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论文范例

会计基础论文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1

1.课前准备阶段

⑴教师

教师需要做的最主要的准备工作就是案例的选择,在案例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把握以下三个原则:第一、针对性原则。教师在选择案例前要明确想要重点讲解的知识,也就是明确教学目的,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第二、典型性原则。一般同一个会计问题在实际案例中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为了方便学生的理解案例的要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的案例。第三、实用性原则。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因此在案例的选择过程中应尽量选择较为基础的、贴近学生实际接触范围的案例。除了要做好案例的选择之外,教师应该事先对所选案例进行全面的分析,以便应对课堂上学生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⑵学生

认真阅读教师课前给的教学案例,并进行思考,同时还可以再课前就进行小组讨论,找出不明白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加以解决。

2.课堂教学阶段

⑴教师

在课堂中教师首先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详细的进行案例的介绍。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并记录学生找出的问题、解决思路以及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期间可以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单独的指导,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并在讨论结束后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帮助学生解决其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要注意相似联想法与对比联想法的结合应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⑵学生

针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的思考,在讨论的过程中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疑问,积极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去。要积极运用已经学到的知识,对于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问题积极寻求老师的指导。认真听取教师对案例的分析与总结归纳。

3.课后思考阶段

⑴教师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评价,客观的分析案例教学的教学成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对下一节课的案例进行合理的调整。

⑵学生

回顾课前准备阶段的问题与课堂讨论的结果,记录自己在本次案例教学中所学到的观点和思想。

二、如何完善基础会计案例教学

1.设立相关部门进行教学案例的选择与编写工作由基础会计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可以看出案例的选择是一项专业性极强且工作量巨大的工作,单单依靠任课教师很难保证案例的数量和质量。学校可以组织专门的人员通过帮助企业开展会计工作,在

2.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正确处理传统理论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关系,不并能完全否定理论教学。而是要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其次,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代替教师发挥课堂知识学习的主导作用。

三、结语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2

项目教学法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把授课内容设计为若干教学项目,以任务为驱动,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职业知识和能力目标的教学方法。其优点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学习掌握课程要求的理论知识。这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两个目标相吻合,且能把两大目标结合起来,相互促进。从理论上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是可行的。在应用方面,关于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国内外很多学者及相关部门、院校做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最初16世纪末意大利罗马的艺术建筑学校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建筑设计比赛,到19世纪上半叶德国、英国和荷兰的“劳动学校”进行了将项目教学从职业技术教育引入基础教育,经过几个世纪的历史,国外已经形成了公认的项目教学设计和课程理论。国内傅小芳、徐国庆等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了对项目教学的基本观点。在国外项目教学研究与实践的推动下,在国内职教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项目教学法作为一种与职业教育教学实践相契合的教学方法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相关的研究和实践己经开始了由点到面的发展。本课题试图借鉴职校教师的项目教学经验,并结合项目教学的实际问题,以项目教学为主线对我院的《基础会计》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提高《基础会计》教学质量。

二、项目教学法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流程。

项目教学法大致经过三个过程:项目设计,项目实施和项目评价。项目设计是教师选择和确立项目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顺向的,即教师先按照教学大纲把整个教材分为不同的项目,然后在不同的项目下确立子项目的内容,最后每个子项目下分不同的任务。项目实施阶段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或指导,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个过程是逆向的,即任务驱动项目。

2.基础会计教学项目设计。

《基础会计》的教材种类虽繁多,但所涵盖的内容都差不多。考虑到把项目教学法应用于《基础会计》时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本文把《基础会计》所涉及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包括在内,并从职业角度,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和难易程度,以72学时为例,将基础会计分为7个大项目,这七个项目下设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下设不同的任务。项目最终是由任务驱动的,因此项目设计的关键在于制定各个子项目的任务书。每一个任务相当于一个小知识点,这些小知识点串起来就是每一个子项目,每一节串起来就构成了每一个大项目。这样就把整个的设计重点转移到如何构建任务书上了,而设计任务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以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3.项目实施。

