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以应用型高校所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视角审视该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二是实践教学设施资源严重不足,三是本土案例材料较为缺乏,四是“一言堂”教学模式较为普遍,五是重视实践教学的环境尚未形成。基于此,为《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一系列有益的改革建议,以期为我国应用型高校构建起有效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体系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应用型高校;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引言

应用型高校以培养应用型多层次人才为目标,而《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应用型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程教学的成败关系到应用型大学多层次人才培养的成效。所以,对应用型高校所开设的《西方经济学》课程进行系统研究分析显得非常必要而重要。《西方经济学》作为经济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基础学科课程,它以宏微观经济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去把握现实经济的运行规律,有助于更好地去理解现实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经济问题[1]以及政府实施各项经济政策的缘由和预期效果[2]。然而,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该议题也引起了我国学术界的广泛关注[3—5]。通过对现有研究的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在探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时,普遍存在着缺乏理论基础支撑及研究“碎片化”等问题。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人、机、料、法、环)的理论视角来系统梳理与分析我国应用型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益的教学改革建议。依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影响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要素可以划分为五大维度,分别为:人、机、料、法、环。其中,人是指生产者内在素质及能力的高低;机是指生产设备或设施的实际状况;料是指生产物料或材料的质量水平;法是指生产方法或方案的优劣程度;环是指生产者所处微观和宏观环境[6]。受到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启发,近年来有学者基于“人、机、料、法、环”五个维度来系统分析工商管理专业实践和实验教学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议[6—7],但是尚未发现有学者基于该思路来审视《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教学所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本文在参考现有研究[6—7]的基础上,拟从“人、机、料、法、环”五个维度来对我国应用型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机制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其中,“人”方面是对教学师资力量进行分析,“机”方面是对教学设备(设施)方面展开研究,“料”是对教学案例材料方面进行探讨,“法”是对教学方法或方案展开分析,“环”是对教学的内外部环境进行研究。然后,基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所遇到的问题及挑战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案,弥补现有研究缺乏理论基础支撑及研究“碎片化”所带来的不足,同时为我国应用型高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一、研究设计

为了充分把握我国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笔者遵循现有研究[8]的方法及思路,通过不同类型的途径来收集多种类型数据。例如,通过现场调研与访谈来收集原始数据,通过查阅调研对象的内部档案资料、权威报告、媒体报道以及研究文献来获取二手权威数据。然后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三角印证,来确保所收集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提高本文的研究信度及效度。首先,通过CNKI、百度学术、Google等网页搜索工具来追溯与分析那些与本文研究议题密切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并开发出用于现场调研的半结构化调研访谈提纲。其次,笔者在2018年6月份基于所开发的调研访谈提纲对我国东部地区7所应用型高校的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相关教师展开现场调研来收集各种类型的数据及材料。再次,笔者将所收集的全部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并构建了研究数据库,确保研究结果能够再次重复,提高了本研究的信度[9]。最后,笔者基于所收集的各种类型数据,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人、机、料、法、环”五个维度开展数据编码,建构数据间“证据链”,为下文分析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提出教学改革建议提供理论依据。

二、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养成经济学思维,使得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与理解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于现实经济生活,同时又进一步指导现实经济生活,因此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然而,经过笔者的现场调研访谈以及分析所收集的各种资料,发现我国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及挑战,主要体现在“人、机、料、法、环”等五个维度。

