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工业经济范例

县域工业经济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1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是指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依赖和制约的预警体系。通过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管理,形成风险承担和管理制度。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主要包括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预警分析组织机制,财务风险分析机制和财务风险处理机制。预警组织机构是财务预警的核心部门,主要由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和管理咨询专家组成。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需要信息传递收集技术,将财务信息及时传递到相关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财务预警分析系统是核心,主要将财务数据信息进行核实和比对分析,通过环比和横比的分析,发现财务风险问题,及时评估相关损失。财务分析机制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做到不偏不倚,客观真实。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关键,不怕出现问题和风险,要在出现问题和风险之后及时处理和应对,尽可能降低风险所带了的影响。

二、施工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一)施工企业债务风险较大

施工企业施工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率低。部分施工企业需要垫付资金,资金缺口较大,财务风险较高。在举债过多的同时,容易造成流动性过低,偿债压力较大,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和事业部一般都是非独立法人,不可从金融机构贷款,一旦自有资金周转不开,就要向银行筹借新债偿还旧债,本金利息较高。

(二)施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高于利润的增长,施工企业获利能力较差

项目工程竞争力不强,最近几年,劳务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不断攀升,总成本过高,项目存在亏损风险。

(三)资金周转效率较低

尤其是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较低,营运能力不够高,应收账款转为坏账的风险较大,企业存货库存较高,企业财务风险加大。施工企业管理不善,粗放式管理,导致公司生产开支较高,施工成本居高不下,还未竣工就已经亏损严重。

(四)现金流量偏低

部分生产经营设施老化,银行资金需求量大。由于盲目扩张,摊子较大,施工企业效益较低。

(五)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主要涉及财务风险中的利率风险、负债结构风险、决策风险和监督管理风险,投资风险涉及投资周期风险、投资回报风险,施工企业往往陷入经济纠纷和意外事故,涉及的金额都较大,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营风险。因招投标风险的存在,在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形成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施工企业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形成的风险。国家节能减排、扩内需措施的不断实施,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较大,施工企业的业务量较大,涉及资金较多。与此同时,施工企业人员较多,人员和企业相对过剩。我国施工企业在进入国际施工市场的同时,国外施工企业也进入国内市场,加大了国内施工市场的竞争,后金融危机时代,建筑市场萎缩,施工企业较多,部分企业为中标不惜以低价竞标,财务风险较大。金融危机对施工企业产生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风险较为凸显。另一方面,由建设合同、法律形式形成的风险。施工企业涉及的法律合同较多,期间涉及众多法律法规,包括施工合同、物业合同、资金管理合同、资金垫付合同以及安全施工、廉政合同等等。部分施工企业可能有时需要变更临时合同,导致双方权利义务不对等,在结算账款和合同履行上引一系列的纠纷,合同金额一般较大,形成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较大。

四、施工企业财务预警管理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是充分发挥财务风险预警作用的关键。施工企业财务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主要目标是建立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快速、准确识别和评估相关财务风险,为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财务基础。财务风险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主要有重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风险零容忍原则。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首先要识别和评估施工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对关键财务风险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筛选出关键的财务预警指标,合理确定关键财务预警指标的阀值。及时发现新的风险点,将财务风险指标动态管理。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主要包括盈利性预警指标、偿债预警指标、周转速度指标和持续发展指标。

(二)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机制

为应对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制度,要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使风险预警的功能得到正常发挥。要成立财务预警组织管理委员会,成员可以为兼职人员,由技术骨干、专职财务人员、审计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积极吸纳一定的外部专家学者,制定风险管理机制,落实相关风险责任,搭建风险管理平台,研究相关预警方案,将财务预警相关责任考核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加强施工企业财务预警风险的监测和预报工作。要逐步建立财务风险预警责任层级,明确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确定不同的预警等级和责任岗位,遇到财务风险预警能够及时反馈和应对。要区别设置财务预警级别,一般财务预警由一般工作人员处理,中度财务预警由中层管理人员负责,高度财务预警由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处理。

(三)建立施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处理机制

1、要严格规范财务预警信息的审核和警报

及时有效地预测可能发生的财务预警信息,要加大对财务会计信息的系统分析,抓住相关财务风险关键审核点,对比相关内部数据和外部市场、行业数据,从市场、原材料、人工成本等方面系统分析,排除由于人为原因产生的相关偏差,确保财务预警信息的准确真实有效。相关责任人要根据已审核的相关财务数据,确定预警等级,将相关信息及时发送到责任岗位。

2、加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分析

通过分析财务预警指标的各组成要素,及时评估风险大小和敏感性,确定预警产生的原因,评估相关损失。将控制重点放在重大风险的防控上。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敏感性分析和趋势分析法。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3、建立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预测出相关风险后,风险相关责任人要根据风险预测结果,制定风险防范和处理方案,报风险管理委员会审批,采取转化、化解和处理等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要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工作,明确分工,制定详细的处理流程,明确处理时限和阶段性目标,严格督导相关方案的执行情况,处理相关责任人员,出具风险防控报告。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报告制度

通过相关处理程序之后,要使全体员工明确相关处理流程,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指标。财务预警报告主要包括财务预警体系的运转情况、重大财务风险的处理和应对情况、针对重大风险采取的应对措施、风险造成的损失、重大财务风险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分析等。

5、建立财务风险保障体系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2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施工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经营风险不断加剧,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获得一席之地,需要企业适应各种新的变化,主动调整自身的工作模式,把提升财务风险的管控能力作为自身工作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完善的预警机制,确保企业能够实现稳定的运作以及发展,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一、施工企业发展现状

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企业为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目前来看,该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越来越高,同时同质化竞争现象比较严重,企业的创新能力不足,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知和理解还不够全面,面临着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及负担,难以真正地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及发展,财务管理质量和水准与预期目标存在明显的差距。[1]

二、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

施工企业目前存在很多风险,主要是合同风险、资金风险、债务风险、低价中标风险、涉税风险、法律诉讼风险等等,这些风险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稳定运作。管理层需要注重对风险的有效识别以及规避,采取与之对应的管理策略,确保自身实现良性发展。

(一)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认识以及重视。有的施工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思想以及行为上的误区,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施工企业大多数都是重制度管理轻风险管理。对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认知以及理解不够全面,没有充分了解到这一工作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往往会直接省略这一工作。另外,还没有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认为这一工作与施工生产不存在直接联系,因此在这一工作反馈上投入的时间较少,这一点导致企业面临着诸多的财务风险。

