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知识范例

逻辑思维知识

逻辑思维知识范文1

一、逻辑思维能力在初中作文中的意义

通常我们把正确、合理的思考能力,称之为逻辑思维能力,简单地讲就是人们能够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准确、有条理地进行表达,这种思维能力在数学中表现得最直接,但其实写作能力的体现也是以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基础的。

(一)逻辑思维能力影响学生审题、立意、选材

初中阶段的写作,如何正确审题尤为关键。若学生不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无法正确理解题意并从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导致写作无法进行,或者所写文章“跑题”。而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生,阅读题干后可迅速获取有关信息,为立意和选材打好基础。立意是指所写文章的文意,也可认为是作文的大体框架,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尽快确定文意,包括作文的思想内容、构思方法以及写作目的,再利用自己的逻辑思维,进行恰当的素材选择,从而进行写作。

(二)逻辑思维能力决定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

写作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通过合适的审题、立意和选材之后,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将心中所想的内容表达出来。如何让文章内容更准确、生动,需要学生运用恰当的逻辑思维能力整合自身知识资源。首先,学生写作时,所选择的词语要具有逻辑性,例如:“看到田地里干枯的禾苗,农民们都(    )着雨水的到来。”题目中有三个词语可供选择,分别为“希望”“盼望”“愿望”。根据题意,农民们急切地等待雨水来临,符合意思的词语只有“盼望”,其他两项虽意思有相近之处,但并不符合题目的逻辑性。此外,一些语句表达方式不同,其意思却是一样的,如“他今天去上班了”和“他今天没有不去上班”,后者双重否定表示的是肯定,与前者意思相同。不同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语言的表达强弱是大不相同的。

二、初中作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现状

现阶段,初中语文课文的难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在编订教材时,为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对一些具有逻辑知识的文章进行了删减,这就造成学生无法接触到足够的逻辑思维知识,对养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造成一定影响。此外,部分初中语文教师易忽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究其原因仍是课文中缺乏逻辑知识。教师无法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逻辑知识的传授。多数初中学校主要将精力放在学习成绩上,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重视。久而久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足,无法运用该能力写出出色的作文。而教师在评价学生所写的作文时,也不注重逻辑思维,最终只会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越来越弱。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缺乏对逻辑思维能力的认识,而且初中阶段的作文类型大多相似,多数教师为提高升学率,要求学生日常学习中以积累华丽的语言为主,忽视逻辑思维的构建,甚至部分教师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对写作帮助不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开始重视逻辑思维能力,但是想要初中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从教师入手,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制定相对应的考试内容。逻辑思维本就是一个相对抽象的词语,再加上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对逻辑知识的缺乏,导致众多初中语文教师缺乏逻辑知识。即使部分教师对此有过接触,或受过逻辑知识学习,但他们对逻辑思维能力的理解过于浅显,如此,也就对教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带来一定的阻碍。倘若教师能够积极地去适应新教育模式,接受逻辑知识,并注重将其传授给学生,如采取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相关的文章,学习这类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解析其中所蕴含的逻辑思维等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助力。

三、初中作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逻辑思维能力

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具备逻辑思维能力。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储备可能相对较少,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的不足之处,积极学习这方面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导。初中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自身以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学校方面应摒除以提高升学率为主的语文教学方法,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定期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知识,如组织教师以及学生定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学习和竞赛等,提高教师和学生学习逻辑知识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其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

(二)逻辑思维能力下的写作教学策略

最为常见的初中作文文体就是记叙文,而要写好记叙文,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首先,记叙文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是从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方面入手。学生在看完作文题目后,筛选信息,再在脑海中对比素材,选出合适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特点。这种选材过程就能够很好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叙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一般情况下,记叙文离不开六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具备这六个要素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把记叙文写好。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将这六要素进行合理安排,可采用正叙、倒叙、插叙以及追叙等叙述方式,调整写作顺序。以朱自清的《背影》为例,父亲为“我 ”买橘子的过程就是正叙,按照原因—事情的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叙述。议论文也是初中作文中常见的类型。这类作文要求学生确立观点,并对观点进行论证,并且要有理有据。这种作文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能力,其中收集论据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常议论文中所说的论据,包括历史事件、热点新闻等,以这种论据来论证观点,离不开逻辑思维的运用。如九年级上册丁肇中先生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中列举了王阳明和作者自己的事例来论证观点,首先以王阳明作为反例,再通过自己来得出在学习自然科学方面应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结论,这一对比论证的过程便是对逻辑思维的运用。

(三)对学生作文作深入剖析

逻辑思维知识范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逻辑思维;培养策略

一、理论概述

(一)逻辑思维的概念

语言和思维的联系非常紧密,语言表达是思维活动的流露,思维活动是语言表达的主要依据。广义的逻辑思维概念是从哲学角度出发考量的,逻辑思维是指人类大脑针对现实世界的概括的、间接的、能动的反应。逻辑思维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抽象思维,是人对于事物认知的一种高级形式,即通过概念、推理等思维方法,最真实地呈现客观对象本质规律的过程。狭义的逻辑思维概念,指的就是人们按照以往的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过程。

