的质量,设计出相应的分值与难度,对应地建立三级指标,赋予每级指标不同的权重与分值,尽量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评价的公正性、科学性。

4.强化毕业设计教学的专业化

与其他一些非艺术设计类专业有所不同的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增加了设计实践部分。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过程涉及实际调研、开题、设计方案、撰写论文和答辩展示几个部分。该过程不同环节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毕业设计及其教学质量。在组织设计调研时,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的兴趣、专业能力与热点方向,要培养学生掌握调研的方式,提高其调研能力。学生完成实际调研后,开始选题、设计与撰写论文,这一过程一般采取纸质报告与PPT设计演示两种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与设计能力。在毕业论文与设计成果的答辩环节,教师应指导学生结合设计结果,辅助说明论文内容。条件允许的高职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人员观摩答辩,这也是企业选择储备人才的方式之一。

三、结语

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教学特征与其他一些学术性专业有明显的不同,因此,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更应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注重专业教学与岗位应用密切结合。毕业设计是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培养与锻炼学生创新精神、思维能力及实践技能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激烈的人才竞争环境下,高职有必要改革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在实际改革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求,采取有层次、有标准的差异性毕业设计教学形式,以培养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且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贯彻课程改革要求,立足于高职教学实际,是高职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提升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改革落脚点。

参考文献:

[1]刘慧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及实践.居舍,2020(3).

[2]李季.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研究.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1).

美术毕业论文范文8

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理论和应用相结合的交叉学科,需要很强的应用能力。因此只了解外在文化生态的相关环节,依靠单一的校内培养,是无法胜任的。在与企业的交流中,企业的困惑之一就是学生上手慢,沟通与应急能力差,实践能力明显不足。目前企业需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出现了明显的偏差。高校吸收中外优秀管理经验,构建适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校企协同培养的实习基地,是一项创新又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二、高校文管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一)作用有限

现有实习基地模式是高校与基地签订合同,学生在大四实习期间可以优先选择实习基地,但僧多粥少,多数实习基地不能容纳较多的学生参与实习,致使诸多基地成为有名无实的空头基地。学生找不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实习基地,自行寻找的公司常常与专业完全不对口,甚至根本没有真正参与工作,只是挂名实习。加上文化产业涵盖范围较大,就业口径较宽,学生兴趣点不同,有限的实习基地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二)投入不足,管理落后

除了校内教学,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尤其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人才培养活动时,高校要花费建设、管理及其他费用,成本太高,经费出现严重不足。加上一般高校院系没有专人负责与共建单位的沟通联系,对实习基地的概况、能承担的实习项目、规模容量、基本设施等资料档案掌握不全;教务处缺乏对全校实习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检查和评估,也是高校实习基地建设及校企协同培养模式的主要障碍。

(三)基地自身支持力度不大

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大,管理人员不足,不少企业不愿意接纳实习学生,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即使碍于人情接纳实习生,也不会让实习生真正进入工作状态。有些企业是项目制运作,学生可能在项目组工作较好,但由于学校课程的原因突然离开,企业损失会更大。因此作为基地的企业对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兴趣不大,有些实习基地甚至变成了观光、游览基地。

(四)实习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

在实践教学方面,实习教学内容与企事业工作内容脱节的情况常常存在。高校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刚性,没有体现专业特色及共建单位工作的特殊性。长期以来,知识本位的价值观在我国高校占据主导地位,强调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而把实习教学视为其附属与补充,所占课时与学业分较少;校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本身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加上学校的烦杂琐事,无法带学生到实习基地完成实习任务;实习基地的指导教师则由于精力、报酬、教学经验有限,也不乐意协助学校指导学生。总之,现有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存在诸多空白区域,如何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强化基地管理,使学生真正落实实习工作,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三、高校文管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发展新思路