(二)财务管理存在诸多薄弱环节。施工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与其他的企业存在诸多区别,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和一线施工中都存在着两极分化的严重问题。企业本级财务管理体制完善,但对一线财务管理掌控不足,过程控制留于形式,权责不清晰,不管是在原材料的采购预算还是成本管理工作都缺乏一定的标准,难以实现严格要求以及高效管理。整体的财务管理质量以及效率落后于平均水平,难以真正促进财务风险控制以及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无法更好地体现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价值以及作用。

(三)财务管理现代化手段利用不充分,创新能力不足。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集团企业下属单位众多,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类型不断增加,对风险管理要求较高,追求流程标准化及制度执行力,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将会计流程与业务流程相分离,财务管理仅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管理,而对其相关的业务活动关注甚少,因此会计信息忽略了大量重要的管理信息,导致信息流、资金流与实物流出现信息偏差,降低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增加了管理风险。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财务共享平台系统可以满足集团公司集中财务管理、强化对分支机构管控的需求,但企业普遍对平台利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表单、平台系统的易用性不强,难以实现物资管理、成本预算管理和财务共享平台的共融。如何对共享平台模式进行新增业务开发,如何重组再造内部工作流程,实现材料点发,对上对下计价的会计凭证自动推送到共享系统,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促进业财深度融合,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2]

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

施工企业需要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着眼于各类财务风险产生的实质原因,构建与之对应的预警机制。完善预警机制的内容以及形式,充分发挥这一机制的主导作用以及优势,真正规避各种财务风险,确保企业获得更多的经营利润空间。

(一)明确具体的实施标准和要求。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比较强,财务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工作不容忽略。这一工作所涉及的要求以及形式较为复杂多元,因此企业需要注重对财务管理预警机制的进一步分析,明确具体的实施标准以及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真正实现财务风险的高效防范。这就要求在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都要有具体的标准及要求,强化过程风险防控,从投标、合同的签订到组织施工到竣工验收及收尾的清收清欠,都要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和预警体系,严格按标准和要求完成每个环节,把每个环节的风险降到最低,那么这个企业的风险也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3]

(二)不断完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系统性比较强,包含的工作要求及环节较为复杂多元,且外部环境正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因此财务风险预警工作也需要进行灵活的调整以及完善。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持续性工作理念,关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完善要求。首先,加强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以及培训,保障其能够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进而投入全部的精力及时间,更加关注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以及改革。同时,管理工作人员需要注重风险机制的有效引入,构建完善的施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够意识到财务管理风险机制的重要价值及作用,从而更好地体现财务风险管理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其中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风险意识的加强离不开后期的管理培训,所以要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深入业务前端,主动融入业务,要积极参与全业务链经济活动,全过程深度参与项目管理,加快转型为业务财务,这一工作要求管理层要以宏观分析为依据,充分发挥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及优势。其次,企业需要构建完善的员工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加强对员工的鼓励以及教育。确保员工能够意识到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真正实现员工个人利益与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工作之间的有效结合。员工能够从细节做起,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更好地促进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落实。同时,企业需要着眼于响应约束机制的构建要求,坚持面向全体员工,加强与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以及项目经理之间的联系以及互动。签订相应的项目责任书以及风险控制责任书,不断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以及价值,保障员工能够在参与风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稳定发展,帮助企业主动的规避各种风险。最后,企业要成立财务预警专门科室,由专人负责预警事项。对风险实行级别分类控制,并根据级别进行不同的预警。对每项预警事项要有专人进行跟踪,逐单位逐问题跟踪整改落实情况,确保发现问题全部销号,直到风险完全解除。

(三)改进财务管理的薄弱环节。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难度相对偏高,与其他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中原材料采购预算、成本管理及项目管理工作最为复杂,工作人员需要严格落实这几大板块的管理工作,加强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联系以及对比。严格按照行业的平均水平来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及水平,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改进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以此来更好地实现更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扫除财务管理工作创新中所面临的各种困难以及障碍,真正实现管理策略以及管理手段的有效创新,确保自身实现稳定发展。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技术手段。施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关注对财务管理技术手段的创新以及灵活利用,注重现代化财务管理技术手段的有效融入,主动配备相关的基础现代化设施,充分利用财务共享中心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预警,并不断地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逐步实现与业务数据溯源穿透,实现与诸多外部机构平台连接,提高数据共享互通,真正彰显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指导性以及实践价值。[4]

四、结语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在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需要以有效规避和转移财务管理风险为依据,构建完善的预警机制,明确自身的利润空间以及发展地位,进而实现对症下药,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以及水准。

参考文献

[1]聂良利.国有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其预警机制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8).

[2]游晓梅,孙慧.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风险及对策实例研究[J].财经界,2020(26).

[3]余平.保险公司财务管理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产经,2020(2).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3

(一)华阴市县域经济在省、市位次

近五年,华阴市县域经济实力突飞猛进,社会事业日益完善,在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位居中上游水平。在2011年度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中,华阴市位居全省第36位,全市第5位,在全省的位次较2010年度前进了2位。

(二)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看,当前我市经济结构正朝着好的方向优化调整,但总量不大、实力不强、活力不足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经济规模总体依然偏小

我市县域经济由2005年的全省第46位上升至2011年的36位,虽前进了10位,但在渭南各县市排名中却比2005年(第3位)后退了2位。

2、旅游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一是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依然偏低。除西岳华山、西岳庙等核心景区外,其余景点由于受资金、土地、拆迁等因素影响,导致开发程度低、开发速度相对缓慢;二是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3、新型工业化进程相对缓慢

一是工业支柱单一,工业经济发展活力还不够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较少,产品结构相对不合理,特色产业也就是以生产“华山白麻”等系列的石材产业,但石材产业在生产中产生大量的废料、废渣,石材资源循环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二是缺乏龙头企业引导带动,产业关联密度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缓慢,主导产品和优势产品少,难以形成积累和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严重制约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狭窄,发展资金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导致县域工业发展后劲不足。

4、城市建设步伐相对迟缓

一是受土地因素限制,加之我市项目建设用地刚性需求量又大,致使提升城市形象、城市基础设施置换等项目迟迟不能“落地”建设;二是城市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不健全。城市文化公园、体育运动中心、公共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降低了城市的生活质量和居住舒适度;三是“城中村”问题依然突出,私搭乱建、浪费土地资源、环境较差、基础设施薄弱、保障机制滞后等问题日渐突出;四是城市管理依然滞后。各专业市场不健全,“马路”市场依然存在,城市“脏乱差”现象依然存在,监管力度不够,长效机制还不完善。

5、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

一是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还不很合理,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带动作用有限;二是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单一,专业合作社等中介组织发展相对滞后;三是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加工能力相对薄弱,附加值低。

二、加快壮大县域经济的措施和建议

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竞争力?这是摆在我们各级政府领导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我们站在全省的高度,积极查找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对华阴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客观公正的分析和认识,并就如何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一)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推进县域工业化发展