(二)高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高中时期,学生个体的发展表现在生理、认知、人格等多个方面。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已经趋于成熟,因此其思维会表现出明显的改变和发展,其中最容易显现出来的就是其思维日趋成熟。这一时期逻辑思维已经成为学生思维的主导形式,能够保证学生按照实际规律,通过解读概念、探究推理来明辨周围的事物,同时,高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很多事物已经有所接触和实践,因此其能够用科学的批判眼光来看待事物。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指导思想淡化语文教学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校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场所,国家教育指导思想以及教育方针都将在学校教育中有所体现。当下,教育指导思想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课程内容和考试评价多是概念性的,缺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另外,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重体悟、轻思考,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绘画、书法、文艺研究,多依赖直觉性的形象思维,忽视抽象的逻辑思维的作用,这也导致中国的教育者习惯于引导学习者通过形象思维形成顿悟,而不重视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习惯。就连不少语文教师也认为,学习语文只能靠悟性,激发学生的潜能只能靠学生自己。

(二)教材内容对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制约

在教学标准的修订过程中,语文教材中有关逻辑思维的内容逐渐被淡化,整个教材呈现出重视人文性、轻视工具性的特点。虽然目前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4中有“梳理与研究”这一板块,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但此类内容占比较少,相对学生的知识需求来说显得微不足道。此外,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提高班级学生的平均成绩,会自然而然地忽略对这部分逻辑思维内容的讲解,原因就是高考不涉及。这样的教学现状不仅限制了学生吸收逻辑思维知识,也影响到了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素养对语文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限制

高中语文教师虽然知道逻辑思维的重要性,但有不少教师对语文教学与逻辑思维的关系认识模糊,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也缺乏研究,多数教师只是在阅读或写作教学中穿插零星的逻辑思维知识,致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整体上偏于零散、不够系统,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因逻辑思维欠缺而显得薄弱。此外,有部分教师对逻辑思维知识的学习持消极心态,逻辑思维素养不高,这也影响了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策略

(一)深化单元教学强化逻辑思维训练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按单元编排,利于教师在一段连续的时间内系统完整地向学生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单元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方面优势明显,首先,单元教学有一个“综合—分析—综合”的过程,便于开拓学生的思维方向和范围。其次,单元教学要求学生通览整个单元,全面系统地掌握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这就便于学生居高临下、高屋建瓴地多角度分析、理解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实施单元教学,第一步是围绕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第二步是根据文本内容、结构、情感等合理组合文本,使其真正成为一个整体。第三步是整体阅读,这也是单元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主要目的是通过阅读使学生形成整体性认知、结构化思维、个人化理解。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这给教师根据单元主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了便利。

(二)整体阅读文本实施逻辑思维训练

整体阅读就是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逻辑思路。整体阅读有助于学生全面把握文章的主题、风格、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内容,从而大大提高阅读效率。对不同体裁的文章,整体阅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如记叙描写类的文章,在充分感受事物的形象之后,对景物特征的分析,对文章中心的概括,对关键信息的筛选,对人物性格命运的探究,都需要学生进行比较、判断、分析、综合、推理等一系列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在感受了别里科夫外在的形象特征之后,学生需对主人公身上的“套子”进行求同归类,探究他的真正死因,甚至还可以就课后练习“如果他结婚了,能否走出‘套子’”进行推理。要让学生进行整体阅读,教师就要预留足够的教学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理解、分析、推理、评价,充分质疑、讨论、作答,并与同学、教师沟通和交流,以便拓展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课堂教学中施行分层逻辑思维训练

高中生面对的终极考试是高考,因此各个科目的教师教学压力很大,这也造成学生的学业负担很重,因此不少学生的知识要点掌握得不够扎实,往往是旧的知识基础还没打牢,又出现了新的学习漏洞。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时要分析学生学情,特别要摸清学生现有的逻辑思维能力,并据此开展分层训练,让学生清楚自身的不足,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提高逻辑思维水平。分层训练不但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也能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其今后更善于扬长避短,在语文学习中发挥个人优势。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加大思维训练力度,有助于学生在提升人文素养的同时完善思维,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黄娇秀.浅议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J].现代交际,2018(17).

[2]马艳燕.构建语文生态教学链及实践———兼谈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21).

逻辑思维知识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逻辑思维

广义来讲,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而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前者从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方面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后者则从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来理解信息技术教育[1]。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育不等于软硬件知识的学习,其本质是利用信息技术这种手段和工具,培养学生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工具的综合运用方法,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培养标准的要求。因此,学生信息技术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思维就是逻辑思维。而聋生由于听力的欠缺,从外界获取的信息少,对复杂环境的感知不够完整,使其表现在知识面狭窄,理解力、表达力和领悟力薄弱,这些不足会严重影响到聋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逻辑思维的发展[2]。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关注和着重培养聋生的逻辑思维尤为迫切。