1.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西方经济学》的课程教学要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众所周知,西方经济学理论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与中国现实国情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国内经济现象及特征可能更能唤起他们的浓厚兴趣[10]。作为教师,在《西方经济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融入中国特色的经济元素。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很多应用型高校的师资队伍中不乏博士、博士后甚至海归等高层次人才,但是很多教师普遍缺乏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他们的人生轨迹大部分是“从学校到学校”,对我国实际经济国情及运行情况把握不够,造成了他们在讲授《西方经济学》的过程中,拘泥于教材和西方理论,仅停留在理论知识和经济模型的讲解,较少联系与分析中国的实际经济情况。以笔者所调研的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为例,该院所有教师都是研究生毕业后成为高校专职教师直接走向讲台上课。由于缺乏国内经济实践背景,他们在课堂授课过程中经常理论脱离实际,在论述经济问题时欠考虑国内的现实情况,直接套用西方经济学理论,照本宣科。每当课程结束了,学生只记得碎片化的经济理论模型和专业术语,无法使用所学到的经济理论知识去解读国内的经济问题,使得《西方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机:实践教学设施资源严重不足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11],要求教学能够紧扣社会现实,反映经济的实际状况。因此,实践教学在西方经济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然而,很多应用型高校并没有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配备丰富的实践教学设施及场所,也缺乏各种《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模拟软件,影响了这门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实施。这可能与很多学校对西方经济学存在误解(认为该课程是纯粹理论课程)而导致实践教学缺乏资金与政策支持有关。以笔者所调研的某大学商学院为例,为了应对《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对设施资源和场所的刚性需求和学校缺乏配备该课程实践教学设施之间的矛盾,该学院做出各种努力。例如,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和场所,通过开设第二课堂来完善教学实训体系。即使如此,由于实践教学设施的紧缺,导致《西方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效果仍然不尽如人意。

3.料:本土案例材料较为缺乏

由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难懂,而鲜活的社会经济案例材料有助学生去理解和把握该门课程大量比较枯燥的经济术语,帮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经济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生活中所发生案例结合起来去了解和把握经济的运行及发展规律,从而真正地起到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然而,经过笔者调研发现,高质量的本土案例材料和数据对于很多应用型高校而言非常缺乏。《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案例几乎均来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与中国的现实情境存在着一定区别,导致学生对教学案例缺乏感性的直观认识。即使有些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偶尔加入了一些中国案例,但是往往没有依据中国现实情境来对西方经济模型的适用性做出分析和调整,导致一些西方经济理论难以对中国所面临的实际经济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总体上,很多应用型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案例教学遇到了“无米之炊”的困境。

4.法:“一言堂”教学模式较为普遍

相比其他课程,《西方经济学》课程的理论较为抽象,数学公式和图表较多,内容相对繁杂[12]。该门课程需要开展经济原理的推导、分析与归纳,以培养学生娴熟地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来对现实问题做出专业判断与预测。这些特点导致这门课程遇到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困境。笔者对东部地区7所应用型高校进行调研发现,它们开展《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普遍采取“一言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中更多地扮演着知识“灌输者”的角色,而学生在课堂中更多地扮演着“倾听者”和“接受者”的角色。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双方缺乏充分的互动与交流,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创造性[3]。此外,这种“填鸭式”课堂讲授往往让学生觉得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非常枯燥难懂,更谈不上学习兴趣。总之,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内容缺乏自己独立判断与思考,学生的经济思维得不到有效训练,现实经济现象和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升。

5.环:重视实践教学的环境尚未形成

西方经济学仅靠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能否有效地推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决定着《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教学的成败。经过笔者调研发现,很多应用型高校受到传统理论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西方经济学》的教学仍然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少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觉得学生只要拥有较为深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就能够理解和把握社会经济运行问题和规律。基于以上观念的影响,导致不少应用型高校开展《西方经济学》教学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状况,实践教学成为了一种“形式主义”。甚至一些学校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仅将《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停留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实施,也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来客观评价学生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洞察力。

三、《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改革思路

作为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西方经济学是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重要基础。教师讲授好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我国的经济现象及背后所蕴藏的影响机制,这对引导我国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进行改革。

