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成本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控制成本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控制成本论文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1

关键词:防触风扇;单片机;超声波测距;实时显示;红外遥控

0引言

我国是风扇使用大国,在现代都市和乡村地区均保持较高的保有率,2015年我国风扇总产量15698.51万台,较上年增长4.07个百分点[1]。当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电扇工作时,风扇叶片均存在安全隐患,在缺少家长的监督的情况下,如何防止幼儿被电扇叶片击伤,是广大家长和产品生产厂家所关心的问题。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体系尚未构建完成,对一切事物充满兴趣,电扇的运行造成声响,吸引幼儿接近并用手指碰触,稍有不慎,将对幼儿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打压幼儿对新事物的的向往和认知显然不科学,所以我们要为幼儿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制造安全的日用家电[2]。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风扇早已非同往日,市场上相继诞生雾化电风扇、无叶电风扇、变频电风扇、冷风电扇、塔扇等新型风扇。无叶电扇最大的特点是没有扇叶。其技术来源于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和涡轮增压。气体由进风口吸入,通过环状边沿暗藏的扇叶,将气体以圆状轨道发射,形成一股不间断的冷空气流。变频风扇是节能风扇的典型,在传统电风扇的基础上加装了变频器。变频器通过调控电风扇的转速,使得风扇能够保持最节能环保的工作状态[3]。喷雾电扇也是在常规风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功能上的创新为:通过外部连接水源,利用水雾发生器产生水雾,增加干燥环境的湿度[4]。该风扇通过水雾的蒸发作用,能够很好地降低环境温度,带走体表热量,体验感与空调类似。冷风电扇是喷雾风扇的改进版,自带水源,水源吸收环境中的热量,使周边气体温度降低,风扇叶片再将冷气送出。倘若增加热电阻,该电扇也可产生热风,因此也叫冷热两用风扇。塔扇顾名思义外形犹如高耸的宝塔一般,别称“大厦扇”[5]。其主要技术原理为:在电扇内部竖直方向上放置一个叶轮,通过叶扇的转动产生气压,由导气管道将风送出。塔扇能够实现室内外气体的交换、无死角送风,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在商场、写字楼等大型活动场所,商业应用较为广泛。本论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幼儿防触风扇系统,设计通过检测接近物的实时距离来控制电风扇的启停。

1系统总体设计框图

防触方式的选择,是本设计的重中之重,要从经济性、可行性、安全性、实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在选择防触方式的过程中,经过大量文献的参考和网络资源的利用,另外考虑到此风扇的设计初衷是要服务大众,需要严格控制成本,满足平民的消费需求,同时还要保持风扇的安全性和使用效能,因此,本人最终选择以下方案。利用测距传感器实现非接触控制。此构想通过测距传感器检测目标方向内的接近物与风扇的距离,来实现风扇的非接触控制。该方案可行性较高,实现成本低,可以很好保障使用安全和使用效能。在搭建完本设计的主要架构之后,最终以技术非常成熟,价格低廉的STC89C52单片机和HC-SR04超声波传感器为核心,辅以红外遥控模块、蜂鸣蜂鸣器模块和1602液晶显示模块,实现风扇的总体防触功能,如图1所示。

2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两万赫兹的声波,一切与声波有关的传播规律,它同样遵循。超声波的抗干扰能力强、探测范围大、能量高、速度快。依托此类特性,超声波广泛应用于各种探测系统中。本系统采用的HC-SR04超声波测距模块完全满足设计要求,最小探测距离为2cm,最远可探测4m,误差为3mm;该模块具有集成化程度高,占用空间小等特点。该模块的核心功能为实时距离检测,将采集到的数据送单片机处理,实现对电机的控制,具体流程见图2。本模块内部已完成封装,元件高度集成化,主要由声波发射电路和接收电路组成,详情参照图3。红外线最早发现于17世纪初,人眼不可直接观察,波长为760nm~1mm不等,属于电磁波范畴。观察图4,该模块主要由红外遥控和红外接收头组成。在发送信号时要进行编码计算,接收时要进行解码计算。可以看出,红外控制是一种点对点式的信息传递系统,交互双方功能要匹配。52系列单片机共有32个数据通信口,共四组八位,记作P0~P3,如图5所示。

3控制系统软件设计及系统调试

该主程序主要由延时程序、显示程序、红外接收程序、距离计算程序、蜂鸣器报警程序等组成。具体流程如图6所示。在进行仿真之前,要进行程序编译,进行参数设定,在Debug选项中,选择相匹配的驱动,随后点击“Setting”选项。注意:串口的选择必须通过电脑的设备管理器查询,否则无法完成仿真,最终仿真的效果见图7。该系统主要由STC89C52单片机、HC-SR04超声波传感器、1206液晶显示屏、红外遥控、蜂鸣器、ULN2003达林顿陈列、红外接收器、直流电机及电阻、电容、晶振、USB电源、开关等组成。系统总体实物图如图8所示。HC-SR04超声波传感器模块内部高度集成化,编程时将P1.6口定义为回声接收端口,将P1.7口定义为超声出发端口。超声波测距模块工作时,通过编程,可以实现对风扇叶片前方接近物距离的不间断检测。图9为本系统超声波传感器模块测距实时显示。利用红外遥控控制风扇的运行,大大提高了风扇的实用性,在本次仿真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实现相关功能。

4结论

基于单片机的幼儿防触设计将技术成熟的C52芯片作为核心处理器,利用价格低廉的HC-SR04超声波传感器、1602液晶屏、红外遥控、蜂鸣器、直流电机来架构该系统。很好地控制了成本。在进行软硬件调试时,通过keil4来编写代码和仿真,通过ISIS软件绘制电路图;通过程序烧写软件和通信助手进行辅助,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很好地进行实践应用。我国是个风扇使用大国,产量高,市场需求巨大,随着本产品的面世,将刷新广大家长对风扇安全使用的认识,市场前景光明。

参考文献:

[1]驰宇.电风扇发展的新动向[J].电工技术杂志,1995,18(12):16-17.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水利水电项目众多,且建设环境复杂多样。如果水库大坝在防止泄漏方面的表现较差,会构成严重的质量安全隐患。水利项目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受到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使用先进的防渗透技术对于提高水库防渗漏性能的能力尤为重要。在水利工程中,水库大坝的管理者必须将水坝防泄漏与日常运行中的水利工程相结合,以不断优化水库的防渗技术。减少甚至杜绝水库的渗漏可能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水库大坝防渗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和使用方法,以促进中国水利工程管理项目的发展。

1水利工程水库堤坝防渗特点

1.1复杂性

由于水利水电项目本身相对复杂,其建设使用过程都需应用到许多专业技术领域,所以水利工程的防渗漏技术工艺也属于复杂的技术项目。它包括以下领域:地质学、水文学、工程设计、建筑施工等多个专业领域,是一项涵盖众多技术领域的综合性技术工程。

1.2隐蔽性

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坝防止渗漏项目的建设是一个隐蔽的项目。一旦水利工程完成施工,大坝和基础受到水压和自身重量的影响,可能出现裂缝,导致水库泄漏问题。在由于渗水多发生于堤坝内部,一般情况下很难察觉,这决定了防渗水工程项目任务的艰巨性。为了避免堤坝的渗透,有必要选择合理的施工技术。

1.3突发性

水利水电项目多是在使用的情况下出现渗漏的,通常是由于室外环境,水压和堤坝自重,并且可能由堤坝内部发展到整个堤坝,由于这类情况的发生就有突发性的特点,人为难以加以控制和补救。

2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的应用要点

2.1高喷灌浆防渗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高喷灌浆防渗水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显着提高水利工程的可靠性,有效防止大型水库大坝渗漏,提高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安全性能。而在高喷灌浆防渗工程技术的具体施工工程中,可以按照以下工艺流程施工:首先,建造合理的水坝孔洞,沿坝的轴向设置孔,避免孔洞集中的情况;其次,灌浆填充,利用灌浆的压力沿坝的轴线方向填充,提高堤坝结构的稳定性;最后,对堤坝防水工程进行全面检测,若果出现某些孔洞灌浆不足的情况,可以进行二次灌浆作业。在施工作业中,为了保证工程项目的有效性,要通过测算,选择正确的喷灌角度,使用符合工程项目施工特点的注射设备。上述过程中浆液的成分比例应该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决定。浆液浓度误差不大于1%,以保证施工项目的稳定性要求。当施工地区地质结构比较复杂,施工人员要确保浆液喷射的压力,降低浆液注浆对坝结构的冲击性,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性,和施工项目的质量。

2.2防渗墙施工技术

防渗墙体施工技术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水利水电项目防止渗水的技术。这种技术可显着提高渗水工程的整体性能,从而大大提高水坝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在实践应用中,设置槽孔位置后,进行灌浆,而后过渡到混凝土作业,以完成防渗水项目的施工建设。通过防渗透墙壁技术形成的防渗透壁密封性良好,抗渗透能力强,整体结构稳定,确保了水利水电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安全性(1)射水成墙的技术修复墙体,高速注入的水流修复孔壁,而后使用泥浆保护墙壁,注入混凝土,最后形成防渗透壁。该构造技术通常由砂和粘土制成,防止渗漏墙壁的深度通常为30米或更大,厚度大约为30到50米.(2)有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在降雨较为丰富的地区,雨水会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结构受到腐蚀,引发水坝的渗漏问题,降低项目的安全性能。而多头深层搅拌防渗漏墙技术是解决这些地区堤坝渗漏问题的一剂良方。该技术需要多头搅拌装置进行施工,将施工所需的水泥浆液注入地层中,同时搅拌土壤和水泥浆液使其均匀地融合以形成混凝土桩,而后连接各个混凝土桩。已形成防渗水墙这种技术技术适用于砾石为主的地层,混凝土桩连接成墙,提高了修复工作的整体防渗水性能。

3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渗水的防治

3.1做好背水侧压工作

良好的背水侧压操作是防止堤坝泄漏的基础和基本原则。在彻底了解施工区域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垂直防渗漏幕墙,以防止管涌情况在施工区域的发生。如果经过计算背水侧亚力后盖的宽度太大,则需要在后盖后部安装减压井以减小后盖的宽度。压盖法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防水渗漏施工领域。由于这种技术具有适用性强,技术较为简易,施工成本较低以及工程质量效果极佳等突出优点,因此在水利工程防渗水项目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2采用垂直防渗幕墙

在当前阶段,诸如水射流方法和锯切方法的施工技术在防止水库坝的渗漏工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垂直防渗幕墙技术的应用中,可以借此使用薄墙技术。在水坝地基隔水层比较浅薄的情况下,建造封闭性较好的防渗幕墙工程,对于控制水坝深水速度,和所受压力,避免其对水坝安全造成威胁的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结束语

总之,水利水电项目对于人民和国家都是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工程项目。水利水电项目的建设质量和稳定运行越来越被人们关心。由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水对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防止水利项目的渗漏水对于水坝的安全运行意义深远。在水利工程项目的施工和养护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堤坝防渗水项目的投入力度,依据水利项目具体的实际条件选择适合的防渗水工程技术,以达到最好的项目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青松.水利工程中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和防治措施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23):59+61.

[2]杜海明.水库堤坝防渗施工技术及防止措施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32):47+49.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3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施工项目;成本控制

1引言

现阶段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随着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建筑业本身门类,尤其是施工企业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升的背景下,成本管控作为有效的竞争手段,对于企业在行业竞争和自身发展中尤为重要。但在现阶段,传统的计算方法和管理手段在施工企业中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优先变革才不会被淘汰,才能从行业竞争的大环境中脱颖而出。伴随着施工作业中的机械化程度提高,费用体系越来越透明,这都为科学的成本管理诞生提供了温床。优质的成本管理能够为施工企业解决成本浪费、工期滞留、责任归属难等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成本法被引入到了成本管理中。董天颂(2012年)结合运用实例,通过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应用的实际案例,说明作业成本法对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针对企业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实施作业成本法所应该注意的问题[1]。作业成本法可以指导性的成果,引导企业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及时纠偏和规避风险,会在现代施工成本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作业成本法基本概念界定

作业成本法,是指将各项产品中的间接成本和相关辅助材料更加精确的分配到各项作业、产品、社会服务和消费者等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流程。它的主要流程是以作业中心为核心,将资源的各项消耗合理的分配到各个作业中心去,然后根据各个产品在各项作业中心中的成本动因比例,计算出该产品在各项作业中心中的相关费用耗用量,最终得出该产品实际在作业中的产品成本。接下来介绍关于作业成本法的几个概念。

2.1作业

指某一个组织或机构,为完成生产或者特定工作而去进行的主要活动。该项活动中主要包含资源与成本,通过作业有效的将资源转化为成本,产出产品,使得两者紧密相结合。

2.2资源

资源主要是指在完成各项作业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费用总和。对于资源的耗用,在施工项目中,一般包括:原材料、机械、相关辅助材料、人工工资及福利、水电费等。

2.3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是用来衡量作业发生的尺度,同时也将产品与作业,作业与资源紧密相联系起来,起到桥梁的作用。成本动因分为作业动因与资源动因,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阶段。资源流向作业的过程中,资源动因解释了作业对资源的消耗,而各项作业的消耗之和就构成了成本总额。

2.4作业中心

将各项有关的作业项目合并,形成相关集合体的过程就是作业中心的形成。比如施工项目中的钢筋作业中心,混凝土作业中心,模板作业中心等。一般来说,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建立作业中心,结合规律进行归纳。

2.5分配率

一种产品在各个作业中所消耗的数量占该产整个作业中心的数量总额的比重成为分配率。计算公式如下:产品在该作业中心的分配率=产品应分配的某作业中心成本该作业中心成本总额。最终产品的作业成本为各项作业中心成本分配额之和。

3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1)构建施工作业成本控制体系。成本控制体系是成本管控的保障,它的意义在于监控成本,树立成本管理意识,明细成本内容和各阶段成本管理费用明细,通过费用和权重一目了然成本管理实效。(2)划分成本管控职能。该部分可以结合施工作业岗位,归属各岗位成本管理责任,将成本管理成效和岗位直接挂钩,这有利于分级管控,能加强管控效率,降低管控难度,同时也有利于设立奖惩机制,保障成本管控效果。(3)全生命周期管控。从施工企业进场后发生费用起,至竣工验收费用终止,全过程记录成本发生的阶段和数额,这有利于充实成本管理方面资料,并能通过结合工程进度检验实际成本管控效果,建立成本超额监管机制,使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在第一时间进行对比分析。但在操作层面上而言,该项目落实难度较大,施工企业需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调整监管周期,降低监管难度,建立专人监管机制,实时更新监管数据等,以此保证监管的可行性。(4)整体管控。各部分监管中往往存在控制成果各异的情况,有些部门节约费用,有些部门费用超支。由于施工成本管理是一个整体、综合的管理过程,因此,要站在整个项目的角度上去分析当前成本管理的成效。对于成本质量难以管控,但对整体影响较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计的部门(如水电费等),要注意纠偏的强度和重点。以此为整个项目的成本管理指明一个方向:即绝对值大,比重高,预计管控效果好的领域先入手。成本管控是相互关联的过程,要从项目整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出发,及时进行跟踪检查,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纠偏,并确定责任归属,达到节约效果最大化。

4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程序设计

施工作业的成本管理在逻辑上具有严格的递进性,是一个基于作业为基础的成本管理逻辑体系。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在作业的基础上,将成本计算程序分为两大阶段。首先第一阶段是将施工作业项目按照分类,建立同质(关联度高)的作业成本库中,计算出各个部分的权重,即作业成本库的分配率;其次,我们利用作业成本库中的分配率,将实际成本计算出来,比对费用偏差,以此达到检查,并及时做好纠偏。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1)选择出施工作业成本中的主要主要作业;(2)归集关联度高的施工作业,建立同质成本库;(3)确定成本动因,即产生该项成本的原因,并将成本动因相同的工序进行整合归纳;(4)归集成本库。将成本动因相同的工序归集后,形成施工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库。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注意成本动因和资源消耗的关联度,通常关联度越高就越准确;(5)计算成本库分配率,并分配各部分费用额。成本动因成本=成本库分配率×成本动因数量。最后,由于作业成本法只针对间接费,所以要找出直接成本,从而可计算产品成本:公式为:产品成本=∑成本动因成本+直接成本。

5作业成本法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的优势分析

5.1传统成本法的缺陷

现阶段,由于施工企业规模差异化较大,且小规模施工企业的基数仍然很大,所以当前以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传统的施工成本管理方法有两种,无论是是将所有费用按照一定的成本比例进行分配的完全成本法,还是只归集和工程相关程度大费用的制造成本法,都不可避免经验主义的错误,在大体量的工程项目中,这些成本管理方法带来的误差往往是巨大的。在间接费的分配上,这些方法都过于单一化,对于成本核算都不能提供真正的帮助,为此,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到施工成本管理中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

5.2施工管理中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

作业成本法与前述两种方法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将产品费用精准的进行划分。作业成本法基于作业为核心,以作业为承载间接费的基础,不但可以精准的对作业进行分类和计算,而且计算的过程中有效的避免了重复、遗漏等常见的问题。随着现阶段施工作业中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施工作业成本中间接费的比重也水涨船高,因此,作业成本出现结构性的变化就对间接费的管控精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房地产项目中我们可建立设施作业中心、设备作业中心、土方作业中心、浆砌作业中心、混凝土作业中心、钢筋作业中心、模板作业中心、材料作业中心、运输作业中心、质检作业中心等,从各个方面无遗漏的涵盖了间接费成本,规避了成本信息失真,重复计算,费用遗漏等;我们再以钢筋作业中心举例,其中包括的资源包括辅助材料、人工、水、电、机械消耗等。这可以为施工企业决策者提供精准的成本配比计划,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可以依次对照,及时对实际成本进行纠偏,从而达到预期的成本值。

6结束语

建筑业虽然体量和净利润数额较大,但是整体而言,仍然具有较大的成本降低空间。随着社会分工的精细化、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招投标制度的规范化,施工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证质量、管控费用依然是关乎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议题。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建筑业的从业人员达到了4000多万,但是人均利润率相当低,远低于其他行业的平均水平。究其原因,行业属性、经济周期性规律以及对外贸易等多方面宏观因素的影响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企业不注重从细微处节约成本,时有听说项目烂尾的现象发生。为了保证施工成本管控的优质化和保证项目自身净利润率,今后施工企业的竞争不但反映在质量上,更重要的是反映在成本管控上。以房地产市场举例,土拍价格居高不下,为保证产品的高周转和快速去化,只有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单方造价,才能降低产品售价。因此,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的生命,而作业成本法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供了很好发展方向,管控成本也是也是施工企业管理的持久课题。

参考文献

[1]董天颂.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原建军.ABCM在建筑企业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

[3]吕昕.作业成本法在工程成本管理中的应用探讨———以工程量清单为基础[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40~43.

