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下会计电算化职业教育浅议

互联网下会计电算化职业教育浅议

摘要:本文通过对会计电算化发展历程回顾、“互联网+”时代下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影响分析与探讨,进一步分析“互联网+”会计电算化对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与挑战,提出“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教学方面需要的改变,提出了在会计实操教学的同时强化大数据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养,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会计电算化教学生态。

关键词:互联网;大数据;会计电算化;教学

一、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会计电算化的兴起促进会计从业人员知识与技能结构的变化

1946年,电子计算机最初产生于美国,并在各个领域快速得到应用。20世纪50年代欧美西方国家率先把电子计算机应用于会计领域,掀起了会计领域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中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在会计相关领域进一步推广,实现了对会计数据的综合处理、系统分析、决策支撑信息输出等,计算机几乎替代了人工手动完成的全部业务,打破了传统会计业务的开展方式。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成为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部分,大幅促进企业高层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会计电算化进入中国并开始推广。会计电算化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从单一数据处理,到全面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历程;从计算机和手工双线操作并行,发展摆脱手工,依靠计算机独立实现记账、算账及报账等各项工作的历程;从各企业独立开发的会计软件,到会计软件开发产业化,专门企业成立相关团队,集中人才,开发行业通用化的会计软件的过程。在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加持下,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应用逐步成熟,同时,会计业务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深度融合,逐步催生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也逐步发生变化,对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的培养逐步发生变化。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的要求从单独会计领域专业知识转变为会计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与操作技能、数据库操作技能等多样化的知识技能结构。电子计算机知识与技能成为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的基础知识。同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正常运营也需要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和会计专业知识的融合与集成,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养也逐步从单一的会计从业人员向复合型人才的方向转变。

二、“互联网+”时代到来

“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背景下,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步入数字化时代时提出的,是在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由互联网形态演进、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从提出之后就被各个领域迅速地接受并应用。“互联网+”是一种创新模式,简单说是“互联网+传统行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相关信息平台,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产生新的发展生态。目前我国深化“互联网+”发展,推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相关技术广泛应用,推动新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传统产业的重塑与变革。“互联网+”已成为一种生产力的代表。它推动社会经济形态不断演变,不断激发社会经济各主体的生命力,推动改革、创新,为经济主体提供新的发展平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及传统业务的深度融合,不断地变革与创新传统业务开展流程、业务模式以及管理方式。同时“互联网+”与传统业务的融合也大大提高了传统业务开展的效率,同时也逐步改变了企业的运营、决策模式。

三、“互联网+”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影响

“互联网+会计”加快会计信息化发展进程。会计电算化是会计知识与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可以实现会计工作的电子化核算、经济计量、企业管理等学科在融合了现代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知识产生的。“互联网+”与会计的融合推动会计领域的发展从会计电算化的阶段过渡到会计信息化的阶段。随着互联网对会计相关的各个领域的融合,财务共享的服务模式将进一步成熟,财务一体化发展进程逐步提速,从而对传统会计电算化工作产生较大影响。

(一)“互联网+”改变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工作模式

受财务软件数据处理能力等限制,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是定期开展的事后核算,分析与管理人员的决策也是在事后进行的,具有滞后性。随着“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会计人员可以事中进行核算,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能够及时获得企业运营中的各种数据,完成事中控制、反馈和决策,业务经营活动与会计核算工作同时进行,同时基于大数据和模型构建,可以实现事前的结果推演,预测管理决策的效果和经营成果。

(二)“互联网+”推动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从静态核算分析向动态管理转变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成熟与应用的推广,会计信息处理的实时性逐步成为可能,会计信息处理的动态性、集中性的特点更加突出。同时会计核算更加高效、规范、便捷。同时会计相关信息的实时的、动态的更新将进一步促进会计核算工作从静态核算转向动态实时核算分析。与此同时,会计核算工作由静态核算转变为静态核算,核算周期由原来每月核算变为每天、每周甚至即时核算,这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工作体量,会计核算的运算效率和难度,会计系统智能化核算的需要将会进一步增加,会计人员更加侧重会计核算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三)企业运营决策中会计核算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现有的企业运营决策中,更多的是依据企业销售、竞争等市场渠道的数据,由于会计核算的滞后性,导致会计核算的结果无法对企业运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撑。会计核算的结果更多的是作为企业运营成果的衡量。虽然企业运营的目的是优化会计和盈利表现等,但实际决策是从市场占有率、销量、竞争力等作为主要运营指标进行的运营决策。这些指标并不一定会带来会计指标的改善和提升。这也是目前会计核算的特性决定的。但随着“互联网+会计”的深化、会计核算的实时性,会计核算能够对企业运营决策提供实时支撑,会计指标也将成为企业运营决策的控制指标,会计核算工作在企业运营决策层面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同时也将改变企业运营考核目标的制定方式和策略制定方式。

(四)“互联网+”增加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难度

“互联网+”虽然促使会计核算的高效、及时、准确等,也使得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和把控的难度进一步提升。第一,由于会计的原始票据、账簿等实体中的信息不能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传递和保存,对原始信息的真实性管控难度提升,会计审查、复核难度加大。同时随着会计信息的集中化,将会导致会计实体凭证存放的分散化,对原始凭证的管理难度也有所提升。第二,互联网环境风险的多样化,对会计核算系统的安全保障难度进一步提升,因此传统的对系统网络安全的内部控制模式将难以适应互联网要求,对内部控制、人员构成、工作流程等复杂度将大幅提升,整体内部控制和管理的复杂性也大幅提高。

