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思考

网络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思考

提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财务共享的普遍运用,传统的高校内部审计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发展需要,许多高校正在实现或已经实现内部审计从传统手工化向网络信息化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在内外部环境、要素、范围、方法等方面随之发生改变,同时也对审计工作的程序、手段以及审计效率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审计工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结合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的特征和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针对高校内部审计现状,提出个人建议。

关键词:网络化环境;高校内部审计

一、现代化网络信息较传统化信息的转变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年代,互联网将工作中各类繁杂的数据分解为一道道程序进行分析核实、加工处理,并以最快的速度得出结果、传递信息。因此,现代化网络信息凭借其种种具有时代性的特征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高效便捷。如今,传统审计方式渐渐跟不上高校建设的步伐,而利用现代化网络进行信息化审计的方式正逐渐登上历史舞台。通过比较利用现代化网络进行审计工作的方法与传统审计方法能够发现现代化网络信息较传统化信息有以下转变:

(一)信息传递时效性强。不同于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现代化网络环境中信息更新速度更快、渠道更多而且处理更及时,信息收集者及时对所需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即可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在高校内部审计中,通过现代化网络可以快速地传递高校内部审计证据,便于审计工作者在几近同一时间核查、分析与比较,及时发现高校内部审计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警示,也可以更好地做到事前审计、事中审计,而不是如大多传统审计一般属于事后审计,不能及时预防与应对高校审计出现的问题。

(二)信息处理预判性强、准确性高。通过设定程序,可以有效筛选有用的数据信息、快速核查相应的审计证据,并综合利用数据挖掘更深层次潜藏的重大信息,对其进行宏观的分析、评判。比如通过对比以往阶段和现阶段高校的资金使用状况来分析高校的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合理,是否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以此来提高信息的预判性与准确性;高校日常经济管理的规范性与合理性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等。

(三)信息储存方便安全。网络信息的储存以电子设备的加密程序、防火墙程序和扫描杀毒程序为基础,层层加密保护,比之传统方式储存更为安全、便利。在高校内部审计中,采取传统审计方式由于审计证据的堆积,致使信息储存量大、数据过多不易于备份而容易丢失遗漏,从而引发审计工作中信息缺失的风险和问题。但是在现代化网络环境中,信息可以通过磁盘、芯片等压缩储存、快速备份,方便审计人员保存和及时查找使用、实施审计工作。

二、网络环境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影响

高校的组织管理随着高校建设进程的加快而日益宽泛,在此条件下,高校内部审计网络化应运而生。网络信息化审计使得高校审计在工作程序、手段、方法等方面做出了相应改变,对高校内部审计带来许多影响,使其焕然一新。

(一)高校审计网络化是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审计网络化不仅能根据高校自身的审计需要由审计人员自主地设置模块、调整优化和技术升级来更好地为高校提供个性化审计服务,还能使高校审计工作者根据内部审计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对审计证据进行自动、连续地追索,对信息进行深层次的价值挖掘,并通过网络快速地对内部审计变化做出计算核实、比较分析和修改,比起传统审计更加优质、高效,更有保证。此外,在审计进行过程中,随着审计项目的增加,传统审计逐渐难以满足现代审计工作高强度、高压力的要求,但是通过网络化审计则能减轻审计人员工作的压力和负担,并且进一步地降低审计风险、减少审计成本。因此,高校审计网络化势必冲破当前审计工作的桎梏,上升为高校审计的主流,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信息化共享为审计工作提供可靠保障。网络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资源共享的实现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得以实时进行,能够联机对校园内多个网络环境下输入的数据进行同步计算、分析、处理和监督,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制止或警示,充分发挥预防监督作用。高校审计工作在网络共享的环境下进行,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信息孤岛化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大大降低了审计人员由于自身原因或外在压力而影响审计结果的可能性,为审计工作提供可靠保障的同时也为高校的日常运作保驾护航。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审计方法体系不断完善。现代化的高校审计不能仅仅依靠现有的传统审计方法,而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便利,以账表导向、系统导向和风险导向等审计方法的经验作为指导,建立起一套符合实际、服务现代的高校内部审计方法体系。总体上,由传统的事后审计慢慢走向事前、事中、事后相结合的现代化审计。在具体操作中,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抽样审计,而应向全面审计、持续审计靠拢。网络环境为高校审计提供了更加广泛、更加多样的审计方法,使其方法体系不断地整合完善,提高了审计质量。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审计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网络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带来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审计方法上的改变,还有很大一部分体现在对高校审计人员能力的要求上。在审计网络化的时代,审计人员被要求需要具备一定的预判能力、网络信息处理能力、及时跟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在审计工作上的创新能力等。网络环境下高校审计人员需不断加强素质,提高自身能力才能保证在出现诸如网络系统故障等问题而对审计工作造成影响时,审计人员能够及时应对、合理解决,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信息化网络发展迅速,在许多方面运用广泛,但在高校内部审计上运用的深度和广度都亟待提升。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在使用传统审计方法,对网络的利用程度远远不够,少有结合网络环境对高校内部审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测试、评估和分析的,大多都沿袭着传统的审计方法,甚至生搬硬套不合时宜的审计制度,没有运用创新的思维去接受、寻找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来减少对高校内部审计不利的因素,致使高校内部审计水平多年来都没有呈现出更高效的新貌。

