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毕业范例

土木工程毕业

土木工程毕业范文1

摘要:通过BIM大赛,开拓了改革的思路,指引了改革方向。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为例,从提炼教学内容、落实改革方案、BIM和专业知识的衔接、部分毕业设计作品参加BIM大赛等方面分享了改革的经验及取得的成效,以期对土木工程专业信息化系列课程改革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BIM大赛;改革方向;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知识衔接

近年来,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并已趋于成熟,企业对BIM人才需求越来越紧迫,要求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为了更贴合企业的需求,企业和许多软件研发公司在国家相关政策指引下,和行业协会共同举办了各类BIM大赛共同商讨大赛内容,制定比赛规则,以促进学生BIM知识及技术的应用能力。各高校也积极探索BIM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吉林建筑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以继续加深BIM技术产学研合作为目的,与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深圳市斯维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品茗安控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省求实建设软件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并参加其举办的各类BIM大赛。结合赛况反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进行改革探索,本文通过毕业设计改革实际做法的总结,分享我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做法及经验,以期对土木工程专业深化教学改革起到启发和促进作用。

1基于BIM大赛共同特性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内容的提炼

考察历年的BIM比赛,总结其内容有BIM土建建模及应用、BIM造价管理、BIM招投标应用、BIM施工组织设计、BIM5D施工管理、BIM装配式建筑、BIM智能建造等;涉及的软件类型有:Revit结构建模软件、计量软件、计价软件、模板和脚手架设计软件、场地布置软件、进度计划软件、漫游及碰撞软件等。土木工程专业有传统的建筑、结构、施工一体化的3阶段毕业设计,还有全周期的工程量清单计价及施工组织设计等。传统毕业设计的内容涵盖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施工方案、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进度计划、模板及脚手架设计、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等。从历年BIM大赛的内容上看,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土木工程专业的内容。这样就可以考虑在传统毕业设计中对应融入BIM的内容,BIM大赛为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提供了改革思路和方向。

2毕业设计改革实施方案

2.1增加设计组类别

保留传统的毕业设计组类别,增加了“BIM施工组织设计”“BIM工程量清单计价”两个设计组。

2.2编写新增设计组的毕业设计任务书及指导书

新增设计组的任务书和指导书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BIM内容。BIM施工组织设计中,与旧版设计相对应的内容有:BIM场布对应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BIM模板脚手架对应模板和脚手架设计施工图,BIM网络进度计划及BIM4D对应进度计划编制。在BIM工程量清单计价中,与旧版设计对应的内容有:BIM计量对应工程量计算、BIM计价对应清单计价及定额计价、BIM5D对应进度安排及资金安排等。把这些对应的内容,有效衔接并安排好学习步骤及学习时间是任务书及指导书编制的重点和难点。新任务书增加了使用BIM软件的类型、学习BIM视频的网址、BIM技术应用点、提交BIM成果等内容;新指导书的编制增加BIM建模步骤、BIM各软件及其应用范围、BIM及专业两部分知识衔接的进度安排等内容。新旧任务书及指导书的对照如表1。

2.3制定选拔学生方案

传统的毕业设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就业的方向自愿填报毕业设计组,然后由毕业设计负责的教师和学生组长整理大家的意愿,完成合理分组。新增的BIM设计组,学生不仅要完成BIM与专业两项设计内容,而且还要用部分设计作品参加BIM设计大赛。要在大赛中取得好成绩,选拔学生这一环节也很重要。学生的选拔以计算机应用能力、识图能力、施工技术及工程造价理论课及对应的课程设计成绩等为主要依据,择优录取“有BIM专长”及“有BIM大赛经验”的学生。

3基于BIM应用和专业知识有效衔接的毕业设计改革

BIM应用和专业知识的有效衔接,是毕业设计改革的重点。

3.1针对传统设计和BIM设计两者的穿插教学

内容安排要合理。建模和识图,合理穿插教学。建模结合软件的视频讲义和BIM教师操作讲解,识图结合“101制图规则与构造详图”的图集和专业教师课堂讲解。内容细化到每一个房间,再细化到每一个构件,最后细化到复杂节点。实践证明,在不断修改纠错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识图能力和建模能力也明显提高。下图为新增BIM设计组建模的部分成果展示。利用BIM的可视化特点,可以发现图纸的不合理之处,进而对图纸进行修改(图1)。

3.2BIM及专业的有效衔接

保留传统毕业设计内容,增加BIM场布软件的应用,使BIM及专业达到了有效的衔接。专业教师先讲解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的原则、步骤、内容、图例表示方法,页面布局等,并要求学生完成CAD的场地布置图。然后学生通过场布软件的学习,自然能够完成合理的场地布置,BIM教师需要指导软件的用法,学生可在BIM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动画模拟。如图2,新增BIM毕业设计组场布的部分成果展示。

3.3手工算量与BIM图形算量相结合

保留传统设计的手工计量计价内容,对照BIM图形算量,可加深对计量规则的学习及计价的实际应用。BIM工程量清单计价毕业设计,是BIM设计改革的主要内容,因为BIM计量计价在工程实践中应用已经很成熟,各大公司软件的准确性也在逐年提高,学生就业需求也呈上升趋势。专业教师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学生结合图纸完成手工算量计算书,计算书要体现外边线、轴线、中线的概念及计算规则。BIM教师结合软件视频讲解计量模型的建立,学生学会算量公式设置,计算规则参数的设置等,并通过手工算量和模型算量对比,达到修正计算书,精准建模的学习目标。专业教师讲解如何确定清单项目组价定额项目,综合单价计价方法,学生完善计价软件的清单编制及组价。完成传统设计的招标控制价,并与软件导出的招标控制价进行对比,使专业知识和软件应用很好衔接,真正实现BIM的实际应用。新增BIM设计组的工程量清单计价的部分成果展示。如图3,图4。图3工程量清单计量的对比-砌块墙的工程量计算

4BIM毕业设计成果与BIM毕业设计大赛的结合

用BIM毕业设计成果同时参加各类BIM毕业设计大赛。从2016年的BIM毕业设计试点改革开始,每年组织设计组的学生参加BIM毕业设计大赛。在传统毕业设计的基础上,按照主办方要求准备大赛的作品,因为毕业设计中使专业知识和BIM技术做了有效的衔接,学生对比赛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提高了学生参赛的积极性。2016-2021年学生获得大赛奖励30余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同时在大赛中总结经验,逐渐完善毕业设计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5结语

BIM是21世纪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发展技术,各企业、各高校都在努力尝试如何将BIM和专业相融合。本文结合改革实践,将BIM毕业设计大赛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相融合,专业知识将通过BIM可视化等特点被应用到每个工程阶段,BIM毕业设计成果同时参加BIM大赛。极大地提高了BIM毕业设计作品的质量并实现了创新,BIM毕业设计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和深化了土木工程专业信息化的系列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张冰 单位:吉林建筑科技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篇2

