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牙科知识范例

口腔牙科知识

口腔牙科知识范文1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概况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面积539m2,馆内共有13个展区,动物牙颌系统展区陈列着龙旦巨颌虎、犀牛、河南斑鬣狗、三指马等食肉、草食、啮齿、灵长动物及人类的牙颌系统头骨化石,记录了动物从鱼纲、两栖纲、爬行纲至哺乳纲过程中牙齿的进化过程;人类牙齿颌骨进化展区陈列着大猩猩、蓝田人、北京人、现代人的颌骨模型,以及人类颅、面、颌骨、牙齿的演变过程;中国口腔医学大事记展区陈列了从旧石器、新石器、殷商、周秦、西汉、两晋南北朝等12个时代以来有关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记载;牙科器材区陈列着脚踏机、压缩机、皮老虎、手动离心铸造机等不同年代的口腔医疗设备;口腔医学教育发展史区陈列着早期各类木制牙体、修复学科模型,牙体、修复学制作工艺流程模具、颌面部病种石膏蜡像等教具、教材实物展品。此外,馆内军事口腔医学、口腔卫生保健、牙种植等展区还陈列了中国口腔医学名人、18世纪欧洲牙医工作场景、国内唯一的世界牙科学之父皮埃尔福查德等的雕塑及上世纪30年代国内最早用骨柄生产的牙刷等珍贵物品。现代牙科技术展区集中展现了现代牙科诊所的情况,有完备的功能齐全的牙科治疗台、椅旁X射线机,全自动修复体制作系统,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声控式牙科治疗椅,直接通过口令实现牙椅的升降、变动。展现了口腔医疗技术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和改善。口腔医学博物馆展品的时间跨度从2000万年前的动物头骨化石到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研究成果,时间跨度之大、展品数量之多是世界口腔医学博物馆中罕见的,馆内系统的展现了口腔医学发展的历程,是国内首个完整、系统展现口腔医学发展的博物馆。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博物馆在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博物馆不仅仅只是文物陈列馆,更是知识聚集和传播的中心。它可以反映出一所大学的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学科特色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贡献。在西方,高校博物馆更是一个科研基地,许多学者的成果就是通过在博物馆里交流、开发、研究而作出的。口腔医学博物馆的建立就先后吸引了美国马里兰大学牙科学院、华盛顿大学、荷兰内梅亨大学、日本大阪大学、香港大学的学者参观和交流。特别是瑞典著名学者、被誉为“种植牙之父”的Branemark教授更是关注博物馆的建设,先后将自己保存的200余件文物捐赠给博物馆。口腔医学博物馆大量标本和实物的展示使得口腔医学教学更加生动和具有趣味性。通过远古动物及人类的牙颌系统头骨化石的演变过程,使学员了解到动物进化过程中牙颌系统的变迁以及不同动物的牙颌系统的区别,从而在学习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时对口颌系统的发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口腔医疗器械展区所展示的19世纪的拔牙钳、牙挫、牙挺,使学员能切身感受到原始颌面外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铁毡、无缝冠、三瓣圈、皮老虎等20世纪30年代的器械让学员领悟口腔修复学的演变与发展;三弯臂电马达低速运转给医生在治疗牙体牙髓病时带来的艰辛;先进的种植设备、全自动修复体制作系统、感应式牙科综合治疗椅位使学员可以看到口腔医学发展的未来。作为学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博物馆除了收藏展品、举办展览,也通过各式各样的讲授活动协助学院进行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加技能的教育,要求既要注重知识学习更要加强技能的培养[3]。口腔医学博物馆向学生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口腔医学发展的历史,从口腔医学的起源、医学知识的积累到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生动的展现了口腔医学发展的艰难历程。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和标本,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精神的展示。中国口腔医学大事记展区陈列了从旧石器、新石器、殷商、周秦、西汉、两晋南北朝等12个时代以来有关口腔医学发展的重要记载;特别是收集了世界上最早的口腔疾病专著明代期间用宣纸制作的《口齿类要》,书中详细记载了古人用中药治疗口腔疾病的历史。陈列的古书《素问》,早在公元前14世纪就记载了关于口腔疾病与全身关系的论述。收集的人颅骨展示了人用核桃木雕制假牙,然后在缺牙部位用金属丝固定牙齿的最早镶牙方法。博物馆以泥塑的方式,趣味性的展示了18世纪欧洲牙医工作场景,以及世界牙科学之父皮埃尔福查德雕塑和上世纪30年代国内最早用骨柄生产的牙刷等珍贵资料。博物馆蕴涵着深刻的博物馆文化,这种文化凝聚着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涵义[4]。教师在介绍口腔医学的发展历史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医德是在我国诸子百家共同形成的古代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先形成医学人道主义的萌芽,再经过各个时期医家的总结、逐渐完善而形成的医疗道德体系。通过介绍各个时期医生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实践,把他们严谨治学、淡泊名利、崇尚医道、不分贵贱、纠偏正误、求实创新的良好医德医风介绍给学生们。通过参观和学习,陶冶了学员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学习到古代医家优良的医疗作风。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口腔医学博物馆是一所具有鲜明军事特色的口腔医学博物馆,展区收集了国内战争、朝鲜战争等大量图片、实物藏品以及战创伤档案材料,鉴证了中国军事口腔医学的发展历程。口腔医学博物馆以具体的实例讲解了战争形式的演变对颌面部战创伤造成的影响。从冷兵器时代主要对战士肢体造成的损伤到现代战争的高爆弹药、光辐射、冲击震动、核辐射对士兵颌面部造成的严重损伤[5]。充分展示了口腔医学在治疗战争创伤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国军队唯一的一所口腔医学院校,馆藏的大量战争中颌面部战创伤档案在对军校学员进行军事医学战场防护、紧急救护、口腔颌面战创伤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口腔医学专业与文化建设促进了各国军事口腔医学单位的交流与合作,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先后2次承办了世界军事齿科大会,赵铱民院长还被推举成为世界军事齿科大会主席。由于有着深厚的军事医学文化积淀,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始终以战争颌面救治为己任,历代专家在颌面部缺损与畸形方面数十年来坚持不懈的研究,最终在口腔战创伤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并由此获得中国口腔医学界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p#分页标题#e#

