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培训总结范例

集团培训总结

集团培训总结范文1

(一)职教集团拥有农村职业学校成员的情况

1.河北省职教集团网站建设情况。河北省各个职教集团的网站存在的标准是,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得到搜索页面,在前10个搜索页面内按序逐项查找时能找到职教集团网站或牵头单位网站内的职教集团链接。搜索的关键词是职教集团名称或职教集团牵头单位的名称,如河北省轨道运输职业教育集团、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据此总共搜索到18个河北省职教集团,分别为河北省钢铁冶金职教集团、河北省化工医药职教集团、河北省信息技术职教集团、河北省轨道运输职教集团、河北省汽车职教集团、河北省电子信息职教集团、河北省旅游职教集团、河北省土木建筑职教集团、河北省纺织服装职教集团、河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河北省建材职教集团、河北省煤炭职教集团、河北省交通职业集团、河北省曹妃店工业职业教育集团、河北省建筑技术职业教育集团、河北省软件与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河北省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秦皇岛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其中,17个职教集团有省教育厅批复,1个职教集团有设区市政府批复,另外一些政府批准建立的职教集团,只有媒体宣传,而无细节信息,没有被统计进来。在这18个河北省职业教育集团中,6个职教集团有独立网站,占33%;4个职教集团是依托于牵头单位,占22%;另外8个职教集团没有网站,占45%,说明各职教集团对网站建设有不同的重视程度,也一定程度地说明总体上有空间距离的各个集团成员应该更加充分地利用网络等信息工具来加强合作。

2.河北省职教集团媒体宣传情况。媒体宣传主要是通过打开搜索页面,找到关于职教集团的媒体报道。媒体报道可能是网站原创,也可能是网站转载。转载的信息可能来自于其他网站,如河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新浪网、河北省政府网、中国新闻网、河北省教育厅网、长城网、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中国经济网等;也可能来自于报纸、期刊等平面媒体,如河北日报、中国教育报、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等。调查发现,17个职教集团有媒体宣传,1个职教集团无媒体宣传,说明多数职教集团在努力扩大社会影响。

3.河北省部分职教集团成员数调查。在这18个河北省职业教育集团中,11个职教集团在网络上有明确具体的成员信息。成员信息或者来自职教集团网站,或者来自职教集团媒体宣传。在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和政府等职教集团成员中,院校成员被选择出来。再在院校成员中,农村职业学校成员被选择出来。这样分层统计的结果,便是下表中的农村职业学校数、总院校数、总成员数。农村职业学校数与总学校数的比例,农村职业学校数与总成员数的比例,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职教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水平还比较低,整体上各职教集团面向农村发展不平衡,更未能面向全体农村职业学校发展。

(二)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的情况

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是职教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另一个典型表现,主要指河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等引领中职学校等开展的“送教下乡”活动。《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的通知》明确提出“,由河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和拥有涉农专业的部分省级重点以上骨干学校牵头,以县级职教中心、乡镇成人学校、农广校和电大分校为阵地,与当地有关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抓好培养培训工作。”职教集团在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开发了生源、师资、实训条件等职业教育资源,提高了农村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促进了现代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满足了农民致富的需要,起到了职教集团建设方面的示范作用。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的具体情况有如下四个方面:

1.引领农民走出了一条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路。农民作为正式注册的中职学校学生,接受系统的学历教育,被培养成为实用人才,有现代农业生产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科技致富和改革发展等方面的生力军作用;接受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考试,获得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技能水平,做到“持证下田”,得到相关企业的认可,获取更高的收入。

2.为农民增收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送教下乡”通过产教结合,使农民增收几万元的大有人在,如果按每人一年增收2000元计算,仅30万名农民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就能增收6亿元。据邢台市统计表明,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增加17%。这与“送教下乡”关系密切。

3.接受培养和培训的农民数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自工程实施以来,全省众多中职学校参与“送教下乡”,开设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和农业机械化等涉农专业,每年招生10万人。至2012年5月,农民学生已占全省100多万名中职学生的25%。截至2010年8月30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600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超过100万人次。

4.先进经验已经在全国范围内被学习和推广。截至2012年4月23日,全国200多所职业学校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先后到作为河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牵头学校的邢台农校参观学习,有100多家职业学校加入“送教下乡”队伍,全国数十万农民受益。

二、河北省职教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问题

(一)职教集团面向农村发展较慢

职教集团面向农村发展较慢,与职教集团整体发展缓慢一致。职教集团不活跃,整体发展缓慢,表现在职教集团网站建设与运行上,主要是网站的信息少,更新慢。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背景下,职教集团网站承载着学校、企业、行业和政府等成员间的协作沟通主渠道作用,应该提供各成员单位的丰富的实时动态信息,为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等提供前提和氛围。调查发现,职教集团网站的栏目设计很好,形式多样,覆盖全面,如某较好的职教集团网站设置了返回首页、集团介绍、行业资讯、成员合作、职工培训、教育教学、名师风采、实训资源、技能鉴定、人才信息和集团论坛栏目,但是,栏目信息普遍较少,在有些栏目处甚至是空白。在既有的栏目信息中,很多信息是早期的信息,主要是职教集团最初成立时的信息。农村职业学校等职教集团成员信息同样更新较慢。

(二)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的企业参与机制不健全

企业参与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的活动,使职教集团发挥作用,开发出来自企业的职业教育资源。河北省满城县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王淑秀携自己的全体员工,报名入学县职教中心,在所在村教学点,学习中职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投入10万元建了3间教室,投入5万元购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室学习文化课和理论课,在自家企业的温室大棚上实践课。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的企业参与机制不健全,主要是落实政策缺少必要的运行机制支持。企业参与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的活动,有相关政策依据。《河北省教育厅关于组建省级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试行)》明确提出:“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加强东西部、城乡、行业、企业、学校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的集成和共享。”“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共同发展,使院校办学和企业经营获得双赢。”但是,职教集团在运行过程中,忽视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地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导致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更多地依靠政府公益,较少地利用市场经营。这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协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要求不一致,造成办学经费不足等现象。2012年5月23号,《中国教育报》报道:“为搞好‘送教下乡’,河北省不少县市大力推进,但是河北省欠费办学的职校也有不少”“在石家庄市农业学校,由于学费不足,教师下乡应得的很少的补助至今还没有拿到。”

三、河北省职教集团面向农村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政府对职教集团建设的指导与支持

各级政府部门对下属的职教集团进行指导与支持,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政策,将已有的政策落实到位。《河北省教育厅关于组建省级职教集团的若干意见(试行)》作为现有政策,明确提出,“省级职教集团在省教育厅的指导和监督下开展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职教集团发展,在政策、经费上给予扶持。在省级实训基地安排上优先考虑;积极鼓励、优先支持职教集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落实政策要解决好职教集团受事业单位人员思维束缚的问题。职教集团受事业单位人员思维束缚主要指职教集团相关人员,尤其是决策人员,更看重上级下达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日益健全的背景下,面对不同组织单位的利益供求关系时,表现出明显的被动性,不善于发现和把握联合的机会。目前,政府部门通过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进行指导与支持时,要并重计划任务与市场竞争,引导从偏重计划任务向偏重市场竞争逐步过渡。

