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总结论文范例

技术总结论文

技术总结论文范文1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即用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进行评价,着眼于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来说,就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信息态度和价值观进行评价。在本研究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具体的实践形式表现为中考、期末检测等。

二、研究目标

建立一套系统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体系并加以验证;促进并引导信息技术教师实现专业化成长;促进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

三、研究过程及成果

1.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现有的初中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采取机考模式,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和操作题两项。单选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虽然命题人员努力通过选择题的形式,尽可能涉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判断和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方法,但始终不能切实考察出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价值观、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对资源的整合与表达能力、创作灵感和创新能力,在评价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方面显得尤为不足,其智能化和人性化严重不足的弊端日渐显现。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的多元化,倡导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

体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方面。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关注学生求知、探究和努力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评价,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在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加工模块涉及到设计应用文档、制作动画、设计多媒体作品、创建个人网站等电子作品创作,这既是技能积累的过程,又是运用技术进行创作的过程,是课程教学的重点。若能引入作品评价,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关注学生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关注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智慧和灵感的迸发,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协调和沟通能力,将成为目前评价方案的有效补充。因此,本研究对现有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总结性评价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经过反复研讨和总结,构建了多元评价体系,即初一、初二期末测试进行作品设计,初三中考进行上机操作。

2.制定作品评价标准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学习信息加工和处理等模块的过程,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作品的创作过程,必须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模块总结性评价,其重点在于评价学生对电子作品的规划设计意识、对信息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能力、对构图、色彩、声音、动画等元素的审美表达能力以及通过作品张扬个性的创新能力。要科学地评价这些作品,就必须研制合理的评价标准。经反复研讨和实践,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维度来评价作品:即规划意识、技术实现、审美表达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较为全面地考察学生创作作品的意识,综合运用技术进行信息表达的能力。由于每种作品的行文规范不同、技术含量不同,针对不同模块的特点,需制定不同的评价细则,通过量规评价工具来充分反映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完成作业任务时的各种技能水平,比较科学地评价一个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方面的智慧和潜能。

3.设计作品评价平台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有许多教师早有进行作品评价的自主意识,然而由于作品评价的主体是教师或学生,所以常常会出现主观性和浅层性等问题,要使评价手段成为教学的诊断和促进工具,就必须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开展评价,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因此,本课题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技术优势,认为应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网络这一更加隐形的、没有畏惧心理的环境下,让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度去进行表达和人际交流。利用网络的开放性、互动性、即时更新等特点,构建网络作品评价平台,是开展作品评价的基本条件。该作品评价平台须具备以下功能:(1)具有收集作品并记录学习历程的功能;(2)具有多元评价功能;(3)具有教学管理功能;(4)具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双重功能。

4.有效实施作品评价

当相关单元作品创作完成后,开设作品评价课,使用作品评价平台进行作品评价。评价流程如下:(1)熟悉平台,上传作品使用作品评价平台开展作品评价,需要先注册用户,然后按学校、班级、姓名登录,再将电子作品上传到服务器中。界面设计采用网页模式,简洁而友好,操作非常方便。长期使用后,更能感受到使用评价平台进行评价的优势。(2)听取意见,修订标准评价标准由明确定义和描述的指标构成,每一项指标分为不同分值的能力水平,并清晰地描述满足不同水平和分值需达到的要求。教师在课前利用平台公开评价标准,一方面让学生尽早理解评价指标和要求,另一方面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合理吸纳他们的建议,使评价标准更加科学、有效。(3)当堂示范,指导评价由于评价经验和能力不足,学生面对作品时,对评价标准仍然难以把握,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够具体指出他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大部分同学只能以“棒极了”、“太菜了”等简单词语加以概括。因此,教师要结合作品进行有效的示范指导,使学生尽量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4)主体多元,实施评价在本环节中,教师针对作品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评价。作品中“典型”问题的发现,主要通过教师的观察或者学生推荐。每一位学生可查阅本人作品,实施自评;查阅同学作品,实施互评。通过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明确个体在集体中的定位,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点和不足。(5)评后反思,完善作品课堂上作品评价的结束,并不意味着阶段性学习的结束,所有学生必须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基础上反思自身不足,保留作品的特色,进一步完善作品。

四、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多元评价的理念很新,但深入实施阻力较大。目前,实验校大多是一些示范校,在实验过程中曾试图将实验校扩大到乡镇学校,发现大部分学校教师研究能力有限,参与热情不高。

技术总结论文范文2

(一)阶段性总结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正是一种阶段性总结,它可以将那些很多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已经复现在课堂上的所学物理理论知识的原理与结果再一次进行总结和归纳,从而实现自我分析和思考的目的,这是一种深度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大学物理实验,很多物理知识得到了最为直观的展示和呈现,增加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进行及时的阶段总结式的论文撰写可以使得学生将实验中的种种物理实验现象进行纪录和分析,加深其对有关物理知识的理解,给出一个相对来说是客观和真实的总结。

(二)阶段成果固定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可以使得其阶段性成果得到巩固。大学物理实验不应该只是按知识分类简单串联起来构成的一系列的实验,而是一个有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能力培养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物理实验来感知物理知识的应用并亲身操作和体验,此后,学生需要将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到解决的问题都得以记录和反思。这就是一个阶段成果固定的过程。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反映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并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三)阶段性修正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也是一种阶段性修正。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和准确,往往会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许多干扰或是影响因素,突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其目的是使得物理知识的获取既要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可以说,它是一种发现物理学理论而又检验物理学理论的标准且具有唯一性。然而,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会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即是对于物理知识本身的理解或是对于实验中各种结果的分析等,这些都可以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中得到修正。

二、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形式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形式因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就其中的方法性论文、反思性论文以及结论性论文进行介绍,希望对于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有所帮助。

(一)方法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方法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大学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实验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客观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因此,在此过程中必须通过某些方法来加以实验和研究,从而撰写出最后的阶段性论文。通过方法性论文,可以将大学物理实验中的观察和调查应用其中,以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重新认识和检验对于研究对象所形成的理论知识。由于物理实验会在实际操纵中受到实验条件等限制,或是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等,都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差异性,所以,一定要使得物理实验符合科学认识的需要,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观和方法论,将论文撰写之前的基础———科学实验按照要求和研究需要来操作和实践,借助各种可行性的方法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性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展开实验和对比,从而完成最后的论文撰写。

