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与评价

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与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日益完善,商业银行在我国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允许银行申请破产的新政出现,对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财务风险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商业银行要想实现长期可持续性的运转,需要对新形势下的财务风险明确成因、分析对策,通过科学的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体系、控制和降低正常的运营成本等途径,以期实现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商业银行;财务风险;分析评价;对策

一、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系日益完善,商业银行的数量日益增多,我国的商业银行以股份制银行为主,包括全国性银行和非全国性银行,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稳定器”的作用。但是,部分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依然尚未完善,同时,为确保商业银行运转的健康可持续性,笔者针对新形势下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进行探讨,希望能探寻出构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有效对策。

二、新形势下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一)内部环境影响所致的所有权道德风险

作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组成部分之一,所有权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银行内部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成因主要受到内部环境的影响,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受到银行内部股权结构的影响。由于商业银行内部的所有权结构相对不合理,银行内部呈现股权分配比重失衡的现象。也就是说,银行股东仅呈现为两种类型,包括股权集中的大股东、股权分散的小股东,使银行内的重大经营管理决策仅受到大股东的控制,加之政策利率变化等外部风险因素的影响,银行股东的道德风险诱发几率大大提升,甚至对银行的正常运转产生严重的影响;另一方面,受到银行管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的影响。由于商业银行尚未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银行内部各层级,特别是董事会对银行经营决策无法进行有效的激励约束评价,使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对银行决策的监管职能形同虚设,继而对银行道德风险的诱发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内控管理制度影响所致的盈利性风险

伴随着国家金融体系的日益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完善,但其内控管理制度影响所致的财务风险还没有全面规避,银行的盈利性风险依然存在极大的可能性。一方面,银行内控管理制度与银行资金业务、信贷业务的对接深度不足。也就是说,商业银行的计划部门、信贷部门、内控管理部门三者协同的财务控制程序不够完善,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财务控制环节在内控程序中具备极大的盈利性风险,难以保障银行经营管理决策的高盈利性。另一方面,银行内控管理制度无法为其盈利性原则提供坚实的支持。由于商业银行需要切实保障盈利能力的提升,部分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同时,对相关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进行探索,使内控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金融衍生工具出现对接不流畅的问题,甚至出现金融衍生工具严重影响银行盈利能力的现象,使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原则难以推行。

(三)信息不对称所致的流动性风险

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主要成因。在银行层面上,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对银行的贴现业务、贷款业务等资产类业务产生极大的影响,使流动性风险的发生几率难以降低;在市场经济体制层面上,商业银行作为货币流动性需求的主要承担者,一旦市场上的投资者对商业银行的信息获取不充分,加上允许商业银行破产清算的新政出台,那么银行的存款、投资等资金流支持就会出现动摇,最终造成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关于信息不对称的界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交易单方的信息获取不充分。也就是说,由于商业银行不主动向投资者提供充分的信息,投资者不能更深入的了解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影响银行获取更为广泛的资金流动性支持;另一方面,交易双方的信息获取不充分。这是由于交易双方均存在投机心理,希望凭借自身获取大量的信息优势,互相抵触深度的信息沟通交流,影响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建立对等的利益联系,加大了商业银行的融资风险、流动性风险。

三、构建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的有效对策

(一)进一步提升资产配置的效益水平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的结构和质量极大程度上影响正常业务的运转,同时,多数财务风险都受到资本充足率、资产配置结构及质量的影响,所以,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提升自身资产配置的效益水平,构建银行的财务风险评价体系。一方面,要确保资本金的充足率不下滑。也就是说,作为巴塞尔协议中的重要风险防范工具之一,维持资本金充足是商业银行正常运转的基础,商业银行需要通过提升资本金的充足程度来防范各项系统性、非系统性风险,同时,有助于自身流动性、安全性原则的履行。另一方面,是要确保资产配置结构和质量的不断优化。这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调整信用机制、审批程序和相关评估模型,确保各项不良贷款、低质量信用中介服务的有效减少。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在提供信贷服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人行的个人征信和企业征信,切实发挥信用机制的审核、评测作用,同时,对相关审批程序进行风险点进行识别,以确保自身资产运用过程不受风险的侵害。另外,针对大中小微客户的信用评估模型也需要及时更新,确保政策性风险、利率风险等各项外部因素所致的风险充分融入到模型中,最终确保信用评估的有效性。

(二)控制和降低运营成本,切实提升盈利能力

无论是上市商业银行还是非上市商业银行,其总部及其分支机构的运转都需要大量的成本,同时,为提升银行的盈利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商业银行需要控制和降低自身的运营成本。具体而言,管理者和领导层可以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是注重“开源”与“节流”的平衡。所谓开源,需要商业银行进一步扩展业务渠道、业务形式以及业务客户群体,通过各项合规营销措施、激励机制,实现自身业务量的稳步提升。所谓节流,需要商业银行控制好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运转成本,包括财务成本、管理费用等。平衡两者需要商业银行在符合金融监管规则的前提下,不过度“开源”,也不过度“节流”,促使开源的机会成本有效降低,最终实现银行自身盈利能力的有效提升;二是运用互联网金融的“互联网+”模式。这是指商业银行为减少重复性操作、机械性业务流程,应用互联网金融,将各项金融产品和服务运营在线上,确保合规性和安全性,最终实现“提升自身盈利能力、降低成本”的目标。比如,将“柜台业务”推向线上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各项安全机制,提升自身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科学的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体系

针对银行内控管理制度的不足,商业银行需要在完善内控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财务风险评价机制体系。一方面,需要商业银行完善内控管理的组织设计。这需要银行管理者和领导层及时完善专业的专门化的财务风险评价机构,同时,通过银行自身的现实情况、市场因素等外部环境因素完善自身风险评估机制,确保银行常规的风险评价工作存在组织保障。另一方面,完善内控管理制度中的风险评估指标内容。需要商业银行继续完善财务控制程序,确保资金筹集、资金使用及财务控制环节中存在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银行经济业务的开展是在风险指标的考核中所进行的,同时,对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完善,切实提升自身的风险应对、评价能力。

四、结语

综合而言,商业银行需要提升自身的风险应对能力,从自身的现实情况入手,对财务风险及其应对进行深入有效的探讨,通过进一步提升资产配置的效益水平、控制和降低维持自身运转的成本等,促使商业银行有效的规避财务风险,以期保障商业银行运转的健康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吴伟.H股份制商业银行财务风险评价与控制[J].现代商业,2017(15).

[2]李鹤.国内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武汉金融,2015(08).

[3]吴琳.浅谈商业银行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J].会计师,2017(03).

作者:薛云 单位:齐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