口腔牙科知识范文2

[关键词]儿童口腔医学;健康教育,牙科;病人预约和时间安排;口腔保健;牙龈出血

据长期观察及相关回顾性研究表明,大部分门诊患者就诊完后几乎未收到所属科室的回访电话及电话提醒复查[1-3];大部分专科门诊也未整理患者档案并定时、定员提醒患者复诊,这与目前患者量大、医疗资源不足有关,造成患者看病难、排队难、候诊时间长、诊疗时间短、医患沟通不充分、健康教育不到位的现状。口腔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个分支,是通过有效的口腔健康教育计划或教育活动,调动人们的积极性,通过行为矫正、口腔健康咨询、信息传播等达到建立口腔健康行为的目的[4]。口腔健康教育在口腔公共卫生领域运用较广,而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患者多、工作量大而做得不是很到位。有学者针对复诊率不高、对患儿未给予有效管理、家长口腔专科知识薄弱而不知道如何维护孩子口腔健康等问题导致患儿再次就诊时不是有新牙疼痛就是满口烂牙的情况,认为应通过采取口腔健康教育的方式管理患儿,及时发现,早期治疗,更好地维护儿童口腔健康[5-7]。本研究通过队列分析探讨了在干预及非干预模式下患儿口腔疾病预防意识、复诊人次、复诊人数、口腔健康状况等,旨在为牙科患儿口腔健康管理提供思路和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照“遵义医学院伦理学原则”完成诊疗。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6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收治的初诊患儿60例作为干预组,2014年5-11月未实施长期预约复诊的初诊患儿60例作为对照组。120例患儿男女比为1.2∶1;年龄0~14岁,平均(7.3±2.9)岁。

1.2方法

1.2.1干预方法

1.2.1.1对照组

诊疗结束后进行刷牙健康教育宣传,告知患儿及家长定期复诊并写在病历上,未录入资料且不给予定时电话提醒。对照组患儿没有科室微信。

1.2.1.2干预组

建立电子档案、输入患儿信息、所有家长扫科室微信二维码进入科室公众号,每周儿童口腔疾病宣教知识。初诊时护士进行细致的口腔宣教,结束治疗时发放简明易懂的宣传资料。基本判断下次就诊的医疗内容,下次就诊前3~5d时科室护士电话提醒患儿的家长带患儿复诊。

1.2.2观察指标

采用短期队列研究。于初诊时,干预后3、6个月进行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评分,并比较2组患儿复诊次数、复诊人数、口腔健康状况等。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评分采用问卷的方式对2组患儿的家长进行调查,包括口腔卫生保健、口腔清洁措施和口腔常见疾病防治(如牙体疾病、错颌畸形等)。问卷内容均在微信和宣传资料中。共20题,分为单选和多选题,每题5分,多选题如多选少选均不得分。因本研究观察时间较短,因此,采用牙龈出血指数评估口腔健康状况较为客观,连续抽查2个月,每个月抽查2组患儿月初就诊的5岁孩子各20例。每例抽查6个指数牙,每个牙查4个面。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儿的家长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评分比较

2组患儿的家长初诊时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的家长干预后3、6个月口腔疾病预防意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儿3、6个月复诊次数比较

干预组患儿3、6个月复诊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患儿3、6个月复诊人数比较

干预组患儿3、6个月复诊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患儿干预前后牙龈出血指数比较

2组患儿初诊时牙龈出血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干预后牙龈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口腔牙科知识范文3

【关键词】儿童口腔医学;继续教育医生培养;儿童口腔健康管理

儿童口腔医学作为口腔医学领域的一门新兴学科,其学科范畴包括维持和增进从胚胎至成人这一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口腔健康,预防和治疗口腔疾患和发育异常,进行定期口腔健康管理以及研究口腔功能。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大众口腔健康知识的宣教力度增加,父母对儿童口腔健康和疾病防治的认识也逐渐提高[1]。同时,随着儿童口腔诊治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儿童口腔医学发展迅速,但专科儿童口腔医生主要分布在各大院校,基层医院以及偏远地区的口腔医生匮乏,更不能满足对儿童口腔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的需求。非儿童口腔医学专业的口腔临床医学生,虽然在本科教育实习阶段也轮转儿童口腔科,但未能系统学习儿童口腔科临床行为管理及操作规范,毕业后很难独立从事儿童口腔临床工作。现阶段,进入儿童口腔科接受继续教育的医生多为长期接诊成人患者的口腔内科和全科医生,而儿童口腔科由于自身的特点,故在进修医生带教时也存在与其他口腔专业不同之处。例如,如何在3~6个月时间内让进修医生转变思路,从成人诊疗到需要全面考虑儿童及青少年口腔颌面部生长发育而进行疾病诊治和早期预防中来,掌握常用临床操作技能的同时熟练应对儿童牙科行为管理,儿童口腔科特有的医患沟通技巧,控制临床风险,实施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等,这些均是教学医院儿童口腔科带教医生需要积极探讨的问题[2]。笔者对2013~2016年于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带教进修医生的实践总结,在儿童口腔科继续教育医生临床培养模式上尝试了一些创新和改革。

1强化师资力量,深化教学改革是科室培养进修医生的基础

优秀的师资团队是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载体,是学生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保障。儿童口腔科进修学习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高级职称临床医生5人及以上组成。管理小组首先对带教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保证临床操作标准化。将既往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进修医生培养模式转变为全面素质为基础,专业技能为中心的培养模式[3]。在各个环节指导进修医生,调动其积极性,及时纠正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方向偏离。针对具体临床问题,将“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主”,并将PBL(problem-basedlearning)、TBL(team-basedlearning)、CBL(case-basedlearning)等研究性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进行推广。PBL、TBL是培养进修医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CBL则是锻炼临床思维的有效方法[4]。同时,进修医生对带教老师填写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作为对带教老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教学相长。

2建立临床进修准入考核制度

儿童口腔科进修医生来自各基层单位的医疗机构,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临床基础,但学历高低和临床操作技能均参差不齐,缺乏规范化培训。在接受进修计划之前,有必要全面了解每位进修医生的对儿童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便于在未来的进修阶段予以针对性的培养。

2.1了解进修医生基本信息

学位、学历、临床专业、临床工作年限、工作单位、月接诊患者量(成人/儿童)等。

2.2入科理论考核

考查进修医生对儿童口腔医学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试题从儿童口腔医学教研室题库中抽取,试卷包括:70%的低难度的基础理论知识概念,临床诊疗原则类题型;20%的中等难度临床操作步骤类题型;10%的高难度临床综合病例分析类题型。

2.3临床技能考核

由三位临床带教老师现场打分,取平均分(表1)。

3制定个性化进修培养计划

儿童口腔科进修医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儿童口腔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了解咬合发育管理的范畴,制作间隙维持器和功能性的活动矫治器,对疑难病例诊治有初步了解。