一、从直观现象入手,搭建逻辑思维的发展平台

聋生因自身的限制,认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记忆具体事物,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在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直观形象为主,关注创设思维情境、积累感性经验,以此来帮助学生搭建逻辑思维的发展平台。在PPT设计制作中,学习到图形图片处理时,笔者准备了两个操作实例,实例一是利用表格切分图片,实例二是图形组合填充切分图片。这两个实例初看起来非常相似,但却是同形异质。如果将两个实例单独讲授,学生也能够比照操作演示完成出来,但对于本质的关键知识、方法的选取都会很混乱,搞不清楚其内在的逻辑关系,这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小组讨论时无所事事、离开了老师手把手演示就无所适从等现象。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逻辑思维,笔者将实例一作为前期导入,在学生对表格、增强型图文元件、图片之间的转换比较熟悉之后,再将其作为实例二的情境再现,学生非常想当然地采用了实例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实例二。学生操作时,笔者将步骤进行了简要的展示,帮助学生厘清思路。学生在探究中,不仅复习了已学知识,还自然而然地发现了问题,总结出原有的方法行不通。学生从熟悉的直观现象入手,在探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模仿教师操作要好得多,学生在这种辨析的过程中逻辑思维就可以得到初步的建立。

二、自我认同感弱化负面情绪,保障逻辑思维的持续发展

聋生因自身的缺陷,心理敏感、很容易产生自卑感,有时一点点的失败就会放弃、自我否定,而在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这个建立健全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挫败,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心、要时刻关注聋生的学习心理状态,采用有效的手段弱化负面情绪,保证学生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和处理问题。比如在实例二中,学生发现问题后,现在解决问题的心里很迫切,有的同学就会在尝试的过程中产生烦躁的情绪,如果教师对此没有关注到,哪怕后面帮助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成功体验感受也会大大降低。因此,笔者在学生出现这种情绪的初期,就提出,让老师也来试一试,大家来观察,看看是不是操作的问题。这时,学生们的焦躁情绪降低,当发现老师也没有实现效果时,学生就有了一种心理安慰感,原来,不是我自己的操作问题,而是方法的问题,这种自我认同感有效地弱化了学生的负面情绪,让聋生能以平和的心态,继续进行后面的探究,这对逻辑思维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

三、以兴趣为引导,持续活跃逻辑思维的发展

聋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会较长时间地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中,聋生表现出更为明显的过渡性。他们常常会受到思维定式的消极影响,这会使他们的思维变得不够灵活。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直观形象的导入到具体逻辑思维的发展,需要给聋生留出足够多的时间,以保证学生知识的内化和逻辑体系的建立发展。而促使学生持续该过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兴趣的引导。教师要张弛有度地给予刺激和帮助,让学生的兴趣贯穿探究活动的始终,持续活跃逻辑思维的发展。在找到问题后,如果放手让学生探寻正确的解决方法,这对聋生来讲,不仅毫无头绪、耗时巨大,而且挫败感增强、探究兴趣减弱,这些都不利于高效课堂的建立。这时,就需要教师给出一个研究的方向,对比成功和失败效果之间的差距,通过点击效果图观察菜单名称的变化,失败效果是“图片工具”,而成功效果为“绘图工具”,这就确定了解决方法———制作图形,而非制作图片。这种适时的帮助和引领,不仅让学生的兴趣可以持续下去,还可以对比理解相似知识点(图片和填充了图片的图形)的本质区别,帮助学生辨析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而选取对象观察菜单名称的方法,因其简单便捷,学生掌握容易,很快就会得到内化,转换成一种操作技能。

四、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小步子推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聋生因其生理特点,在每一瞬间能直接反映到他们大脑中的只是处于视野之内片面的事物或者事物的片面[3],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对于全局、整体体系的把握和建立,因此,教师应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以已有知识为基础、层层递进,并注意把握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小步子搭建知识体系、推进逻辑思维的发展。在实例二中,如果直接按新授知识来讲解,学生对于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近似知识点的区分、方法的甄别都会很混乱,会出现消极等待的现象,这对学生独立思考、完善知识体系没有益处,只是在学生的知识片段中又增加了一个零散的知识点而已。但如果从已学知识表格切分图片入手,学生就能在达到效果(切分后的图片组)和预期目标(图形组合填充图片)之间找到差别(建立图形组合),从而建立起新的学习目标(如何建立图形组合),而新目标的达成,意味着学生建立了正确、独立的解题分析。学生找到了问题所在,如果解决起来复杂、困难,对聋生来说,心理上就会产生退缩和畏难的情绪,此时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知识锚点,用已学知识(表格转换为图片再转换为图形组合)来帮助学生小步子前行,调整已有步骤对学生来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达成。制作出所需后,学生运用已学(图形填充)方法填充图片。当效果出现偏差(内部没有保持正向)时,鼓励学生观察填充选项,取消干扰项(与形状一起旋转)。一步步,最终实现实例二效果。这样的一个以已学知识为基础、小步子递进的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操作步骤,还帮助学生理解了调整步骤的原因、深入理解了图形和图片的本质区别,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了明显的发展,知识体系得到了完整的建构。在今后,学生可以根据建立起的知识体系,运用逻辑思维,做出相应的决策和判断。

