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

新消费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

摘要:自2013年起,江苏消费已连续7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第一引擎。“十四五”时期,江苏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高质量发展将成为“十四五”时期的典型特征,而培育新消费增长将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江苏省新消费经济的发展现状,并提对新消费经济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江苏经济;新消费;展望

1新消费的内涵

目前,促消费相关政策文件中未明确新消费的内涵和范围,国内研究机构及相关专家也尚未对新消费开展系统研究,新消费的内涵界定仍处于摸索初期。我们试作如下分析。

1.1“新”的特征

一是消费群体。“80后、90后”构成新消费市场的主体,其消费观念与“60后、70后”差异较大。二是消费需求。较传统消费市场,消费群体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需求结构加快升级。三是消费供给。消费供给的充足程度及质量档次较传统消费市场均有所提升。

1.2新消费含义

新消费是指较传统消费,品种更加丰富或品质有所提升或消费方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的商品和服务消费。新消费包含升级的传统消费,需求面广量大的服务性消费,以及信息、绿色等新兴消费三个层次,涵盖消费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新标准等一切创新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1.3本课题采用的分析口径

综合考虑政府文件中促新消费注重培育服务消费、兼顾传统消费的提质升级,及统计数据可得性等因素,本文供给侧分析主要着眼于服务业及品牌供给分析,重点领域选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五大产业。需求侧分析对居民的消费模式——网络消费进行对比研究。

2江苏新消费供需两侧发展现状分析

2.1供给侧现状

2.1.1规模

2018年江苏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7205.2亿元,占GDP比重为51.0%,服务业规模和占比实现同步提升。从重点领域看,2017年新消费重点领域产业增加值为8941.89亿元①,较2016年增加251.91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0.41%,较2016年下滑0.82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发展最佳,2017年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15年、2016年分别提高0.21个、0.03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比较2016年均下降,其中教育业下滑最大[1]。经浙沪鲁粤对比,2018年江苏服务业增加值规模排名第二;服务业占GDP比重排第四,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重点领域看,2017年江苏新消费重点领域增加值在兄弟省市中排名第二;但占GDP的比重列第四,仅高于山东。对比结果显示,江苏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具有比较优势,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有待加强。

2.1.2质量

从新消费载体看,当前全省已基本形成成品交易市场、现代物流、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综合服务业集聚区等形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力促进了相关服务业企业、新型服务业态在空间上相对集中,推动服务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从服务业法人单位看,2017年江苏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占全部法人单位比重为68.10%,在苏浙沪鲁粤中位列第四,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上服务业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利润率为2.80%,在“四省一市”中倒数第一,盈利能力亟待增强。从重点领域看,2017年江苏重点领域法人单位数占服务业法人单位数比重达13.64%,在兄弟省市中排第二,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均列第二;教育业相对靠后,排第四。营业收入方面,2017年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平均每家企业法人单位营业收入排名靠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垫底。

2.1.3品牌供给

从新消费品牌的总量看,北京和广东为第一梯队(品牌数分别为92和90),江苏(品牌数为22)在第二梯队中也明显落后于福建、上海、山东、浙江等省市。从品牌的影响力看,江苏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品牌数为1个(苏宁),占品牌数的4.55%,低于新消费品牌平均水平(10.09%)。从行业的分布看,在全国新消费品牌数前9名行业中,江苏品牌均未排到行业前三名,且江苏在珠宝、通讯电子IT、航空服务、旅游服务、物联网生态等中高端消费领域品牌缺失。此外,部分市在探索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地区特色。医养结合方面,无锡九如城率先完成“医康养教相融合”养老服务模式的实践,成为养老产业集团四级养老服务体系的践行示范区。家政服务方面,南京家政服务市场呈现传统家政公司优化升级、新型家政公司蓬勃兴起的良好态势。老牌“好苏嫂”家庭服务公司成为全省家庭服务的响亮品牌和示范标杆。以互联网为依托兴起的南京e家政服务公司也备受青睐,当前业务范围已扩展到省内外10几个重要城市。新兴消费方面,沙集镇、睢宁县等成为农村淘宝发展的典型范本,其中睢宁县为江苏最大的淘宝村集群。

2.2需求侧现状

2.2.1消费能力

居民新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江苏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29538.9元提高至2018年的38096.0元。居民人均新消费支出同步上升,从2015年的6819元提高至2017年的7755元②。从居民人均新消费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看,较2016年,2017年新消费占比小幅下滑,交通通信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占比降幅较大;医疗保健消费占比涨幅较高,上涨了8.33个百分点。

2.2.2消费意愿

2018年,江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在苏浙沪鲁粤中均位列第三;江苏居民消费意愿不强,低于广东、上海和全国平均水平。从城乡来看,2018年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达79.48%,比城镇高17.06个百分点。从趋势来看,江苏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新消费倾向均呈现下滑态势,居民消费意愿、新消费意愿不断下降。

2.2.3热点消费

汽车消费疲软导致社零增速放缓。当前江苏汽车消费需求疲软(占限上批零业的28%左右),汽车销售市场不景气是社零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家电消费需求释放不足。江苏是家电消费大省,但近年来家电行业对全省消费的拉动并不乐观。智能手机消费潜力有待挖掘。智能手机消费曾是引领时尚消费的热点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培育期,智能手机消费市场趋于饱和。但随着新消费群体的壮大,智能手机升级换代需求为市场创造较大的增长空间。住房相关消费趋冷。伴随着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持续趋严,江苏住房相关消费呈现下滑态势。同时,居民住房租赁消费上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其他消费空间。

