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系统论文范例

机电系统论文

机电系统论文范文1

1.1电力结构进一步优化

以太阳能、风能、水能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的发电量比重进一步提高,就我国目前而言,一方面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电等发电装机同比增长速度快,同比达到5%、14%、36%、143%,另一方火电的装机总量进一步滑落。

1.2电力技术水平和效率提高快

电力技术水平和效率的提高主要表现在特高压的输电能力不断增强,如新增1000kv交流输电线路一千多米。此外,电力系统积极采用超临界机组,不断推广大型空冷、循环流化床等先进技术手段,在技术进步和强化管理的作用下,火电又有较大的下降。

2电力系统节能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虽然电力系统的节能减排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有些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解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逐渐暴露出来。

2.1脱硫设备质量及运行管理水平不高

现阶段,国家对火电厂的烟气脱硫要求日趋严格,脱硫设备的建设任务更加重要和繁重。由于恶性竞争导致脱硫设备在设计和建设上都存在缺陷,严重影响了脱硫设备长期、稳定、安全的运行。另一方面,脱硫设备的设计未考虑到实际情况,设计量过小,导致脱硫设备投运后无法满足火电厂的要求。此外,高昂的修复费用也给电力企业带来了压力。

2.2火电节能减排的经济激励机制不完善

就当前而言,我国的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是出于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进行的节能减排措施,在思想上仍然出于要我节能的阶段。这样的节能减排效果有限,且需要政府部门长期地监管。因此,需要研究建立健全可行的经济激励长效机制,政府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通过给节能减排的电力企业施行减免税收、增加补贴等方式,确保电力企业节能的自发性和积极性。

2.3电煤质量下降影响节能减排效果

由于目前电煤的质量不高,存在着发热量下降、电煤的灰份与硫份的含量急剧上升,导致对发电机组正常出力影响大,严重磨损了发电设备,增加了火电厂的用电消耗,降低发电效率。此外,由于硫份的增加造成脱硫设备超负荷的运转,脱硫效率取法达到要求。

3电力系统节能技术措施

电力系统由发电厂、电网及用户三个部分组成,其承担着电能生产和消费的职责。在电力系统中,每一个部分都存在巨大的能量消耗。故而如何合理的选择电力系统的运行方案,实现每一部分上的能量节约,是完成电力系统节能减排的重要保证。

3.1发电厂的技术节能

现阶段,我国的发电厂主要是以火电为主,火电每年消耗的煤炭量数字惊人。因此在火电的节能上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首先,要定期对火电机组进行检测维护,保证发电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优化发电机组的运行方式,提高其的经济运行。其次,对发电中产生的废弃排放物,要实现合理地处理和再生利用,对燃料的购买和使用进行科学的调整。最后,大力发展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核能发电等,进一步减少煤炭等常规能源的消耗,降低废弃物的排放。

3.2输电网络的技术节能

输电网络的节能主要从电网的总体结构、变压器的选择、电力线路技术的运用三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合理设计规划输电网络,保证输电网络建设的质量,在建设时尽量采用环形或多路供电,以减少输电网络的电压等级,从而电网的运行成本,此外还要及时调整负载量,减少不必要的空载损耗。其次,在变压器的选择中,要通过科学的计算,依据实际的用电情况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大小,加强用户无功补偿设备的配置;另外定期检查维修变压器,减少不惜要的能量消耗。最后,要加大新型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减少输电线路的线损;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强对电力系统的监控,提高用电利用水平。

3.3用户终端的技术节能

首先,在室内的用电供暖中,用户可以安装热量分配仪和温度调节阀,自行控制电能供给,从而达到舒适和节能的目的。其次,采用高效的照明系统,提高用电效率和照明效果,大力推广节能电器的使用,降低电器的能量消耗。其次,供电企业要采用节电控制器,有效控制电网的削峰填谷、改善电网运行方式。

4结束语

机电系统论文范文2

1.1数据统计分析工作流程及总体业务。

由西北网调制定纵向数据采集模板,下发至甘肃省调,省调将模板导入到自身一体化统计分析模块后,按照模板要求上报数据至网调,与此同时网调通过数据采集器,采集自身基础数据。经过校验的纵向、横向数据,通过加工形成全网统一的指标体系报表和可视化界面,最后审核以供查询网调用户调阅,也可由国调用户分布式查询调阅。

1.2数据采集

1)横向数据采集

通过配置可定时或手动将横向系统中的业务信息(D5000系统等)绑定传递到本模块数据库中。数据接入支持规范格式的E格式报文文件,数据库直连及手工填报。未来考虑增加多数据源定义功能,以支持在系统无法获取某一数据源的指标时,可自动切换到预定义的另一个数据源获取数据。数据接入后,可自动触发校验机制,校验出现问题时通过消息服务通知相关责任人。通过校验后,对于需要进行计算的指标数据,可自动触发预定义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处理。