3.1三级教学目标

掌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牙科行为管理;病史采集、口腔检查、病历书写;医患沟通;龋风险评估;建立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的理念;无痛麻醉技术;乳牙和年轻恒牙的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的诊治特点和治疗规范;儿童各型牙外伤的诊断及临床处置原则。熟悉:儿童牙齿发育异常的诊疗原则;多生牙的拔除适应证及拔除术。了解:儿童咬合诱导的临床意义和基本方法;儿童牙周、黏膜病的诊疗原则。

3.2教学内容

门诊病历书写培训;儿童口腔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理念与具体实施;临床技术实践操作;四手操作。

3.3制定个性化进修量化考核表

根据入科的理论和临床操作考核成绩,进修生管理小组与每位进修医生讨论、修订其个人进修考核量表(表2),因人施教,针对薄弱环节,在教学内容的重点及培养时间有所侧重。

4强化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

4.1系统的临床前培训,一体化教学理念

在进入临床前由护士长统一进行岗前培训,学习科室感控制度、医疗安全制度及考勤制度。进修生管理小组不定期开展医德医风教育讲座,努力提高个人修养、素质,促进进修医生的医生职业责任感和神圣感;举办提高医患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讲座,帮助进修医生提高自信心和接诊能力;举办医疗相关法律讲座,树立医疗法律意识,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能力。引入一体化教学的理念,即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形成理论教学、临床前训练、临床实习环环相扣的特色教学链[5]。理论教学包括:选修《儿童口腔医学》专业理论课,观摩实验课;学习《华西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临床规范》;参加科室疑难病例讨论,前沿学术论文学习,研究生、规培生、进修医生自选题材汇报等读书报告。实践教学:一对一带教,每位进修医生分配一位资深临床医生带教,进修初期椅旁见习及参加四手操作;临床实习中,带教老师对初诊患儿全面筛选,根据患儿病情和进修医生接诊能力进行分诊,由易至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进修医生的临床技能;互相协助进行临床四手操作。

4.2培养进修医生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的理念

儿童口腔健康是儿童颌面部及全身生长发育、全身健康的保障,是培养孩子建立良好饮食习惯的基础。儿童口腔医生的临床工作不仅需要治疗儿童各种常见牙病,更重要的是对儿童牙齿、牙列完整性的维持,积极预防和治疗儿童常见牙病,还应对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进行咬合发育管理,使其从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顺利建立健康乳牙列、混合牙列,直至建立正常的年轻恒牙列。儿童时期乳牙龋坏、牙髓根尖周疾病、牙外伤、不良口腔习惯等均可引起咬合紊乱与错合畸形。广义地说,儿童口腔临床所实施的全部治疗:龋病防治、乳牙预成冠修复、儿童牙髓根尖周病治疗、乳牙早失的间隙保持、外伤牙和牙齿发育异常的处置等,都属于儿童口腔健康管理范畴[1]。儿童口腔健康管理是以口腔预防医学中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为基础,即从1岁开始到儿童牙医处建立口腔健康档案,评估口腔软硬组织的发育情况及患龋风险,并对父母或看护者进行口腔健康宣教,使孩子从小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之后,每3~6个月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口腔健康问题,适时予以干预,为使儿童生长发育成为无龋、健康牙合及具有良好口腔保健行为的成人而努力[6]。

4.3掌握儿童牙科行为管理是实施儿童口腔临床工作的基础

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理念是从孩子1岁时建立口腔健康档案,持续到18岁。如何与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及青少年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其配合完成口腔治疗是儿童口腔专科医师的必备技能,也是进修医生需要首先学习的内容[7]。带教老师应该言传身教,耐心讲解接诊的基本流程及技巧。进修医生要先学习分析不同年龄段、个体特质、不同家庭和环境的儿童及青少年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特点,以相应年龄段的语言及思维方式,首先对儿童进行非药物行为管理。对于幼小儿童,将口腔检查器械及操作方式应采用形象化的语言,譬如手机比喻为洒水车,去腐比喻给牙齿洗澡等[8]。在对孩子进行行为管理之前,还应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取得家长的信任和配合,请家长参与到牙科行为管理中来,这样可以提高医生对患儿行为管理的效果[9]。科室可举办儿童心理健康及行为管理的讲座,进修医生可以阅读儿童心理及教育题材的书籍,在临床实习中不断完善,逐步建立儿童口腔科医护人员—监护人—患儿三者稳定而相互信任三角关系。

4.4掌握扎实的儿童口腔医学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

儿童口腔医学是一门集合了儿童龋病、牙髓根尖周病、儿童牙周粘膜病、儿童外科、预防性矫治等的综合学科。治疗理念有别于成人,所有的治疗应从儿童生长发育的角度出发,健康管理的过程中要贯彻预防大于治疗的理念。带教老师在临床带教中,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重视病例分析,提高进修医生的临床综合诊治能力,对每位进修医生完成病例的整个过程进行点评,加深理解与记忆[10]。培养进修医生疾病整体观念。儿童口腔科是一个“小全科”,进修医生初学时常局限于基本诊疗技术,常常“只见患牙,不见全口”,并对一些全身疾病的口腔表征常“只见口腔,不见全身”。带教老师应常提醒引导进修医生的全局观念,强调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的联系,巩固和拓宽进修医生的临床综合医学知识。四手操作培养是进修医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儿童口腔科面对的多数患儿年龄幼小,其心智发育尚不成熟,医护人员的密切配合和四手操作技能可有效促进儿童口腔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控制医疗风险,保证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4.5制定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

进修医生在完成进修时由科室进修管理小组进行考核,制定以综合素质考查为基础,专业技术为中心,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相结合的客观评价体系(满分100分,100%):考勤(10%,10分);结业理论考核(20%);临床技能结业考核(20%,表1);实习量化考核表(30%,表2);结业答辩(20%),即完整临床病例展示或临床应用研究汇报,科室全体医生、研究生及进修医生参加,无记名评分。

5小结

儿童口腔医学是一门集多学科交叉性、操作性、实践性的临床医学综合学科。入科考核了解进修医生的对本学科的掌握程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在日后的教学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在进修学习管理中,以贯彻口腔健康管理理念为基础,学习儿童口腔科重点、难点内容,在临床技能操作中融入理论知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用客观、科学、多样化考核体系,加强学员的主动性,探索性,让进修医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自己。加强对基层口腔医生的儿童口腔健康管理理念的培养任重而道远,其培养模式仍需不断改进和创新,构建与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相匹配的儿童口腔科继续教育医生培养模式,将有助于培养具备儿童口腔专科临床综合诊治能力的口腔医生,从而推动基层和地方儿童口腔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促进全面儿童口腔健康。

参考文献

[1]邹静,秦满,汪俊,等.儿童常见牙病与错(牙合)畸形[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6,43(6):619-623.