2014年3~7月,在济宁学院经济管理系与文化传播系学生中选出200名左右的学生,组成两个平行班。其中经济管理系学生共有100人,文化传播系学生共有89人,经管班为实验班,文传班为对照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项目教学法,均由本人担任任课教师。每班每周4个学时,共72学时。实验班分为10组,每组10名学生,然后以组为单位,每一组构建一个公司,模拟公司的业务,并允许组间可以发生采购等业务往来。这样有关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任务都在组内模拟的公司进行,且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不再是空洞的,而是生动的、活泼的了。有了这个主线,剩下的任务都与主线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和项目的同时收获了知识和技能。

4.项目评价与考核。

知行合一,项目是行,知是考核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项目的行,是否能达到知的目的,是检验项目的唯一标准。2014年7月期末考核时,采用让学生用会计语言分析相同的经济业务的方式,对这两个班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班不论是分析思路还是表达形式都优于对照班。另外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采取内部考核的方式对项目进行评价,内部考核又可分为组内成员互评、组长评价、组间评价和教师评价这几方面。在进行内部评价时发现,项目教学法带给学生更多的沟通合作机会,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三、结语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3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学生视角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会计作为金融通用语言在经济管理活动中作用凸显。了解和掌握会计基础知识、读懂会计数据内容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必备技能。因此,国内很多高校非会计类专业也都将会计基础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来对待。绝大多数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刚接触会计基础课程时有强烈的兴趣,对课程学习抱有很大期望。但会计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应用性较强,随着学习的深入,尤其在会计学原理、会计分录编制以及账务处理方面,很多学生因为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失去了学习兴趣,学习质量下降。所以,研究如何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学的学习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本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生及毕业生)发放了1000份问卷调查,通过对859份有效问卷结果的分析并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基础课程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

(一)教师培养目的不明确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的目的主要是学懂记账方法、弄通会计分录,并为深入掌握更多会计知识,成为专门人才打下基础。非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会计课程学习是为了能够使用会计知识为自身专业提供帮助,并不是要培养学生成为会计类专门人才。这类学生应该在学习会计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实践操作方法上下功夫,着重学习如何将相关知识应用到自身专业的实践中去。如:会计数据信息如何产生,会计报表包含的相关信息项目,记账凭证如何记录审核等。现实的情况是,有些教师为了方便,在讲授会计学课程时并没有考虑两类学生学习需求的不同,而是使用统一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没有做到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操和考核标准应有所区别,从而导致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倍感压力、接受效果较差。

(二)教学模式不合理,考核方式单一

非会计类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基本照搬会计专业模式,授课教师也是会计专业教师,并按照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全面控制教学内容,忽略了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时,也没有根据非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结合相关专业增删内容,仍然沿用教材、课堂为中心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模式,缺乏教学互动环节,使教师和学生关系变得更加刻板和固化。考核是检查教学情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传统闭卷考试方式进行会计基础课程考核,不能反映出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使教师了解学生有哪些财务能力在自身专业领域中得到了提升。这是一个突出问题,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缺乏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材

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教材,绝大多数教材都是按照会计类专业学生能力提升和素质提高而编写的。这类教材专业性过强,兼容面过大,忽略了不同专业之间学生能力的差异。通过调查了解到,95%以上的高校会计专业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使用的教材或者教材的体系是相同的。仍然从讲述会计学基本原理、基本理论知识,经济业务核算,会计凭证制审、财务报表编制及账簿登记方法等专业会计人员的基本工作要求,对各类学生组织相同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相同的会计能力,这显然不符合非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要求和未来工作需要。同时,教材理论内容较多,实操内容较少,专业术语较多,解释举例较少,这些不足必然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对会计基础课程产生抵触情绪,也不利于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开展教学。

(四)教师不能结合专业实际进行案例教学

会计基础课程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课程,课堂上教师授课大多偏向理论讲授,内容过于深奥,很少有效地结合实际情况来为学生举例讲解。像会计基础、会计职能、会计恒等式、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要素及会计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基本理论内容都是会计类专业学生要求必学的。但是,对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因接触会计专业内容较少,且与自身专业结合不紧密,无法从基础知识学习中得到会计能力提升。尤其在没有本专业的相关案例说明和各知识要点的实际举例讲授的情况下,会计假设和会计基础等理论内容就显得深奥难懂、脱离实际。