(二)反思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反思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的。如前所述,由于物理实验会在实际操纵中受到实验条件等限制,或是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等,都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差异性,这就需要在论文撰写中得到体现,从而有了反思性。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学生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和检验,使得很多平时难于理解或是不好理解的物理理论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可以说,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许多理论就是多次实验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在我们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操作之后,必须要进行反思和深度思考,并将其展现在论文撰写之中,从而达到物理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在撰写中体现反思,凸显出实验者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误差分析时,论文中需要将其中的各种条件所限进行反思,例如,“为何每一次的测量值与真值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就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并在之后的论文撰写过程中进行诸如实验方案、测量技术以及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探索。

(三)结论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结论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大学物理实验通过总结性的方法对于物理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上升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其撰写为结论性论文。需要做到:第一,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可以进行探讨性研究,然后进行讨论内容的最后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新的发现或是新的认识或是新的观点;第二,结论性论文中的对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和理论可以进行具有科学性和高度性的总结和概括;第三,总结性论文中还需要指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今后的应用意义;第四,在总结性的论文中还需要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可以深化的课题等。总之,结论性论文是以“讨论”为前提的,是对包括在整个讨论中所有研究内容的总结,具有确定性和概括性,给出最终的结论。

三、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内驱引领作用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内驱引领作用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会起到发现性引领、启发性引领和阶段成果驱动性引领作用。对大学生来说,论文是一个阶段的学结,也是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媒介。这种内驱动性引领,可以推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快速的成长。具体到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的撰写来说,它可以起到帮助大学生将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内省化,从而实现其内驱引领作用。

(一)发现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发现性引领作用,这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对于大学物理理论以及知识在实验中的重现和检验,对于这种物理知识和理论由客观事物到人的主观认识的“意化”并到最后的书面表达的“物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发现或是新的认识或是新的观点会随之出现,这就是发现性引领作用的体现。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通常某一物理现象被作为基本的探究内容并最终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完善,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完成对于新发现或是新认识或是新观点的发现,从而最终使得学生得到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可以说,当物理实验中有新的发现、出现新的结果时,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就会得到新的灵感和动力,以此来促进其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向广深推进。

(二)启发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启发性引领作用,这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实验性的操作,很多物理理论和知识会重新给予论文撰写者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认识,启发他们进行研究和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是科学实验能力的基础和最终目标。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理论进行崭新的认识和思考,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启发并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其启发性引领作用。

(三)阶段成果驱动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阶段性成果驱动性质的引领作用。通过每一次的物理实验,物理知识可以在有效的实践内得到检验和巩固,并使得其中的那些较为抽象或是晦涩的内容给以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得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中尽快形成自己的学习观点并取得一些成果性收获。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有助于学生在接受物理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物理科学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其物理学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扩充和增加,从而在某一阶段中形成具有成果性的研究论文,并将其中的物理学具有崭新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研究成就得到体现和归纳总结。

四、结语

技术总结论文范文3

科技期刊论文创新点主要分布于题名、摘要、引言、正文、结语5个部分,同时,在参考文献、非引文注释等部分也有所体现。在创新性揭示上,前5部分是显性的,后2部分是隐性和间接的。根据文献[20]的分析,讨论、分析与讨论等非全文最终结论的部分应作为正文内容,主要对文内所提问题及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说明;结语是“全文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参考文献作为创新性的重要来源与根据,蕴含和预示着本研究的潜在创新点;非引文注释中创新点的分布很少,创新性的解释多为辅助性的,不作为本文研究范畴。根据创新点呈现的规律和要求,在创新性表达上,包括参考文献在内的论文6个主要部位应该各有专责和侧重,但在实际写作中不少作者却常常产生偏误,影响了创新点的合理呈现。总体而言,科技期刊论文的主要部分在创新性揭示上的“缺职”、“偏职”或“失职”,使得创新点呈现机械重复较多,缺乏内在的逻辑性、主次性、层次性、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通过创新点呈现的结构要素去构建理想化的创新点呈现体系和模式,对于提高科技期刊论文创新性表达功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创新点呈现的理想模式

2.1常见的表达用语

创新内容的表达常常采用一些标志性词汇或短语(以下简称“特征词语”)。摘要、结语等部分使用的特征词语往往有所不同,比如,摘要中常用“提出了、(研究)发现、揭示了”等表述创新性,而结语部分除了重复使用这些词语外,还使用“贡献”等特征词语。研究发现,针对不同的创新类型,使用的特征词语往往有所不同(表2)。这些特征词语既有专门表述特定创新类型,如描述“新理论”的(本文)理论创新点、理论上等,也有笼统表示各种创新的通用词语,如提出、认为、研究表明、创新之处等。同时,这些词语对创新内容的揭示程度及使用频次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一项利用大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导出创新点最为频繁的词语主要有提出、设计了、研究了、给出了、介绍了、分析了、解决、表明、证明、得到、验证、结论、采用、方法、问题,其中“提出”在创新点句子表达中使用率高达18.64%,提出、设计了、研究了、给出了、介绍了、分析了、解决、表明、得到、验证等词语对创新性导引与揭示的功能最强;同时,不同学科专业领域科技论文创新点引导词使用的种类及频次也有所不同。此外,创新点表达词语中还有一些异化现象,如用突破点表示创新点,用战略借鉴表示实际应用价值等。

2.2常用的表达格式

论文创新点呈现的成功取决于创新点位置安排得当、用语规范精炼、内容表达完备周详,可以说,创新点标注明确与准确的程度直接决定着创新性展示与呈现的程度。影响创新点显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其内容表达格式。例如,根据创新性内容的表达是否具体和完备,摘要对创新点的揭示形式可分为:无创新点字样,但也不同程度地介绍创新性的模糊式;有创新点字样,创新点呈现采用概括式、叙述式和总结式等几种方式。概括式笼统介绍创新性,不介绍具体内容(如文献);叙述式简要(如文献)或直接(如文献)罗列创新点,扼要介绍创新内容,不做任何评价;总结式在简要介绍具体创新内容的基础上,再指出创新的价值及质量(如文献[12])。相对于摘要而言,引言中的创新点表述更为详细,除了适当介绍创新性内容外,还要侧重说明创新的缘起、目的、手段,因此,论文创新点的呈现方式以叙述式表达为主。而结语对创新点的表达则在对文章创新性内容全面总结和归纳的基础上,侧重于提升其价值和作用,彰显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为新的创新提供思路,因此,该部分常用的表达方式为总结式。