以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带动县域经济规模快速扩张、实力快速增强、竞争力快速提升。坚持资源型和非资源型产业并举,着力突出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工业园区“三大支柱”,坚定不移地把县域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做优。

(二)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积极推进以中心城区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经营,加快城市化进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拓宽发展空间,实现城乡一体化共同发展。

(三)以特色农业为突破,不断壮大农村经济

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县域内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按照“扩基地、育龙头、壮规模、搞服务、创名牌”工作思路,以特色农业为突破口,以一村一品为抓手,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壮大农村经济。

(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强投资带动作用县域经济发展主要靠项目带动、投资拉动。要紧紧抓住国家政策机遇,以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工业技改、社会事业项目为重点,搞好项目争取和项目建设。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4

从历史和现实来看,我国大多数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发展先天不足,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落后;技术科技含量低,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弱,获利能力差;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低,法制观念、环保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经营管理水平低下,盲目性粗放经营较多;工业企业普遍规模小,大部分企业年产值在百万元徘徊,上千万元的工业企业少;一般产品、中低档产品、初级产品多,优质产品特别是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下游产品或终端产品少,工业在发展滞后,企业发展困难重重。

2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科学技术通过技术不断创新,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升级。目前,县域工业综合技术水平还较落后,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落后,很多企业的生产设备还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由于机制的原因,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突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开发能力较低,高技术产业比例还较低,科技研发实力不强,专业科技人才,尤其是优秀拔尖人才流失和匮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开发的技术、产品匮乏,产品在市场上更新换代慢、科技含量低,不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科技投人严重不足,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3工业内部结构因素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县域产业结构不仅内部企业之间类似,与周边城市的产业结构也趋同,向市场上提供的产品结构亦趋同,计划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重复建设的企业成为“竞争成本”。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到北京,到省里,到全国各个地区争投资、争项目,为县域工业埋下了产业趋同、产品趋同的隐患。县域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以消耗资源性、原料性为特征的产业多,占总体经济的比例高,产业科技含量少,层次低。小而全、大而全重复项目多,产业规模效益差。如果按照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这些绝大部分依靠简单摹仿、重复建设的低效企业,必然面对被淘汰出局的严峻局面。没有合理的工业内部结构,就不可能有县域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一般说来,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城市工业内部结构对县域城镇工业内部结构起着引导、辐射的作用,县域城镇工业内部结构会逐步向城市工业内部结构演进,农村工业内部结构比较简单,它又受到城镇工业内部结构的影响。县域工业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化,是制约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产品市场因素

产品的市场状况是制约县域工业经济能否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周边城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加上周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高于县城,其产品质量高而成本低,具有了比较优势,从而源源不断地进入县域工业消费品市场,这对县域工业产品来说,就有一个本地市场竞争问题,这就要求县域企业在做好工业消费品市场细分化的前提下,搞好工业产品的市场定位问题,县域工业生产要尽力占据生产资料市场。没有市场的工业生产是不可靠的,县域工业生产的发展必须要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作为依托和保障。因此,从长远发展看,县域工业产品应积极地向更加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开拓。

5人力资源的因素

一方面,县域存在大量劳动力,近乎无限供给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时能够转移到工业产业。因而县域工业发展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县域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法制观念、环保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的能力较差。在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结构分割的情况下,在农村,价格极低的剩余劳动力滞留于土地,体现着劳动力替代资本的低水平意义上的均衡,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较低的综合素质也成为向县域工业转移的障碍。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导致的失业,是劳动力不能适应信息化和工业化并行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提高劳动力素质短期内又受到宏观体制改革进程的制约,人力资本投资的滞后效应不能满足工业化的市场需求。而提高农民群体素质,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难以形成。由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高等教育采取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致使高等教育的收费大大提高。农民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成本非常高。

6企业的生产要素因素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5

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着力规划建设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全力突破“新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学院总部儒家思想体验中心是文化旅游强市建设的加速器,是推动曲阜文化旅游产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引爆点。尼山圣境是山东省重点扶持的重大文化项目,总投资100亿元,定位为“世界儒文化休闲综合体”,即开放式的儒文化主题旅游度假区、最具东方意境的山水修贤度假胜地和复合型文化度假产业综合体,建成后是一处集文化体验、修学度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修贤度假胜地。孔子博物馆是山东省文化重点项目,总投资6亿元,建成后既可满足文物的保护存放,又可满足游客对文物展陈、鉴赏的需要,成为集文物收藏展示、文化艺术展览、公共文化服务于一体的“文化多功能厅”。孔子学院总部儒家思想体验中心是世界孔子学院研修基地,其定位是世界孔子学院修学中心、儒家文化交流体验中心。同时,投资100亿元的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入选部级立项名单,建成后将成为集教育、科研、游览、休闲等于一体的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依托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部级文化产业示范园是曲阜文化产业发展的金字招牌,也是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平台。按照“一区多园”的思路,坚持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原则,曲阜市着力加快建设以高铁新区为中心的文物博览会展、高科技文化旅游核心产业园,以明故城为中心的旅游购物、餐饮文化、民俗观光产业园,以寿丘少昊陵为中心的人文始祖文化旅游产业园,以石门山部级森林公园为载体的休闲度假、桃花扇戏曲文化旅游产业园,以九仙山省级风景区为载体的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园。同时,以重点文化项目建设为载体,做大节庆会展、文化演艺、出版印刷、文物复仿等传统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动漫、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以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为牵动,支持其整合行业资源,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产值过亿、过10亿的核心企业,着力把曲阜建设成为济宁市文化产业核心区、鲁文化产业聚集区、中国东部文化产业新高地、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区。

实施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加快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品牌优势就是竞争优势。围绕孔子文化品牌带动战略的实施,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体系。做优文化旅游品牌。提升“三孔”等景区管理服务水平,办好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世界儒学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教育奖颁奖等节庆活动,重点围绕高铁客源市场策划推出周末游、修学游和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叫响“游曲阜、知天下”口号,打造“走近孔子、游学曲阜”品牌。做精旅游商品品牌。发挥传统工艺优势,大力开发以楷木雕、尼山砚、碑帖拓片“曲阜三宝”为主体的特色多元旅游商品,把孔子国际商贸城建成集书画创作、古玩收藏、交易拍卖于一体的全国大型文化旅游产品交易中心。做强文化演艺、教育培训、商务会展等品牌。深入挖掘礼乐文化,不断提升演艺水平,提高祭孔大典、舞剧《孔子》市场化运营程度,打造孔子文化演艺品牌;依托孔子研究院、曲师大、济宁学院等机构和高校,举办传统文化为主的各类培训研讨活动;发挥京沪高铁交通优势,依托孔子文化会展中心,举办系列大型展会,推动会展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把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在现阶段,工业经济仍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曲阜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实力相对薄弱,仍然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级阶段的推进期,发展工业仍有着很大的空间和优势;也只有全面振兴工业,曲阜才能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崛起、跨越和赶超,在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期内,工业仍是曲阜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富民之要。因此,新一届市委、市政府把工业立市战略作为“第一战略”,把工业经济作为“第一经济”,强力培育“百亿企业”方阵、攻坚产业“千亿产值”,预计到2016年,全市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可突破1000亿元大关。突出基础资源优势,大力扶持优势主导产业优势主导产业是一个地方工业经济的核心。