二、非会计类专业教学应注重学生视角

在讲授会计学课程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有目的地修改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方法,使非会计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中有所侧重,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内容维度是以学生视角进行教学的灵魂

作为核心,内容一直以来都占据着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位置。学校在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设计课程、策划教学大纲时应集体论证,并经过试讲教学和教学效果反馈之后加以确定。好的会计基础课程内容理应继续保留,但同时也要在教学内容的质量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创新。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互动型教学的环节,打造常态化“三位一体”(讲授教师-学生-督导反馈)互动交流渠道。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感受,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能力得到提升。

(二)平台维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强大技术支撑

在加强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平台的使用仍处于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平台对学习实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涵盖授课、学习、网络答疑、互动交流、反馈等过程。如今,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硬件越来越趋于稳定,能够为教学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教学技术包括多媒体技术、数字音像技术、计算机技术、VR技术等,这些技术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学领域。同时,软件功能也会更多地应用到相关专业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平台不仅能够定制学习内容,甚至能够实现各种APP终端学习以及学习过程的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和学习反馈等。这样在内容、时间、空间上拉近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以学生视角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就可以方便快捷地完成。

(三)服务管理维度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和实现价值目标的保障

服务管理既要注意从服务学生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实现价值目标,又要注重从管理学生的规范性、学习目标的导向性方面去不断完善教学。通过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立教学规则、教学反馈流程来规范教学,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使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在会计基础课程学习中学有所得。服务环节做到为学生提供优质化的服务,满足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课程中所提出的各个方面的合理要求。同时,对不合理要求和其他问题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三、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贴近学生视角来实施

(一)以学生思考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有利于吸收理论知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遵循学习的客观规律,根据教学任务安排,从学生视角出发,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带动学生思考,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并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技能。启发式教学的重心在于设置实践案例环境。把理论知识真正运用在实践中,消化在专业素养中。在会计基础课程中,很多知识都能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例如,某人创业,首先需要的就是资金,资金可能是自己拥有的,也可能是向机构或个人借来的。这样,债权人、所有者的知识点就可以结合起来了。

(二)运用问题案例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完善教学环节

会计基础课程知识理论性较强,问题难点相对较多,并与实际联系密切,教师在课堂上应先对重点、难点知识进行讲授,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随后教师运用案例式教学来开展教学活动。一个完整的企业经营业务在每个时间段都会产生大量的案例内容,教师可针对不同知识点和问题选取不同环节的案例作为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为容易理解的现实内容,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重点集中讲解。通过让每个学生参与讨论和实践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效果,而且也完善了不够丰富的教学环节。

(三)使用网络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

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对教学手段进行升级,建立教学平台。在符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的前提下,积极运用视频、动画、音乐、图像等素材,设计出富有特色的微课视频、PPT课件,并充分利用现行网络软件平台分享教学内容和知识点案例,使网络软件平台成为提升教学质量、打造非会计专业学生会计实用能力的有力抓手。利用网络平台,学生不仅仅局限在固定时间的教室或实操室里进行课程学习,还能够针对重点、难点内容反复学习,提高案例学习的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完善会计基础课程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客观评价反馈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及凭证记录不规范。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中面临很多问题,其中会计核算及凭证记录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若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势必会影响单位的综合实力。工作人员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相应的凭证复核填表工作没有做到位,仍旧存在着很多不规范问题。同时,在设计会计业务流程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不足,更没有对相关人员岗位职责等进行明确,这都成了影响工作质量提升的因素。再加上账簿登记不规范、账目处理不规范问题也比较突出,很多工作人员并没有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致使坏账等问题频繁出现,为后续财务管理造成诸多影响。

