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制作论文范例

课件制作论文

课件制作论文范文1

1.1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性

第一,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程度、知识背景和思维方式,自始至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第二,以教师为主导,整体把握课程并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选修《中国茶文化》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学生家乡都有与茶文化相关的风俗习惯。每次开课的第一堂课,笔者以湘西苗族风俗习惯中与茶有关的婚俗以及湖南特有的虫屎茶等为例,亲身体会生活中的茶文化。

1.2体验式教学调动学生求知欲

一方面,在讲解茶的分类命名、茶的评鉴冲泡以及茶水礼仪等相关章节,笔者将代表性茶类和茶具带进课堂,并就每种茶和茶具的特点及用途当场示范“绿叶红镶边”、“三龙护鼎”和“凤凰三点头”等茶艺用语的真实含义;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随机抽取一种备用茶,推选代表初步判断茶叶品种和质量优劣,让学生对实物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收集地方名茶,或利用课余时间到各大商场、超市和茶叶专卖店收集茶样,或自行调研茶叶价格和消费水平等。

2教学手段改革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把《中国茶文化》课件中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数位化,并将其集成在一起,具有交互性和实时性的特点。在茶的分类和茶的冲泡技艺等章节讲授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穿插播放了教学短片“六大茶类”和“茶艺表演”等短片;在讲解茶文化在电影等艺术创作的作用时,以视频的形式展示了电影“绿茶”和“茶色生香”等片段中以茶为载体的艺术表达形式。以上多媒体技术将《中国茶文化》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多元化考核体系改革

3.1课堂笔记与出勤

课堂笔记与出勤占总分的30%,其中课堂笔记随机检查2次,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占总分15%;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5%,缺课3次以上者视为自动放弃该公共选修课。笔者每次开课的第一节课重点强调了课堂笔记和出勤的重要性,促使学生积极出勤,并及时总结、记录课堂上的知识点。笔者在统计《中国茶文化》课程出勤时,每缺一次课扣3分,平时成绩少于12分。

3.2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

课件制作与课堂讨论占总分40%。笔者围绕当前茶文化的动态,准备了“茶文化发展是硬件重要还是软件重要”、“茶文化与生活”和“茶与健康”等10余项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组内成员明确分工,任选一项议题课后搜集资料,整理并制作ppt展示汇报,最后根据每组汇报情况展开讨论。每组汇报计时5分钟,教师及学生评委根据课件制作和汇报情况综合打分。以上环节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3课程论文写作

课程论文写作对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自主查阅科研文献和培养书面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术等综合素质发挥重要作用。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课程论文的写作是考核学生掌握茶文化系统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教师规定课程论文的框架,学生自主选题,教师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学术写作规范要求。笔者以“爱茶者说”、“品茶品人”以及“茶品人品”等立题,要求学生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中国茶文化的理解,字数3000左右。以上课程论文写作部分占总分30%。

4结语

课件制作论文范文2

(1)建立幼儿园、班级网页,注重日常管理,建构活动展示平台。首先,我们利用园内专业资源自行设计、设置校园FTP校园网络和园所、班级网站。开发初期我们搭建大的框架,权限分层明显,设置到位,配合专业的杀毒与维护,基本建立通畅的校园网络与对外网页。在基本规范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为班级活动内容展示服务,我们细化网站管理的内容与要求并定期检查。教技主任根据检查情况进行个别交流并督促各班整改到位。在相互提醒与努力下,各班班级网页内容丰富多样,向家长展示了幼儿多方面的活动情况,展现了班级活动的特色,较好地建构了我园班级活动、日常教育等展示平台。

(2)各班论坛互动有效,搭建家园的沟通桥梁。在班级网页呈现活动情况的同时,各位教师都能较好地利用班级论坛与家长进行互动式交流、沟通。老师和家长根据需要提出讨论话题,分享育儿过程中的有效经验,探讨家园教育中存在的难题,展现幼儿生活中的快乐,沟通家长与老师的情感,为各班家园互动搭建畅通的桥梁。

(3)电教设备状态正常,保障学期工作的有序开展。每月我们会检查班级、多功能室等各类电教设备的运行状态与设施设备是否完好,确保日常教育教学、全园和对外活动的有序开展。本学期我园组织了教研六片百节好课的评选活动、市百节好课展示活动、市学术带头人研讨活动,还接受了苏州市优质幼儿园的验收考核。每次活动前我们都会对各类设备做认真检查与提前的调试,为保障本学期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出了绵薄之力。

(4)专用室活动丰富,记录完整,发挥专用室应有的效用。学期初各年龄阶段制订切实可行且各具特色的多功能室活动计划,各班教室能够按照计划认真组织专用室活动,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较好地发挥各专用室应有的效用。通过细化管理要求,实现检查互动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全都能参与到管理与工作改进中,最终使得我园教技工作逐渐常态化、有效化。