曲阜拥有圣阳电源、天博汽配、裕隆生物等一大批行业重点企业,形成了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物联网等优势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基础良好、态势强劲。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曲阜市政府正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园区规划,出台扶持政策,进行重点培育,扶持现有企业膨胀壮大。通过推进主导产业园区和省级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建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主导产业向高端攀升,加快形成产业链条完整、规模效益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优势产业集群,预计到2016年,主导优势产业产值占到工业总产值的75%以上。致力做大工业经济实力,全力打造“百亿企业”方阵大型企业是工业经济的龙头。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必须打造一批重量级、航母型企业,通过大企业引领发展。打造百亿级大企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外联强,加快企业对外合资合作。围绕打造曲阜的企业航母,曲阜市政府着力推进孔府家与联想集团,天博公司与美国ITW、德国大陆集团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资合作和项目落地步伐;引导裕隆集团、天安矿业等资源型企业加快转型,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现多元发展;积极培育上市后备企业,加快东宏集团、天博汽配等企业上市步伐,通过资本市场实现企业发展的“蝶变”。

坚持“筑巢引凤”,进一步筑强工业跨越发展平台园区是工业经济发展的载体。曲阜拥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和省级台湾工业园,具备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载体条件,但其基础设施、功能配套与年年递增的投资规模、投资强度不相适应,与工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相适应。围绕把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部级开发区”、把台湾工业园打造成国内重要台商投资聚集区,曲阜市政府一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完善水、电、路、气、暖等基础设施,加快实现“九通一平”,提升大项目、好项目承载能力;另一方面,积极配套完善园区住宅公寓、商务办公、科技研发、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功能,提升园区综合服务配套水平,着力将两个园区打造成区域高端产业发展高地、宜商宜业宜居的高端园区。把现代农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现代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也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点。曲阜在农村经济的发展上,主要是坚持和推进镇街主体功能区划分和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传统农业优化升级,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突出发展镇街特色经济,强力建设主体功能区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思路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扩权强镇”政策和财政平衡机制为保障,将12个镇街划分为1个服务业引领型、8个工业主导型、3个观光旅游农业主导型镇街,指导镇街发挥比较优势,科学确定不同的发展定位,制定不同的发展规划,实施不同的发展路子,研究不同的推进措施,打造符合实际的特色产业集群,形成布局合理、产业集中、各具特色的经济发展格局,促进镇街经济发展的全面振兴和跨越。突出惠农强农帮扶助推,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的切入点,对于曲阜而言,就是以优质粮食、高端林果蔬菜、现代畜禽养殖、花卉苗木4大产业为发展重点,扶持引导产业龙头、合作组织、种养大户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农业生产经营由分散向园区化转变,助推农业特色基地不断提升规模和效益。#p#分页标题#e#

近年来,曲阜市连续出台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考核奖励的意见》、《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的同时,严格兑现曲阜市农业产业化专项奖励资金,特别是对新建和标准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以组织化推进产业化,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86家,成员1万余人,带动农户3万户,土地流转面积15万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年均纯收入高出20%以上,成为农业产业化新亮点。致力于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公益服务与有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基层农技推广体制,实行了农技人员为产业服务的科技特派员制度,鼓励农技人员通过技术服务、技术承包、技术入股等方式,联系帮扶龙头企业、农业园区、农村专业大户。并通过组建农业技术中介、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经营组织,共同壮大农业技术推广力量,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服务能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提升“龙头+基地+市场”的经营机制,扶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带动产业发展、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着眼于打基础、管长远,持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工程,突出抓好煤炭塌陷地治理、中低产田改造、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小农水重点县等农林水项目,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新形势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就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转变发展方式,拓宽发展思路,努力从粗放式发展转到精细化、可持续发展上来,通过投资拉动、项目驱动、城建带动,推动产业高端化、城市生态宜居化,实现发展速度、质量、效益新跃升。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天字号”工程实现县域经济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关键是靠大投资。大投资仅凭县域本身财力常会捉襟见肘,必须通过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基于此,曲阜市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以工业大项目为重点,策划实施系列招商活动,持续掀起招商引资强大攻势。坚持敲名门、招大商曲阜市抓住京沪高铁辐射带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赴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开展大规模的专题招商活动,举办工业、城市建设、文化旅游、农业产业化等主题招商洽谈会,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招商体制机制,组建104个招商局奔赴重点城市开展专业招商、驻点招商,主攻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大型央企、民营巨头,努力引进一批“高大外”项目。2011年签订项目合同331个,引进40个过亿元项目、开工17个,润峰电动汽车、尼山圣境、高铁新城三大百亿项目成功落户,孔府家与联想集团,天博公司与美国ITW集团、德国大陆集团等3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资合作步伐取得实质性进展。着重开展产业招商曲阜市围绕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新能源、物联网等主导产业,成立了四大主导产业招商局,推进招商工作的专业化、精细化和高效化,通过产业链招商,引进上下游配套产业项目,发展一批基地型、龙头型大项目、大企业,实现集群发展。先后引进建设了金和汽车自动变速器、天博汽车电子调温器等项目,推动了曲阜汽车零部件产业向高端攀升;裕隆医药、千千药业等新医药项目,助推了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加快壮大;润峰电动汽车、圣阳光伏发电等项目,为打造山东省新能源产业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力优化招商环境牢固树立尊商、重商、亲商理念,不断改善投资环境,落实“马上就办”各项措施,在进一步规范“马上就办办公室”运作的基础上,开通“马上就办一线通”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承担咨询、投诉、综合服务等功能,实行统一受理、分级负责、单位承办、跟踪督办,随时为项目建设提供帮助,受到了投资商的肯定和好评。实施了零收费、零插手、零距离、零投诉“四零”工程,成立了市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四零”工程领导小组,全面规范行政管理服务,着力提升行政效能。对招商项目和建设工程一律免除行政审批“三费”,逐步免除行政事业性收费,完善市镇两级公开透明的招投标平台,建立项目施工环境属地管理负责制和驻警责任追究制度,同时,建立发展环境社会评价体系,开展“零投诉”部门争创活动,实行“一票肯定”和“一票否定”,努力打造山东最安全地区,为客商营造最安心、放心、舒心的投资环境。把项目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一个重量级的工业项目可以支撑起一个地方的经济,一个标志性的项目可以改写一座城市的历史。近年来,曲阜市坚持将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项目特别是大项目建设上,全力以赴争取项目、不遗余力实施项目,以项目的大突破推动经济的大发展,真正以项目扩大了经济增量、用项目推动了结构优化、靠项目促进了产业升级。