2)数据上报、审核

通过配置系统,下级单位可定时通过本模块数据上报组件将业务信息进行上报。采集方式支持规范E格式文件,同时提供手工填报功能,以适应本模块无法部署的地区。上报的数据如在截至日期(可配置)以前,仍可随时上报,新的文件可覆盖旧的文件。数据接入后,可自动触发校验机制,校验出现问题时通过消息服务通知相关责任人。如在通知的情况下仍未上报数据,则触发上报考核。通过校验后,对于需要进行计算的指标数据,可自动触发预定义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处理。经过校验和计算的数据进入待审核区,由本中心上报管理专责进行内容的审核,未经过审核的数据可退回重新上报,多次(次数可配置)因内容问题被退回的数据,由上报管理专责进行考核打分。审核无误后,上报指标进入本中心数据库。

1.3数据监控。

数据监控包括服务节点监控、横向采集监控和纵向交换监控,通过监控页面,可以实时的了解系统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并可以对采集任务、采集时间进行扩展设置。

1)服务节点监控

分中心层面可监控下属省调的服务接入情况,省调层面可监控分中心的服务接入情况。通过该页面可以直观的提醒用户网省间服务互联是否正常。

2)横向采集监控

提供横向数据采集任务运行情况的监控页面,并提供横向数据采集任务的启动和停止功能。

3)纵向交换监控

提供基础信息指标文件纵向交换完成情况的监控页面,可以针对不同省调进行阻止上报时限设置,并在当前时间=时限的情况下自动解除阻止上报的设置,恢复正常。

1.4数据校验。

数据校验提供灵活的配置方式,支持方便的修改与扩充,提供专家知识库和检验因素、决策阀值和平衡公式的定义功能,对校验规则进行综合管理;按照配置校验规则对结果进行校验,提供计算时调用。

1.5报表生成。

报表生成因支持灵活多样的配置,和良好的展示效果,包括如下功能:多数据源定义,同一张报表的数据来源可分散在多个物理数据库中,而不必将所有数据集中在同一个数据库中,即报表系统可同时提取多个数据库中的数据生成报表。通过报表设计器,可定义出各种表格报表、交叉表、图形报表、图表报表、自由格式报表,从而快速实现调度早汇报、专业月报等专题报表。支持电子印章、签名的显示,可根据需要加盖在指定的报表或流程中。所有报表支持HTML、Excel、PDF、Word的输出。具备报表的生成、审批、上报的流程化管理功能;报表需关联相关的责任人。

1.6智能化指标分析。

由系统计算获得的最终指标,可按照指定的规则分类,并依据分类设置所在分类的权重占比,根据这些权重可计算当前该分类的得分。例如增加一个电网健康指标的分类,将频率、电压、负荷等指标添加至该分类中,设置相应的权重分,选择一个分析时间段,即可获得某一时间段的电网健康指标综合评分和分析。除了常规的叠加计算以外,指标分析可调用统计计算中设定的公式进行自定义计算分析。

二、系统建设成效

1)一体化统计分析工作的目标是紧密围绕“大运行”体系发展目标,建立和完善统计工作机制和保障措施,自上而下统筹推进信息统计和基础数据维护工作,实现统计工作从条块分割向协同运行转变,从粗放管理向精益管理转变,从口径各异向统一规范转变,促进电网调度的量化考核和核心业务的闭环管理,推动电网管理水平、安全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持续提高。

2)消除目前国、网、省三级调度机构信息上报形式与模式不统一的问题。

3)加强对数据上报单位的信息校核,将校核工作放置在源头,减少由于信息误漏所造成的反复上报,进而提高工作效率。每个调度机构数据加工模式需要统一,国、网、省三级定义一批统一的表(格式、结果、计算)全面统一。

4)每个调度机构数据加工模式需要统一,国、网、省三级定义一批统一的表(格式、结果、计算)全面统一。

5)一体化停电计划管理适用于甘肃省级及以上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调度管理应用(OMS2.0)中一体化停电计划管理模块中的数据交换,具体包括:年度停电计划上报、年度停电计划下发、年度停电计划状态通知、月度停电计划上报、月度停电计划下发、月度停电计划状态通知、日前停电检修计划上报、日前停电检修计划批准下发和日前停电检修计划上级调度通知等。

三、结束语

机电系统论文范文3

1.1离散式的结构

20世纪初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现代的军用飞机处于离散式结构阶段,作战飞机的测量设备主要是火控雷达和光学瞄准。它的子系统有自己独有的显示器、传感器、控制器和计算机,中心计算机并不对整个系统进行操控。这种结构适用于专用性强,但是大量信息难以交换,灵活性差,如果要调整必须通过处理硬件系统才能实现。