二、掌握需求,对症下药

新开办的幼儿园迎来的是众多年轻新教师,新教师对于课件的制作、电教设备的操作等没有经验,教学技术相关的培训工作是顺利开展教技工作的重点。在培训工作方面,我分步进行:首先,通过集体培训确保日常教学设备的正常使用,保障日常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这方面的主要培训内容有视频转换仪、电脑连接展示器材、投影仪使用、电子白板使用等。其次,结合教师各自需求开展针对性的自助式内部培训。通过组内的动态效果制作需要汇总,发现青年教师对电子白板中的“容器”、“透视镜”,对PPT中的标注、自定义播放和视频、照片自动播放和FLASH课件的基本知识需求比较大。针对教师的需求,电子白板和PPT课件我们请较好地掌握这些操作的老师进行内部的相互培训与指导。通过教师间的内容培训,各种实际制作需求得到满足,全体教师的课件制作能力有所提高。最后,在各项教技工作常态化以后,我们在FLASH课件的制作上下工夫。新老师对于FLASH课件制作没有经验,由个别自学参赛的情况发现没有系统专业的培训无法获得显著效果,应广大青年教师的要求和提高教师课件制作能力的目标,我们接下来在教技培训方面的重点为FLASH课件制作,希望能在有序常态的教技工作中寻求突破。

三、个性发展,各司其职

我园虽为新开办的幼儿园,但是规模不小,相关教技方面的各类工作很多。面对现状,我尝试将园各项常规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操作与运用尝试分类实行专项专管责任制度。也就是根据青年教师不同的特长进行相应的个别指导与分类的管理。培训后,每个年级组都有小部分教师分项掌握系统安装、打印机设置、音像设备连接调试、校园广播系统调试播放、刻字机使用等能力。这部分教师在承担分管工作的同时还肩负培训同组老师的任务,将各类教育技术运用渗透在日常操作运用中。通过专项工作责任制,在负责教师有特长发展的同时,全体青年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都普遍提高。

四、积极尝试,积累成绩

课件制作论文范文3

本人在工作中通过学习电脑技术.并把它和实践结合起来,应用到教学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已有教学资谭的再利用和不断创新

大多数美术教师都认为,中学美术每周只有一节课,每个年级都只有一名教师授课,每年只要教材不变,讲授的内容都几乎一样,而在现行教案管理制度下,教案每年都要重新书写,为了应付常规检查,不得不将教案写的象格式文本一样规范。而用电脑备的教案具有可以随时增添、侧除、修改,存储方便、容量大等很多优点。它既能保留原教案的精华,侧除自己认为不满意的部分,又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学习、借鉴和总结出更为出色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这样教师就从过去的机械性重复劳动转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创造性劳动中来,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设计教案、查找各类资料上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二、互联网资谭的开发和利用

1.网上信忠资源的共享。以往教师备课相对封闭,主要依靠教参及自有资料等有限的几本书。虽然也可去有些地方查找资料,但由于工作繁忙,多数教师很少有精力和时间去书店、图书馆找资料。而用电脑书写和管理教案,只要与神奇的因特网连接,我们就可以登陆相关的网站查看同行的教育论文等相关的信息,下载美术教学所需的图文资料,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内容。是新课程提出的打破学科界限。

2.网上交流和教研。虽然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应试教育”的影子还不可能完全消失。美术在中学属于“小学科”,很多学校一般只有二名左右美术教师,势单力薄,学校对非统考学科都不怎么重视.把“小三门”(音体美)简单地划分为一个教研组。学校和主管部门也很少组织和开展这方面的交流活动,美术教师进行交流和研讨的机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网上交流的形式,登陆相关网站共享互联网资源,参加网络学术论坛,利用电子邮件进行业务上的交流。时空将不再是交流的障碍,美术教师交流的机会将大大增多,从而使美术教学可由封闭走向开放。

三、多媒体美术课件的制作

1.图片展示。图片展示是美术教学中重要和常用的教学手段。美术课件在展示欣赏图片时,要注意所选图片要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饱满、易于存储等。还有图片在课件上要讲究构图和位置,图片在背景上要醒目。

2.图像展示。美术教学中采用动态图像展示,可以使学生从最佳角度对示范过程看的更清楚明白,有利于学生掌握技巧技法和步聚程序。要注意所选图像画面清晰、不抖动,拍摄角度和剪辑制作要合理。

3.背景音乐。在美术课件制作中,为拓展学生想象与联想的空间,营造气氛,烘托主题,加深欣赏的深度,可选用一些适当的背景音乐,使同学们产生共鸣、引发思考、加深认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4.文字编排。美术多媒体课件中的文字,主要是教学中的标题、要点、步骤及理论知识等。因此应根据需要选用大小、颇色合适的字体,标题要有层次,颜色要醒目,不同内容要在字体和颜色上有区别,标题和正文字体相统一协调。

四、奖术课件在教学中的目标定位及要求

1.美术课件制作的目标应定位在为教学目标服务,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它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否则,再美的课件也失去了意义。

2.美术课件的使用目的,应定位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件设计制作时.要充分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多启发引导,由学生自己来寻找答案,让学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学习,这样掌握的知识才更加牢固和深刻。

课件制作论文范文4

1.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主要由专职教师构成,而专职教师队伍偏年轻化,要经历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教师仍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对现代教育理念和语言学习特点以及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等缺乏基本的了解和认识,集中表现在对于教案设计、课件制作等均无法做到熟练掌握,形成无效课堂教学情况居多。教师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更不用谈科研水平的提升了。与此同时,学生也体会到英语学习过程中较强的挫败感,无法找到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全面提升与应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关联点,整体通过率偏低,这些都对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总体质量构成致命的威胁。随着招生专业不断增加,招生数不断扩大,作为独立学院,我院已经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技能型人才”,这势必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观念要更新,教学及评价方法要创新,教学质量更要快速提升,这样才能使人才培养质量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教师在大学英语改革中的作用。