2.会计岗位设置不合理。会计岗位设置不科学,是当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单位经营规模和范围的不断扩大,对会计核算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只有科学设置会计岗位,才能够为后续财务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实际上,会计岗位设置往往不够科学,仍旧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虽然设立了会计岗位,但是岗位人员并不能够胜任岗位,这也是由于工作能力不足所致,部分人员并没有受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甚至有一些人员处于身兼数职的状态。另外,对于发现的问题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经常出现相互推脱的现象,再加上内部工作环境不理想,难以提高会计基础规范工作水平。

3.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新时期事业单位要想推动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顺利开展,还应当加强对各级人员的监督。比如,内部往往缺乏专职的会计监督人员;部分监管人员的认识存在不足,并没有将自身应有的职能作用发挥出来;监督过程中也缺乏有效的规章制度,不能规范各级会计人员行为,如杜绝出现违规操作、挪用公款、虚假报账等问题;此外,各级部门人员之间也缺乏互动交流,也降低了会计基础工作的实效性。

4.会计人员能力有待提高。事业单位在实际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中面临很多问题,其中缺乏规范化的标准直接影响工作质量和效率。由于会计基础工作涉及内容比较多,需要大量人员参与其中,但是,很多人员素质往往有待提高,他们并没有受到过专业的技能培训,对于会计管理中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处理,影响工作进度。同时,部分人员也不能胜任岗位,再加上身兼数职的问题频繁出现,无形之中也成了影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此外,管理人员自身工作能力也普遍偏低,没有做到以身作则,这样也会削弱其他会计人员工作积极性,难以获得理想的会计管理效果。5.缺乏规范化的标准缺乏规范化标准是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存在的问题,而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规范的标准来提高会计管理能力。由于自身缺乏规范化标准致使管理工作实效性不高,即使管理人员设立了相关规范,但是往往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和价值,这也难以实现规范化会计工作的目的。另外,很多人员在工作中也没有认真履行规范标准内容,工作责任心不强,同时也缺乏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也影响了事业单位其他经济活动的进度。

二、解决对策

1.规范会计核算及凭证记录。新时期,为了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我们还要规范化会计核算及凭证记录,这是促进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首先,管理人员应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建立完善会计处理业务规范,并引导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内容,这样才能够规避问题的出现,将会计处理业务规范全面贯彻和落实下去,也要将其渗透在其他经济活动中,进一步促进会计工作能够朝着规范化方向顺利开展。其次,促进各级部门人员互动交流,只有加强联系并通过努力才能够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针对账目处理不规范或者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账簿登记不规范等问题,也要及时处理,按章办事,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为事业单位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学设置会计岗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也要科学设置会计岗位,首先,要结合实际状况设置不同的岗位,并匹配能够胜任此岗位的工作人员,规避多岗一职的不良局面,促进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顺利进行。当然,也要确保会计岗位设置与自身经济状况相协调,这样才能够发挥岗位的最大化作用和价值,对于会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更要明确各级人员岗位职责,杜绝相互推卸责任等现象的出现,这对促进事业单位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次,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自身业务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而作为管理人员也要以身作则,引导各级人员主动学习,不断提升业务能力。除此之外,事业单位也可以积极开展学习讲座,组织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提高会计基础规范工作质量。

3.完善事业单位监督机制。事业单位要想推动会计基础规范工作有序展开,还应当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首先,单位应充实内部会计监督人员,只有确保具备充足的会计监督人员,才能够为后续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人力支持。当然,在实际处理数据信息的过程中,会计人员也要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数据信息处理质量和水平。其次,监管人员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要提高工作责任心,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采取有效对策规避问题再次出现,进而保障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顺利有序进行。此外,也要完善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促进部门人员互动交流,严格依法、依规办事,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挪用公款、违规报账等行为的出现。

4.加强会计人员技能培训。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综合竞争力,要加强会计人员技能培训,这影响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水平高低,因此应该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也要健全激励考核制度,以此来调动各级人员工作积极性。作为管理人员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技能培训活动,发挥表率作用,只有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对于违法乱纪人员也要给予严厉惩处,进而使事业单位保持可持续发展。