二要坚持改革发展,及时出台后续配套政策。比如,上述在政策、经费上给予扶持,在省级实训基地安排上优先考虑等支持政策,随着职教集团的持续运行得到落实的过程中,享受支持政策的条件要求会逐渐显现出来。教师在职教集团内兼职、实验实习仪器设备在职教集团内充分利用、原创的培养培训方案推广、针对生产岗位的技术技能操作课程开发、立足本职教集团实践的学术研究成果等职教集团内具体工作任务方面的要求,均可能会成为享受支持政策的条件要求。这样,基于《河北省教育厅关于组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的若干意见(试行)》中提出的职教集团主要工作任务、职教集团成员的主要权利、支持职教集团发展的有关政策的后续配套政策就会成为当务之急。

三要做好监控工作。首先,要监控职教集团有公益性。对职教集团的财政支持要求职教集团必须有公益性。在80%以上的中职学生是农村籍学生的背景下,职教集团中的农村职业学校数量应该得到增加,以使农村籍中职学生和城市籍中职学生都能公平地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办学条件。其次,要监控职教集团切实发挥作用。职教集团应该通过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优化职教资源配置,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乎企业岗位要求的毕业生。还有,要监控职教集团的发展动态。职教集团各成员单位位于不同的地方,有空间距离。信息化条件下,互联网可以有效地解决远程沟通交流的问题。因此,职教集团的网站建设非常重要。职教集团应有运行良好的网站。监管部门能在职教集团网站上清楚地看到职教集团内职教资源共享、共建的情况,以及毕业生就业等信息。

(二)加强职教集团的研发体制机制建设

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为职教集团发展提供外部力量。而职教集团的研发体制机制则可提供发展所需的内生力量。就如企业成功有赖于研发一样,职教集团独立运行和持续发展也离不开研发。加强职教集团的研发体制机制建设,要求职教集团:一是必须认真执行《河北省教育厅关于组建省级职业教育集团的若干意见(试行)》的要求,制定好《集团章程》,明确规定集团在研发方面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办法。有的职教集团建立了很好的组织机构,在集团理事大会下设立院校合作服务处、校企合作服务处、职业教育研究室等专门工作机构。职业教育研究室主要负责集团及各成员单位的办学模式创新,进行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交流,推广研究成果。该职教集团设立职业教育研究室已经开始建设职教集团研发体制。二是借鉴并融合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不同组织单位的研发体制机制,建成有特色的高效的研发体制机制,保证职教集团办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受到关注和得到解决。在有重要价值的问题通过科研立项解决,实现重要价值的科研项目结果被奖励,研发经费表现为科研项目基金和奖金等成为基本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收集职教集团成员需求与创意信息,向职教集团上交通过整合集团资源取得的改革方案,提供研发所需的个性化的咨询与资料等,均要逐渐成为集团研发机制。

(三)健全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的企业参与机制

首先,河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要建立健全连锁机制,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吸收新的农业企业和有涉农专业的职业学校成员,获得规模化发展,为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发生提供更多机会,促进职业学校与农业企业深度合作,使职业学校通过传授现代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原理与技巧,引导农民进行组织化发展,加快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劳动力提供和产业链延长的形式,吸引农业企业参与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其次,河北省现代农业职教集团要通过市场机制,深入开发自身的人才资源和信息资源。职教集团在从政府民政部门取得社团组织法人身份后,支持成立服务于职教集团的专门公司。该公司作为微利公司,在经营校际合作和校企合作方面的资源共享业务外,还可以经营农业服务社会化方面的业务。

农业服务社会化在全国有很多具体形式,比如农业服务超市便是一种典型形式。农业服务超市在面向农民,代售农业企业的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要素外,还出售农业信息咨询、农业生产管理或技术培训、农业生产植物保护救援等农业生产管理操作与技术操作。农业生产要素、管理操作和技术操作等均可以成为农业企业和职业学校互利共赢的合作载体。这些合作载体共同组成一个合作平台。职教集团的专门公司提供社会化的农业服务,就是在搭建这个合作平台,引导农业企业在这个平台上,深入开展自己的市场营销活动,参与到职教集团为农民服务的活动中来。

四、总结

集团培训总结范文2

一、改革动因

南京农垦集团于2001年改制挂牌,为市属国资监管企业新农集团的一级子企业。由于历史原因,南京农垦集团及所属部分企业,存在员工身份多元化、管理体制机制相对落后等问题。一是离岗托管职工人数较多。在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由于对离岗托管群体退出机制尚不健全,致使冗员处理难度较大,企业内部分配活力不足。二是职工身份来源多元。部分职工来源于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和事业单位改制,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薪酬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协调统一 ,三项制度改革全面铺开难度较大。三是激励机制改革创新滞后。受惯性思维影响,“老套路”多、革新少,致使薪酬制度设计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有限,影响人力资本要素流动发挥,不利于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的构建。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健全组织保障。研究制定总体方案,成立薪酬激励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集团领导牵头、人事部门负责推进、其他部门协同的工作合力和组织保障体系。加强制度建设,相继制定修订工资总额管理办法、高层次人才管理办法、专项奖励办法、全员绩效考核管理等制度,着力从制度层面支持绩效考核加分向重点任务、重点项目以及核心骨干人才倾斜,保障改革任务落实落地。落实市国资委关于薪酬改革相关要求,将薪酬激励列为改革创新重点项目,以集团商贸发展部为改革试点,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签订“军令状”,实行“挂图作战”,建立动态跟踪机制不定期督导落实。二是科学设置指标,严格考核兑现。根据商贸发展部职能定位和年度重点任务,按照可量化、少而精等原则,合理设置部门考核要素,突出营收、利润、风控等关键指标,权重占比超90%。制定薪酬激励试点工作方案,调整薪酬结构占比,其中个人绩效薪酬在工资收入中的比重超50%,突出绩效薪酬正向激励作用发挥。同时,将开拓贸易新业态、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贸易、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强“垦区合作”等特色任务,设置为团队加分项进行专项考核。薪酬兑现方面,设置超目标利润累进奖励办法,按照超利润目标额度的5%、20%等阶梯式奖励,最高比例可达30%,真正实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三是注重员工成长累积,建立企业和职工“双赢”机制。在注重组织效率提升的同时,更关注职工成长发展,突出专业素养培养提升,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弥补专业能力短板和实践经验盲区,提高干部职工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水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组织关系,对试点团队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同时在理解信任基础上,对有想法、善作为、敢担当但偶尔出现非原则性工作失误的员工,倡导宽容失误,为其鼓劲打气。及时总结经验,结合业务类型、拓展所处阶段各异等特点,延伸薪酬激励试点范围,进一步提高改革覆盖面。

三、初步成效

集团培训总结范文3

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找出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探索适合南宁市中等职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和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师资队伍; 问题对策

课题:

2014年度广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级立项项目“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研究”(编号:GXZZJG2014A035;主持人:黄玲芝)研究成果。

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市需要不断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也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笔者在“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对南宁市中职学校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对策与建议,探索适合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进一步提升南宁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质量。

一、南宁市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职教攻坚以来,南宁市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呈现跨越式发展,教师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攀升。教师队伍规模稳步扩大,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为南宁市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整体质量大幅提升

南宁市目前有专任教师2047人,其中,本科学历1880人,占91.84%,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53人,占7.47%。“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为71%。总体上看,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有大幅提升。

2.“双师型”教师人数增加

实行编制制度改革,在中职学校增加“非实名编制”,面向社会或企业引进人才,提高该类教师待遇,扩大“双师型”教师数量,保障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的适当比例。

3.学历结构有较大改善

近年来,南宁市招聘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引进高学历中青年教师,充实中职教师队伍。同时,大力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建设了一批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制定科学评价标准