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较高的英语素质,一定的教学理论水平,较熟练的教学技能技巧,熟知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组织语言教学,并能自觉参与本专业教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大学英语教师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开展的直接承担者,也是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也就成了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升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

二、课例研究促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途径

1.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刘波(2006)在对课例研究进行理论层面的探讨时,认为课例研究(Lessonstudy)是由两个以上的教师组成的一个小组,基于对有效教学理念的追求,以真实课堂教学为载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行动研究。其基本操作过程为:①定义教学内容。②备课目标放在如何使授课促进学生学习。③授课小组观摩教学并录像。④个人课前课后反思和集体评课。⑤修改教案。⑥用修改了的教案在另一个班授课,进一步评价和反思。

2.课例研究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结合举措。

我院自2010年起选用外研社出版发行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教材。2013年伊始,公共英语教研室在每周一次例会上,开展课例研究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环节相结合的研究措施。第一轮研究选定第一册第五单元文化阅读部分教学作为操作点(ReadingacrossCultures———LoveMakestheWorldGoRound),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研究:①课前反思与教案设计。公共英语教研室在开学初,第五单元授课前数周,布置任课教师完成课前反思写作,要求每位任课教师就已阅课例研究理论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结合即将讲授的这一单元模块,独立完成一节课教案设计(全程授课50分钟,其中40分钟用于讲授,10分钟用于随堂测试),教案务必涵盖词汇和国内外文化对比讲授内容。②课件制作与课堂讲授。选定3~4位教师作为研究与观摩的主体,研讨课件制作及其在课堂运用所占的比例并集体制定统一的随堂测试题。这几位教师逐一授课并将授课过程进行全程录像,其余教师可随堂观摩也可课后通过观看视频录像进行评课,重点评议是否完成了原定的授课计划。③课后反思与视频转写。教师在授课后一周内完成课后教学反思写作及其视频课程转写工作。课后教学反思要求其对原定教学计划完成情况,重、难点把握以及学生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详细描述;视频转写要求教师务必真实、完整再现课堂上的话语,以便教师集体对每一授课环节处理得当与否、成效好坏等做相关分析研究。④随堂测试成绩分析与新一轮教案设计。授课班级随堂测试题由教研室组织教师统一批阅,记录学生成绩,作为分析研究新一轮文化模块的教案设计、课件制作以及力求达到高效课堂的依据。

3.在课例研究指导下,大学英语教师发现了诸多问题。

①课前反思与教案设计环节。教师在进行课前反思写作时,发现自己虽然知晓以生为本的重要性(学生是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学生学习的导师),但是究竟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将教师的导学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相结合?如何在教案设计时既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又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即学习有困难以及学有余力的学生)呢?教师普遍发现,只有在以生为本的前提下,发挥师生合作的原则,才可以有互动良好的有效课堂。这一单元的文化模块主题是关于爱情的,其中穿插有关于中外婚俗的文化对比,教师可以在教案设计时,先提出两个导入这一主题的问题,例如:(1)Whenitcomesto“LOVE”,Whatcanyouthinkof?(2)Howdopeopleshowthattheyareinlovewithsomeone?随后利用10分钟左右疏通拓展词汇,给学生5~8分钟随堂阅读篇章,找寻6个阅读理解问题的答案;紧接着利用10分钟逐一提问学生,核对答案;再将各个自然段的含义与学生一起梳理,辅助阅读能力较差的学生再次理解篇章,着重讲解学生答案有误的地方;再利用10分钟,利用PPT音频和视频的功能,将中外婚俗进行对比,板书与此有关的拓展词汇,在寓教于乐的情境中结束课程讲授;剩余10分钟,用于随堂测试(篇章理解问答题和相关词汇汉英互译),测试结果可以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下一单元文化阅读篇章教案设计提供更为合理、科学的依据。②课堂讲授环节。无论是授课教师还是观摩教学的教师都能发现,原本以生为本的教案设计,在实际运用时,往往受学生已有英语水平和学生参与课堂意识的制约,有的班级师生互动良好,教师能顺利按部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形成了以生为本的主体多元化高效课堂;有的班级互动欠缺,课堂气氛沉闷,教师难以按照既定计划展开教学,在反复鼓励未果的情况下,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能以自问自答的形式进行授课,最终只能形成以知识为本的低效课堂。究竟该如何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整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授并且使得学生吸收最大量的知识,成了教师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③课后反思、视频转写及随堂测试结果。在授课后一周内完成课后反思和视频转写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原本自己毫无意识、不断重复的课堂用语,口误也时有发生,还存在表扬学生用语过于单一,提问学生的面过窄,或者过多相信集体反馈的阅读理解水平,忽视了个体差异的学生,尤其是阅读能力较差且沉闷内向的学生。随堂测试的结果分析显示,有的教师对学生英语学习水平把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案设计时重、难点把握不够合理,这也为今后教师提高教与学的契合度、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依据。

三、课例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例研究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某个环节相结合,既有教师个人的课前课后反思,又有集体研讨教案设计、课件制作,还有课堂观摩教学以及课后随堂测试的批阅和成绩记录分析,研究和教学的一体化可以在教师发展中起到如下三个作用。