[4]刘广生,赵瑞丽.运用作业成本法编制钻井工程单井成本预算[J].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07):65~66.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4

关键词:智能材料;智能变色材料;室内设计

生活中大部分传统装饰材料只具有一定的保护性能、装饰性能及其它用于特殊目的性能,大都是单方面的,不能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产生自身的反应,从而也不具备“智能”的意义。科技发展将智能材料推向了各个领域,不同的智能材料能根据所处环境中不同因素的变化产生自身的响应,智能变色材料便能在光线、温度、电及湿度等等环境因素的变化中产生色变,而这些功能可能就是室内空间所需要但传统装饰材料不能提供的。

一、智能变色材料的定义和优势

1.智能变色材料的定义

变色现象是指物质在外界环境作用下而产生的一种对光反应的改变。在外界激发源的作用下,一种物质或一个体系发生颜色明显变化的现象称为变色性。在气体、液体或固体中都可以观察到变色性,外界激发源可以是光、电、热和压力等。利用材料的变色性做成的器件称为变色材料。按材料受到的刺激方式来分,主要有4类:光致变色,热致变色,电致变色和其它变色。光致变色现象是指一个化合物A在受到一定波长的光辐照下,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获得产物B,由于结构的改变导致其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在另一波长的光照射下或热的作用下,又能恢复到原来的形式。这种在光的作用下能发生可逆颜色变化的化合物,称为光致变色化合物。电致变色是指在电流或电场的作用下,材料发生光吸收或光散射,从而导致颜色产生可逆变化的现象。热致变色是指一些化合物和混合物在受热或冷却时可见吸收光谱发生变化的性质;热致变色材料是由变色物质加上其他辅助成分组成的功能材料,具有颜色随温度改变的特性。

2.目前智能变色材料的应用领域

由于智能变色材料有不同的类型,已经被多个领域所应用,如食品包装、军事、汽车工业等等。在食品包装上,在2013年最新研发出一种变色薄膜,这种采用光子凝胶制成的新型模内标签,会在遇到不新鲜的食物所释放出的化学物质时变色,所以标签的颜色能提示食品是否变质。在军事上,对于飞机、军舰、坦克、装甲车等,用涂敷或掺杂光致变色材料的方法,使其表面具有光致变色功能。在光照下变色,与环境匹配,变色伪装已成为视觉隐身的主要途径。在汽车工业上,感光玻璃吸收紫外线或阳光后,而产生颜色的变化,当失去紫外线或阳光照射时,根据车室内外温度即回复到原来的颜色。变色后有效防止强烈太阳光对驾驶员的视线刺激,有效保证了驾驶员安全和提高驾驶的舒适性。

3.智能变色材料在室内装饰中的优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智能变色材料已在其他领域发挥了自身特点,笔者认为这些优点同样可以应用在室内设计中,大部分传统的装饰材料都是单方向的,对于环境的变化适应性较弱,传统装饰材料大都含有工业化学元素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很大的损害,并且缺乏和使用者之间的交流。面对传统材料存在的缺点,智能变色材料有着其自身的优势。其一,现在的智能变色材料基本不含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不会造成污染和损害;其二,它在环境各个因素的变化时自身产生反应而变化,在保护室内空间环境的同时还能与使用者产生互动交流,有一种提示作用;其三,对空间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其颜色丰富并且经常变化,会给空间带来趣味性和新鲜感;其四,智能变色材料的造价不比其他优质材料昂贵,美国最新发明的变色薄膜证明了这一点,项目负责人Thomas说:“我们用这种薄膜覆盖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只需要花费大约100美元”。如果能将这些特点在室内设计中充分发挥,一定会大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二、智能变色材料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1.智能变色材料在室内光照中的作用

普通的玻璃、门窗及透光材料不具备根据光线或紫外线的强弱自我调节的功能,往往导致光线及紫外线过量照射到室内,对人、家具和其他物品造成破坏,形成光污染;或因为遮挡物透光性差不能满足光线对室内的照明。将智能变色材料与玻璃结合,制成感光变色玻璃,当作用在玻璃上的光强、光谱组成、温度、热量、电场或电流产生变化时,玻璃的光学性能将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使其在部分或全部太阳能光谱范围内从一个高透过状态变为部分反射或吸收状态,使玻璃发生变色反应,也可根据需要动态地控制穿透玻璃的能量,这就能很好的调节室内的光照量。此外,目前已有智能变色材料能与光伏材料相结合,不但能调节室内透光量而且能将光能转化为建筑室内所需能源做到了节能,提高了对自然光线的利用率。

2.智能变色材料在室内清洁环保中的作用

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传统装饰材料都是被动的存在于空间内,不能根据室内的环境污染状况作出相对的反应,导致使用者无法在第一时间发现环境已被污染。智能变色材料在室内清洁环保中同样可以带来新功能,在2013年最新研发出了一种变色薄膜,它是把聚合物结合到一种自组装超材料中,在暴露于溶于溶液的离子或大部分环境中的离子时,这种材料会变色。该材料是根据离子渗入亲水层的能力来改变颜色的。这种微米厚的材料采用名为光子凝胶的疏水性聚苯乙烯和亲水性聚2-乙烯基吡啶(P2VP)的纳米层制成。光子凝胶比人的头发还要细,而且这种材料的成本极低。可以将这种材料应用在室内装饰中,如厨房和卫生间的墙面台面等地方,当这种材质接触到污染物质便会变色,达到提醒使用者的目的,同时会在遇到不新鲜的食物所释放出的化学物质时变色,从而可以判断食物的新鲜程度。

3.智能变色材料在室内安全防范中的作用

传统材料在面对安全隐患时基本没有阻止和警报提示的功能,必须借助其他的防范系统,导致建筑必须在结构和造价上做出调整。热致变色是智能变色的一种,热致变色是指一些化合物和混合物在受热或冷却时可见吸收光谱(颜色)发生变化的性质;具有热致变色特性的物质称为热致变色材料,热致变色材料是由变色物质加上其他辅助成分组成的功能材料,具有颜色随温度改变的特性。具有测温的功能,对室内安全起到防范作用。

4.智能变色材料在室内空间氛围和新鲜感的作用

智能变色材料能为室内提供良好的装饰效果,现在新型的光致材料采用了低价格的聚合物基材料,可以融入到很多的材料当中,例如地砖、壁纸、镜面或者是一些装饰图案等,当室内光线变化的时候,这些材质便会自行进行调整变色。光致变色涂料便是一种会因为环境中光线强度的变化而使得自身颜色相应变化的智能变色材料;当季节变化时,不同的气温也会使空间中的热致变色材料呈现出四季分明的色彩;智能变色材料让空间在环境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可自行变换装饰风格,营造出不同的氛围,给人们增添了新鲜感和趣味性。

三、结语

通过对智能变色材料在室内设计中应用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得出智能变色材料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优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它在环境各个因素的变化时自身产生反应,对室内空间有提示和保护的作用;2.对空间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能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氛围,增加趣味性和新鲜感;3.现在的智能变色材料基本不含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不会造成污染和损害;4.智能变色材料的造价不比其他优质材料昂贵。在节能环保、舒适美观的新型功能材料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的背景下,智能变色材料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而它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较之以往一成不变室内装饰有着突破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康德,成国祥.智能材料[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1-1.

[2]沈庆月.光致变色材料的研究和应用[M].南京工业大学材料学院,2009.

[3]张春.比人聪明的智能材料[M].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4-1.

[4]赵金榜.21世纪涂料发展的宠儿--智能型涂料[J]-中国涂料,2006(01).

[5]杨大智.智能材料与智能系统[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12-1.

[6]曾光廷,刘颖,黄婉霞.现代新型材料[M].轻工业出版社,2006.

[7]韩铭.智能材料的研究应用及发展趋势[J].河南建材,2011(3).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5

摘要:经济与技术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扩大、速度增快,企业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容易忽略质量问题。质量与成本之间关系密切,最大程度控制成本就无法使质量得到保障,而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因此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针对存在的问题找到根本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本文就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做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控制;问题与对策

经济发展成为城市化推进的强大动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工程造价能够确保企业经济利益与施工质量,从而促进自身长远发展。但是部分企业在工程造价控制方面还存在问题,从而影响到整体利益,对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1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阶段性特点和重点

建筑工程造价可以分为前期控制,施工环节控制与后期控制,不同施工环节工程造价控制特点不同,工程造价整体控制重点工作在于工程建设过程。工程造价前期控制特点主要体现在,全面性、预算性、可行性。全面性指的是设计工作需要考虑到各方面问题,以理论为基础并实地考察,结合到施工方案,提出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确立工程造价控制目标,需要与各方人员保持密切沟通。由于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市场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单位的预算目标产生动态变化。预算只是在建设目标确定的前提下,确定大致的工程造价与目标,并基于此目标对工程进度、质量等各方面予以约束。可行性体现在工程施工造价目标确定前,造价人员需要全面调查市场情况,结合到建筑功能与规模,合理确定造价目标,并确保建筑设计可行性与实用性。施工过程中工程造价,特点主要是动态性,施工环节现在各方面不确定性因素,并且市场处于变化之中,会导致材料价格发生变化。工程各方面成本变化,从而导致了工程造价会发生变化,与前期预算的目标不相符。工程造价控制重点在于施工过程,而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占据较大比例,此环节工作重点在于对施工成本进行严格控制。包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机械设备、环境安全等。材料成本主要是采购人员没有对市场情况做详细了解,没有结合建设目标以及可能出现的变化,造成材料短缺或者是资金浪费,设备成本。采购成本方面,设备采购过多,或者是后期养护操作不当,都会导致成本增加,人工成本主要体现在人员配置不合理,操作过程没有对成本合理控制。

2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2.1工程设计环节造价问题

由于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重点在于施工环节,因此部分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前期没有对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预算与控制工作只是依据理论数据做简单分析。设计团队由于时间紧迫结合工程管理控制方法合理选择,导致工程设计方案投资较大,存在浪费,而后期使用量有限,无法达成预定目标。预算编制工作没有落实到位,造价成本控制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而管理工作混乱,控制体系不健全,无法发挥其监管约束作用。工程建设资金产生浪费,项目是动态变化的,监管体系没有动态更新,无法适应工作需求。

2.2施工环节工程造价控制力度不够

施工环节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材料、设备、人工费用。材料采购时采购人员没有对市场做详细了解,没有对不同供应商做详细比较,没有对后期市场发展情况做预算,从而导致建设过程中材料供应不及时或者材料存在质量问题。部分采购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受到利益诱惑材料采购过程存在不正当行为。设备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设备采购过多未能充分利用,从而造成闲置成本或者是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合理操作造成设备损坏,产生维修成本。人力成本主要体现在,作业人员技能素质低,未能依据标准开展作业,施工环节节约意识不强,存在材料浪费现象,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3加强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对策探索分析

3.1做好工程造价前期控制

前期控制要重视工程投资预算,强化资料收集并对资料进行深度分析,结合到工程实际情况与市场状况,制定不同的预算方案,经过讨论选择最佳方案,以此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设计环节方案确定后,要经过施工单位、建设企业、招标单位、工程监理多部门讨论,结合到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优化,使资源合理配置,避免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确定造价限额方案,严格控制工程成本。

3.2施工过程中加强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工作可以从材料、设备、人员、环境安全等方面考虑。材料采购部门前期要对市场状况做详细调查,选择不同供应商,通过合同管理等对质量进行约束,避免后期产生风险使成本增加,同时也确保在建设过程中材料能够及时供应。强化材料管理,专人负责严格控制材料出入库,材料领取需要依据流程办理相关手续,使相关部门了解材料使用状况。设备成本方面,主要是结合到工程实际情况采购设备,确保设备利用效率最大化,避免设备出现闲置,产生成本。同时需要流程进行优化,施工环节存在交叉,避免产生矛盾,影响到建设周期,从而增加成本。设备使用过程中,要依据规范操作,加强维修与维护,避免设备出现问题,增加成本。人员方面,要选择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队伍,强化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成本意识,节约并合理利用材料,避免浪费问题产生。要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不同要素组合,从而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4结论

工程造价控制是企业项目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影响工程造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不同环节来分析,也可以从参与项目建设的不同要素来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来解决问题,使工程造价作用得以发挥,从而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丹丹.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居业,2017(04).

[2]晁月霞.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14(02)

作者:丁超 单位:宁夏正业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第二篇: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及实证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及其编制流程的分析,结合实例,论述了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流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安装工程;建筑;编制方法

目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较快发展进程之中。城镇化建设的推动带动了大量城市房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需求,以及大量工业、交通和能源基地建设等市场也都保持了旺盛的需求。根据中国建筑业协会的《2016年建筑业发展统计分析》,2016年我国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9.36万亿元,同比增长7.09%,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9522亿元,较2015年增长了6.6%。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建筑工程造价是否合理确定以及有效控制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有效地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也是当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实际应用中,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为工程造价指数法。

1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概述

1.1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作用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作为体现一个时期内价格变化对工程造价所产生的影响度的重要经济指标,所反映的是报告期相比于基期的价格变动趋势,也是现实调整工程造价差的一个重要依据。因此,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会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因此,用好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①科学指导建筑安装工程量清单计价和报价;②有效解决已建工程造价静态性的重要手段;③合理动态结算工程价款的重要依据;④能够帮助分析价格变化原因及估价工程造价变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等。

1.2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内容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包括各项指数内容,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工程造价指数指标库的建立。①建筑安装工程各种单项价格指数(如人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②设备、机械价格指数(如各个时期机械、设备价格变化,以及不同种类、规格的工器具价格变化);③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包括人工费指数、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用指数、材料费指数等,是一项综合指数);④单项安装工程造价指数(通常包括设备、机械、工程建设等指数综合分析后所获取的,一般以平均指数形式表示)。

2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方法分析

2.1个体指数编制方法

个体指数编制是根据建筑安装工程的人工、材料、机械设备等造价指数进行分析,根据相关的计算公式计算后得出报告期和基期指数指标数,并以基期造价指数与报告期造价指数对比后即可获取最终的造价编制方法。

2.2总指数编制方法

建筑安装工程总指数编制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综合指数:就是对建筑安装工程中涉及到的各种要素进行全面、准确地分析,并将要素综合起来分析其变动程度,以及随之变化所产生的绝对效果,最终根据变化后产生效果给出的真实反映。②质量综合指数:针对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指标变化的反应。具体来说,就是建筑安装工程在一定时间段里,对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等工程中每个部分质量综合变化程度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报告期、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再进行计算,从而得出质量指标综合指数。③数量综合指数。对建筑安装工程中的人工数量、机械设备数量等要素的数量指标进行分析。数量综合指标以拉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计算公式,基期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以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计算公式,以报告期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④平均指数。平均指数一般又加权算术平均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指数两种编制形式,其中,加权平均法计算应用更多。通过加权平均法计算,使建筑安装工程的造价与实际更为接近,提升工程造价指数编制的准确性。

3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流程

3.1造价信息采集

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第一步就是要准确的采集好建筑安装工程在不同施工阶段的造价信息等基础性资料。具体来说,就是要结合工程类型、不同造价指数等与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密切相关的信息资料的采集,如人工、机械设备、材料等,而且还要进行动态信息的综合分析,根据不同时期的政策、标准规范、市场变化等最能反映造价信息变化特征,以及对建筑安装工程价格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及相关指数信息,为编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参考。

3.2典型投入品选择

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的实际编制环节,要结合具体指数编制要求,根据工程类别、造价指数等不同,科学合理地选择出典型的投入品。并根据实际建筑安装工程需要确定典型投入品的数量和规格,并根据工程进度实时更新,做到投入品分类有粗有细、定期审查和复核。要保证典型投入品数量与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接近。

3.3基期选择

基期一般分为固定基期和递换基期两大类别。固定基期通常是选择一定时期作为所有报告期共同比较的基准时期,因此,固定基期具有一定的固定性。而递换基期则是指处于不断变化,各期指数均以上一期数为比较基期进行对比的基期,因此,递换基期又称环比基期。递换基期能够清晰反映前后不同时期变化,但不足之处是不能直接与其他基期进行比较。

3.4权数选择

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安装工程的数量和类型也呈现出较快增长态势,因此,在选择权数上,注重典型安装工程(建议采用统计公开招标信息)的选择,以典型工程造价情况来确定各部分造价指数的具体所需的权重,从而提升工程造价指数编制的准确性,以及编制的质量和效率,减少工作量。

4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及其造价预测实证分析

4.1信息采集

以住宅建筑工程造价指数为例进行预测实证分析,以某市2014年第1季度~2016年第4季度住宅建筑工程造价指数为建模数据集,以2017年第1~2季度的建筑工程造价指数作为测试数据进行预测实证分析。

4.2建立模型

先选择2014年第1季度~2016年第4季度的8个季度的造价指数预测2017年第1季度的造价指数,其原始序列Y=(108.3,109.5,112.6,115.4,111.8,109.3,117.2,119.7),对Y进行加速平移变换,以及加权平均处理得序列X(0)=(108.3,112.7,121.3,126.2,128.5,132.4,149.5,153.6),建立GM(1,1)模型得Y^=(108.3,114.2,110.5,110.3,110.6,111.7,113.4,116.2,119.6)。以随机振荡GM(1,1)模型得到的模拟值(108.3,114.2,110.5,110.3,110.6,111.7,113.4,116.2,)作为输入向量,以实际值(108.3,109.5,112.6,115.4,111.8,109.3,117.2,119.7)作为输出向量,利用蚁群算法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训练好的网络,以模拟值(108.3,114.2,110.5,110.3,110.6,111.7,113.4,116.2,119.6)为输入向量,输出的结果为最终的预测值。再利用MAT-LAB编程模拟,最终获取的输出结果为:p=(108.3,109,112.2,115.3,111.8,110.6,108.6,119.5),即2017年第1季度造价指数的最终预测值为119.5。然后,再将预测值与前8个季度的实际值作为原始序列,并对2017年第2季度造价指数进行预测,最终预测的结果为121.2。

4.3评价

采用了随机振荡模型提高了预测精度和拟合效果,蚁群模型与随机振荡模型的结合,提高了模型的稳定性,拓展了模型的实用性,也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建筑安装工程造价预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玉萍.浅谈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J].建材与装饰,2015(18):160~161.

[2]赵振东.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指数编制方法的探讨[J].建筑与预算,2017(8):5~7.

作者:方金强 李燕 单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多,项目工程的造价也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建筑质量也是大众比较关注的一项内容。对于整个工程而言,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合理的动态管理方法和控制方法,提高对建筑工程的整体管理。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

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我国建筑行业也在蓬勃发展,建筑行业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而且周期性比较长的工程项目,其涉及面也是比较广的,对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完成质量与效益,要对建筑工程的造价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更好的保证整个建筑工程顺利进行。

1工程造价概念特点

工程造价即是工程的建造价格,是指进行某项工程建设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工程造价的特点分为:①投资的大额性,工程的造价都是非常昂贵的,因为工程的复杂和周期长,涉及到的相关部门机构也是很多,所动用的人力、物力也是十分大的;②工程项目的差异性,任何一项工程的用途都是不尽相同的,都有特定的规模和用途,因此,每一项工程的结构、空间设计都是有不同要求的,工程的差异性也决定了工程的造价的差异性;③工程造价的动态性,任何一项工程从设计到竣工都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建造的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因素;④工程造价的层次性,在工程建设中,往往包含很多的独立项目,一个单项的工程由多个单位工程组成,工程造价也会分为总造价和单项造价,每一个工程造价的层次做得越好,会使整个工程造价工程做得更好。

2工程动态造价控制和过程

工程造价是一项具有专业性、技术性以及政策性的工作,整个过程也是变动的。对于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整个动态管理和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会始终贯彻于建筑工程的各个方面,良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过程有助于建筑企业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要通过管理层的决策之后,才能执行相关的政策,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管理过程的顺利进行,在整个管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工程造价效果,对制定的相关方案进行检查,分析其是否可行,对于不可行的部分,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建筑工程施工之前,要检测方案实施的必要性以及项目的决策,提高决策的准确性,避免出现漏洞,同时还要考虑相关的成本问题,将多种方案进行对比,选择获利空间比较大的一方。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工程造价的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对整个工程建设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要充分考虑到各个方面,要考虑到整个工程的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成本,对多种工程造价方案进行选择,改进一些不合理的方案,另外,要充分考虑到方案的合理性,其中的技术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要确保相关的方案经济实惠。②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在施工阶段,影响到工程造价的因素是很多的,要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控制施工的成本,要选择一个可靠的施工单位,可以为投资方节约很多的成本,同时在选择材料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市场的行情,了解材料的价格和厂商的口碑情况,选购的材料一定要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标准,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和预选方案,以防国家相关政策的改变影响到工程的进度。③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是整个工程建造中的关键环节,这一阶段的造价管理工作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要对工程项目进行结算审计,要注重对审计机构的选择,责任心强的审计机构会对整个项目的工程总体数量及竣工情况进行仔细的核对,保证整个过程的真实可靠。

3建筑工程动态造价控制案例

对于居民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要落实到工程管理的每一个阶段,做好对每一阶段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才能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实施,提高工程实施的质量。首先,在工程的决策阶段,要将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聚集起来,对投标的建筑工程项目做一个详细的分析和了解,让所有参与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的人员都参与,使每一位负责人都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做好对工程的管理工作。然后,设计阶段要从设计师、设计图纸以及施工图方面进行控制,要做好招标准备,选择优秀的设计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减少实施过程中造成的成本增加。招标阶段,要了解市场情况,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工程的招标工作。最后的施工阶段,要充分考虑到经济、技术等方面的设计方案,加强对方案的控制,施工阶段的管理项目要明确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责任,将整个管理过程贯穿于整个工程之中。在工程的竣工阶段,根据相关合同条款进行结算,做好对工程造价预算的审核工作,保证工程造价管理的高质量进行,对于一些有出入的部分,一定要审核清楚,找出原因。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建筑行业也得到蓬勃发展,建筑质量受到民众的广泛关注,建筑工程的造价管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也是当前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动态管理工作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建筑企业的投资效益,要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和控制,才能更好的推动建筑行业的发展,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化的管理,提高工程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成龙.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门窗,2017,01.

[2]赵文智.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江西建材,2017,10.