五、迁移已学知识,促进逻辑思维网状发展

逻辑思维知识范文4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方案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数学是很重要的一门学科。数学素有“思维的体操”之称,不仅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纵观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由于数学教师长时间束缚在“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中,课堂教学常常集中在达成数学知识目标下,弱化了数学教学中思维目标的发展,阻碍和束缚了数学学科素养的落实。基于此,从应试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指向逻辑思维能力,重塑课堂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已成为一线初中数学教师研究和关注的重点。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制约因素

从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上来说,初中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关键阶段,数学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教学理念比较滞后。新课改背景下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一词,明确了当前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趋势和方向。纵观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自身持有的教学观念直接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当前,由于教学观念依然停留在单一的知识层面,忽视了能力目标、思维目标的培养。由于思维目标的缺失,致使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常常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数学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知识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思维能力的发展。但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长期束缚在应试教学理念下,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应试能力作为首要目标,并借助题海战术强化知识训练。这种教学理念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等,使其在学习中产生了极强的依赖性,严重束缚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再次,学生没有形成思考的习惯。在以往的数学学习模式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极强的依赖性、被动性,在课堂学习中常常跟随着教师的节奏,待到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也并未主动思考、分析等,制约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在以往学习状态下,即便遇到问题,也不会主动与其他学生进行探讨和交流,难以促使学生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1]。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优化策略

(一)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

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中一旦遇到复杂的题目,或者深奥的知识时,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畏难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引导下,学生就会放弃对问题的思考,不愿意去思考问题、面对问题,严重制约了数学思维的发展。面对这一现状,初中数学教师在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时,还应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主动思考问题、交流、合作等,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要注意:一方面,开展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基于初中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活跃课堂氛围时,可选择讲故事、课外活动、锻炼思维小游戏等方式,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符号进行转化,使其更具有趣味性。只有做到这一点,数学课堂才更有活力,课堂氛围才能更活跃,最终唤醒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等,促使初中生这一学习主体在数学知识吸引和驱使下,以知识探究者的态度思考问题、探究数学知识,最终促进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还必须重新审视师生角色,将教师从“课堂主导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促进思维的发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2]。

(二)科学安排教学内容,达成思维目标

面对学科素养下的思维目标,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明确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项盲目的工程,而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基于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以便学生在对有效内容的探究中,循序渐进地达成既定的思维目标。首先,教师自身必须要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价值,努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逻辑因素,将能够体现出数学元素的转化为教学内容、知识点,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数学教学内容的讲解、学生自主学习内容加以平衡,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与数学知识化教学进行深度融合,最终促使学生在数学内容探究中落实既定的思维目标。再次,关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逻辑性的数学体系。由于初中数学知识的难度比较大,还有抽象的数学定理、数学公式,数学学习难度增加了。同时,从数学知识间极具关联性、逻辑性,教师在讲授新知识时,可以把旧知识作为切入点,带领学生在明确新旧知识点联系的基础上,加强对新知识的构建,逐渐构建自己的逻辑思维框架,最终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设计教学计划与安排教学内容时,教师要客观分析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行为,这对前期备课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便于实现精准教学。初中数学教师要在课前完成以下准备工作:第一,集体备课,教师共同讨论初中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与现有知识储备等基本要素,通过各位教师的学情分析汇总数据,预设学情特点。第二,分析教学内容的特征,根据学情分析确定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基本要素,预设课堂教学流程与各个环节的组织方式,调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以便顺利地引导初中生自主生成所学知识。待教师选择了教学方法与策略之后,便可准备教学工具、设备等,使初中生能在问题分析、解决活动中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三)启发式教学,促进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十分严谨,主要是借助观察、概念、判断、推理、假设等方式进行思考的一种思考活动。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受到“以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制约,基本上都是采用“口头讲解”的模式进行,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极强的被动性,严重制约了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面对这一现状,初中数学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解放出来,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逐渐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首先,科学设计探究任务。教师应指向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结合初中学生“认知发展区”,科学设计出具有探究意味、开放性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以探究者的身份围绕其展开探究,最终促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和讨论中,完成思考能力、逻辑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科学创设契合探究的情境。为了达成既定的思维培养目标,还应紧紧围绕探究问题和任务,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将学生熟悉的元素、现象等融入课堂教学,给学生营造熟悉的生活情境。不仅能缩短学生与知识的距离,也促使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知识思考、探究和交流,最终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再次,还应鼓励学生多提问。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质疑、提问,这也是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依托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一定的启发和引导等,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等。长此以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能随之提升[3]。学生提问往往是围绕教学重难点、易混淆的知识点、容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因为学生的提问往往反映学生的认知盲区,这也是促使学生自主解析数学知识的关键要素,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提问。然而,并非所有学生提出的问题都是有价值的,很多学生提出的问题虽然反映着个人困惑,但却毫无探究价值,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敏锐判断学生的提问是否有意义,在并不会挫伤学生提问积极性的前提下保留有效问题,据此组织问题解决活动,使学生参与问题分析、解决活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显现出创造性、自主性的特点。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解放学生的双手、头脑与嘴巴,支持初中生通过实验论证、逻辑推理、调查分析等活动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顺利发散学生的思维品质,优化学生的认知状态。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生活环境启发学生。数学知识看似抽象、晦涩难懂,但实际上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随处可见的生活实物、环境有可能会对学生产生启发作用,便于学生自主解析数学概念,使其顺利参与问题解决活动,有利于促使学生自主建构数学概念,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多观察、多发现,从生活视角入手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四)因材施教,强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新课改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前,必须要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准把握学生的学情,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认知发展水平等,科学设计契合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之间存在极强的个体差异性,尊重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接受能力等,针对数学逻辑能力不同的学生,制订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思维教学目标。通常情况下,针对班级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应指导他们在学习中保持细心、观察,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针对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的学生来说,应以强化自信心为主。另外,因材施教理念下,教师在优化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时,应在课堂教学之前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对班级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明确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等方面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最终促使学生在思考和探究中,循序渐进地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4]。科学的分层指导活动并不会让初中生产生自卑感,相反,多数学生都能在分层指导活动中感受个人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与提升,这有利于促使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形成自主、乐观、坚强的心理品质,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初中数学教师在采用分层指导策略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学情特点,深入分析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发育状态迟缓、能力低下的客观原因,保证分层教学的针对性、目的性,提高分层教学实践的效率,改善学生的认知行为。当然,随着初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变化,教师也要随之调整分层结构、指导策略,使学生能一直接受适宜的思维锻炼,据此保护学生的学习自信与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优化例题教学,发展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例题教学尤为重要,不仅是对新知识点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点。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应围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从以下两方面优化例题教学:一方面,在例题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价值,针对数学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和理清具体的解题思路。同时,教师在对例题进行讲解时,不仅要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还应明确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最终在数学思想的帮助下,对例题中蕴含的知识点形成深刻的理解;同时,在优化例题教学时,还应尝试变换一下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思考和分析,促使学生在“举一反三”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这一过程中能实现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在优化例题教学时,还必须要求学生看清题目、理解题目、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反思总结等,将与其相关的知识和概念进行整理、分类、总结,最终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另外,还应围绕数学例题的内涵,将数学知识的来源、解题思路等进行全面、深刻的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数学知识,并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知识范文5