南宁市积极构建和完善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为核心指标的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宏观指导,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当前南宁市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尽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但从长远来看,教师队伍总体上还很薄弱,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还跟不上中职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笔者针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突出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选取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校级领导干部、师资培训管理者,力图从不同群体的视角考察问题。问卷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完成,发问卷125份,有效卷115份,有效卷占92%。根据调查反映当前南宁市中职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总量不足

根据《2015-2016学年度南宁市中小学校基本数据》,中职学校29所,在校生8.9092万人,专任教师2047人,生师比43.5∶1,这与教育部规定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任教师生师比20∶1的合格标准存在很大差距。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仍跟不上中职教育规模发展的需要。

2.优秀技能型教师过少

在受调查者中,有86.1%的人认为目前中职学校缺少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在“H其他”项中,被调查者专门补充了当前中职教师“企业经历过少,解决企业技术问题能力低下”等问题。尽管目前职教集团的成立打通了学校通向企业的通道,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这项措施还没有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缺少行业(专业)一线工作经验,造成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

3.名师匮乏

在调查中,有58.3%的受访者认为南宁市中职学校缺少专业领衔的名师。以南宁市2013年教坛明星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选为例,教坛明星24人,中职学校仅有1人,占4.2%;学科带头人180人,中职学校仅有3人,占1.7%;教学骨干2432人,中职学校仅有82人,占3.4%。按南宁市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学生数基本上达到1∶1的比例的现状,中职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明显滞后。

4.教师多为双证型双师,而非双素质型双师

问卷调查中,有55.6%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的“双师型”教师多为“双证”,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与所从事专业无关,使“双师型”教师的整体素质大打折扣。从“双师素质”结构来看,专业课教师中既懂工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非常短缺。

5.中职教师相关专业培训不足

问卷调查中,关于目前的培训现状能否很好地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有72.2%的人认为一般;关于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有72.2%的人认为一般。可见,教师对当前的专业培训需求和积极性均不高。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师资培训方式尚未能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培训形式为专家讲座,实践操作性的培训少;二是师资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大部分人认为培训方案应加强专业技能、企业培训;三是专业课教师紧缺,教师难有时间参加培训;四是没有建立科学的培训机制,对教师专业发展缺少系统规划。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建设和培养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梯队,关系到高素质劳动力培养输送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针对南宁市中职师资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除了问卷调查法,课题组有效采用了文献检索法,查找图书馆相关书籍和杂志及网络相关资料,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培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调查研究法,对南宁市6所主要学校中职名师队伍建设进行调研,基本与课题组研究思路达成共识。实地观摩江苏省中职名师工作室、江苏省“五课教研两课评比”、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等。采用案例研究法,汇编《中职学校名师案例集》,从中总结出名师成长规律。采用实践研究法,通过人才小高地建设、名师成长工作室、“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南宁中职教师技能比赛、中职学校一日常规评比、中职学校校园开放日活动,使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常态化。通过积极的探索,课题组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有效的尝试。

1.名师培养的指明灯——《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成长报告册》

通过总结分析名师成长规律,名师成长工作室编写了《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成长报告册》,将名师成长的共性要求融入报告册,使培养对象目标明确,效果突出。侧重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科研、企业锻炼,强调团队精神、争优意识。例如,教学篇:规范“备课”“上课”“听课”“说课”和“评课”五课教研的标准,明确“公开课”“示范课”的上课、评课标准,通过加强“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切实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通过填写报告册,能清晰地做出自己的生涯规划,同时准确判断自己的短板,同时单位明确自己的责任,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好地平台。

2.教师培养的平台——人才小高地、名师成长工作室、“双师型”教师企业实训基地

(1)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建设。2014年4月中共南宁市委员会办公厅、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转发的《中共南宁市委组织部南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公布第四批南宁市人才小高地名单的通知》(南办发[2014]31号),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与各专业集团的牵头单位南宁市第一、三、四、六职业技术学校、广西南宁技师学院联合申报“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项目,成功入选第四批南宁市人才小高地。项目正在全面提高建设载体的师资水平,培养特级教师、教坛明星、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辐射带动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托这一平台,中职教师团队实力飞速发展。人才小高地建设吸引了区(省)内外中职教育高端人才,柔性引进了一批职业教育专家,引进行业企业一批名师。政府给予政策支持,每年拨付专项经费,保证人才小高地建设。近两年,南宁市职业教育还引进特聘专家,每年拨付科研经费,保证职业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如载体单位广西南宁技师学院新建了基建约10亿的校舍,各载体单位新建了2个以上高标准的实训室等,每年给予项目150万左右的科研经费。人才小高地项目助推职业教育的硬件建设,更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软件建设。依托人才小高地项目,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培训:一是引进来,柔性引进专家讲解国家最新政策,指导国家政策的落地,例如教学诊断与改进、课程改革、现代学徒制等,编印了《中等职业教育法律法规政策文件选编》;二是走出去,与江苏省教科院职成所、江苏双元教育培训中心合作开发了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小高地建设”专业骨干教师赴江苏跟岗培训系列项目,有“一对一”的国赛金牌教练跟岗培训,重点校跟岗培训,科研单位跟岗培训等,培训更有针对性、时效性。

(2)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名师成长工作室建设。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南宁市共建立了9个南宁市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名师成长工作室,政府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名师成长工作室建设。名师成长工作人员组成结构由核心专家、行业和企业技能人才、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每个工作室12人,每个成员带3名青年教师,每个名师成长工作室直接辐射人群约50人。名师成长工作室明确提出未来三年乃至“十三五”本专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预期成果,创新运行管理机制,以课程和教学改革为抓手,以促进质量提升、师生发展为核心目标,实施高标准、高水平现代化建设。南宁市建设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名师成长工作室可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名师工作室建设,名师工作室建设注重名师的生成,作为成就职业教育名师的摇篮;二是名师工作室是推动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数字化资源开发等的重要载体,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措施;三是名师工作室以出业绩成果为任务推动团队成员培养培训,业绩成果直指各类国家奖项,团队成员要成长为专业教学骨干,在专业教学骨干中成就出专业教学名师。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分为两类建设:第一类指专业课的名师工作室,由5所专业集团牵头学校按照重点建设的专业设置,每一个重点建设专业设置一个名师工作室;第二类指针对德育课程和文化基础课成立的名师工作室,分德育课程、语文和历史、数学、外语设置四个名师工作室,由局统筹安排牵头单位。

(3)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在南宁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集团建设基础上,集团牵头单位还建立了9个“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基地由集团牵头单位与合作企业共建,政府每年拨付专项经费用于基地建设。集团牵头单位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学习实践,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等基本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管理制度及企业文化等具体内容,学习与所教专业相关生产领域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掌握主要岗位的操作技能,并结合企业实践探索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使学校教育教学更贴近企业贴近市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以优秀中青年专业教师为培养对象,依托“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提高中职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培养一支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重点建设原有9个以专业集团为基础,以“中职学校+行业企业”为主要模式的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坚持校企共管共建原则,充分发挥集团牵头学校和基地合作企业的“双主体”作用,为中职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企业实践建立稳定的、高层次的培养基地。到2020年,新增5~6个专业优势突出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累计建设教师培训基地15个,力争覆盖全市中职学校主体专业,满足中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中职专业教师总数的70%以上,形成逐步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科学规范的教师培训体制,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3.全面有效推动师资队伍培养的评价方式——校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大会、南宁市中职学校一日常规评比