作者:张孟萍 单位:宁夏正业通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第四篇: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及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这也就要求各个施工企业能够充分重视建筑工程的造价环节,并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各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在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来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影响建筑工程造价的几点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工程造价降低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降低

借助于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工作能够实现建筑施工企业各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其也是建筑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经济活动。但是在建筑工程造价过程中还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工程造价工作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并制约了我国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1建筑工程造价概述

建筑工程造价主要是指某一建筑工程在建设期间所花费的所有费用,需要包含到筹建到竣工验收等环节所使用的全部费用。在现阶段的工程造价工作中,其主要需要完成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具购置费、工程建设其它费、预备费以及税金多多个方面的造价工作,并且能够对建筑工程的后续施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作为一项综合性的经济管理模式,借助科学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工作能够使得工程建设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并能够进行各种不良因素的有效清除,从而使得工程施工的规范性以及合理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并能够为该建筑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2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影响因素

2.1工程招标的影响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建筑工程招标模式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实际招标的过程中,有部分建筑单位为了中标,便通过恶意降低标价等行为来进行竞标。为了确保自身的经济效益,其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就会应用到一些质量不达标的材料来进行施工,从而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而竞标价格过低,也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造价工作的准确性,并导致工程造价自身的职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2工程施工方案的选择

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还要求专业的施工人员事先完成对施工地点的勘探工作,并需要在结合了实际施工情况的基础上来进行施工方案的针对性选择,从而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但是部分建筑企业因为专业人才的缺乏以及施工水平的不足,也就导致了在进行施工方案的选择过程中无法进行新技术以及理念的有效掌握,也就容易出现一系列的技术漏洞。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旦面临施工问题就需要进行设计方案的更改工作,并导致施工工期增加、施工费用提升,该建筑工程的总体造价也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3施工管理工作的影响

施工管理人员需要直接对建筑工程的竞标、施工准备以及施工流程等多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其管理措施的合理性也就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造价结果的准确性。但是在现阶段的施工管理过程中依旧存在有对工程造价重视程度不足等诸多问题,在具体施工过程之中也无法通过有效的措施来确保施工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这样就容易导致施工成本增加以及综合效益降低等诸多问题的发生。

3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的主要手段

3.1控制决策阶段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力度的不断增加,使得建筑单位的竞标负责人不仅需要进行招标文件的认真批阅,还需要进行投资经济评价、工程在家估算以及可行性分析。此外在进行标底的制定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施工能力,来保障标定的合理性。这样也就能够有效避免因为标底过低而给自己经济利益所带来的损害。在合同制定过程中还需要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的审阅,并对该合同中所要求的成本价格、承包价格以及结算价格进行计算分析。

3.2设计阶段

施工方案的设计作为工程结算以及工程施工的基础,只有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才能够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方案的更改工作,并有效避免工程成本浪费这一情况的发生。因此在进行工程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对工程标底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并需要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来选择一些低价的施工材料,并在具体施工过程中进行新技术以及新材料的合理应用,从而确保施工水平与质量。此外设计人员还需要加强与各个部门的沟通力度,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3.3施工阶段

为了发挥出工程造价工作的职能,就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充分配合监管人员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的找工作,并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对于设备以及材料的价格与质量要求有良好的理解,并且能够按照相应规范来进行设备与材料的管理工作。最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并进行各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从而保障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效益。

3.4工程结算阶段

在施工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竣工阶段的编制工作,其审批工作需要由相关单位完成,并需要进行工程索赔款的及时收取,从而将工程的浪费以及支出情况降到最低。此外工程项目管理人员还需要对国家的最新政策以及宏观管理政策有充分的了解,并在这些政策基础上来降低整个建筑工程的整体成本,从而让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得以提升。

4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内容和经济活动,其往往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中,并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以及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在工程造价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能够有效降低工程造价的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冀丹芳.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8):225.

[2]乔奕文.探索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四川水泥,2015(2):80.

[3]徐州.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分析及降低工程造价措施[J].装饰装修天地,2016(1):262.

作者:阮静 单位:宁夏信安永达招标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对策

摘要:伴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兴起,建筑工程越来越多。进入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其造价成本的控制与工程最终的经济收益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合理确定并控制工程的造价与投资,尤其是控制设计阶段的造价成本,对提高建筑工程收益和促进建筑市场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成本;控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兴起,建筑项目无论从金额还是规模上都日益增大,越来越多复杂而庞大工程出现,也形成了内部造价综合性与复杂化的管理。当前我国很多的建筑项目工程中都存在质量水平低、投资高、效益低等问题,往往出现决算明显高于预算,而预算明显高于概算的情况。这些必须引起相关工作人员足够的重视。

1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必要意义

建筑设计阶段对建筑整体的质量和水平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阶段的合理工程造价,能够确保后续环节与阶段的施行更具主动性[1]。建筑工程资金的投入很多都是根据工程项目设计工作决定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就投入到造价成本的把控中,紧密结合工程实际的规模和结构,更准确地评估总体资金,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确定具体的造价结构,评估资金应用意义,最终保障工程的经济效益[2]。对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合理控制,要求相关人员进入到工程的设计阶段,就要根据项目投资要求展开设计,各个细节过程中重视对总费用的管理,在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设计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材料应用合理性以及施工技术应用规范性。还要加强设计人员与造价人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缩小实际产生的费用和预期费用之间的差距。

2建筑工程预算与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作的关系

做好建筑工程的预算工作,对其成本的控制有直接的影响,能确保建筑工程造价更为合理,并且依据预算的过程和结果,能够推动相关的工作人员设计和编制出更为合理的设计施工图。由于建筑工程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甚至施工后都会受到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在当前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也存在了诸多问题,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最终经济效益。再加上现今很多参与其中的编制人员由于缺乏设计经验,或是业务水平和专业能力相对偏低,无法掌控建筑工程的责任,出现调研资料不准确、工程预算不精确等问题,使得工程的设计与造价控制无法对后续的工程建设工作发挥指导性作用。另外,当前激烈市场竞争背景下的建筑工程中,建筑应用材料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伴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在设计预算中工作人员还要对市场的情况进行合理预估,预防因为应用材料的费用波动导致工程预算超出范围。而施工单位方也有不少不重视造价成本控制工作的情况,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动态性的跟踪与了解,都将无法做好工程的造价成本控制工作。总之,建筑工程的预算与工程造价成本控制联系紧密。

3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对策分析

3.1树立全局性的成本控制意识

由于当前不少工程设计人员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过于重视技术的先进程度而忽略经济方面的合理性,导致在设计阶段并没有遵循标准收费基数进行造价控制,也没有任何经济责任的限制,难以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当前的建筑设计已进入市场化,越来越多的建筑设计企业需要自负盈亏,而一旦设计费用发生改变,那么需要弥补的是建筑单位而不是依靠政府拨款,这就给了当前设计人员更多的压力。设计人员要达到中标目的,就不能盲目迎合建筑单位需求而忽略经济性与合理性。因此,建筑市场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设计环节监理制度与相关问题索赔制度,强化管理,确保在设计阶段建筑的经济性与技术性能同时得到保障。另外设计人员也应全面加强自身的成本控制意识,在工程质量得到保障的基础下,尽可能降低工程的设计成本与后续施工成本。

3.2建立健全相应的建筑设计方案

由于建筑设计方案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方案的选择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严格的比对与全方位的考虑,确保选择的方案从经济与科学的角度都最为合理。尤其是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控制一些不必要的费用支出,重视成本问题,尽可能优化设计方案,瞄准最小投资实现最大收益的目标。具体到影响因素的分析环节,要从对成本产生最大影响的因素出发,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问题分析经济方面的难题和技术上遇到的难题,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总体价值。

3.3制定科学的建筑设计周期

面对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一些建筑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内的利益,在工程的初期设计阶段做决定过于仓促,忽略建筑工程的设计工作,最终对整个工程的质量以及效益都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工作人员首先要提高自身对设计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确保设计工作有合理的设计周期,才能在后续的参照设计过程中有更科学与专业的指示,才能更好的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那么在设计阶段,工作人员就必须紧密结合技术与经济理念,预留足够的时间招标与比对方案,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考察后得到科学论证,完善并制定建筑的设计方案。

3.4坚决实施动态化的成本控制管理

在进行动态化成本控制管理前,工作人员要在设计阶段做好限额设定工作,严格依照我国相关部门的标准要求以及实际的企业工程投资估算,设计全新的符合成本经济性的方案。限额设计的方式能够确保建筑工程合理的进度以及整体的质量,同时还有助于良好地控制费用,实现技术性与经济性的结合目标。但工作人员必须重视限额设计的注意事项,即不能过多地进行一次性资金投入,比如一次性投入保费、拆除费或是维修费等,要依靠动态化的成本控制模式,才能避免中途变更等问题发生时过于被动的情况。另外过多的限制也不利于设计人员创造性的发挥,要注意在对建筑工程进行初步设计后提高相关人员的成本控制主动性[3]。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建筑企业与设计单位只有从始至终树立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和经济观,尤其是在重要决策地位的设计阶段,做好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工作,才能尽可能提高建筑工程的市场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胜.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的必要性及控制策略分析[J].江西建材,2016,20(197):238.

[2]马倩.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对策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7,11(2):37.

[3]贾敏.建筑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对策研究[J].工程项目管理,2016,11(29):159~160.

作者:邵贵兰 单位:贵州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第六篇: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

摘要:工程造价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建筑企业未来的投资计划和行业标准。因此,要做好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体系中重要内容,也是未来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控制举措,为以后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分析

引言

近些年,我国建筑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速度逐步加快,使得建筑行业得到空前的发展空间。建筑企业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机遇,必然要具备核心的竞争实力,以此来实现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确保企业利益最大化。为了这样的目标,企业必须具备现代管理模式,对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进行有效控制,以合理的手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我国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现状

建筑工程造价问题是决定建筑工程进度是否顺利的关键,同时也是影响工程经济效益成本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建筑企业务必重视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不过,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不仅需要专业知识,还需要良好的实践环境以及管理能力,并依照市场行情的变化来进行调整,以此来为建筑企业赢得更大的效益。经济和技术领域的拓宽,优化了行业标准,提升了技术水平,但管理人才跟不上企业发展脚步,导致企业的工程造价与实际价格存在误差,影响企业效益的同时,造成企业资源浪费,从长远来看,不利于企业的发挥在那。如果企业能够对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外加上专业技术人才的支持,必然会推动企业发展,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实力[1]。

2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的作用

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不仅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效率,还降低施工成本,使得建筑管理更具灵活性,符合现代施工要求。动态管理和传统工程造价有明显的不同,动态管理具备较强的技术性,且能够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极大地减少资本浪费问题,保障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得建筑工程各行业保持健康水平,有效推动建筑行业健康发展。

3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分析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各阶段均涉及到造价问题,而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理,有效改善施工状况,确保工程项目在各个阶段均有效、顺利进行。

3.1建设初期阶段动态管理控制

建筑工程初期阶段,主要是建筑的设计和决策内容。因此,初期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十分重要,具有指导性意义。由于决策阶段需要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不仅要协调好工程内容和建设方向,还需要符合企业的利益,保障建筑质量。而在进行决策预算的时候,要对施工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以科学、准确、高效的管理方式,提高企业效益[2]。

3.2建设中期阶段动态管理控制

所谓中期阶段就是施工阶段,该阶段的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将对整个建设内容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应做好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这是保障企业效益,降低企业建设成本。施工阶段应保障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施工阶段由于是整个建设工程最重点部分,该阶段的发展将会影响合同内容以及工程效果,而为了增大企业效益,必须在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同时还要强化合同管理,以此来完成建设内容。这就要求投资方在寻找承建单位和监管单位的时候,应该寻找管理制度完善、业内信誉良好的企业,以此来减少资本损失,减少安全隐患和工期滞后的问题出现。

3.3建设后期阶段动态管理控制

工程实现竣工,意味着企业要对所有的施工内容进行成本预算和结算,以此来履行合同。而该阶段在工程管理中并不会对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产生影响,但在结算当前工程造价的时候,竣工阶段就会对工程建设成本产生影响,因此,待工程完成后应严格审查施工阶段的各项内容,确保所有的建设项目均符合合同要求,然后对建设中的参数、质量、规格进行审核,确保无任何瑕疵和问题后才可结算款项,以提高资金的利用率,降低资本损耗[3]。

3.4材料差额处理的动态管理

从整个施工状况来看,材料成本占到主体施工成本的7成,因此,就需要对材料成本做好控制。因此,需从以下几点开始。(1)建筑工程各阶段所使用的材料价格、品类不同,所以,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控制的时候,应和主体材料进行分开处理。而市场经济态势下,为了避免应材料之间不合理的价格造成资本浪费,应参考相关部门的定价,从而获得合理的价格内容。同时,为了进一步控制材料成本,应对所使用的材料进行特征登记,确保施工过程中被调换,影响建筑质量,降低成本损耗。(2)如果某建筑工程周期短,不应采购价格过高的材料,并积极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处理,确保将材料差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制定材料价格标准化体系,加强价格控制。而为了增强约束力,应将材料差额处理内容加入合同条款中,以此来减少投资方和承建方之间的矛盾,增大企业经济保障。

4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是依据建筑经济市场诸多不确定内容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来进行调整。而从目前市场经济来看,建筑企业的竞争态势日趋激烈,如果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和控制,必将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赢得市场发挥积极效果。工程造价是整个施工阶段重要内容,优化企业内部工程造价管理制度,成为降低企业投资风险的重要依据,能够有效帮助企业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资本损耗,从而提升企业核心实力。这样可以实现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控制,实现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以此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4]。

参考文献

[1]刘永德.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J].建筑与预算,2016(1):5~8.

[2]郭哲,邱宏达.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叹息[J].中国市场,2016(21):194~195.

[3]赵庆敏,王彩.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118.

[4]涂君.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与控制方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119.

作者:杨学志 张文东 马洪斌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明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第七篇:建筑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其已经融入在市场经济的众多领域中。而为了促进建筑工程持续性发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逐渐被凸显出来。因此基于BIM技术展开相应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逐渐受到大家的选择和重视。通常情况下,基于BIM技术展开相应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发现施工内容展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可以及时展开相应的整改措施,以从根本上消除问题。但其具体实施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大家加以注意。本论文将就基于BIM技术的具体应用而展开的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展开深入分析。

关键词:BIM技术;精细化管理;工程造价;具体实施;建筑

BIM技术全名为建筑信息模型,是基于三维数字技术展开的将工程信息数据以一种多维模型展现出来的信息集成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对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而基于此技术展开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筑工程造价的准确性、时效性,对建筑工程的管控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暴露出的不足之处

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相对而言对建筑工程管控工作的有序、高效展开起到了积极影响,但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仍然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希望引起相关管理工作者的注意,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建筑施工的有序展开,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1前期预测准确性呈一种低水平状态

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在施工内容实际展开前会有一个基于预算而进行的决策工作,旨在于对于建筑工程整体展开宏观把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虽然其不可能造成直接经济效益,但是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金的周转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预算的准确性对于建筑工程的展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严格把控。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前期预算工作的准确性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或许是造价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或者是在计量过程中出现人为错误,总之会造成前期投资过大,不能对建筑工程造价有很好的把控。

1.2工程造价信息数据滞后

信息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对于工程造价管理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其直接影响最终的工程价款是否科学合理。目前建筑材料价格并不是持一种稳定的状态,随着其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最终的工程造价。虽然许多地区在地方政府的提倡下设置了相应的建筑材料价格信息网,但后期完善工作并没有做到位,没有起到其积极作用。究其原因在于信息网内部信息数据以及格式并非统一的,并不能实现快速查询数据功能。而且,信息数据相对较为滞后,不足以作为展开建筑工程造价的依据。值得一提的是,建筑工程施工内容展开过程相对较长,施工内容通常会分阶段、分层次展开。因此各个施工阶段间的信息传递会受到各阶段间存在的差异性的影响而出现失真问题,以至于施工各个阶段都要展开重新规划工作,从而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产生消极影响作用。

1.3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工作不完善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普遍使用清单计价模式,但是因为各地区间经济状况的层次性差异,导致各地区间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设备费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直接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产生消极影响。据不完全统计信息,我们发现目前许多建筑工程项目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三超”现象,许多建设单位为了改善这一问题,就会一味单纯的降低成本、缩短工期,以至于施工现场操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正规操作的现象,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产生很严重的消极影响。而且,造价人员的行为不规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纠纷案的发生产生推动影响作用。

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内容展开的各个阶段,都应该基于BIM技术展开相应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工程项目的把控工作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基于BIM技术展开的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成本、进度、质量的把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保障了施工内容的有序展开。在建筑过程中应该对以下几个环节的内容展开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

2.1项目立项决策阶段展开的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立项决策阶段,应该首先对整个建筑工程展开相应的造价工作,以初步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做出宏观掌控。基于BIM技术建立相应的数据模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以最大程度的保障预测结果与实际的吻合度,将偏差降低到最小。

2.2项目设计阶段展开的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

基于BIM技术展开相应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工作相对而言,所需实际展开的操作内容相对较多、较难,但是其为后续展开的精细化造价管理会起到良好的积极推动作用。设计阶段展开的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各个施工内容的有序展开提供理论技术指标及技术要求,从而保障了工程项目的可行性、安全性。

2.3项目施工阶段展开的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

在施工内容展开过程中应该进行实时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展开的。因为建筑工程相对而言所包含的施工内容较多,施工时间相对较长,不确定因素太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程造价的难度。但是不准确的造价管理不仅仅会带来建筑工程项目的亏损,而且对于建筑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而言也是起到消极抑制作用。基于BIM技术展开的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造价的准确性。数据信息收集和处理的及时性、准确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成本控制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2.4项目结算阶段展开的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内容全部结束之后,竣工阶段应该展开相应的工程造价决算工作。基于BIM技术展开的工程造价活动相对而言不仅仅可以有效控制成本,而且也可以有效完成相应的质量控制。工程数据收集整理后,基于BIM技术展开相应的计算工作,然后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更改。值得一提的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还会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工程建设的公开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成本及质量监控作用。

3总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BIM技术展开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相对而言会对工程造价的准确性起到积极影响。但是基于我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使用和实施的真正意义还没有被体现出来,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各地区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在其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基于BIM技术展开的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因此研究学者必须就这一问题展开相应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希望本论文展开的研究分析可以对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展开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邱琳舒,钟蕴贤,张悦.基于BIM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研究[J].科技展望,2017,27(17):191.

[2]胡馨.浅谈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上的应用[J].四川林勘设计,2016(01):80~82.

[3]陈富平.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障碍及对策研究[J].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6,33(05):101~104.

[4]洪瑞旭.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6(03):121~122.

作者:王芳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第八篇: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浅析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规模化地扩张,建筑工程的数量大量增加,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用各种手段来降低工程的造价。本文对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建筑工程管理;应用

1造价预结算的审核方式

1.1全面审核法

全面审核法可以全面细致的对项目造价进行审查,且质量高差错小,但工作量较大。目前,这一方法在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应用较广。其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1)对竣工图纸进行仔细的审查,一定要将图纸看懂、看全。这主要是因为工程量一般都非常大,施工过程比较复杂,各专业工程较多。(2)按照计价规范子目的顺序,对原始的数据进行逐一的核对,在实际工程中审核人员主要是借助原有的预算工程量底稿,结合工程的竣工图纸进行校对审核,效率更高,较容易发现问题。

1.2重点审核法

在实际的审查工作中,审核人员会对一些工程量大的,并且工程造价高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核。比如在一般的土建工程中,墙、柱、基础、梁板等结构项需要进行重点审核。

1.3对比审核法

对比审核法适用的对象是位于同一个区域,或类似结构建筑。通常来说,对工程的预结算经济指标及含量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对指标偏高的进行分解进一步对比分析分部分项工程,对比偏差较大的工程量及单价,进行重点审查。此法更适用于结算复审。

1.4标准图审核法

标准图审核法可针对某预算结算造价集中审核力量进行综合分析,并将审核结果作为这种标准图纸的标准造价;或采用这种标准图纸的工程量为标准,对照审核。而对局部不同的和设计变更的做单独审查。这种方法时间短、效果好,但只适用于按标准图纸设计或施工的工程,适用范围小。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

2.1项目核算不合理

工程造价贯穿项目的始终,由多项成本费用组成。在项目建设之前,各项费用经过计算共同构成工程造价,并在项目的各个阶段分别编制投资估算、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和竣工结算。在项目进行中,项目成本以工程造价为基础进行核算,便于控制各项施工成本,避免实际建设中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现象的发生。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项目成本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成本核算的好坏关系整个项目成本管理的质量。虽然目前一直在通过科学预测或者估算来制定成本核算的方法,并运用一定的管理手段对工程各阶段的工程造价进行合理控制与调节,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这主要是因为成本管理监管不足以及成本核算机制尚待完善。

2.2分承包商高估冒进

由于分包单位技术与经济相脱离、对于合同的实质内容了解不透彻等问题,都是现阶段建筑工程的预结算的审核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专业分包单位对工程进行深化设计,会从自身角度考虑相关的问题,因此存在在合同约定工期、造价以及规范要求等不能满足的问题。

2.3审核凭证不足或失真

建筑工程结算审核工作进行过程中,还会出现相关资料以及凭证缺失的问题,建筑工程偷工减料问题的存在对于相关部门来说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存在很大一部分工程在实际施工资料记录的比较简略,不能作为参考,现场的签证也不够精确,最终造成相关的资料以及签证不具有法律的约束。以上凭证以及相关的资料并不能作为实际审核的有力依据。签证办理,实际操作中流程比较复杂、周期较长,施工进度较紧时经常会对签证变更等扯皮不清的部分,采取先行施工,争议搁置的方式,会造成结算时签证变更数据不清楚,导致结算时扯皮。

2.4招标图、施工图与竣工图的差异

招标图、施工图以及竣工图存在一定差异也是建筑工程的预结算的审核工作常遇见的问题。为了能够达到业主的要求,施工过程中会出现或多或少的设计变更。竣工图应能反映出工程实际完工产值,并作为结算的重要依据。但实际竣工图由于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欠缺,往往将施工中的设计变更、图纸会审、技术核定单等如实反映在竣工图上,尤其是隐蔽工程的竣工图,影响结算的准确性。

3提高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准确性的方法

3.1注重合同管理

在施工合同签订过程中要保证合同内容具有全面性、准确性。在签订施工合同时也需注意以下几点内容:①对于影响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经济效益的因素明确标注在合同条文中并通过商议提出双方都认同的解决方案。其次,在工程造价形成过程中要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有助于工程预算结算的编制以及工程造价的控制。②工程预结算工作人员需协同设计、工程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内容,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合理或者不符合经济效益的设计内容进行优化,避免因工程后期设计变更,造成工程建设成本的大幅度提升。

3.2提高审核人员的素质

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高水平的工程造价人员,提高造价预结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助于施工项目整体分析工作的开展,并制定完善的造价预算审核策略,提升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整体水平。建筑企业也要对造价审核部门的造价预结算审核人员开展定期培训,提升审核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升管理知识储备量,从而使造价预结算团队的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3.3技术创新方面

将信息技术引入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可以提高审核的质量和效率。众所周知,工程量和单价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总造价。当我们人工对其进行计算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差。而使用计算机技术时,可以大大节省人工计算的时间,并且大幅度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降低对工程量计算的误差。

3.4审核机构方面

一个健全的审核机构对于开展审核工作有极大的好处,可以有更快的审核速度,更高的审核质量。因此,企业应当完善和健全预结算的审核机构和机制。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要过硬,实践经验要丰富,这样才能确保审核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其职能。

4结束语

当前,工程造价的预结算的审核在控制企业的成本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审核工作。因此,审核人员必须要把握好审核工作的要点,充分考量各个方面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趋利避害,为企业创造更大经济利润做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琦.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7,36(08):16~17.

