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金融学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文章在分析金融业以及金融学课程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金融学课程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

根据教育部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人才的培养需要转向应用型,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业发展呈现出国际化、市场化和多样化的趋势,金融交易范围走向国际化,金融活动方式趋向市场化,金融产品趋向多样化,需要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金融人才。因而,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改革发展,将会大力的促进与推动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和对应用型人才的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产生了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促使着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当今各地的高等院校为顺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且证券市场交易和商业银行业务的模拟教学软件的普及,为了让学生熟悉金融市场,关注金融与我们日常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仿真的金融环境,各地高等院校都在建设文科实验室。互联网技术的发达,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多元化的模拟认知工具。各高校要将金融学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为实施应用性教学打造好物质基础。金融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融学也是变革中的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它不单单是一门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理论学科,并且也是一门为实际活动提供方法论的课程。在新形势下,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这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活动和运行机制及其各主体行为规律的科学的课程教学。

一、金融学课程的发展现状

(一)金融业发展现状

金融业是当前国家经济的核心,金融全球化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核心。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金融业发展和金融业创新呈现出国际化、市场化和多样化的趋势。因此,对于金融理论与金融实践的研究也逐渐步入微观领域。例如:各国金融交易不断走向全球化;金融产品日趋多样化;融资方式从银行、证券、保险等单一经营模式向混业经营模式转变;新的市场特点、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风险管理方法不断涌现。总之,这个时代金融业的特征是飞速发展的金融业全球化,金融知识的大爆炸、金融信息的瞬息万变。特别是我国,随着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及亚投行等国际金融机构或组织,以致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空前提高且还在不断融和。国外银行业或金融机构在不断涌入,国内金融机构也日趋向海外扩大范围并在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发展的界限日益复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斗有争,有互利也有互损已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特色。

(二)金融学课程发展现状

在我国,传统金融学的教学侧重于基本原理和理论的传授。近代以来,我国金融专业主要偏重于宏观理论和宏观分析。但是,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金融业务范围和经营方式不断冲击着传统的金融理论与模式,促使金融学这一课程必须根据金融理论的丰富和创新以及金融实践的发展及时更新课程的设置及教学内容。近年来许多专家与学者在这方面给予了很多的关心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很多新的教材确实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尽管这样,由于市场化进程的深入,金融微观化现象日趋明显,金融学在微观层面上的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金融学课程内容仍然显得很不全面,在教授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说服力,金融学课程教学依旧难以跟上迅猛发展的当前金融时代。

二、金融学课程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层出不穷。根据金融业发展现状与金融学课程发展现状来看,金融学课程及教学依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金融学的一些专业基础理论与业务知识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没有及时的更新或修正,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结构狭隘,大大削弱其分析与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金融行业是创新性极强的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后,各种创新更是层出不穷。具体包括金融制度的创新、组织的创新、金融市场的创新、金融的创新、金融服务的创新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它们在不同的行业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如今耳熟能详的词汇:Deleveraging即去杠杆化。美国在金融方面的创新,推动了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也给我国从事金融研究的学者带来了巨大的学习压力,但是也带来了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经济大衰退,这都是金融方面衍生品的推陈出新或杠杆化的作用。但是我国不能因为次贷危机对经济造成了消极影响或经济大衰退而放缓金融方面的创新步伐,如原油期货等,不能因噎废食。并且国内现行的货币银行学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也迫切需要更新,故需要对金融方面的教材进行更新以紧跟时展的步伐。

(二)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过于陈旧

很多的教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没有很好的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飞快知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信息膨胀”的时代但是我们的大多数的教科书是“换汤不换药”,书内的内容是20世纪的翻版。并且各高等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很少有教师是从企业或者金融部门到学校的,相关的工作与实践经验不足,这带来的是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先天不足”。而实践经验只能通过参与实践,才能积累和提高。

(三)金融学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严重落后

我国的其他学科的高等教育在教学观念上还没有完全摆脱计划经济时代教学的痕迹,教学主体仍然是教师,强调以传播知识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仍然比较落后,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仍然是处处可见“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法,而且理论内容没有更新过于陈旧,与现实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而我国的金融学高等教育与此类似。因此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综合素质不高,难以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做好开拓性与具有创新性的工作,他们只能胜任某种“螺丝钉”式的工作,所以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很难立于不败之地。

(四)金融学专业发展逐步微观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传统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被打破,金融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被细分成多块,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地方课程内容交叉重复

现在金融学主要介绍金融的基本元素、金融市场和宏观调控,而微观金融在最近几十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金融学在微观层面上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如投资学、公司金融学、金融工程学、微观货币银行学、金融市场学和行为金融学等,使得以宏观金融为主的传统的货币银行学的教材和教学的内容很不全面与陈旧,在教学的过程中说服力明显不够。中国逐步的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市场,中国的金融经济与世界的金融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中国资本市场规范化的进程也逐步加快,对微观金融的全方位研究是大势所趋。而我国金融学过分注重金融理论数学推导,学生理解接受十分困难,实际应用内因少,并且金融学教学是建立在经济学和数学基础上的学科,与数学、经济学、统计学等课程内容存在交叉和重复,需要删减重复的内容,增加证券、保险和基金等微观金融学的内容,与国外金融学的教学进行接轨。并且金融学教学内容要讲究实用性,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要求,减少理论性较强的宏观金融学内容,增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微观金融学内容,因而让学生接近和了解现实,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我们不仅要强调微观类的课程建设,而且也需要重视宏观类的课程建设,提倡的是宏观和微观金融课程的平衡协调发展。