1.帮助大学英语教师及时掌握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

从课例研究相关理论的研读,到课前反思、教案设计,一直到课堂讲授与观摩教学、课后反思及随堂测试结果分析评估,每个环节都有教师个体和群体的参与,教师既是研究者又是被观摩评价者,能深切感知自己教学经验不断增强,也能了解自己在教学方法和水平上的不足之处。

2.提供大学英语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的有利平台。

大学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参与,促进了教师间有关教学经验的交流,综合知识以及诸如教案设计和课件制作技能的分享,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全程被录像保存,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在观摩学习中完成快速从教学生手到熟手的转变。

3.促使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发现研究的新视角。

课件制作论文范文5

1调查的目的、意义

本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如实反映我国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毕业生的数学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矛盾,以期为高师数学学科教育课程改革探索方向。我们期望通过调查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窥见数学教师在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中所真正期待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研究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以及他们心目中数学教师的理想形象。

2调查问卷的设计、样本的选取和调查的实施

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同时考虑到研究的必要性,我们针对部分师范院校数学专业本科三四年级学生(下称本科生)、在职中学数学教师(下称数学教师)以及中学生分别设计了三份问卷。这三份问卷分别有不同的侧重点:对本科生,我们侧重对被调查者的数学学习状况、对数学教学与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情况、对所在院校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等的调查;对数学教师,我们侧重被调查者的数学教学状况、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认识情况、对母校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认识情况等的调查;对中学生,我们侧重于被调查者的数学学习状况、被调查者眼中的数学老师等的调查。在对中学生的调查中,我们试图通过他们所欣赏和喜爱的数学教师的品质中反映出数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相应数学素养和教育素养。同时,我们在这里也同时考虑到三份问卷的关联性,即共同反映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的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也正是此次调查的目的所在。关于样本的选取,我们综合考虑了调查研究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选取了华南师范大学(211重点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西华师范大学、通化师范学院、惠州学院的部分2002级学生开展调查,一年后对西华师范大学2003级学生也进行了调查;选取了四川省南充市、遂宁市、吉林省通化市以及贵州省贵阳市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开展调查;同时选取四川省南充市、贵州省贵阳市、广东省广州市部分中学生开展调查(均为不记名调查)。针对本科生的调查于2006年5月和2007年5月对2002级、2003级的学生在各师范院校分别进行。针对数学教师以及中学生的调查于2006年3月-2006年10月在各地分别展开。①同时,我们于2008年7月对参加调查的2002、2003级部分毕业生进行了回访。针对数学教师和中学生的访谈分别侧重于他们在数学教学或学习上存在的困惑与问题。针对本科生的访谈主要在于他们在数学学科教育课程的学习上的困惑与问题,同时包括让他们回答2-3个关于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状况小问题。调查过程中,我们总共发出本科生调查问卷515份,回收有效问卷44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7.18%;发出数学教师调查问卷287份,回收有效问卷22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9.44%;发出中学生调查问卷166份,回收有效问卷13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78.31%;总共参加访谈(面对面访谈、电话访谈)的人数为39人。调查问卷总体回收率较高,调查数据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调查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由于问卷所涉及的问题选项都不是易于量化的,因此问卷设计为选择题的形式,部分问题设计为多项选择题。在统计分析时,我们主要采取计算百分比的方法。由于涉及问题较多,我们将对主要问题以及三份问卷具有较强关联性的问题进行比较分析。以下分4个方面分别阐述。

3.1关于被调查者对数学、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看法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针对被调查者的数学观、数学教学观、数学学习观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分析本科生和中学教师关于“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等问题的回答(要求选择最匹配的选项)。问题1: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A.热爱数学教育事业B.喜欢数学并愿意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数学学习体会C.只是愿意做老师,教什么无所谓D.一不小心,入错了行问题2: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A.很有兴趣B.比较有兴趣C.没多少兴趣D.讨厌数学调查结果显示,本科4年级学生和在职数学教师关于问题1(你为何选择数学教育专业?)、问题2(你对数学教学(学习)有兴趣吗?)所作回答的各项百分比基本持平,但仍有一些相异之处。对问题1的A选项“热爱数学教育事业”,数学教师(45.6%)比本科生(52.8%)低近7%,是否暗示出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数学教师对数学教育的热情反而有所减退呢?同样,对于问题2的C选项“对数学教学(学习)‘没多少兴趣’”,数学教师(11.4%)比本科生(6.5%)高出近5%,这也是否同样意味着随着数学教学的经历反而消减了数学教师对数学的兴趣呢?当然,这两个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值得思考的一个研究取向是纵向研究数学教师的教龄和对数学教学的热情、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分析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看法。我们在让中学生对上述问题2(你对数学学习有兴趣吗?)作答时,同时让他们回答问题3。问题3:你认为自己的数学学习是()A.没有困难B.有一定困难C.困难很多D.难以补救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较浓。但是,通过对中学生的访谈发现,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主要受数学教师和数学考试的影响,如果数学考试屡遭失败,他们将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同时对比本科生(33.0%+57.2%)②和中学生(36.2%+39.2%)对问题2的回答显示出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高于中学生,其实这不难理解,因为这些本科生毕竟是从中学生中择优录取的并且已接受3-4年的大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对问题3的回答显示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这与文献[1]中的数据基本吻合。