1引言

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大学四年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综合考察,是教学过程最后阶段的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传统土木专业毕业设计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4]:(1)土木毕设以单一考查学生结构设计能力为主,这与多数本科毕业生从事施工、造价或管理工作的就业现状不符。(2)集中在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与大学四年期间的各类课程设计相互脱节,学生无法串联和综合运用专业知识。(3)多数大四学生因考研或实习造成毕设投入不足,使得原本时间紧迫的毕设无法保质保量完成。(4)传统土木毕设成果仍以CAD、文本等二维方式展示,与现代建筑行业追求的多维建筑信息表达方式脱节。为解决上述问题,我校土木工程专业探索将BIM技术融入本科毕业设计,提出基于BIM的“横向拓展、纵向贯穿、分段递进、多专业协同”的全新毕设模式,满足现代建筑信息化时代对土木高级人才的需求。

2基于BIM的土木毕业设计新模式

BIM技术具有可视化、一体化、参数化、仿真性、协调性、优化性、可出图性和信息完备性等特点[5],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用BIM技术,对培养土木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起到事半功倍作用。基于BIM土木毕设新模式的总体思路:(1)横向拓展。突破以结构设计为主的单一模式,拓宽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任务,综合训练土木学生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三大专业能力。(2)纵向贯穿。从方案优化、工程设计、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直至5D项目管理等建设环节,全程贯穿运用BIM技术,实现土木建造全过程数字模拟。(3)分段递进。将毕业设计分解为十个阶段穿插到各个学期,以课程设计方式分段递进,专业课程教学计划及分解毕设排序依据BIM虚拟建造工序进行合理匹配。(4)多专业协同。以土木专业为主相关专业为辅,组建导师团队和学生团队,以多专业协同方式完成联合毕业设计。具体安排如表1所示。

3实践案例

3.1任务布置

以我校2016级土木卓越试点班毕业设计改革为例,毕设选题以校园在建的实际工程为案例,如《某大学学生宿舍楼基于BIM技术的虚拟建造》,总体任务要求:以某大学学生宿舍楼为工程案列,综合运用土木工程专业包含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三大族群的核心知识,借助最新的BIM数字化和多专业协同技术对该工程从方案优化、工程设计、造价管理、施工组织设计,直至5D项目管理等建设环节进行全过程模拟。设计内容分为六大专业模块,具体要求如表2所示。

3.2组织及流程

组建BIM导师组和学生设计团队,制定工作流程和阶段计划。本次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由以往的单一导师制改为BIM导师组,导师组成员以土木专业为主,根据需要加入建筑、设备和工管等相关专业教师,要求是具有丰富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在学生团队组建时,借助BIM协同设计的工作思想,推行以土木专业为主、多专业协同毕业设计模式,帮助学生将土木专业相关知识横向拓宽,加深对工程建造全过程、全专业的整体理解。毕设任务在大学第3学期下发,直至第8学期全部完成,毕业设计的流程如图1所示。

3.3成果展示

采取毕设分解方式,通过三年的教学实践,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传统毕业设计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优秀毕业设计成果展示如下:

4结语

本次土木专业毕业设计覆盖设计、施工和管理三大族群的核心知识,并借助最新的BIM数字化技术对工程建造进行全过程模拟,专业知识宽广、应用软件众多、工作量远超传统土木专业的毕业设计的教学内容。教改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1)在现有课程中融入BIM知识和工程实践知识,对过去只擅长理论教学的教师带来更大的教学挑战;(2)专业知识拓宽及大量BIM软件学习,对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提出较高要求。上述困难可以通过“引导、奖励、选择、分流”等教学管理手段加以解决。通过本次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掌握BIM实操技术,基本实现本科毕业时达到对BIM技术进行综合运用程度;多专业间协同和团队协作模式也锻炼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全局意识,为成为卓越工程师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团队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也明显提升,为今后从事更广泛的BIM教学和工程实践创造条件。我校探索形成“横向拓展、纵向贯穿、分段递进、多专业协同”的全新毕设模式,可以为高校土木及相关专业的BIM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作者:李文盛 单位:长江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篇3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在校期间专业教育中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工程系统设计的综合性训练,对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毕业设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4]:选题单一,与工程实际脱节;学生认识不够,积极性不高,存在抄袭现象;指导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就业和研究生面试的问题等。针对上述问题,相关高校老师对此都做了相关研究。马芹永[1]提出采取学校与就业单位联合指导方式,相近专业的毕业设计联合指导方式,建立毕业设计的教学基地。孙文彬[3]介绍了深化质量意识,加强过程质量控制。舒赣平[4]介绍了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基地的培育和建设,探索以工程为背景、以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和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研究型”毕业设计教学新方法。本文在提高课程设计质量改革的基础上[5],进一步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进行研究,主要结合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地下工程系的毕业设计实践,对毕业设计进行研究,从毕业设计分组、选题、指导方式、过程控制、答辩等方面进行改革探索。

1毕业设计分组

湖南科技大学及其他高校[4]实行的是学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的方法,有可能会出现名人效应与从众心理,学生选择教授、副教授、院长、副院长、系主任作为指导老师,而选择刚毕业的年轻老师则很少。同时,每个老师所带学生也不一样,成绩好的集中在某几个老师,成绩差的会集中在另外一些老师。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岩土与地下工程系每年承担本部地下方向和潇湘学院地下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为克服上述存在的局限性,在大三下学期临近期末开始分组。第一步是根据系部老师的人数(如岩土与地下工程系是10人),按照学生前三年的成绩排名,每10名学生分一组(如第1名~第10名一组,第11名~第20名一组……,如果最后不够10人,则用空白代替,凑成10个)。第二步是把每组中每个学生的名字打印或写在一个小纸条上,折叠起来,然后在系部办公室抓阄。第一组是10名的学生,每个老师抓一个;第二组是11~20名的学生,每个老师抓一个……;最后一组,如果老师抓到的是空白纸条,则该老师少带一个学生。通过上述分组,能够保证每个老师所带的学生中,既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一般的,比较均匀,也很公平。分组后,每个指导老师根据所带的学生情况,在本部和潇湘中各选出一名学生,负责联络该老师所指导的本部和潇湘的其他学生。