四、“互联网+”会计电算化对会计从业人员的挑战

传统会计电算化工作对会计操作主体即财会人员的能力要求为:(1)精通会计业务处理方法,掌握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流程,会计电算化的灵魂仍是会计业务的处理,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基础仍是会计工作的核心。(2)计算机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对会计电算化各类系统熟练的操作、会计核算工具的熟练使用等;(3)office等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4)SQL等数据库相关系统的知识和操作技能;(5)计算机网络技能及电子商务知识等。会计基础知识是核心,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是基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会计核算工作从会计电算化时代进入会计信息化时代,大数据技术逐步被应用到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的技能逐步的不能符合新时代会计核算的要求。现有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也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复杂多样海量的非结构性数据的处理

“互联网+”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传统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更多的是在处理结构化数据,而图片、视频等非结构化数据在系统设计和数据处理过程中被筛除。而大数据时代,图片、视频、音频等与经营相关的非结构化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已具备实现的条件,大大提高对会计业务的底层核算的真实性、细致性,提升信息输出的效率。

(二)会计信息的可视化

“互联网+”时代,在海量大数据支撑下,必然要求以大数据支撑的核算结果快速、准确、清晰的输出核算结果,以便高效实现决策。会计从业人员必然要把大量核算结果快速转化为可视化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对于数据的呈现和传输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必须要熟练掌握会计核算结果可视化工具,能够清晰、高效地呈现会计核算成果,以便企业决策人员能够清晰、高效、精准地获取决策有效的信息。

(三)会计操作能力向分析、判断能力转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以往需要人工操作的复杂的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将逐步被人工智能取代。同时,随着会计核算周期的缩短甚至实时核算,会计核算的工作量将是原来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这也要求会计核算输出工作的智能化。会计电算化工作从以会计核算、监督为主的工作转变为以财务数据分析、判断为主的管理会计的工作。901科技风2021年10月电子信息从而导致会计从业人员尤其是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工作核心从操作技能为重点逐步转向分析、判断、预测能力为重点。

五、“互联网+”会计电算化对会计职业教育的新要求

“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会计电算化的逐步深化,我们预计会计电算化的从业人员的构成将会逐步的多元化。目前会计电算化的从业人员以会计专业人员为主,随“互联网+”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大数据挖掘、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视化开发等相关领域的人员也将成为会计电算化相关从业人员保障会计电算化的正常有序及高效开展。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多元化培养

中职职业教育中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的培养也可以从会计专业和大数据信息技术两个方向进行培养。会计专业方向是以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线、大数据信息化技术为辅的培养,重点培养会计技能,强化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等技能;大数据信息技术方向以大数据技术、可视化技术、信息系统运维等为主线,会计专业技能为辅,重点培养建立支撑会计信息化核算的相关信息化技能。中职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育中,可以考虑逐步引入计算机、大数据、系统开发、编程基础等相关课程,强化学生在大数据开发、系统开发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拓展学生会计领域的就业面。传统中职教育培养的会计电算化学生就业更多地倾向于企业的出纳、报税、记账等核算实操工作,而引入大数据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后,培养的相关学生可以从事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营、维护、开发等相关工作。由于具备相关会计专业知识,更懂得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对系统的运维等相关更能够把握系统的核心。

(二)建立完善的“互联网+”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体系

中职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对实践和操作有较高的要求,实践、实操必须贯穿教学全过程。目前多数院校为满足会计电算化教学开展的需要,已经建立了手工模拟训练实验室、信息化教学实验室等,以教学软件演示、操作训练、系统核算凭证填报、编制等能力为主。但这些还远不能满足“互联网+”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教学需求,中职院校可以进一步拓展构建更加贴近“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学体系,引入更多“互联网+”元素的教学领域,如会计云计算和会计大数据处理等。会计云核算。云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一种服务和平台。会计云核算是在互联网服务平台上开展的一种会计核算服务,是传统会计核算的拓展。会计云核算与传统的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和核心是一致的,在相关核算操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会计云核算具有较强的智能化的特点,可以使得会计核算更加简单、便捷。中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尽早认识到会计云核算的潜力和发展趋势,尽早在教学中构建相关云核算教学实践,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会计大数据。会计核算过程是对大量的、复杂的会计数据进行价值提取与挖掘的过程。会计大数据发展与成熟带动会计的核算由事后核算转向实时核算、过程的分析逐步替代结果的总结、多源异构数据逐步取代结构化数据。中职院校需要提前布局相关会计大数据技术的教学,适应时代变迁和市场需求。需要在课程安排尤其是实训课程的安排上使用互联网技术,及时掌握各大相关企业及联系企业对于用人需求,在实际课程授课中,加入实际岗位的知识,让学生在互联网时代不仅运用到互联网技术带来的好处,也运用到大数据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就业时可以有对口的岗位。未来,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必将是会计技能和大数据信息化技能均具备的复合型人才,也只有复合型技能人才才能更好地满足未来企业运营发展需求。中职会计电算化教育即将进入“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需要尽早布局与构建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生态体系才能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互联网时代,中职院校的学生已经不能仅仅掌握原有知识,还应该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下,适应“互联网+”对于会计行业的冲击和带来的改变,从专业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上都需要有改变,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逐步适应当下环境,对会计电算化相关知识均有所掌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文文.大数据时代下会计电算化面临的挑战[J].环球市场,2017(22).

[2]蒋楠.大数据时代下会计电算化的挑战[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7(17).

作者:刘胜春 单位:天津市电子信息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