[2]吴礼安,白玉娣,王小竞,等.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带教体会[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5,25(1):57-58.

[3]张凌琳,冉金梅,叶玲,等.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之创新[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11):1305-1308.

[4]凌均棨,王焱.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新世纪口腔医学教育的必由之路[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0,4(3):211-214.

[5]凌均棨,韦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新体系--我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现状与改革的思考[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10,4(2):111-113.

[6]邹静.儿童龋病的风险性评估[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1):1-4.

口腔牙科知识范文4

关键词:医疗用水;卫生质量;管理规范

医疗用水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疗、检验、配药配液,以及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等方面。医疗用水种类繁多、要求复杂,其卫生质量与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密切相关,是影响医疗机构水源性感染、传染病传播和职业危害等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医疗用水水处理系统在医疗机构的应用日渐广泛,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也带来新的卫生风险,已引起各方关注。本文通过阐述当前医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及管理现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促进相应对策实施,进一步规范医疗用水卫生管理。

1医疗用水的定义和范围

目前已有规范性文件提及医疗用水概念,但对于医疗用水尚无明确定义和范围。一般认为,医疗用水指在医疗机构中用于诊疗及相关操作的各类用水,包括临床科室诊疗操作用水、医技科室检验、制剂用水和医疗器具洗涤消毒用水,如血液透析用水、口腔诊疗用水、制剂室制药用水、分析检验用水和供应室医疗器具清洗、消毒用水等,其中不含任何添加物,无菌生理盐水、消毒液等不属于医疗用水;医疗机构中非诊疗用途的日常用水,如生活用水、集中空调用水、消防用水以及洒扫/绿化用水等也不属于医疗用水。

2医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和管理

医疗用水水源主要是市政供水,部分经二次供水设施储存后直接用于临床诊疗;部分通过水处理设备生成自制医疗用水,满足不同诊疗需要;另有部分医疗机构根据自身经济状况,采购商品包装水如无菌蒸馏水、灭菌注射用水等作为补充。各医疗机构、机构内部各科室和部门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流程的不同,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均存在差异,以下对各类医疗用水分别详述。

2.1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

透析用水由透析用水处理设备制备,主要包括透析浓缩液、透析液用水和透析器再处理用水。通过透析装置,患者每周可能接触超过300L水,比正常摄入量增加近30倍。血液透析是治疗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之一,透析用水的卫生质量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的疗效和安全,其卫生质量问题早已引起重视。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透析用水微生物学污染与透析患者的急慢性并发症相关,细菌内毒素还可引起热原反应;微量元素和有机化合物可导致溶血和贫血等[1]。国内外曾多次发生因透析水水质不合格导致的重大透析事故,甚至导致个体或群体死亡事件[2]。湖南省疾控中心曾于2003—2011年期间收集128家医院的透析用水水样223份,检测理化指标合格率在90%以上,菌落总数、内毒素合格率则分别为70.3%和41.7%[3]。陈晓泓等[4]在2011—2012年期间定期检测上海36家透析室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内毒素水平,其中85.40%(3790/4438)样本内毒素含量<0.1EU/mL,10.86%(482/4438)在0.1~0.5EU/mL之间,有3.74%(166/4438)的内毒素含量>0.5EU/mL,上海地区血液透析中心的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内毒素控制情况总体满意,但仍有提高的余地。调查发现,在导致透析用水污染的因素中,供水体系的管理疏漏、相应监管机制的缺乏是重要原因。如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不符合要求、缺乏规范化控制体系;工程技术人员配备不足,无专人操作、维护和保养导致设备长期使用未及时更换组件、未定期进行清洗消毒;工程技术人员与透析医护人员工作衔接不畅;水质监测数据缺失或不规范;对水质超标应采取的处置措施不明确等[5-6]。我国对血液透析用水的卫生要求较为明确,主要参照卫生部印发的《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简称《规程》)[7]以及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8],包括微生物、电解质和毒理等一系列指标。《规程》规定细菌培养应每月1次,细菌总数<200CFU/mL,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个月1次,内毒素<2EU/mL,化学污染物至少每年测定1次,软水硬度和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YY0572—2015规定细菌总数<100CFU/mL,内毒素<0.25EU/mL,比《规程》要求更高。各标准对血透用水的微生物和化学污染物具体指标见表1。透析用水处理设备目前在国内已作为第二类医疗器械,多数医疗机构将透析用水作为医院感染控制的长期重点开展监测,水质卫生质量逐步提高,但透析用水的微生物污染仍普遍存在,水质仍需提高。随着血液透析治疗的开展、水处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对于透析用水中污染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认识不断提高,对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用水的要求也不断提高。2017年开始实施的YY0572—2015《血液透析和相关治疗用水》已与国际标准ISO13959:2014[10]接轨,内毒素限值由1EU/mL降至0.25EU/mL,并增加干预水平要求,建议为最大允许浓度的50%,即0.125EU/mL,新标准的实施将对透析用水水质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2.2口腔诊疗用水

口腔诊疗用水主要指口腔外科操作手机冷却用水和诊疗冲洗用水,其中诊疗冲洗用水包括手术部位冲洗用水和非外科手术部位冲洗用水,如超声洁牙设备用水、漱口水等,主要经牙科综合治疗机水路,通过手机和三用枪接触患者。我国口腔诊疗服务需求量巨大[11],但对口腔诊疗用水的卫生质量关注较晚,首次报道见于2002年[12]。口腔诊疗用水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污染严重,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13]的要求,江宁等[14]检测187家医疗机构6168件口腔诊疗用水样品,仅62.89%的样品细菌总数符合上述标准(≤100CFU/mL),水源水、管道水、漱口水、冲洗水和手机出口水的合格率分别为84.21%、83.42%、67.24%、65.75%和52.97%,储水罐水合格率为57.05%,并均有多种致病菌检出,可见口腔诊疗用水的微生物污染问题确实比较严重。导致口腔诊疗用水污染的原因众多,目前较为认可的三个主要环节是:①对水源和水处理工艺无要求,储水箱清洗消毒不彻底造成原水污染或选用的水处理装置未能达到净化效果并造成二次污染;②患者体液经手机和三用枪等诊疗器械回吸导致水路和储水箱被微生物污染;③口腔诊疗台供水水路弯曲且直径微小的结构特殊性使管道污染后细菌繁殖形成生物膜,管道难以彻底清洗消毒等[15]。这一现状与目前口腔诊疗用水水质卫生标准以及管理手段的缺失有关。且目前在口腔诊疗时无法将艾滋病、结核等传染病患者与其他患者区别对待,病原微生物经水路引起交叉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已有研究显示患者甚至医生可因接触污染的口腔诊疗用水或气溶胶从而引起感染[16],口腔诊疗史也是造成乙型肝炎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17]。国内对手机、三用枪等口腔诊疗器械消毒已有要求和具体措施[18],并将牙科综合治疗机、牙科手机和超声洁牙设备等纳入医疗器械管理,但未包括附带的口腔诊疗用水处理装置,对口腔诊疗用水尚未出台相应的卫生标准或者规范,业内大多参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或国外标准(表2)。选择合适的限值既要考虑到患者的健康还要考虑国内水处理设备、牙科诊疗器械的现况。目前由于缺乏监管标准和常规监测机制,医疗机构主观感控意识不强,且口腔诊疗目前存在社区化、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分散式口腔诊所给水质管理工作带来难度。因此,制定并完善相关规范及卫生要求,并对口腔诊疗用水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医用器械、设备洗涤用水