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是指准确而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地理思维方法的能力,是对地理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和地理推理等材料的阐述,需要运用地理逻辑思维,是学好地理学科所必需的能力。

二、加强高中地理教学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1.高考考试要求。

从高考来看,地理学科除考查一定的基础知识外,着重考查学生的各种能力,高考测试能力要求有四大方面: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四个方面。地理高考考试要求学生具备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而且逻辑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考核要求“认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方面,明确要求学生“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认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因此,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对高三学生的一项必备的能力要求。

2.学生答题实际,缺乏逻辑思维性。

近几年,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加大了学科思维量,越来越侧重考查学生地理学科思维、地理学科能力。学科思维能力是影响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从高考文综卷第37题的阅卷情况来看,如2012年文综卷,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分析,学生得分率不高,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失分主要是:一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答题角度或者是纯粹罗列知识点,逻辑性差;二是学生的空间方向不清,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颠倒,没有清晰的地理区位空间。一些学生字迹潦草、易写错别字,如“丘陵”写成“丘林”,“热岛效应”写成“热导效应”;一些学生不能用简练的专业术语表达,答题语言不简洁。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是考生思维不活跃、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是学生不能获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3.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重视不够。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但从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观摩课看,目前的地理课堂教学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方式等不注重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教师用教材教,而且是完全按教材的顺序指导教学,对逻辑性缺少考虑。

4.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一生受益。

逻辑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它起着对问题的分析、比较、判断、推理和结论等重要作用。放眼如今的就业市场,高教新闻有一则报道:用人单位称,越来越看重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将来在工作时容易形成一定的思路,并能够具有独到的看法,逐渐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目前不少专家指出,在基础教育阶段,努力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将直接关系未来民族素质和国家发展,这不仅已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生动现实所证明,而且是国内外许多知名教育家和事业成功人士的共识。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要求广大逻辑工作者和基础教育工作者加强合作,共同携手将逻辑知识融入中学教育实践中。

三、增强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做法

1.树立正确的课堂教学观念。

要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应从只重视照本宣科的教学转变为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只重视“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讨论式”的教学,只重视单纯地强调知识的记忆转变为思维能力的训练,只重视教师告知式的解释为让学生“感悟”,充分理解学以致用,只重视结果的教学转变为重视过程的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宜多讲,应少讲多学,把尽可能多的教学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真正起到点拨思路的作用。

2.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注重逻辑性。

目前使用的人教版教材,教材的一些内容是以概括的知识点、阅读材料、案例、探究活动等形式呈现,教材逻辑性不强。在备课时注重研究教材体系和内容,在组织教学时不完全按照教材原有的形式教学,充分考虑逻辑关系,竭力揭示个别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认知规律,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调整教材内容顺序,增强逻辑性,形成能够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备课时吃透教材,理顺思路,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部分,教材侧重说明山地由于地形崎岖,修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它是影响交通运输线路结构、密度、分布和线路的走向的主要因素。需要对教材进行逻辑处理:(1)地势对交通线路的密度的影响;(2)用图片展示平原及山区交通线路的布局和形态、交通线路选线中应综合考虑的因素、地形对交通线路走向的影响;(3)科技进步使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不断降低。通过这样处理,教学内容的逻辑性有所增强。