2.3理想的呈现模式

从根本上说,论文创新点是按照提出问题、采用方法、解决问题、得到结论、验证方法这5种语义关系的逻辑进行架构并完成既定研究任务。因此,科技论文的创新点应该是个完整的有机体,构成论文的灵魂和核心,建构结构化的创新点呈现体系成为科技论文创新性成功实现与表达的关键。通过前文分析可知,全文不同部位创新性表达的内容、程度、侧重点等均有所不同,使得创新点呈现具有前后差异性;根据创新性表达的逻辑演进顺序及不同部位创新性表达的详略轻重,创新点呈现应该具有层次性;基于全文不同部位创新性表达的不同目标,要求创新点呈现必须具有完备性。(1)各部位创新点呈现的量应有所不同。观察图1各部位的截面宽度可以形象地看出创新点容量和内涵大小的不同,由此可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创新点文字量的占比。图1中,摘要、引言、结语这3部分从上到下逐步扩展,表明这些部分的创新点描述都呈发散状态,需要逐点提出并适当加以说明。相对而言,摘要的创新点表述更为简洁,引言的创新点表述可适当拓展和丰富,而结语的创新点揭示则用语较少,仅是点出即可,不作解释和说明。与这三部分相反的是,正文部分对创新点的介绍重在逐点说明,条分缕析,重点说明创新的原理、技术路线、实验实施和实践检验等,因此,该部分须呈现创新的全部基本内容。需要强调的是,结语的外形呈先倒置收敛再扩展开放的形状,表明该部分在内容上须对正文部分的创新性证明进行归纳整理,精炼出创新的核心内容,总结出若干条结论,然后,指出研究的缺陷,进一步生发与拓展结论。(2)各部分创新点呈现的侧重点应有差异。按照有关标准、规则的规定,科技论文题名、摘要等若干组成部位的功能和作用是不同的,表现在创新性表达及创新点呈现上也应有所不同(表3),这是由全文创新性演进的逻辑规律决定。论文各部位创新点呈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直接决定了对创新点呈现的要求与结果不同,充分体现出创新点呈现的差异性和层次性。从总体上看,题名、摘要、关键词对创新点的揭示与展现程度相对低于其他部位;引言重在体现出创新点的继承性;正文专司展示创新的生成性和过程性;结语突出展示创新的全面性、独创性、效用性、稀缺性和预设性。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可以自定论文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使得论文有时没有“结语”而有“讨论”(或以“结论与讨论”、“结论与展望”等进行呈现),“在结论或讨论中均可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20],以侧重阐明创新的相对性和前瞻性,确保了创新点表达的完备性。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多部位重复罗列创新点而导致“冗余创新点”的产生及其对阅读、鉴审、评价、开发等的干扰,除结语及正文局部外,论文的其他部位不宜直接列举出创新点。(3)各部分创新点呈现应形成严密完整的结构体系。“论文创新点的本质是相对性”,论文创新性的阐释无不遵循着“已有创新性→本文创新性→未来创新性”的“继承→发展→延续”的逻辑线索和规律,这与图1中创新点呈现的起点、闭合、展放的涵义一致。基于创新点内容表达的思维轨迹和发展规律,科技论文创新点呈现必然需要形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的逻辑结构系统,按照图1所示的模型组成部分的“起、承、展、合、启”去表达创新性。起,以题名聚焦研究的初点;承,以引语承继已有的研究成果;展,以正文开展新的研究;合,以结语对研究成果的创新性进行总结和价值输出;启,以研究的不足及设想为今后研究洞开新的窗口(图1尾翼结语的开放端口即表明今后创新点的对接点和切入口)。如此,创新性表达才能够做到前后关照、一脉相承、合为一体,各部位创新表达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充分彰显出创新的知识递增性和价值增殖性,确保创新点呈现的整体性和完备性,推动学术研究向广、深、高、精、尖、新方向不断发展。

技术总结论文范文4

关键词: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法;教学成效

科技论文是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形式,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有理有序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涵盖独立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总结与表达问题等诸多层面,对于其树立逻辑思维判断理念、增强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亦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我国不同领域均已意识到“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刘然认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可培养学生的科研设计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张杰等认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2];李玉中等认为“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扩展专业知识面、撰写学位论文等有重要指导意义[3]。硕士研究生是一股重要的科研力量,尤其是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望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并进入科研岗位,故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对其未来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尽管我国大部分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增设了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训练课程,但未根据学科背景的差异性来设置“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考核要求等;同时,对于刚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当中的大多数对科学研究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论文的阅读与研究积累相对较少,甚至部分学生对科学研究兴趣不高,缺乏对论文写作常识性规则的认知,不清楚论文结构、投稿流程、期刊选择等基础知识[4-5],导致部分高校在学生科技论文撰写能力的培养上收效甚微。笔者结合多年为硕士研究生讲授“科技论文写作”的经验,在深入剖析“科技论文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两方面对课程教学进行优化创新,以期达到提高“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效果的目标。

一、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建立在大量的文献阅读之上,须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消化。首先,当前许多高校“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侧重于写作方法和技巧的讲授,甚至将语言和词汇作为重点[6-7],而忽略了对文献综述方法、科研思维与论文架构等方面知识的讲解。其次,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经常忽略学生的专业背景。比如,进行实用工程技术研发的工科专业、开展基础理论探究的理科专业与从事人文社科研究的文科专业在思维方式等方面往往差异较大,若教学内容不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优化调整,则“教”与“学”间易出现严重的脱节问题。

(二)缺少实践环节。科技论文的撰写相当于烹饪美味佳肴,论文中题目、摘要、引言、结果及结论等板块相当于基础食材,如何将论文“烹饪”成一道有理、有据且有趣的“大餐”需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并在“烹饪”过程中恰如其分地添加各类“佐料”,即写作方式方法。目前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大多停留在对知识点的传授上,以学生为主体的论文写作实践实训环节严重不足,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加上大部分学生本身论文写作基础较差,无法充分掌握论文写作的整体思维框架及各类“佐料”的使用技巧。

(三)考核方式落后。目前,大多数高校所开设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以学生期末完成一篇简要的科技论文为主要考核方式[8]。大部分学生则根据所查找到的文献照猫画虎,随意堆砌文字,论文本身与流水账无异,课程教学内容收效甚微,学生也无法掌控科技论文写作的深刻内涵。由于缺乏过程考核,任课教师只根据一篇匆忙完成的低质量论文无法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不能持续改进教学体系,学生亦学不到真材实料。