消毒供应室、手术室、内镜室和部分临床科室需要使用洗涤用水去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的污物。按消毒前清洗步骤,洗涤用水分为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用水。按WS310.2—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22](该规范技术操作部分参照了国际标准:美国ANSI/AAMIST79医疗护理机构压力蒸汽灭菌和无菌保证综合指南)要求,前三者多为流动水,终末漂洗采用电导率≤15μS/cm(25℃)的水。采用化学消毒剂消毒灭菌的器具在消毒灭菌完成后,还需再使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去除残余消毒剂。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医疗器械具有结构日趋复杂、精密度高、材质多样的特点,增加了使用后清洗的难度。很多医院消毒供应室、内镜室的清洗设备和手段落后[23],未安装水处理装置,洗涤用水水质污染问题未引起重视,业内少有报道。近年来,陆续有研究表明,洗涤用水尤其是纯化水,受微生物污染严重。田春梅等[24]对一家消毒供应中心的原水、初次漂洗水和终末漂洗水采样,按照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初次漂洗用的纯化水合格率为66.67%,终末漂洗用的自来水合格率为50%,质量不容乐观。洗涤用水与器械的清洗效果密切相关[25],水质未达到软水要求可导致器械和清洗消毒机内部管腔结垢,影响器械寿命,并导致消毒灭菌失败,增加感染风险,亟需引起重视。目前WS310.1—2016《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26]要求,医疗器械清洗用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终末漂洗用水电导率≤15μS/cm(25℃),但对软水水质、微生物指标均未提出要求;WS310.1—2016新提出了应配有水处理设备,但对水处理设备的选型评估、安装和产水量等亦无明确要求,给管理实践带来难度。此外,一次性医疗用品的普及已造成部分无手术室的基层医疗机构消毒供应室功能萎缩、设施老化、人员配置不足、人员缺乏专业知识,但仍有少量复用器械需洗消处理。增加水处理设备和洗消设备虽可满足相关要求,但将造成医疗资源浪费,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消毒供应室管理,并探索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集中供应模式或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2.4气道湿化用水

气道湿化是国内医疗机构的常规治疗措施,湿化用水主要用于中心供氧系统、氧气瓶、雾化器、呼吸机和新生儿暖箱的湿化装置中,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湿化液。湿化用水和备用水受微生物污染现象普遍,污染率可达57%和46%[27],并可检出铜绿假单胞菌等多种致病菌;氧气湿化液被污染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8]。目前国内的湿化用水选择无统一要求,临床上多使用制备的蒸馏水、冷开水或自来水;对备用水的保存时限未做规定,部分医疗机构使用包装灭菌蒸馏水、灭菌注射用水或一次性氧气湿化瓶自带湿化液以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水质检验和评价标准亦未明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29]中要求湿化液应为无菌水,但无明确水质指标要求;临床实践中评价标准多参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使用中消毒剂的细菌菌落总数要求、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均要求≤100CFU/mL)或GB15982—201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0]中接触黏膜的医疗器材要求(≤20CFU/mL),这些标准的合理性有待探讨;日常监测内容和频率尚不明确。气道湿化过程中,在潮湿温暖的使用环境下连续使用极易造成水中微生物繁殖,且氧疗患者多为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感染将导致严重后果,因此须尽快完善相关制度,开展有效管理以提高水质。

2.5制剂用水

部分医疗机构设有制剂室,根据制剂规程选用工艺用水,主要包括饮用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31],有部分医疗机构直接采购灭菌注射用水作为补充。饮用水应符合GB5749—2006《生活应用水卫生标准》,纯化水和注射用水目前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32]要求,灭菌注射用水则作为药品进行管理。医疗机构制剂品种多、产量小,且国家对医疗机构制剂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生产成本较高。随着医药工业发展,上市药品品种不断扩充和丰富,已基本能够满足日常诊疗需要。因此,考虑到研发资金和管理成本,除部分儿科、皮肤科制剂、杀菌剂及中药制剂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不再自行生产制剂,但制剂用水的管理仍需视医疗机构制剂工艺的发展而进一步完善。

2.6其他医疗用水

除上述医疗用水外,医疗用水还包括手卫生用水、新生儿沐浴用水、急性中毒洗胃用水、外科术前备皮用水、手术冲洗用水等,一般为市政供水或二次供水经管网输送至各科室,经加热或过滤处理后使用。医院供水网络复杂、盲端多,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调查显示医院供水系统存在军团菌、快速生长分支杆菌等条件致病菌定植[33],应对水源性感染应提高警惕,并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有效监管。

3医疗用水管理的现状及建议

口腔牙科知识范文5

【关键词】三位一体;新型医学培养模式;口腔医学生;综合性人才;大学生就业;发展前景

我国现代口腔医学是十九世纪中叶在西医基础上经中西磨合逐渐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类院校都开设了口腔医学专业,但高等医学教育仍然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先基础后临床的教学弊端,在现代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后愈加突显[1]。当前医学教育改革要求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应用要求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医学培养模式,该模式既是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的重要措施和方法,也是医学生毕业后医疗实践的重要组成模式[2]。2017年7月10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期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医学教育改革的道路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1我国口腔医疗卫生市场现状

1.1人口基数大且老龄化增长快速

据《2018中国统计年鉴》和《2018中国统计摘要》的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2月底,全国人口数为13亿9千5百38万人。进入21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严重,中国是人口规模和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也将是人口老龄化最为迅猛的国家[3]。2017年中国老龄化率(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1.40%,近十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不断增长,同比增速由2008年的3.0%增长至2017年的5.5%。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增加28.1%。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口腔问题逐渐显露,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显示,中老年人群90%以上的龋病和牙周疾患未能及时诊治[4]。