(1)校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大会。科研工作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柱。科研实力是学校水平的重要体现。校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大会总结过去一年来学校所取得的成绩,表彰年度先进集体、个人,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课题、著作、论文,明确今后科研工作的发展思路、奋斗目标和任务,通过表彰让科研工作成为个人乃至学校实现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以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引进年度科研工作总结大会这一机制后,2016年,获市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项获省级职业院校重点课题2项,获省级职业院校重大招标课题2项等等。

(2)市中职学校一日常规评比。自2014年起,南宁市已分批在市中职学校开展南宁市中职学校一日常规管理检查评估工作,有效推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具体做法是:以实地考察为主,只看常态工作资料,尽量不给学校添麻烦;考察组成员有局领导、教研机构领导、各学校代表,考察组分成行政组、教学组、德育组三个组;考察方式是从学生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寝全天全方位考察学校。在前一阶段教学与常规管理让学生“做得下来”的基础上,从2016年起,南宁市中职学校一日常规考察侧重引导学校建立教学诊断与评估体系,引导学校能够在不依靠外部评估的情况下,把教学质量管理得更加规范、精细、到位。教育多年的评估实践,以及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和经验说明,保证质量离不开外部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检验、评估,但归根到底要依靠内外结合、以内为主,分工合作、协调平衡,既相互印证又相互制约的质量保障体系。通过职教攻坚、内涵建设等系列活动,南宁市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的管理者,要敢于正视目前仍不乐观的师资现状,勇挑改革创新重担,不断创新师资培训模式,建设一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又有科研甚至研发能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作者:黄玲芝 周报春 王玲玲 单位:南宁市职业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娄自强,马小云,张慧.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5(4).

[2]李体仁,赫芬芬,刘正安.职教师资现状的调研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J].开源期刊,2014(6).

[3]艾咏梅.国外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概述[J].外国教育研究,1997(2).

集团培训总结范文4

一、领重任,积极寻求问题解决办法

2019年12月,本钢集团针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成立了以集团公司分管领导为组长,运营改善部、退管中心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针对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各项主要工作,又组建了5个专项工作组,分别重点推进退休人员信息采集、人事档案移交、退休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服务活动场所移交、统筹外费用处理等工作。其中,档案专项工作组由集团公司组织部牵头,成员单位包括集团办公室、档案馆、退管中心。12月16日,档案专项工作组立即召开小组会议进行内部工作分工,果断决定不等不靠,在本溪市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工作相关文件出台前,根据《辽宁省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实施细则》做好规范化整理工作组织、培训,同时进行数字化外包与自行加工两种方式调研、测算、评估等数字化前期工作。目标明确后,规范化整理又分解为4个小组,对各基层单位实行工作分包。各小组展开“明确联系人、工作量统计、组建整理队伍、预整理部分案卷”等工作。与此同时,档案专项工作组负责数字化工作的同志也多方收集数字化外包信息,推进联系数字化加工公司进行现场调研,做两种数字化方式费用测算等工作。2019年12月18日,本钢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工作整体培训顺利完成,数字化选取自行加工的方式也随之敲定。

二、重沟通,确保工作推进有理有据

首先,重视与本溪市档案部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沟通。市档案局和社保中心作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工作的业务指导验收和成果接收单位,对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工作有着绝对的话语权。面对本溪市相关政策文件出台较晚,本钢退休人员数量又占了本溪市70%的严峻现实,本钢档案专项工作组在开展工作之前,多次与市档案局沟通研讨本溪市即将出台的档案整理和数字化标准,并对社保部门使用的档案信息系统情况摸清底数。在整理和数字化工作遇到分歧时也一贯坚持先请示后行动的做法,而且多次邀请市档案局负责此项工作的领导亲临现场进行观摩指导。本钢虽然在本溪市最早启动退休人员人事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工作,但切实做到了师出有名、有理有据。其次,重视建立本钢内部的沟通协调机制。从集团推进组到专项工作组、到各小组、到基层单位、到每个工作人员,有问题必汇报、有汇报必答复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周总结、月汇报、专项例会制度贯穿工作始终。“怎么做质量能达标就怎么做,怎么做能不返工就怎么做”成了最朴素的愿望,也成就了最用心的作品。

三、慎管理,多方强化安全保密责任落实

在本钢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工作启动之前,档案专项工作组就对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提出了严格要求,组织签署了集团———基层单位———个人闭环管理的保密协议,制定了档案整理和数字化加工现场管理规定,明确了用于档案扫描的电脑不联网等具体要求。

四、渡难关,全力攻克数字化加工堡垒

首先,本钢在电脑、扫描仪、移动硬盘等设备配置上迅速明确标准、确定数量,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尽量缩短采购周期。对到货的扫描仪也采取了先由退管中心测试扫描效果再行发放的慎重策略。扫描效果测试合格后,率先安排档案馆领用A3、A4规格扫描仪各一台,主要进行扫描方式方法摸底和问题总结,为数字化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好预判和准备。其次,档案专项工作组负责数字化工作的同志自2020年1月份开始摸索扫描和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对本溪市档案局自行研发的人事档案管理软件进行了适当的整合和改进,在数字化整体培训之前彻底扫清了数字化软件使用障碍。再次,档案专项工作组以优中选优的原则配齐了数字化加工人员,既保持了从整理到数字化队伍的相对稳定,又坚持了“年轻化、计算机操作能力强”的人员筛选原则。

五、细部署,培训指导检查多措并举

本钢退休人员人事档案规范化整理和数字化培训工作由档案专项工作组独立完成。规范化整理培训采取了基层单位预整理后带案卷和问题到现场学习的方式。有实践做基础、带着问题听课的“亲民”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数字化培训则采取了首先由档案专项工作组内部检验课件,再优选整理阶段工作效率高、质量规范的四家基层单位接受小规模培训,最后正式推出整体培训的层层推进方式。精细准备的数字化培训为工作的铺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针对微信群中此起彼伏甚至节假日无休的咨询信息,档案专项工作组坚持对每个问题不忽视、不回避、不敷衍,尽最大努力做到响应迅速、指导意见明确。经历了初级探索阶段,档案专项工作组立即调整到跟踪检查模式,通过密集而全面的检查提供现场指导服务、纠正偏差和进行小规模的培训。在共计395场次的培训指导检查中,及时发现了部分单位设备和人员配置不足,个别人员工作效率低下,数字化质量较先期有下降趋势等问题,第一时间作出了设备调用、人员补给、质量整改反馈等应对措施。在看到问题的同时,也发现并推广了“机器不停人员倒班、计件奖励、抢进度与质检同步、全程跟踪追责”等好的经验和方法。

六、严把关,做好成果验收毫不懈怠

集团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物资管理;企业管理信息化;物资信息化管理

0引言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河南能源”)是一家国有特大型能源化工集团,目前拥有职工20余万人,分布在河南、新疆、上海等十几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河南能源物资供应业务量不断加大,物资供应地点也更加分散,集团公司对物资管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传统的、分散的物资管控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企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施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引入物资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打造统一的、立体化的物资管理信息平台,强化集团内部物资供应管控,规范优化各项业务流程,提高各单位(部门)间业务协同是企业提升物资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为保障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河南能源在充分学习吸收其他企业信息化建设先进做法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大型企业集团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做法和保障措施,具体内容如下。

