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改革和创新

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改革和创新

【摘要】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培养出应用实践性高级人才是院校办学的终极任务。传统本科院校教学过程中,主要围绕以“教材、课堂理论、教师”三点内容为中心展开教学。但是,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种方法对于满足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需求具有严重的负面作用,而国家当前推行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中明确提出,应该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将实践教学环节与职业技能培养作为重点建设对象。鉴于此,本文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展开分析,此次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提升我国高等院校教学水平。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高校教学;教学改革;课程创新

前言

目前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与传统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存在很大的不同,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的意义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育领域中,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建设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经过对多年教育教学经验的整理,逐步总结出“以应用型人才、本科生、教学、服务地方”作为培养主线的教育发展道路。但是,我国在该方面的探索依旧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西方先进国家来讲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基于此,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相当有必要。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征

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办学特征:

(一)办学定位鲜明,用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该种类型的办学特点主要是指从事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其与传统的研究型学院不同,专业定位主要面向区域特色技术人才培养,因此该类学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适应地方性经济的发展趋势[1]。

(二)办学目标鲜明,专一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该类院校主要以“应用”作为教学之本,教学导向与就业为主,毕业生就业统一面向一线从业岗位,是具备解决问题、维持工作运行的高技术应用人才。该类人才的培养优势在于毕业即具备较强的知识、技术思维运用能力,能够做到“知行结合”,切实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帮助企业提升经济效益。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课程体系设置过于集中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部推行人才强国战略后,大部分高校都将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趋向应用型,但是,在实际的课程设置上依旧存在“注理论,忽实践”问题,进而造成整体教学内容与与其教学目标出现偏移,该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课时安排。在金融学专业中,理论课程的学时高达80%,而实践课程的学时仅为20%,导致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根本没有应用到时实践操作中的机会,理论知识巩固效果可想而知[2]。2.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金融专业课程教师都将教学计划的重点集中在课本内容的知识点记忆,沿用高中阶段所常用的听、记、背学习模式,严重忽视创新精神培养。3.课程设置。多数课程的设置紧贴主体线路,忽略实际运用,完全依据职业要求进行培养人才,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

(二)相应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金融学的教学特征是要求学生完成专业技术、使用技能的教学目标。但是高校教师在教学期间依旧将讲解过程作为教学重点展开,极大程度的忽视了金融学知识的整体关联性。还有部分教师在课堂讲解过程中照本宣科,缺少案例教学的同时也缺乏实践操作的培训过程,该种单纯的知识输出教学方法,学生自身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金融学课程考核制度存在漏洞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在进行人才培养工作时必须将“应用型”作为教学标准组织教学活动,但是,我国高校在该方面显然还存在较多不足。以金融专业来讲,在该专业的考核制度设定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例如:对于一个学生的学期评价仅从该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和考勤次数方面进行评价,忽视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和成绩的考核,考核的目标也着眼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没有设置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考评机制[3]。另外,在试卷题型的设置上也存在注重考核记忆性理论知识。该类不合理考核方式的长久应用,不能客观评价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对于创造优良学风、教风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

高校学生学习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步入社会后能够实现自身社会价值,而实现价值的主要方法就是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所以,院校在进行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创新时,应该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踏实按照实践人才培养要求完成教学计划并执行,将知识内容与未来工作内容有机整合教学,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4]。然后重置教学内容,在设置金融教学内容时,无需过于专注每一门学科的完整系统性,大胆针对重复、理论难度高的课程进行裁剪,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最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注重教授现有金融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知识的更新,即使部分课本内容未及时更新知识内容,教师也应该面向学生进行知识全面更新,尤其是诸如商业银行实务、证券投资等实用型课程教学中更应注意该点内容。

(二)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针对教师自身进行改革,转变教师个人原有的传统教学思想,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应用“启发+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同时,教学活动开展期间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事先进行学习小组划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可以有效促进学生个体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5]。另外,还需要将案例教学方法高效应用起来,通过对重点案例、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深化学生对金融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鼓励其勇于表达出个人对于案例的见解和独特改进方法。当然,教师还需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节省课堂理论教学时间,提升教学效率。

(三)进行考核方式多元化创新

开展教学考核方式创新工作时,第一步需要将学生日常考察成绩、学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实践操作课程任务完成表现成绩进行综合,实现客观、公正、全面评定学生学期最终成绩,当然,在保证不改变这一大前提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在日常考评过程中适时丰富考核方法,调整每一项考评标准的比重,最大程度杜绝学生“期末扎堆泡图书馆”冲击期末成绩问题发生,避免学生养成遇事投机取巧的心理。第二步需要进一步充实每学期期末的考核内容,期末考试的试卷中不能仅针对名词解释、简答等纯记忆性知识点进行考察,必须适当增加可以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题型。第三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交际、领导、创新、实践、环境适应等能力的考察,平时多鼓励或者硬性要求学生进入到社会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将其纳入到日常学分考核评价中。

四、总结

综合全文论述来讲,本文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征着手,指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金融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课程体系设置过于集中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培养、相应教学方法过于陈旧等几点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创新金融学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等几点建议。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实用型金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作为实用性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金融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秦菊香,张晶.《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例[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18(01):92-95.

[2]陈邦瑜.旅游本科院校涉外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人才资源开发,2016,9(06):208-65.

[3]李文辉,孙红果.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7(S1):229-231.

[4]杨倩.国际金融课程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4):94-95.

[5]袁中华.浅析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专业股权投资并购课程的教学改革[J].金融经济,2017,10(12):124-125.

作者:汪玲 单位: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商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