5.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其中缺乏规范化标准是影响会计工作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此问题,应完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结合实际工作建立完善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并确保制度内容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也要引导各级人员严格执行制度内容,使其拥有的关键性作用发挥出来。同时,对于工作制度上存在的漏洞也要及时处理,进一步推动会计技术规范工作顺利展开。还应对各级会计人员工作状况进行实时监督,对于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要及时指出来,这样才能够提升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提升单位竞争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面临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倘若不能及时处理,势必会削弱其综合竞争力,需要规范会计核算及凭证记录,科学设置会计岗位设置,完善监督机制和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还要加强会计人员技能培训,以期取得良好的会计基础规范工作效果。

参考文献

1.孟祥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营销(经营版),2020(12).

2.苏梅.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5).

3.周飞.浅谈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济研究导刊,2019(01).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5

(一)提问启发

提问启发是高校“基础会计”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和共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考与分析、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方法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会计教师在讲授财产清查这一章中的银行存款清查时,可先提出如下问题:企业对银行存款的清查采用什么方法?与现金清查的基本方法相同吗?在学生作出正确回答后,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如果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核对不一致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让学生独立思考,会提出不同的看法。教师可提示:会不会由于企业未记账而银行已记账或是企业已记账而银行尚未记账的原因造成不一致呢?在得到肯定回答后,教师由此引出未达账项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讲述“未达账项”的4种类型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然后,教师继续提问:调节后的银行存款余额是企业可以实际动用的银行存款数吗?会计人员能不能根据这个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来调账?当未达账项变成已达账项时,若不存在其他原因,企业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应否相等?最后,教师做陈述性的总结。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会计教师采用提问启发法,则要注意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提问,且所提的问题宜小不宜大,要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问启发教学法并不局限于在讲授新课时使用,在复习及拓展知识面时均可采用。

(二)图示启发

图示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可以把复杂抽象的理论教学形象化、条理化。图示主题突出,线条清楚,既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以及重点知识之间的联系,又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如在讲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节课时,教师先阐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概念,由于这一概念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适合采用图示式启发法。教师可边讲边画,引导学生从原始凭证的取得、填制与审核,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后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最后编制财务会计报表,用示意图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现出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示意图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从而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比较启发

通过比较启发法可以把教学中相近、相似的内容要点加以对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查找容易混淆的知识点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对讲述内容深刻记忆。还是以上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一章节内容为例,笔者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初学者在预习这部分内容时很容易混淆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难以理解,预习效果普遍不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演示讲解几种常见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哪些环节是账务处理程序通用的,哪些内容是特有的,通过比较来把握不同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四)案例启发

案例启发要求会计教师课前首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案例,并在吃透案例的基础上,预先设计好讨论题目供学生探讨,并且要能够事先预计学生可能提出的相关问题,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做好准备。教师在案例课上要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不要把学生的讨论变成教师的一言堂,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让学生真正成为讨论的主体。案例课结束前,应由教师以及学生代表讲评,畅谈感想和收获。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基础会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会计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在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部分运用较多案例教学法。如以一个制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例展开讨论,通过经济业务的发生分析其对会计要素产生的影响,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有助于学生理解之前所学的会计概念和基本理论,对制造企业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理解得更深入。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启发式教学要循序渐进

采用提问启发教学法时,教师的提问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启发诱导,在学生领会了基本原理后,再提出深层次的问题。

(二)启发式教学要因生制宜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然后根据授课对象因生制宜、因材施教,不能一刀切,否则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式教学要有针对性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6

1提高思想认识并转变观念

在信息发达的时代,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发展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医院工作人员转变观念,跟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尤其是医院出纳员要改变以前手工操作的传统观念和思维。要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和会计人员密切配合,在配合的过程中共同提高和相互制衡。出纳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去重视,在行动上向其要求靠拢,才能提高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准。才能更好的实现会计电算化的目标。