立足实际、夯实基础,突出重点抓项目按照突出基础项目、主攻产业项目、兼顾社会项目的原则,曲阜市把主要精力放在能够立市立县的大项目上,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围绕园区和城市建设,抓好重大基础项目建设,开发区实现“七通一平”,局部实现“九通一平”,正在进行“扩区升级”;成功获批山东省(曲阜)台湾工业园,3个投资过亿元的项目正式签约;虎标铝业、吉华重工、企鹅高分子、银座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项目、为了大项目一切、一切为了大项目的浓厚氛围),筑牢了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基石。抓好产业配套、新兴产业、技改扩能项目建设,围绕“工业立市”战略,实施“百亿企业”和“千亿产值”集中攻坚行动,集中主要精力和优势资源,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加大工业技改投入力度,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出台系列优惠政策,加快培植一批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家解放思想,积极推进企业合资合作,迅速壮大工业规模和实力。研究政策、积极争跑,抢抓机遇争项目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紧盯上级投资的方向、重点和规模,建立起门类齐全、适应性强的项目库。切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搞好项目分析研究,加强项目策划、包装,主动出击、强化跟踪、重点攻关,力争年年都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项目盘子。健全机制、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促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指挥部工作机制,按照“一个市级领导+一个部门”的包保模式,推行项目手续负责部门全程代办制,特别是对落地开工的大项目进行重点跟踪、重点督查、重点推进。大力弘扬“天天一线”工作法和“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作风,全力盯紧靠牢服务大项目,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快建设、快见效。围绕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曲阜市实行了“项目驻警”、“企业驻警”制度,全力服务项目建设、全力服务企业生产经营,开展了治安问题大清查、矛盾纠纷大清查、“三乱”问题大清查活动,努力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开展了开展打黑除恶、打霸治痞“利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干扰和破坏项目建设的违法违规行为,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p#分页标题#e#

把城市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发发展的强力引擎城市化是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的标志,是城乡联动发展的纽带。加快城市建设、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力引擎。曲阜市政府按照“保护复兴古城、优化提升老城、加速崛起新城、建设生态水城”思路,大气魄、大手笔、大力度推进生态宜居名城建设。大力开展高铁配套工程,全力突破高铁新区京沪高铁在曲阜设站,拉近了曲阜与京、沪的时空距离,也为曲阜发展“高铁经济”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为借力高铁、给力发展,曲阜在高铁开通前完成了孔子文化广场、孔子大道建设,将高铁曲阜东站打造成全线六个精品站之一,规划了35km2的高铁新区,将其定位为“孔子故里新客厅、文化生态新城区、高新产业新平台”。围绕“一年起步、三年成型、五年再造一个新城”目标,曲阜市正致力于加快新区路网、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建设,推进高铁站至周边县市区连接线建设和与高速、国省道的衔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启动孔子大道沿线村居改造,加快孔子大道两侧商业开发,全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一批精品建筑,塑造别具一格的新城形象。着力推进明故城复兴工程,加快老城提质扩容老城聚集着“三孔”、颜庙等景区和众多宾馆饭店,是曲阜的旅游中心和接待中心,老城的建设关乎曲阜形象,必须做精做细。因此,曲阜市以明故城保护复兴工程建设为牵动,大力推进孔氏府第、乾隆行宫开发建设,引导城内企业事业单位外迁和经营业态转换,营造古朴典雅的古城风貌,努力将明故城打造成中华文化朝圣与复兴的“原点”、中外游客朝觐的“文化圣城”。同时,坚持“百姓得实惠、企业得利益、政府得形象”的原则,加快重点片区和城中村改造步伐,全面提升城市功能。高标准实施引水入城工程,建设生态宜居水城曲阜城区及周边水系密布、水量充沛,为水城建设提供良好的自然条件。按照“保护复兴古城、优化提升老城、加速崛起新城、建设生态水城”的思路,坚持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的原则,大气魄、大手笔、大力度推进生态宜居新曲阜建设。目前,曲阜市正在加快实施蓼河综合整治、大沂河延伸改造和引泗河水入城工程,以贯通城市水系,建成“水绕城、水连城、水融城”的生态宜居水城,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6

[关键词]经济;工业;财政;居民收入

1白水县县域经济发展基本现状

(1)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各行业创新能力增强。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2.23亿元,高出2016年9.26亿元,同比增长7.7%。三次产业比例35.52∶24.64∶9.84。其中农业增加值26.3亿元,占比36.4%;工业增加值17.7亿元,占比24.5%。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8亿元,总税收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14.9%。煤炭和批零各行业生产经营平稳增长为县域财政收入提供充分保障。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和实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1.17亿元,R&D投入强度6.8%,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2017年县域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3个,企业主要涉及养殖、果蔬储运等行业,对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村发展,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意义重大。(2)县域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活力增强。2017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7.19亿元,工业增加值16.79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3.2%。非公经济增加值37.69亿元,占比52.2%,较上年提高0.52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活力增强,完成投资28.8亿元,同比增长5.9%。民间投资领域和范围拓宽,涉足工业、文化旅游和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有效提升县域经济活力,助推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3)县域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经济发展环境成本降低。2017年白水县严格按照“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严格查处环境违法案件,坚决关停污染企业,削减煤炭,拆除燃煤锅炉,有效缓解空气污染,年度监测空气质量指数6.2%。致力于道路绿化和植树造林,绿化覆盖率为37.5%。城镇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86.5%和99.2%。(4)打造本土文化旅游品牌,提升县域经济层次和水平。2017年白水县深入挖掘本地资源,成功举办公祭仓颉和首届槐花节暨“两山一湖”生态旅游景区开园仪式等多项活动,推介白水,实现旅游收入29.87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17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1.1亿元,同比增长17.5%;累计入库项目个数243个,完成投资120.2亿元,同比增长22.7%。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积聚能量和信心。(5)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人民获得感有效提升。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25元,同比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883元,同比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56元,同比增长8.2%。2017年县域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数50人。县域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创建普惠性幼儿园60所,占比超63.8%。公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4%。