1.2集中式的结构

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而航空电子系统中更面临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美国空军Wright实验室开始向公众介绍数字式航空电子信息系统,使用LSL和MSI可以使控制部分和航空电子系统实现综合化。在当时,因为子系统都是模拟式的,综合化的性能效果大打折扣。

1.3联合式的结构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联合式的结构在软件技术、微计算机技术和数字通信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通过1553B的数据总线配合火控计算机来实现对飞机上各个独立功能的子系统进行管理。通过这一技术,拟补了以前的结构功能上的不足,能够使整个飞机上的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1.4综合共享式的结构

20世纪80年代以后,微电子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ASIC技术促使电子系统的体积、性能和可靠性增强。Wright实验室希望通过Pavepace计划,把综合化范围发展到天线孔径和射频通道一级。

2微电子技术中包含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

根据我国航空电子装备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微电子技术在其中所起到的巨大的推动作用。例如,我国军用飞机通过对微电子技术的应用使得各方面的能力大幅度地得到了提高,例如空对空的作战能力;精确制导武器具备了的对地攻击的能力等,这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是有着密切的关联的,同航空相关的微电子技术在发展中主要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2.1超高速的集成电路

超高速集成电路是组成航空电子设备的部件。在第三和第四这两代战斗机上我们主要采取的是硅超高速集成电路。超高速集成电路让电子设备实现了小型化,大幅度降低了集成电路的总数和体积。设备故障也同时减少了。加快了数据处理速度,加大了储存能力。然而硅超高速集成电路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要求,比硅超高速集成电路效率更高的是砷化镓集成电路。可以预见的是砷化镓集成电路在航空电子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泛。

2.2专用的集成电路

根据需要,制造了专用集成电路的微电子芯片,应用在航空电子系统中,使性能得到提高。设备保密性增强。美国第四代机已经应用专用集成电路,主要装配在通信等保密的微电子元件。专用集成电路的制造成本比较高,所以这也阻碍其发展。

2.3微电子新技术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SOC的概念。它把各层次电路、处理机制、模拟算法、软件、芯片结构和器件设计都联系在了一起,通过一块芯片来完成以前几个芯片组合才能完成的功能。SOC技术使微电子技术由原来的电路集成走向系统集成。SOC技术考虑了整体因素,减少了复杂性,所以造价成本降低。微电子技术得到充分发展之后,出现了微电子机械系统,微电子机械系统把微电子技术和精密机械结合在一起,可以感受到来源自自然界的光、热、声、等信号,并且经过加工转换成电子系统识别的电信号,电子系统接受信号之后,完成该信号的指令。MEMS把感受到的外部信号进行处理,做出相应的判断和操作。MEMS技术的应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领域,许多产业通过它,降低了成本,并且完成了以前的大尺寸机电系统不能完成的工作,例如在磁场中像蜻蜓大小的飞机等。

3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

3.1新微电子对于航空电子的促进作用

现代武器系统得益于微电子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无论在作战能力还是威力上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微电子技术不断发展,其体积越来越小、可靠性越来越强,可以实现对整个机的功能提升和小型化。在现代的战斗机中,我们主要应用在雷达、通信、武器等设备中。因为应用了微电子技术,无论功能和性能稳定性的得到提高,这点在雷达的技术应用中格外显著。

3.2微电子技术在航空微处理器中的发展

在显控处理机和任务处理机中,航空微处理芯片是不可或缺的,随着航空微处理芯片处理能力的提高,任务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也不断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是使任务计算机可以完成所有武器机器攻击的火控解算(依据雷达、计算机所接收到的信息,通过火控计算,讲分析结果传递至显示器上,供飞行员瞄准、发射),其二是增强任务计算机为系统其他非数据准线接口设备提供总线接口的能力。随着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航空微处理器能力的改造加强,核心处理系统技术的建设,任务计算机模块会逐步取代显控处理机模块的位置。从而航空电子系统整体的智能化水平将会随之提升,其数据融合、人工智能算法起其他的一些网络控制算法都会随之加强。

3.3微电子技术的应用推动航空电子综合化、模块化

SOC概念的应用使得微电子技术由原先的电子集成变为了系统集成。从整体与联系方面来看,对系统的组成、功能、结构方面考虑研究,推动航空电子综合化的进程,包括航空电子综合系统中的子系统、设备、技术等方面。从系统的方面来说,应始终致力于对整体同环境之间、整体同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综合地对所应进行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在部分同整体的相互结合、相互依赖以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对系统运动的规律与特性进行揭示,并对其的功能、组成、联系的方式以及结构等方面进行有话,以达到实现航空电子系统综合的最优化的目标。

