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视角下雾霾治理困境

公共经济学视角下雾霾治理困境

摘要:当下中国,雾霾弥漫在多个城市和地区,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仅受到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制约,也成遭受着环境污染带来的健康压力。日益加剧的雾霾问题引发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因此,文章将基于成都市雾霾形成的自然因素,运用公共物品属性,市场失灵,偏好缺陷等理论分析雾霾产生的经济原因,并结合集体行动困境模型分析雾霾治理的重难点,借此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浅析雾霾治理困境。

关键词:公共经济学;雾霾;形成原因;治理困境

2012年以来,“十面霾伏”,“闻霾色变”等词语在人们的交流中逐渐流行起来,它们反映出当今社会空气污染的严峻现状。在成都,冬季出行时口罩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装扮。空气污染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心情,更是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因此,提高雾霾治理效率,多项手段齐发,稳步推进是当前治理的核心内容。

一、成都市雾霾形成的自然原因及公共经济学原因分析

(一)成都市雾霾形成的自然原因

成都市整体风速较小,湿度较大,四季季节分明,一年中存在逆温层的天数超过200天,其中近地面逆温层天数超过150天,这些地理条件都是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在水平和垂直方向扩散。再加上成都市所在地区是盆地,常形成多雾天气,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增大了地面摩擦系数,使风流经城区时风力、风速等有所减弱,进而导致水平方向静风时间增多,极不利于大气污染物向城外扩散和稀释;并且冬季pm2.5数值较高,因此更易出现雾霾,空气质量较夏季更加糟糕。以上是简单地从地理条件气候等方面来分析成都市雾霾形成的自然原因。后文将从公共经济学角度来分析雾霾产生的经济原因。

(二)大气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导致“免费搭车”现象难以避免

大气是典型的公共物品。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属性,导致整个社会在空气资源利用方面“搭免费车”的现象时有发生。成都市机动车拥有量是464万辆,它们为代表的废气移动源排放以每年超过14%的速度增长,氢氧化物排放占全市尘污染总量一半以上。全市正在施工的工地有2600多个,扬尘污染涉及地点多范围广。接近两万家工业企业的生产以及1550万人的生活,也是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由于是公共物品,大家都缺乏保护大气的观念,个人也会漠不关心。

(三)外部成本因素导致市场配置失灵

市场在考虑投资、生产和消费时,会过多地考虑了成本与收益两个因素,这就导致可能会忽视环境等外部因素。特别是当环境成本付出的代价小于自身生产成本时,这项外部因素会被忽略。目前,成都市成为我国“新一线”城市。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各大企业借着这一发展的“东风”,纷纷加大生产规模,增加自己的收益。例如房地产行业更多的圈地修房,工地日益增加;加工企业增加产品类型,而忽视了生产污染成本;汽车行业增加产出,提高企业的销售量,而忽视了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等等。因此,忽视环境成本因素所造成的雾霾问题及健康压力只有转嫁到社会其他方面,市场配置显得十分乏力。

(四)公共管理者的偏好缺陷导致其雾霾治理效果不显著

公共管理者的主观选择也是存在差异的。如果他们对某事一事物的好处评价过高,对它的缺点评价过低,可能就会执行方案;如果他们对一个事物的坏处评价过多,好处评价过低,可能也就会放弃方案。但是公共管理者也是经济人,他们常常会做出第一种选择。在面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时候,他们可能会首先选择经济发展,想要等经济发展后再来修补环境,这种“先发展后治理”的错误观念使得地区短期的经济利益得到满足,但是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却层出不穷。

二、成都市雾霾治理的困境分析

(一)排废企业集体行动的囚徒困境

在前文中讲到空气是典型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在雾霾严重的今天,各个企业向环境排放的废气已经是雾霾形成的重要因素。企业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以实现短期利益,从而不能在社会中实现帕累托最优。