2当前白水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总量小竞争力偏弱。近年来,白水县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但与兄弟县市比,白水县总量小,对全市贡献小。2017年全县生产总值总量占全市的4.4%;地方财政收入总量仅占全市的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9.2亿元,仅占全市总量的4.3%;工业增加值14.83亿元,总量仅占全市的2.4%。(2)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一产较重,二产较弱,三产滞后,产业结构低水平重复,升级缓慢,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2017年,白水县三次产业结构为35.52∶24.64∶39.84,全市三产比重为13.9∶47∶39.1;全省三产比重为7.9∶49.8∶42.3。从省、市、县三次产业比重来看,白水县县域经济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县域经济尚未摆脱“山区农业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特征,还处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3)工业化水平偏低。近几年来,一方面由于白水县煤炭、电力等传统产业受市场需求不旺、产能过剩及价格等因素影响,生产下降,效益下滑,税收减收严重;另一方面由于白水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于数量少、规模小、融资能力低,加之工业结构单一、层次较低、产业链条短、能源消耗大、综合效益差,在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上,工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强,成为制约县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一系列矛盾问题的焦点。2017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35户,工业总产值完成47.19亿元,仅占全市总量的2.2%。(4)县域财力依然薄弱。2017年,白水县地方财政收入仅1.18亿元,总量较低。主要是本县地方税源有限,财政收入自然少,用于经济发展的财力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求。2017年,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仅1.9亿元,因此靠县域本身的经济实力来发展经济是非常艰难的,全县财政支出全靠中央转移支付,财政自给率低,财政调控能力有限。(5)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尽管全县县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逐年增长,但增势缓慢,人均水平仍然较低。2017年,白水县实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25元,低于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856元,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9883元,分别低于全省2954元、382元。

3几点建议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7

关键词:“互联网+流通业”产业;产业结构;县域经济;新结构经济学

一、引言

(一)“互联网+”与“流通业”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第三次信息革命的不断深化,“互联网+”成为现代信息化建设的前沿,也是重要的集大成者,它具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调配作用,互联网以其巨大威力,对国家经济、企业经营和个人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因而近年来“互联网在实体经济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受到学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大量优秀的研究成果并催生出“互联网+”理念,强调实体经济中的各类企业需充分利用互联网而提高竞争力。甘肃省第十二届人代会第六次会议中强调,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增强持续发展后劲成为今后推动甘肃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而商贸流通业是指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和流通于商贸流通贸易的产业,主要可分为商贸流通服务的部门和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部门。商贸流通业包括通信、邮政、物流、仓储、零售批发等。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取得长足进展,以至于全社会对流通业的需求层次不断提升和需求量不断扩大,因此我国的商贸流通业迅猛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不断地推动着宏观经济在数量上的增长,结构的优化和总体水平的提高,其中数量上的增长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生产规模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及其总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结构上的优化是指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趋向合理化逐渐出现以第三产业为主,一、二产业为辅,实现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一、二产业的繁荣,一、二产业也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基础;总体水平的提高是指各产业部门的生产技术平和组织管理水平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二)“互联网+流通业”的研究现状

自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我国专家学者对“互联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许多不同的结论。就“互联网+流通业”而言,学术界有众多不相同的概念和定义,其中郭宇(2015)对“互联网+流通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汇总和阐述,提出了三种理解:第一、认为是将流通业的部分环节融入到互联网之中,第二、认为是流通业完全融入到互联网之中,第三、认为“互联网+流通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一种商贸流通产业。本研究也赞同“互联网+流通业”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认为“互联网+流通业”不仅仅是一种商贸流通产业,而是一种集时效和空间于一体的技术服务型产业。

(三)“互联网+流通业”内涵及作用

“互联网+流通业”作为技术革命后出现的新型的生产力,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是“互联网+”和“商贸流通业”的简单融合,也不是摒弃各自属性而形成的新型产业,而是“互联网+”这种虚拟的经济载体与“商贸流通业”这类实体经济的综合体,在我国当前复济杂的经环境中利用自身的属性,自发的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产业,以面向消费者为服务对象的商贸流通网络,为各类产业注入新的血液,推动各类产业的现代化和一体化进程,进而达到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迈向高质量增长。“互联网+流通业”属于“弯道超车型”产业,主要对人力和资本的要求高、对良好的基础设施依赖性强、对政策的敏感系数高;但其作为典型的“弯道超车型”产业,能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拉动当地消费、能够促进地区的软硬件设施的建设、也可以因地制宜的实现产业的集聚和发散;解决因时间和空间造成的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其将会对地区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

(四)研究的实际意义

本研究通过研究会宁县县域发展状况,以“互联网+流通业”这种“弯道超车型”产业为依托,结合新结构经济学:“县情—战略—战术”的分析方法,力争准确判断其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正确选择其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县城经济发展。