4总结

机电系统论文范文4

厂用电系统母线接线除了要满足正常运营的相关规范和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六点:(1)厂用电系统母线接线要保证每个用电单元的独立性,不能因为一个用电单元的出现故障而影响整个厂用电系统的正常运行;(2)在供电过程中出现故障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检修的过程中就要协调好与正常供电的切换关系,在尽量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完成相关的事故检修工作;(3)全厂性公用负荷接在专门设立的公用段上,避免厂用电系统的复杂化,无过渡问题。在设计阶段要有预见性,避免重复性等浪费性建设;(4)做好厂供电系统的应急措施,备用电源要有专人看管维护,并且相关电压、容量等参数规格要满足正常的生产要求;(5)为了可持续发展,在设计阶段要给其预留出发展的空间,不至于耽误正常的生产;(6)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在厂用电系统中一定要积极引进合理实用的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厂用电系统母线分段的主要原则是按锅炉的容量决定厂用母线分段:锅炉容量为65t/h及以下时,高压厂用电母线两炉合用一段母线,低压厂用电母线两炉合用一段母线;锅炉容量介于120~220t/h时,高压厂用电母线每炉一段。低压厂用电母线每炉一段;锅炉容量介于400~670t/h时,高压厂用电母线每炉两段,低压厂用电母线每炉两段;锅炉容量为1000t/h及以上时,高压厂用电母线每一级高压厂用母线为两段,低压厂用电母线每炉两段。之所以采用按锅炉容量分段高、低压厂用电母线,目的是为了保证厂用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性,可以防止运行人员跑错间隔误拉误送。需要观念延伸的是随着发电机组容量的不断扩大,汽轮机辅机的容量也不断增大,大容量机组都机、炉单元集中控制。“按炉分段”是高低压母线分段的主要原则,但当分段母线的连接断路器参数(主要是额定电流及短路容量)和电动机启动时的电压降不能满足要求时,可根据实际所选合适的断路器数量决定母线分段数。

2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厂用电系统包括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两部分。

2.1高压厂用电系统

高压厂用电系统有以下三种接地方式:

2.1.1中性点不接地方式。此种接地方式能够阻断流经主变中性点的短路电流,因而此种接地方式所采用的保护方式灵敏度较低,一般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非故障相仍可持续运行2h,保障了供电的可靠性。但若厂用电系统容量大,且线路尤其是电缆线路敷设较长时,会造成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容电流过大,当大于某一个值时可能会发生电弧放电,且接地电弧不能自动消除,将产生较高的电弧接地过电压(可达到额定相电压的3.5~5倍),并且故障有可能进一步扩大为多相故障,危害整个厂用电系统。此种情况下接地保护应该动作于跳闸,立刻中断对厂用设备的供电,但由于中性点不接地,其实现选择性保护较困难,需要采用灵敏的零序方向保护,也可采用反映零序过电压的母线监测装置,通过对馈线逐条拉闸来判断出故障回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和机械,因此在实际中较少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应先准确地计算出单相接地时电容电流的大小,以选用更为合理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2.1.2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此种接地方式的特点是既能保证一定的流经中性点的电流,为保护装置提供采样,同时由于中性点电流的流通避免了故障相过电压倍数过高。为了降低间歇性电弧接地的过电压水平和便于寻找接地故障点的情况,应通过计算选择适当的电阻值,能够控制电压水平在规定阈值之内,保证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性。此外,这种接地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具有选择性,当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点流过一固定值的电阻性电流,保证故障馈线的零序保护动作,其总接地电流小于15A时可仅动作于信号,当接地电流大于15A时改为中电阻接地方式,保护动作于跳闸。同时该接地方式实际中运用较方便,无需设置大电阻器,采用二次侧接小电阻器的配电变压器可等效为高电阻器,节省了工程造价。

2.1.3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此种接地方式适用于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较大的情况,当出现故障时,这种接地方式可产生感性电流来补偿电容电流,以达到持续供电的目的。此种接地方式最大的优点是不仅具有选择性,还具有可调节的灵敏性。实际运用中在消弧线圈的二次侧并联电阻,并且二次侧并联电阻应有与消弧线圈分接头相匹配的调节分接头,当机组的负荷变化时,通过改变分接头的接地形式来自适应系统电容电流的变化,与此同时还要相应地改变相关的电阻来保障故障电流的不变。这一接地方式的灵活性也注定了其复杂性,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比较复杂,需要增设接地投资,保护的设置也较为复杂。通过以上的叙述综合可知,高压厂用电系统接地方式的选择依据主要是接地电容电流及接地过电压水平。