1物资信息化建设规划和思路

构建一个平台、两级管理、三条通道、开放共享的物资管理架构,如图1所示。

1.1一个平台

在企业内部网和社会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集团统一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统一应用方面,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使集团的物资管理制度政策得以有效推行;统一技术方面,规范和统一集团物资管理信息化技术标准,实现统一的对外接口与外部系统连接。

1.2两级管理

既要重点满足集团公司物资管控的需要,同时也要兼顾下属企业物资管理的需要。集团层面,主要满足集团制度贯彻、数据集约、资源调控、信息对称、查询控制等管理需要;企业层面,主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符合业务、简单易用等管理需要。

1.3三条通道

一是集团物资管理制度的下发通道,集团将统一的制度下发到下属企业,实现集团战略控制和集中管理;二是数据收集通道,下属企业将各项物资管理数据上传到集团总部,通过信息的集成,实现信息的对称和集权,满足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监控与管理;三是横向的业务协同通道,通过协同商务机制,实现集团内部往来业务的及时、准确和高效,内部业务处理完全自动化。

1.4开放共享

基于河南能源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避免大集团企业的业务体系间因为不同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物管系统和人事系统等)垂直管理所造成的信息“烟囱”,在“一个平台”的基础上,直接打通与其他系统的联系,业务系统数据能够实时与集团财务、销售、人力资源等内部管理系统进行实时数据交换。

2制定科学合理的物资分类编码体系

科学合理的物资编码是物资管理信息化工作成功实施的前提条件,为此,河南能源专门抽调专家组成了专项小组,以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扩充性原则、综合实用性原则以及与有关分类体系的兼容性原则为指导,对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认真地分析研究,通过盘点库存,查阅技术资料,参考同行业的物资编码规则,并结合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整套物资编码理论和编码规则,共编制物资编码20余万条,涵盖了煤矿目前正在使用的所有物资设备,保证了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顺利进行。不仅填补了国内煤炭行业物资编码理论上的空白,而且对今后的煤炭行业物资编码有着深远的意义。

3搭建高效的项目管理机构

鉴于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项目实施周期长、单位多、项目业务节点多,需要协调配合多,为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河南能源集团抽调专家及相关人员组成专业的项目实施机构,对物资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建立健全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从组织、人员、考核、培训、需求、时间、质量和文档等方面完善项目管理内容,建立物资管理信息化实施的管理体系,从制度上保证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建设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同时坚持做到日碰头、周例会、月总结,切实把实施工作落到实处,控制好质量、进度、成本,认真贯彻“组织协调、督促检查、落实考核”政策,有力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全面实施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

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企业的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直接涉及基础数据的采集、信息数据的传递、资金流转的安全、业务流程的规范等各个方面。河南能源实施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关注的不仅仅是物资管理本身,同时利用此次信息化建设的机会,对企业的物资管理业务流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优化。在具体操作中,河南能源采用了ESIA分析法(清除、简化、整合、自动),在原有业务流程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清除、简化、整合、自动等维度的综合处理,全面对标,将信息化应用的效果和价值尽可能地进行量化体现。经过长达一年的深入调研、分组讨论、集中确认、整体测试和优化修订等工作,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尽快见效”的要求,信息化项目组结合集团物资管理现状,重新对各项采购、库存管理业务进行流程梳理,并针对物资与财务管理的集中管控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共对13个一级业务流程、43个二级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

5模拟工作场景,加强员工培训

物资管理信息化实施过程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思想和工具的知识转移过程,项目成功的标志是培养出成功操作物管系统的用户。因此,实施顾问要对用户进行持续反复地信息化培训;对用户来说,只有学习才能真正掌握物管系统的运用,对实施顾问来讲,要培训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转移。为了确保系统的顺利运行,项目组先后在各煤业公司,结合拟上线单位的特点进行了模拟上线培训工作。模拟上线工作包括动员大会、业务培训、操作练习、上机考核、数据录入、现场指导六个工作环节,涉及试点单位30余家,操作人员近500人次。为确保模拟上线运行工作顺利开展,在模拟上线测试阶段,项目组搭建了真实业务场景,准备了真实的业务数据,通过保管岗位和业务岗位的模拟运行,发现了前期软件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避免了系统漏洞给上线运行带来的风险。另外,通过模拟运行使各单位的软件操作人员熟练操作软件,在实际工作能够解决日常出现的一些非技术性问题。同时针对模拟运行发现的问题,对软件进行了二次修改,确保软件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还编写了按照业务流程划分的操作手册和按照岗位划分的岗位手册。

6加强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考核机制

随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各单位信息化管理机制逐渐建立运行,但信息系统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却参差不齐,为实现共同提高,加速推广信息系统的应用,一方面,河南能源规范项目考核制度。依据SMART原则,制定并下发考核标准和细则;另一方面,加大奖惩力度。依据项目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节点对项目推广的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验收,对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推广任务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因工作失误造成信息失真或导致推行工作滞后的责任人,将根据情节分别进行处罚或处分,直至解除合同。有效地控制了项目实施进度,确保信息化建设重点项目优质有序推进、高效实施及各项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实践证明,企业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成功建设,不但在于企业管理层对物管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和资源投入力度,也在于建设过程中在“业务主导”和“技术主导”,“最好的”和“最适合”的指导原则中进行正确取舍,同时也要做到周密准备,保证信息化建设一次成功,避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何满良.物资管理信息化推动项目物资管理标准化的工作思路探讨[J].现代国企研究,2016(6):204-205.

[2]廖志斌.关于物资管理信息化的思考[J].中国外资,2013(7):34.

集团培训总结范文6

1.1前提

财务快速实施的模式最早是由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ITC)提出的概念,然而通过快速实施的方式进行SAP系统FICO模块的实施并不适用于所有海油范围内的单位,按照此模式的系统实现是需要满足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施单位的组织机构设置已经较为完善,组织层级已较为清晰,SAP系统中贸易伙伴、内部客户和供应商已完成申请;

(2)实施单位存在既定的财务快速实施蓝图模板,且绝大多数业务流程通用;

(3)实施中按集团公司已有的板块业务蓝图模板进行推广,且考虑各单位通用的业务需求以及部分单位的个性化需求,不涉及新增报表开发需求;

(4)如涉及的单位众多,则需要统一集中开展项目实施工作;

(5)关键用户培训与最终用户培训工作需要合并开展。由于总公司信息技术中心(ITC)早期构建的财务快速实施模板主要基于从总公司层面进行各集团公司下满足快速实施要求的单位考虑,因此从信服中心层面进行SAP系统财务快速实施模板及实施策略构建上,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和评估实施单位的情况,方能决定是否能够按照财务快速实施的模式进行系统实现。

1.2快速实施项目方法构建

在形成一套标准的、具有板块特征的财务快速蓝图模板基础之前,需要进行快速实施方法和实施策略的制定,然而方法和策略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项目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项目管控的难点和重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就需要随机应变,基于不同环境采取灵活机动的项目实施策略和实施方法。文章结合以往快速实施项目的经验,总结出针对快速实施项目管控和实施方法方面的一些重要关注点。

1.2.1快速实施项目管控的关键点

(1)“快中求稳、稳中有快、灵活机动、稳步推进”,对项目过程的实时跟踪,以及对项目节点进度的实时把控;

(2)数据清理和培训工作是财务快速实施项目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决定项目能否顺利成功上线的关键因素,因此对数据收集及清理工作,以及用户培训工作需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并把控;