二、会宁县县域发展状况的研究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素有“陇中苦脊甲天下”,但近年来在“西部大开发”、“兰白经济发展圈”等政策的带动下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绩,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会宁县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抓住跨越式发展和“兰白都市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并逐步实现稳增长、调结构和论改革的战略目标。面对会宁县县域经济新的发展,本研究以林毅夫教授提出的新结构经济学中的新结构方法进行分析,新结构经济学提出对县域经济的研究围绕着:“县情—战略—战术”的脉络对地区的发展进行诊断和因势利导,为地区的发展做出正确的发展规划,本研究运用新结构方法,以2017年会宁县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为依据,从发展阶段、区位特征、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方面对会宁县县域县情进行详细的诊断。从发展阶段来看,发展阶段是研究县域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县域的发展状态也是县域的众多禀赋因素的集中体现,研究县域发展阶段是对过去的总结,因此对县域发展阶段的诊断尤为重要。按照新结构的基本方法对会宁县GDP总量和人均GDP依照下表1的参考标准进行分析:2017年,会宁县人均地区生产值为1.09万元,占甘肃省人均生产的38.24%,占全国人均生产总值的18.4%,结合上表可知,会宁的人均地区生产占甘肃省的比重远远低于80%,因此会宁县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属于L。从经济发展水平阶段来看,会宁县的发展水平,低于甘肃省与全国的平均水平。2017年会宁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为62.730亿元;从所处的战略规模来看,会宁县地区生产总值小于100亿元,属于小规模的战略类型,从经济的发展规模来看会宁县的经济发展规模在甘肃省与全国占得的比例都较低,由此可知会宁县属于(L,S)发展战略。通过对会宁县的发展状况分析可知:会宁县正处于(L,S)发展战略;虽然用比较乐观的眼光来看,会宁县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这种低水平的发展战略严重影响着会宁县县域经济的高质量的发展。从区位特征来看,县域的位置特征也是重要的禀赋资源,其对地区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按新结构经济学中以县区所处的位置、与外临其他地方的联系、以及内部的空间结构,对会宁县的区位特征进行分析,会宁县北与靖远县接壤,南与通渭毗邻,西连定西市安定区、榆中县,东靠静宁县、西吉、海原县,距兰州市147.3公里、定西市62.3公里、平凉市180公里和白银市214.7公里。由此可以看出,会宁县距离发展潜力大、机遇多的大城市比较远,而临近和接壤的地方与会宁县发展水平相近,发展前景比较暗淡,这也会造成会宁县经济的逐步落后。从自然特征来看,自然资源禀赋对地区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因素,它对县域产业类型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会宁县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和草地为主,其中耕地面积为226.06万亩、草地面积446.44万亩,分别占其国土面积的23.4%、46.22%。会宁县有桃花山、会师园、铁木山等多处旅游资源,旅游资源丰富,每年接待游客374.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09亿元,增长22.7%。会宁县现有的耕地面积占比相对较小,其需要供养的人口基数相对较大,并且在环境等不稳定因素的威胁下,耕地的压力大;会宁县的草地面积占比虽然大,但会宁县的生态比较脆弱,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因此也制约着会宁县县域经济的发展。从物质资本的角度来看,物质资本可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资源。首先,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17年会宁县第二产业投资178172万元,下降55.1%,其中工业投资178172万元,下降48.2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71915万元,下降41.36%,这说明了会宁县的固定资产投资比较弱。其次,从金融资源状况来看,2017年会宁县金融机构的存款总额1005107万元,比上年末下降22%,其中住户存款余额762084万元,增长4.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金额778477万元,比上年增长4.9%,总体而言,会宁县金融机构存款大于贷款,其中的利用效率较低;而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显现出疲软状态,第二产业中的工业投资的大规模下降也反映出会宁县工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工业经济发展艰难;第三产业中投资的下降也反映出,企业的拉力乏力、消费活力不足、招商引资出现困境。因此严重阻碍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会宁县经济增长放缓。综上所述,会宁县属于(L,S)发展战略,面临着发展前景暗淡、农林业发展后劲不足、工业经济发展艰难困境。鉴于这种情况,本研究认为将“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引入会宁县,积极推动其在整个县域的发展,发挥其强大的发展和带动潜力,通过对来会宁各项经济机制的影响,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会宁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互联网+流通业”对会宁的影响机制

(一)“互联网+流通业”与第一产业之间的优化升级

“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协同第一产业,实现第一产业优化升级。会宁县生态脆弱,种植业、畜牧业等发展缓慢;实现“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在会宁县的发展,并使其与第一产业相互融通,将“互联网+流通业”产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流通网络密布和运输能力强大的优势发挥到会宁县传统的第一产业上。首先,转变会宁县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实现土地集约化发展,培育壮大绿色农业的种植,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绿色种植的附加值。其次,改变传统的销售方式,利用“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发达的流通网络和便捷的信息传递,准确而及时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方式。最后,发挥“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强大的运输能力,将产品准时运送到目的地,达到降低运输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二)“互联网+流通业”产业推动第二产业转变发展方式

“互联网+流通业”产业拉动第二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在会宁县发展,其自身对软硬件基础设施的要求,会为当地的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加之积极宣传和推广会宁县的政策和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东部支援西部和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机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为会宁县引进东部企业和外企落户会宁,吸收第二产业投资,推动会宁县工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工业经济的良性运行,逐步实现会宁县由工业弱县向工业强县的过渡,推动会宁县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互联网+流通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相互融通

实现“互联网+流通业”产业,在会宁县的本土化。利用其面向所有消费者服务的流通网抢占先机,将周边的相邻的县域也纳入该网络,进而扩大市场份额,参与到该网络内的资源配置,促进本县域比较优势资源如教育等的产业化、规模化;也缩小与大城市间因距离造成的发展劣势,有利于会宁县抓住大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促进会宁县县域经济发生质的变化。以“互联网+流通业”产业为主导,会宁县自然禀赋为辅,打造会宁县特色的支柱产业,利用会宁县革命老区的区位特点,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互联网+流通业”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设施的保障和服务,提高县域接待旅客能力和服务水平。利用其便捷的流通网络,大力宣传会宁的红色旅游,提高知名度,带动整个第三产业的兴盛,推动会宁县的产业体系、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当地经济的平衡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会宁县56.41万人口全面小康。

四、总结

县域工业经济范文8

关键词:高州;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发展措施

高州县域作为广东山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必须要时刻保持清晰,辩证各类差距,努力寻找发展机遇等。实现传统发展思想的解放,创新发展观念,探索全新的发展途径。以此推动高州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从高州县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入手,总结出针对性的高州县域经济发展措施。

1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因素

我国通用的评价国家、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为生产总值,高州县域由于人口多、经济量大等优势,曾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荣誉称号。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之后,各个区域的经济也在迅速增长,导致高州县域生产总值在全国占比中逐渐下降,人均生产总值也与全省、全国拉开较大差距。依据相关资料显示,在1999年高州县域生产总值占比全国的0.95%,占比全省的0.93%,在2009年,高州县域生产总值占比全国的0.75%,在全国占比中下降了0.2%,占比全省的0.63%,在全省占比中下降了0.3%,到2017年,高州县域的生产总值占比全国0.85%,全省占比0.73%。虽说相比2009年已经有了明显的增长趋势,但相比最初依旧处于缓慢增长阶段,导致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因素主要如下:

1.1工业发展缓慢

高州政府逐渐重视工业发展,甚至选择“工业立市”的经济发展战略,在2003-2006年期间,工业经济一直处于恢复状态,在此阶段内全国的经济已经呈迅速发展状态,也就拉开了两者间的差距。但现今高州县域工业经济相比全国范围内的占比已经低于了14%左右。由于工业发展缓慢,进而影响了全市的经济发展。

1.2投资资金不足

任何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均需要投资金额的拉动,同全省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较,高州市在投资上明显不足。通过相关资料显示,在过去的5年时间内,高州县域人均固定投资额为1200元,占比全省人均水平的12.50%,同其他城市相比,其投资额度明显不足,因此难以满足基础建设需求。

1.3农业发展落后

我国本身属于农业大国,高州县域也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在2000年左右,高州县域不管是农业生产总值还是农业总产量均名列前茅,但近几年,随着水果产量过剩、农产物滞销现象的存在,严重打击着农业种植户的积极性。荔枝、龙眼果园内普遍存在果树密集、管理粗放的现象,无法确保果实质量、口感,因此导致水果滞销现象普遍存在。养殖业发展依旧采取的是传统发展模式,针对部分疫病未能采取有效防治措施,进而导致农业对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力度逐年下降。依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州农业增长年均占比为5%,无法达到早年的10%,由于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助力全市经济发展。