2毕业设计选题与实习工地及工作结合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选题单一,与实际工程脱离等问题,有些院校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如建立毕业设计的教学基地,与设计院、施工单位联合,让学生针对具体的工程进行毕业选题与毕业设计,实行双导师制,学校指导老师和教学基地指导老师共同指导。随着高校的扩招,岩土系每年所带的毕业设计有150个左右,并不现实,为此采取以下几种方式。①扩展新的设计方向。岩土与地下方向学生的毕业设计大致为三个方向,隧道为主的毕业设计、基坑为主的毕业设计、边坡为主的毕业设计。扩展毕业设计范围,如将地基处理、道路路基设计、涵洞设计、特殊型式的隧道、基础及部分上部结构设计等作为新的毕业设计方向。②以研究报告代替毕业设计。因材施教,对于成绩非常优秀且已经录取为研究生的学生,可以无需做毕业设计,可以写一份研究报告,作为毕业设计。③以学生实习的工程为毕业设计题目。分组指导老师在安排实习的时候,要求学生提前在实习工地熟悉工程概况、地质资料,要学会看图纸,并把相应的资料拷贝或者复印,作为毕业设计资料及题目。④与学生的工作单位结合。学生签订工作单位的,则尽量让学生能够在工作单位实习,并以工作单位提供的工程依托作为毕业设计题目。⑤以老师的横向课题或纵向课题的工程依托为题目。以岩土与地下工程系老师为主,如果岩土与地下工程系没有课题的老师,可以向其他老师或者其他系部老师的课题借阅参考,也可以向在施工单位、设计院、其他高校上班的同事、朋友寻找实际工程资料。⑥网上搜索和图书馆借阅相关毕业设计资料。网上搜索毕业设计方向的工程,可以出现很多,图书馆也有很多这方面的资料。但要注意这些资料必须经过指导老师的二次处理,才可以进行毕业设计。

3以指导老师为主,系部老师共同指导

分组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以分组指导老师为主。考虑到每个老师的具体研究方向有所不同,则由系部老师共同指导。例如,由其他老师带领的学生,隧道工程的老师可以咨询与答疑。同时带学生的毕业设计的老师,也可以向系里其他老师进行咨询。为了更加方便答疑,要求系里老师加入学生的专业班级QQ群,在群里在线答疑。并把相关的最新规范、毕业设计模板与要求、图纸规格与要求发在群里共享。为了多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生不要只是局限于所学的教材与给定的毕业设计资料,要多去图书馆借阅相关的书籍、规范,也可以网上搜索。确实解决不了的,再找老师答疑。老师的答疑应以抛砖引玉为主,答案还得学生自己去寻找。

4严格过程控制,每周开见面会

由于毕业设计用时2~3个月,时间很长,且又不需要上课。如果不采取严格的过程控制,很多学生会放任自流,到最后完不成设计。有的是仓促成稿,更有甚者是拿别人的毕业设计或请做毕业设计。这与毕业设计目的是背道而驰的,为此,必须严格过程控制。指导老师每周至少开一次见面会,要求学生全部到场,不得无故请假。学生每周必须把所做事情及所有设计、计算进行汇报。每周见面会的内容主要是上一周已经做的内容,还有哪些部分本应完成的而没有完成,下周将要做的设计内容,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等。并且把老师的答疑写在专用的答疑记录本上,且上交存档。建立毕业设计QQ群,随时掌握进度和答疑。

5毕业设计中手算与电算及重复率查重的问题

5.1手算与电算

手算能让学生明白原理及公式的来龙去脉,能够验算是否合理,发现问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动手与计算能力,缺点是费时、费事。电算算的快,能够一步到位,但很多学生搞不懂其中的原理,只知道输入相应的参数,就会出结果,至于结果对不对,则不做深究,更不会对结果进行分析。岩土与地下工程系采取的是以手算为主,电算作为辅助对比。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其采取手算与电算两种方式,并用电算做优化设计与多方案比选。

5.2毕业设计重复率问题

查重有其好的一面,防止抄袭,鼓励创新。但也有其不好的一面,重复率低,不一定就是创新。为此,系部采取学校及学院的方法,对于校优秀毕业设计查重,其他的不查重。或者只是扩至院优秀毕业设计查重。优秀毕业设计是在优秀组答辩中产生,要求其做的毕业设计要有一定的水准,不能生搬硬套。

6分组答辩、二次答辩及成绩评定

答辩采取分组答辩与二次答辩,第一次答辩分普通组和优秀组答辩。优秀组答辩。要求学生做PPT汇报,系部所有老师均到场。学生通过做PPT,向老师和同学汇报,可以进一步提高办公软件的使用能力,锻炼增强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普通组答辩。根据系部老师的人数,分成3个答辩小组,保证每个答辩小组都不会答辩自己所指导的学生,有利于公正、公平。第一次答辩不通过,采取修改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图纸,重新二次答辩。修改过程以指导老师负责为主,二次答辩则组成二次答辩小组进行答辩。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指导老师打分,最高分9分,最低分6分,并保证每组的平均分是7.5分。每个老师所带的学生,推荐参加优秀答辩的一律9分,并且与最高分对应,每组给一个最低分6分;如果推荐2个参加优秀组答辩,则给2个学生9分,并给2个学生6分。答辩成绩由其他老师根据学生制作PPT及汇报的情况、图纸与设计说明书的质量、回答问题情况等综合打分,而后取平均分作为答辩成绩,学生的指导老师不予打分。

7结论

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毕业设计分组,保证每个老师所带的学生中,既有成绩好的,也有成绩一般的,比较均匀,也很公平。毕业设计选题以工程实际背景为主,与实习工地和以后工作结合。指导方式以指导老师为主,系部老师共同指导;学生自己专研为主,老师仅起抱抛砖引玉作用。建立毕业设计QQ群随时掌握进度和答疑,每周至少开一次见面会,要求带上书面的资料进行答疑,并做记录。答辩采取分组答辩与二次答辩,第一次答辩分普通组和优秀组答辩,优秀组答辩要求做PPT汇报。第一次答辩不通过,采取修改毕业设计说明书和图纸,重新二次答辩。成绩评定标准是平时成绩占60%,答辩成绩占40%。平时成绩由指导老师打分,最高分9分,最低分6分,并保证每组的平均分是7.5分。答辩成绩由其他老师根据学生制作PPT及汇报的情况、图纸与设计说明书的质量而综合打分,而后取平均分作为答辩成绩,学生的指导老师不予打分。

参考文献

[1]马芹永.改革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方法培养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3):89-91.

[2]赵静,张瑞云.土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应注重结构概念强化与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5,14(4)79-81.

[3]孙文彬.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长沙大学学报,2006,20(5):101-104.

[4]周林聪,邱建慧.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1):124-126.

