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论文范例

控制系统论文

控制系统论文范文1

一般强情况下,一个电力系统的变配电控制回路既可以采用强电方式也可以采用弱电方式,同时也可以采用强弱电结合方式,所谓弱电控制系统就是在控制信号和测量回路内以小电流、低电压作为操作电源控制回路。弱电化控制的作用可以降低二次回路设备的绝缘要求,同时弱电控制系统的采用可以使弱电选线技术得到应用进而减少回路控制设备的数量。除此之外,弱电控制系统相比强电控制系统其可靠性要求较低,对于安全性和经济性也具有较大优势。相对于控制回路自身而言,控制回路断路器的跳闸、合闸、可靠性均要求较高,为此利用弱电控制系统控制强弱电的转换,相对简单易实现。基于以上特点,弱电控制系统因其自身优点得以广泛应用。

2弱电控制系统有触点控制回路的特点

弱点控制系统分为弱电有触点控制和弱电无触点控制两种类型,其中有触点控制回路的主要器件是由继电器构成的,其有以下基本特点。

2.1基本要求

(1)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其断路器控制回路必须满足强电控制回路的基本要求。(2)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其断路器具备模拟量功能,可以表达电路器开、关位置信号,并且能够反映断路器自动断电和原位置不对应的现象及信号。(3)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其选线控制必须保证一个时间控制一个对象,并有明显指示灯。

2.2选线控制方式

弱电有触点控制回路可以采取一对一控制也可以采用一对多控制两种选线控制方式。其共有特点是控制台采用小型化的弱电控制设备,可以使控制台布置多条控制回路。根据应用特点,一般小变电所采用一对一的选线控制方式,带有多组发电机组的发电厂一本采用一对多的选线控制方式。

3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的意见和经验

3.1强化日常运行管理

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首先,要从弱电控制系统的设计阶段做好规划,打好基础,并解决好强电系统和弱电系统的矛盾,以及整体系统的配套性和功能性。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的日常运行管理必须要做好弱电控制系统周边环境的清洁工作,可借鉴5S运行管理体系即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等手段加强周围环境的整治保证周边无积尘、油渍、潮湿等现象。其次,要加强电工技术人员对弱电控制系统的日常检查和点巡检制度,加强零缺陷整治力度,做好日常点巡检记录以及劣化趋势记录分析。按《弱电设备检查保养计划表》要求,按时对弱电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并做好记录,对系统维护要严格按照标准科学实施,不能过频也不能过长。同时按照整体管理体系,做好弱电控制系统设备年检、年审工作。

3.2强化和完善制度管理

建立和完善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制度,从制度上要求值班人员负责对弱电控制系统设备进行24小时运行监管,并明确职责。强化岗位制度,对无关人员的出入做好严格限制并作好记录。建立和完善弱电控制系统故障应急预案,对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处理,确保弱电控制系统的功能性恢复以及安全性。此外对弱电控制系统的设备基础资料、技术档案、运行记录等必须做好综合管理以及存档工作,以便人员变动不阻碍工作的连续性。要做好弱电控制系统的日检、周检、月检及其他定检的点检模型,以便与科学化管理。与其它设备维护一样,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维护也离不开技术人员的专研和不断改善,多学习,多交流并利用现代化管理和技术手段是加强弱电控制系统管理及维护的有效途径。

3.3针对特殊问题加强对弱电控制系统的安全隐患和季节性排查

做好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必须还要按照现代化安全标准体系做好其安全隐患排查与治理工作。特别是安全问题必须强化责任,规范管理,对涉及安全隐患问题,发现一处就必须整改一处,全力保证安全隐患零缺陷这一目标。此外,受季节气候影响,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必须结合所处周边环境的季节变化和气候影响,并施以科学有效的手段,防止弱电控制系统的故障发生。

3.4强化弱电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

强化弱电控制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配合对于做好弱电控制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十分重要。因为弱电控制系统不是单独的一项整体性工程,其属于整体工程的辅助与控制环节,与其相关其他系统的好坏对弱电控制系统本身也会带来一定影响。统筹规划好各相关系统的管理及维护工作,是对强化其管理维护水平的必然要求。

4结束语

控制系统论文范文2

对电力客户的用电负荷进行实时监控,为电力营销的客户服务提供准确的信息数据。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监控中心计算机、负荷控制终端和控制管理软件。负荷控制终端对客户的负荷的电表抄收数据和负荷参数进行监测,监控中心利用计算机网络监控电力客户的用电负荷,控制管理软件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并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计算整理,提供给营销中心和客户服务中心。