二、课程教学改革创新

(一)教学内容优化。长安大学硕士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课程被安排为每学期32学时,授课内容划分为文献检索、写作技巧、投稿方法三个部分,并在期间穿插个人经验分享。1.文献检索。教师在讲授该部分时要在授课前假定硕士研究生已具备一定的文献信息检索能力,自己只需讲授给学生如何根据写作目的来检索和归纳总结相关文献信息,熟悉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方法、步骤及获取全文的技巧,并着重讲解如何利用布尔检索、截词检索、邻近检索、字段限定检索等技术提高检索效率,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常用的SCI/SSCI(WebofScience)、EI(Compendex)、Scopus文摘数据库及中国知网、Elsevi-er、SAGE、Taylor&Francis、SpringerNature、ASCE、IEEE等全文数据库。同时,介绍ClarivateAnalytics的MasterJournalList、Google学术、ResearchGate、小木虫等论文写作交流站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在掌握检索技巧的基础上,教师还会为学生推荐与专业相关的顶级期刊,并对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进行详细的教学。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总结自身感兴趣研究内容的发展动态,还能进一步加强学生的阅读积累,为下一步写作打下更坚实的基础。2.结构化写作技巧。该部分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授课学时长,知识点多。与以往粗略介绍科技论文写作方法不同,本部分将完整的科技论文拆解成篇前、正文及篇后三大板块,教师要分别讲解每部分的写作要点与内容要求,并通过典型案例详尽剖析常见写作错误,提出写作过程中的特别注意事项。篇前板块包括标题、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四部分。首先,教师要系统讲解主副标题与名词词组、动宾、疑问等标题的写作形式,并对标题的作用与写作要求也要进行深入阐述,同时还要介绍作者及单位的写作要求,以及涉及到作者排序、作者贡献阐明、通讯作者选择等问题。在摘要与关键词的写作讲解中,教师也阐明结构式摘要中目的、方法、结果及结论的写作要求,并分析如何从摘要中提取关键词,最后要着重讲解如何根据关键词来拟定恰当的论文标题。正文板块包括引言、数据与方法、结果、讨论及结论。引言部分主要从引出研究对象、阐明重要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及研究目的四方面入手进行写作方法的讲解。数据与方法部分无固定写作模式,阐明如何获取和使用数据即可,须特别注意的是是否涉及到伦理问题。结果部分要通过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不同类型科技论文的研究结果该如何写作,其中图表制作和阐述是关键环节。内容丰富、制作精美的插图能第一时间抓住审稿专家与读者的眼球,激发其进一步阅读全文的兴趣,而表格的优势则在于集中展示和对比数据结果,二者各有所长,优先选择插图,对图表内容的阐述须抓住重点,突出关键点,切忌面面俱到。讨论部分是对研究结果的进一步升华,须对结果进行解释说明,并与既有研究结果相对比,指出研究的局限性及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该部分最考验写作能力,也是整篇论文写作的精华所在。最后的结论部分侧重于讲解结论的作用、结构与写作内容,并从研究成果总结、论证的不足及进一步研究展望三个方面展开讲述。篇后板块重点讲述了参考文献的写作方法,须对照作者投稿指南来规范参考文献的标注形式,可适当使用EndNote等文献管理工具,但对直接导入的引用文献格式还需一一核查。同时,还讲述了基金资助、致谢、数据声明、个人贡献、利益冲突等环节的写作注意事项,强调了对各部分内容的细节把控,避免因较低级的错误引起审稿人反感,或是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如在反复修改中浪费时间。3.投稿。这部分课程首先讲述了投稿期刊的选择。初次投稿或经验不足者可考虑中东欧、南美、非洲、中东、东南亚等地的小语种国家主办且影响因子偏低的期刊,待有一定经验积累后再向美英德荷等国主办的高水平期刊投稿。作者也可选择先向影响因子较高的刊物投稿,这类期刊通常拥有大批量高水平审稿专家,可快速拿到富有建设性的审稿意见和建议,这对论文进一步修改完善大有裨益,如再投低一级刊物往往能快速录用。另外,该部分还讲解了ScholarOne、EditorialManager两大常用投稿系统及投稿流程,并详细剖析了投稿信(coverletter)和询问审稿进展、请求撤稿邮件的写法,重点讲述如何有效回复专家和编辑的审稿意见,以便于让学生掌握投稿技巧,避免走弯路。

(二)教学模式改革。“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解PPT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效果并不理想,理论授课与实践结合,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不足,故亟需推行互动教学模式。首先,课程注意调动学生对论文写作的兴趣。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往往卡在了如何创新的问题上,限制了其深入研究的热忱。因此,本课程通过讲解三种简单实用且操作性强的方法,帮学生快速构建起创新性研究思路。(1)弥补缺陷法。所有研究工作都不是完美的,解决其中一个关键点、改进某个参数或引进一种新方法来处理传统问题等均为创新,针对研究问题通过查阅文献等找出存在的“researchgap”,进而根据缺陷弥补方案展开研究。(2)新型方案法。针对某个研究问题,从目标、数据、方法等方面进行突破,通过不断磨合、修正、完善形成研究新方案,借此展开创新性研究工作。(3)减少约束法。研究假设为约束条件,对研究所涉及的约束条件进行简化、合并,在有望取得突破的方向上深入探究,往往能“柳暗花明”,收获意外之喜。其次,课程加强了科技论文的日常写作训练。写作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大量有计划、有序、有系统的训练,逐渐积累才能确保效果。教师在课上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都要在标题、摘要、引言、数据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环节的讲授过程中设计相应的课后练习,并利用成熟的线上教学平台(课堂派)向学生。比如在讲解摘要写作时,教师可提供一篇科技论文的正文部分,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方法写出摘要,并进一步探讨标题的拟定,以期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两次,课程增加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反馈环节。在学生完成各阶段的写作训练后,教师可根据作业批改情况,抽取不少于10%的作业作为典型写作案例在后续课堂上进行讲解,并在部分环节的评分中采取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的形式,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分析写作问题并分享写作经验,深入了解学生对于各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学生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深其对知识点的学习掌握及写作能力提升的成效。最后,课程还充分利用了线上教学的优势,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建立QQ群搭建师生沟通桥梁,学生若对作业有疑问或完成过程中有困难,均可在群中进行讨论。该教学辅助方式的实施实现了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的良性互动,有助于任课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借此优化调整授课方案,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提升了其学习主动性。互动教学中科技论文写作经验的分享是深受好评的授课环节[9],该课主要讲述科技论文“读、写、改”三步流程。在“读”方面,强调在“读”行业内主流刊物上发表的最新成果,并通过回溯主线,彻底读懂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把握不同时代研究的关注点与技术手段突破。在“写”方面,首先注意论文前后环节的连贯性,尤其是引言与结论相呼应、结果与讨论间做到逻辑一致、境界升华,并提醒学生注意加强日常写作训练和记录,从点滴进步中积累经验和实力。在“改”方面,则强调了论文反复修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审稿专家和编辑的意见建议尽量采纳,逐条回复修改方案,内容详实,有理有据;对个别不当或错误的意见要清晰解释、引经据典、不卑不亢,切忌直接拒绝修改、语言粗鲁。