2对出纳人员加强技能培训

对医院出纳人员进行技能培训是推动会计电算化发展的一个必然条件。医院应根据出纳员的实际情况,通过定期的或者是不定期的对他们进行计算机知识和财务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技术。在培训方面,可以选择自主学习或者是集体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为了让培训成为走过场,就要创新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果或效率。必要时,可以通过引进外部人才或在末位淘汰制等,让他们产生竞争压力从而激发学习意识、提高他们学习的动力,让他们更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技能及职业素养。

3进行管理创新,健全和完善制度

出纳员在实施会计电视化以后,在数据的处理方式就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为了跟上会计电算化的脚步,这就需要医院不断创新管理办法。医院必须制定新的规章制度和流程,以此规章制度来约束医院财务及出纳人员的行为,使医院财务和出纳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各司其职,互相配合。同时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性和出纳信息的正确性,医院还要不断努力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如医院出纳人员操作管理制度、系统维护制度、出纳人员管理制度、数据管理制度等。

二、出纳工作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1与相关单位的问题

因为医院是经营性质的单位,所以和很多单位都会有资金往来。而出纳人员的职责就是负责监督资金的收付情况。这个职责很重要,从表面上看,我们看不出这个职位的重要性,我们只知道出纳是在处理各种收款和支出手续。而实际上不是这么简单,事实上,所有收钱和花钱的人、包括有审批权的领导都与出纳工作有直接关系,而这些人对于每一笔的资金用途都有自己的要求,这些要求又全都在出纳身上,这就能会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所以想做好出纳工作,不单单要会处理数据、账目往来,还要学会沟通,具有协调能力。目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一个趋势,不但给出纳工作带来了便利,还对出纳工作要求更高了,因此,对出纳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更重要了。

2与其他会计之间的问题

因为分工不同,会计可分为登记明细账的会计、总账的会计、出纳这三类。出纳和会计都是依据各种会计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展开核算。出纳工作与其他会计工作是相互配合、相互牵制、相互控制的。

3与各科室的问题

医院出纳不光要做好日常核算工作,还要参与到医院的经验活动去,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加强预测、分析工作,应做到事前了解,事后总结,并按照医院的要求,做出工作计划和数据分析。在平常工作中按照财务计划,对医院有效合理的运用资金进行监督,使医院的效益最大化。当计划数与实际经营活动数有很大差异时,应及时和医院内部沟通,分析出原因,再根据原因进行纠正或调整已有计划,同时为日后工作积累经验。

三、结语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7

(1)有助于优化该课程的教学组织。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强化考核的灵活性与实用性,增强教学的实践性。(2)有助于全方位提升专业教师能力。(3)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能促进我校培养符合市场要求、满足社会需要的、具有后续学习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整体提高我校高职会计类人才培养水平。(5)还可以为会计专业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经验,为推进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2现状分析

“财务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是“会计基础”课程的拓展,又是后续课程如“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分析”“税务会计”等课程学习的基础。同时财务会计还是会计从业资格、助理会计师、会计师、经济师、注册税务师及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这些资格考试中难度最大的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从事财务各岗位工作应具备的会计理论知识、会计操作技能。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专业素养形成起支撑和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财务会计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

2.1教学内容多且难度大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相对孤立,内容详尽琐碎,注重介绍理论方面的条款,内容设计也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高职学生多喜欢形象、具体思维,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缺少会计行业实践认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很难掌握好财务会计知识。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金融资产和减值准备等,对学生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2.2知识更新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的阶段,是变革时期,修改很频繁。2014年上半年刚讲过利润变和长期股权投资,结果2014年7月份这两项准则就变动了,这些实际的变革都要求“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了知识更新的特点。

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我国理论教学是文字性的,看着课本和文字来练习业务的处理,而实践教学也好,实际工作也好,每笔业务都没有文字,都是看着原始凭证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如何看懂原始凭证,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会。

2.4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大多学校财务会计的教学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并认真记笔记,然后课下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已学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2.5能力考核上的不足

大多数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也是理论知识及会计的账务处理。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到考试前两周,通宵达旦地复习书中的知识,翻着上课的笔记。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3改革内容