[2]韩兴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工作要点研究[J].工程经济,2015(04):38~42.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6

一、平衡计分卡简介

(一)定义

平衡记分卡(theBalancedScorecard,BSC)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体系,它将传统的财务指标分析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方面来管理和测评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四个方面的未来财务绩效的驱动因素,促使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四个方面驱动关系

财务目标是制定战略时首先考虑的目标,而客户满意度的高低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要取得经营绩效,就必须创造出客户满意的产品与服务。内部流程主要衡量为实现财务方面和客户方面指标的所有关键内部过程。通过内部业务流程将企业的学习与成长、客户和财务目标联系起来,管理者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平衡记分卡前三个方面的目标揭示了人才、系统和程序的现有执行力与实现突破性业绩所需要执行力之间的差距。为了弥补上述差距,企业必须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加强员工新技能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及系统,并理顺企业的日常工作程序。企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生新的战略,又需要员工加强学习和创新,从而开始下一个循环。

二、企业BSC战略管理体系设计

我国航空企业目前已形成规模效益,三大航飞机数量和企业规模已达到世界先进航空公司水平。但国内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相较国外同等规模的航空公司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随着规模扩张的受限,各公司更应着力于自身潜力的挖掘。本文结合三大航的现状及特点,借助平衡计分卡管理工具,对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进行浅析。

(一)财务层面

财务目标建立基于企业的战略目标,虽然财务指标是滞后指标,但它是其他三个方面的出发点和归宿。平衡计分卡要求企业财务目标明确,并能满足战略的要求,从而达到股东目标。公司财务层面指标可基于传统的杜邦分析体系进行提炼。如营业利润、常旅客销售额、可控成本费用、航线边际贡献等均为企业重视的财务指标。营业利润是财务目标的关键考核指标,提高营业利润是实现财务目标的基础。常旅客是航空公司长期运营的保证,是企业的长期资源,关注该指标的增长可以反映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同时反映公司提高销售的力度。将航线边际贡献指标纳入财务方面考核范畴,可以平衡客座率与票价的关系,可以遏制盲目的以降低票价来提升销售收入的方式。重点经营边际贡献高的航线,取消或减少边际贡献低航线的班次,特别是对国际航线盈利能力有明显的分析作用。

(二)客户层面

为了取得更大的管理效益,有必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客户群进行适当的调整。同时,还应根据企业目标市场需求对客户价值进行细分,对特定类型旅客提供对应服务。例如:商务旅客并不在乎机票价格的高低,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座椅是否舒适、餐食是否可口、客舱服务是否满意。基于此,在国内经济主导城市应该推出符合该类型旅客的高端航空运输产品;在一些经济水平稍落后的城市及旅游线路,机票的价格成为旅客选择出行工具的首要问题,针对在此类航线推出有竞争力的促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航空公司甚至可以与旅游城市相关部门携手,乘坐本公司航班,可以享受当地旅游景点酒店、门票等优惠,极大地满足该类旅客的需求,既增加了客源,又可以扩大公司宣传。类似这种根据客户的价值主张来设计产品和服务的特征、企业和客户的关系及企业的市场形象,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更满意的服务,从而获取出色的财务回报。

(三)内部流程层面

内部流程是提高企业业绩最有效的驱动因素,内部流程决定了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成本。在业务流程价值链中,首先应将战略目标根据企业内部流程进行层层分解,最终形成分层级的总体战略目标体系。其次,还应重视工作标准的建设。在战略执行过程中,一项业务的开展需要公司内部多个部门、子部门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所以必须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专业工作标准规范。各部门的分工责任必须明确落实,不能留有责任死角。最后,内部流程层面应重视内部风险管理能力的建设。风险和质量控制是企业发展的两条生命线,是公司稳健发展实现做好做强的核心。

(四)学习与成长层面

开发人力资源,尤其是专业飞行、维修、航空保障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培养和储备,是航空公司正常营运的保证。如何充分调动一线员工工作积极性,特别是飞行、机务、服务人员的归属感,已成为各公司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建立以业绩为核心的考核机制,改善公司薪酬制度,完善以贡献为核心的员工激励机制,密切干群关系,凝聚员工心智,是当前问题的重中之重.公司战略目标要通过增加利润、满足客户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及人才创新来实现。要增加营业利润,获得财务收益,必须通过两个途径:提升单位成本盈利能力和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提升盈利能力,增加航线边际贡献是企业增加利润的必然途径,控制成本费用支出是企业快速扭转亏损、增强股东信心的有效方法。控制成本费用需要通过科学的薪酬制度和良好的工作氛围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合理利用公司资源来实现(比如提高飞行人员工作积极性可以大大降低空中油耗、维修人员合理使用航材部件、低值易耗品可降低公司成本支出,获得飞机C检资格,可以节约飞机架次外送C检费用、地服人员运力配载合理,可以增加航班收入和降低油耗、销售人员科学安排航线规划,可形成科学的航线枢纽网络等)。而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再次推动员工学习与成长方面的提高形成新一轮的记分卡循环。

三、BSC战略管理体系的实施要点

(一)决策者的支持

要实施平衡记分卡,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须首先接受并为平衡记分卡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支持。

(二)公司战略的确定

要确定公司总体远景、战略,首先必须分析公司内外部运营环境,公司以前年度经营状况,明确诠释、表述公司远景、战略并传达公司战略。公司的战略应简单明了,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实现其目标值,最终汇总实现整个公司的远景与战略。在总公司战略达成一致的基础上,各分、子公司及直属部门依据公司总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远景和战略,细分至其内部各部门及二级单位,并与员工达成共识。

(三)平衡计分卡指标的选择

平衡记分卡四个方面可以考核的指标很多,指标的选择要结合公司实际运营情况,考虑到企业衡量的侧重面,指标反映的全面性等。在完成总战略目标的宣传和分解之后,各二级、三级等单位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和编制相应于本等级单位战略子目标的考核指标。各二级、三级单位考核指标在与总部考核指标基本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其生产运营状况,将考核细化,适当增加考核指标。指标的选择遵循SMART原则,即所选择的指标要明确(Specific),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

(四)指标权重的确定

合理确定平衡记分卡四个方面之间权重,能使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更加明确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并促使各项考核指标和评估数据更为合理、准确,更具导向性。

(五)战略实施的评估

达成战略后要能对战略进行监控和评估,建立企业战略评估系统,并不断根据外部环境要求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对公司的长期定位及战略达成共识,找到推动公司成功的关键因素。

(六)战略目标偏差的更正

如果战略方向有偏差或不足,或者公司宏观环境发生变化,则需在原有战略的基础上更新战略,制定新的战略行动方案,实现战略管理的有效循环。BSP战略管理体系的建立对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套完整的BSP管理体系及相应系统,将公司的各个环节有机联系起来,紧紧围绕企业最终战略目标而开展,对完成企业战略目标将起到一加一大于三的效果。

作者:曹燕苹 单位: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

第二篇:大学生通识教育综合能力培养

[摘要]

结合我国煤炭类高校在行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设置过细、课程体系设置不尽合理等问题,文章首先对主要产煤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探究,得出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体系及学位制度等方面的启示,并以战略管理选修课为例,分析了通识教育选修课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和意义。期望文章的研究为煤炭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复合型人才培养;通识教育选修课;战略管理

1前言

煤炭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我国经济发展、就业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新常态下,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巨大考验,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基石。据统计,目前我国煤炭从业人员约500万人,而人员整体素质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十个百分点,文化程度偏低、职称结构不合理、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普遍存在。反观行业人才的培养,由于历史原因,国内煤炭类院校专业设置过细、实践课程学时过少,导致培养的人才过于专业化,已不能满足行业发展对复合型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源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思想,是一种教育观和教育理念,对近代高等教育有重大影响。目前,通识教育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针对非本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专业以外的其他专业的理论学习机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国内已有一些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相关研究。张英[1]从学生和学校管理两个方面提出了通识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教学理念、教学管理、教学手法等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周颖、王晟、王騊等[2]结合浙江理工大学通识选修课开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光催化材料》课程为例,提出了该校工程技术类通识选修课的新模式。李广伟、何莹[3]分析了高校公共选修课的设置与安排现状及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针对现存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赵媛、陈丽荣[4]以大理学院为例,分析了通识选修课课程设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万爱莲[5]对比了华中师范大学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两所大学通识选修课的相关政策,发现开设目的、开课模块与考核方式等方面相同,在管理机构、开课条件、学分要求与设置、政策支持等方面不同,为湖北二师在通识教育课的效果改进上提出建议。袁文翠、于文娟、马瑞民[6]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东北石油大学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公共选修课建设的对策及建议。张旋、姜洪雷、孙立芹[7]以《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为例针对选修课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各个环节的设计和改革。陈巍[8]对湖北科技学院2012级和2013级两个年级五个不同院系共132名学生先后进行了问卷调查、座谈和个别访谈,依据需求分析理论,探讨了大学选修课课程设置方法。林同[9]结合问卷调查分析了公共教育选修课的现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玉海素[10]以天津市某高校为例分析了通识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立足于煤炭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在分析借鉴国外煤炭大国行业人才培养先进模式的基础上,探讨目前我国煤炭类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其次,结合战略管理选修课,分析通识教育选修课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期望本研究对煤炭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2主要产煤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经验

2.1澳大利亚西澳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

西澳大利亚大学(UWA),简称西澳大学,于1911年创立,坐落在澳大利亚最大的州———西澳大利亚州(WA)的首府城市珀斯(Perth),在澳洲被归为6所砂岩学府(Sandstoneuniversities)之一。西澳大学自创校以来,一直是澳洲最具历史、代表性和实力的顶尖研究型学府之一,在众多权威的澳洲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西澳大学的采矿专业,不仅开设了与采矿相关的一系列课程,还开设了矿山管理、项目管理工程实践、风险管理等课程。此外,学校为丰富学生课程内容及了解国际经济动态和人力雇用关系,还开设了多门选修课程,例如初级财务会计、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经济管理与策略、雇用关系、全球化和组织变革、国际雇用关系、冶炼、数值方法和模拟、介绍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与组织,组织行为学和领导力[11]等。国内煤炭高校———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为例的采矿专业除开设与采矿相关的一系列专业课,虽然还开设了企业管理概论、应用运筹学、工业技术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课程,但是可供学生选择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种类和涵盖面都不够丰富。西澳大学旨在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爱好和特长选择课程。通过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从而培养出兼具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国内视野和国际视野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全能型复合人才。

2.2印度矿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和特点

为满足国家对采矿和应用地质学学科矿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印度矿业学院(ISM)于1926年12月9日成立,距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加尔各答仅260千米,校园面积393亩,拥有世界一流设施。[12]经过多年建设,现已成为以采矿业为主、多学科全面发展的综合类高校。印度矿业学院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面,实行的是双学位制度,其双学位在校生人数在整个在校生总人数中占比较高,2012—2013年本科双学位在校生占全校本科生的9.32%。通过这种双学位模式,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多方位需求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

3对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启示

3.1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煤炭行业人才培养需要既懂教育又有行业背景、既懂理论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一流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兼任高校教师;另一方面,可以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逐步构建起一支既具备较高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3.2构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体系

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制定既与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相适应,又符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体系。将启发式、讨论法、小组学习法等方法广泛运用于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精心安排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项目教学法、导引式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引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任务。

3.3积极探索双学位制度

针对我国矿业类高校存在的专业设置过细、人才技能较为单一的问题,高校应大胆探索本科生双学位制度。比如:在采矿类专业本科生中,开设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类、机电类和环境类专业的双学位;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中开设采矿类、计算机类、环境类等专业的双学位。通过双学位制度的实施,有效拓宽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面,更好地满足行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4企业战略管理选修课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体会

企业战略管理选修课在非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中开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估与控制四个方面,主要从全局的角度研究企业发展定位的问题。战略管理课程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强调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能力。通过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渐学会从战略的思维和方法重新认识其所在专业管理岗位需具备的能力,使自己成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具备管理技能的全面发展、适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战略管理选修课教学方式灵活,通过用视频、图片等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具体企业的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与老师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加强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使思想火花产生碰撞,从而形成更加全面、完善的观点;通过安排关于制定某企业战略的作业,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案例中,在考查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同时,充分巩固他们对战略管理的理解和认识。

5结论

文章以战略管理选修课为例,分析了战略管理课程对学生思维方式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表明了通识教育选修课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目前选修课的教学中存在学生上课不积极、学校管理不严格等问题。为更好地培养社会适应性强、综合能力高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高校应该加大对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关注力度,结合学生需求,系统设计选修课的种类和涵盖面。加强对学生选课的指导,激发学生对选修课的兴趣;健全教学管理,规范上课秩序;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增强学生积极性,促进授课效果最大化。

作者:宋梅 张碧凝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英.高校通识选修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4):89-91.

[2]周颖,王晟,王騊,等.全校性工程技术类通识选修课教学新模式探索———以《光催化材料》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3,30(3):456-459.

[3]李广伟,何莹.高校公共选修课设置与安排现状及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6):150-152.

[4]赵媛,陈丽荣.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设置的分析与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42-243.

[5]万爱莲.两所高校通识选修课相关政策对比研究———以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31(9):80-83.

[6]袁文翠,于文娟,马瑞民.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东北石油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111-113.

[7]张旋,姜洪雷,孙立芹.基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通识选修课教学模式的创新———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75-77.

[8]陈巍.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选修课课程设置———以湖北科技学院为例[J].科技视界,2015(7):144,267.

[9]林同.大学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7):193-198.

[10]玉海素.通识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天津市某高校的分析[J].教育观察,2015,4(13):58-62.

[11]西澳大学官网

[12]印度矿业学院官网

第三篇: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探析

摘要: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该课程在教授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重点不突出、内容晦涩难懂、课程设置的情景嵌入不到位等问题。本论文在明确《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定位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1)课程教学中,突出重点;2)课程教授时,要通俗易懂;3)课程情景嵌入恰当”的具有一定科学性及可行性的教改方案。

关键词:

企业战略管理;难点重点;情景嵌入

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情景嵌入式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做出一系列相应的战略选择。在这一系列的决策过程中,学生应该形成从战略高度将各门专业课程的相关理论整合起来去解决企业宏观和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将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安排在整个教学计划的最后阶段,学习效果会更好。

一、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现状

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科学。而目前,企业战略管理教程内容逻辑不清晰,缺乏现实意义。课程教授内容所嵌入的情景与现实相差较大,教授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现实情景,甚至采用的实例和案例与中国企业的战略管理实践相距甚远。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时,存在结构性的理解困难。国内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授内容难以理解,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企业战略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教学重点不突出

教学重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前提,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课程教授得好坏,取决于该课的基本内容是否被讲透,重点与难点是否有被突破。对于接受课程内容的学生来说。是否真正理解教材基本理论和掌握了教案的难、重点,并把所学能应用到现实生企业管理中,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授成功的关键。在企业战略管理教材中,我们不难发现,教材内容累赘,重点和难点不突出,担心某个知识点没阐述完整,让学生理解不透彻,总是反复强调,反复叙述,让学生学习起来很吃力,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低下。究其原因,就是教材在编写时,没注意区分难、重点。

2.内容晦涩难懂

目前,企业战略管教案编撰的内容在言语的叙述上不够通俗易懂,这给学生的学习、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内的教材很大部分内容是从国外文献和教材直接或简介翻译过来的,因受语言习惯、地域文化等影响,以至于这类教材的核心内容和思想不能得到充分地诠释;二是教材内容脱使用过多的学术语言,脱离现实,缺乏实践价值;三是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没从“使用对象”的角度上思考教材的可读性。

3.课程设置的情景嵌入不到位

企业战略管理教材引用的情景个案设置不合理,大多没切合教学需求,偏离教案中心内容,以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题不明确、讨论重点脱离教材核心内容,分析结论缺乏依据,使学生“不知所云”。这类的情景嵌入教学,尽管带来一定的课堂活跃气氛,但与课程的教学主题背道而驰,不但达不到想要的教学目标,还误导了学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应用。

三、科学设置具有可行性的企业战略管理课程

1.教学中,突出重点

帮助学生抓住课程重点,能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为能帮助学生抓住学习该课程的重点,应采取以下方法:1)“学习目的”,每次授课之初,明确告诉同学们本章学习的重点;2)“本章要点”,课程结束后,总结该次课的主要知识点;3)“思考题”,围绕课程重点内容,设计思考题,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掌握课程重点内容;4.“能力拓展”,能力拓展项目的开设,是为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活动,把握课程的重点知识。

2.课程教授时,要通俗易懂

讲授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时,在注重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要重视教学艺术的创新,要研究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避免语言的隐晦,尽可能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力求做到言简意赅,有针对性地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3.课程情景嵌入恰当

在每次课程讲授前,安排适合本次授课内容的开篇案例。希望通过案例情景嵌入,让学生迅速融入情景,发现问题,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中,让学生进入情景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采用开篇案例可以将学生放到具体行业和企业的战略管理者的位置上,感受战略决策者面临的环境、挑战和压力,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情景嵌入的思维模式,并能用战略思维去思考企业问题。

作者:梁衬章 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第四篇:企业经营战略管理方法

摘要:

《论语》里讲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业想要通过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掌握战略管理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了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EVA评价办法以及平衡记分卡评价指标。

关键词:

经营业绩;EVA;平衡记分卡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进入快车道,改革开放的制度得到长效的发展,国际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企业想要在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就不得不从各个方面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迫在眉睫的问题便摆在了企业经营者的案头。

一、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

企业经营者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会做出一些经营决策,现在我们企业家不能再依靠感觉做出决策,需要一定的量化指标,业绩评价办法就提供了这一标准,方便企业管理人员按图索骥,不走冤枉路。随着对企业业绩评价办法研究的加深,业绩评价办法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其中一个显著的变化在于进行评价时间点的转变,把业绩评价的时间由既成事实以后变成了覆盖企业经营的全过程,使得经营者真正的从全局角度来看待企业经营的状况,而不是一叶障目只关注数字。比如企业管理者可以在年终报表中看到净盈利的数字,但是如果管理者只关心当前时期的净盈利而不关注未来的发展趋势,就会想前移动电话巨头诺基亚一样,瞬间分崩离析辉煌不再,面临破产重组的危险。同样如果只关注各个部门回报率的指数很大可能会导致部门间的不协调,如果采购部想提高其回报率而不按标准采购原材料就会直接导致制造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危机,造成部门间的不和谐,影响企业整体的发展。只有有效的将企业绩效评价指标同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决策者服务,帮助其做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决策。首先,要对企业的战略目标阶段性的进行划分,将不同的评价指标应用在公司不同阶层的员工身上去,使得各个阶级的员工明确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会好。

二、EVA(EconomicValueAdded)

EVA简单上来讲也是一种经济指标,是企业在其会计期间内使用的一定量资产所获得的受益去除掉使用该资产的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方式变现为:EVA=调整后的税后经营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率使用该公式时应该注意对公式中的所谓税后经营利润进行一定的调整,不要把这个变量当成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会计利润。应当主要调整这四个方面:一是研发支出;二是宣传促销支出;三是人力资源成本具体表现在新进员工的培训和老员工的再培训;最后注意的方面是研发成本。如果将EVA作为企业量化考核的指标,它能给我带来的是一个准确的不容置疑的数字指标,硬性的考察办法,让员工得以有公平的机会参与到考察中来,给决策者一个直观的指导性意见。当然,EVA也有其局限性,其所包含的内容并不丰富,不能让企业管理者掌握企业其他方面的情况,这个问题将在下面介绍的平衡计分卡中得到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三、平衡计分卡(BSC)

平衡计分卡可以为企业管理者直观具体地提供建议,让管理者更清楚地的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十分的具体形象。平衡记分卡之所以称之为平衡计分卡,是因为其是由四个组成部分组成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四平八稳,即是财务层面、顾客层面、内部流程层面、学习与成长层面。企业管理者在具体应用平衡记分卡时要注意企业整体的统筹安排,不能只关注企业的某一层次,要从整体的角度将企业各个层级的员工部门充分的整合在一起,由上及下完成各个层次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在看到平衡计分卡优势的同时也要注意他的缺陷,平衡计分卡优势很明显,其给出的参考指标很多很全面,但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是他的缺陷所在,他所提供的评价指标很多事不能以数据形式呈现的,更多是一种宏观上的东西不能被有效的量化。比如客户关系这一层面,我们很难确定客户关系好不好,融洽能融洽到什么程度,紧张又能紧张到什么程度,这是很难把握的;还比如,员工满意度调查,很多公司都会做这个测试,有的采取匿名的问卷有的甚至直接采取会议上提问的方式,无论哪种方式都不能有效的保障员工就其工作满意程度说实话,无法确定信息的有效性,就不能保障这个调查对企业管理者提供的参考价值。尽管如上三种方法都有利有弊,但是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走向科学管理的趋势已经是不能逆转的。中国企业想要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研究世界先进的管理办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科学的管理办法同自身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定制一套属于自己的科学管理办法。

作者:尹业林 马天野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谷祺,于东智.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分析[J].会计研究,2000,11:31-36.