3.教学呈现方式要有利于进行正确的地理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给学生呈现地理概念、让学生形成地理概念。因为没有明确的地理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地理知识,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知识的基础。其次,中学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在组织教学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高中地理的逻辑思维推理更多直接体现在各种图像上,教学时充分发挥图像作用,在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化中,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引导学生构建、阅读思维导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对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既培养学生对教材的概括、归纳能力,又让学生对整个单元知识体系有整体把握,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4.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地理逻辑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分析综合法、归纳演绎法。比较法是最重要的逻辑思维方法,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石。地理理性知识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与地理成因等。地理教学中进行逻辑思维活动的基本途径一是从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异同点进行思维,二是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的各个属性、部分、方面进行思维,三是运用归纳演绎方法进行思维。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我们的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当归功于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就在于逢事问个为什么。”在地理教学中,应多采取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方式,加强启发诱导。问题能够激起疑惑、促进思考,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头脑中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思考。教学内容的问题化就是将教材中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以“问题”方式呈现教材,唤起学生探索研究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勤于思考的内在需要。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策略的关键是教师要从教材中提取出有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追求事物本源的欲望。例如对于“鲁尔区工业区”的地理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1)鲁尔区的位置在哪儿?(2)鲁尔区为什么被称为德国的“心脏”?(3)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表现在哪儿?(4)利用鲁尔区的优势可发展哪些传统的工业部门?(5)鲁尔区传统工业得到了持续发展吗?(6)鲁尔区如何进行综合整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四、结语

逻辑思维知识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现今社会高考模式的发展变化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观念的持续进步,使得学生整体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居于学习过程里面的位置愈加显著。故而,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必须由以往老套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脱离、创新,对学生居于语文课堂里面的学习体验持续变换,从根本上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有效性连接,为学生学习综合素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给予有力支撑。本文正是介于这一背景下,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且基于实际提出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不同于初中、小学,内容更为富足,且具有较强深意,伴同学习结构的繁杂化与内容的多元化,语文教学的培养方式与教学目标势必有所改变。故而,高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应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促使学生可以借助所学知识去学习新的知识,通过自身思维去分析问题且给予独有的见解,以推动学生对语文教学内容具备更深层次的认识。实质上,传统语文教学工作中,老师仅把教学大纲任务的落实当做语文教学的关键,把成绩视为亮度学生语文能力的额标尺,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语文是一项具备较强人文性课程,高中语文教材的撰写是经由众多专家学者谨慎思考之后所得,故教材内容、难易程度等均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特性发展等契合,在此其间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予以培养不但能够在学生深入认知课文时提供帮助,也能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述能力予以锻炼。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

1、深化单元教学以适应逻辑思维训练。针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讲,通常为语文学科单元式教学,也就是语文老师通常可借助各教学主题单元设置对应的教学模式与构建单元教学情境,从而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加以培养,让其可以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下对自身思维层次予以提升,且改善学习方式,介于素质教育模式下将老师设定的课堂任务有效达成,并有效认识到自身居于语文学习期间的逻辑思维缺陷。譬如高中语文教材大纲按照高中时期语文学科发展性质,设定了现代诗、文言文等主题单元,语文老师介于教学主题单元里面借助深化单元教学目标的方式给学生构建特有的单元学习环境。经由此便可促使学生居于新的教学方式下持续表露其逻辑思维在学习期间的价值和成就感。

2、与作文教学衔接施行逻辑能力训练。介于高中语文教学体系里面,作文教学属于教师最需关注的一点,其不但居于应试教育模式里面具备较大分值,且处于素质教育模式下还对语文教学的价值进行了有效体现。故而,高中语文教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训练期间,必须对作文教学的既定教学目标、意义给予足够关注,将传统过时的作文教学方式变革更新,推动学生更好的写作,以在写作中将学生的思维层次提升,且与文章内容有效结合。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较多高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仅借助语句或者段落品析对学生领悟语文提供帮助,未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挥,故而必须将此现象改进,在写作教学中结合逻辑思维的培养,方可促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条理清晰、逻辑分明。譬如,实际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对作文立意主旨,促使学生在此背景下把自身思维过程与线索记录在纸上,而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几篇代表性文章,不仅有优秀作文,也存在效果不佳的作文,促使学生鉴赏文章期间领略到语言逻辑的效用,接下来教师便可面向学生讲授正确设定文章情感线索的方式,促使学生可具备较强的写作逻辑思维意识,且居于写作单元式练习中健全逻辑思维体系。

3、施行分层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高中生居于学习、思维能力等层面会具有一定的区别,语文教师若要居于教学工作里面对所有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予以皮痒,便需落实分层训练与分层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居于分层训练期间察觉到自己逻辑思维中存在的不足,推动全体同学均可将自身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方式变革、更新。

三、结束语

逻辑思维能力具体表示按照相应系统化知识,依据既定的逻辑顺序,科学、正确思考的能力,其属于其他思维模式的始发点。要知道,居于高中语文教学里面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具备较强繁杂性,且极为重要,故语文教师必须借助持续积累教学经验、创新教学模式,方可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谭军.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7):40-40.