1.囚徒困境模型假设

在理想环境下:在某块区域内,从排废企业中选取两个生产条件和规模、发展前景一样的企业:甲和乙。两个企业在对待排放废气的问题上,有两种选择:排放不合格的废气气和排放合格的废气。对于甲企业而言,当选择排放不合格废气的方案时,就可以节约治理废气的成本,从而使得获得收益A(A>0);当甲选择排放合格废气的方案时,则需要增加治理废气的成本。因此收益为B(A>B>0,下同)。同理,对乙企业而言,当乙选择排放不合格废气的方案时,那么乙企业的收益为A;当乙选择排放合格废气的方案时,收益为为B。(A>B>0)当甲和乙两个企业共同采取某种策略时,就不发生相互之间向政府举报。如果甲企业选择排放不合格废气,乙企业排放合格废气,那么,乙企业会向政有关部门举报,甲企业将会受到惩罚,甲的收益将会变为E(E>0),B企业则会得到因举报带来的好处:甲企业的停产将会使得乙企业的产品需求增加,由于治理成本的存在,乙企业的收益为F(A>F>B>E>0,下同)。同理可得,如果甲企业选择排放合格废气的时候,乙企业排放不合格废气,乙的收益将会变为E,甲企业的收益为F。

2.囚徒困境模型的分析

从博弈过程可得出,无论甲乙企业做什么决策,为了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博弈的结果都倾向于两个企业排放废气。这就产生了一个囚徒困境。雾霾之所以难以治理,从废气治理这一方面来看都是难以解决的困境。企业在利益最大化的指引下,最终倾向于采取排放废气的策略,所以,雾霾越来越严重,反而出现了政府努力解决而现实越来越严重的矛盾。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困境

每个人都是经济人,集体的利益跟个体的利益出现不一致时,个体为了满足自身利益需求,就会出现集体行动的困境。曼瑟尔•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一书中批判了个人选择服从于集体利益的传统集体行动观,并提到如果集体中不存在强迫手段,或者是集体中的人数不足够多,个人将不会自觉地按照集体的利益采取行动。例如又将上文的废气排放问题来分析,每个企业都愿意在花费最少成本或者没有成本的情况下来处理企业排放的废气。因此,满足个体最大化的利益必然损害集体的利益,这种追求短期利益是不可持续的,因此集体行动的困境也难以解决。

(三)成都市废气排放的治理困境

综上所述,雾霾成因复杂,雾霾治理涉及利益广。简单地从废气排放这个方面来说,就存在囚徒困境以及集体行动困境,造成这两个困境的根本原因都是受个体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使得个体利益高于集体利益,出现了为了短期利益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社会现象。因此囚徒困境以及集体行动的困境是当前雾霾治理需要克服的重要问题。以成都主要工业产品之一钢铁的生产为例,其对大气造成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系统排放的废气。污染气体的产生过程很复杂,污染也是多方面的。钢铁厂废气中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烃(碳氢化合物)、烟尘、粉尘等,而钢铁企业典型工艺排入大气的颗粒物80%以上是颗粒更小的PM2.5,说明其主要污染排放物都为雾霾天气的构成物质。而成都目前第二产业产业发展是以机械、汽车行业为主导的,其发展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物的排放需求。因此,怎样平衡各个企业间的利益,减少废气排放的污染后遗症,都是我们接下来治理雾霾重点考虑的方面。

三、总结

在现阶段雾霾治理过程中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考虑雾霾发生的季节性因素,成都市的产业分布以及污染源的分布状况,既要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也要去改善人为污染的局面。城市雾霾治理任重而道远,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在当前经济减速增长过程中,不仅是雾霾治理的契机,同时也有新的挑战。雾霾问题的出现,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小文,朱琳,等.城市雾霾治理实证研究———以成都市为例[J].财经科学,2016(02).

[2]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3]李会泉,张懿,修彩虹.钢铁生产流程污染贡献综合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8(03).

[4]何良.透过数据看红星路改造的重要性[N].成都日报,2015-10-12.

作者:袁永庆 单位: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