土木工程毕业范文2

[关键词]土木工程;国际学生;毕业设计;团队指导

2018年9月,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要求“全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严格本科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最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土木工程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1]。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完成一项工程设计,熟悉相关设计规范、标准以及绘制工程施工图、编写设计说明和计算书。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国际本科生主要来自东南亚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加纳、埃塞俄比亚、卢旺达、喀麦隆等。留学生的教育背景、教育经历、汉语水平和学习习惯都各不相同。这使得对留学生的教学更具艰巨性和复杂性[2]。因此对他们的毕业设计教学也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本文探讨了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国际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教学的实践,以寻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一、国际学生毕业设计实践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际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发展中国家的初高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留学生在学习专业课时遇到一定的困难。毕业设计的教学任务则更加艰巨。2.国际学生纪律性不强,经常迟到、旷课,需要加强管理。

二、对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学生毕业设计的实践探索

1.确定指导教师小组和负责人,实行团队指导模式。毕业设计既涉及理论知识又涉及实际操作技能。因此指导教师既要能从理论上指导,又能给予实践上的帮助。国际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则既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有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我们从承担了国际学生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中选择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小组。这些老师都能跟国际学生用英语沟通交流,且有从事建筑结构设计的经验,因此能胜任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毕业设计内容分解成以下几个模块:建筑识图、结构布置和荷载计算、内力计算和组合、结构构件设计、基础设计、计算机绘图和计算书编制。团队老师对毕业设计其中的不同模块进行集中指导和答疑,分阶段对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负责[3]。毕业设计负责人负责指导教师之间的协调。指导教师在留学生毕业设计的不同阶段要有阶段性的指导目标,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分析、分解细化、划定指导内容和完成目标。团队指导模式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各自的专业特长,将教师的个人专业知识融入各设计阶段,使留学生的各阶段设计得到精细化指导。2.留学生分组。由指导教师把不同层次的留学生进行分组,确定留学生毕业设计小组,并选任组长负责本组的组织工作。3.编写英文版毕业设计指导书,并明确毕业设计成果的格式要求。毕业设计指导书应包括建筑结构设计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各种规范的应用,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国际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国际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能参考的资料不像中国学生那么多,且留学生基础较薄弱,对毕业设计常觉得无从下手。因此相关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就显得很有必要。我们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小组一起编写了英文版的毕业设计指导书。实践表明,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此指导书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4.加强过程控制。过程管理是能否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的关键。在毕业设计前一学期,毕业设计负责人和指导教师一起给国际学生召开毕业设计动员会,告诉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安排,同时布置毕业设计任务、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留学生在寒假期间可以先熟悉建筑设计和相关的计算、绘图软件和毕业设计指导书等。根据中国学生的毕业设计跟踪调查发现,虽然对开题、中期检查和答辩阶段进行了阶段控制,但毕业设计质量还是不够理想。因此我们要求教师每次指导前检查留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并填写毕业设计工作进展表,做好记录。这对留学生是个鞭策,有利于留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留学生的实际完成情况调整指导进度、加强监督,且便于后面阶段的指导教师了解留学生前面的完成情况。固定教室每天安排指导时间和答疑时间。指导时按课程考勤要求一样严格考勤,纳入平时成绩。通过细化毕业设计的进度、工作流程与规范化要求,明确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等设计成果各阶段的质量标准,使毕业设计成果能达到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5.严格毕业答辩过程。要求每个留学生制作幻灯片,答辩时在规定时间内介绍自己所做的毕业设计内容,然后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对于没有通过第一次毕业答辩的学生,给十天以上的时间整改,然后组织第二次答辩。学生也很重视答辩过程,都正装出席。没通过第一次答辩的学生,抓紧第二次机会,往往能在第二次答辩时有很明显的改进。

三、结语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国际本科生毕业设计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和实践,初步形成了一套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此方法能保证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达到培养目标。此方法也能很好地反馈留学生对专业理论基础的掌握程度和相关能力的实际情况,从而为各课程教学的改进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蔡龙,李胜强,金仁和,等.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3):80-82.

[2]夏清文.高校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的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0,4(4):62-65.

土木工程毕业范文3

1.有利于系统训练,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

导师制使学生提前介入毕业设计课题,有充分的时间调研和思考,毕业设计时间相对延长,从而使学生早着手、早准备。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实习过程中,因为有毕业设计这一目标,会有意识地加强对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作用的充分发挥

根据教学安排,土木工程专业从大三暑假开始有较多的实践环节,包括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将这两次实习和毕业设计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导师或带队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把实习阶段获得的知识直接运用到毕业设计中,既可以避免以往学生在实习期间无目的、走过场的情况,又可以拉近学生与工程实际的距离,减少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尤其是建筑设计部分异想天开的做法。

3.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大学的课程安排决定了师生之间很少有机会近距离的交流接触。实施导师制,不论是实习期间还是毕业设计期间,导师与学生都是面对面的交流。由于一名教师只负责指导几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设计思想和薄弱之处都有比较清晰的把握,在给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后,下次指导时能更有针对性地审查。在不断的接触中,导师的人格、品德、治学态度和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成长,成为学生的榜样。

4.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系大部分指导教师不仅承担本科教学任务,还作为研究生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实施导师制,在导师给研究生上课或布置任务时,许多本科学生主动来听讲,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研究生学习、生活,并参与到研究生团队的科研活动中去,积累实践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学会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创新精神。

5.有利于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实施导师制,导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介绍学生去单位实习;导师可通过加强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追踪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来确定毕业设计课题,使毕业实习和设计的过程成为学生与用人单位相互选择的过程。这样对于学生来讲,解决了实习机会难找的困境,增加了可靠的就业机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可从学生的实习与设计中了解学生的工作态度,避免招聘过程中的盲目性。另外,可促使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从而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二、实施方案和措施

1.确定合适的实施导师制的时间

在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本科生大三学期末开始实施导师制,因学生在本科教育的前三年,以积累基础知识为主,过早实施导师制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际作用有限;选在大三期末,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形成一个体系,有利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和统一。

2.按学生的不同层次划分毕业设计小组

将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的学生按专业课成绩划分层次,然后由每个层次中的学生共同组成一个小组,这样可实现学生在毕业设计学习过程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探讨导师制的毕业设计模式

从本科生三年级末开始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指导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指导学生的学习计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四年级时为小组的每个学生选择合适的毕业设计题目、指导并保证毕业设计质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一般由老教师牵头2~3名教学年限不同的教师组成导师组共同指导一个大组学生的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导师往往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不可能及时为学生解疑答问,因此可以尝试某个阶段以一个教师为主,多个其他教师同时兼职指导的模式,使学生知识结构得以向多方面交叉渗透。采用这种方式,导师之间可以彼此协调,既能保证及时解答学生毕业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又不会耽误导师的其他教学活动,还能实现年轻教师与老教师的优势互补。

4.探讨团队协作的毕业设计模式

几个毕业设计小组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采用讨论式教学,定期交流在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形成研讨氛围,通过这种模式可以促使小组成员间互相学习、补充、启发,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性;使学生最大化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进程中,同时指导教师可以对各个学习环节进行观察、调控和指导,以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

5.采取毕业设计中期答辩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土木工程毕业范文4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理论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科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毕业设计的目的应该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能力,例如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扩展所学专业的知识面,加强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等。隧道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有:

1.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基础如结构设计原理、结构力学等和专业知识有机的融会贯通,并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专业素养,弥补自身的不足,巩固所学知识;