(一)高校内部审计普遍重视不够。目前,大多数高校还存在着内部审计不严谨、遗留监管漏洞等情况,且少有对审计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优化内部的队伍结构质素。因此,经济案件以及审计人员水平跟不上审计工作需要的情形屡见不鲜,根源还是在于高校领导层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不足,在内部审计方面得过且过,敷衍塞责,也没有适当、合理地去评估测试现有的审计体系是否适用,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独立性普遍弱化。大部分高校将其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平行设置,将内部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同样置于学校领导层的领导之下,由此,高校审计工作人员无法避免地会受到领导主观意识的左右和影响,高校审计工作的独立运行也深受复杂的人情关系影响,难以高效、真实、权威、独立地施展,从而使审计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审计结果失去可靠性与说服力。

(三)高校内部审计手段和方法陈旧落后。目前,高校内部审计大多还是以事后审计为主,工作效率较为低下。许多审计人员在内部审计方法上仍然停留在传统操作层面,惯用人工审计的方法,鲜少使用网络审计,所以步骤繁杂,劳动量大且耗时长,效率低又易出错。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审计项目越来越多,审计范围越来越大,但许多高校内部审计范围却未曾改变,因此出现了许多在高校现有审计范围外的审计风险未被重视的情况,大大影响了高校内部审计的效率与结果。

(四)高校内部审计网络化程度建设缓慢。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网络化程度建设较为缓慢,一方面是由于现有的可依靠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不够明确,导致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内部审计缺乏指引。而高校内部审计相关规章制度不够健全也使得内部追责混乱等问题难以解决;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对网络化现代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不足,高校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缺少重视,大多抱着敷衍了事的心态,认为其与高校发展建设相关性不强,因此对其在网络化进程中的技术投入与研发力度不够,而技术的不到位又成为了高校内部审计的网络化进程的一大阻碍。

(五)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审计人才匮乏。就目前看来,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的网络化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短板,审计人才就是其中之一。大多高校的审计工作人员都相对偏好传统审计手段,对网络化审计工作的操作不够了解与熟悉,知识结构较为单一,难以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网络技术来灵活地进行现代化的审计工作处理,无法满足现代化网络环境下对审计人才在技术、知识、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四、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议

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高校的发展进程,使得高校内部审计工作效益无法提升。因此,要发展信息化审计来提升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与效益,我们必须结合当前的网络环境与现代审计理念找到相应的科学解决办法。现针对上述高校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议:

(一)树立高校审计网络化思想意识。高校应该从内部审计系统的完备性、合理性、保密性,以及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审计功能的多样性上入手,对系统的合规性、严谨性、准确性、完整性进行评估测试、修改完善,把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结合实施。此外,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可以借鉴和吸取以往的经验,正确认识时代的发展和审计的重要性,培养一批审计专业素养较高、审计方法较先进的队伍,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大力推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创新。

(二)强化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校可以重组机构模式,改革机构层级,将内部审计部门改为隶属高校的主要负责人之下的独立部门,以此彰显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以及从实质上最大限度地保证内部审计发挥其独立性和权威性。高校内部审计部门根据该校的内部审计制度公平公正地向学校管理层以及独立的委员会负责并汇报内部审计情况,可以避免受学校其他各部门的人情关系影响内部审计结果的情况,保障高校经营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成对高校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达到优化服务、提升管理水平的目标。

(三)提升网络化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和手段。高校审计人员应熟练掌握运用总体审计方法,将在审计过程中所采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网络化整合,以发现高校内部审计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此外,审计人员还应运用网络化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和手段对数据做更细微、更深层的分析,并预测大致发展趋势,在为高校提供更具前瞻性审计建议的同时,也使得高校能够根据更加可靠的审计报告进行风险预警。在提升网络化高校内部审计方法和手段后,高校内部审计人员便能利用网络现代化技术手段并结合审计工作理论来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大网络现代化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在加大网络现代化技术投入与研发这方面,高校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可以对审计工作所涉及的软件系统和相关技术进行自主研发,研制出更适合各高校自身内部审计发展需要的信息化审计系统;另一种则是当自主研发能力相对审计网络技术的性价比不高时,高校可以选择专业团队来研发设计自己需要的内部审计系统或直接购买已有的与各高校自身内部审计体系相似的信息化审计系统。总而言之,各高校应加大对网络现代化技术的投入和研发以保证高校内部审计技术能够满足网络化审计工作要求,使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能通过网络现代化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并被赋予长期有效的保障。

(五)加强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网络化人才培养。要加强我国高校内部审计网络化发展,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必不可少。各高校可以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的岗位设置和任用机制,选拔出符合高校内部审计网络化要求的审计技术人才,并根据网络环境的要求以及高校内部审计人员自身的能力来制定一系列长期培养计划,按照学时制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学习以及跟进学习新的网络审计技能、新的审计政策,力求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加强高校内审人员对网络化审计工作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预判能力,培养出适应高校内部审计网络化要求的人才,提升高校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主要参考文献:

[1]韩菲.高校内部审计浅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5.

[2]陈乐.新常态下提升高校内部审计质量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3]史红刚.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内部审计创新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7.

[4]上官鸣,白猛猛.云审计在高校内部审计中的应用研究———基于协同审计的视角[J].教育财会研究,2015.6.

作者:吴全越 杨贞斌 单位:温州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