(三)考核方式创新。由于课程结束时的大论文是整个课程总体掌握情况的呈现,所以需要在总体考评中保留并占有一定权重,且还要在降低其总体权重的同时为灵活性较强的综合考评留下一定空间。虽然这种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缺点,但其优点在于可以全面考察学生对课上知识的掌握情况。此外,由于课时作业是根据特定课程内容单独制定的,相关内容缺乏连贯性,从这个方面来看,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小论文可以同时考察学生的总体写作和创新能力,以及行文逻辑严密程度,是不可或缺的考核环节。传统的“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一般以学生提交一篇科技论文大作业作为评分依据,该考核方式有诸多缺点,如缺少平时训练,所学知识无法得到强化记忆,容易遗忘;期末提交的论文大作业数量众多,任课教师仔细评阅工作量繁重,难以准确为学生提供反馈,仅告知其期末考核成绩,缺少师生互动及查漏补缺的环节,学生完全不清楚自己科技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缺陷等。因此,要在保留最终提交一篇科技论文大作业的考核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创新,通过“五次平时作业×40%+大作业×50%+考勤/课堂表现×10%”来系统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强调过程考核,润物于日常。

三、结语

技术总结论文范文5

一、科技期刊编辑应具备的良好素质

作为一名科技期刊的编辑,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学术素养。1.要认真学习科技期刊的政治标准、技术标准、编辑标准和出版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出版法律法规。2.要有规范的语言文字修养。编辑质量首先是文字质量,即文字表达质量。科技期刊要做到“语言精练”,文字加工需符合如下标准:遣词造句准确、流畅、表述清晰,名词术语规范、统一;文字删削、斧正、润色及图表、公式、数字、标点符号的加工订正工作要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编辑不仅要选择出符合规范的稿件,而且要尽量发现论证严密、充分,表达准确、流畅、清晰,并且具有科学与学术审美价值的高水平稿件。3.科技期刊编辑要具备相关领域专业知识,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及行业内在不同阶段的热点问题。以分析化学行业为例,目前分析化学已由早期简单的称量、滴定分析阶段发展为多学科交叉阶段。随着色谱、质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理论和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分析化学融合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内容,目前分析化学的研究难点与热点集中于生命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目标日新月异,科技编辑要根据行业的发展,调整选题内容,报道行业的热点内容,增强刊物的可读性。这就要求编辑人员必须是复合型人才,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掌握相关学科的研究动态,保证编辑的知识结构与学术期刊的发展能够跟随相关学科研究的进展。

二、科技期刊编辑要引导作者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技论文的质量首先取决于论文写作的规范化,作者要按照期刊规范要求撰写论文,这就要求编辑对作者要多一些引导和指导,尤其是对于初次投稿的作者,要帮助作者了解科技论文的编写格式、论文结构等,研究性论文写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摘要。科技论文摘要的形式主要是报道性文摘,内容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各部分内容要具体,不能太笼统。(2)前言。主要内容是研究背景、国内外现状、研究意义、创新点。(3)实验部分。主要包括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原理、方法等。(4)结果与讨论部分:条件试验、实验数据、结果讨论等,该部分是重点内容,实验数据要充足,讨论要到位。(5)参考文献。文献量要大且有近期文献,要按国家标准进行文献著录。其他方面,如计量单位要使用国际按法定计量单位及符号,物理量符号用斜体,正确标注符号的大小写和上下标;插图、表格大小要适宜等。论文的学术水平是科技期刊质量的关键。科技期刊专业性很强,大部分以实验为基础,其核心内容是实验的操作、大量的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实验现象的深入讨论等,编辑要引导作者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文的创新性、实验数据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讨论部分的深度方面下功夫,使论文既符合撰写要求,又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编辑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来稿研究不深入,随意下实验结论,缺少足够的实验数据支撑。因此,科技期刊编辑要引导作者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对研究工作进行认真总结并发表,供业内同行共享。

三、科技期刊编辑要具备发现潜在优质稿件的能力

所谓优质论文是指具有专业领域内的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写作具有规范性的论文,对于那些选题陈旧,缺少创新点,可读性不强,即使内容丰富,写作规范,语言流畅,但也不能算作好的论文,这样的论文没有刊登价值。在编辑过程中,笔者发现有的来稿选题新颖,论文的内容是行业内的热点项目,但在写作技巧方面条理性欠佳,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在学术水平方面,研究讨论不到位,实验数据不充足,实验结论缺少数据支撑。对于此类稿件,不要轻易放弃,要与作者进行耐心沟通,询问作者研究的方向、实验过程、遇到的问题等,提出论文修改意见,引导作者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根据论文主题补充相关实验,完善论文内容,经过编辑与作者的共同努力,将论文修改为优质论文。科技期刊编辑除了编辑、排版工作外,要经常参加行业内的学术交流活动,认真听取相关专业的学术报告,分析研究相关专业学科和行业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充分了解目前学术研究的重点、热点或难点课题与新的研究领域,以及学术动向与读者需求,根据专业发展充实各栏目的选题内容,建立期刊的作者和读者群,主动约稿,争取优秀稿件,拓宽优质稿源,把最新、最前沿的科研成果介绍、报道给广大的读者,提升期刊的社会效益。

四、科技期刊编辑与作者要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编辑与作者的交流沟通方式已由过去的书信方式转变到E-mail、QQ、微信等方式,缩短了编辑周期,提高了编辑效率。科技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好科技手段,树立积极为作者服务的理念。拿到一篇论文后,应在短时间内发现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在论文的结构、语言表达、体例规范、学术创新性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并将修改意见及时反馈给作者,让其尽快修改补充,有时甚至要反复修改。为了沟通顺利,修改到位,编辑可以给作者提供同类型的优质论文范文作参照,经编辑和作者的共同努力,将论文修改成为亮点突出、分量十足的论文。除了交流修改论文之外,科技期刊编辑还要与作者群和读者群要建立良好的长期关系,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如建立作者QQ群,在群里定期编辑方面的新规范、新标准、期刊选题计划等,同时编辑们也可以了解作者从事的研究工作、专业发展动向以及行业内的活动,鼓励作者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与同行进行交流,增强学术交流气氛。在互动之中促进高质量且稳定的读者群建设,扩大期刊稿源,使期刊能走上良性发展之路。