(1)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正确定位“财务会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2)转变教学理念,进行开放式教学,定期把学生带到校外实训基地,如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由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现场教学。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3)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将财务会计课程按工作技能要求,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目的性强地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课堂随身携带笔记本,每一个知识点开始前,教师会提问,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所知道的与该知识点有关的实际案例,然后教师再列举情景,教师不再板书。因为教师板书学生只听的话,印象不深刻,所以教师讲,让学生自己写下来,这样学生可以边写边消化、边理解。有些知识点教师认为学生预习能看懂的,教师让学生自愿上来讲,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课内实训中,教师会在课堂中留有时间让他们练习,然后让他们上讲台说答案并讲出原因,教师再纠正补充。(4)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不常见的业务从必修课中剔除,转变为选修课。由于该门课程是初级会计师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响应“岗、证、课、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备课时还要参考初级会计实务考证大纲的要求。(5)教材与岗位、业务一体化。(6)教学方法、手段多元化。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知识串联法、教学岗位化流程化等方法;建立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室,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一体化。(7)加强实践教学,深度校介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争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并且实训环节要组团队、分岗位进行。(8)改变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为主变考核职业能力为主。(9)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够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4改革目标

本文以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校介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介企合作,形成校介企3方共同育人这种新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岗、证、课、赛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大批量会计专业人才,还可以为学校知名度的远播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5可行性分析

(1)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及学校未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教学改革的支持。(2)项目组成员、教学团队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项目组成员中有2名副教授,6名硕士,已经完成多项省、厅级教研、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敬业负责,在研究能力、时间上以及实施上能够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开展。(3)12年以来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了适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4)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始出现。(5)多年的教学使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6)从2007年开始,我们重点加强了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立了ERP和会计分岗实验室,为本项目提供了实验条件。(7)有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够实现“行业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6实施方案

会计基础论文范文8

一、转型的概念及必要性分析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而向企业投资者、债权人和政府等报表使用者报告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信息。管理会计是通过对财务报表等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规划、决策、控制和考评,从而达到强化企业管理,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目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指,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转型到参与企业战略规划、项目决策、成本控制、绩效评估等工作中,为企业创造价值。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是必然趋势。一方面,由于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降低了企业利润空间,企业须优化管理决策,通过精细的数据分析,发现经营中隐藏的不足,加强成本管理、绩效控制,创造更多利润,因此企业的管理与决策需要财务部门全程参与,从财务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而对于财务部门而言,这一要求转变需要其工作内容也相应转变,因此转型是企业内在发展需求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据来的多、来的快,为转型提供了条件。由于人工智能替代了财务中简单、重复的工作,使财务人员有时间去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参与企业战略规划、项目决策、流程控制、绩效评估等工作。

二、人工智能时代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面临的问题

(一)管理者对管理会计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目前,企业管理者大多重经营、轻财务,没有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墨守成规,观念传统、落后,对财务的认知还停留在基础的会计核算上,认为财务部门提供的财务信息没有太大作用,未注意到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经营决策时不参考财务提供的信息,仅凭以往的历史经验进行决策,增大了企业未来经营的风险,也使得财务转型无法开展下去。同时,因企业信息化普及费用一般很高,企业管理者不愿意增加这部分资金投入比例,财务转型条件不具备,阻碍了财务顺利转型。

(二)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及制度不完善。目前,企业会计体系及制度仅为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提供服务,是建立在财务会计基础上的,所以,现有的企业会计体系无法满足管理会计的需要,主要是服务于企业外部,但管理会计服务对象主要是企业管理者、部门经理等内部机构,帮助管理者计划和管控企业业务活动,关注产品、部门、地区运营趋势,找出赚钱的产品,让员工表现的更好,着眼于企业未来发展,所以,在企业正常的经营管理工作中,原有会计体系无法顺利过渡到管理会计体系,增加了财务转型的难度。