(3)实施单位各层领导和项目协调人积极性的调动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也至关重要,领导的有效推动将大大推动项目实施开展的效率和效果,因此实施过程中需要积极协调好各方关系。

1.2.2快速实施项目方法构建要点

(1)用户入场后即进入系统实施阶段,系统功能测试与蓝图方案培训工作同步开展;

(2)业务蓝图结合以往快速实施蓝图模板进行推广,同时考虑通用业务需求,如部分单位个性化需求较为强烈,综合评估后方可考虑予以满足;

(3)系统配置工作与蓝图签署工作同步开展,有效节省过渡时间,为总公司系统配置和项目组工作的同步推进预留更多时间;

(4)用户培训、系统测试和数据收集工作考虑可同步开展,从而有效利用用户集中时间,加深用户对系统的了解和理解。

1.3快速实施项目模板构建

1.3.1项目主计划模板搭建

快速实施项目主计划的制定需要在评估实施单位业务特点、项目实施资源,以及项目开展策略的基础上进行编制。与传统的项目实施计划相比,快速实施项目主计划对时效性和可操作性的要求更高,因此编制出来的计划往往更体现细节的内容。

1.3.2业务蓝图模板搭建

财务快速实施业务蓝图模板与传统项目实施的蓝图模板相比,应该更侧重于能够体现实施单位实际业务需求的,与原有蓝图设计流程或方案具有差异的地方,更具有实际可操作性的文档。

1.3.3数据收集及切换模板搭建

数据收集及切换模板需要按照总公司ITC的整体管控要求,采用总公司统一下发的财务数据收集及导入模板,因此模板中需要调整内容较少。

1.3.4权限设计及勾兑模板搭建

权限设计及勾兑模板需要按照总公司ITC的整体管控,同时体现集团公司管控要求,因此模板中需要调整内容较少。

2SAP系统财务快速实施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2.1实施风险

(1)蓝图设计方案的反复对项目的影响。在系统实现阶段,各单位提出新的业务需求,扩大业务需求范围,或对现有蓝图设计方案不认可,由此带来的蓝图方案的反复修改将会对项目实施进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2)蓝图审核签署进度。由于财务快速实施具有实施单位众多、实施周期短、审批层级长等特点,对各实施单位、集团公司层面、总公司层面蓝图审核确认时间点的要求提出了较高要求,故需提高蓝图审核效率,避免对后续系统测试时间产生影响。

(3)用户资源参与项目实施的程度。由于快速实施项目周期短,工作任务重,且用户集中时间有限。如用户无法保证积极投入并有限开展项目工作,将对项目质量和进度造成重大影响。

(4)数据清理完成的时间和质量。实施各单位的数据基础不同且实际数据使用人项目集中时间有限,因此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清理和收集工作且保证数据收集的质量存在较大风险。

2.2应对措施

(1)业务调研及蓝图设计之初,明确需求实现范围和实现方案。通过加大对各单位关键用户的培训,以便各单位结合实际业务进一步理解未来系统操作;同时项目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各单位个性化业务需求的把控,从而有效减少蓝图方案的反复修改。

(2)提前预留蓝图审核时间,协调多方共同推进签署工作开展。蓝图确认签署时,从项目组建议从集团企业层面主导推动各下属实施单位开展业务蓝图签署工作,从而有效缩短签署工作完成时间,避免影响后续实施工作开展。

(3)加强与集团及各单位领导层的沟通和交流,强化并明确项目实施中关键用户的重要性及具体职责。项目实施之初,建议从集团层面发文选派业务熟练、具有高度责任心的用户参与项目实施工作;其次从项目组层面明确关键用户项目工作内容和要求,并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进行集中宣贯。

(4)数据收集各节点全面细致考虑,收集进度实时跟踪。用户集中之初,加大对各单位数据清理和收集工作的培训;制定有效的数据清理计划和策略;实时跟进各单位数据收集和清理进度;寻求从集团层面给予全力配合,督促各单位按时保质完成数据清理。

集团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方法路径

1金融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意义

2004年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是一项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以增加价值、改善组织运营为宗旨,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治理过程,协助组织实现其目标”。而金融企业内部审计的监管不仅包括财务、资金的范畴,对涉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审计监管也是其监管内容。随着金融机构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对金融机构的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4、2015年,国家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旨在实行审计全覆盖,更好地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制度的意见》,旨在按照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强化对资金密集部门和岗位的监督,严格问责、完善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近年来,为形成内部资金池,最大化发挥效益,节约成本,各集团内部相继成立了财务公司。作为资本密集型的集团财务公司,要做好对国有资产的审计工作,发挥审计在监督大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内部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方面的作用,保障集团财务公司健康发展。

2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特点

2.1不可或缺性

按行业要求,集团财务公司只能在集团内部开展业务,日常工作中,不仅要遵守银行业监管要求,还要遵从集团战略发展规划和各类规定。特殊的企业性质决定了集团财务公司重点是对集团业务的支持,而非盈利。所以,集团财务公司的内生性决定了内部审计的不可或缺和替代性,在担负合规审计任务的同时,还要以审促改、促进,推动集团各项规划理念落地。

2.2复杂性

集团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仅限于集团成员单位,业务对象的高度集中性使其经营风险高于其他金融企业,加之集团财务公司是产融高度结合的产物,其不仅是整个集团公司的资金池,也是抵御集团系统性资金风险的防火墙,随着外部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和内部金融服务的逐渐深化,财务公司运行稍有差池,就会直接危及到整个集团的资金安全。面对以上复杂情况,必然使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及职能具有高度复杂性,要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审计体系,配备较强的审计队伍才能适应工作。

3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3.1独立性不足

独立是内部审计的灵魂,在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开展审计工作存在先天困难,内审部门与其他部门在行政上属同级别,对同级别部门开展审计工作先天难度较大。虽然发现的是公司在运营管理中的风险及存在的问题,但可能涉及到过程相关人员,加大了实施审计的难度,以上种种使得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受到了较大影响。

3.2审计内容不全面

目前,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隶属于风控部门,主要是对公司合规性的检查和监督,未涉及到全部审计项目,没有针对财务收支、专项项目、经济责任等深入开展审计工作,审计内容不全面。

3.3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财务公司内审人员素质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成效。在新形势下,更是要求全方位的内部审计人才,这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财务公司大多数内审人员是转岗而来,缺乏系统的审计知识,实践操作经验也略显不足,这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4加强集团财务公司内审工作的方法路径

4.1保持独立性,恪守职业底线

内审工作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以增强内审独立权威性,在工作中依法履行审计职责,严格执行廉政纪律和审计工作纪律,坚持原则、无私无畏、敢于碰硬,恪守审计职业操守,死守职业底线。

4.2加大审计力度,推行审计全覆盖

4.2.1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以权力行使和责任落实为落脚点,以客观评价为宗旨,重点检查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重大决策和内控合理性及运行有效性,负责人廉洁从业情况等,在公司层面试推行对各业务部门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坚持有离必审、对离任业务部门负责人均开展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坚持任期内轮审、对任职一定期限以上重点业务部门负责人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加强对其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促进部门运行管理,进一步推进公司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推动集团各项规划理念落地。

4.2.2多样化专项审计全铺开

以问题和风险为导向,重点从公司业务板块中选择审计对象,试开展跨部门的业务类专项审计工作。以政府、总部、监管机构关注方向、社会热点为重点,在公司层面试开展财务收支审计、发票管理审计、税收审计、“三公经费”廉政审计、合同审计、项目前期尽职调查审计,政策法规执行审计、部门绩效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专项审计工作。防范风险,做到专项审计全覆盖,揭示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问题风险,并尝试创造自身新价值、从审计人自己的角度为公司发展建言献策,多角度、多维度推动公司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4.2.3审计监督与服务全贯通