2.2低压厂用电系统

低压厂用电系统有以下两种接地方式:

2.2.1中性点经高电阻接地方式,适用范围较广,发电厂低压厂用电系统一般均可采用,一旦出现故障就可以自动停止运行,并且此种接地方式也防止了由于熔断器一相熔断造成的电动机两相运转,提高了低压厂用电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2.2.2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主要适用于不甚重负的负荷供电。此种接地方式当单相接地发生故障时,中性点电压不会发生位移,可降低系统的额绝缘要求。

3厂用电系统电压等级

厂用电系统电压等级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厂用电发动机的电压、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和厂用电网络安全性等方面,另外还需考虑经济和技术层面的可行性综合做出判断。发电厂里各种电动机容量相差很大,从几瓦到几兆瓦,而电动机的电压和容量有关,因此,必须根据所拖动设备的功率以及电动机的制造情况来进行电压选择。电压等级的确定还要注意不要确定过多的等级,若电压等级过多会造成设备接线复杂,反而不会对生产提供较为有利的帮助。我厂厂用电压等级设为两档,分别是高压的6千伏档和低压的0.4千伏档,这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设置可以在保证正常供电的同时,运营维护也简单方便,符合相关的生产实际需要。

4厂用电系统用电负荷

厂用电负荷根据重要性的不同接入到不同的供电系统,负荷的分类是厂用电系统的设计的基础,厂用电负荷按重要性可大致分为五类:

4.1Ⅰ类负荷

短时停电除了会损害设备外,还会使相关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遭到威胁,使机组工作暂停或发电量大幅度下降,此类负荷应设置备用电源,例如发电厂锅炉部分的风机、供煤系统的磨煤机、给煤机、给粉机等。

4.2Ⅱ类负荷

允许短时停电,但较长时间停电有可能损坏设备或影响机组正常运转的负荷,此类负荷应由两个独立电源供电,例如发电厂锅炉部分备用风机、锅炉启动风机、疏水泵等。

4.3Ⅲ类负荷

长时间停电不会直接影响生产者,此类负荷一般由一个电源供电,例如发电厂辅助车间油处理设备、电气试验室、通风机等。

4.4事故保安负荷

当厂区发生断电的故障后,机组停运,但为了设备和相关人员的安全,还需继续供电的负荷,例如发电厂辅机交流润滑油泵、盘车电动机、顶轴油泵、汽机部分润滑油泵等。

4.5不间断供电负荷

在机组正常运行、停机甚至停机后的阶段,需要进行连续供电的负荷,例如电子计算机、调度通讯、自动控制远动通讯电源、热工保护、调节装置等。厂用电负荷的重要性决定了其供电电源性质及低压厂用电接线方式,电力负荷的梳理是低压厂用电系统设计的必要前提,设计中应予以足够重视。

5结语

机电系统论文范文5

(一)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通过计算机进行会计信息的处理工作,将人脑从单调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不仅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效率还提高了正确率。同时,通过在会计软件中进行规范化的设置也避免了记账不规范、错记、漏记等问题。最后,会计电算化是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为企业的内部决策提供了充足的信息,也为企业外部信息披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广播电视系统虽然不属于企业单位,但是也面临着经营的压力,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实施对于资金的使用效率、单位的长久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二)广电系统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各地广电集团纷纷挂牌,公司的形式多种多样,有多级公司、股份制公司等。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是纷繁复杂,有参股、全资、控股等,子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既受母公司的管控也有独立处事的权利,而二者之间最大的联系就是资本链。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相互依赖又矛盾频发的关系使得管理起来更加复杂。要想实现集团的有效管理就必须借助会计来实现,通过会计电算化构建统一的经济责任制,对整个集团分而治之,最终实现集团的有效管理。

二、广播电视系统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基础薄弱,实施电算化难度高

管理基础不仅包括企业的会计工作基础也包括企业的历史管理水平。广播电视系统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两套管理系统。在管理过程中计划经济的气息浓厚,主要依靠经验进行管理而不是依靠数据分析进行决策。在会计工作基础方面,广电系统的管理也相对混乱,其资本来源比较多样化,国家拨款、广告收入等都属于主要来源途径。而系统的收益也不像一般企业只要产品卖出去就能够有营业收入,广电系统的收益体现的更为长远。此外,广电系统的财务管理与一般企业大有不同,例如摄影就包括委托摄影、联合摄影、受托摄影灯多种,不同的摄影方式制片款的处理方式都有所不同。

(二)广电行业会计工作的复杂性阻碍了电算化进程

虽然2005年国家专门出台了电影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对于影视行业的会计科目进行了专门的规范,但是依然不能解决广电行业会计工作中的问题。首先影视剧行业的现金流量大且杂,这就导致了会计凭证经常缺失或者错误,在录入时增加难度。其次,收入核算不同于寻常企业,例如电影放映企业有多种预售电影票的形式,这就要求的进行收入核算时做出相应的处理。