3.2关于被调查的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看法

关于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看法,我们设计了如下4个问题供被调查者选择。问题4:你喜欢你的数学老师吗?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不喜欢也不讨厌D.讨厌问题5: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是()A.很好B.一般C.较差D.很差问题6: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是()A.照顾全体学生B.因材施教C.总是讲得过快、很深、很难D.照本宣科问题7:你认为你的数学老师还需要加强下列哪些方面?A.课堂教学基本功B.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讲解C.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D.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问题4、问题5的A、B两项百分比之和显示,中学生对数学教师的认可率在80%左右。问题6的C项所占百分比为31.5%,反映出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往往人为加大了教学内容的速度和难度,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并产生厌学情绪。根据3.1中问题3的统计数据,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存在很大困难,这与数学教师的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对于该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专门研究,笔者将另文阐述。同时,中学生对问题7的回答显示出,中学数学教师主要需要在“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讲解”(41.5%)、“关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28.5%)等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p#分页标题#e#

3.3关于被调查的本科生和在职中学数学教师对自身数学素养、教学能力的看法

关于数学教师与本科生对自身数学素养、教学能力的认识和看法,我们设计了如下四个问题进行调查:问题8:你认为你能否胜任中学数学教学?A.完全能够胜任B.能较好胜任C.基本能胜任D.难以胜任问题9: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你认为你目前非常欠缺的知识是哪些方面?(可多选)A.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B.教学基本功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C.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D.数学教育学和数学学习心理学E.数学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F.数学教育科研与论文写作问题10:你是否学习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或高中数学课程标准?A.已经系统学习过B.粗略地阅读过C.略有所知D.仅仅听老师(同事)提起过问题11:作为(未来的)数学教师,你是否经常阅读数学杂志,尤其是数学教育杂志?A.经常阅读B.更愿意阅读数学教育类文章C.很少看专业杂志D.从不看专业杂志调查数据显示,对问题8的回答,约36%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或能较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有50.8%的本科生认为自己基本能够胜任,但是仍有约13%的本科生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超过70%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完全能够胜任或能较好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是本科生的2倍),有23.7%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基本能够胜任,有3.5%的中学数学教师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考虑到此次调查并未涉及农村中学,3.5%的数字已经不小了,而且这是数学老师们自我评价的结果。与本科生的数据相比较,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已经能够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但如何使本科生尽快适应中学数学教学,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关于多选题问题9,被调查的本科生总计选择1310项(累计),人均选择2.918项;被调查的数学教师总计选择617项(累计),人均选择2.706项。本科生和数学教师都认为自身最欠缺(超过50%的选择率)的知识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学和数学学习心理学”。而且,数学教师(44.7%)认为自身欠缺“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知识”的百分率比本科生(31.4%)高出约13%,这或许是因为数学教师对这部分知识已经遗忘得所剩无几,但同时这也说明数学教师对新课程中新加入的知识尤其是高中数学选修系列的部分知识不是很熟悉甚至陌生。另外,调查结果也显示出本科生在对“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数学教案设计与课件制作”的选择上比数学教师分别高出约15%和18%,这也许更多的是因为本科生出于求职的需要。问题10、问题11的调查结果显示,50%左右的本科生和超过90%数学教师学习过“课程标准”,但仍有很大一部分本科生和数学教师对课程标准了解不多。通过被调查者对问题11的作答,我们了解到,数学教师和本科生“更愿意阅读数学教育类文章”,但同时也看出,约50%的数学教师和35%的本科生基本上不阅读专业期刊。

3.4关于被调查的本科生和在职中学数学教师对高师数学学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看法

问题12:你认为目前师范院校在培养数学师资方面应重点加强哪些方面的教学?(可多选)A.基础数学与应用数学B.初等数学研究C.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D.数学教育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热点问题E.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F.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实践能力G.课件制作与常规数学软件的使用问题13: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过程中,你的感受是()A.效果很好B.有一定的效果C.效果一般,泛泛而谈D.效果很差,理论太抽象,缺乏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问题14: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学习《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或《数学学习心理学》)作为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补充?③A.很有必要B.应该作这方面的努力C.建议作为必修课D.没多大必要对于多选题问题12,被调查的本科生总计选择1628项(累计),人均选择3.626项;被调查的数学教师总计选择776项(累计),人均选择3.404项。本科生和数学教师都认为师范院校在培养数学师资方面应重点加强(超过50%的选择率)的知识是“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和“课件制作与常规数学软件的使用”。这意味着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应该大力加强这两方面的教学。而且关于“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数学教师(71.9%)的选择率比本科生(56.3%)高出近15%,这说明数学教师更希望能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而在图1中,有42.5%的数学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数学教育科研能力与论文写作的能力。同时,关于“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教育基本理念和数学教育热点问题”,本科生的选择率超过了60%,比数学教师分别高出14%和17%左右。问题13、问题14的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认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数学教师的反应更加强烈。同时,30%以上的本科生和数学教师认为很有必要学习《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作为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补充;33.2%的本科生和39.0%的数学教师认为《数学教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应作为必修课开设。

4结论与启示

课件制作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能力培养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和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是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批既不熟悉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又没有教学实践经验的青年教师直接走上大学讲台,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他们在给校园带来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的同时,又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青年教师的培养上,存在重使用轻培养,或先使用后培养,或边使用边培养,甚至是只使用不培养的现象,加之青年教师敬业、爱业、乐业热情不高,不注重现代化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学习,导致他们在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方法、教育观念等方面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如撰写教案或讲稿大部分是教材内容的翻版,缺乏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驾驭课堂的能力较弱等。因此,如何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快速提升其教学能力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1,2]。