2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在电力计量中的功能

2.1管理功能

利用负荷控制管理系统能够编制供电公司实施负荷控制的具体方案,该系统中的电子制表功能可自动打印各个时期的报表。

2.2负荷控制功能

主要作用是以手动或自动方式对控制中心的跳闸、合闸进行定时操作,并控制输送电能的功率,定时控制电能的投入和解除。此外,还能够对系统中单独的负荷控制终端的功率数值、控制时段、电能的定值进行设置和调整。

2.3数据分析统计功能

能够对不同供电地区的累计使用电力进行统计,对客户关联表计的三相不平衡率进行分析,统计异常停电的时间、次数,对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供电质量进行分析,并分析出现异常状况的原因、供电运行中的潜在风险和电力计量装置中出现的故障。

2.4通讯功能

将每个负荷控制终端的信息数据与负荷控制中心的信息数据交换,交换上下级负荷控制中心的数据信息。

2.5用电异常监测和警示功能

一旦电力客户出现用电异常的情况,系统控制终端就会对异常信息进行分析诊断,并及时向系统主站提供警报。常见的用电异常情况包括电表或计量柜被异常开启、电表固定参数设置异常改变、电流回路或电压接错线等。

2.6其他功能

系统在调试时能够与终端进行互动通话,监督配电网中各类电气设备的分闸、合闸操作情况和设备运行情况。

3负荷控制管理系统在电力计量中的具体应用

3.1数据采集功能的具体应用

负荷控制管理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功能在电力计量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该功能的实现依靠将公共无线通信数据与网络和短信通信相结合。应用数据采集功能应遵循如下要点:第一,保证在采集数据时,在多线程同时发送的通信调度管理基础之上,完整实现对多样采集服务器的均衡负载机制;第二,进行数据采集时,除了配置必要通道,还应配置两个以上的备用通道,并保证备用通道实现负载均衡的自动化,提高数据采集的精准和效率;第三,系统定时对远距离的抄录数据进行采集时,要确保合理划分采集的时间间隔,对数据的抄录要按照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抄表方案,确保采集数据的精准;第四,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负荷控制中心主站计算机与负荷控制终端进行数据通信时,要采用数据压缩的算法,为数据通信的安全稳定提供保障。将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模块实际应用到电力计量中,一般包括两个项目。第一,每日负荷曲线项目,对电力计量装置在每天特定时间内用电现场的各种负荷变量进行记录,这些变量数据包括平均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负荷控制中心分析这些采集到的数据信息,然后对电能的使用加以控制。第二,故障数据记录项目,记录电流超过负荷、电流过压或失压、断相、掉线等故障情况的数据,并且要对故障发生的起止时间和问题的详细描述进行记录。

3.2负荷控制功能的具体应用

负荷控制管理系统的负荷控制功能主要通过按电能控制、按功率控制和自动控制三种方式来实现。按电能控制:负荷控制管理系统中的负荷控制中心能够实时监控用电现场的电能使用状况,一旦用电使用量达到设置定值的80%,控制中心就会马上对负荷控制终端发送警报信号,终端接收到该信号之后就会自动实施负荷控制。按功率控制:负荷控制中心实时监控用电现场的用电功率,当用电功率超过设置值时,负荷控制中心自动向控制终端发出警报,终端就会对超负荷电量使用进行控制。如果功率降到了设定值以下或负荷控制解除,负荷控制中心也会相应撤销对负荷终端的控制。自动控制:在负荷控制中心设定的时期内,如果负荷未能被控制在设置值范围之内,负荷控制终端就会自动发送跳闸指令,执行跳闸操作。跳闸结束之后,电量的定值会被重新设置,此时负荷控制终端会自动执行合闸操作,完成自动控制负荷的任务。

4结语

控制系统论文范文3

系统构成,以夏季空调制冷为例:通常中央空调的循环水系统关键是包括着两个水循环系统,也就是使用敞开式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以及使用封闭式系统冷冻水循环系统,以及制冷机组和风机盘管与冷却塔。需要进行降温的房间之内会装设风机,这里的风机关键是进行冷空气吹入至房间,进而能够促使房间内热交换程度加快便于实现降温。工作原理,为了能够促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非常舒适的范围之内,冬季的室内温度过低时中央空调体系会把循环热水送进风机盘管中,再将室外的低温空气进行循环经过风机盘管时,对应低温空气同样是和风机盘管铝片实行热交换来把风机盘管铝片热量传送于低温空气中,促使低温空气在进行加热之后送进房间之内,促使其室内温度得以有效升高;在夏季的室温过高时,中央空调系统就会运用水泵把经过制冷器主机所提供的冷冻水循环式送进风机盘管内,以便于在温度降低时风机盘管之内铝片及循环进的室外高温空气进行接触时能够展开热交换,最终将所得到的冷空气送进室内进行降温。