技术总结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科技期刊;投稿论文;编辑效率;论文写作

0引言

本文对笔者从事《煤气与热力》编辑工作以来所接触的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引起作者的注意,在撰稿时尽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以提高论文的质量,提升稿件的录用率。

1科技论文内容常见问题

1.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字数过多:每个期刊都有每个期刊的特点及特定的稿约要求,《煤气与热力》杂志对于论文题目的限定字数为20字,一般不设置副标题。此类问题在审稿时,一般会要求作者自行修改题目,精减字数。文不对题:这样的文章刊出后,当读者检索时,看到文章题目认为是自己想检索的文章,但浏览完毕发现作者并没有对题目进行深度挖掘,未发现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长此以往,会使读者对该期刊失去信心。投稿论文出现此方面的问题时,一般会根据正文是否有价值,建议作者退修或改投。退修文章则建议作者根据正文内容修改题目或根据论文题目对正文进行修改完善。为了使论文更容易检索到,建议作者的论文题目尽量避免出现带上、下标的化学符号及标点符号。

1.2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与结论或引言混淆:有的作者直接将论文的结论列为摘要,或者将摘要与引言混淆,过多地阐述研究背景,并将历史和现状等节选一部分作为论文的摘要。鉴于在数据库检索文章时,一般只能免费浏览题目、作者、摘要等信息,摘要直接决定了读者是否要下载该论文,是否要引用等。因此,《煤气与热力》杂志摘要要求涵盖论文所有的内容,并将论文的价值点重点说明,以提升文章的下载频次和引用频次。《煤气与热力》杂志还要求摘要具有独立性,尽量不出现分子式,以便搜索。摘要中慎用“介绍”一词,该词学术性差,可用“阐述”代替。摘要中慎用“指导”一词,因为一般作者的论文对读者具有借鉴意义,“指导”一词不合适。摘要中尽量不用虚词“了”。如“分析了……”“表明了……”等,摘要应精炼,没有多余字。摘要过长:有的论文摘要过长,占据较多篇幅,不能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论文的价值点。一般论文的中文摘要以200~300字为宜[1],论文研究的结果或结论相对较长的摘要可不受此项限制。关键词不全面:有的论文关键词不能完整涵盖论文的重要信息,造成论文按关键词检索时不能被有效检索到。关键词过多、过少的问题也时有发生。关键词是用以表示论文主题内容的词语或术语。每篇论文宜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2]。

1.3正文

内容空洞:论文要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否则会使人读后毫无收获,既浪费了读者时间,也浪费了期刊版面。对于科技论文而言,论文应该具有一定的新创造、新见解、新发现、新发明。研究成果不能重复别人的工作,不能照抄,可以深化、发展和改进,从不同的角度或以新的论证方式研究老问题,提出新见解研究新领域,应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解决本地区本行业的实际问题。思路不明确:由于作者写作思路不明确,导致有些论文对于同一个问题,通篇反复论述,条理性差。建议作者重新整理思路,突出写作主题。原则性错误:对于科技论文而言,原则性错误最致命。不符合科学规律的论文、概念理解错误、常识性错误、图文不符、前后不一致等均会导致错误的结论,误导读者。论文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不能伪造数据,对每个公式、图、表都力求做到准确无误。

2公式图表格常见问题

2.1公式

《煤气与热力》杂志中较多出现数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数学公式中最常出现的问题是量的符号,首先是公式中量的符号未按标准书写,量的符号说明经常随机出现,未按顺序,另外较长公式的转行也未按要求进行。《煤气与热力》杂志编辑人员严格按GB3100~3102—93《量和单位》[3]标准对量的符号进行编辑核对。对于只有一个符号的量,必须使用此符号,别无选择。对有多个符号的量,优先选用《量和单位》中指明的第1个符号,括号内的符号尽量不用。有些标准规范、专著及参考文献中量的符号不符合国标《量和单位》,不宜效仿。作者撰写涉及数学公式的论文时,量的符号首先参照该国标。杂志社对常用的量的符号进行汇总,形成《稿约》[1]供作者参考。除去量的符号外,论文中涉及数学公式时,《煤气与热力》杂志还要求作者注意以下问题:非常识性公式,首先要求作者明确阐述出处,如果是作者研究的结果,要说明“我们研究得出了如下计算式”,如果从文献中引用的,要标明参考文献,引用的公式中量的符号也要符合《量和单位》要求;常识性公式,如胡克定律等不需要标注和著录;数学公式中所有量的符号均要按在公式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说明。说明量的符号时,量的符号与说明文字中间需要用破折号,有单位的量的符号务必注明。同一篇论文,相同的量的符号(指含义相同、单位相同的量的符号)不重复说明;同一篇论文,同一量的符号在不同公式中单位不相同,要用下标加以区分,或者只要出现该量的符号的地方均要进行说明。当论文中既有化学方程式又存在数学公式,需要分别编号,《煤气与热力》杂志数学公式按(1)(2)开始编号,化学方程式按①②开始编号。序号标注于该式所在行(当有续行时,应标注于最后一行)的最右边,如式必须转行时,只能在计算符号处,如“+、-、×、/、<、>、=”处转行。

2.2图

《煤气与热力》杂志中曲线图出现的频率较高,但投稿论文中曲线图格式符合编辑出版要求的很少,一般情况下,曲线图会返回作者修改,一遍不成,还需要继续修改,如此浪费了很多时间。作者撰写论文时,曲线图按要求一次完成,可节省修改的时间。《煤气与热力》杂志曲线图的要求为:曲线图的绘图区要求无任何辅助线;主要坐标轴线、次要坐标轴线以及后期作者为了说明问题添加的注释等均不能在绘图区出现;标值线向内;坐标轴用细线(0.3mm),曲线用宽线(0.5mm)[1];横纵坐标必须标注量名称和单位,只有在不必要标明的情况下(如无量纲)方可省略,无量纲量的单位为1;图的名称中一般不出现“图”、“示意图”;在曲线中,用“%”作单位是一个特例,“108”等不能用作单位,必须与标值放在一起。

2.3表格

表格也是科技论文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使表格内容更具有可读性,《煤气与热力》杂志采用全线表。表格中需注意:不得“图表并茂”,即数据不得用表格表达一遍,再用图表达一遍;对于并列的子表,子表之间的分隔线为粗线;表格形式力求简单,取简单的Excel表形式;对同一参数,小数点后的位数应相同;在表格中,用“%”作单位是一个特例,“104”等不能用作单位;特殊表格需要进行规范化处理。除上面几点外,表格应有自明性。表应编排序号,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表号和表题均置于表上,表格应从正文引出,如“……见表1”。必要时,应将表中的符号、标记、代码以及需要说明事项,附注于表下[4]。表内同一栏的数字需要个位对齐。