一、教师教学能力的内涵

何谓教师教学能力?西方学者Ray.H.Simpson(1966)、AhernJF、GressJR(1986)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师制订教学计划、知识传授、组织教学、课堂管理等能力。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关键因素。E.T.Emmer(1980)等人研究还表明:教学能力水平高和教学能力水平低的教师在课堂管理策略、指导策略以及在反馈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反应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我国,孟育群等人从教育学的角度,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包括教师的认识能力、设计能力、传授能力、组织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等5个方面。申继亮等人则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诠释教师教学能力,认为:教师教学能力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种综合体,是教师顺利实现教学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教师进行教学和组织教学的能力,包括教师教学的认知能力、教学的操作能力和教学的监控能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对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思维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影响教学效果的教师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其中:(1)教学的认知能力就是教师对教学大纲的掌控、所使用教材的处理、教学内容取舍、教学方法设计以及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能力;(2)教学的操作能力就是教师为了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所采取的方法、手段的能力,如教学课堂语言表达(含肢体)、组织教学、情景预设、课件制作、实施过程的评价与学生信息的反馈等能力;(3)教学的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所采取措施的能力,如检查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不断改进的能力。笔者认为:教学能力就是教师运用特定教材,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完成某一教学任务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不仅是影响教师教学活动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而且还是教师地位、作用等核心因素的体现。包括:

1.“博”与“透”的能力。“博”就是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本学科专业的特点,掌握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新进展,熟悉所授课程内容,广泛了解所授教材各章节中相关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透”就是在严谨治学的同时,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渊博起来,达到“为这堂课,我准备了一生”的境界,真正诠释“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

2.设计、分析、组织教学与语言表达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能力以及教学情景预设、教学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即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选用教材,确定教学内容取舍。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特点设计教学方法,要有缜密的逻辑思维、清晰的思路组织教学以及教学过程的自我评价和教学结果的反思,同时还要注重启发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特别是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如案例教学、PBL教学、TBL教学等。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清晰明确、言简意赅,能适当运用比喻和幽默风趣的话语活跃课堂气氛等。

3.教学研究与课件制作能力。没有研究做底蕴,教学就是一种没有观点和没有灵魂的教育。只有做到教学与研究并重,促使青年教师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的新动态。课件制作除了紧扣教学大纲,内容科学正确、无知识性错误外,还要简明清晰,文字醒目,操作简便,素材选取、名词术语、操作程序等规范。

二、对策

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提升不仅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辛的任务,而且还是教师职业本身、教师个人发展的要求以及个性化教学或魅力教学形成的需要。唯有牢固树立质量生存、质量取胜、质量发展的观念和意识,才能够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形成“改进—提高—再改进—再提高”的螺旋式上升通道。

1.建立健全具有本校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为规范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工作制,从“备课、教学、辅助教学、改进教学、查找问题”等各个教学环节上给予青年教师“一帮一”“多帮一”的指导;其次是制定了青年教师校、院(系)、室“三级”试讲制度,从试讲对象、试讲程序、试讲要求、试讲评价标准及方式和试讲结论及运用等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严格要求;三是修订现有教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教学设计思路、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设计、新进展内容简介、教学反思,以及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学生反馈意见等内容,进一步锻炼青年教师教学设计思路与教学内容等的分析能力;四是从“备大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3]的集体备课活动中,锻炼和提高青年教师的“说课能力”。

2.以集体备课和“三期”教学检查活动为主线狠抓课堂教学检查,从教与学两方面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检查、督促和指导。首先以教学专家督导团为主体,采取随堂听课检查的方式,重点对青年教师的讲课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对听课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除了与该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外,还及时向所在二级院、室反映,协助院系采取措施对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其次以集体备课和“三期”教学检查为契机,帮助青年教师梳理教与学各环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围绕如何利用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教案、讲稿撰写,课件制作,教学管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如案例式、探讨式、讨论式、启发式、PBL教学、专业综合改革等内容,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等系列讲座活动,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与能力的培养力度。具体如下:一是邀请校内外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代表等,着重对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师德师风、爱岗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科研等方面共同表现出来的意识、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二是通过示范教学,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如PBL教学观摩活动、TBL教学公开课活动以及教学名师主持的教学公开课等。三是充分发挥教学竞赛在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中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讲课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交流与发展。四是举办多媒体课件及微课比赛活动,加强对青年教师课件制作能力的培养。五是从教学指南、教师教学策略和教学效果方面制定了教改课程教学质量专家或同行评价量表,为青年教师开展教改活动,特别是PBL、TBL、CBL等教学活动提供依据。六是对撰写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论文的教师进行奖励,调动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研究的激情。除此之外,我们还积极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与探索,以满足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杜朝东,王沁,付延功,等.医学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培养方法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46-47

[2]张志明.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及提高策略[J].邢台学院学报,2010,(3):86-88

课件制作论文范文7

首先采用调查法,收集到了43所高校物理教育专业本科生的最新培养方案。收集的渠道主要有三个:一是与相关老师联系,以电子邮件的形式收集;二是到相关院校的网站下载;三是利用谷歌和百度搜索。其次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教师教育类课程学分和课时进行整理和频数统计。然后利用文本分析法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对课程计划深入研究,找出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议,整理出基于本研究视角的较为科学的物理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的设置方案。通过这些方法研究出的教师教育类课程计划更合理,避免了课程设置的随意性,为高校物理教育专业进行课程调整和教师教育类课程的教材编写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建议,也可以为其他专业的课程设置即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方法参考,最终有利于提高物理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调查结果与统计分析