2.毕业设计是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完成的综合性作业,它能够让学生重温本科阶段的各科内容,对隧道工程及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毕业后的工作和深造提供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

3.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可以培养独立自主的意识,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独立完成文献的查阅和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亲力亲为、敢为人先的精神;

4.隧道工程的实际工程中,仍然有很多需要创新的地方,毕业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

5.检验学校在本科四年的教学成果,从中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土木工程涉及广泛、内容庞大,毕业设计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大综合大贯通,毕业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和学生本身专业素养的好坏。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品质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实习方面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时通过动手去亲自体验和实践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但如今很多高校的毕业实习已经背离了这个基本思想。以隧道工程为例,我们可以指出的有:首先,出于安全、经费等多种因素的考虑,大部分高校的隧道工程系不让学生亲自参与,而仅仅局限于现场参观,他们毕业实习基本上都是在已经建好的隧道中进行参观,指导教师现场讲解,对于正在施工的部分基本上是不会允许学生进去的。这样对学生来说没有现场见过隧道的施工就没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就不能根据现场所见的到各种施工情况联系书本上的相关知识,从而提出自己的疑问,显然这不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去。其次,很多学生本身没有意识到毕业实习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即将进入工作岗位,以后有的是时间去实践。而把毕业实习更多的看成去完成学校交给的一个任务。同时在这段时间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而忽视了毕业实习。最后,学校在毕业实习的投入不足。由于经费投入到教学科研方面的投入产出相对较高,很多高校把经费投入到教学科研中而忽视了毕业实习的投入,导致学生的实习地点不具代表性,没有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现场指导甚至没有动手的机会,这也无形中使学生认为学校也不重视毕业实习,学生本身就会更加怠慢。

(二)指导教师方面

指导教师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很多高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更加倾向于后者,甚至学校会给老师下达任务,如必须发多少篇论文,必须争取到多少科研经费,必须获得多少奖项等,这就导致了很多老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自己的科研项目上,而很少投入精力去检查学生的毕业质量。

(2)隧道工程中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工程项目,所以他们一般都把时间精力放到自己的项目中去了,甚至根本无暇顾及学生毕业设计。

(3)部分老师没有实际工程经验,有部分隧道工程老师甚至没有参与过隧道的设计和修建等,另外部分老师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显得力不从心,导致部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三是许多老师把往届毕业设计的题目稍加修改甚至不改就给本届学生,这就使得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做不出来也可以去会抄往届的设计,而不会独立的去思考和解决毕业设计中的问题。

(三)学生方面

学生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2)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很多毕业设计几乎都是一个套路,很少有创新的地方。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往往会忽视相互交流的重要性。由于每个人的题目都有部分差别,因此大部分都是自己埋头苦干而忽视了同学间相互交流的作用。

(4)缺乏把知识相互串联起来的能力。

(5)很多学生的毕业设计都存在抄袭问题。部分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完成毕业设计有困难,就在其他学生做完毕业设计后抄袭别人的。

(6)对毕业设计的认识不清楚。很多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是能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的前提,他们是为了拿证而去被动地完成毕业设计,认为只要设计合格了就可以毕业了。而对毕业设计的质量好坏不关心,仅仅只是能过通过答辩就行。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思路

(一)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用于创新的学习态度

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来完成设计。在毕业设计遇到问题时,老师不应该有问必答,而是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去寻找答案。指导老师应该避免高高在上德高望重的思想,积极和学生探讨所遇到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浮躁错误的态度及时进行批评并督促学生改正。

(二)提高指导教师素质,改善指导方法

指导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应对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进行提前培训,讲授怎样定题怎样辅导等问题。各老师也可以分享往年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供其余老师扬长避短。同时应进行岗前的思想培训,提高老师对设计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以良好的工作作风来帮助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老师在指导过程中应不断总结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的问题,思考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为后续指导提供经验指导。另外还应注意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通病,指导过程中着重强调该类问题。对待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尝试不同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法,例如,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让经验丰富的设计人员定期进行隧道设计讲座、可以让学生自由组队对同一工程进行多方案的设计,来多方面探索最适合本届学生的指导思想。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应重在引导而不是直接告知。直接的告诉答案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依赖心理,这不利于培养他们自己寻找资料和答案的能力。老师可以在大方向上为学生导航,而要求学生自己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高毕业设计的管理能力

毕业设计不仅仅是指导老师和学生的事情,也是学院乃至学校的事情。学院和学校的教学管理部分应该加大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模式。例如,在毕业设计时,应该随时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和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情况。必要时可以邀请除指导老师以外的隧道工程系老师进行提问抽查。管理部门同时应该认真听取老师、专家和学生的意见,不断完善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评价体系。毕业答辩是检验学生设计好坏和老师指导好坏情况的最终体现,院校应该切实深入实际,把握答辩这个最后的关卡,在最后这道线上做好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答辩之前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答辩评判标准供老师和学生参考,答辩时一旦发现某个设计达不到要求的标准,应该认真彻查找出问题并认真修改设计,直到达到能够通过答辩的水准。

(四)多带学生去现场

土木工程毕业范文5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

1构建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意义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是从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出发,由多名指导教师合作共同组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基于团队指导模式,被指导的多名学生将会完成内容全面、结构体系丰富的毕业设计课题,这将对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科水平,有效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1]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该专业学生完成四年本科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修读课程之后,所进行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该专业学生由学习阶段走向工作岗位、直接参加社会生产实践与国家建设的一个重要过渡。土木工程是包含建筑、岩土、道路桥梁、铁路隧道、地下建筑、港口等工程的统称,主要是用各种建筑材料修建上述工程时的生产活动及相关工程技术,如勘测、设计、施工等,都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而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能够通过构建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来有效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团结协作解决一般土木工程技术问题和生产实际中遇到问题的能力。[2]

2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

2.1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的构建需要结合每位教师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科研方向,加上不同教师之间的研究方向交叉合理、各有所长、优势互补,这样才会更能充分发挥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团队的综合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优势。[3]毕业设计团队指导老师可以对团队学生的毕业设计中的部分内容进行集中授课和线下答疑,同时可以安排对应团队指导教师分阶段对毕业设计质量和毕业设计进度专门负责。此外,根据毕业设计团队课题规模和任务的难易程度,基于教师、学生双向选择的原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组队,并最终确定毕业设计团队学生负责人,主要协助指导教师和负责本毕业设计团队的整体组织工作。

2.2团队毕业设计课题内容的拓宽

以前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在15周左右的时间内完成某一多层或高层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整个毕业设计内容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应用大学四年内所学的专业知识,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为了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开始采用团队指导模式,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之前毕业设计内容简单化、单一化,而且还将毕业设计的课题拓宽至涵盖建筑、结构、岩土、勘察、施工、监理、造价及工程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最终形成内容全面、整体性强、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毕业设计课题。[4]此外,拓宽团队毕业设计课题内容还可以从毕业设计课题的相关专业入手,即团队毕业设计选题可由各类似专业教师共同商讨确定,可以涵盖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的内容,注意毕业设计选题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并且能够融合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这样有助于拓宽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并提升其工作岗位必备能力。团队毕业设计课题内容拓宽的两方面见图1。