(一)借鉴国外做法

在欧美许多大学,专业实践或实习都有正规的教学计划,有较高学分。美国有的工科院校规定,大学生在大学4年学习期间要花15个月的时间在工厂、企业学习。许多大学开展与企业合作教育模式,如安提亚克学院就是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定期转换,每个学生都必须按照规定的“学习—实践—学习”的方式完成学业,要求每个毕业生都应当具有在多部门、多领域工作的实际经验,实践学分占相当大的比重。在欧洲,为弥补传统学校教育的不足,文化企业也参与办学。早在1999年,法国著名的疯影动画公司就将长期耕耘动画的热情扩大至整合教学体系及维护精致艺术创作两项主轴上,成立了欧洲炮提叶动画电影学校,但学校的性质依然是财务独立的大学,并非是简单的疯影人才训练班。著名导演、摄影师、电影配乐家、电影发行人员、文学教授、剧作家与演员,都曾推开学校大门,与学员们分享创作经验。英国阿德曼动画公司与英格兰西部大学合作展开培训计划。校企合作的模式将合作教育功能从单一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前景。

(二)确立校企协同培养的机制

1.确立实践第一的思想。

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普通高等院校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占高校总数的50%。这意味着,普通高校传统的课堂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严重不能满足业界的需求,即使是不强制转型,高校也要将实践教学的理念放在第一位。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实习基地的创新建设将逐步提上高校的教改日程。

2.设计一套严密的协同培养方案,这也许是目前高校遇到的最大困惑。

目前学校面临统一管理的问题,由于实习基地的工作项目与内容不一,因此在实践时间上,学校可以放权给每个院系。学生参与的实践项目都可以算做实践学分,不一定是泛泛而谈的统一书面报告。当实习基地有项目需求时,及时派遣学生参与,当作个人的实践、实习或创新学分,学生参与项目的热情也较高。比如湖南商学院文管系与湖南艺术玩家签约实习基地,当艺术玩家要举办大型艺术展览活动时,学生会参与到布展、策展、接待的活动中去。遗憾的是,虽然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较好的锻炼,因为不算学分,导致有些学生的参与热情受到打击。还有实习时间的安排也要合理。现行的体系是学生大四第二学期开始实习,一般是八周,八周以后,学校强制学生返校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等事宜。对学生而言,进退两难,一方面是逐渐上手的工作,一方面是不得不面对的毕业论文。逼不得已,许多学生放弃了已经可以签约就业的公司,待完成毕业论文之后再重新寻找工作单位。这种情况为众多企业所诟病,也是校企之间持续性的矛盾所在。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急需学校修改培养计划与方案,提前毕业答辩,延长实习时间,或修改本科毕业论文形式,将实习单位的项目成果作为最终的评判标准,由老师亲自去单位调查。

3.实习基地的选择与就业的挂钩问题。

如何真正发挥实习基地的就业导向,需要高校领导与教师经常与实习基地沟通,为学生搭建真正有用的平台而不是使基地流于形式。这一点湖南商学院的文管专业做的较好。该校文管专业自2009年初办以来,已有两届毕业生,由于是小班教学,课堂操作比较灵活,教师经常带学生到各个相关企业参观学习,与企业领导交流,给学生牵线搭桥。许多企业虽然没有正式签约实习基地,但对学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有企业自愿为优秀学生提供奖学金,获奖学金的同学日后可优先在企业工作,这也是校企协作的一个方面。目前该系已取得湖南艺术玩家艺术品公司、湖南省国际商品拍卖有限公司、湖南臻纪文化传播公司、湖南省博物馆、湖南书画研究院画廊、美庐美术馆、长沙市湖湘文化艺术品大市场等艺术市场相关机构的大力支持,已正式签约五所实习基地。这些单位在项目运作或招兵买马之际,也会优先考虑该校教师推荐的学生;毕业生进入这些单位工作之后,表现抢眼,也为下一届的毕业生提供了更好的就业平台。在文管师生的共同努力之下,校企协同的合作模式进入实质阶段。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