2基于LonWorks的中央空调智能控制系统

该空调机组所控制的相关现场总线系统工作原理是温湿度控制器测出温度以及湿度之后,再经过运算得到对应阀门调节输出,此时的输出是经过Lon网络送至对应智能阀处以产生阀门开度。智能阀数量以及空调系统结构有着极大的关联。开关量控制器是用在启停机组上的,以便于有效监测空调实时状态以及进行警报。

2.1系统硬件设计

关于智能阀门设计,相关智能阀门应该是直接连接于Lon网络之上的,并经过Lon总线接收其阀门的开度指令,此指令是以网络对应变量形式出现的。智能阀门关键硬件设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智能阀门是要求对应运算量和储存容量较少的,所以运用了神经元NeuronMC143120芯片和FTT-10A式的双绞线变压器耦合收发器,还有其电源是运用了LM2575式的降阶电压调节器芯片,其在进行滤波之后可以获得非常稳定的+5V电压,串行A/D转换器是使用TCL1549芯片,这样可以充分的满足于对应阀门开度有效控制精确度,继电器是使用了JGX-1F型式的固态继电器,该型号的继电器驱动能力较大且生命周期较长。

2.2温湿度控制程序软件有效实现

温湿度控制器是最关键的主控制器,其是要求具备较大储存空间以及处理能力,所以是使用了3150CPU模块。关于温湿度控制程序软件的实现应该分为两大部分,节点内部功能,这包括着相关模拟量采集以及处理和显示,并且具有四个PID回路,可以充分的达到参数修改以及运算和网络变量形式输出结果至其余控制器或者是智能阀处;还有就是主控制器,也就是温湿度控制器务必要具有及上位机可以通信的功能。依据其工艺技术的要求,温湿度控制器之内具有专门开辟的储存区域,这是存放上位机组态之后所形成的相关程序链,并且控制器经过详细分析程序能够对储存区域之内各类数据展开分析,再合理的调用子程序来充分实现各类功能及完成控制。

3中央空调节能理论分析

中央空调系统是经由制冷主机以及冷却泵和冷冻泵,还有冷却塔风机和风机盘管所组成的。应该说其制冷主机是经过压缩机来促使制冷剂快速冷冻循环水温度降低,通常通过制冷主机进行制冷之后的水温度大约是7摄氏度,这也是中央空调的冷源提供场所。冷冻水泵主要是将冷冻水进行加压至空调系统的对应末端系统,冷却水是经过冷却水泵将对应制冷主机中热量充分带走,通过冷却塔将这些热量有效的释放至空气中,之后就会回到冷水机组中。冷却风机能够合理的带动空气进行快速运动,经过空气带走冷却水热量,同时能够有效促使蒸发以致水温迅速降低。温度降低之后相关冷却水会进行再次循环,并进入制冷主机中,再次带走制冷机所存在的多余热量。中央空调系统可以说是多变量复杂且时变的系统,相关过程要素主要是非线性以及大滞后、强耦合的关系。模糊控制是基于模糊集合论以及模糊语言变量、模糊逻辑推理的计算机智能化控制理论,能够充分的适应于中央空调各个方面控制要求及需求。模糊控制下的变频调速技术能够充分达到中央空调水系统极好的温差变以及压差变和流量变的运行模式,可以促使控制系统具备极高跟随性以及应变能力,还能够依据相对被控制的动态过程特性识别来自主调节其运行参数,以便于得到最优化控制效果。模糊控制能够充分地适应于多变性特征,不过也正是因为该类复杂非线性才促使模糊控制极好地控制并克服了对应被控中央空调各个方面的要求及需求,进而实现极高的控制能力以及最佳运行状态。停机控制也就是确保空调区域完成运作后还能够具备较为舒适的环境,并有效计算出能够提前停止空调的最长时间。并且,在停止运用空调区域之前就有效控制区域空调关闭。