2.3团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

团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是保证一个团队毕业设计整体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健全和完善团队毕业设计管理体制是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5]在团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中,首先需要在团队指导教师中选出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老师来担任团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负责人,主要是在团队毕业设计中的毕业设计选题、过程管理、中期检查、成果考核等重要环节及关键技术等方面,对毕业设计团队中的其他教师起指导、协调和组织作用。其次,毕业设计团队教师负责人组织团队其他指导老师共同确定团队毕业设计图纸、毕业设计计算书质量要求以及每位指导教师的任务分工。最后,毕业设计团队指导老师根据任务分工监督团队中学生在各阶段毕业设计任务,按照毕业设计进度计划顺利完成,同时团队毕业设计各指导教师还要对团队中学生的阶段性设计成果进行考核评价,这样不仅有助于团队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而且会提高团队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团队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流程图见图2。

2.4毕业设计进度安排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一般是从学生进入大三第二学期的最后几周正式开始进行的,具体的进度安排是:大三第二学期第14周左右开始开展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工作,首先是教师和学生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完成之后再确定毕业设计课题名称;然后团队中各指导老师下发毕业设计任务书,团队中学生根据任务书在大三第二学期期末之前完成文献阅读和开题报告;大四第一学期开始进行为期三到四周左右的毕业实习,毕业实习就是学生在与毕业设计工程类似的施工工地进行现场实习,实习结束后开始进行毕业设计。毕业设计具体进度安排(见下表)是:第1—2周开始建筑设计,熟悉设计要求,搜集有关资料,进行建筑设计、建筑方案选择、绘制建筑平面、立面、剖面图,并编写建筑设计说明书。第3—4周开始结构初步设计,进行结构平面布置、结构立面布置、结构构件选择,进行荷载计算。第5周开始进行楼盖设计。第6—9周开始结构分析计算阶段,进行框架结构变形验算、内力分析、内力组合、构件截面设计。第10—11周开始进行基础设计、楼梯设计、绘制结构施工图。第12周开始整理毕业设计说明书,整理建筑图纸和施工图纸。第13周开始指导教师再次评阅批改,根据意见整体完善毕业设计,打印毕业设计和相关图纸。第14周开始毕业设计答辩,答辩结束后修改完善,最终定稿.

2.5团队毕业设计考核体系

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考核体系应该从毕业设计任务书下发开始,建立至毕业设计答辩结束后修改完善最终定稿结束,毕业设计考核体系见图3。在团队指导教师下发任务书之后,要求团队中学生必须按照毕业设计进度计划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团队各指导教师则需要在每次工作任务结束时间点对团队学生所完成的工作任务进行及时检查和评阅,然后团队学生根据指导意见进行修改完善,指导教师则再次对团队学生修改后的毕业设计内容再次评阅,直至最终符合要求为止。在团队毕业设计考核过程中,指导教师在考核过程中一定要重视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开题报告的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是否按照任务书要求的时间和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团队开题报告;第二个环节是毕业设计期中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是否按照团队毕业设计进度计划安排完成相应时间点的工作任务,包括团队毕业设计的撰写、团队学生的中期汇报以及毕业设计要求的图纸;第三个环节是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和毕业设计答辩考核工作。毕业设计答辩资格审查是团队中指导教师根据资格审查制度对团队内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严格审查,并确定团队学生是否具有答辩资格。毕业设计答辩主要考核:团队中学生的毕业设计整体设计思路、毕业设计的所有图纸、毕业设计的撰写格式和质量,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6]

结语

土木工程毕业范文6

关键词:卓越计划;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2010年6月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提出了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大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卓越计划”作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1]。作为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地方高校,要实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除了按照“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理念进行“卓越班”试点探索外,更应该基于“卓越计划”的特点,按照“卓越计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努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中最后的总结性教学环节,是实现“卓越计划”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实践环节。为使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实践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社会需要,就必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一、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监督管理不到位。毕业设计应是严格的、规范化的过程。无论是学校的宏观教学环节管理还是学院的过程管理,对毕业设计环节均制定了相关的制度要求和管理办法。但是,近年来随着教育主管部门将考研率、就业率作为高校考核的指标加以强调,致使学校相应的主管部门为了保证上述指标的实现,对学校制定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未能严格执行,对毕业设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未能严格管理。许多指导教师认为毕业生找工作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大事,因此,对学生参加校外实习培训等有利于就业的活动富于“同情心”,对毕业设计中与指导教师少有见面的学生疏于管理。最后答辩阶段,即便学生一问三不知,教师仍然“不忍心”给出不及格的分数,即使进入二辩、三辩,学生也只是在文档上做做表面文章。上述原因,导致毕业设计质量呈现下滑趋势。

2.教师对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够,部分指导教师工程教育能力缺乏。毕业设计期间,教师依然有一定的理论教学和科研工作要完成,这两项指标均与教师的业绩考核息息相关。相比较而言,教师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不足,对学生宽容迁就、把关不严。此外,部分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大都是毕业后直接从校园走进课堂,由于没有从事实际工程的经历,自身缺乏工程实践经验,所以在毕业设计的指导过程中,无论是对规范的应用还是关键点的把握都凸显出自身工程教育能力的不足。

3.就业、考研压力大,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毕业设计一般安排在大四的下半学期中进行。对于学生而言,这个时期是他们进入毕业设计的关键阶段。然而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学生认为只要找到了工作就什么都会有。所以,他们不重视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对将来工作的“打基础”作用,而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在各种各样招聘会的单位面试上,导致毕业设计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均不足。具体表现在:对教师各阶段安排的任务,全然不针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做相应的思考,而是直接在网上下载一个拼拼凑凑,更有甚者,直接抄袭别人的成果。一些已经签约的学生,由于有些企业要求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就到应聘单位实习,导致学生往往在时间过半后才回校开始做毕业设计,时间的不足使得他们只能草草应付了事。部分考研的同学面临复试准备、调剂学校等方面的问题,也难以将精力放在认真做毕业设计上。