1.2口腔医师匮乏

国际公认的口腔医生与人口的合适比例为1:2000,而美国、西欧和日本口腔医生与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625、1:1600和1:1429,如果按照每4000人拥有一名口腔医生算,我国13亿人口应该有32.4万口腔医师。而根据《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截止2018年12月31日,口腔类别执业医师17.3万人,口腔助理执业医师4.4万人,合计21.7万(217282人)。相对如此庞大的国民人口基数,我国口腔医师的数量严重不足,培养大批口腔从业人员的任务迫在眉睫。除了口腔医师数量上的匮乏,口腔医师的质量亦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口腔医疗质量不仅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切身利益,亦是口腔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在教育问题上,我国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方法落后,学生考核普遍采取笔试,通过标准以分数决定,导致毕业生对知识死记硬背,临床操作能力不够,从而加大临床医疗风险的概率。目前我国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与口腔卫生相关,该法第十四条规定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然而我国目前未取得口腔执业证书但从事口腔事业的人占了相当一部分,这不仅大大影响了口腔医疗的整体质量,也不利于口腔医疗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包括助理在内的口腔执业医师人数仅约21.7万人,如果按我国13亿人口算应该有32.4万人,这其中巨大的口腔医师人数缺口均由无证人员填充。因此,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快速且有效的途径[5],对提高口腔医师临床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3地域差距较大

受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和国家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截止2018年12月31日,口腔类别(助理)执业医师217282人中,其中东部119539人,中部51518人,西部46225人。对于北上广这些东部发达地区,口腔医师资源较为丰富,2019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北京市注册的口腔执业医师(包括助理口腔执业医师)共10380人,牙医人口比为1:4061,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5000牙医人口比水平,优于全国1:7560的牙医人口比水平[6];广东省2018年全省口腔医师人数为20681,其中约70%的口腔卫生机构分布在人口密度大、经济较为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支持大大促进了口腔事业的发展。广西地处我国西南部边界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调查显示截止2015年底广西共有口腔执业(助理)医生3821人,平均每一个口腔医生需要给12552人提供口腔医疗卫生服务;其中广西西部口腔医生共733人,每名口腔医生服务人口数约为12453人[7],均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牙医人口比水平。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民营资本的进驻,部分欠发达地区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口腔医疗状况依然不容乐观。

2新型医学培养模式下口腔医学生的发展前景

2.1国家政策助力推进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医学培养模式要求我们在教学和临床实践过程中注重培养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应用人才。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口腔医学生除了要求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不断地继续学习获取临床经验。《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提出:落实并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健全终身教育学习体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5+3”一体化医学人才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健全“5+3”为主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和专业素质的高水平高素质临床医师。因此,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每个口腔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的口腔临床医师的重要阶段和必由之路。为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教研〔2014〕2号),2015年教育部就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改革提出实施意见,推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目的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真正提升口腔医师的临床医技水平,夯实我国口腔医师队伍。

2.2口腔健康服务覆盖面广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OHRQOL)正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口腔健康的评价中,是反映口腔疾病及其防治对人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等方面影响的综合评估指标[8]。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医学培养模式,要求口腔医师不仅对技术的高度追求,也不要忽略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这里的“素质”不仅仅是职业素质,更是口腔医师的人文素养,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错牙合畸形为例,错牙合畸形指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多种原因导致的牙弓与颌骨、颌骨与颅面之间的发育异常畸形疾病。它不仅影响口腔健康,而且影响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颜面部发育,进而因生理、心理因素影响正常的生活[9],因此儿童青少年口腔健康和心理健康同样重要。随着我国民众口腔健康观念的改变,对口腔医疗服务的需求正在发生实质性的转变。成年人对口腔健康和面部美观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正畸治疗的适应症不再仅仅针对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错牙合畸形,更因成年人对生活质量和美的追求而逐渐扩大。目前,中国成人的正畸率已达到30%,比10年前上升了15%[10]。此外,口腔疾病的预防、牙齿美白、口腔种植等领域需求量不断上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19年1月颁发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到,到2020年,口腔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健全,口腔卫生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到2025年,口腔健康服务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11]。未来我国口腔健康服务不仅就诊人群全民覆盖,且随着技术的进步口腔诊疗项目开发潜力巨大。

2.3口腔医学生就业面广

口腔牙科知识范文6

【关键词】口腔门诊;院内感染;考勤;器械耗材;成本核算

1考勤管理

在医院工作的人员,不能擅离职守,不能迟到、早退,按照医院的规定上下班,安排好自己的一切,如果需要请假,首先要申请请假,并且一定要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好,找到代班人员,以免因为岗位没有人延误病人的病情,然后做好交接工作,等待科室的审核。如果医院人员需要请假,必须要按照请假的流程进行,一切都要由本人亲自办理,科室领导签字允许之后请假条统一交到相关负责人手里保管,这就顺利办完请假。一旦没有经过请假私自不来上班一律按旷工处置,或极特殊的情况需要补办请假手续,未按规定也算为旷工。对弄虚作假或不按此制度执行者,除按照劳动纪律绩效考核细则扣除相应分数外,还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当年不能晋升、评优。

2口腔耗材及器械管理

2.1口腔科耗材分为公共耗材、专科耗材和个人耗材

在医院管理中,口腔科的耗材分为三类:公共耗材、专科耗材和个人耗材。公共耗材指的是像医生在进行口腔治疗常用的的材料,也是必须、常备的材料,例如:纸巾、洗手液等,这类材料的领取主要由护士长登记领取;专科耗材指的是专业医生共同使用的材料,属于一些贵重的物品,这些都有专门的护理组统一管理,并且使用的详细情况进行登记,耗材缺少时需要护理组长去登记领取;个人耗材指的是充填材料、麻药、橡皮圈等。

2.2实施科学统计以有计划地按需要领取材料

综合医院想要更好地进行管理,必须要实施科学统计以有计划地按需要领取材料,并且由护士长进行统一领取与汇总,并做好登记工作。其工作的步骤如下:(1)护士长制作表格,在这个月的中下旬将表格下发给医生,由医生填写下个月所需要的材料,将表格收到手之后统一反馈给护士长;(2)护士长将收到的表格归纳总结,将所需的材料统计处理,上报医院,统一购进。(3)医院将购进的材料按照表格的数据统一发放给医生。最后,发放完材料后,护士长对库存数量进行整理,核对好数量,做好记录。

2.3储备物品统计方法

医院在购进药品时,根据医院表格上的需要之外,在多购进5%~10%的量,以备不时之需,以备突发状况,以免手忙脚乱,材料不够。这样的统计方法不仅可以节省医院的投资,而且可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2.4材料保管