4结束语

控制系统论文范文4

对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主要研究VAV空调系统的能耗问题,通过与定风量系统(CAV)与常规的风机盘管系统的能耗比较来改善VAV空调系统。相对CAV空调系统而言,VAV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和送风再热量都有较大变化,较低的风机能耗及制冷负荷更加符合节能要求,对风机采用有效的调控措施,降低风机能耗是提高VAV空调系统能效的重要方法。通过对送风静压的监测实现对送风量的控制,送风机的变频调速与DDC控制相结合是这一时期VAV空调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变频调速与变静压控制的有机结合使VAV空调系统具有了更大的节能空间。

2  变风量空调(VAV)系统控制发展

VAV空调系统的控制方式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80年代开发并实际投入使用的定静压定温度控制形式;第二个阶段,90年代前中期开发并实际运用的定静压变温度控制形式;第三个阶段,90年代后期开发并实际运用的变静压变温度控制形式,在此阶段同时并存的还有总风量控制形式,已运用于实践。

目前,VAV空调系统已经成为欧美发达国家集中空调系统的主流模式。进入九十年代后,能源危机的紧迫使得日本对国内七十年代以前建设的中央空调系统进行改建或重建,将原有的定风量系统改造为变风量系统,并加大了对VAV空调控制系统的研究力度,形成了自己的控制模式及标准。目前,在我国发达地区新建公建项目中采用VAV空调系统者已占到较大比例。

我国虽然在VAV空调系统的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具体到实践上与国外同类研究还有不小的差距,由于VAV空调系统真正在国内大范围得以推广使用的时间还很短,缺少实践经验,加之该控制技术相对复杂,控制环节多,尤其是对VAV空调系统控制部件的复杂性还存在研究上的困难,关键部件还需国外产品支持,另外价格较高、实际工程效果不理想等客观原因也阻碍了VAV空调系统的推广使用。

3 变风量空调(VAV)系统末端控制与装置

VAV空调系统的控制机理并不是很复杂,末端送风装置是实现变风量功能的关键,而选择何种控制系统并与末端送风装置进行有机结合是整个VAV空调系统最重要的环节之一。VAV空调系统并非是简单地在定风量系统上加装可调变速风机及末端装置,它还包括由多个控制回路所组成的控制系统,要保证VAV空调系统运行随着空调负荷变化而进行相应改变就必须依靠自动控制系统。变风量控制系统的主要作用是:自动调节系统送风量以适应房间空调负荷变化;通过相对独立的控制单元分别实现对不同房间、不同功能区域的不同温度参数要求;能够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送风主机的运行频率以降低空调系统运行能耗,实现节能目的。

目前在过程控制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控制器是常规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简单、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使其对于线性定常的控制是非常有效的,一般都能够得到比较满意的控制效果,至今在全世界的过程控制中有84%的控制器仍是PID控制器,VAV系统末端装置也大多采用PID)控制器。

PID控制以其巧妙的构思和良好的控制效果一度成为应用最广泛,实现最简单的控制策略。PID控制理论内涵给人们留下了较大的研究空间,关于PID参数自整定的方法也相继问世,但随着控制理论及应用范围的不断发展,控制对象也日趋复杂,有些系统的过程模型难以建立,并且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时变性;比如VAV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时变控制,因此传统的PID控制策略就显露了它的不足。虽然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简化控制算法或采取优化集合控制等来解决这一不足,但效果并不很理想。

基于PID控制所存在的问题,相关研究人员根据变风量空调系统的特点结合控制技术在不断改进PID控制算法的基础上积极寻找其它更为高级的控制方式,通过实践,逐步将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及神经网络控制等智能化控制手段应用于VAV空调系统的控制实践。

随着控制技术、空调技术的发展以及将二者相结合运用于建筑系统的发展趋势来看,VAV空调系统控制技术从最初的定静压控制到变静压控制再到后来直接数字控制、总风量控制再到智能化控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清华大学有关学者提出的总风量控制法具有一定影响,该方法不采用静压送风量,而是根据压力无关型VAV空调系统末端装置的设定风量来确定系统送风总量并据此计算出送风风机的转速,从而对送风量进行控制。他们通过对总风量控制法与定静压控制法、变静压控制法的节能效果比较,认为虽然总风量控制法的节能效果虽不如变静压控制法,但因其没有压力控制环节,所以运行稳定性很好。另外,还有学者通过分析变VAV空调系统的局部控制,利用其送风末端装置风阀的开度作为各空调区域相关负荷的指示信号,提出送风静压优化控制方法。