3投稿论文其他常见问题

投稿论文中还有一些细节问题,也是出现较多的问题,现总结如下。同一概念不统一用词:同一篇论文,作者描述同一个研究对象,有多个别称,容易使读者产生歧义。如同一篇论文,作者题目中出现名称为“负压燃烧燃气热水器”,正文中除了该名称,还出现了“风机下置的燃气热水器”;同一篇论文“平均每车次加气量”与“车辆单次平均加气量”交替出现,此类问题均应全文统一用词。用词不明确:如《煤气与热力》投稿论文中出现较多“液化气”,务必明确是“液化石油气”还是“液化天然气”。用词不规范:GB3101—1993《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第2.3.3条明确规定:不能使用ppm,pphm,ppb这类缩写。“ppm”不能出现在论文内,在有些科技期刊中,还在将“ppm”作为单位使用,这是不规范的。实际上,“ppm”是“百万分之一”的英文缩写,不是量纲一的单位[5]。

4结语

以上科技论文中的常见问题是笔者在审稿编辑过程中遇到的,此类问题大部分需要编辑提出修改要求,作者修改。如果作者在执笔写论文之前就已经知晓此类问题,就可以避免出现,节省作者时间和编辑时间,缩短见刊时间。同时,作者写作科技论文时,也可以参考欲投期刊已发表的论文格式。

参考文献

[1]《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煤气与热力》稿约(2014年1月)[J].煤气与热力,2014,34(1):B43-B46.

[2]王绍汉,董畔洪,陈雷.学术论文的撰写格式[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1992,6(1):73-80.

[3]国家技术监督局.量和单位:GB3100~3102—9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4.

[4]苏德毕力格.蒙古文版学报科技论文编写格式的规范性探讨[J].2011,32(4):364-368.

技术总结论文范文7

【关键词】青年编辑;科技期刊;能力素质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借助科技期刊交流学术,通过阅读他人的研究思想或者成果帮助自己产生灵感。其中,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的关键,青年编辑作为创办科技期刊的主力军,容易接受新的事物,对提升科技期刊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提高青年编辑能力素质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工作。笔者认为,青年编辑提高能力素质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补充职业相关知识

1.补充编辑学知识。①青年编辑上岗后,应参加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借考试机会,让青年编辑加强学习编辑学理论,包括政治、编辑、出版基本知识等。在此过程中,青年编辑可以查缺补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自身编辑学理论水平。②在数据库中搜索一些高质量报刊,例如《编辑工程与标准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等刊物,通过阅读相关栏目针对编辑工作提出的建议,开拓思路,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编辑,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学会使用新媒体工具,访问网站,捕获最新资讯。另外,通过参加编辑学术交流会议,掌握前沿编辑学知识。

2.补充著作权知识。著作权是期刊数字化发展的产物之一,为了避免知识产权纠纷,青年编辑在为学者提供信息服务时,必须掌握较为全面的著作权知识。①为了提高青年编辑学习效率,可采用案例分析方式,向青年编辑传输著作权知识,如分析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侵权纠纷等。培训专家在为青年编辑讲解案例的同时,要求青年编辑将案例内容与自己负责的工作联系到一起,从而加快对著作权知识的理解,对著作权引起重视,做好科技论文著作权保护工作。②关注科学技术著作权法律法规,在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同时,尝试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填补著作权认证书内容,以规范科技论文刊发行为。在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准确掌握法律法规,才能促进科技期刊健康发展。

二、及时更新知识与技术

1.及时更新专业知识。科学技术更新速度较快,青年编辑需要掌握学科热点,运用新技术和新理念来筛选稿件。因此,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是青年编辑成长必不可少的。青年编辑要关注学术动向,重点关注知名专家研究成果,随时掌握专家研究成果更新情况,以更新专业知识。国内外重大科学课题同样需要关注,可以通过检索方式收集此方面资料,作为专业知识更新内容。

2.及时掌握更新的数字化出版技术。作为一名青年编辑,应该跟上时展的步伐,及时掌握最新的数字化出版技术。文稿编辑软件是青年编辑需要掌握的基础数字化工具。在线投稿、接收稿件、稿件送审等多项操作都是青年编辑必须掌握的出版技术,这些技术操作依托于远程稿件采编系统。随着系统操作功能的不断更新,青年编辑需要迅速了解这些功能并熟悉操作方法,更新所学出版操作技术。

三、善于总结论文编写技巧及专业审核意见

1.善于总结论文编写技巧。探究编辑学理论编撰科技论文,有助于提升青年编辑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总结能力。青年编辑负责的工作具有一定创新性,需要选题组稿、审读加工,只有自己掌握了论文编写技巧,才能够明确选题、组稿、审读、加工方向,将总结的工作感受以文字形式展现出来,便可以得到研究价值较高的论文。

2.善于总结专业审核意见。为稿件选取合适的审稿人是青年编辑的岗位工作,只有熟悉审稿专家特点及熟悉领域,才能够保证选取的审稿人适合本篇论文的审核工作。此项工作的完成质量主要取决于青年编辑对审稿专家的了解。为了便于获取审稿专家信息,期刊单位可开发网上采编系统。编辑通过访问此系统,可以获取一些审稿专家基本情况,揣摩专家对稿件的判断审核思路,以提升自身的稿件分析水平,拓宽学术眼界。

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1.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在青年编辑各种能力中,学习能力比较重要。由于科技期刊对编辑的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存在信息技术更新速度较快特点,所以编辑必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将科技期刊编辑相关知识作为终身学习内容。第一,激发青年编辑对科技知识的学习兴趣,主动挖掘新的科技知识。第二,培养青年编辑锲而不舍的科学技术学习精神,当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鼓励编辑组成小组继续探索,与小组成员共同分析,获取新的知识。第三,在学习前,需要明确学习目的。根据学习时间划分学习阶段,为每一个学习阶段设定一个学习目标,以科技的动态信息作为重点学习内容。

2.善于学习。青年编辑应学习编撰稿件的多个操作环节,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在编辑加工稿件时,灵活运用新媒体编辑工具完成任务。如果遇到问题,经过思考未能解决,可向经验丰富的同事请教。在此过程中,自身问题思考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技术总结论文范文8