(三)人员分工不合理

传统的会计工作需要进行人员分工,电算化管也要进行科学的人员分工。从软件的开发到财务工作的进行都要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秉着互相监督的原则,如程序设计人员就不能从事具体的财务工作,审计人员则不能兼职出纳岗位。

(四)安全性风险控制不到位

安全性风险是伴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而生的。会计电算化通过计算机处理会计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传输和资源共享,这就给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提供了契机。一旦系统的密码被盗取,单位的资金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一些重要的财务信息也有泄露的风险。如果遭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很有可能造成系统错误甚至瘫痪,整个会计工作就无法进行,造成单位的严重损失。

三、广播电视系统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实施途径

(一)规范软件系统,加强系统维护

目前我国对于会计电算化软件还没有做出统一的规定,市场上的电算化软件鱼龙混杂,广播电视系统与一般的企业不同,在会计核算、科目划分等方面都有自身的特点。因此,在选择电算化软件时必须要在保证安全性和基本会计核算职能的同时选择符合单位特点的软件系统。只有拥有一个规范的、合适的软件系统才能够促进会计电算化职能的全面使用。使用电算化软件后要加强系统维护工作,制定规范的计算机操作规程,保存每一个工作人员的上机记录。定期对软件系统进行更新、修复,一旦出现故障或错误要由专门的软件人员进行调试和维护,检查信息是否被非法删除或篡改,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正确性。定期对系统进行诊断,防止出现一些隐藏性的问题。会计工作发生变化时要对系统做出及时的调整。最后,还要做好硬件设施的检修和维护,避免因为硬件设施故障影响整体工作。软硬件设施的维护不仅能够为电算化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还能够强化数据信息的安全与准确。

(二)合理进行人员分工,实行岗位责任制

电算化系统的使用首先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使得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够各司其职,互相监督。与传统的会计工作相比,很多工作都由计算机代劳,这也使得前期的准备、审核工作更加重要,因此,在进人员分工时要做出适当的调整。例如在电算化的环境下,总账由计算机根据每一条记录直接加总而成不需要再通过人工核算,但是前期的凭证审核工作也就变得更加重要。因此,笔者认为要加强凭证的审核,实行实物凭证盖章和计算机签字双保险。在做出一定调整的同时也要借鉴传统的分工模式,一些科学合理的分工模式不应该被改变,如业务程序分离控制、职务分离控制等。这些都是防止员工舞弊的有效方式。只有对人员进行科学、规范的分工才能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进行,才能发挥电算化的整体作用。

(三)严格授权管理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会计方式不同,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在一个大的数据里,只要有用户名和密码就能对数据进行查看和操作,因此对于操作权限的管理必须要严格。根据人员的岗位分配决定谁有权限对什么样的数据进行操作,坚决杜绝越权处理的行为。必须要强化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四)加强员工培训工作

其次,要做好电算化管理工作还要注重员工的岗位培训。会计电算化不仅涉及到财务相关的知识,还涉及到计算机知识。广电系统必须要培养大量能够熟练使用财务软件的基本人才,同时还要培养一部分精通财务管理和计算机技术的中高端人才,这一类人才往往是系统设计和维护的中坚力量。

(五)建立数据管理制度

数据库管理主要指对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数据的备份、操作记录的保存、损毁数据的修复等。每天都要对电脑中的数据进行备份,对于磁性介质保存的数据要进行双备份。对于报表等数据信息每个月都要进行备份。对于每一次操作都要进行记录,尤其是对数据信息进行修改的操作必须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留下记录,严禁反记账或反结账的行为。反记账和反结账的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基本原则,还容易造成会计信息的混乱和错误。要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六)加强会计电算化中的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是会计电算化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在手工会计时代曾经制定了专门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针对电算化管理还没有制定专门的档案管理办法。广电系统应该结合现有的管理办法建立专门的制度规范电子数据、硬盘、磁性介质、纸质凭证的保管、归档、调阅和销毁工作。不仅要做到安全性高、保密性好,还要做到管理科学、查阅方便。每一张记账凭证都应该有录入人员的签名和盖章,计算机打印凭证视同手工填写凭证,按照规定进行归档保存。对于计算机生成的一般账簿要定期进行打印盖章保存,可以按月打印也可以按季度打印。对于输出之前的电子文本档案要视同财务档案保存,进行备份管理。会计档案的管理是对会计信息的有效保存和使用,便于提供更好的信息查询服务,加强会计信息的反馈功能,在出现问题时能够追根溯源,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七)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