4 变风量空调(VAV)控制系统模型

VAV空调系统主要应用于大中型建筑物,它是全空气空调系统与控制技术相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产物。与常规的全空气空调系统相比,VAV空调系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在每个空调房间的送风管处设置一个VAV空调系统末端装置(VAV Box),该末端装置的主要功能部件是一个风量调节阀门或末端调速风机。

在总风量控制下的VAV系统中, 当室内温空器实时监测到实际温度超出设定温度时,通过A/D转换将温差信号由各分支馈线传输给末端装置控制器,并同时将信号传输给VAV系统主控制器。通过对信号的比较处理,改变送风主机运行频率,改变送风量。而末端装置通过调整阀门开度或风机转速来控制进入房间的送风量,进而实现对各个房间的温度控制。末端装置的风量调节是通过其自身的控制系统来实现的,最简单的控制方式就是根据比较房间内实际温度值与设定温度值之间的差值来调节末端装置的风阀开度。但这种控制也存在一些问题:当某个房间达到设定温度而相应末端装置风阀开度保持稳定时,由于其它房间末端装置响应相应空调状况而做出调整时就会影响整个VAV空调系统送风压力,进而改变已调整稳定的房间末端装置,而空调负荷的热惰性又致使末端装置不会立刻进行调整性动作,等房间空调负荷交得较大并出现温度波动时,末端装置才采取动作,而动作的结果又反过来影响其它房间末端装置的控制效果。这样一种以动态响应为主连续参量、多环节的控制方式来保证环境温度与设定温度相一致是很困难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年问题都会导致运行出现故障或是令系统功能大打折扣。比如,在送风管道上选择检测点的位置如何,能否准确代表系统送风状况,是否失真,再比如送风管道异常漏风时,还有,假如信号抗电磁干扰能力差等都会导致系统送风紊乱,送风主机运行频率异常,原有送风平衡被破坏,甚至无法进行系统运行调整等等问题。

控制系统论文范文5

系统以MSP430F2616微控制器为核心,这款单片机有良好的低功耗性能,适宜开发家用电子产品。当系统上电运行后,WSN节点会通过湿度测量模块对当前湿度进行采集,湿度测量模块选用HS1101湿敏电容与NE555构成多谐振荡器,以此将空气湿度变化转变为电容值的变化,单片机通过采集多谐振荡脉冲频率,可得到湿度值。STC12C5A50S2单片机获得湿度值后,通过NRF24L01传递给主控单片机并显示于TFT液晶,用户可通过按键(“加湿开”、“加湿关”、“干燥开”、“干燥关”“、复位”)进行人机交互。湿度数据与预设湿度范围相比较,若超出范围,MCU可通过控制继电器来驱动加湿与抽湿执行机构。此外,主控系统拥有华为GTM900-CGSM通信模块,支持短信查询功能,用户可借由手机软件平台对湿度进行查询与控制现信息的远距离传输与闭环控制。为满足系统供电需要,选用220V-12V电源适配器进行供电输入,作为加湿器,抽湿器电源;开关集成稳压芯片LM2596输出5V为单片机、NRF24L01模块、TFT液晶逻辑供电;线性稳压元件LM1117稳压输出3.3V为无线主接收模块、TFT液晶背光供电。

2系统软件设计

主程序开始,先初始化各个模块,然后等待命令,若有命令则判断是控制命令还是查询命令,若为查询命令,则向客户端发送信息,若为控制命令,执行控制动作;若无控制命令,判断无线接收数据,若有则做数据处理,若无则数据更新显示,并返回等待命令。

3实验测试及分析

3.1测试方案

系统测试采用先模块单独调试再系统联调的方法。①测试电源模块的输出,得到功率,电压电流信息。②硬件仿真测试单片机,测试液晶显示是否正常。③湿度传感器测试湿度是否采集值成正比,同时测试加湿干燥机构在供电正常情况下能否正常工作。④用PC机的串口调试和GSM模块之间串行通信。⑤整机系统连接好,重复以上步骤,测试数据接收。通过以上测试,可判断整机运行是否正常。

3.2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包括以下四部分:①通过万用表测试电源模块的输出:+5V和+3.3V的误差在±0.1Y以内,接上所有负载后输出的电流达1A;②通过设置不同的标准状态值:测试到系统的超标自动发送短信至终端功能正常;③终端发送查询指令至系统:测试到手持机终端接收到的数据和TFT液晶显示屏显示的数据完全吻合;④终端发送控制信息至系统:得到动作与指令相同。

