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研究

摘要:经济法课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变化,要求经济法课程教学要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其对策。应从经济法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强化实践教学、复合型师资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多方面实施改革,夯实经济法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基础作用。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教学研究

经济法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一般设为专业基础类课程。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转型发展,专业培养目标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加强化了,经济法课程教学应按照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就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进行深化教学改革。

1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多,课时安排少

经济法的教学体系一般包括法律基础知识、民法相关制度、商法相关制度、市场监管相关制度、劳动与社会保障相关制度等,涉及到了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与诉讼等多个部门法的内容,范围非常广。一般院校课程设置大多在32~48学时[1],在有限的课时内,既要求学生掌握相关部门法律制度的内容,又要强化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果。因此,教学内容多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相当突出。

1.2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

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理应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而不是培养未来的从事法律工作的专门人才。目前在同一所高校中经管类各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使用一个大纲或一名教师同时从事多个专业教学,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不能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针对性教学,比如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应侧重国际商法方面教学,财务管理专业应侧重财务法律方面教学等。因此,目前经济法教学内容与各专业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的问题[2]。

1.3学生基础知识储备不足

经济法的教学内容包括法律基础知识和多个部门法的内容,涉及到法学、经济学与管理学等学科多方面知识,具有综合性、复杂性和时效性的特点。而各高校给经济法课程安排的学期都相对比较靠前,学时不足,学生在学习经济法课程之前的法律基础课程只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而这门课程中法律基础内容也只有两章,内容非常少;涉及到的经济与管理学方面的课程只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还有可能是平行学期开课[3]。因此,学生的法律与经济、管理学科方面的基础知识储备量不足,很难理解经济法课程中的内容,直接影响到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完成。

1.4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对应,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本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目前的经济法教学的实践环节仍很薄弱[4]。一是安排总体学时少,因理论教学内容较多,所以实践课占有的时间少;二是实践课的形式单一,多数是采用案例分析、讨论和模拟法庭的形式完成;三是案例教学内容陈旧,经济法方面的法律制度本身具有时效性,教材编写的滞后和案例更新的不及时,导致案例教学内容陈旧。

1.5复合型师资缺乏

经济管理类专业主讲经济法的教师多数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少数是法学类专业毕业,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师缺少法学知识储备,而法学类专业的教师缺少经济管理方面知识储备,缺少复合型教师。现有的教师中多数是从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实践经历欠缺,必然导致实践教学的经验不足。

1.6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单一

经济管理类专业招生数量较多,多数是大班上课,受人数较多和学时较少的限制,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运用较少。在教学手段上多数运用PPT教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学生接受能力差。加之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因此,影响教学与学习效果。

2应用型本科院校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2.1优化各专业教学内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多、范围广,教学中可以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优化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除共同的法律基础知识外,各专业的教学内容有所侧重,体现经济法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目的。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可重点学习国际商法;市场营销专业可将市场秩序规制法律制度方面作为侧重点;工商管理专业可将经济法主体制度和经济监管法律制度作为侧重点等。教学内容还应与执业中应注意的问题时时结合,并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将培养目标进行升华[5]。同时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来补充课时的不足[6],第二课堂形式可多样化,如案例分析、模拟法庭辩论,到校外教学基地去体验等,可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和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经济活动中的法律思维能力。第二课堂既解决了教学内容多和教学时间少的矛盾,又解决了教学内容与专业培养目标脱节的问题。

2.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监督考核

首先,以问题教学为引领,改革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培养目标,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采用项目化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式教学法把课程目标以案例的形式引领,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讲解案例,进而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对案例的破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讨论式教学法可从课程目标导入,进入案例、视频讲解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进而提出焦点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多组织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发表的内容要进行评价,通过提问抢答方式测试学生学习效果。其次,以新媒体教学工具为媒介,改革教学手段。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的特点,利用不同的教学工具,解决不同的问题。利用微课等线上教学方式,给出学生应储备的有关法律与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主动学习,拓宽知识面,理解重点教学内容。探索考试方式的改革,注重考核应用能力。改变以往注重卷面笔试,兼顾平时表现的考核方法,把对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的考核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以督促学生主动学习。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实践教学时效性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强化,经济管理类专业要培养既懂经济管理,又知法守法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因此,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用法律思维解决经济管理问题能力的培养。一是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弥补学时不足问题。如校内实验室模拟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观摩相结合;线上线下的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校内课堂学习与校外的实践讲座相结合等;二是采取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调动学生积极性。组建社团、学习小组进行第二课堂活动,采取案例分析、讨论和模拟法庭、法律援助等形式完成;三是及时更新案例教学内容,增强实践教学的时效性。经济法方面的法律制度本身具有时效性,应积极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搜集企业真实案例或时时发生的事件,如将热点事件———长生制药疫苗案、网络购物中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双十一”的购物陷阱等案例编入案例集,并做到及时更新。

2.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教师

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进行跨学科学习,增强综合知识储备,补充知识短板。要求无实际工作经历的教师必须到企业或律所进行实践锻炼,积累实践经验。只有培养复合型教师,才能培养更多的、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之琳.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经管类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以黄山学院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2,14(6):111-114.

[2]蔡先红.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2017(9):198-201.

[3]冠娅雯,石光乾.新建本科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9):200-202.

[4]曾玉珊.非法学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设计与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52-54.

[5]李赟,殷雪娇.应用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融入课程和生活实践改革经验研究综述[J].中外企业家,2019(5):187-188.

[6]佟雪,李海娟.应用型本科高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模式———以第二课堂为视角[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9,28(4):35-37+49.

作者:陈希 单位:吉林农业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