积极从公司业务源头上预见风险、在公司业务执行过程中指出问题、不让公司在业务结束后才被动作为是内部审计的重要职责。既体现了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责,又发挥了内部审计的服务作用。建议公司尝试将内部审计工作从传统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审计前移拓展,化被动为主动,让内部审计参与到项目决策及实施、招投标、合同评审等过程中,达到审计监督、审计服务的全贯通,多维度发挥效益,更好地助推公司健康发展。

4.3开展项目后评价,发掘内审新价值

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业务模式层出不穷,风险机遇同存共亡,从业人员操作水平也可能不一致,项目成功与否受多方面影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建议公司借鉴工程建设领域对建设项目的后评价经验,对自身业务项目也尝试开展项目后评价管理。内部审计应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其中,为公司发展做出新贡献。通过评价完结项目目标实现程度,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并反馈到各部门,进一步提高新项目的成功率,形成良性项目决策机制。

4.4创新审计方式,高效完成工作目标

公司在开展内部审计过程中可从创新审计方式方面加强自身内审工作。一方面,应树立“一盘棋”思想,通过把握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在项目和内容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统筹规划、有效衔接,可避免审计和被审计单位的资源浪费,实现一次审计达到多个审计目的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特殊项目中,可适当借助“外脑力量”增强审计实力,顺利完成审计目标。

4.5加强整改督促力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

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是维护审计成果、根治企业“屡查屡犯”顽疾的重要手段。长期的经验告诉我们,持续的跟踪检查、不断整改完善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及落实的有效性和持续性是体现审计实效性的唯一途径。被审单位通过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制度政策因素或人为因素,有针对性地积极整改落实,可使自身管理流程更加清晰,各项制度更加健全,经营管理更加有序,是对企业发展的正面促进。公司应尝试以加强整改督促力度、强化审计结果运用的方式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一是指定专人督促整改,做到后续整改时间、要求、反馈“三落实”,要求被审单位限期整改审计发现问题,并以正式报告的形式向公司上报整改结果,在报告中要求对尚未整改到位的原因及下一步整改计划作出具体说明。二是开展好后续跟踪审计工作,在被审单位上报整改结果后,应亲自落实跟踪整改实际情况,使审计工作真正形成闭环。三是与其他管理部门协调配合,形成整改联动模式,将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纳入廉政考核,作为各业务部负责人述职述廉、年度考核、任职考核的重要依据,强化审计权威性、增强审计结果的运用。四是对整改不力、屡审屡犯的,约谈主要负责人并严格追责问责。

4.6加强学习,注重培训,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打铁还需自身硬,扎实的专业素养、丰富的审计经验是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的根本。内审人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拓宽拓深知识界限,以适应环境越来越复杂、知识越来越交叉的审计现状。首先,内审人员应熟悉企业的财务管理、会计核算,财务公司内审人员先到各岗位进行总期限3~6个月的轮岗学习,从各个角度了解熟悉公司经营管理。其次,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审计学习培训体系,内审人员应以审代培、以审促学;多向总部、政府审计学习,多参加总部及政府审计项目,多与兄弟单位沟通交流;多参加外部相关专业培训;多思考、多总结,多渠道提高自身审计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服务公司发展。

5结语

作为一个新的内部审计领域,集团财务公司要多维度多方面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提前发现自身在资金管理、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加强内部风险防范和提高公司效益,进一步推进财务公司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1]刘家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3.

[2]李枫.浅议金融机构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审计广角,2016(3):47-48.

[3]唐兆珍,高磊.IIA内部审计定义演进对我国内部审计发展的启示[J].财会通讯,2012(6):41-43.

[4]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方略[J].会计研究,2015(2):73-78.

[5]于然.加强内部审计监管防范银行金融风险[J].时代经贸,2008(8):117-118.

[6]张欢.浅议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内部审计[J].现代经济信息,2012(8X):134-135.

[7]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发展报告[EB/OL].(2013-11-01).

集团培训总结范文8

1.跨区域经营布局,主管税务机关多元化

广投集团经营主要集中在广西,目前已经向区外贵州、江西、甘肃、内蒙、四川等省份发展,并延伸至东南亚、香港等境外,这种跨区域经营布局使得广投集团面临多地税务机关的监管,由于税收管辖权不明确而引起税务机关之间的争议时有发生。

2.关联交易较为频繁,公允价格难以衡量

随着广投集团规模的扩大,母子公司间及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间的关联交易相当频繁和普遍,如何确定合理的内部转移价格并取得税务机关的认可成为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3.财务人员专业素质较高,依法纳税和维权意识较强

广投集团拥有众多具有会计、审计和税务等专业注册资格或中高级职称的管理人才,一些企业还聘请税务师事务所担任税务顾问,依法纳税和维权意识较强,具备一定的税收筹划能力。

二、集团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广投集团不断发展壮大,业务扩张到多个领域,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显露出来的税务管理问题越来越多,这对广投集团的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调研发现广投集团的税务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对税务风险的认识不足,防控措施被动并停留在表层

主要表现在:各企业风险把控能力不足,对中介依赖程度过高,不易于打造集团自己的税务风险管理团队;缺乏系统化控制税务风险的机制,应对税务风险的方式比较被动,经营中很少主动去规避税务风险。

2.各所属企业独立开展税务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协调管理

集团内多数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由会计核算人员兼任,主要职责在于会计核算和税费缴纳,在税务管理工作上缺乏沟通,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协调的纳税管理机制,即使是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常因信息沟通不畅而难以被企业自我发现。

3.国家税收政策更新快,员工税务风险意识和税务知识跟不上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新一轮税制改革正在进行中,整个税法体系不断完善,一些税收法律、法规、规章都在频繁变动中,部分负责税务工作的员工缺乏系统地培训,没有及时掌握税收政策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或者由于工作经验不足,税务风险意识淡薄,对税收政策没有了解透彻,容易造成企业多缴、少缴税款的情形发生。

4.对重大涉税事项管控不到位,部分税务筹划存在涉税风险

一些企业被税务机关稽查时,出于对考核的担心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及时甚至不愿意主动向集团总部报告,使得集团总部不能及时协助各企业解决问题,造成损失进一步扩大;还有一些企业自行进行税收筹划,由于专业水平有限,忽略了某些潜在的税务风险。

5.税收优惠政策研究不足,未能充分实现降本增效部分企业对税收优惠政策不熟悉或理解不到位,未能积极争取享受税收优惠,尤其是一些不常用的税收政策,如专项资金除、专用设备所得税优惠以及地方性的优惠政策等等,往往容易被企业忽略,丧失开源节流的机会。