统计发现,尽管各高校的教师教育类课程分类不完全一致,但都可以统一分成三大类: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1.公共必修课程的设置现状

公共必修课程是指所有教育专业学生都必须共同学习的课程,其课程计划、任课教师均由高校的教育系负责,课程教学没有针对性,不区别物理教育、化学教育、中文教育等。由于各院校的课程名称不完全一致,笔者把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后归为同一门课程,沿用其中一个通用或使用频数较多的名称或重新命名,这样,公共必修课有十门。按照开设学校的从多到少的顺序,公共必修课程及其学分与课时(下面括号内前一个数字表示学分,后一个数字表示课时。以下同。根据统计原则,由于学分与课时的分布较多地显现偏态,且有极端数据出现,因此取表中的中位数更能科学地反映数据分布情况。当课时的中位数有小数时,根据四舍五入的原则取整数,以下同)的情况是:教育学(3.0,51),心理学(2.5,48),现代教育技术(2.0,36),普通话与教师口语(1.0,32),三笔字与板书板画训练(1.0,18),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0,36),微格教学(1.0,35),教师基本技能训练(2.0,41),班主任工作(1.0,18),教师职业道德(1.0,18)。

2.专业必修课程的设置现状

专业必修课程是指物理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课程计划、任课教师由物理系或物理教育系负责,课程教学具有针对性,有其“物理”特色,区别其他学科背景。只有1到2所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进行统计,根据上述同样的方法,将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后,专业必修课有七门,具体统计如表2所示。根据表2,按照开设学校的从多到少的顺序,专业必修课程及其学分与课时的情况是:物理课程与教学论(3.0,54),物理教育实习(8.0,8周),中学物理实验(2.0,36),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2.0,48),物理教育见习(2.0,2周),中学物理教材教学研究与实践(2.0,40),物理教学技能训练(2.0,36)。

3.专业选修课程的设置现状

专业选修课程不是物理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是为了拓展专业知识面而供学生选学的课程,其中绝大部分课程计划、任课教师由物理系或物理教育系负责,课程教学具有针对性,但也不排除个别选修课程也适合于其他专业如化学教育、中文教育等学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校选课。只有1到2所学校开设的课程不进行统计,根据上述同样的方法,将相近的课程进行整合后,专业选修课有八门,具体统计如表3所示。根据表3,按照开设学校的从多到少的顺序,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学分与课时的情况是:物理学史(2.0,36),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2.0,36),物理教育心理学(2.0,32),中学物理竞赛辅导(2.0,36),中学物理教具设计与制作(2.0,32),中学物理专题研究(2.0,36),教师专业发展评价(1.0,25),物理科学方法与思想史(1.0,18)。

三、研究结论

1.高校物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特点

(1)调查的43所高校物理教育专业都开设的课程有四门,它们是教育学、心理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实习,并且都是经典主干课程。(2)部分高校非常重视教学技能训练与教师基本素质的培养,如教学技能训练、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三笔字与板书板画训练、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等占了较多学分和课时,并且每个学期都有不同的要求与训练内容。(3)随着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许多高校重视新课程、物理课程标准解读等相关内容的教学,有些单独开设相关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有些将相关内容融合于物理课程与教学论这一主干课程中。(4)部分高校注重对学生进行物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有高校同时开设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物理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5)部分高校非常重视实践环节,教育见习与教育实习的力度增大,管理加强,主要表现为:有学校教育见习分四学期进行,每学期一个星期;有学校教育见习跨度为一个学期,每周四节;有学校教育实习为整个学期,实习生进行顶岗教育教学;有三所学校在第七学期进行教育实习(初步实习)后,第八学期还进行一次1至2周的教育实习(反思实习)。实习由学校专人负责,责任分明,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到中学进行班主任与物理教学实习工作,每个小组均有1至2位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实习生一起长住实习学校进行管理并配合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指导。

2.高校物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问题

(1)部分课程内容相互交叉和重叠

公共必修课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应该包括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三笔字与板书板画训练,但在开设了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的情况下,有三所同时开设了普通话与教师口语和三笔字与板书板画训练,另有两所开设了教师口语或三笔字与板书板画训练。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的内容与物理教学技能训练也有所交叉。教育学内容应该包括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但还有十所学校单独开设了班主任工作,通常是以讲座的形式授课,但将它融合于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中更合适,效果也将更好。微格教学被包含于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物理教学技能训练之中,但有三所高校同时开设了微格教学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两所同时开设了微格教学和物理教学技能训练。物理教学技能训练与中学物理教材教学研究与实践尽管侧重点不一样,但还是有所交叉。

(2)个别高校少数专业主干课程没有整合、学分过高

物理教学技能训练、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中学物理教材教学研究与实践、物理学史、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中学物理竞赛辅导、物理教育心理学、中学物理专题研究分别有8、7、5、4、4、4、3、3学分,高学分的原因是将上述课程内容分成几个较少教学内容的课程同时开设,或者在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同时开设相类似的课程。上述现象说明:课程结构不够优化,必修课学分过高,选修课有拓展的空间。在总学分有所控制的情况下,专业主干课程的高学分使得部分学生过分注重感兴趣的课程学习,造成知识面不广;也会减少教师教育类课程的门数,给学校制订培养方案造成困难。