与传统的会计手段相比,会计电算化时代的信息面临着更大的风险。传统的会计手段都是纸质的资料,只要做好防盗、防火、防潮工作即可。在会计电算化时代不仅有纸质资料还有大量的电子数据信息,不仅要做好传统的安全防范工作还要防止黑客攻击、防止电脑病毒入侵、防止硬件损毁带来的数据丢失。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管理中一定要有风险意识,要清楚电子数据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做好网络安全防范工作。对外,要防范病毒和黑客的入侵,对内要防止密码的泄露和内部人员的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的时效性。最好能够建立对外的网络防火墙和内部审计制度。任何的系统都不是完善的,要不断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保证系统整体的安全性。

四、总结

机电系统论文范文6

机电施工单位成功中标后应该尽快组织成立项目部,并且组织相关人员进场,准备好施工所需的设备、材料等。在正式施工前,施工单位应该和设备厂家共同勘查工程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合同文件中提供的投标文件、施工图纸等资料,仔细审查设备采购清单以及施工安装图。在施工安装图编制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掌握外场的第一手资料信息,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应该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收集全线的实际情况,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调查并核实外供电源位置,而且应该收集关于供电部门制定的管理要求。(2)沿线人手孔以及管道试通的情况。(3)调查周围房建、桥梁、站区广场、路基、隧道、路面等施工界面的相关情况。(4)调查配电洞室、灯具风机预埋件、隧道预埋管道、消防洞室、预留横洞变等预埋、预留等情况。

2联合设计阶段

工程施工主要是根据联合设计文件执行的,因此联合设计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施工的质量。机电施工单位正式进场后,应该立即组织设备厂商的相关技术人员以及自身单位的技术人员,结合业主要求以及合同规定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原设计文件以及施工图纸,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联合设计文件。完成联合设计之后,业主以及监理单位应该尽快对现场进行审核,并且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机电施工单位应该认真听取审查意见制定一份设备采购清单,进一步完善、改进施工安装设计图,还应该将其上报给监理单位以及业主审批。联合设计文件通过业主批准后,机电施工单位才可以采购机电设备,正式进行施工。联合设计阶段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重复画施工设计图以及施工安装图。(2)施工单位如果因为产品升级换代、价格等相关因素需要变更其他品牌机电设备,应该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而且替代产品的技术说明书应该详细说明,使其能够证明其性能更高。(3)应该将施工设计图尽可能细化,尤其是关键的细节。

3订货、加工、工厂监造测试环节

机电施工单位在完成设备的采购清单,审核完施工安装图后,应该尽快和每一个设备供货商签订一份供货合同,而且平时应该督促供货商能够根据供货合同按时供货。机电施工单位还应该制作工厂监造计划以及测试计划,还应该交给监理单位进行审查,只有经过业主批复后才可以正式实施。供货商自己检查生产的产品性能、质量达标后,监理单位以及业主应该严格检查设备,若符合要求的话,可立即登记出厂编号,而且向工厂索要在产品的质保卡以及质量合格证书。如果设备不合格的话,禁止产品出厂。

4设备进场、设备仓储环节

施工单位在相应的材料及设备进场之前应该建设好管理仓库,要求具有基本的接收及存储的功能。进场后,机电施工单位应该严格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达到相应的标准要求,确保进场材料及设备的质量。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进场后,施工单位应该立即通知监理单位以及业主对设备出厂质量检测报告、装箱单、型号、合格证、数量、品牌等相关资料检查、验收,还应该电测试设备确定是否在运输的过程中受到破坏。(2)如果监理单位和业主怀疑设备、材料质量的情况下,可以在现场随机抽查设备及材料,由权威性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3)若在现场验收结果表明没有达标,则不能入库,更不可以用于施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其清离施工现场。

5施工安装环节

施工单位在安装设备的环节,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而且交底程序由项目部到施工队,然后是作业班组,最后是基层的作业人员。(2)在施工现场设立一个专门的质检机构,而且安排专门的质量检测人员负责质量检测。(3)施工单位应该重视自检,全方位、多角度、全过程检查工程施工工艺以及所有施工工序,同时需要做好详细的检查记录。(4)对于隐蔽工程,应该在覆盖前进行检查,而且要求必须提供影像资料。

6调试设备以及试运行环节

在调试设备的过程中,机电施工单位应该安排具有丰富调试经验的技术人员作为调试负责人,参与调试的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根据事先规定的调试程序操作。而且,供货商应该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亲自到现场共同参与调试,在调试之前,应该严格检查机电工程供配电系统材料和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还要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只有确保合格后才可调试。完成所有项目后即可进行试运,此时施工单位应该复核、检查前阶段的施工情况,及时整改、完善其中的不足和缺陷,保证能够满足合同文件以及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确保高速公路的正常运营。