三、集团税务标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

1.搭建集团税务标准化管理框架体系

(1)控制环境

①实行集团总部、二级平台企业(简称平台企业)、三级及以下基层企业(简称基层企业)协同管理的三级体系三级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广投集团所倡导的“集团化、专业化、差异化”的管理指导思想,充分发挥了平台企业作为集团各业务板块管理机构的作用,弥补了当前集团股权层级过多和某些基层税务管理人员专业水平较低的缺陷,更能适应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②建立不同层级的税务管理专业团队集团总部需设立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各所属企业设立专职或指定专人负责税务管理工作,专人专岗,职责明确,对税务工作实施更为规范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充分地参与各企业全过程的税务管理工作,对各企业的纳税成本和纳税风险能较好地实施控制。③制订涉税员工培训计划由于税务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各企业必须对涉税员工进行持续的后续教育,确保其及时、熟练掌握最新的税法规定。在方式上,广投集团通过聘请专家为财务人员开展专项知识培训,或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的方式交流管理经验,并鼓励各企业积极参加集团外部如纳税人俱乐部、中华会计网校、税务机关等组织开展的各种专业培训。④倡导诚信纳税管理理念,优化企业纳税风险管理的环境诚信纳税文化的培养可以为企业建立和完善纳税风险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环境,广投集团将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纳税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全体员工的纳税风险管理意识。

(2)风险评估

广投集团对税务风险的评估遵循风险控制原则,运用税务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两种方式分析识别自身存在的税务风险,明确风险等级,安排相应应对措施。具体方式如下:第一,集团总部或平台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各企业开展税务风险测评,依据测评结果有针对性地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第二,鼓励各企业主动聘请税务师事务所或税务主管机关对企业涉税事项进行日常或专项审查,及时发现潜在的税务风险,采取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

(3)控制活动

①统一规范日常涉税事项广投集团依据国家目前的财税政策,组织各企业对各项日常涉税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后,对普遍存在却又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些涉税事项进行了规范,如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发票管理、资产损失管理、税务档案管理、税收减免、捐赠、关联交易等,重点关注各环节的涉税风险点,不断优化管理流程。②建立重大涉税事项监测机制各企业财务部应积极参与对外投资、并购重组、经营模式的改变、重大资产处置、重要合同签订等重大经营决策,并研究和监控相关税务风险。对于特别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告集团总部财务部,由集团总部财务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和指导,并对后续操作进行监控。③加强税务会计管理一是要求会计人员加强学习,掌握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对于同一涉税业务处理上存在的差异,在对涉税业务进会计处理时必须充分考虑到相关税收法规的规定,从税务稽查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杜绝由于会计核算失误带来的涉税风险;二是要求税务管理人员在本年度会计核算结账前必须对涉税事项进行稽核,如发现问题需及时进行调账或申请补退税,涉及以前年度账务调整的,税务事项相应追溯到以前年度,正确计缴、申报税款,从此前发生的一些案例分析,我们发现由于未执行年度结账前的税务稽核程序而导致企业多缴、少缴企业所得税的情形屡见不鲜。④纳税申报实行三级复核管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各项税费的计算、申报和缴纳由税务会计完成,且必须经税务主管、财务经理、总会计师三级复核签批后才能对外报出,纳税申报表必须归档备查。

(4)信息与沟通

①利用广投财务网,建立税收法规库和案例库,及时最新税收政策,实现信息和经验共享广投财务网是广投集团为加强整个集团的财务信息沟通和交流而建立的一个信息平台,在广投财务网上建立法规库和案例库较文档式的法规汇编更便于信息的保存和及时传递共享。同时,鼓励各平台企业建立更具本行业特点,针对性更强的行业税收法规库和案例库。②组建专家委员会,集中力量解决整个集团的疑难税收问题为了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广投集团在2013年成立了财务专家委员会,下设税务专家组,并从各企业中挑选了一批优秀的税务管理人员,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和答疑等方式及时解决了各企业税务方面的疑难杂症。③全方位地开拓税务咨询渠道,尽可能地避免税务争端由于税法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且不断进行更新,容易导致纳税人、执法人理解存在差异,造成各种争端。针对这一难题,广投集团拓展了税务咨询渠道:鼓励各企业聘请不同的税务顾问并共享资源,重大涉税事项力争取得较为全面、准确的意见;聘请税务方面的权威老师授课并请求解答疑难问题;与主管税务机关执法人员沟通,或通过正式行文的方式寻求主管税务机关的帮助,力争取得书面批复;进入国家税务总局网站书面提问,争取得到官方的权威解答作为最终的纳税依据。④完善税企争议的处理与协调方法,强化税企沟通的能力面对税务稽查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工作:检查前进行自查,发现有问题及时补缴税款,减少滞纳金和罚款;在检查过程中,集团总部和平台企业需积极协助被检查企业合理合法处理好税收争议,特别是在对一些税法规定比较模糊的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增加政策解读与沟通、外部专家答疑、启动行政复议等环节,改变单一的税企关系路径依赖;检查工作完成后,被检查企业应及时将检查报告报送至集团总部,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集团总部应及时进行规范。

(5)监督与反馈

①各企业每年年底前自查,集团总部或平台级企业对部分企业进行重点抽查各企业在年底前完成对本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税费计算的准确性、相关单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税收优惠的享受程度、与税务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风险等等;集团总部或平台企业定期或不定期对部分企业进行重点抽查。②各企业报送上年度税务工作总结及外聘中介机构出具的涉税报告各企业要对上年度的税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由平台企业汇总后上报至集团财务部。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集团税务管理制度的遵从情况、上年度纳税情况、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内部和外部税务检查情况、享受税收优惠情况、税收筹划、潜在风险和应对措施等。如企业聘请了税务顾问提供涉税服务,还应将税务顾问出具的上年度日常审核报告、所得税汇算清缴审核报告及其他专项涉税报告一并报送。集团总部和平台企业对各所属企业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及时发现税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防范与控制措施。③审计部依法对涉税事项进行审计集团审计部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时,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税费缴纳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要求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

2.编制集团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

为了进一步细化纳税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广投集团在上述所建立起来的税务标准化管理框架体系基础上,结合各行业的特点及时编制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从操作层面规范各企业的税务管理行为,提高税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广投集团所编制的标准化操作手册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以重点行业为试点分阶段有序推进

广投集团利用同行业企业在经营业务和税收政策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的特点,采取了分行业编制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的方法,并以铝业、电力和房地产三个重点行业作为第一期的试点单位,充分利用各行业一线税务人员的工作实践经验,并发挥集团财务专家委员会中资深税务专家的作用,组成以集团财务部人员为主的“行业税务标准化手册编制小组”,共同完成操作手册的编制。

(2)综合税务管理和分税种税务管理相结合

广投集团的税务标准化操作手册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综合税务管理和分税种税务管理。综合税务管理致力于从流程上对一些重点涉税业务进行规范,将流程图、制度、职位说明书等工具融合在一起,提高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的行为标准化程度,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税务登记管理、纳税申报管理、发票管理、资产损失税务管理、企业重组涉税管理、税务档案管理、税收减免管理、税务稽查管理等主要涉税流程;分税种税务管理则是以税种作为主线,充分结合本行业经济业务及财务核算特点来分类收集、整理相关税收政策,并从征税范围、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纳税时间、申报期限、税收减免等税收要素入手进行深入剖析,还将税收法规地方性差异、纳税计算、账务处理等细节流程贯穿于具体执行过程,逐步实现集团税收政策的标准化,从基础环节上促进企业对纳税风险的防范。

(3)重视特殊和疑难涉税事项的标准化管理

除了日常业务以外,各企业在工作中偶尔还会碰到一些特殊和疑难的涉税事项,如企业重组业务、碳减排销售收入、合作建房等等,这些业务虽然发生的频率较低,但是涉税金额往往较大,如果处理不当会给企业留下巨大的税务风险隐患,广投集团在编制操作手册时将其单独作为一个章节,分别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读,在集团内形成一个统一的处理模式。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