2.2.4消费升级需求

2015年以来,以网络购物为特征的新兴消费蓬勃兴起,居民品质化、个性化的升级需求不断获得满足,为产业发展、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2018年江苏网上零售额约为8862.7亿元,较2015年(3302.3亿元)高5560.4亿元,平均增速高达38.97%,远超同期社零平均增速(8.69%);网上零售额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上升,从2015年的8.5%提高至2018年的12.4%[2]。与浙沪鲁粤对比,江苏网上零售额规模居中,远低于广东和浙江。结合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广东、浙江和上海网络消费的发展均显著优于经济发展平均水平,而江苏和山东网上零售额占全国的比重低于同期GDP占全国的比重,这与江苏、山东电商平台发展滞后等因素密切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江苏新消费供给主要行业——服务业供给逐年递增,但服务业规模和发展质量在苏浙沪鲁粤中相对靠后。江苏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呈现明显的比较优势;卫生和社会工作供给质量优势突出,但规模亟待扩大;江苏的基础和高等教育在全国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学前教育、技能培训、教育辅助及其他教育发展与江苏居民旺盛的需求有一定差距,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与浙沪鲁粤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是当前江苏新消费发展的主要短板之一。江苏消费类中高端商品品牌匮乏,供给质量亟待加强。江苏居民新消费规模、能力稳步提升,品质化、个性化消费需求日益强劲,网络消费等新型消费方式高速增长。但居民消费意愿逐年下降、全省网络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汽车等传统热点消费疲软。

3江苏新消费经济发展展望

3.1发展机遇

3.1.1人口结构变化

一是二孩政策全面放开。随着二孩政策的深入推进,江苏少儿抚养比例进一步提高,妇幼健康、婴幼用品、家政托幼服务、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需求将明显增加。近年来家政服务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月嫂需求显著增加,保姆、育儿嫂以及钟点工等家政服务日趋走俏。二是老龄化的加剧。江苏是全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省份,也是老年化程度最高的省份。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催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新投资新供给,推动江苏养老设施和机构、老年护理服务业、老年旅游等相关养老产业加快发展。因此,社区养老和家政服务业被誉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3.1.2重大改革事件的推进与实施

当前,进博会的召开、跨境电商的发展、江苏自贸区的挂牌等重大改革事件对江苏培育新消费带来了至关重要的发展机遇。一是将更好满足居民旺盛的新消费需求。优化提升国内消费市场供给水平和质量,更好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二是便于江苏企业走向世界,打响江苏品牌。进博会、自贸区、跨境电商为江苏企业搭建多个对外交流平台,推动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促进企业将产品和服务更好向世界推广,实现提升江苏品牌的知名度,为江苏扩大升级新消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2面临的挑战

3.2.1增强居民消费意愿难度加大

一是收入增长压力加大。受新常态经济的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增加,居民就业水平下降,居民增收越发困难。劳动收入占比偏低,2017年江苏劳动者报酬占比仅为43.6%,在苏浙沪鲁粤中居末位。城乡收入差距明显,2018年江苏城乡收入比为2.26∶1,高于上海(2.24)和浙江(2.04)。二是房贷挤出效应有待缓解。数据显示,江苏个人房贷呈现逐年上升态势,2015—2018年,住户贷款中的中长期消费贷款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重由17.2%上升到25.0%。在收入增长有限叠加经济增速放缓、收入预期降低的条件下,居民偿债压力的增加必然会对消费产生挤压效应,不断削弱居民的消费意愿。

3.2.2提升消费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难度较大

一是亟须建立健全消费政策。如全省消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尚待健全,产品的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追溯体系尚待构建,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家政托幼、文化旅游等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的服务标准尚待制定等。二是部分消费政策的落实力度亟须加强。养老产业护理人员队伍紧缺,居家养老政策支持不够,医养结合还不到位;带薪休假至今不能完全落实等。三是消费监管力度亟须强化。当前“救火式”监管仍占主导,监管预防体系尚未完善;共享经济等新生事物监管存在空白。同时,消费政策的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对促消费工作的指导性有待加强。

3.3发展预测

采用1990—2018年的年度数据、2013年一季度至2019年二季度的季度数据分别构建计量模型。结果显示:一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推动全省社零增长1.0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推动全省社零增长0.23%。二是过往发展中,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消费的提高,而农村居民收入对江苏全省消费的促进效果欠佳。主要原因在于:过往发展中消费市场的聚焦点在城镇,包括城镇的商品和服务供给较农村更加充实、更有质量;城镇的消费环境、消费基础设施、消费制度支撑更加完善等,综合因素影响下,助推了城镇消费潜在需求更快向现实需求转变。农村消费是江苏消费的主要短板之一,下一步提振农村消费、深度挖掘农村消费潜力,是促进全省消费扩大升级的重要突破口[3]。设定“十四五”期间江苏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5%、8.0%,根据计量结果,发现江苏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预计“十四五”期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终消费年均增速将分别达到7.5%左右和7.8%左右。至2025年,江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53900亿元左右,最终消费将达到74200亿元左右。

4结语

总之,以上综合考虑当下新消费注重培育服务消费、兼顾传统消费的提质升级,及统计数据可得性等因素,重点着眼于服务业对新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深度挖掘消费潜力,希望能为促进全省消费扩大升级提供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楠.精准扶贫精准施策脱贫攻坚成效显著[J].统计与咨询,2019(4):101-106.

[2]忠,朱方正.区域经济中财政与货币政策的作用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87-196.

[3]马勇,陈雨露.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与搭配:基于中国的模拟分析[J].金融研究,2013(8):132-149.

作者:聂晟玮 单位: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