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体系建设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县域范围。县域范围是指以县为行政单位划分的地理空间,同时包含以县级政权为主体、囊括乡镇(州)以及行政村的行政管理体系。2.精准扶贫档案。精准扶贫档案是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3.管理体系。管理体系是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

二、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问题与不足

1.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目标导向不明。在开展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此项工作的目标,即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对于县域范围的精准扶贫工作,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着“贫困县不摘帽才能得补贴”的错误观念。另有一部分人员认为从事县域范围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并非具有实际作用,这样的观念也是错误的。在以上两种错误观念的引导下,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目标也难以获得正确的、明确的导向,分别表现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目标选定偏误和目标选定过低,并衍生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不作为和机械化的现象,甚至在部分地区出现了精准扶贫档案资料遗失、缺漏、自相矛盾等情况[1]。2.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标准不一。目前,大多数的县域范围尚未制定详细的档案收集清单和管理标准,贫困村的扶贫档案管理标准不一致,导致了档案内容混乱,存在材料不全、分类不一致、摆放混乱等问题[2]。经详细梳理,主要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一事项不同标准。主要表现在有些档案偏向于表现贫困户的收支情况,有些偏向于表现贫困户的住房情况,或是突出生活条件情况,还有侧重于其他方面[3]。二是同一表格不同方法。由于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人员往往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因此对于同一套扶贫档案表格的理解和填表方式有所不同。三是同一级别不同分类。乡镇与村两级中乡镇与乡镇或村与村的同级单位各自精准扶贫档案的分类标准不统一,为县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部门收集汇总资料造成了障碍。当然,不同类型的贫困户的规范和标准必然是有所不同的,同时不同县域、地市以及省份之间的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因面对各自扶贫实际情况不同也应当有所不同。3.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软件、硬件以及人员三个方面,其中核心要素是人员。当前现状是软件方面面临着部分山区贫困乡镇和村落网络不通的情况,硬件方面则存在着设备老旧、配备不齐的情况。核心要素人员的情况更为严重,主要表现如下:一是数量短缺,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人员大多为兼职人员,且队伍相对不稳定,更换较为频繁,这与档案管理工作的系统性和延续性相悖;二是质量不高,档案管理基本素养不足,从事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的人员大多数为非专业,学历水平不高,部分地区存在老龄化现象,这就导致管理人员自身对扶贫档案信息填报、保存管理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了解不充分,这与这与档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相悖;三是缺少学习培训的机会,一方面由于经费紧缺、工作任务繁重,扶贫档案管理人员较少能够外出学习,另一方面也由于学习培训意识较差,扶贫档案管理人员较少主动争取学习培训的机会。4.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信息互联不畅。按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中有关信息化的要求,部分县域范围的精准扶贫档案已经建立了信息系统。但是,受限于部分地区尚未铺设网络以及网络链接不好的情况,同时还存在系统开发者不同造成的不兼容情况。总之,会造成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信息无法及时、顺畅实现互联互通,相关数据无法共享。此外,精准扶贫档案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存在着扶贫对象信息不保密、个人隐私遭泄露等问题[4]。

三、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对策建议

1.建立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目标体系。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目标导向不明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观念,表象在于目标。但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合理的选定目标有利于更正错误的观念。因此,需要县级行政主体合理明确选定县(县级市)、镇、村三级各自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目标,进而形成三级管理目标体系。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基层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将监督检查与审核工作落到实处,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实行问责制[5]。在三级管理目标体系的约束和要求下,错误的观念才能够得到修正,从而达到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工作“标本兼治”的效果。2.制定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标准不一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统一的原则和规章制度。地方政府依据的文件大多数为国家及省市一级政府颁布的相关规章制度,较少细化到县域范围,其政策效力和指向性往往在县域范围难以得到切实发挥。因此,建议制定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标准,对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进行精细化管理。例如,严格规定建档立卡的步骤和程序、统一制作精准扶贫档案的表格、统一乡镇一级各单位的数据上报格式等。3.构建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人员培训机制。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工作人员队伍的问题。因此,建议依据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规范和标准,并具体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稳固现有队伍,以精准扶贫工作首席档案管理员的形式上报一名县域范围内各单位人员队伍情况;二是适度扩大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尤其是吸纳具有一定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三是分批次定期组织县域范围内的所有扶贫档案管理人员。4.打造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在县域范围内,建立囊括县(县级市)、镇、村三级行政区域和行政管理体系的三级精准扶贫档案数据中心,村随时收集上报扶贫工作进展,乡镇及时整理更新数据,县(县级市)精准扶贫档案数据中心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帮扶追溯、动态管理[6],及时促进县域范围内扶贫档案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提升扶贫档案的数据提取和分析能力,进而形成有据可依的扶贫规划决策。此外,还要注意精准扶贫档案信息安全问题,同时避免贫困户的个人隐私信息泄露。为了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精准扶贫档案对于脱贫攻坚工作的促进作用,各地区都进行了广泛而又深入的实践探索。本文聚集县域范围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分别从目标体系建设、标准体系建设、组织队伍建设以及信息平台建设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相对合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实践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刘艳.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7(2):73.

[2]杨继英.扶贫档案管理的现实困境及其策略选择[J].经贸实践,2018(15):282+284.

[3]伍国勇,余玉语.“一户一档”精准管理困境及其破解———来自贵州Z县五星村的案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6(6):34-40.

[4]赵滟.云计算背景下的重庆农村扶贫开发档案管理[J].山西档案,2015(2):79-81.

[5]潘梦雅,刘芮.农村精准扶贫中的档案管理工作[J].兰台世界,2018(S1):59.

[6]张素贞,陈庆菊.构建“四化”体系助力精准脱贫———新泰市扶贫档案管理经验做法[J].山东档案,2017(6)73-74.

作者:王晓雪 单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广西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