[2]崔晓燕.论如何在教学中培养高中生语文逻辑思维能力[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43).

逻辑思维知识范文7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的教学应当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将两者有机结合,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建立联系,把抽象的数学问题投影到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数学模型,并能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解答,从而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在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等方面也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这项工作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逻辑思维的重要性

思维是一个心理学上的名词,从心理学方面解释,思维的形式多种多样,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而且大多数以直观具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正是在该阶段需要培养的。小学数学在这一阶段中担任重要角色,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数学学科特点正符合逻辑思维的要求。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正是逻辑思维,如果缺乏逻辑思维的训练,那么对于进一步发展创造性思维也将变的困难重重,更无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对小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一般来说在小学的高年级阶段更适合进行逻辑思维训练,比如在学习奇偶数、质数和合数时,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快速进入状态,对于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虽然在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不是主要目标,但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要注意选择科学合理而又充满趣味的教学方法,抓住关键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逻辑思维的思维方式,潜移默化的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一)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进行课程之前,教师应当首先确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在目标的驱动下,才能有条不紊而又明确的进行教学过程。数学总体来说内容较为抽象。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光是要制定自己的教学目标还有学生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自己本节课的任务,以及学习动机,从而能更好的配合教师节奏,提高课堂效率。

(二)巧妙引出问题

一些有经验的老师在评价一堂课时经常从前五分钟的导入环节就能得出结论。因此,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一步。数学课的导入,在于怎么样巧妙的引出想要呈现的问题。数学知识的学习本身就是一场复杂的思维活动,而所有的思维都是由问题引发的而数学课堂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或者提出问题,然后进一步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想要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那么教师就应当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正确引导。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通常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节课堂。换句话说,只有采取问题教学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有有目的,有意识地选择问题,并进行积极的问题引导,再辅以归纳演绎,抽象概括等方法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在课堂上才能将所学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弄清楚,进而达到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而这种在课堂上形成的习惯也会逐渐影响到其他方面,变成一种思维习惯。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精心的备课以及巧妙的引入都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而更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运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对每一节课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认真对待,力求每节课都能生动、形象充满趣味,让学生从内心喜欢上这门学科,激发数学思维兴趣。比如在进行新知识讲解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让学生自己发现新旧知识两者间的衔接点,从而解决问题。像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回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自主运用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割补法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深入研究,然后尝试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在学习圆锥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参考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先回顾和圆以及扇形相关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或者小组合作,尝试自己解答。

(四)根据学生特点,“对症下药”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小学课堂教学,要想达到高效,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先进科学的教学方法,应当先对学生的各方面特点进行研究,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想象与思考,学会举一反三。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及时的对教学的严密逻辑性进行解释,争取采用学生能够明白的最为简洁的语言。数学的解题方法通常都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应的思维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其中并没有好坏之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寻求更多的解题思路,听取更多不同的声音,而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标准答案”。

(五)根据学习情况灵活调整作业难度

数学知识的巩固大多来源于数学习题的练习,通过大量的题目练习,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并且难度适当的题目,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解决,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从而更加乐于思考,乐于学习。

三、总结

逻辑思维知识范文8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教育一直是国家所重视的问题,而且教育产生的影响也逐渐被大家认可。如今科技水平的进步,导致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提高。因此,在教育教学的关键期,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可松懈。在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培养学生该能力相对来说是比较简单的,而且本身这一科目对该能力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一些。小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小学生逐渐具备逻辑思维能力。之所以一直强调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是因为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如何培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同时,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特的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措施,让学生拥有正确的逻辑思维。

一、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多维度发展

从幼儿时期,再到思维意识逐渐形成的小学时期,从以自己为中心的单一思维,再到遇事多考虑的多向思维,学生的每一步发展,都对接下来的人生路影响重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心智和思考能力慢慢丰富起来。小学生所学科目尽管不多,但是对于学生有很大程度上的启蒙作用。语文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让语言表达更加流畅一些。英语课堂则能够带给学生另外一种语言的真切体验以及思维转换的能力。心理健康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会排解情绪,始终让学生能够保持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于日后的难题相信也会从容应对。数学亦是如此,发挥着它重要的作用。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学会某一知识并不是最紧要的。重点在于,如何对已学会的知识进行学以致用。逻辑思维能力自身的发散性非常强,如果能够让小学生养成这种能力,那么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多维度的发展。祖国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国民的付出,而这种创新型人才,正是国家所需要的,所以从小就要开始培养。结合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更有利于这种能力的形成。多维度的发展和逻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创新和创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是时间的周期长,更是多次实践后的长期积累。因而,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去引导小学生形成这种意识和能力大有必要[1]。