[2]王斌,高晨.论管理会计工具整合系统[J].会计研究,2004,04:59-64.

[3]王芳,张笑莉.平衡计分卡:一种新的经营业绩评价方法[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04:96-98.

[4]邹韶禄.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04.

第五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分析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也面临着风险与机遇。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战略包括企业投资战略、融资战略、股利分配、营运资本管理战略等,是企业战略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结合高新技术企业特点,主要对其投资战略和筹资战略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到防止风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财务管理;高新技术;筹资;投资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产品的创新上也有了比较大的进步。本文主要对高新技术企业在财务投资和筹资战略上的管理策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这样的研究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找到合适的发展捷径,促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一、高新技术企业财务战略管理特点分析

(一)财务管理观念不同于传统企业

1.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如果想要一个良好的利益收入,就要对技术进行一个前所未有的创新

由此带来的技术创新风险多出正常很多倍,而一旦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收益也将多出正常很多倍,可以说高新技术的高风险和高收益成正比是高新技术企业获利的特点之一。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最重要的就是要让每一个高新技术企业都能够直面高风险,能够勇敢的抛弃陈旧的观念,而作为企业管理最为重要的财务管理也应该直面这样的风险问题,财务战略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高风险性这一特点,将技术创新失败的风险因素融入企业的财务管理理念中。

2.高新技术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其财务管理必然与知识管理互依互存,共同在企业中发展。

在此基础上,对二者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面来进行解释:第一,在企业财务的管理过程中,要把知识管理放在首要的位置上,而传统的管理一般以实物管理为核心,财务战略以此为基础设计,但是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要从根本上摒除这种原始的管理,主要目的就是让知识管理和财务管理能够相互融合,财务战略管理的设计要满足和服务于知识管理;第二,由于高新技术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其知识资产的引进、消化、吸收、开发、利用、创新、再利用等一系列管理决策中都应该有财务管理参与和支持,以财务管理中各类分析工具(如投融资分析等)作为支撑,降低高新技术各环节不可控的风险因素,做出合适的抗风险预案。

(二)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管理具有不同于传统企业的特点

1.投资方案的评价标准的不同

企业评价传统的投资项目方案的指标有会计收益率、回收期、现值指数、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但是对于高新技术企业来说,在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指标评价基础上,要增加对技术的创新和知识资产的投资的重点考察和评价。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方案来讲,最主要的就是结合传统的多项财务指标,通过对其创新技术和知识资产进行深度分析和评价,研究分析投资项目关键技术的研发成本与失败风险,技术成果的市场前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技术成果的收益时效与退出机制。

2.资金投向的重点领域不同

传统企业比较重视对机器设备和生产线等固定资产投放资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它的投资重点主要在于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的活动上。固定资产的资金投放相对比较有所保障,能够用肉眼可以看见,风险不大。而关键技术的投入由于研发存在一定的失败性,资金投入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因此,高新技术企业对于关键技术的资金投入往往是关注重点,并且需要更多的准备以防范研发失败风险的发生。

3.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方向的选择

相对于传统企业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多元化投资方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很多领域的高新技术收益时效越来越短,产品寿命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更新自己的技术产品,以保证其先进性和市场占有率,尤其如手机、电子产品等消费领域,往往技术开发周期很短,所以对其保持技术先进最为有效的方式是通过股权投资直接控股或者参股其他已有成功技术成果的企业,以补充自身的技术短板或不足;其二,由于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重点领域一般都在于关键技术的开发,如果在技术开发成功后需要自己进行生产,就需要自己购进设备、寻找厂房,还要对设备进行安装和调控才能顺利的进行生产,达到生产力成熟的时候,可能就会在此期间丧失了市场先机,所以,为了防止此类情况的发生,很多高新技术企业本身都是轻资产企业,往往会通过控股或投资一些产品制作、生产或者加工组装的厂家,达到技术快速投产的目的。

(三)高新技术企业筹资思路的多元化创新

1.高新技术企业筹资有更高的风险性

高新技术企业中的筹资和传统企业的筹资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高新技术的筹资对于整个企业来说,重要性也要高于传统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是跨越性的,所以,对资金的运用也会在此基础上增多,尤其是研发技术存在失败的可能性,而且研发阶段也需要有一定的周期,因此资金配置也需要有很强的持续性和连续性,而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对于研发项目的倚重,一旦发生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轻者会造成项目的失败、阻碍企业正常的发展,严重的情况将会造成整个企业破产。

2.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期相对传统企业筹资更加困难

鉴于高新技术开发的不确定性,在其创业期和成长期中,要想在筹备资金时不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担保和抵押,银行是不可能把钱借给企业的,除非有较大集团进行担保或者本身就具备一定规模,否则很难向银行借到资金。而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银行或者借款方由于利率已提前确定,他们无法享受到后期由高风险所产生的高收益,借款方既要承担高风险,却没有办法享受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总的来说,在高新技术企业成熟期之前,负债融资对高新技术企业来讲相对于传统企业更加困难,而成熟期后,高新技术企业又往往能购吸引到更多的战略投资者,因此,由借款方式进行筹资相对传统企业来讲所占比例较低。

3.高新技术企业筹资的方式和传统企业的筹资方式不一样

传统企业在筹资上一般都是负债筹资和股权筹资。而高新技术企业则主要是权益筹资,即用所有者或者是企业创办人的股份权益来交换资金,在初创期可以不必用现金回报投资者,在成熟期又可以让资金提供者获得与风险相对应的高收益。由于技术开发的风险性,能够在初创期进行资金投资的人,一定是对该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能力和市场前景极有信心,因此渠道主要来自上级集团、朋友或亲人以及风险投资公司(人),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私人投资者或者风险投资机构愿意向资金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具备高潜质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

二、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把控制研发和经营风险融入财务战略管理

1.完善收益分配战略、提升全员素质

高新技术企业生产产品的同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创新,但是对于核心产品却一直是在模仿的进行创造,在很大程度上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国家企业中创新技术水平一直处于比较劣势的位置。在这样的条件下,高新技术企业要在产品的技术核心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在整个市场中避免因为产品的不断创新而惨遭淘汰。不难看到,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就是人才,只有其员工的创新力等素质提升上去,才能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将风险转化为实施战略的支撑点,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首先,内部控制制度在整个企业中有没有可行性,实行起来会不会阻碍企业的发展;其次,内控制度在企业中实行的同时,员工能不能从根本上重视这个制度的制定;第三,在实行时要注意创新,这两者都很重要,要一视同仁;最后,内部风险控制能否建立一个不断衡量收益和控制风险的制度,对重大的风险应及时采取防范和转移措施。

3.建立财务战略评价体系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和经营风险控制,建立一套规范的、科学的、合理的财务战略评价体系是有必要的,能够通过特定方法、工具对高新技术企业各个研发经营环节的经济状况、资本效益、成果业绩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让数据做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以及时纠正和控制实际获得效益与战略目标的偏差,为企业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撑,降低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二)把降低筹资风险作为财务战略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高新技术企业的筹资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在筹资过程中减少资金使用风险,资金是维持整个企业能够正常发展的有效途径,高新技术企业资金维持尤其重要,因此,在筹资过程中,要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维持资金获取的持续性、收益性,保障企业的研发过程不会因资金问题而中断,或导致整个企业的失败。为此,本文提出几点能够防范风险的措施:

1.拓宽筹资渠道、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高新技术企业筹资渠道上要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延伸,除了政府和银行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以外,还可以进行外来资金特别是风险投资基金的引入,或者在满足了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争取从社会募集资金(如发行股票或债券等)。此外,结合产品生产销售等不同的阶段,通过融资租赁公司、保理公司等获取资金也是较为可行的方式。当然,对于成熟期的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尝试把已有技术进行出租、出售或者入股等技术交易作为资金获取的一种方式。

2.重视借入资金的借款期限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周期较长的特点,对于技术项目的资金安排、财务筹资战略的制订和部署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要正确对引进的资金和借款的资金进行一个比较合理的期限上的安排,这样才能对资金进行一个有效的利用,对于借期比较长的,资金在调度和适应上能够更加的灵活。高新技术企业在制订筹资方案时需要综合考虑预计所能筹集资金数量、筹资成本等因素。另外,由于技术企业产品成功后往往能够获得较大的资金收益,如何妥善安排盈余资金,不出现资金沉淀,并衔接好新项目的资金筹措,确保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也是财务战略管理中所需要考虑的重点。

作者:谢晶 单位:国核电站运行服务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闫华红,孙明菲.可持续增长下的财务战略研究——基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数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7

摘要:

工程造价管理贯穿在项目施工的整个过程。而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对施工单位来讲尤为重要。本论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的目的、含义、造价控制的内容、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控制措施和方法。从而为企业合理地分配资金、积累经验、节约成本、避免资源的浪费,以获得最大利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工程造价管理;目标控制;最大利润

1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进行工程造价的目的

首先,在工程造价控制工作中,我们确保整个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目标价值理性,它包括整个项目的总体价值,包括工程、安装工程费用,购买设备和工具、链接等其他费用。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工程造价在当前应用程序分别确定并讨论,并对项目成本管理和施工合同进行目标控制。

2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含义

工程造价控制在建设项目的整个过程中都有所涉及,而且是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比如相关建设的各单位部门以及各行各业,是复杂的课题。就其本质而言,工程造价管理可高度概括为两点:合理确定、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符合性体现了工程造价管理的合理确定。编制工程造价要讲求实事求是,反映了行业的平均水平,是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的中心,是有效控制的前提。

3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在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十分重要的一环,在这一阶段我们要认真做好建筑工程招投标工作,拨付工程进度款要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对于施工索赔要及时地处理,及时地掌握市场价格的变动以及加强价格信息管理。

3.1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内容

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内容包含很多方面,以下是列举的几个方面:(1)合同的控制。签订严谨的合同,能降低这方面的风险,提高合同的规范性。(2)施工方案。合理的施工方案不仅关系到施工的质量,也会影响到造价的高低。在选择施工方案时,不仅要考虑合理性和可行性,还要考虑造价上是否合理。(3)材料控制。其中包括:材料计划控制、材料价格控制、材料使用控制等。(4)工程变更。工程变更要有一个度,要在合同的范围内。而且承包商要在自己的权利范围内进行工程的变更。(5)工程工期。施工进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要保持节奏均衡。工程进度不能太慢,这样会增加工程成本,减少企业利润。工程进度又不能太快,不然又会出现豆腐渣工程,危机性命,受到法律的制裁。(6)加强索赔意识。其中内容包括:工期索赔和费用索赔。做好索赔工作,才能维护企业的权利,让承包商获得最大利润。

3.2施工过程中影响造价控制的主要因素

施工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包括:施工图设计的质量、地质状况、物价、工程量、承包商实际参建人员及其素质、天气状况、变更管理、索赔及反索赔。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可以优化施工图纸,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优化设计方案。随着市场的变化,我们无法控制物价的涨幅。地质条件我们也无法改变。大多数情况下气候的变化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比如冬暖夏凉,梅雨季节等。工程的变化造成工程量的变化。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变化量是由工程变更的多少决定的。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依据建设单位要求调整,或对原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优化。设计变更应以图纸或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形式发出。设计变更是指设计单位依据建设单位要求调整,或对原设计内容进行修改、完善、优化。设计变更应以图纸或设计变更通知单的形式发出。因此,施工图纸的质量以及工程的变化和变更管理是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的重点。

3.3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由于工程造价评定方法不完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准确性难以实现。然而在我国,预算编制严重存在漏洞以及一些人为的因素,直接影响报价决策的准确性。在这里总结了以下几条:(1)基础工作薄弱,预算编制存在问题。(2)报价决策机制不够完善和科学。(3)一些报价人员没有深入的了解施工现场,经济观念不强。(4)跟踪管理制度不健全。(5)有些承包单位一味地追求施工速度,这样反而会大大加大施工成本,从而增加工程造价。(6)施工合同不够严谨,这样就会导致施工现场较为混乱,进而增加成本。

3.4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解决措施

针对以上提出的关于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图纸设计优化。图纸会审工作应该在工程实施阶段做好。比如根据周围的地质情形合理地调整边坡坡率才能选择更合理的桥位、更加完美的桥型及其隧道布置等,这都会对工程的造价产生比较大的影响。(2)增加承包商施工成员修养。一流的企业投标、二流的队伍进场、三流的人员在施工的现象在目前的公路工程实施阶段相对来说非常广泛。所以不能让不合格的承包商中标。对合同的规范性必须要进行严格检查,对合作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分配,只有这样工程才能实施。(3)要加强变更管理以及设计变更的审查,降低因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从以下几方面对变更管理进行综合评价:合理性、可行性、必要性。这样才能使设计变更方案更加经济。要把造价控制在合理地范围内。(4)均衡有节奏的施工,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工期,降低成本。(5)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同时在整个工程项目当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测定,并且能够在工作中通过实际控制目标来进行合理的调整,来保证施工工程项目中任何一个环节都能够处于一个较好的状态,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展开工作。

4结论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过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的内容、影响因素、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方面的探讨得出:必须合理的设定建设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造价的控制目标,对工程的招(投)标合同价款、设备材料价款、工程进度款以及施工人员进行有效控制;加强图纸的设计优化,以及提高承包商参加人员的素质,要加强变更管理以及设计变更的审查;规范合同;增强理赔意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工期,降低成本;优化组织设计;从而提高工程经济建设的综合经济效益,从而获得最大的利润。

作者:张艳燕 郭壮志 单位:秦皇岛市恒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秦皇岛达润置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郁楠.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4.

[2]马淑敏.浅析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02).

[3]杨博,段炼.千玺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J].西南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4]陈世云.探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措施[J].建材与装饰:市场营销,2011(01).

[5]李玲.关于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的控制及管理[J].山西建筑,2011(01).

[6]王登科,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分析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01).

第二篇: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控对策

摘要: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中,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控工作需要不断与时俱进地进行发展改进,从而更好地面对新时期不断增长的质量监控需求。作为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管理内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要确保实效性,对于影响项目质量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全面控制,提出行之有效地质量监控对策,切实地保障相关质量工作的落实效果,打造优质建筑工程。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监控

1引言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相关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对于整个建设活动进行全局的把控,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构建可靠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对于建筑工程来说,质量管理工作一直是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一环内容,只有全面地落实好施工管理工作,整个施工活动才能更加高效、顺利的开展。相对于其他类型工程来说,建筑工程本身在施工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且施工建设的工期相对较长,施工中很多施工环节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和隐蔽性,并且一旦出现相关的质量问题,就会很容易导致产生严重的事故和影响。建筑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项目建设从前期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实施以及验收等全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于项目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在一些隐蔽施工环节施工中,其相关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具有较高的难度,对于质量监管的技术要求较高,如果质量监管人员自身专业水平不足,那么质量管理工作的效果就很难得到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不仅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支持,还需要广大施工人员的积极配合。

2影响项目质量的多方面因素

(1)人员因素。

作为工程施工建设活动的重要主体,施工参与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对于工程施工的质量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工程的规划设计是否科学、决策是否可行、施工是否规范、管理是否有效等都对于工程的质量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参与人员数量较多,施工队伍构成复杂,如果不能对于人员方面采取科学有效地策略进行管控,那么就会导致出现诸多的质量问题。

(2)技术因素。

建筑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施工活动涉及了多个专业领域的内容,并且需要多个施工组织部门进行配合。技术因素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需要项目管理人员重点控制的一个因素。在施工过程中,技术方案的制定、施工技术交底、施工工艺控制管理等都很有可能从技术角度对于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在施工中,质量人员要关注对新工艺技术的应用,不断提高整体施工技术水平,提出新的技术发展应用思路,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水平奠定技术基础。

(3)机械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机械设备是施工中的重要主体。现代化施工中,相关机械设备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果机械设备管理不到位,就会导致施工不规范的问题,很多设备的使用不能严格依据相关标准来进行,进而导致了诸多质量问题。

(4)环境因素。

建筑工程施工周期长,并且施工现场的情况较为复杂,这就对于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在施工现场中,施工现场的气候、地址以及水文等都会对于施工的质量造成影响。施工周边环境中,既有的建筑、管线等,也都很容易会对施工造成影响。

(5)材料因素。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材料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并且不同产品的不同品牌和规格,导致了材料管理工作具备较强的难度。作为工程施工的重要物质基础,其材料本身的质量水平对于工程的整体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很多质量问题的出现都是由于材料质量管控不力所造成的。

3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监控对策

(1)重视事前质量监控的实现。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要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提前性,将以往事后质量管理逐渐转化为事前质量管理。质量监管工作要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对于施工现场的质量隐患和风险进行提前预估和分析,提高质量监控工作的前置性。在一些关键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人员要提前做好技术交底,并且对其中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提前交代,减少质量问题出现的几率。事前控制相对于以往的事后控制策略来说,其质量控制效果更加富有预见性,这也对于质量管理人员的经验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质量管控工作的落实,提高施工现场的质量意识,让施工参与人员可以更好地遵守施工质量标准来进行作业。

(2)提高质量监控的动态性。

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活动由很多施工环节共同构成,施工中的情况变化较多,死板的质量监控工作很难确保质量管控的效果。在展开质量监管工作的过程中,要对于施工中的变化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并且对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和细节进行有效把控,以实时跟踪的方式,确保每一道施工环节的质量都处于可靠的受控状态之下。

(3)对于质量责任体系进行完善。

对于施工单位来说,其要主动承担自身的质量责任,并且对承包的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管控,禁止采取违法分包和转包的方式,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对于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明确内部责任管理制度,真正地将施工中各个环节的责任目标进行明确,减少施工质量问题。相关监理单位要提高自身的质量监控责任意识和态度,严格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合同内容以及技术标准,对于工程的质量进行验收和监管。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要进行及时的指出和记录,并且责令进行及时整改,确保监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勘察、设计单位一定要在其能力范围内承担相应的勘察与设计工作,不要承担一些已经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作,并且也不要将一些承揽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一定要明确自身的质量责任,进而为保证建筑工程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业主单位在进行招投标工作中,要确保招投标活动的规范性和透明性,公正公开的对相关参与施工建设的单位进行审核筛选。建筑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很多施工活动都需要多个组织机构进行全面的配合与执行。质量责任体系的完善需要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入手,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不断地细化和调整,以可靠、科学的责任体系为质量监控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

(4)构建专业的质量监控队伍。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活动来说,质量管控工作的开展效果从另一方面来说也取决于质量监控队伍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质量管理人员要积极参与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可以更好地适应和胜任当前的质量管控工作,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活动来说,质量监控工作必须要从全过程的角度入手,并且本着预防为主的重要原则,提高监控工作的动态性,细化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地执行。在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中,项目负责人要明确对施工质量影响的几方面因素,提出具备针对性和可行性的质量管控措施,确保质量监控工作的有效落实。

作者:王平峰 单位:山东华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6).

[2]秦俭.探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协作与配合[J].城市建筑,2013(06).

[3]王国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

[4]陈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管理及控制策略[J].科技与企业,2012(06).

[5]朱继银.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关键因素探讨[J].东方企业文化,2012(08).