(三)财务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具有局限性。当前,财务人员掌握的专业知识大多是关于财务核算工作,对管理会计的认识缺乏了解,实操能力、应变能力都很差。部分财务人员综合能力比较低,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从而无法从事管理会计工作。财务会计在业务提供单据后进行核算,出具报表,属于事后核算。但如果掌握管理会计知识,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强大数据库,财务部门就能将管理和监督职能移到业务前端,实时进行分析,实时提供管理者想要的决策信息,但很遗憾,目前多数财务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知识。另外,因部分企业关于管理会计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规范和约束,由于部分财务人员个人职业素养问题,对工作消极怠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导致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及时被发现,或者是虽然发现了,但不积极去解决,导致财务转型无法顺利进行。

(四)企业信息化程度不高。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进程加快,企业也要与时俱进,但是部分企业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对信息化普及程度不高,导致在企业运营中还依赖于原始的人工核算,大量的财务人力浪费在财务基础会计核算上,随着会计新法规、企业新业务不断变化,会计核算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结算流程占用大量资源,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时间越来越长,导致能增加企业竞争优势的财务分析、风险管控方面工作人手不足,传统会计核算已不适应市场的发展,不使用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降低企业核算成本,财务转型就无法进行下去。

三、完善企业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对策

(一)提升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提升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识,因为只有管理者对管理会计有了深入了解,并予以重视,才能使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时得到有力的支持。通过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推动企业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持续细化,同时也通过预算管理等工作让管理层对管理会计工作有更深入的了解,使企业管理者明白管理会计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在当今市场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传统会计核算成本过高,会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且差错率高,增加企业风险,从而为财务转型提供资金和支持,使管理会计人员在事前就参与到企业业务活动中,从源头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合规性损失,避免企业违反法律规定、商业惯例、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等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为财务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及制度。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完善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及制度是重点,首先,要在现有的财务控制基础上进行改革完善,充分了解企业实施管理会计体系的内外部环境,先确保会计体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然后,逐步加入管理工具调控,逐步将重心由会计基础核算转移到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绩效控制等管理工作上,在转型的初期、过渡期对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形式和内容有针对性的优化,建立科学的管理会计体系及制度。其次,要注重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和运营管理的协调性,管理体系中不仅有财务人员,还要有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财务与业务有机融合,管理内容嵌入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中,涵盖企业所有业务活动,做到全方位的监督各项管理工作,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最后,管理会计体系建立后,要建立相应管理制度进行考核,将会计人员的工作与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提高相关人员从财务会计人员向管理会计转型的积极性,使转型过程良性发展。明确各岗位职权责任,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不断完善调整管理制度体系,使管理会计体系更适用于企业,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

(三)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搭建财务人员知识体系。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需重视人才管理和培养,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要建立起一支管理能力强、业务能力过硬的管理会计团队。首先,通过外部招聘专业能力过硬的管理会计人员,尤其是擅长预算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的管理会计人才。其次,对财务内部人员进行培训,可以请专家到企业进行培训交流,也可以财务人员外派到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并配套激励措施,使财务人员积极的向管理会计转型,在企业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最后,管理会计人员要搭建财务管理知识体系,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企业的业务、战略规划等,要借鉴西方企业的管理模式,结合中国本土企业管理实践,总结出适合中国企业的管理方法,将业务数据与分析决策融合在一起,实现业财融合,有效灵活地使用管理会计工具,运用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指导企业运营。

(四)推广并提高企业信息化程度。会计信息化是企业财务转型的基础和前提,因此转型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将财务人员从繁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首先,企业要配备完善的计算机等基础设施,各部门实现电算化。其次,要搭建全面的信息系统,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均需熟练掌握计算机信息系统,实时的将企业存货等财务信息按标准程序录入计算机系统,保证录入的信息是标准化的、适用的,通过信息系统处理后,符合管理会计工具应用标准,使管理会计工作能通过计算机系统智能判断企业实际运营情况。最后,通过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实时信息共享,企业预算管理、内部控制、成本管理、绩效考核数据均由信息化系统完成,多维度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能够保证分析结果不片面,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业务发展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只有信息化系统的快速和及时才能应对市场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管理会计人员通过信息化系统,更有效更快速完成数据分析,满足企业管理者、投资人等不同分析需求者要求。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