3.3结果分析

经过各项性能的测试,系统指标和参数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考虑到实际的能效,系统将更加完善。

4结束语

控制系统论文范文6

1.1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概述

在我国现代化工业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对产品生产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监督、控制、检测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我国新测绘法中相关规定,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指的是对从测绘工程单位承接测绘任务开始,一直到产品交付过程,实施的全过程质量管理。在测绘工程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质量第一、统一控制的原则,同时注重测绘工程的整体经济性,加强对测绘过程的监管,保证测绘工程的质量满足工程具体的目标。质量管理是测绘工程发挥功能效益的保障,所以需要采用多种形式,对测绘工程质量宣传,提高测绘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并加强测绘人员技能培训,提高测绘水平。

1.2测绘工程系统控制概述

测绘工程系统控制主要是在工程范围内,建立协调、统一的监控网络,对测绘工作各个环节实行统一调配以及质量监控,保证测绘精度与均匀性。在实际测绘工程中,可以选择与城市控制网、国家控制网进行联网,建立统一的系统控制网络,同时根据测绘区域地理特征、高程等确定合理的投影长度。测绘工程系统控制必须联系实际,避免系统控制网与实际测绘工程不符的情况。

1.3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重要性分析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对测绘工程整体质量与安全,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科学性,是我国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同时,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能够不断的提升测绘工作水平,对促进我国测绘工程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现状分析

现阶段,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现阶段测绘工程单位测绘工作绝大多数都是自测自用,外界的监督力度较弱,因此逐渐形成较为松散的行业习惯;(2)一些测绘工程单位虽然也建立了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体系,但由于体系不够完善,使得测绘工程各个环节工作不能有效的协调与统一;甚至一些测绘工程单位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机构流于形式,不能履行部门的义务;(3)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部门人员素质有待提升,对测绘工程工作质量与效率造成很大的影响.

3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有效措施

基于现阶段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现状,笔者根据多年的测绘工作经验,现提出以下几点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的有效措施,供有关人员参考。

(1)做好测绘工作前期准备。

在测绘工程具体工作开展前,需要对工程地理位置、环境条件的调查,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的设备。根据现场勘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结合具体的测绘工程发难,对相关技术要求进行认真研究,确保方案与计划与行业标准相符,加强对测绘工程方案的审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另外,需要根据具体的测绘任务,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制度,落实具体工作责任制。

(2)完善测绘相关的法律法规。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深入,国家加大了对测绘质量的重视程度,先后颁布了计量法、质量法、测绘法等一系列法律,同时在此基础上有颁布了包括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管理办法、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法规政策。但是目前测绘工程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还不够完善,同时其可行性有待提升,给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国家不断的完善相关法律,强化法律对测绘工程的监督与约束,为测绘行业提供行业规范与标准。

(3)不断的完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机制。

测绘人员在我国各个经济建设部门中都有涉及,各具特点,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只有完善的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包括检查机制、制约机制、激励机制等,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据。另外,还需要加强测绘工程单位年检,将绩效考评、统验结果作为年检的重要依据,及时了解测绘工程行业动态,制定合理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统计表;完善测绘质量抽查制度,扩大抽查的密度、范围等,同时抽查标准,并将结果公布,接受社会的监督。

(4)加强测绘工程系统控制管理工作。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不仅可以很好地为社会提供测绘工程产品的管理与服务,而且可以进一步规范完善测绘工程生产单位的生产行为,具有科学、公正、独立、服务与管理等特征,是保证测绘工程的顺利达标的保障。为了保证整个测绘工程顺利推进,必须通过对测绘工程产品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掌握测绘工程产品生产的具体过程,可以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以便及时提出可行措施加以解决落实。为了保障测绘工程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要以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为依据,逐步规范测绘工程管理控制运作行为,健全完善测绘工程管理的相关制度。而且要善于向国内外先进的测绘单位学习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逐步形成完善独立的管理控制体系。