第三篇: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摘要:

文章基于业主项目管理的视角,以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作为研究方法,结合国内现状,建构起工程项目管理的优化模式。做到:将工程咨询分成项目整体策划控制和施工两个层次,从而加强项目介入深度,扩宽工程咨询的服务范围,进而推进国内项目运作国际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项目管理;模式优化;建筑工程

作为市场主要的经济实体,企业进行一些列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追求最大化利润。当前国内外建筑工程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建筑工程的发展。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模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必然选择,是未来建筑工程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趋势,优化管理模式不但可以促进企业管理思维的质变,同时还有利于建筑工程企业参与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同其他形式的企业活动存在一定差异,这要求我们进行针对性、个性化的管理模式的创新升级的同时,必须研究这一管理领域的历史,也就是深刻认识目前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同时进行必要横向分析,即将国内实际和国外经验相结合,从而实现“借鉴国外,本土特色”的管理理念[1],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出可以指挥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高效、优质模式。

1优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1.1适应国际化的要求和趋势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因此各市场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必然面临两个市场的竞争的:即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考内到国内经济管理体系实际并未完全松懈这一现实,对企业而言,国际市场的竞争比国内更为激烈和残酷,因为在国外竞争,无论你是何种性质的企业,都不会有兜底———没有人会为你的失败买单。但是这也是机遇之所在,国际市场规模程度大、成熟程度高,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都远远超过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奋斗的目标都是赢得国际市场,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同国际接轨”,我们终究是要走向世界的,在目前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以及亚投行的建立等一系列战略性举措的背景下,我国建筑工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外建筑市场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总体上仍然存在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建筑工程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必然会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针对性地优化建筑工程企业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1.2国内市场竞争的需要

国际市场经济竞争越发激烈的,而中国国内市场巨大,因此必然导致一大批资质优秀的国外建筑工程企业进军内地,从而给我国本土企业带来巨大的生存压力。国外同行技术先进,管理理念卓越,会计核算严格,员工队伍素质优秀,这对管理模式本就不高的本土建筑工程企业而言无疑是巨大的压力。但压力就是动力,正因为目前国内建筑工程企业与世界其他优秀国家的企业相比处于不利的位置,我们才应该及时优化和创新本土建筑工程企业项目管理模式,通过国家大力改革管理体制,放松企业经营管理,深化市场改革;企业自身不断学习和引进新的管理制度和理念,尽可能地创新管理模式,力争在新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

2.1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后,中国建筑监理制度从确立到实行大致经历了下述四个阶段:1949年-1979年为第一阶段,特征为政府单向行政监督和施工单位自我监督相结合。第二阶段是80年代初期,政府专业监督与建筑企业自我监督相结合;第三阶段是80年代后期以后,是建设监理的萌芽和发展阶段。这一时段,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从西德和日本传入我国,得益于世界银行增加对中国大型工程建设的信贷,相应的理念在中国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从此以后工程监理的主体愈发向市场主体自我监督倾斜,而相应的咨询工作也做同样的变动,这个过程同我国经济管理的市场化趋势大致相当。第四阶段是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中国经济遭遇前所未遇的压力,由于资金融通和自身抗风险能力的原因,不少企业没能顺利度过这次寒冬,因此,看得见的手,国家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的运行,40000亿投入救市,评价这一大规模的国家宏观投资,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从市场的手中夺回了一大部分话语权,因此,在工程监理和咨询方面,又重新频繁地看到了国家的身影。

2.2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程咨询落后。和国外相比,我国内地现代意义的工程咨询起步晚,直到1993年才成立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协会,但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国内建筑工程公司,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仍然很低,这与我国经济总量和技术体系所拥有的水平严重不符,成为制约“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重要障碍。以世界200家顶级工程咨询公司今年来的市盈率做参照对象,2015年这200家企业纯收入达到1240.5亿美元,而中国不到100亿美元。并且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是,从1993年开始到2015年,中国本土工程咨询公司针对国外服务对象所得收入增长趋势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具体而言,从1993年到2008年是呈上升趋势,且这16年的平均增长率均高于30%;但从2009年开始,这一趋势开始逆转呈现急剧下滑的状态。从上述数据可见我国工程咨询业目前仍然相当落后。二是支持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走向成熟的体制不够完善,给我国本土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造成了限制。我国目前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面,从项目设计、过程管理、工程建立、项目责任制等方面来看,政府部门的限制都比较多,难以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模式来运行,也即是说国家体制的不够成熟阻碍了我国建筑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目前,我们建筑工程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情况随着国家各项制度的改革已经有所突破,但国内的情况却开始令人担忧。例如,在建筑设计方面,我们不少业主已经走向了迷信具有“外国资质”或是“国外背景”的公司或是人员。这一现象的存在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开展咨询模式整合和优化的过程中,必须扎实把握国内市场需求,借鉴国外先进理念形成本土特色。深入分析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制度性的障碍,另一方面,市场机制的不够健全确是主要障碍性因素。我国本土大型(技术强劲,规模宏大)的建筑工程公司并不少,但由于国家体制控制严厉,我们并不完全允许带有公有性质的企业出去“赚外快”,也是受体制所累,迄今为止,我们并未培育出一批知识体系完备,外宣能力强劲的对外咨询队伍。这给我国建筑工程企业改进和优化项目管理模式造成了极大阻碍。

3优化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途径

3.1强化工程监理、增加设计部门的介入程度

如上文所述,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发展使得我国本土企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面临严酷的竞争,并且在两个市场都呈现出不利的态势。具体表现为:本土企业的工程咨询,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咨询服务范围过于局限在施工阶段,有的甚至仅仅只是停留在值班性的施工质量监理阶段;而对项目全貌有较深入了解的设计单位却对施工阶段的项目管理基本不介入。这和国外“一条龙”式的连续性监理完全不同。这导致我们人为地将本该流程化、一体化监理的工程咨询活动条块分割了,导致设计规划院、建设监理单位各行其是,缺少协调配合,从而降低了行业竞争力。因此,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加大设计院对项目的介入深度。将设计院打造成为“同一单位,两批人马,统一目标”的存在,在进行项目监理的过程中,一批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规划,另外一批人则负责驻扎在施工现场,严格按照设计本单位设计队伍的项目规划监控施工进程。必须指出的是:这两批人马的配合与互动是事关整个项目云总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管理层必须以项目作为终极目标,加大对员工的管理和激励,以实现整个设计规划院的良序运行,使之与国际工程咨询专业化发展相适应,促进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

3.2建构与国际接轨的工程师责任制

由于“制度一旦盈利就必然存在自我强化的倾向”,因此在短时间内要改变中国目前以单位为项目履约主体的现状并非易事,然而我们同样认为这并不是我们可以就此不做改变接受现状的理由。和上述我国流行的单位法人制相比,当前国际上流行的总工程师负责制在整个建工工程项目的咨询服务过程中效果更佳,并且它也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因此笔者建议向国外学习,建立合乎中国实际的工程师责任制。也就是说,和业主签订合同的不是事业单位,而是具有国家认可资质的工程师。工程师是独立于设计院、规划局以及相应施工单位的独立法人,业主对他们的信任源自他们个人的能力和征信。合同签订以后,由总工程师依据合同规定,分别同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院、规划局以及施工企业签署相应的合作合同,严格按照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来履行合约。必须指出的是,上述革新必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改革的道路,是一个参照旧有路径,逐步修正,而最终实现根本性改革的过程。剧烈的变革,必然导致事权混乱,而国内的工程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也还没有达到一力承担设计、监理、施工等全程工作的管理和推进能力,并且管理视角的转换也会导致业主和其他主体角色混乱。与另辟蹊径相比,沿着旧有模式缓慢变革,可能要容易得多。因为无论何种改革,都必将导致既有利益得重新划分,而改革之初,由于前途实际不够明朗,因此除了少部分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之外,几乎绝大部分人都是会加以反对或最多是不反对但也不支持的。一步到位的优化模式,并不适合当前国内任何行业的革新,建筑工程项目咨询相关的管理由于利益涉及广泛,就更加如此了。就技术操作层面来说,存在国内工程师能力不够的,合同其他方变向逐利,以及国家监管成本大大增大等问题。因此,笔者主张在原有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从提高建筑师的综合素质开始,逐步推行工程师责任制,实现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渐进式优化。

4结语

归结起来,建筑工程管理模式优化,实际上就是一个既定实体在业务上由点即线再向面扩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管理向全面管理,深度介入转变的过程。目前,我国国内建筑工程项目的优化方向是:工程师责任制下的系统化、专业化、一体化的协作模式。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上述趋势并非是去业主化的管理模式。我们所有的工作,无论从何种角度出发,最终的指向都是业主的整体需求。在目前国情和行业环境下,笔者个人认为,推行一种渐进的管理模式创新是可取途径,也就是短时间内允许单位负责人和工程师负责制同时并行存在,通过渐进式的改革最终实现工程师责任制成为项目管理模式的核心。

作者:黄志君 单位:南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参考文献:

[1]房学鹏.风电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及对策[J].信息化建设,2015(11).

[2]王新红,李锦龙.大型投资项目管控策略[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6(02).

[3]郭兴能.浅谈项目管理的几点拙见[J].科技创业家,2013(23).

[4]小肖.慎重对待大项目管理[J].中国石油企业,2013(12).

[5]霞,崔大力.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甘肃冶金,2013(05).

[6]关注项目管理的发展变化[J].项目管理技术,2012(08).

第四篇: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也进入了良好发展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减少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成为建筑部门首先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基于此,本文便以成本控制及管理为主题,分析目前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成本管理;施工计划;成本核算

首先,我们要了解到,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其实质是一种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尽可能的减少施工成本、增加企业利润。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效果,极大地增加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我国的建筑工程在质量和外观等方面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但是建筑所用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制约相关部门及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所以,改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1建筑项目成本控制管理的含义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影响建筑成本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达到降低建筑成本的管理手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现实情况的限制,建筑工程会产生许多预算之外的非预期消耗,造成实际支出与计划的差异,最终导致建筑项目成本的增加。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则是采取一定的措施控制非预期消耗的产生,将成本控制在计划之中。总的来看,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管理就是在严格控制各项支出的基础上,分析非预期消耗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消除工程进行之时的损失和浪费,以实现控制成本、增加利润的理想结果。

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的问题

2.1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手段落后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尤其需要建筑工程各个环节的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如此方能达到各环节不出现大的错误从而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为了达到有效管理的效果,相关部门需要引入先进的管理手段及管理设备,从这个方面来看,电子计算机无疑是一个良好的选择,但我国在电子计算机的使用上仅仅利用到了数据核算和资料储存的功能,其他的功能并未做到良好的开发,无法实现高效集成式的管理。

2.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机制不完善表现在建筑工程项目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绝大多数的员工只关心本职工作,而忽视了与其他部门的合作,这将使在各部门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如在建筑施工之时,项目经理只是关心建筑质量问题和工程是否可以按时完成;技术工作者只是关心工程之中出现的技术方面的问题;而一般的工人更只是关心顺利完成工作。在他们看来,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只是与财务部门有关,但其实财务部门也只能在项目成本的核算上发挥作用,并没有权力干涉其他部门的财政事务,这就会导致各部门之间的无法开展合作。所以,需要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机制,加强建筑工程项目部门之间的联系。

2.3成本监督、处理及核算等方面不足

如果建筑工程项目在成本监督、处理及核算等方面出现漏洞,将产生大量的浪费甚至贪污的现象。尽管项目在进行之前已经制订了计划,但在实际操作之中,有些具体的项目经费支出并没有按照计划规定的那样实施,这样就很可能造成浪费。再者,有些项目预期可以完成计划规定的成本指标,但某些人员仍然随意夸大费用支出,从中贪污经费。再一种情况是,有的项目对工程的整体进度把握的不够准确,造成工程的实际收入与预期成本不符,并且不能够对项目进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造成成本增加。这些问题的产生,都源于成本监督、处理及核算上的不足。

2.4项目整体考虑不够全面

建筑工程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拥有众多的子项目,并且分布在不同的施工区域,虽然各项目的利润方面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分布过于分散,导致各项目在成本上无法做到集中。有时候各个子项目为了实现合同中的工时要求,在成本控制上无法专心,造成了损耗。可见,项目工程整体考虑的如果不够全面,将产生许多成本增加的问题。

3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措施

3.1培养优秀的项目参与者

承担各种职能的员工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保障项目的高效完成更需要他们的集体参与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培养优秀的项目参与者。首先,要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强化对各项目经理的培训,使其能够胜任项目工程管理的各种工作,组织好项目的计划工时,做好各种资源的配置。再者,要注意培养专业的项目成本控制管理人员,使工程的成本有效地被控制在计划范围之内。最后,项目领导人员需要对项目中的员工进行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以调动起员工最大的积极性,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3.2制定合理有效的施工计划

制定合理并且有效的施工计划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制定施工计划之前,建筑部门需要全方面考虑建筑工程的具体要求及自身的能力,继而再根据实际状况制定。一般而言,施工计划包括建筑的工艺、施工机械的选取、施工的顺序等等。施工计划决定着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所以施工方应该使施工计划尽可能科学合理,达到经济与技术相结合的效果,以获得更高的利益。

3.3实施工程机械设备的租赁

实施工程机械设备的租赁有着深刻的现实考虑。尽管建筑项目工程会使用许多的机械设备,但是在具体的建筑工程之中,往往不少机械设备之时作为一时之需,并不是长期的使用,而施工企业购买及保养这些机械设备将消耗大量的费用,这就增加了不少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企业可以考虑实施工程机械设备的租赁,从而节省在机械设备购买及保养上的开支,降低成产成本。

3.4减少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支出

建筑工程的基础在于建筑材料,所以在预算之中,建筑材料的费用往往会占据很大的比重,要减少建筑工程项目成本,降低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材料支出是一个良好的解决出路。因此,施工企业的材料采购部门需要了解清楚本公司的采购计划,进行大量的市场走访,以了解当前的各种材料的价格行情,购买那些性价比高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

3.5做到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开源节流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开源即扩大项目工程的资金流入,通过扩展项目的融资渠道,实现筹措到更为充足的资金的目的。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节流则是以最少的资金实现工程项目,通过控制项目工程的各种开支,实现降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目的。

4结语

由此可见,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对于增加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具有可观的意义。施工企业不仅要不断加强及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体系,更要重视在项目成本上的管理及控制。

作者:向俊龙 单位:云南省烟草公司丽江市公司

参考文献

[1]绳晓庆.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J].改革与开放,2009(12).

[2]尉晓波.浅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

[3]李红林.基于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及管理的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5).

[4]谢锋.试析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重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4)

第五篇: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价格控制策略

在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控制过程中,招投标阶段是主要的阶段。招投标阶段对于施工和投资顺利实施十分重要。当前形势下,我国招投标阶段中的造价控制仍然有待完善。招投标对建筑工程进度、质量和投资具有强化和控制作用。同时,招投标还是建筑企业和建设管理单位提升自身经济效益的根本保证。对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管理进行强化,能够有效提升科学管理水平,对建筑工程招投标行为进行规范。

一、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价格控制的作用

建设高效的招投标制度是建设单位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任务和目标,伴随着我国招投标法的出台和实施,促使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环节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通过实施招投标活动,不仅可以选择实力雄厚、信誉度好、技术过硬的施工企业,为建筑工程项目按量、按质完成提供保障。还可以促使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明确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迫使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在保证成本的前提下,做出一定的让利。我国推行的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模式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该模式与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与国际市场接轨。在建筑工程项目评标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投标企业报价实施严格的评审,从单项报价和总报价这两个方面实施综合评审。投标单位要在保证总价不变的情况,运用不平衡报价方法,降低工程量无法完成或者可能变小的项目单价,提高可能变大的单价,以便实现追加工程款这一目的。所以,在评标的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工程数量和单价的综合评审,还要重点分析工程数量大的单价,做好单价和技术工艺、工作内容、施工方案等综合评审,进而遴选出最佳的施工企业。相关实践表明,严谨和准确的招投标工作,能够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合理性以及合法性,避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之间发生纠纷,对双方合法权益进行维护,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成本进行严格控制。

二、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价格控制的现状

招投标属于商品交易的活动,更是一种成交方式。与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推行招投标的时间比较短,相关理论和研究起步比较低,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标实践化和本土化等层面开展的研究工作仍然不足。虽然近些年来,我国招投标市场得到了发展和肯定,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因为我国建筑市场参与人员素质高低不一,缺少专业人员,再加上其长期处于计划经济调节和控制之下,大多数从业人员并没有从根本上对招投标产生认同感,因此,在招投标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发包单位对公开招标进行规避,存在严重的转包、分包现象,承包单位存在恶意竞争,导致陪标现象频繁发生,行政干预和地方保护现象较严重,工程造价失真等。这些问题对工程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不仅降低了招投标的公平性和公正性,还对我国招投标市场和建筑市场的稳定、健康、持续发展产生了干扰。在这样的环境和背景之下,对招投标市场进行规范迫在眉睫,可以通过强制公开招标来强化转包和分包管理。实施招标负责人的终身负责制度,将陪标现象和串标现象解决。坚持政企分开,将垄断打破,并且对地方保护主义进行克服,对招投标市场进行规范。最后,完善制度和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将招投标透明度增强。

三、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价格控制策略

1.通过财务决策实现事前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和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决策是重要的部分,更是从财务角度来选择和评价企业经营决策方案。在国际工程投标价格计算的过程中,想要保证工程中标,并且保证有赢利,必须要有对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务机制,财务机制主要任务就是为企业提供动态的资金信息,对市场变化进行密切关注,做出具有前瞻性的预测和分析,为企业实施投标报价奠定基础,提供决策根据。事后核算式这一概预算管理制度,无法对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中的钓鱼工程、浪费、失误等情况进行防止以及解决,也无法有效防止设备材料采购以及保管过程中库存问题、质量问题和价格问题。概预算管理与定额密不可分,甲方和乙方都应将定额作为前提和基础实施工作,此外,审计部分、管理部门、促裁机构都应将定额作为评断标准。在计算建筑工程招投标价格的过程中,要对企业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明确机械班台、材料、人工等可能出现的价格变化因素,对工程范围、地理条件、项目组织机构、资源管理、质量管理、合同管理等进行了解,对技术措施、设备折旧、临时设施摊销等进行分析。结合标准规范、施工方案、施工机械、工程价款支付等因素,对工程投标价格进行综合分析,而后做出财务决策。坚持实现事前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投标报价的过程中,主动采取财务决策,使经济和技术相结合,为中标以及赢利提供保障。

2.结合实际情况明确合同价格形式

法人之间明确相互义务和权利的重要协议就是经济合同,签订经济合同并非单纯经济业务活动,而是一种正式的法律行为,还是通过将经济手段与法律手段有机结合,对经济进行管理的重要措施。所以,在市场经济这一背景之下,建筑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并非单纯的定价问题,而是有效结合投标、招标、文本管理、合同条件以及设计条件,将价格计算准确,最终报出具有竞争性、合理性的标书价格。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结束以后,通过合同价格形式将招投标所形成价格固定下来。运用合同管理,有效控制招投标价格。支付条款以及合同价款是经济合同十分重要的核心条款,在合同管理、执行、签订、谈判等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确定招投标合同价格以后,各个部分可以按照自身承包范围,运用固定总价的合同,坚持一次报死价格。在合同中将价格调整范围规定,明确价格调整计算公式,以便有效避免风险。

3.应用限额设计控制价格

建筑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期涉及三个方面,分别为施工管理、物资采购和设计,设计对于工程造价和工程投资效益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建筑工程项目价格形成首要阶段就是工程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节约投资的金额大、机会多,并且付出的代价也比较小。在设计阶段,能够通过投资费用和技术形式将项目投资回报率、项目寿命、功能、工程建设周期和质量表现出来。若概预算管理仅仅重视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工作,而不是重视物资采购阶段以及设计阶段造价管理,会导致预算超过概算、概算超过预算的问题。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机制之下,必须要通过实施限额设计来控制建筑工程项目招标价格,实现对工程数量、设计深度、标准、规模、投资额等诸多方面的控制。

4.重视工程索赔管理工作

建筑工程索赔管理工作是控制招投标价格的重要渠道,合同和法律共同赋予的正当权利就是索赔,必须要深化索赔理念,重视索赔和善于索赔,通过健全索赔管理机制,对工程招投标价格进行严格控制。在通过合同固定招投标工程中的价格以后,对于超合同范围的不可抗力、工作量、设计变更、不可预见费,以及对方违约导致的损失,必须要通过索赔来对自身权益进行维护。所以,在建筑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承包商必须要具备很强经营意识,从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完成,注重扩大经济效益。承包商注重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坚持事前预测和控制风险,避免亏损以后再补救,将索赔看成是提升经济效益的渠道和途径。在发生事件之前考虑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坚持走在时间之前,主动研究和明确控制和规避风险的方法。在索赔时效之内,根据索赔的程序,找到真实、可靠的证据,提出索赔的申请,阐述索赔理由和内容,进行索赔文件的编报。

四、结语

控制成本论文范文8

一、成本费用核算

1.管理费用的核算。管理费用属于间接费用,它是临床护理、门诊医疗活动所发生的间接费用。管理费用包括后勤、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经费、耗用的办公材料费、全院公用固定资产以及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医院管理费用还应包含离退休经费、坏账损失、财务费用、宣传费用、各种税费、其他费用等。管理费用的摊销可按照比例摊销法进行。如采用人员比例法、收入比例法,也可以采用按照内部服务量、工作量摊销等多种方法。将管理费用按照上述方法,通过临床服务类、医疗医技类和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

2.其他支出。医院除医疗费用支出、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科教项目支出及管理费用支出以外,应包括出租固定资产折旧及维修费用,食堂支出费用、各种捐赠支出、财产物资毁损及盘亏等。此数据的归集应体现在财务系统的信息中,在总账及明细账得以体现,以便进行该项目的核算。

3.财政补助支出。是医院从同级财政所获得补助性收入从中支出的费用,主要用于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费用所发生的支出,购入的资产应同期进入净资产,用于实际支付的金额计入当年支出,按规定分期结转。购置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折旧费参与成本核算,此数据的归集应体现在财务系统的信息中,在总账及明细账得以体现,以便进行该项目的核算。

4.科教研项目支出。医院通过科教研项目取得收入用来进行教学、科研时发生的支出,用于构建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费用应同期计入净资产,按规定同期结转。购置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折旧费参与成本核算。此数据的归集应体现在财务系统的信息中,在总账及明细账得以体现,以便进行该项目的核算。

二、收入核算收入

核算是医院成本核算重要科目。它应包括医疗收入、财正补贴收入、科教研项目收入、其他收入。

1.医疗收入。医院在医疗服务活动中获得的收入应包括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门诊收入应包括挂号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化验收入、卫生材料收入、药品收入、药事服务费收入、其他门诊收入。门诊收入可以科室为单位通过自动化信息采集、存储、归集、汇总传输到成本中心。住院收入是指为住院病人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床位收入、护理收入、诊察收入、检查收入、治疗收入、化验收入、手术收入、卫生材料费收入、药品收入、药事服务费收入、其他住院收入。住院收入可在住院结算中心以科室为单位自动化采集并汇总传输到成本中心。

2.财政补贴收入。医院按照部门预算从同级财政部门获得的各种财政补贴收入应包括财政基本支出补贴收入、项目及其他各种类补贴收入。该项收入应体现在财务信息系统明细账及总账中。