计算机科学的publication最大特点在于:极度重视会议,而期刊则通常只用来做re-publication。大部分期刊文章都是会议论文的扩展版,首发就在期刊上的相对较少。也正因为如此,计算机期刊的影响因子都低到惊人的程度,顶级刊物往往也只有1到2左右----被引的通常都是会议版论文,而不是很久以后才出版的期刊版。因此,要讨论计算机科学的publication,首先必须强调的一点是totally forget about IF(IF指影响因子)。另外一点要强调的是,计算机科学的绝大多数期刊和大部分的“好”会议都规模非常有限。很多好的期刊一期只登十来篇甚至三四篇论文,有的还是季刊或双月刊。很多好的会议每年只录用三四十篇甚至二十篇左右的论文。所以,当你发现计算机的每个领域都有好几种顶级刊物和好几个顶级会议,不必惊讶。整个计算机科学中最好的期刊为Journal of the ACM(JACM)。此刊物为ACM的官方学刊,受到最广泛的尊敬。但由于该刊宣称它只刊登那些对计算机科学有长远影响的论文,因此其不可避免地具有理论歧视(theorybias)。事实上确实如此:尽管JACM征稿范围包括了计算机的绝大部分领域,然而其刊登的论文大部分都是算法、复杂度、图论、组合数学等纯粹理论的东西,其它领域的论文要想进入则难如登天。另外一份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刊物为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CACM)。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ACM比JACM要像Nature/Science很多。JACM上登的全是长篇大论,满纸的定义、定理和证明,别说一般读者没法看,就连很相近的领域的专家都未必能看懂。而CACM则是magazine,既登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综述,也登各种科普性质的文章和新闻。即便是论文,CACM也要求文章必须通俗易懂,不追求数学上的严格证明,而追求易于理解的直觉描述。在十几二十年前,CACM的文章几乎都是经典。但最近几年,由于CACM进一步通俗化,其学术质量稍有下降。IEEETransactiononComputers为IEEE在计算机方面最好的刊物。但由于IEEE的特点,其更注重computerengineering而非computerscience。换句话说,IEEET ransaction on Computers主要登载systems,architecture,hardware等领域的东西,尽管它的范围已经比大部分刊物要广泛。就刊物的质量而言,ACMTransactions系列总体来讲都高于IEEETransactions系列,不过也不可一概而论。大部分ACMTransactions都是本领域最好的刊物或最好的刊物之一。大部分IEEETransactions都是本领域很好的刊物,但也有最好的或者一般的。非ACM/IEEE的刊物中,也有好的甚至最好的。例如,SIAM Journal on Computing被认为是理论方面最好的期刊之一。计算机科学方面的会议论文事实上起着比刊物论文更大的作用。大部分会议都是每年一次,偶尔也有隔年一次的。正规的会议论文需要经过2-4个甚至更多个审稿人的双向或单向匿名评审,并且所有被接收的论文会被结集正式出版。大部分ACM的会议都是本领域顶级的或很好的会议。大部分IEEE的会议都是本领域很好的会议,但也有顶级的或者一般的。会议的档次通常可以通过论文录用率表现出来。顶级会议通常在20%左右或更低,有时能达到10%左右。我所知道的最低的录用率为7%。很好的会议通常在30%左右。达到40%以上时,会议的名声就很一般了。60%以上的会议通常很难受到尊敬。但也有例外。大名鼎鼎的STOC(ACM Symposium on Theory of Computing)录用率就达到30%以上,但它毫无疑问是理论方面最好的会议。造成这样的情形,主要是因为理论方面的工作者不多,而大部分人对STOC又有一种又敬又怕的心理。

二、如何在SCI检索杂志上

1、引言

SCI–ScienceCitationIndex科学索引指数是美国Thompson公司推出的一种为科学工作者论文检索服务的论文引用指标。在我国它成为ThompsonISI论文检索数据库的代名词。ThompsonISI论文检索数据库挑选世界上一批有影响的科学刊物,将其论文题目和作者及作者单位、文摘和引用论文进行检索,建立数据库,并向世界各地科研单位定期发行他们的检索数据库,为科学工作者提供便捷的论文检索和引用统计服务。Thompson公司从事这项服务已经有45年。从按月出版收录数据发展到现在主要通过其ISIWebofKnowledge网页提供服务。国际上大学图书馆、科研机构是其主要用户。到2005年5月,收录的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已经达到13700多种。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实际上科学索引文献服务机构和产品很多,ThompsonISI仅是其中一种,但是由于其及时采用先进技术,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美国及英语地区的科研机构市场,已经成为世界科研人员使用的一个重要工具。因此,收录在SCI中的杂志论文比较容易被科研人员检索查阅。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科研人员希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被ThompsonISI检索的刊物上,从而使发表的论文成为SCI论文。其实发表SCI论文和发表其它国际论文并没有什么不同。但是被ThompsonISI收录的论文绝大多数是英文刊物,所以撰写论文一般要用英语完成。由于我国科研工作者总体英文水平还不够高,因此不免存在一些由语言引起的困难。有些科研人员经常问发表SCI论文有什么诀窍或捷径。本文分四个部分介绍在国际刊物上的基本内容、一般撰写和投稿过程和应注意事项。为希望发表SCI论文的年轻科学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由于作者是从事地理学研究的,所以内容可能不一定完全适合其它学科。不妥之处,请读者见谅。

2、发表SCI论文的捷径

首先要有值得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并且能够把它清楚地撰写成论文。什么样的研究成果是值得在“科学索引指数”SCI检索杂志上发表呢?答案是基于原始研究而未被发表的成果,即有原创性的成果。成果的量也可以参照同领域他人发表的量来衡量。一般应该比较充分,即对所研究的问题有较全面、系统的试验结果。若要较快地,可以争取投送到合适的特刊。一般刊物都会不定期地围绕特定专题出版专刊,专刊有专门编辑负责,一般有时限性。所以会比作为普通论文快些。但是切忌将与主题无关的论文投往特刊。若能够将论文写成短文,则可以投往有通讯栏目的刊物。会被评审得快些。

3、如何撰写SCI论文

从我们阅读的文章可以总结出来,一篇好的科学论文应该在其内容原创性、成果的新颖性、可读性方面给人留下较深印象。要使论文给评审者或最终读者留下深刻的好印象,首先论文内容要是原创的。对前人工作的评价深入透彻,恰如其分。这还不够,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或用现有方法得到独特的发现,或有新的应用。论文写作上,必须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语句通顺,表格信息丰富,图像图形能够达到拟补文字描述所不易达到的效果,有丰富的信息且可读性强。下面进一步介绍论文撰写应注意的一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