1.4交通设施滞后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设置对区域性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就实际情况而言,高州县域缺乏空中、水上交通等,即便是近几年的铁路交通已经发展,但也未能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加之大部分区域存在道路常年不通的现象,难以带动区域性经济的发展。针对高州县域依旧修建完成的公路,由于等级较低,无法满足其使用需求,难以为后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1.5干部作风问题

高州县域本身不属于发达地区,就政府干部工作而言,高州县域的福利待遇普遍较低,加之未能重视单位补贴、奖金发放管理,导致“吃饭财政”现象存在,与其他单位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长期在这类工作氛围下会导致部分干部认为县域工作工资待遇低,任务分配不均等,难以激发自身的工作激情。即便是在职的县级部分干部人员,也存在着得过且过、马虎应对的现象。导致政府干部存在这些现象的主要因素为责任意识不强,马虎应对现象普遍存在,认为事情干的好坏效果均一样,难以调动工作开展的积极性、创造性。

2高州县域经济发展加速措施

2.1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发展的危机感

虽说近10年来,高州县域经济的发展并不缓慢,但同全国、全省的经济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州县域人员还沉浸在过去的成绩中,未能面对现实,正确认知当前高州县域经济面临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发挥其该有的作用,强化高州县域经济现状宣传,积极听取群众意见,深入基层搜集发展意见,理清发展思路,不断激发政府干部的责任意识、工作激情,全面推动高州县域经济的增加,加速高州县域经济的发展。

2.2加大招商引资、加速工业产业发展

高州县域同其他发达区域有着较大的区别,其经济差距主要是因为高州县域经济存在着投资不足、工业化水平普遍较低的现象。高州县域部门需要增加引资力度,加大工业化建设,依据高州县域经济特性、未来发展战略而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业发展将成为高州县域经济的主要发展项目。加速工业发展,引入招商引资,建设相应的工业园区、项目孵化园、软件园等,构建多样化的工业发展趋势。随着珠江三角洲产业的迅速发展,必须要扩展招商引资力度,构建一流的招商环境,提升优质招商服务,同时还需要树立“服务第一”的投资理念,使用硬件弥补软件中的不足。

2.3争取扶持基金、加速公路建设数量

结合相关资料能够得知,资金属于制约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道路的普及范围不广,特别是县级区域内的道路难以与市级主道路实现有效衔接。同时未能修建环形路、主干道、分干道等,与国道之间的衔接效率不高。只有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在争取政府部门扶持资金的同时,强化社会集资与企业融资,全面加速高州县域道路建设速度。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线路问题,逐步增加民心工程数量,同时,需要将公路建设范围朝着农村扩展,强化不同区域内道路之间的联系,积极调动农村居民参与公路修建的积极性,选取各种融资方式,比如:村民自主融资+政府补助资金,社会融资+政府资金等方式,确保高州县域区域内道路的畅通性,为后期的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2.4加大农业投入、增加农民受益渠道

首先,增加农业基础机械、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促使农业朝着机械化方向发展,提升农田的灌溉、排涝效率。合理调整农业结构、强化农技服务、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其次,加速农村区域内的电网改造,扩展局域网的覆盖范围,在确保农村用电的同时,引入无线网络。最后,改良现有荔枝品种、龙眼品种等,同时引入枇杷、芒果等水果品种,建立责任推进机制,全面提升水果产量。不仅如此,还需要强化畜牧业的发展、建设畜+禽+林三者的有效融合,大力发展养殖、农业、林业事业,全面推动高州县域农业的发展,提升高州县域经济水平。

2.5建立约束机制、强化政府干部监管

提升政府干部人员的道德素养,强化政府干部人员的“软实力”、道德素养,确保各项工作的公正性、合理性。政府部门在人才聘用上应该按照相关要求规范操作,遵守时代的用人规程,选择专业素质过高的干部队伍。在激励机制的约束下,采取公平竞争岗位的方式,是对政府部门储备干部的充分尊重。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该做好每个环节的衔接,要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全程监督,实现优中选优,不断的优化政府干部队伍。树立“优胜劣汰”的岗位制度方式,全面保障政府工作质量。同时,还需要定期组织基层干部开展学习与进修,制定相应的考核、监管机制,将考核结构与政府干部群众的奖金、补贴挂钩,自上而下构建良好的干部作风、工作氛围等。借鉴韶关、河源、清远等区域的工作经验,确保政府各项部门开展的有效性,强化政府干部监管工作,以此推动高州县域经济的稳定增长。

2.6建设新型农村,打造最美休闲乡村

深入贯彻国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强化农村规划。综合整治农村环境,为了有效防止农村生活污水堆积场余水的二次污染,可以根据底泥的性质进行资源化利用或者进行底泥无害化处理。提高生活垃圾与其他的固体垃圾的管理水平。强化绿色、环保发展理念宣传制度,培育良好的社会风气。由于当前高州县域部分农村区域的群众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缺乏长远发展意识与大局意识,这也是阻碍修路、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现象也较为普遍,盗抢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村级政府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区域管理制度,健全村务流程,定期开展公开性教育,打造特色乡村,重视农家乐、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带动高州县域经济发展。

2.7重视旅游发展,建设旅游数据平台

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不断创新、发展区域内的合作机制,政府可以成立专门负责区域旅游的合作发展理事会,实现区域内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分配。对地域文化、经济、人文等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完善的发展理念,将文字标识、宣传标语同当地的地域文化融合在一起,建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形象识别系统,突出地域性的文化内涵与特征。高州县域可以将“乡村旅游”、“农家乐”、“果园采摘”等融入在旅游平台内,展现高州县域特色文化,从旅游业的角度出发,推动高州县域经济的稳定增长。同时,合理排放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对于未截污的河流,其根本就是要截污,河流的污水管网要全面收集和全面处理,对于收集困难的河流,应该采取河道拦截的方式进行处理,贯彻“边发展、边治理”的发展理念。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州县域本身是不属于发达地区,想要提升其经济效益,需要从农业、旅游业方向入手,积极争取社会融资,制定政府工作监管制度,切实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从各个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高州县域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陈芝旺.加快高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J].商品与质量,2016,22(S3):141-146.

[2]潘登岭.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J].当代贵州.?2015(16):38-39.

[3]谢明伟;李修强.浅议新常态下的县域经济发展[J].中文信息,2015(12).

[4]王志鹏.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路径选择[J].财讯,2016(21):42-42

[5]张新红.中国东部欠发达地区县域发展研究———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地理学会、兰州大学、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西北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2016,20(18):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