二、“卓越计划”背景下提升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地方高校应在毕业设计这个实践教学环节中,结合“卓越计划”的三大特点,积极探索行业企业的参与、结合卓越计划的标准指导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工程教育培养途径,以提升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院在总结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1.强化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1)控制好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过去,对于毕业设计的开题、中期检查、答辩等环节,多为指导教师自己进行检查指导,然后汇总上报学院,这样走走形式难以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进行实质性的控制。现在,除了最终的答辩环节外,增加了开题答辩、中期检查答辩、推迟毕业答辩的环节,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也由过去最终答辩“一锤定音”的形式改为由各个阶段的答辩成绩综合确定。这样每一步都严格把关,严肃了毕业设计的纪律,改变了过去学生对待毕业设计前松后紧的态度,避免了学生前期在外找工作、实习,答辩之前匆匆回校通宵加班做设计的现象,使学生毕业设计有了时间上的保证。指导教师也通过每个阶段的答辩环节,掌握了所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质量情况,对不合格的设计作品不允许进入下一流程,从而督促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毕业设计有了质量上的保证。(2)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在毕业设计之初,学生对如何撰写开题报告、如何进行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包括哪些内容等问题比较迷茫,尽管他们在校期间学习了很多专业课程、做了很多相应的课程设计,但就如何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国家最新设计规范相结合,并将其融会贯通在毕业设计之中,这对缺少工程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有很大难度。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仅限于照猫画虎地完成“计算”和“画图”的工作。要按照“卓越计划”提出的行业标准指导毕业设计,就必须改变过去那种毕业设计就是走走形式的现状。学院通过土木国际班的试点,提出并试行了全程跟踪辅导的毕业设计模式。首先,将有实际工程经验的老教师和青年教师搭配分组。其次,将工程设计的毕业设计划分为建筑设计要点、建筑施工图绘制、结构选型及布置、基础设计等多个具体的设计阶段,对每一阶段实行集中上课讲解—学生消化完成—分组检查进度—答辩检验成果的循环模式。即每一阶段进行之前,先安排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以实际工程为例集中上课,课堂上对该部分需要掌握和完成的重点、规范的要求等进行讲解,然后指导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并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自的设计内容。再以指导教师小组为单位对学生完成的成果进行检查、答辩,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内容和方法是否正确,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是否正常,通过答辩了解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在整个过程中,年轻教师熟悉了毕业设计的工作程序,提高了毕业设计的指导水平;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工程设计步骤,知道每一步做什么、怎么做,在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整体的毕业设计进度和设计质量都得到了控制。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有着很强的实践性,要实现“卓越计划”指导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合格工程师培养,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既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2]。针对青年教师学历高、教学科研任务较重、难以做到真正参与工程实际的问题,学院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提升他们的工程实践能力。例如:结合青年教师所学专业和研究方向,利用青年教师上岗前的培训阶段,安排他们去对口的设计单位实习,增加他们工程实践的锻炼机会;教学中对于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一对一地让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工作时间较短的青年教师一起带学生进行相关的实习内容,这样青年教师可以近距离地感受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自身的科研课题了解新技术、新工艺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提升自身的工程实际经验;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新老教师搭配组成毕业设计指导小组,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这样为毕业设计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师资保证。

3.以“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实现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工程设计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根据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近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是在一线从事工程施工,工作侧重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除常规的工程设计或论文模式外,毕业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有必要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将科研、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有机地联系起来,丰富毕业设计题目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1)通过毕业设计,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锻炼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针对年轻教师学历高、科研能力强的特点,学院鼓励他们结合自己所申报的各级教学改革及科研项目,指导那些有意愿进一步读研或应聘到科研院所工作的毕业生,让他们参与到教师的课题或项目阶段性研究中来,参与完成课题或项目中的基础性和重复性工作,这样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协作,既带动学生把毕业设计融入到科研项目中,又提高了学生就业后的科研能力。对考研的同学来说,通过毕业设计这一实践环节,提前进入到研究生角色,为后续即将开始的科学研究阶段作准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感。(2)校企结合,毕业设计与就业相结合。多数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已经确定了毕业后的去向,部分学生希望在应聘单位一边工作一边做毕业设计。因此,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探索以就业为导向,校企联合指导本科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模式是很有意义的。首先,就毕业设计的题目而言,其形式除常规的工程设计和论文以外,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意向,结合学生本人岗位实习的具体情况,可以增设实践报告性学位论文的毕业设计题目形式。例如以某个深基坑的加固设计或施工、某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参与施工过程中某个技术难题的攻关、获得国家专利主管部门授权批准的实用新型专利等均可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学生可以将实践工作过程、解决的问题和方法以及形成的成果进行科学的总结并加以整理,形成规范的实践报告性学位论文。这种形式既让学生结合生产实际完成了毕业设计,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深入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和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其次是对学生的指导形式。学生无论是在设计院还是在建筑公司施工现场,毕业设计工作可以实行“双导师制”,由学生所在实习单位的校外兼职导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其中,校外导师负责学生的岗位实践,拓宽学生知识面,使学生在现场学到一些课本上难以涉及的专业细节问题及具体的生产实际问题;校内教师负责学生把书本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好地联系实际、最终论文的写作整理、排版及答辩等工作。这样的毕业设计模式,充分利用了校企两种不同的资源,大大缩短了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体现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行业企业参与的“卓越计划”特点。要实现“卓越计划”背景下拟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需对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改革,只有依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真正提高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30-36.

土木工程毕业范文7

关键词: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应用技术型人才;教学改革

随着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研究的深入,双导师制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是首要任务。双导师制是校内校外两个导师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目的。本文通过双导师制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使学生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同时结合双导师制对于学生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剖析出了存在于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问题,提出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实施计划,进一步提出这种模式下的培养效果。让学生结合工程进行毕业选题,开拓毕业设计新局面,顺应我校向应用技术转型的趋势和发展方向。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学生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鼓励学生在校外开展毕业设计,借助企业单位的平台逐步建立毕业设计实践基地,开拓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思路,培养应用技术型综合人才。

一、双导师制对毕业生培养的必要性

实施双导师制对学生毕业设计指导能对传统教育方式进行弥补,使毕业生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实践综合能力,更容易适应新环境。经过对2012年到2018年七届毕业学生情况看,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一定的工程经验的毕业生是用人单位最看好的。同时经过双导师制培养的学生减小工作初期的茫然、眼高手低的心态。本论文将分别以土木工程专业2015级、2016级以及2017级的各6名毕业生作为教改对象。15级、16级毕业生针对普理、职高及预科三方面学生,而17级除了与15、16级类型相同的3类学生,又增加了民族生。教学改革方案重点培养对象分别按照在校成绩优异与否以及毕业去向分层次:成绩优异、成绩中等、成绩偏差、施工单位就业、读研。将原始的以理论为主导的毕业设计改革为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型毕业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满足转型后学校的培养宗旨。在具体实施培养中因材施教,根据三届毕业生在其毕业后进行追踪调研,为以后的毕业生设计提供新的培养模式奠定理论依据。

二、总结目前毕业设计尚存的问题

(一)其毕业设计的内容不够新颖,多为理论层面。作为应用技术型的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不能只停留在理论计算的层面上更应该注重“应用”,且形式单一,难以全面体现出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