(二)利于形成归纳整理的好习惯

一种思维能力的养成,对一个人做事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影响。数学这一学科集表达、理解、分析、推理、归纳于一身,可以说对学生的要求是比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其中一项极其关键的能力,它是所有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不仅如此,在这种前提之下,除了使学生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外,也适用于其他学科。小学生一旦养成这种习惯之后,对今后的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很强,且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搭建知识框架,将各类知识串联起来,让学习变得更加高效。在传统的教学当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在传统的教学中,存在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发展的现象。“填鸭式”教学不符合当代的教育教学理念,也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全方位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单只培养这一种能力,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会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总之,该能力的培养对小学生是很有帮助的。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让每一位学生自身充满着更多的可能性。这一点,无论于国家、学校、还是个人都是有意义的事情。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推进学校教育的发展,进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综合型人才。

二、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式探究

(一)灵活提问,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对于数学课本当中的很多概念性的知识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数学知识的逻辑性也很强,所以容易导致小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因而要根据小学生所存在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小学生年龄小,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所以教师也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这种好奇心,进而达成教学目的。尽管逻辑思维本身是很抽象的事物,但是在对小学生的培养之前,要明确逻辑思维具体是指什么。其实所谓的逻辑思维能力,意在培养一个人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2]。例如,当在学习“乘法运算”这一章时,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学生比较熟知又很有意思的故事,而后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如:“白雪公主要去参加一场盛大的晚会,而且她还要带上七个小矮人一起去,但白雪公主很着急,因为她算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算出来一共需要准备多少双鞋子。参加晚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同学们,你们可以帮白雪公主算一算总共需要准备多少双鞋子吗?”这种详细的故事就能够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小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思考问题,有助于数学学习。而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巧妙设置问题,用启发式教学。其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很关键的一点是,在教学时务必做到启发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发散思维,一旦学生们养成这种习惯,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除此之外,设计问题这一环节,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氛围的效果,教师要对此认真对待。毕竟小学生只有在身心都融入课堂中,可能才会体会到那种学会知识的成就感。而这种乐趣和成就感,可以极大地推动小学生自主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久而久之,有意地对小学生进行思维锻炼,会让学生们把这种方式变成自己的习惯,从而形成一种规律[3]。

(二)有效利用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这种方式应用的范围比较广,而且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效果也不错。不可否认,大多数情况下,这一方法的的确确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毕竟同一阶段的学生们,更能相互激发思维的火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要过多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要对学生进行指导。更希望很多知识都是学生不断的探索发现和总结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备课的阶段,就要对此有所考虑,在课上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想法。比如,在小学二年级下册“图形运动”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出对称图形,紧接着让小学生们通过小组讨论,说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并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开动脑筋、集思广益。通过了解对称图形,进而为引申出轴对称图形做准备。当然必须要注意的就是所设计的问题要为后面的教学内容做好衔接工作[4]。小组合作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要体现在课堂之外。例如,当小学生学习完“加减乘除”所有的内容之后,在进行单元总结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同学们进行闲置物品的“买卖”,用不同的卡片代替不同的金额。以这种学以致用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小组的合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学生的思维得到一定的锻炼。有些时候,逻辑思维确实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相对较难的问题。因此,利用小组合作,采取实践性教学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实践这一过程,学生不仅仅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也能够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

(三)引导并锻炼学生画思维导图,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

小学教育是基石,也是有利于小学生形成自己思维的最佳时期。前文当中也有提到数学这一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来说很有帮助,而且长期坚持,能够在能力上获得很大的提升。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绝非一件容易的事。小学生需要被长期引导,从而渐渐把它变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加入一定的教学手段,让小学生对逻辑思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之余,有意识地尝试开发和训练自己思维。比如,某一章节结束之后,教师在帮助小学生回顾该章节知识点时,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并通过PPT或者板书给学生们演示如何搭建思维导图。除了单元总结,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和学生一起进行知识的整合,这一过程就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清晰,而且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提升,从而能更好地感知数学这门学科。小学生可能刚开始难以下手,但是小学生有很强烈的向师性,多次使用这种方法后,学生也会开始效仿。但有一点值得注意,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人,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对班级当中学生的情况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能选用恰当的方式教学。在锻炼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学生本身。逻辑思维没有固定公式,每一位学生对此的理解也是不大相同的,教师要考虑到这一点。除此之外,时代一直在改变,作为教师也应如此,懂得适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其实,对小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不只有利于理科知识的学习,对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也有着莫大的帮助。小学时期是对学生初步塑形的黄金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们好奇心和求知欲都极高。同时,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充分得到锻炼。尽管小学数学的知识有一些抽象,但教师可以借助PPT演示、游戏等多种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理解起来更加容易,而且更加有趣。即便数学知识看起来枯燥难懂,如若学生的逻辑思维觉醒,那么便会感觉到数学的趣味性。而且不只体现在数学学科中,当思维方式发生转换,学习和生活都会大有改变。其实,作为一名教师,他们的初衷是帮助每位学生渡过学习上的难关,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而小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都离不开教师的极力帮助和引导。学生的差异性其实也是很大的,并没有一种很完美的方式能够完美地适合所有学生,教师应当具备观察力和判断力,选择最合适的手段应用于教学。

参考文献:

[1]孙明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数学大世界(旬刊),2016(8).

[2]宋晓芳.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读天下(综合),2017.

[3]王艳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考试周刊,2017(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