材料的保管需要护士长和医疗小组长双层管理。医用耗材是医院诊疗必须的物质基础,医用耗材的管理和使用已成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减少库房存储空间,做到对各类耗材合理分区,保证物品供应充足,减少耗材过期率,库房维护管理时间缩短,耗材管理工作效率提高,有效地避免了相关耗材的浪费,对降低科室成本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充分保障临床供应。

2.5口腔器械集中化管理

口腔疾病是不可避免的,而口腔医院最重要的就是口腔医疗器械,口腔医疗器械不仅种类繁多,而且价格昂贵,但是在治疗患者口腔上的疾病是很有效果的,所以,口腔医疗器械要集中化管理,以免造成损失[2]。

2.5.1器械分类

按口腔内科、外科、修复和正畸进行分类、登记。精密、贵重仪器由专人登记、保管。

2.5.2器械维护

设立专门的器械维护工作人员,各护理小组长负责在未使用期间保持口腔器械的干燥状态,定期登记固定资产的种类和数量,发现损坏、缺失现象及时上报护士长。

3成本核算

科室成本核算是按口腔内科、外科、修复和正畸作为成本责任中心计算其成本,是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

3.1谁受益谁承担费用原则

按照各专科受益程度进行。为了保证材料使用的公平,支出的费用按照谁使用、谁受益的方式进行分配,分配之后通知到各负责人,如果出现异议,及时提出,尽量做到分配合理,分摊公平。

3.2公用成本均摊原则

口腔治疗的公用成本要奉行均摊的原则,在治疗费用中,科室的公用成本需要医务人员共同承担,每个人都逃脱不掉,其中包括科室的各个方面,例如:水、电、办公设施等等,由相关的负责人计算出总计费用后,平均到每个人的身上。

3.3核算到个人

医疗耗材包括补牙材料、车针、根管器械、印模材料、石膏、牙科胶片、义齿加工费等均按月核算到个人,把成本节约与个人奖酬挂起钩来,以调动全员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推动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3.4保存原始记录、定期复核

在医疗活动中,要好原始记录正确、保管完善。本科室实行计量验收、领等制度。科内部各种材料物资的收、发、领、退必须填写材料物质流转凭证,严格办理好各种收发领退手续并定期复核。

4院内感染管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口腔疾病也在逐渐增加,而且人们对口腔清洁、口腔保健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但是就是由于治疗的人数的增加,口腔感染的问题逐渐的暴露出来,也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正如人们所知道的,口腔疾病的感染是非常容易的,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唾液、血液等会滞留在仪器上,并且灭菌工作不到位,导致患者交叉感染,甚至是更严重的医源性感染和疾病[3]。因此,医院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工作,学习口腔类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法规,将消毒工作做到位,避免交叉感染的情况发生。自从实行相关的标准以来,在管理上、治疗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4.1口腔感染业务学习

组织全科工作人员自学医院下发的有关感染控制知识,相关的条例、规范、制度。科内定期检查医务人员掌握基本的消毒隔离知识、七步洗手法等。新分配来院的医护人员在岗前教育课程中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4.2重复使用器械的感染控制制度

器械使用后椅旁预清洁;专人保存与运送,并清点数量。机械自动化清洗。超声清洗、漂洗、烘干、养护一步完成。如果需要手工清洗的物品,预消毒后加入多酶水下刷洗、漂洗。

4.3环境管理

口腔类的疾病是细菌最多的,因此,医院的室内环境要经常清洁和通风,由于患者在治疗时需要应用器材,器材的运行会产生有害物质,所以要每隔10分钟就要通风一次,保证室内的空气流通。其次,由于口腔疾病应用过的仪器会粘有唾液,存在大量的细菌,所以,室内要安装空气消毒器,应用专业的消毒器具进行消毒工作,每天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消毒,并进行签字。严格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日产日清等长效管理。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在日常门诊的后勤工作中,需要面对人、财、物和院内感染控制等问题。作为科室后勤管理人员,通过实施和完善考勤、器械耗材、成本核算、院内感染等管理制度,能大大提高门诊医生的工作效率,更好地辅助科室主任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翁姝娟,黄丽娜,李从华.6S管理法"在口腔门诊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医药前沿,2017,7(19):356-357.

[2]陈艳,张爱娟.口腔器械集中化管理实践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50):44.

[3]张芳,叶发明,周楠,等.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控制与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6):813-814.

口腔牙科知识范文7

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应符合口腔医学专业办学规模和发展的需求,达到口腔医学实践中的专业规范要求,具有实用性和先进性,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校内实训基地应建有口腔临床技能实训室、口腔模拟诊室、口腔颌面放射实训室、口腔解剖实验室及标本模型陈列室、口腔实验准备室等,引入临床牙椅、口腔临床模拟实训系统等先进设备进行操作演示和训练,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场地面积与设备数量应与学生人数相协调,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实训基地要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群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校内或附属医院建设口腔模拟诊室,配置临床牙椅和口腔临床诊疗设备,形成浓厚的职业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未来专业岗位的基本技能的要求,训练专业操作和培养综合素质。加强校院合作,形成资源共享。校内实训基地应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建立校院合作、资源共享的建设模式,实行共建共管、规范开放、灵活高效的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实训教学资源[4]。这是实训基地适应市场化运作的一种形式,既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的难题,又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实训基地向生产化、市场化、效益化方向发展,保证实训基地的可持续发展[5]。

学校与医院、社区口腔诊疗中心等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建立以口腔医学专业教师、口腔医生、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为主体的口腔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参与实训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学校按照协作单位的要求提供“订单式”人才培养,开发培训项目、课程及跟踪服务,协作单位为实训基地提供兼职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基地规划、实践场地建设、实训项目开发、实训设施选型、实训教材编写、实训过程监控、实训质量评价,向我校提供就业信息,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在设备、师资、技术上共享,体现校企互惠互利原则[6]。加强师资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体系,与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形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实训指导教师要求具有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中级以上(含中级)技术职称,或硕士研究生以上(含硕士)学历、初级以上(含初级)技术职称。校内教师需要经常到附属医院或教学医院从事临床工作,将先进诊疗技术、诊疗经验和临床分析能力等融入教学中,才能培养出一线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7]。加强实训教材建设,在改革课程体系和优化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针对高职高专口腔医学的特点,根据地区行业需求和学校自身情况,与协作单位共同撰写体现工学结合的自编实训教材,实训大纲及技能考核标准等。