(3)部分课程内容没有针对性

物理教育专业教师教育类课程应密切关注学生的物理学科背景,增加其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微格教学、教师基本技能训练作为公共必修课显然没有针对性,另外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也有重叠,没有体现物理学科特色。(4)课程名称太不一致大多数课程名称多样,如经典主干课程教育学尽管是通用的和使用频数最多的名称,但还有现代教育学、教育学基础、教育学概论、教育概论、教育原理、教育基本原理、中学教育学、中学教育概论等,有待统一为教育学。其他主干课程的名目就更加繁多,甚至个别课程没有名称完全相同的。(5)专业选修课设置较随意专业选修课除物理学史超过半数学校开设以外,其他同一门课程开设的学校很少,如物理科学方法与思想史、教师专业发展分别只有三四所学校开设,还包括部分只有一所或两所学校开设的课程没有进行统计。

3.高校物理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

为了解决上述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根据控制总学分和较多学校共同开设的课程为必修课的设置依据的原则,笔者建议:一是选修课程设置为两类,即教师教育专业限选课和弹性素养选修课。前者或要求或动员所有物理教育专业学生选修,后者供物理教育专业学生自由选修。增加专业限选课的原因有二:一是减轻必修课学分的压力,避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既想增加教师教育类必修课的分量又面临学分太多造成无法取舍的两难处境的出现;二是将不同重要程度的选修课程加以区分。二是为了避免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叠,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微格教学、教师职业道德、班主任工作不单独开设。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三笔字与板书板画训练、物理教学技能训练的开设学校的频次和比例将有所增加。三是为了避免课程内容的交叉,将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中学物理教材教学研究与实践两门必修课更改为教师教育专业限选课。四是将开设学校比例较低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设置为教师教育专业限选课。五是为了区别不同选修课的重要性,将物理学史、教育统计测量与评价设置为教师教育专业限选课,其他课程设置为教师教育专业弹性素养选修课。

4.高校物理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议

课件制作论文范文8

【关键词】信息技术;重要性;教学评价

前言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技术。

一、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信息化教学是目前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育教学中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首先,从教学质量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教学内容以更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一些较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加深了学生对只是的理解和记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其次,在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教材内容的更新有时会有所滞后,学生就可以通过网络去获取与专业知识相关的大量资料,提高学生的知识量,也可以了解最新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使学生更有自信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第三,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改探变了以前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讲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应用信息化进行教学的课堂中,学生成为了主体,教师是主导方向,引导学生去学习,去探索,可以增加学生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效果更显著。

二、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职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科都应用了信息技术,基本上都采用了了信息化教学,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果。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育教学的改革。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调研报告的调查结果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认为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加大了知识量,图片、视频能能更直观的展示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条件下,课时有所减少,每节课的信息量过大,消化不了,长时间会使得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2.教师计算机水平有限,课件制作技术有待提高。在调研报告的调查结果中,有一些学生反应,教师的课件只是把教材的文字复制粘贴到了屏幕上,没有图片和视频等其他可以调动学生兴趣的东西,课堂气氛显得很沉闷,课堂内容也很枯燥,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对着屏幕上的一大片文字,昏昏欲睡,教师也不是很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只是一味的坐着讲台上操作电脑,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教师这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3.对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不够。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不等同于简单的在屏幕上播放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部分,教师需要从思想上认识到这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正确使用信息技术来进行信息化教学,从而使学生能理解、记忆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4.教师太依赖教学课件。在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中,一部分学生反应,有些教师的教学课件制作的相当精致,内容也非常齐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仅仅是播放课件,把课件上的内容给给复述下来,固化了教学过程,没有太多去考虑与学生的互动,使得课堂显得僵化,和对着课本听教师念书是一个效果,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联系。希望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多与学生互动,根据学生的反应,来随时调整课件的内容,师生配合,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5.部门间配合度有待提高。学生反应,有些教师设备比较陈旧,教师有时课前需要花很长时间去连接和调试设备,有时干脆连接不上,找维修部门,也不能及时的去维修处理,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使得教学不能按照教师预期的安排去正常进行。另外,我校2016年开发了混合教学平台,但是由于网络的问题,一直使得这个平台没有得到很广泛的使用,没有达到开发这个平台的预期目的,这些问题也有待解决。

三、信息技术在高职教学评价的方式

教学评价是用来真实反应学生学习情况的,那么就应该认识到高职教学和本科教学有所不同,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的职业实践操作能力,高职教学大部分课程都是理实一体化教学,那么考核评价的方式也应该和本科教育不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用考试的方法来评价教学成果,其所产生的后果往往只注重结果,而应该将过程考核和结果二者结合起来,以便达到考核的目的。

四、总结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贯穿高职教学,我们应该重视并且正确应用信息技术去进行教学。要做到这点,我们需要正确认识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去教学。首先,使用信息技术教学不是完全抛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取两者精华,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其次,教师要积极主动的提高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从思想上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开发探索新的教学资源,更好的与学生互动,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提高教学效果,使信息技术真正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

参考文献:

[1]胡牧玲.现代教育技术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江西农业大学毕业论文,2010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