3.科教研补贴收入。指医院取得的专门用于科研教学项目的补助收入,该项收入应体现在财务信息系统明细账及总账中。

4其他收入。医院除开展医疗业务的收入及科教研项目的收入以外的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应包括房屋租金收入、培训收入、投资收益、财产物资盘盈收入、各种捐赠收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获得收入等。该项收入应体现在财务信息系统明细账及总账中。在全成本核算中,医院所获得的财政补助及科教经费收入所购置的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也将纳入成本核算范畴。此项成本应在财政补助及科教经费类账户归集。其他收入与其他支出仍要进行成本计算。两项数字之差即为其他纯收入,在其账户中得以体现。

三、全成本核算的方法

医院全成本核算分为三个层次核算,包括科室成本核算、医疗项目成本核算、医院总成本核算。

1.科室成本核算。通过完整的计算机网络将各科室消耗的费用进行汇总,成本计算的方法分为直接成本摊销法、间接成本摊销法。直接成本计算法是将临床医疗护理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产生的费用消耗直接归属到相应科室进行直接摊销。间接成本计算法是将机关、后勤管理部门所产生管理费用摊销到临床医疗护理科室、医疗技术类科室、医疗辅助类科室,分摊的系数可按照人员比例法或工作量法等计算。最后将医疗科室、医疗辅助科室成本向临床护理科室及门诊医疗科室间接按人员比例法或其他方法摊销,最后形成两方面费用:门诊医疗科室费用、临床医疗护理科室费用。科室收入的计算方法是用各科室所获得的医疗收入扣除相应科室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后的剩余即为相应科室的利润,最后对利润作合理分配。

2.医疗项目级别成本核算。医疗项目级别成本核算法是对科室收入与支出针对具体医疗项目进行核算,它是以科室成本数据的取得为依据的,进一步对每一项目收入成本进行核算后得到利润,最后进行利润分配。通过这样精确剖析医疗项目成本数据,才可以做到真正的全成本核算。

3.总成本核算。总成本核算是指院级成本核算或一级成本核算。基于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层通过计划、控制、核算、考核、分析等方法,考核每个环节,制定制度,控制成本费用支出。全成本核算能够洞察医院收入全貌,详细了解每个科室的费用支出,使人人参与到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和经营活动全过程。增加全院全员减少费用支出意识,减少人员不必要的开资,控制费用成本,增加医院经济效益。全成本核算为管理层制定政策提供依据,使医院在国际化市场竞争机制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魏秋兰 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第二篇

一、军队疗养院服务保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一)疗养院全成本核算的基础比较薄弱。疗养院对成本核算存在认识上的不足,长期固守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着重医疗、轻财务的问题。成本核算内容不完善,核算范围不全面,成本核算工作缺乏明确的操作标准,如疗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的成本开支占疗养院总成本的比重较大,但是,目前对这两部门的成本核算缺乏有效手段,从而大大缩小了成本核算的范围,影响了成本核算的效果。疗养院的固定资产、房屋面积、各类人员的管理情况既有交叉也有盲区,缺乏配套的法规和措施。疗养院成本核算级次的划分、管理费用的分摊、间接费用的分配等均不像企业成本核算的标准性强,从而导致核算方法与真正意义上的成本核算相去甚远,成本核算结果缺乏公信力。

(二)收支的双重性影响了军队疗养院全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疗养院的经费来源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标准经费,由上级拨付;一方面是对外有偿服务的医疗收入;还有就是专项经费。其服务对象一方面面向军队人员;另一方面又面向社会公众。其工作人员体系组成一方面隶属军队编制,工资薪酬来自国防下拨;另一方面隶属正常的人员聘用,工资薪酬依靠正常的经营收入支出。这些双重特性增加了全成本核算的复杂性,为了使核算准确,成本核算时必须要求核算的科目类别和层次更加明细,如低值易耗品、燃料、卫生材料、业务管理费等,在以单元进行核算时就不能简单粗略地将其划为业务费或管理费,否则,计算出来的成本再分摊到单元或个人身上,很不准确。

(三)服务项目多,变化性大,造成成本核算的难度增大。疗养院是一个由不同科室和相关的保障部门组成的分工精细而又密切合作的特殊体系,不同的学科和部门因专业不同而使其成本不同。另外,疗养院医疗服务对象多样,服务项目不同,不同的医务人员对同一疾病的诊断、治疗方式也有区别,每一项服务的提供,也会因病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时间、选择方式、适应程度、经济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不同,这些均使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发生变化。此外,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投入也会增加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由于以上的多样性,造成疗养院成本分摊的相对复杂和繁琐,使成本的测算、分摊和评价更具有挑战性。如果疗养院不能很好的进行成本核算,那么不仅会导致医疗服务的亏损,而且会造成医疗服务总成本的失控和社会卫生资源利用的不合理。

(四)缺乏现成软件。市场上虽有一些全成本核算的软件,但和军队疗养院的要求不匹配,与军区疗养院会计核算系统没有接口。全军使用的"军队疗养院信息系统"工程和我疗养院信息网络系统对全成本核算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建立了网上查询,实现了医疗成本公开化、透明化,使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疗养院信息系统功能不齐全,数据的采集没有形成良好的接口,无法实现数据共享,许多数据需要手工处理,致使财务核算人员无法实现院级和各核算单元成本管理的自动化,严重影响了数据的收集、传输、汇总和分析,造成了疗养院资料统计不全面、不准确,核算比例、范围划定欠合理,成本控制欠严格等问题,所以急需一套适合军区疗养院全成本核算的软件。

二、军队疗养院全成本核算规范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全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搞好成本核算有利于促进疗养院管理,增强疗养院的竞争力。管理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成本管理计划和办法,并不断完善优化。就以上实际问题,提出下列建议:1)健全疗养院各项规章制度,开展清产核资,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2)开发适用于军区疗养院的全成本核算信息管理系统。3)建立完善的全成本核算分析体系。4)加强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培训和组织工作。

三、结语

全成本核算管理的实施,对于疗养院内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对于规范军队疗养院的收支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全成本核算管理方法在我院的建立、运行和完善过程中,从财务、人力资源、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系统的提升了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水平,提高了疗养院质量效益,提升了为兵服务水平,有助于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复杂的市场氛围。此外,各类疗养员的疗养费用有效的利用和控制,更好的弥补了经费的不足,有助于开发新技术、新业务、特色疗养项目,提高军队疗养院的竞争力,推动新时期军队疗养院更好更快的健康发展。

作者:薛莎 单位: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经济管理科

第三篇

1、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对纳税的影响

1.1相关税收法律意识淡薄,不能合理避税

在和谐社会的今天,国家给企业许多优惠政策,同时也鼓励企业在享受这些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但许多财务人员包括企业主要领导只注重账务处理,不懂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只知道被动地纳税,不懂合理地避税。如建筑企业应计入开发成本的费用却计入财务费用,导致不能享受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还有的企业作为混合销售,那么就应该分税种计入成本与收入,同时分税种纳税,但很多企业就纳一种高税率的税额,从不知道可享受分别纳税这种税收优惠。这样看视对成本没有影响,但事实却影响了企业的纳税成本,也影响了企业的效率。

1.2夸大其词,虚增成本,导致企业偷税漏税

正常情况下,企业应按着会计准则正确核算相关成本,及时准确地缴纳各种税款,这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但许多企业却想法设法千方百计地少报或不报收入,多报或虚报成本,从而为企业企业偷税漏税打下伏笔,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这样做不仅对报表的使用者提供负作用,还更大地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当前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对纳税的影响应采取的措施

2.1强化责任心岗位责任制教育

热爱自己的岗位,尽职尽责这是每个财务人员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也是相关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同时企业也应下达力量狠抓这方面的工作,制定好相关的岗位责任制并落实到上到单位负责人,下到相关责任人,将其与个人的工资、效技、晋升、晋职相结合,同时做到奖惩分明,决不妥协。这样才能有效地杜绝哪些低级可笑的差错,最大地将损失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同时不但正确地核算了成本,还减少了企业的纳税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率。

2.2强化相关人员的业务继续教育工作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知识也在不断地更新,所以企业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强化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尤其是对老会计人员,更应组织他们去进修学习,教育他们不要吃老本,告诫他们“老黄历”工作方式已经跟不上新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了。同时使用与现代化企业相接轨的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甩掉落后的手工做帐。这样不仅能减轻大量的工作量,还能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更能准确地核算不同税率下的业务成本,使成本和税收都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状况。

2.3加强法制法律教育,特别是相关税收法律知识的普及

有的企业只认老会计而忽视了相关税收的管理,其实这是企业成本核算最忌讳的一大弊端,因为会计与税法是相成相符的。企业应该在做账务处理的过程中随时关注国家的相关税收法律政策,在准确核算成本的同时,正确地筹划企业的各种税款,合理避税,做到账务处理清晰明了,税款缴纳得当。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要只盯账本,而且还要多多学习法律知识,特别是税法,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2.4遵纪守法,科学核算成本,合理报税

法律是不准许任何人与其开玩笑的,否则会玩火自焚的。企业应该真正地反映成本的本来面目,实事求是,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纳税申报,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方面的案例数不胜举,偷税漏税的刑事责任极其严重。这样给个人、给家庭、给企业、给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负纬度。所以企业应该准确无误地核算成本,及时正确地纳税申报。

3、结语

总之,成本核算不仅是企业发展生存的需要,也是企业科学地纳税,合理地避税的有效前提,更是维护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经济的强大有利保证。

作者:徐剑霞 单位:大冶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铜山口铜矿

第四篇

一、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方法

1.土地开发成本核算会计处理方法。土地开发后的产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以销售为目的建设的商品房,应对其制造成本进行核算;一类是为了建造商品房或周转房等房屋建筑而开发的自用建设场地。对于这类产品所发生的费用,凡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可将其直接计入有关的房屋建造成本;但如果费用的负担对象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先将费用计入土地开发成本,项目完成时,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分摊到房屋建筑的成本中去。房地产企业可将土地开发成本中的直接费用直接划入土地开发成本中。间接费用要先将费用科目归集,期末在分别进入土地的开发成本中。项目完成后所发生的全部费用是房屋建造的实际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率结转分配到房屋建设成本中。

2.房屋开发成本核算会计处理方法。房屋开发成本是指企业所开发商品房的所有的费用支出。房地产企业所建造的房屋大致分为四种;①商品房,用于销售;②经营方,用于出租;③代建房,受其他单位委托所建造;④周转房,用于安置施工人员。房地产企业所发生的费用按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对于已发生的安装费用,应按照企业承付的工程款确定,计入建筑安装工程费。预付款不能计入开发成本科目。当企业预付材料款或工程款时,如果企业采用实际成本法进行核算,企业应将材料结算价格减实际成本算出差额,计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科目;如果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方法核算,其材料结算价格与材料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有两部分组成,所以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对于材料价格差异,应由“原材料”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对于材料价格差异而言,应从“材料成本差异”转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计入有关房屋成本核算对象的建筑安装工程费成本项目。

3.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核算会计处理方法。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核算是指有偿转让的配套设施及不能转让也不能直接计入开发成本的公共配套设施所支付的各项费用支出。配套设施与房屋一样,凡能分清负担对象的,则直接计入“开发成本-房屋开发”,核算对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先计入“开发成本-配套设施费”,待项目完成时将其分配到“开发成本-房屋开发”中。一般配套设施都与房屋建设是同步的。如果两者同步则选用计算成本的方式进行分配,如果不同步可先计提一定的配套设施费等工程结束后按照工程的实际数对已经计提的配套设施费用进行冲减(实际数大于计提数,则计入待摊费用中;如果实际数小于计提数,则冲减相关项目成本)。配套设施开发计算公式:某项开发成本产品预提的配套设施开发费=开发产品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配套设施预提率配套设施预提率=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应负担该设施开发产品的预算成本或计划成本×100%

二 、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象不明确。房地产行业较于其他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其核算对象确定的方法较为复杂。房地产企业的成本核算对象应结合开发地点、周期、设计等因素确定。一个成本核算对象算出一个单位成本继而结转销售成本。我国对房地产行业成本核算的准则规定的少之又少,导致企业成本核算非常混乱。正确确定房地产企业成本核算对象是房地产企业经营成果公允表述的基础。正确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才能顺利的展开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但如今的房地产企业开发过程一般是通过分批分期进行开发。会计准则对于分区和分期的成本核算没有明确的划分。这就导致企业在核算时随意的确定对象。有些企业开发期长,应按开发期数分批设置成本核算对象,但有些企业却将其合并为一个核算对象,使得原本系统、详尽的资料变得笼统、复杂,失去了管理的作用。这会导致过多的共同费用需要合理分配,成本分配不合理。有些企业原本属于一个核算对象的科目分为几个核算对象,造成核算量过大,核算过程过于繁琐。企业没有详尽的准则依照,使企业过度的随意划分核算对象。难以反映开发项目的实际成本水平,不利于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2.成本费用归集和分配方法存在不合理性。会计准则规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费用应计入产品成本,但如果费用负担对象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则先将费用归集然后合理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中。开发中产生的建安工程费用属于开发成本。会计准则中对房地产企业间接成本的归集并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企业随意的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有些企业同一笔费用涉及不同核算对象时并不加以归集分配,这就造成了企业成本缺乏真实性。许多房地产企业只重视总成本不重视成本费用,这就导致企业许多成本资料严重缺乏可靠性和完整性。而且成本分配方式较多,如果企业刻意隐瞒自己的成本分配原则,任意摊销费用,则会导致房地产市场混乱,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不准确,产生泡沫经济。

3.虚增建筑安装成本。目前,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都较为完善,但仍有一些企业为了减少应纳税额故意压缩企业的利润额,增加安装成本,期末虚增工程成本减少利润,以达到减少税额的目的。如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核算方法中的例题,将尚未完工的幼儿园成本分配到其他商品房、出租房、周转房、商店的成本中去,这无疑减增加了当期的安装成本,减少企业的当期利润,达到了减少税额的目的。这种虚增的成本方法导致企业会计核算无法真实的反映出企业真实的成本费用和利润,使国家无法对房地产企业无法实施有效的监控。

4.帐簿设置不合理。由于我国会计法对房地产企业规范的不是很具体,导致许多企业存在账簿设置不合理的问题,账目设置的过于详细,在预售方面又设置的过于简洁。房地产行业有其自身的行业特殊性。在进行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工程期很长,往往跨越几个会计年度的核算,导致账目均分布在不同的账簿中,这就大大增加了核算的工作量。项目成本内容的设立也是很重要的,它往往可以客观的反映出产品的成本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现行的行业规定中“开发成本”作为一级科目应该根据自身的管理需要,设置下级科目进行明细核算。然而现实的房地产企业将所有的费用均统称为“开发成本”,使得账簿反映的经济活动不明确。在间接费用核算上,将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称为间接费用,这些费用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进入当期损益,这不利于企业会计的配比原则。

5.忽略项目竣工决算。房地产开发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项目的总成本和单位可营销面积的开发成本,以便于企业计算出经营利润。现在的房地产企业通常都重视工程决算不重视项目决算。因为工程决算在施工完成之后进行,时间点比较明确。而且涉及到工程款的支付,不会拖延。但项目决算则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无限期延长时间。许多在建项目和销售活动,资金回收等都影响着企业的项目竣工决算。无法确定项目竣工决算,企业就无法计算出项目的总成本和开发成本,无法准确的计算出企业的项目利润。

三、解决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的对策

1.正确划分会计核算对象。正确确定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对象是房地产企业经营成果公允表述的基础。在确定房地产企业核算对象的问题上,首先应该确定成本的归集对象,核算时应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工程内容和周期进程为核算对象的主要依据,将开发项目按不同的类别分成若干个小块。小范围内将费用和成本进行归集和核算。值得注意的是,在划分范围的时候不应将其划分的过于详细或过于粗糙。过于详细会导致企业工作量的增加,核算工作过于繁琐;范围过于粗糙会使得成本核算失去作用,较为合理的划分这样可以充分的发挥成本的核算作用。例如,工程项目可以按照周期和工程量分成两大类、若干小类。周期短工程量小的可以直接在小范围中将成本和费用进行核算,直接将其分配到商品成本中。而在建工程周期长、规模大的工程可以结合经济责任制的原则,按开发项目区域或部分划分成本核算对象。针对功能不同的建筑对其进行单独的划分、单独核算,会有利于成本在功能区上平均化,成本和收入可以正确的配比进入产品成本中去。也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的归集和分配。针对复杂的工程进行成本核算时,由于成本核算对象较多,许多成本费用不能直接归集到成本核算对象中去,必须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合理的分配,再间接的进行成本费用的归集,不能随意摊销成本和费用。例如,基础设施费用应采取因果关系法。按照设施费用发生的原因进行合理分配,公共设施按照受益的比例或面积分配。在分配中要坚持公平合理的原则,企业应充分的考虑到成本核算对象的承受能力。

3.防止企业虚增建筑成本。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核算方法,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企业在进行核算时有章可循、有制可依。设置监管机构,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企业虚增建筑成本。

4.合理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合理的规划成本科目可以更客观、准确的反映出工程成本结构,有利于对开发成本的分析和成本控制。根据现有的会计核算制度,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过程中,要根据企业自身的需求来建立相应的成本科目。科目要合理,减少复杂、重复的科目,对于金额较大的发生事项,应针对其事项建立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设置开发成本明细账,记录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所有成本费用事项,这有利于提高会计成本核算的效率便于企业开展投资分析和项目监督。

5.重视项目工程决算。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销售面积的成本和开发项目的总成本,这样有利于更好的算出企业的经营利润。针对一些重视工程决算不重视项目决算的企业,可以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将尚未实施工程预算的项目计入成本,使项目决策可以按计划进行,工程结束后按照实际支出数额调整项目成本。对于已经竣工的项目可以通过归集成本进行核算。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房地产企业中的土地开发成本核算现状、房屋开发成本核算现状以及配套设施开发成本核算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在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一部分是因为会计准则自身规定不明确造成的,有些则是人们在核算时人为的问题。本论文针对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不同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希望能解决房地产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的问题,使企业在遵守规定的同时合理核算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国家在新会计准则中有针对特殊行业实行的会计准则。房地产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行业特殊性,国家应专门设置一个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准则。国家应该尽快增补房地产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内容,以填补会计准则对房地产企业会计核算内容上的空白,避免企业无章可循,影响会计信息的准确定。利润最大化是每一个企业的最终目标。房地产企业应该将科学的方法渗透到每一项会计核算中。完善管理体制,强化成本核算。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使企业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能减缓房价的上涨趋势,使房地产行业可以在社会主义的市场下健康快速的发展。达到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的局面。学者们研究此类课题时主要是将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相结合。主要强调主观上减少成本的支出,来控制成本的增长使企业利润可以最大化。而本文则是主要强调了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本文针对会计成本核算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规范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

作者:闵子桐 单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五篇

一、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目前正面临的问题

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成本的分配方式非常多,但是,很多企业的会计人员没有遵从成本分配的原则及基本目的来进行成本分配,随意地分配企业成本,而这恰恰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第五,缺乏成本效益观念。大部分国内的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财务人员没有形成成本效益观念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的有效动机。在进行企业相关活动时不仅没有做到重视企业成本的控制及核算,反而体现出扩大企业成本的倾向,这点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如何促进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有效性的提高

第一,要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成本核算方法变得规范起来,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提高国内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应当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企业的核算方式,责权发生制及首付实现制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企业应当进行合理的、科学的选择。除此之外,定期核算固定资产、销售成本、存货及材料采购等成本核算工作,结合相关的财务法规,为企业独特的特点制定出可行且科学的一套企业核算办法。第二,能否提高国内会计核算成本的有效性重点在于企业收支项目的管理工作是否完善。企业项目管理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了很多企业内部的账目含糊不清,财务人员不能够清楚知道项目的成本归属哪一方,而管理者因繁杂的项目而不知道如何有效归类项目成本,成本核算工作无法达到应有的成效。因此,明确各项成本的归处,完善项目收支的管理工作,才能使财务人员的成本核算工作具有科学性、有效性及可控性。第三,提高国内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有效性的关键在于企业内部财务人员的基本工作素质,及其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是否认知。财务人员应当从思想上对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价值给予重视及深刻认知,只有这样,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具有顺利进行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因这项工作具有专业性及复杂性,企业应当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素质及能力。如此一来,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的有效性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第四,一旦适应企业内部的工作及环境,便可开始尝试创新成本核算方法,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在进步的社会及不断在发展的时代,要求企业的管理水平达到更高的层次,所以,在选择了适应发展的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模式后,还要适时加以创新,以此来跟上社会的发展。