4总结

控制系统论文范文7

电梯控制系统大部分都是借助电脑的软硬件结构,并搭配各式各样的感应器及预先所规划的复杂的各式操作程序,结合成所谓的人工智能。精准的监控及引导各部电梯的动作,是以模糊逻辑方法为基础。模糊理论是根据不明确的信号,通过近似推理的过程,且经过运算而得到明确的结论,类似人头脑中“过程模糊,结果明确”的思维特征。使用模糊逻辑数学分析统计法,能快速的找出任何时刻最适合的运行模式。文章主要以小型电梯控制系统为例,结合PLC控制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套结合模糊逻辑理论,将推理、判断、决策、控制等的知识思考行为,转化成为知识库及规则库储存于电脑中,再经由模糊理论法(fuzzytheory)以数值计算方法完成推论,实现于此电梯控制系统的视窗化的设计与应用。文章主要是针对电梯等待时间及搭乘时间做一完整分析,并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视窗化图控采用Delta图控软件DeltaScreenEditor,在电脑上直接对电梯做监控引导,再经由电脑与可编程控制器的通讯连线实现完成。本系统是一种机电整合的教材,是电机、电脑与控制工程的融合,所得成果可在机电整合或科学教育中使用。

2模糊控制的理论应用与系统开发

2.1模糊控制的理论应用

模糊控制主要是在直觉和人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所需的知识库,并可看成一组决策法则,根据输入值满足系统条件(归属函数)的程度,给予一个特定值,称作grade(归属度),其范围为0~1。若完全属于系统条件时,其值为1;完全不属于系统条件时,其值为0,是传统的集合;其他属于系统条件中间的,依其所属程度给予0和1之间的任意值,这是属于模糊集合。模糊逻辑(fuzzylogic)设计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模糊化界面(FuzzificationInterface)、知识库(Knowledge)、模糊推论机构(FuzzyInference)与解模糊化界面(DefuzzificationInterface)。其中,知识库又可分为资料库(DataBase)及规则库(RuleBase)。模糊控制是以语言化控制规则为主体,为了将输入的明确值与语言化的控制规则结合,必须将输入值做模糊化处理以便对应到资料库里语言变量的论域中,再配合规则库及推论机构推导出结果。因结果仍然是模糊值,所以必须再做解模糊化工作,其输出才是明确值。文章中借助每个楼层的传感器作为取样输入,再通过步进电机的驱动模组作为输出控制。该电梯控制系统的每个模糊集合均有语性值代表其模糊含意。利用编辑软件DeltaWPLSot程序化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内部,以达成系统的闭回路控制。

2.2系统架构

系统的硬件架构是由可编程控制器、步进电机及驱动器、传感器等所组成。系统在可编程控制器内部所完成实现的内容,可先定义误差量(E)与误差偏差量(ΔE)两轴,误差量是由软件设定的参考距离与回授距离的差值。误差偏差量的计算是目前误差En减去前一次的误差量En-1,当程序连续执行下,循环一次的时间步距Δt很短时,可视为一个误差偏差量ΔE,或称之为误差微分量ΔE/Δt。(1)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所使用的控制器是利用三菱公司的产品。该系列PLC在电脑通讯的模式中,其交信资料的类型分别为读取PLC元件及交信资料的交信型式和写入PLC元件及交信资料的交信型式。(1)步进电机及驱动器。系统所使用的步进电机及驱动器可完成实现输出距离,提供搭乘者更短的搭乘时间及更精准的楼层距离定位。步进电机的结构不论是PM式、VR式或复合式步进电机,其定子均设计为齿轮状,这是因为步进电机是以脉波信号依照顺序使定子激磁,以数字电压输入来控制其转速及转动方向。就电机驱动原理而言,将其脉波激磁信号依序传送至A相、A+相、B相、B+相则转子向右移动(正转),相反的若将顺序颠倒则转子向左移动(反转)。(1)传感器。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可完成实现取样输入信号,提供给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进入控制器内部做运算处理。

2.3实验研究结果

在实验研究中,各个实际楼层相互距离各为14.4cm,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距离分别为14.3cm、14.2cm、14.3cm,未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距离分别为13.8cm、14.0cm、13.9cm,可知经由模糊理论控制可实现精准的楼层距离定位。就楼层搭乘时间而言,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搭乘时间分别为18.6sec、18.7sec、18.6sec,未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搭乘时间分别为19.1sec、19.2sec、19.1sec,可知经由模糊理论控制可实现缩短的搭乘时间。进而,操作者可通过Delta图控软件进行视窗化控制。视窗中的按键,可对电梯控制系统进行模糊逻辑控制设定、楼层控制、楼层距离显示、搭乘时间显示等进行自动化设计。