1.人:优化教学师资队伍

通过《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作为教师应该要教会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现实所存在的经济问题出发,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所面对的最大实际就是中国的国情[13]。那么对于担任《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必须除了要拥有较高的经济理论水平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外,还应该对中国经济现实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然而,很多应用型高校普遍缺乏这种“全面型”教师。为了应对这个局面,学校要加强《西方经济学》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学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去推动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纯理论型教师积极深入社会实践,多关注中国经济现实问题,充分挖掘经济学理论所蕴藏的社会现实意义。其次,学校应该大力支持教师所研究的课题与中国现实国情充分结合,使得教师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现状及存在问题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最后,学校主动邀请那些对中国经济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对纯理论型教师进行交流与培训,使得他们对中国现实国情形成更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通过以上措施培养出来的教师在讲授《西方经济学》时,就不会仅限于教给学生教科书上的专业术语、原理和模型,还教学生如何面对实际,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和运用西方经济理论知识去解读社会所存在的各种经济现象,从实际经济问题出发去掌握西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

2.机:丰富实践教学设施资源

西方经济学理论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较为抽象难懂,需要与实践情景相结合去理解把握。为此,需要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及场所,包括与金融证券机构联合建立实习教学基地,为《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西方经济学理论与中国实际国情进行有机结合。此外,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所需的设施场所更需要经费和政策支持。鉴于此,学校应该加大对《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设施资源的支持力度,努力增加实践教学场所,积极引进各种经济实践教学应用软件,确保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去把握我国实际经济情况,以及熟悉地利用理论知识来解读政府所颁布的经济政策目标导向和经济运行背后的规律及机制。

3.料:建立起本土化经济案例库

对于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较为难懂,因为它存在着大量枯燥和生硬的经济术语和理论模型。而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其源于社会经济现实生活的鲜活性与生动性,可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经济理论知识,使得他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联系实践[10]。鉴于当前《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普遍缺乏本土化经济案例,应用型高校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来加强关于以中国国情为主的经济案例研究,建立起能够更好地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的高质量案例库。例如,学校以“教学改革”课题形式去鼓励教师有意识地开发本土经济现实案例,从现代经济学理论视角出发去观察、分析和解释我国经济现象,力争实现经济案例的本土化。此外,学校还应鼓励教师收集开发与中国本土案例存在鲜明对照的欧美以及其他国家的经济案例,推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同时引用不同国情背景下的经济案例来开展国际化比较分析,以揭示西方经济理论模型的普适性以及不同国情背景下的差异性,帮助学生在比较分析过程中掌握西方经济学理论。

4.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学以致用的课程。它不仅能够解释社会经济现象,而且能够提供一套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从事经济学研究是从社会经济实践问题出发,而不是从书本理论出发。这就要求讲授《西方经济学》的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讲解书本理论知识,更应该要引导学生面对现实,从实际经济问题出发(而不是从书本出发)去学习和研究经济学[13]。那么,如何有效地克服现有教学方式的不足就变得非常重要。首先,应该打破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吸纳多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地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乐趣所在。其次,在课堂上采取讨论和现实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某一个议题和案例展开辩论,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不断质疑,甚至鼓励学生对某一经济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新知识和锻炼新思维,加深对现实经济现象背后所蕴藏的规律及机制的理解。

5.环:改变“轻实践教学”的办学环境

《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多关注社会经济热点,提高他们对西方经济理论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帮助学生联系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并恰当地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为此,需要纠正应用型高校多年来开展《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所沿袭的“轻实践、重理论”的办学模式,将社会实践教学提升到和西方经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换言之,学校需要加大对《西方经济学》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在人力、资金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提高实践教学在总课时的比重。总之,应用型高校的管理者和教育者要意识到实践教学环节会影响到《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教学的成败,需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以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出整个学校全体上下重视《西方经济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结束语《西方经济学》培养学生的经济学分析思维,让学生联系中国实际国情,恰当地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理论知识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13]。《西方经济学》是应用型高校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学习好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的重要基石[11]。然而,很多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必须深化改革。如何有效地改进《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适应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成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人、机、料、法、环)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应用型高校《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改革建议,以期为我国应用型高校构建起有效的《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体系提供一定的启示。

作者:张艺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