三、金融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综上所述,由于金融学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于经济金融形势变化,学科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思索、创新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该课程发展适时适宜,与时俱进成为必然。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具体情况,以下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优化金融学教学内容

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一直在变化,全球金融危机不断爆发,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国际货币体系出现改革的趋势等,而教材的更新速度往往落后于金融领域自身的发展速度。因而,货币银行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讲授概念和理论,而且要与时俱进,将经济金融领域最新的研究理论与业务实践成果介绍给学生,从而使学生习得的知识与技能是最前沿、紧跟形势发展的,所培养人才知识结构无论从横向还是纵深来考量都是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优化教学内容,第一,是选用优秀教材、教育部推荐的教材以及最近出版的教材,优化教材选用水平。第二,金融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应做到理论与实际、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譬如,在信用部分,结合2008年发生次贷危机与后来的欧债危机,阐释信用的泛滥怎样导致危机以及对社会与经济的严重破坏性。例如,在讲授国际货币体系这部分时,可以补充介绍变革的趋势。伴随着新兴国家经济的不断崛起,为取得更多的话语权,新兴国家积极在现有体系中获取更多份额和投票权,也在极力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从而打破欧美垄断,实现本国货币国际化,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如已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第三,教师应把金融的教学和金融学科的发展相联系,时刻保持对金融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的关注,及时补充、更新、优化内容与知识,以尽量保持课程、教学、教材的时效性。

(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金融学教学改革,必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精通、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各高校可以采取一些“因校制宜”的机制来培养和留住高水平的教师,如特殊的用人机制和留人机制。特殊的用人机制,特别是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各校应该引进国际名校的管理机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因校制宜”的制定出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的用人机制。留人机制具体包括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和情感留人等。当下部分高等院校实施“终身教授”制,使终身教授所受的约束较少,可全身心投入关注的研究领域。加强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必须建设一支既懂金融理论又懂金融实务,结构合理、知识丰富、基础宽厚、具有较强的数学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所以,金融学教学改革的迫切任务与必要条件是要打破人事制度的束缚,让人才能够在社会与学校之间自由流动。

(三)更新金融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总量增加,各国高等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注重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的能力。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我们打破原先的人才培养模式。金融学的教学方法要以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在全国各高校广泛推行案例教学及模拟教学,与国际先进金融学教学方法接轨,提高国内的金融学科水平。通过问题教学与案例教学等方法,可以通过教师营造具体情景,师生在探究知识时双向交流,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校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取决于高校金融学专业的定位,我们对比中外著名高校的教学方式,中国高校擅长“原理教育”,国外高校则擅长通行案例式和模拟式教育。案例式和模拟式教学在我国的金融学本科教学中几乎是空白且MBA教学也才起步。但是金融活动日益复杂,提高了金融学的教学要求,而适应这一要求的理想手段就是案例式和模拟式教学。金融模拟教学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对于初级的金融模拟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室来实现,但中、高级的金融模拟教学则需要投入巨资购入教学软件和信息接收系统才能实现,才能让真实的金融市场运作走进教学课堂。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必然是一场会触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的教育革命。

(四)金融学教学培养目标的改革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前沿阵地,它培养出的金融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理论功底、极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活跃的创新思维和快速的学习能力,为了顺应时展以及培养能够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杰出金融人才,需要对金融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强调以下方面:第一,理论是基础,加强金融传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夯实金融理论功底,使之具有比较宽厚扎实的金融经济的理论基础。第二,对金融学理论知识掌握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理论,而是可以应用所学理论合理地分析现实经济中的问题,所以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从事金融实务问题的能力。本科期间的实务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际的工作技能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能力,以增加经验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对金融学专业来讲,比较重要的还有与金融学相关的原理性知识、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第四,金融学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对市场经济的敏感性和社会适应能力。四、结束语综上所述,我们必须深化金融学改革,优化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金融基础知识和理论、有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全球化视角与本土经验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君默.金融工程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金融教育研究,2016,29(4):69-73.

[2]郭建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地方高校专业建设策略选择——以邵阳学院金融工程专业为例[J].高教学刊,2016(20):72-73.

[3]董春丽.应用型本科高校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学”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2017(24):28-30.

[4]何静.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4):203-205.

[5]徐玉莲,王颖,那娜,等.理工科院校金融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高教学刊,2016(17):70-71.

[6]王斌.我国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1):156-157.

[7]仝群旺.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探析———基于“互联网+”的视角[J].学理论,2017(12):216-217.

[8]李文辉,孙红果.论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S1):229-231.

作者:邓旭霞 单位:湖南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