3结束语

控制系统论文范文8

1.建设作用。

企业内部审计的评估职能,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的各个部门进行经营活动的有效对比与参考,并且以此来进行分析与判断,在肯定企业成绩的同时,也正确的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促使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公司能够获取更大的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此外,还可以按照标准化的要求,科学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检查其是否健全和完善,结合具体情况,更加科学的优化和更新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因此,在企业内部审计开展过程中,内部审计评价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可以顺利发现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关方法来改进和完善,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作用给更好的发挥出来。

2.保护作用。

企业在内部审计开展的过程中,通过监督各项业务活动,来保证内部各个部门可以严格依据相关规定和要求来开展经济活动,对于企业内部出现的问题,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对于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总结和探讨,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将内部控制的作用给更好的发挥出来。因此,保护作用也是内部审计所具备的功能,可以让企业更加顺利规范的开展各项控制、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以期能够实现企业预期的目标。

二、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对企业的意义

1.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保护资产的安全。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发挥着十分重大的作用,通过审计企业的各类资产管理,就可以将资产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找出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这样管理水平就得到了提升。研究发现,在企业资产总额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存货和固定资产,那么就需要结合制度要求,科学管理各项资产。比如在存货管理中,需要重视多个环节,如存货验收入库、出库、盘点等等,对实物资产动态变化进行审计,保证分离了会计上的记录和实物保管,仔细核实和登记实物资产的损毁以及流失情况,在盘盈盈亏方面,有完整的报批手续,在账务处理方面,严格依据相关的规定和准则来进行。

2.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审计,保证企业顺利实现经营目标。

从会计控制制度的角度上来进行分析,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大力控制;如今在经营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凭证和全面的手续,这样就无法得到真实的会计资料,有工作人员出现弄虚作假的问题,这样就无法独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内部控制,因此就无法控制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过程。如果在整个监督机制中,内部控制部门有着较大的权威和较高的地位,企业领导者有着高度的重视,就可以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将处理措施以报告的形式向领导反馈,企业领导层需要及时反馈,这样方可以顺利实现企业的各项发展目标。

3.科学配备内部审计人员

审计部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将审计监督的作用给充分发挥出来,领导也需要给这个方面以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内部审计人员方可以独立的开展工作。如今,还有诸多问题存在于管理体制中,部分企业没有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在审计队伍中安排的部分人员,没有较高的审计业务素质,这样就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质量。那么审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因为审计人员没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可能会对经营上的一些行为瞒报,审计人员获得的信息不够可靠,即使部分行为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符合,但是因为是领导授权的,内部的审计人员为了保护自身,无法保证审计独立性。这种情形之下,内部的审计人员所得出的审计结果,无法公正客观的反映出企业真实的经营情况,企业的管理层所得到的信息和实际事实存在一定的偏差。

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普遍不足。

现在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于企业的财务部门,独立性比较差。其中很多审计员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训练,生产经营管理的经验比较匮乏。并且审计人员拥有专业职称的比例较低,相关的经济师和工程师以及律师的配备比例很低,这样对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与审计效果造成了严重影响。

2.内部审计人员权责不符。

内部审计的人员对于发现的企业存在的问题没有处理权,只有建议权,并且审计的结论也不是强制性的,对于企业来说没有形成任何的约束力。内部审计的人员在承担审计职责的时候,却没有相应的权利。

3.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

在对企业的内部审计进行工作质量的考核时,有很多的方法,都不够合理和科学,没有将考核工作进行细化,使考核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缺乏整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和方法,造成很难客观考核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4.内部审计内容和方法落后。

在内部审计的内容上,目前比较侧重财务收支的审计,对于其他方面很少涉及。审计方法则大部分都是事后被动的进行审计,对于制度与风险基础审计较少,审计工作的方法基本都是依靠手工操作。此外,传统财务审计知识对企业经济活动规范性与合法性进行审计,而现代企业制度内部审计的侧重点在于审计与评价企业的有效性。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转变审计职能。

以往的工作中,审计人员把主要的精力都是放在对于审计数据所具有的真实性与合法性的检查和企业生产经营的监督上,主要的职责是发现错误和不足。而现代审计不断发展,审计职能已经转移到按照审计的结果来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管理建议。

2.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可以产生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加强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是目前审计工作的重点。对于审计人员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高度负责的敬业责任感和遵守职业道德,审计人员在懂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对相关法律规范和制度进行充分的熟悉,有些企业甚至还会要求内部的审计人员可以进行项目工程的审计,所以审计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做一个复合型审计人员。

3.保证审计工作独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