所谓开放性是指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从空间到时间都要向学生、社会全面开放,而不能成为学校、专业的专用场所[8]。①基地要面向学生开放,要使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践训练场所,能让学生在这里自主学习,完成实训项目;②校内实训基地要面向教师开放,为教师开展科研工作和科技开发提供条件;③校内实训基地要向社会开放,大力开展产学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9]。实训基地集教学、培训、科研、生产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能承担本校学生的基本技术技能实训,而且能承担各级各类口腔医学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考核,也是校企合作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场所,是生产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平台[10]。可通过加强与周边地区医学院校、医院、企业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形成资源共享,真正体现实训基地多元化的特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为区域口腔医学发展和技术进步服务的辐射作用[11]。

校外实训基地承担一定的实训实践教学和实、见习任务,以弥补校内实训基地在场地设备、资金、职业环境、师资等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学生第3年在实习医院进行1年完全工学结合的顶岗实习,要求学生以实习医师身份参加临床一切医护活动,认真进行综合训练,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掌握常见疾病的检查、诊断、鉴别诊断和防治技能,培养良好的医德和严谨的工作作风。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应在二级甲等以上,有足够的师资、先进的设备、良好的环境和满意的就诊量,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校院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实习教学计划、实习指导和实习生规章制度,建立由医院分管教学领导、科教科、临床科室专人负责的实习教学管理和监督小组,校院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调和共同督促实习教学,定期进行实习生理论和操作转科考核,积极开展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专题讲座。学校定期派资深教授到医院对实习带教老师进行教学培训、指导和评价[12]。

口腔牙科知识范文8

关键词:口腔医学;人才需求;培养方案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在甘肃省酒泉、张掖、武威、天水、庆阳、平凉等地区选取105所基层口腔诊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包括地区医院8所、县级医院15所、乡镇医院20所、社区门诊25所以及口腔诊所37所。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相关文献,对甘肃省地县级医院开设有口腔诊所的信息进行查询。

1.2.2调查问卷法

根据调研目标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专业开展现状、口腔人才需求情况、专业人才能力需求、人才培养改革建议等。调查前,调查组成员明确统一要求,运用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材料真实可靠。向各级医院发放问卷105份,回收有效问卷10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1.3数据处理

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

2.1甘肃省基层口腔医学专业开展现状

2.2未来5年口腔医学人才需求情况

2.3基层单位最看重的职业素质

2.4基层单位对开设的核心课程知识及技能的需求

3讨论

3.1甘肃省基层口腔医疗开展现状

在参与调查的各级医院及诊所中,8所地区医院开设了口腔科,7所进行了分科,基本可以开展口腔科常见诊疗项目,90%的从业人员考取了口腔助理或执业医师资格证。县级和乡镇医院开设情况并不理想,15所县级医院对口腔科没有进行分科诊疗,而20所乡镇医院中仅有5家开设了口腔科,据调查部分乡镇医院虽配备牙科综合治疗台及简单设备,但缺乏专业人员,多为临床医学专业人员进修后从业。社区门诊和口腔诊所口腔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基本为口腔专业人员从业,但从业人员学历基本上是中专,并且仅有35%的人员考取了口腔助理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这说明我省口腔医疗资源分布十分不均衡,在城市比较集中,基层的口腔医疗资源严重缺乏。因此,我院将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乡镇、农村基层医院的口腔科、社区门诊、口腔门诊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3.2未来5年甘肃省基层单位对口腔医学人才的需求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地区医院需要的口腔医学人才主要是硕士或本科,而47%的县级医院、60%的乡镇医院、76%的社区门诊、65%的口腔诊所等医疗单位在未来5年内对高职高专类口腔医学人才有大量需求。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口腔医疗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的人员已经不能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口腔医学人才才是未来基层口腔医学事业快速发展的主要生力军。

3.3人才培养应符合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

在众多综合素质调查方面,基层单位认为口腔医学生应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占43.80%,灵活应用知识及再学习能力的占28.57%,这也说明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实践技能是干好工作的基础,并且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但也有部分单位认为学习成绩亦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社会亦注重学校对学生爱岗敬业、责任心、沟通能力及团队精神等职业道德的培养。因此,结合基层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系应本着“突出理论、强化实践、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综合素质”的原则,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进行模块化教学,建立课程体系,同时注重课程设置兼顾行业资格准入条件,并与口腔助理或执业医师考试相接轨。具体做法如下。

3.3.1强化实践教学

口腔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高职专科类口腔医学教育重点在于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实践技能的培训,实践教学是口腔医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1]。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大实践课时比例,倡导“教、学、做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现实验教学与临床实习的良好接轨,使学生在校期间即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和标准的操作手法,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3.2开设注重人文培养的课程

蔡晶等认为,目前大多数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医学道德、医学伦理学等课程只在本科开设,因为学制短,而很少有学校将医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纳入高职课程中[2]。其实,综合素养的提升对于高职医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因为他们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实习后直接面对工作环境、面对患者,在利益与道德的选择、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事之间的关系以及医患关系的处理上容易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开设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大学生创业与指导等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其全面发展,提升社会生存能力。

3.4基层单位对开设的核心课程知识及技能的需求及改革对策

根据调研在基层医院开设诊疗项目中,最常见的口腔内科诊疗项目是牙体牙髓病治疗和牙周病基础治疗,涉及的技能有充填术、根管治疗、龈上洁治、干髓术等;而根面平整、牙龈翻瓣、牙龈切除等牙周手术由于医院条件以及从业人员技术所限而很少开展;口腔外科主要开展的诊疗项目仅为拔牙;口腔修复主要开展项目是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全口义齿及固定义齿修复;口腔正畸患者较多,需求广泛,但缺少专业人员能规范开展的医疗机构不到20%;无论哪一级医疗单位,医生都较缺少常见口腔疾病的预防与卫生宣教的意识。因此,在日常教学中,90%以上的用人单位认为牙体牙髓疾病治疗、牙周病的基础治疗、牙槽外科、牙体缺损、牙列缺损及牙列缺失后的常见的修复方法等在基层医院中应用广泛,应作为专业理论教学及实践技能教学的重点。口腔内科学应适当讲述牙周手术治疗及口腔黏膜病治疗;口腔外科学重点讲授牙槽外科及颌面部损伤和感染处理,其余部分一般讲授或适当压缩;口腔正畸学和口腔预防医学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的改变,越来越受到重视,理应加强教育,适当增加理论和实践学时。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以社会和经济需求为导向,为了我省口腔医学事业蓬勃发展,我院应结合办学定位,密切联系基层口腔医疗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用得上、留得住”的口腔全科人才。

参考文献:

[1]闵曦.高职高专口腔医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5(1):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