三、提高我国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有效性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会计核算体系是否完善能够直接影响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及核算水平。各项措施能否落实,财务人员是否有章可循,都基于企业内部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与否。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法规、制度及财经政策,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体系需要具备灵活性,需要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生产的特点来制定。这样的体系才能引导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走向规范化。第二,财务人员及企业本身必须具备较强的成本观念。员工能否具有成本观念,完全取决于企业是否具有成本观念。所以,在企业内部树立正确的,较强的成本管理理念对员工是否具有成本观念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要树立管理理念,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从内部开始,潜移默化地树立高层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具备成本核算的意识,让这种理念能够深入人心。高层管理人员属于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核心,对企业本身是否能够将成本管理落到实处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对其灌输此项理念非常重要。而从现代来说,财务人员已经不仅仅是简单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他们本身的职能已经发生了转变,在成本监督、控制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要尽可能地加大力度,开拓渠道去宣传成本核算意识,使公司每一个员工都养成节约资源的习惯。其三,为确保产品的成本能够降低,资源能够节省,成本管理和产品价值链的系统分析这两项需要双管齐下。其四,财务人员本身要严格依照企业制度来审核企业的各项业务在经营过程中的支出费用,从项目启动前的指导工作,到项目结束后的核算工作,从各方面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不断的优化。第三,企业成本核算内容需要具备全面性。紧跟社会的发展步伐,以当代核算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成本核算要具备全面及科学的特点,保证无形资产及有形资产都能纳入成本核算中,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必备因素。在进行无形资产的核算时,一定要将知识费用和人力资源产生的费用纳入核算的对象范围之内,采纳具备科学性的计算方法,设置弹性的、合理的摊销期限。在进行有形资产的核算时,不论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任何一个阶段产生的费用支出,都要纳入会计成本核算当中,尤其是事前的投入和时候的投入,都是企业经营成本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的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具有复杂及系统的特性,因此,作为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要具备成本核算意识,对成本核算进行把控。企业内部会计成本核算系统的建立,也是企业能否做好会计成本核算管理的关键问题之一,所以,选择科学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结合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做好这项工作,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作者:叶丽映 单位:贵州广播影视投资有限公司

第六篇

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及其重要性解析

1.1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含义及作用

企业会计成本指的是企业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由此而产生的资源消耗,对其进行核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这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进行会计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在环境保护和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方面,也能为经济社会做出必要的贡献。当然,企业借助会计成本核算,还能够充分降低企业的资源消耗,而这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型经济形式不谋而合。可见,对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能够节约资源,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

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目的在于对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部门的财务支出进行控制,从源头上节约企业的开支,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服务———为其未来发展目标的制定贡献参考依据。同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更加完善,更能够向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趋近,企业的各种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资源配置的效率更高、更加合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各项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为企业节省投资成本和生产资源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见,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对其会计成本核算加以充分的重视,在充分发挥其核算作用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2、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瓶颈分析

2.1核算方法科学性缺位

在会计成本核算时,一些企业未能实事求是的将自身的实际情况加以考虑,在核算方法的选择上显得科学性缺位,难以在具体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核算方法,并确定其适用范围。如此一来,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也就出现了明显的随意性,甚至未能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复杂性和严肃性加以充分、认真的考虑。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从业人员———企业的管理人员、会计工作人员等———为了一己私利,自行在会计核算时对成本费用擅自进行调整,这不但对会计成本核算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还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产生隐性但一定深远的消极影响。

2.2核算内容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缺位

当前,企业在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存在着大量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大量的需要突破的瓶颈,核算内容的合理性和完整性缺位就是其中之一。在实际操作中,大量企业在进行资产项目计量时,并未真正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原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业的会计核算人员自身的问题就十分显著,由于自身素质和技能因素,或者其他原因,计量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而这一现象的存在和当今社会发展情况下对会计成本核算的内涵是严重相悖的。此外,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中,人工成本的归集并不科学,一些会计核算人员并未将生产过程的庞大性和繁杂性考虑在内,致使一些成本信息难以真实地反映资本的消耗。

3、现代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优化策略

3.1对现代企业进行可操作的会计成本核算

对现代企业来说,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较多,不同的核算方法具有不同的操作难度。因此需要根据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可操作的会计成本核算。在这一过程中,要详细了解企业的产品、服务的流程,保持成本核算的灵活性与稳定性,在核算过程中,尤其要确认和判断资本化的环境成本支出,对难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支出进行重点监控,同时,对于那些污染环境的项目进行重点审查。

3.2树立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理念

对现代企业来说,会计成本核算是极为关键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为了优化其成本核算过程,需要从企业内部开始,使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能够充分认识到进行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在意识方面全面树立成本管理的管理理念。为此,需要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纳税意识,通过反向的激励将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融入企业的日常管理之中。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依照现代会计制度的要求,对成本核算加以重视,在树立会计成本核算观念之后,使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参与其中,以保证企业内外部成本管理、成本控制的同步进行。

3.3对企业成本进行全面核算

为了对企业进行会计成本核算,需要对企业的各类资产进行全面分类,尤其无形资产的分类更为重要。这是因为,不同种类的无形资产在入账时要沿着不同的方式进行。因此,要把无形资产的价值计入产品成本体系之中。比如,在环境成本核算的过程中,要把环境成本核算加入至成本核算的框架中,同时以我国的环境现状为出发点,适时、适当、适量的增加会计成本核算中能够反映绿色指标的项目。这不但能够促进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还能够使企业与社会之间保持和谐的发展态势。

4、结束语

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成本管理和控制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而当经济社会出现了快速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企业也在寻求通过较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产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就对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提出了更高、甚至是苛刻的要求,会计成本核算也向全面化、专业化与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并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起着积极、重要的影响。

作者:郑艳艳 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

第七篇

一、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概述

首先是环境成本的确认。在煤电企业中,环境成本的确认条件有两个。一种是导致环境成本的事项已经发生。一种是构成企业环境成本的金额可以进行合理的估计和计量。煤电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确认时,应该坚持权责发生制,对煤电企业当期所产生的环境成本支出和应承担费用,无论是否进行支出,都应该按照当期环境成本进行确认。对不属于本期环境成本支出的,即使已经进行支付,也不能够按照本期进行确认。另外,煤电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核算时,应该合理的进行费用化支出和资本化支出的划分界定,对环境支出的效益涉及多个会计期间的应视为资本化支出,对环境支出的效益仅仅发生在一个会计期间的,应该视为费用化支出。其次是环境成本的计量。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的计量单位主要是以货币形式为主,但是由于环境本身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对环境成本进行计量,不能够局限于货币计量,还可以以实物和其他计量单位,例如吨、立方米等物理单位以及污染浓度等化学计量单位。环境成本的科学计量能够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煤电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环境成本状况有十分清晰的把握。再次是环境成本核算的科目设置。对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的核算,应该在保证会计核算结构的基础之上,适当的增加新的环境会计科目,以及在现有科目之下设置新的明细科目。通过有效的会计科目的设置,能够促进环境成本得以清晰的、独立的反映出来,而且不影响原有的整体会计核算。比如可以设置专门的环境成本科目,加强对煤电企业预防、治理、维护环境所发生的支出以及因为治理环境造成的损失,在环境成本科目之下可以设置管理成本、研发成本、生产经营成本以及采购销售环节成本等二级明细科目。另外,结合煤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设置排污费、折旧费、资源税等三级明细科目。通过健全的会计科目设置,促进对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的有效核算,有助于加强对煤电企业环境成本的有效控制。

二、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现状及问题

(一)企业的成本核算模式落后,缺乏对环境成本的单独核算

许多煤电企业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没有将环境成本管理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当中。另外,由于煤电企业多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没有将环境成本核算纳入企业的成本核算当中,一般将企业的环境事项所发生的费用计入企业的管理费用和营业外支出,没有对煤电企业的环境事项进行专门的核算。传统的核算模式对高污染行业而言,不利于有效的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环境成本对企业的影响十分重大,应该单独的将环境成本反映出来。缺乏独立的环境成本核算不利于企业管理层对企业的环境成本进行科学的全面的分析和了解。而且,煤电企业缺乏单独的环境成本核算,不利于监管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环境治理和保护的了解,也不利于对企业环境治理资金的有效监管。

(二)缺乏科学的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方法

煤电企业在进行成本管理的过程中,依旧采用的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方面,而较为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例如作业成本法、完全成本法以及生命周期成本法难以有效的推广和运用。因此,造成煤电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过程中,无法有效的结合科学的、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造成煤电企业在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实践和执行过程中,难以有效的提升对煤电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造成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低效率。传统落后的成本管理方法制约了煤电企业对环境事项的清晰的全面的反映,制约了企业的决策层做出有效的、科学的环境成本管理决策,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三)缺乏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

煤电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成本管理和成本控制体系的建设。但是煤电企业缺乏对专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的建设。建设环境成本控制体系能够有效的改善和平衡环境对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影响。但是,由于煤电企业缺乏独立的环境成本核算,更没有建立完善的、系统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造成煤电企业在环境成本控制方面的低效率,这不利于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和煤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统一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心

要加强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必须在煤电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统一的高效的环境成本控制中心。煤电企业应该从企业发展的全局考虑,加强对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对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做好科学的系统的规划,各个职能部门应该重视加强对环境行为的监督与控制,从煤电企业的整体出发,对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实施控制和管理,避免煤电企业在日常的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忽视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环境成本控制,应该考虑煤电企业的战略可持续发展,从全局出发,坚持降低煤电企业内部环境成本,促进煤电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提升。

(二)选择科学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

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贯穿于煤电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程。因此,煤电企业应该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重视环境因素对煤电企业的影响,在煤电企业的整个成本经营过程中,加强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做好事前规划、事中控制以及事后监督和反馈,从全过程加强环境成本控制。另外,煤电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特殊性,采用生命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相结合的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促进对环境成本的准确核算和全面控制。

(三)建立和完善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系统

关于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的界定以及分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环境成本控制的信息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信息纳入企业的成本控制信息系统当中,对企业过去以及奖励要发生的环境成本信息,利用信息系统进行全面的、科学的信息记录、分析、核算以及将相关的决策流程程序化,促进煤电企业对环境成本信息控制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以及错误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反馈,促进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目的的顺利实现。

(四)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与考核

加强对煤电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必须完善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和考核体系。通过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促进对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执行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估和考核,以促进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的实现,促进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执行情况的及时的反馈和修正,促进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良性循环。煤电企业在进行环境成本控制的评价和考核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符合煤电企业实际情况的环境成本控制标准。在实施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以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总目标为导向,并由此制定和实施各个部门的具体控制目标。在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过程中,坚持环境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和考核。重视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结合,充分的对煤电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环境成本进行计量和控制,提升环境成本控制意识,促进煤电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成本控制的实施效果实现。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作为高污染的煤电企业应该顺势而为,响应国家关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号召,促进煤电行业的战略转型,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革新自身管理理念,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当中。煤电企业通过科学的环境成本核算和控制,能够提升煤电企业的环保意识,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增强煤电企业的绿色竞争力,有效的降低煤电企业的环境成本,促进煤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煤电企业综合实力的加强。

作者:卫倩 单位:西山煤电设备租赁分公司

第八篇

一、成本核算的意义

通过对管理流程进行实时监测,可以参照成本核算的数据,对不合理的地方加以及时的调整和改进,使得人力财力能够更好地分配,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制定项目的成本计划时要根据相应的计划方案制定核算的指标,而且为了方便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的指标要尽可能地和成本计划相吻合,成本核算也是企业衡量自身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再者,成本核算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决策,对于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对项目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以便服务于上级的决策和预测。最后,成本核算的过程也是反映企业资金使用状况的过程,企业可以根据项目的核算成本,制定一个比较合理完备的资金周转计划,以此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率和周转率,进而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对于各类成本项目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工程预算制定的额度和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节约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及时检测进程和成本报告的相关资料,进而能够保证项目的正常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二、成本核算的管理措施

1.成本策划。成本策划是项目部在进行项目实施前,针对施工方案、当地现行的市场价格及历史经验数据等资料、对投标预算的漏算多算进行复核编制出的可操作的、对实施施工有指导意义的计划成本。它是在分析项目施工过程中各项经济与技术指标对成本影响的基础上,推算成本水平变化的趋势及其规律,预测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它是预测和分析的有机结合,是事后反馈与事前控制的结合。通过编制成本计划,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找出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通过采取措施控制成本。在成本计划编制中,应由项目经理主持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通过优化项目实施方案、合理配置资源和控制生产要素的采购价格,确定目标成本。

2.人员管理。首先建立考核机制。项目经理是完成项目成本核算的第一责任人,公司对项目经理建立项目经理考核制度。采取“信用评价、动态管理、择优选用”的办法。项目经理的每一个工程都要进行全方位考核,重点考核项目是否盈利。考核其是否对项目进行了有效的成本核算。项目经理每一个工程都须根据项目的成本计划确定上缴公司管理费的点位及目标毛利润与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签订“项目内部承包协议”。项目工程竣工结算审定后,财务决算已办清,经公司审计按规定提取各项上缴费用及预留工程回访保修费后有盈余各项扣缴的税、费已足额上缴,达到责任成本目标,根据责任书约定按盈余资金实际收取的额度比例进行兑现。同时每年对结算完成、在建过程中的项目经理进行考评,对考核优秀和绩优的项目经理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聘用,对考核不合格的项目经理不予聘用上岗。项目经理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必须与其所承建的工程项目相适应。其次建立风险机制。每个项目经理受聘与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签订“项目内部承包协议”都须按工程的规模缴纳不定比率的项目风险抵押金。风险抵押金可以以项目部为团体集体缴纳,对被年度评为绩优项目经理的,可按相应档次的50%进行缴纳。被省市以上、集团评为优秀项目经理的,可按相应档次的30%进行缴纳。缴纳方式以现金。工程风险抵押金由公司统一监管,经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审批后可在公司周转使用。项目工程竣工结算审定后,经公司审计有盈余,退还工程风险抵押金。各项扣缴的税、费足额上缴,达到目标毛利润,根据“项目内部承包协议”约定按盈余资金额度比例进行兑现。一般按不低于盈余额的50%兑现给项目部。具体分配由项目经理根据各成员缴纳工程风险抵押金的比例进行兑现,项目经理个人兑现不低于可分配额的25%。对以公司审计项目亏损的,首先用项目风险抵押金抵扣,不够的再由项目经理再者,对经理部的组织成员建立激效机制,项目部人员由项目经理在公司范围内负责选聘。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核算员。专职安全员、专职质量监督员、施工员、材料员、试验员等。要求做到人人积极、主动关心成本、控制成本,每个成员责、权、利明确,各个责任节点上,做到责任到人,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监督和考核。首先根据责任的不同缴纳项目风险抵押金。项目部核心缴纳比例应占到51%,项目经理应不少于12%以上。项目副经理不少于8%以上,管理骨干不少于2-5%。对于核算员按项目副经理理缴纳。其为项目经理的内当管家。要求要边干边算,每月认真填写成本台帐,核算出每月的预算收入及实际支出,数据做到形象进度、施工产值、实际成本三同步。要进行成本计划、与实际成本的两算对比。同时搞好变更签证的索赔,并要求所有的经济资料进行归档以便后期结算。项目结算盈余兑现后由项目经理根据各成员缴纳工程风险抵押金的比例进行兑现。不缴纳项目风险抵押金的不予兑现。其次,按照岗位的不同制定岗位工资,每月由项目经理进行激效考核,按实际评比情况进行工资发放。

3.劳务队伍的管理。目前施工企业的施工,都依赖以劳务队伍,劳务队伍的支出是项目人工费的支出,约占总支出的12-18%。而现在企业中的劳务队伍几乎都是老的劳务队伍。劳务队伍不进入市场,不能分担企业投标让价情况,不能为企业分忧。劳务招标流于形式,民工头串通一气,价格上被民工头牵着鼻子走,外面的民工队伍难以引进,造成劳务单价越来越高,价格相差很大。劳务合同工作内容范围不够明细,造成随意支解,重复签发任务书,核算工作滞后。工长不了解预算定额范围,随意设置项目,工程量超预算量大,数量及单价失控乱开计时工等造成人工费严重超支,控制好的在10-15%以内,个别项目严重超支在50%以上。因此要加强对劳务队伍的管理。首先要严格执行劳务分包招投标制度。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劳务分包队伍。为了避免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扯皮现象,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工程范围、工作内容及要求,包括缴纳保证金。其次建立任务书审查制度。核算员从数量及工作内容方面按劳务合同条款对任务书进行审核,严格控制支出。当月任务书在当月开出,不得滞后,并每月结算。发现超支现象及时分析原因,同时在施工中加强预控管理,防止合同外用工现象的发生。对于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增减工程,施工员在开具任务书时,应提供变更通知或签证方可开具任务书。任务书工程量不得超过预(结)算工程量。

三、结语

建筑项目的成本核算过程不仅能够反映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还应该根据所设定的成本计划目标,在各个阶段分解情况,与实际进行对比,指导实际成本本控制的使用,加强对成本核算的管理,能够降低项目的自身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也提高了建筑工程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

作者:林颖 单位:云南建工第五建设有限公司

第九篇

1.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1.1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内容

其一,基于应收应付制原则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制度内容,即是正确合理的计算应该计入本期的费用花销项目与金额。在进行成本核算的过程当中,应当对成本支出的数额是否会影响到本期的项目财务状况进行确认,避免因为这一项会影响到工程项目的发展进度;其二,应当科学合理的确认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与费用记录的方式。如若对费用的分类是判断有误或者是错误报告的话,那么很可能会造成决策者决定错误,提出许多有误差的信息,这便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进度。

1.2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影响因素分析

将工程建筑项目成本核算现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是为了对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进行有效的管理,以保证提高企业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其中最应该分析探讨的重点便是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核算当中有关问题的影响因素。最明显的影响因素表现如下:分包工程的计价成本核算信息反应不真实。由于目前的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故此,一些比较大的建筑工程项目便存在工程内外分包的情况,这便会导致部分分包单位没有对工程项目进行验收与结算,从而影响了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成本真实性。除此之外,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也可能会受到合同内容变更、项目质量问题返工等因素的影响。

2.如何建立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模式

为了完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制度的目标,必须对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给予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提高项目盈利或亏损结果分析的真实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为建筑企业的决策提供坚实有力的信息支持。这一切的先决前提都是要建立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实施科学性、合理性的项目成本核算模式。一般来说,我们会从以下两点进行入手:其一,建筑企业应当掌握并使用项目的实际指标进行成本核算;其二,建筑企业应当对项目成本核算中的所有诱因都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提前想到应对策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合理有效的把控好建筑工程项目的核算成本,将一切不必要的消耗都降到最低。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消耗来说,其控制指标可以设定“工程项目中的损耗持续减少率、成本指标降低率等”来作为衡量标准。

3.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我国的建筑行业的竞争也在越渐加剧,建筑整体行业都在逐渐完善和发展,进入了建筑行业的成熟期。所以,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发展策略重点已经不仅仅是企业外部的竞争管理,而是逐日转到了企业内部的制度管理,一切皆以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基准,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故此,在确保建筑工程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之下,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核算,为企业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从而促进企业的管理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度,乃是建筑企业当务之急的新课题。

作者:周阳 单位: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第十篇

一、武警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现状分析

武警部队医院现行的科室成本核算模式,是沿着医院的组织结构,通过科室人数或者工作量配比费用,逐级分摊共同费用,成本无法追溯到最初的成本核算对象上,尤其在大型三级综合医院表现更为突出。医疗行为的真实消耗与其在服务项目上的分配之间关联度较低,仅能回答成本是多少,不能回答成本是如何产生的,决策关联度也随之降低,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信息。这种核算方法局限于成本的简单分摊,最终以奖金分配核算代替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范畴片面化,不能广泛应用与医院的管理,仅仅达到使预算外收益的合理分配在账务处理上的合法性、核算政策的一致性,侵蚀了共同费用分摊的合理性和灵活性。

二、加强武警医院成本核算管理的几点措施

(一)不断强化成本控制的责任意识

武警医院成本核算涉及面广,综合性高,事关医院的发展。因此成本控制不仅是医院经济管理部门的事情,而且涉及医院的所有人员、所有部门的切身利益,需要医院各级领导的统一指挥协调,需要全体医疗服务人员的支持以及全体后勤工作人员的参与。根据武警医院在会计行为和理财要求具有企业会计的业务特点,按照企业能级管理的要求,需要对医疗、后勤等各种理财行为进行细化分解,特定的部门负责特定的成本核算,对每个具体单位、每个工作岗位和每个理财环节层层分解落实成本费用指标,不断强化节约和责任意识,把责权利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二)加强成本预算管理,确保事前控制

武警医院应推行全面的、科学的、细化的、部门预算控制制度,把成本费用支出全部列入年度预算统一管理,对行政消耗性开支实行限额管理,在预算中核定限额,增强成本费用的前期控制。一是要充分论证预算项目,加大预算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准确的测算,确保项目评估的有效性。对医疗设备购置、基础建设工程、新技术和新项目开展等大项经费投入,必须由相关科室写出可行性论证报告,经党委会研究确定,确保经费投向投量正确,降低设备的闲置和资源的浪费。二要严格预算执行力度。把预算物资采购预算、经费使用预算、医疗设备、资产以及药品耗材采购预算等预算内容,按收支类别、分部门、分项目,按计划编制财务收支预算,结合各部门年度计划安排把年度预算分解为月计划和季度计划来执行,坚持无预算超预算不开支,维护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三要建立预算分析报告制度。定期对预算经费开支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差距和成因,进而实施成本预算的事中控制,把成本控制由事后控制向事前和事中控制延伸,更好地为医院全成本核算控制工作服务,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严格物资核算管理,实现全过程监管

一要加强物资出入库管理。医院物资采购中心物资采购种类繁多,经费量大,领用复杂,必须设立详细的物资采购、库存、发放等辅助账目,与财务部门定期对账,有效控制采购支出,明确库存物资的价值,记录物资分发领用,完善相互监督制约机制,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成本核算。二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财务部门负责全院固定资产总账,按照类别设置明细账进行固定资产核算工作,固定资产维护管理、理清登记由使用单位全面承担,财务负责同使用单位定期进行固定产清查工作,建立资产监督机制。三要强化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列入科室成本核算,增加科室管理固定资产的积极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使用率,节约成本开支。

(四)精细化核算单元,促进医院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