(二)毕业设计对毕业后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与毕业后的学习、工作脱离。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实践性相当重要,其核心之一就是拥有工程实践的经验及动手能力。否则学生仅依靠学校的实验设施来锻炼动手能力而没有工程实践上的检验是难以达到培养目的的。

(三)学生思维面狭窄,对毕业设计的实际意义理解不够透彻,毕业设计选题不当。选一个合适的选题.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主动性,从而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目前,高校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只能通过教科书或参考资料,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是着眼于课堂问题,还未能深入到问题的独立分析和讨论阶段,思维很难从学校环境中脱离出来。学生的思维面在这种定式下其实很难以达到真正毕业设计的实际要求,与此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设计本身的存在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三、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实现方案

通过对2018届六名学生的毕业设计实现双导师制的培养,根据毕业后的调研反馈、总结经验、弥补不足;针对20毕业生选择六名学生作为改革研究对象,总结2018届和20的教学改革经验,进行新一轮毕业设计的布置,主要实现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如下:

(一)毕业设计选题多角度,联系工程实践。在实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是根据校内导师的理论要求并结合校外导师承担的项目进行选题。在选题方面要注重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在校企双方导师的共同指导下,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可选择范围极为广泛,既可以从企业实际项目或导师现有课题考虑,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从公司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中选择,满足学生毕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质量把关。校内导师主要指导学生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校外导师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承担主要指导学生的实操技术。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沟通协作,使毕业设计真题真做。

(三)建立个性化生活化的双导师制。双导师制应是一个建立在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的教学过程。在学生交流方面导师与传统教师有本质区别。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要在生活中扮演好良师益友的角色,使学生能够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四)资源利用最大化。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充分利用两位导师的不同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联合培养优秀学生。学校导师享有教学资源,以理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企业导师的资源主要为实践资源,可以提供锻炼学生能力的平台和资源,这些资源是企业导师所持有的优势资源,可以用各种方式给学生享有。归根结底,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资源利用最大化其实就是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利用最大化的过程,只有充分利用好双导师的资源,才能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得更好。

四、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培养效果

通过对学生实施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指导,达成的效果总结如下:

(一)双导师制毕业设计培养的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生有被用人单位优先录取的优势,并且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提升。

(二)学生通过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培养,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的学生在进入研究生学习方式时,起初熟练软件进行专业知识的相关计算: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研究生导师的高度认同。

(三)毕业后进入施工单位工作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初期即可熟练掌握施工工艺流程,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工程中,解决工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经过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培养,避免了学生刚步入工作时的眼高手低状态,增强了学生就业工作的自信心。

(五)通过双导师制毕业设计的培养,使学生对工作的定位和思想观念有所改变,更愿意到基层、到一线工作,并且做事踏实。

五、结论及建议

本文主要分析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双导师制教学的建设方案。研究发现,双导师制的实施通过将校外导师引进学校,能够有效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尽早适应企业工作环境,培养大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对于高校而言,双导师制的实施不仅加深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而且能够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高要求高标准,以及双导师制实行情况,针对双导师制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双导师制,创新教育模式;促进校企合作,形成高校与企业双方的强大联合。

参考文献

[1]束洪春.工科大学生毕业设计“双导师制”理论与实践[J].科技资讯,2008(23):188-189.

[2]崔联合,彭桂枝,张军,等.关于高职院校实行“双导师制”的思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82-85.

土木工程毕业范文8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剪力墙结构;常见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毕业设计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这一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一个良好契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剪力墙结构毕业设计过程中,以下几点要特别重视。

1一般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的判断

规范规定一般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的主要区别在于墙肢截面的高宽比。但完全按照剪力墙墙肢截面的高宽比来区别一般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是不全面的,实际工程中应考虑墙的高宽比、层高和墙厚等因素来综合确定。依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以下简称《高层建筑规程》)规定,各类墙肢的截面高宽比hw/bw>8时为一般剪力墙;bw≤300mm且4<hw/bw≤8时为短肢剪力墙;hw/bw≤4时为柱形墙肢。其中hw为剪力墙的截面高度,即剪力墙的长度;bw为剪力墙的厚度。判断是否为短肢剪力墙的基本依据是墙肢的高宽比,同时应注意互为翼墙的概念,有效翼墙可提高剪力墙墙肢的稳定性能。在剪力墙结构中允许设置少量的短肢剪力墙,设置少量的短肢剪力墙并不影响原结构体系的判别。但对短肢剪力墙的全部竖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和短肢剪力墙的最小截面厚度应加以限制,对短肢剪力墙较多的剪力墙结构,除应采取加强措施以外,还应控制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

2剪力墙边缘构件的设置要求

对于考虑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剪力墙结构,当抗震等级为一、二级时,其底部加强部位及相邻的上一层,应按《高层建筑规程》规定,在剪力墙墙肢的两端和洞口设置边缘约束构件。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方向的长度lc和箍筋配箍特征值λv宜符合规定。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配置分为阴影区和非阴影区两部分,应在阴影区内设置封闭箍筋,封闭箍筋的长短边之比不宜大于3,箍筋的无支长度不应大于300mm,大于300mm时,可补充拉索。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应符合要求,如表2所示。

3剪力墙开洞处理要求

(1)墙长超过8m的剪力墙,由于其单片墙的刚度很大,延性较差,应对超长墙肢进行开洞处理,墙肢之间设置适当刚度的连梁,以保证其他墙肢的安全。(2)为使结构的侧向刚度均匀,减少结构的扭转,需对剪力墙进行开洞处理。(3)门窗洞顶设备专业需要大量穿越管线时,宜适当减少并统一连梁高度,在门窗顶设置过梁,连梁与过梁之间留出专门洞口供设备管线穿行。当结构侧向刚度足够时,可对连梁的截面高度进行适当归并。洞顶设过梁,过梁与连梁之间可用填充砌体进行封堵。(4)实际工程中,应注意剪力墙布置及剪力墙墙肢的均匀性要求,避免平面布置不均匀引起的竖向承载力及侧向刚度的突变。对具有不规则洞口的剪力墙,首先应进行剪力墙开洞的规则化处理。(5)在剪力墙结构中,一般结构的侧向刚度较大而延性较差,有条件时应通过调整剪力墙的连梁并由连梁来耗能,改善剪力墙结构的延性。但连梁的刚度也不是越小越好,过小的连梁刚度,减弱了连梁的耗能能力,使剪力墙结构成为全部为独立墙肢加弱连梁的壁式框架结构,这样的结构虽然剪力墙较多,但受力特性接近框架结构,当房屋高度较大时,对抗震不利。

4结束语

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结合专业评估工作,近几年在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为使学生的设计成果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一起指导毕业设计;也可以建立指导教师小组制,根据专业方向及领域共同指导学生,这有利于毕业设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邱林.普通高等教育土建、环境与安全类专业教学与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