7结语

机电系统论文范文7

为了确保发挥出理想的电能输送、调配的结果,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周期性原则,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应该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对于一些大型的大力系统规划应该制定全面、较完善的规划方案,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避免给用户正常使用带来不利影响;二是安全性原则,安全性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首要条件,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杜绝安全隐患,在必要的时候应该配备长期性的系统检测功能;三是成本原则,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师为了实现系统功能,但也需要衡量系统设计成本,寻找系统功能效应与投入成本的平衡点,节约成本。

二、电力工程中涉及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对电力系统长期、中期的规划设计。在我国电力工程中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在进行电力工程规划设计的时候,涉及到系统规划设计的内容有:分析预测电力工程建设现场的电力负荷指数;处理周边地区电源规划情况;分析电力负荷数据,完善电源规划机构,平衡电力与电量;选择科学的电力工程接入方案;正确计算电力工程介入方案,确保方案的准确性;深入分析计算结果,综合考虑经济效益与方案技术的关系;主义考虑电力设计相关学科,借鉴电力学科资料。

(一)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

电力负荷预测与分析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中重要的准备工作,对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有巨大意义。电力负荷需要经过相关人员周密的计算分析,才可以给予电网规划设计获得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与信息。对中短期负荷的预测,应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近几年来经济数据,知道我国经济大概发展情况,从而对电力最大负荷的层次进行分析。另外,规划设计人才可以参考已经完成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情况,参考其电力负荷数据,对其进行分析,预测电力负荷,这种方式是我国电力负荷预测常采用的方法。预测电力负荷的方式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预测方法、专家预测和模糊理论等。我国电力工程运用这些方法来预测分析电力负荷。分析负荷增长原因,从而可以分析出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电力系统设计。

(二)电源规划情况及出力

电源规划是对即将建设工程供电量分析,其周围的电网建设的规划研究,实现电力工程建设目标,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电源可以分为统一的调度电源和地方性电源两种,其中统一的调度电源是指电网调度统一的大型发电站;而地方电源是具有专用的发电设备的小型的地方性的水电站或发电站,每种电源发挥着作用是不同的,另外电源设备的投入使用可以看出电力系统规划的资金使用情况,对电源的出力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有利于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三)电力电量平衡

电力电量平衡对电力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具有制约作用的,根据电力负荷预测和电源出力分析,电力工程项目所在的供电区域、所在地区的电力与电量进行计算,平衡计算结果并对其进行分析,电力电量的平衡需要考虑分区间的电力电量的交换情况,这样就可以将电力工程的规模与布局确定下来。根据分析预测的电力系统各水平年的最大负荷,再根据各类电源的出力情况,可以计算出电力电量的盈亏,确定电力工程系统所需要的变电设备容量、所需要的发电量。确定的电力工程系统需要的容量应该是要加上系统需要的备用容量。

(四)接入系统方案

接入系统方案拟定的过程需要考虑电力工程的特点和电网的发展情况来确定,还需要考虑政府部门的相关意见及电网规划来进行方案的比较,使得拟定的方案时效性与实用性更强。接入系统方案要注意节远近结合,综合考虑节能降耗、节约用地,并运用电网新技术。同时需要提出电力工程项目各方案的规模与布局,终期近区电网结构、供电电压及运行方式等内容。

(五)电气计算

电气计算主要包括潮流计算、稳定计算、短路流计算和无功补偿计算。潮流计算是对电力网中电压分布和功率的计算。潮流计算可以计算中电网各网络原件电力损耗、电网各节点电压和电力潮流的分布情况,可以分析各接入系统方案的经济性、合理性和可靠性。稳定计算是对电力工程西戎的各故障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确定电力工程系统稳定水平和稳定问题,稳定计算是以潮流计算为基础的,可以校验电力工程系统各个接入系统方案运营是否满足稳定性的要求。短路电流计算是验证故障短路在给定的网架中电气元件产生的不正常的电流值。短路电流计算可以校验电气设备,在发生故障的时候切断短路电流,减少短路带来的损失。无功补偿计算可以减少由于传输无功功率的各网络元件造成的电能损耗。

(六)方案比较

分析比较方案可以使得运算结果符合实际需要,确保电力系统更加可靠、安全,对方案进行横向纵向多层次的分析比较,可以形成最优化的方案,得到的方案设计是最符合实际需求的。

(七)系统专业提资

通过合理的系统设计、可靠的系统电气计算,选出综合条件最优的推荐接入系统方案中,确定电力工程项目的投产时间和建设规模,为电力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和有效的设计依据。

三、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的经验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系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在电力工程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更好的进行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是电力工程规划设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本人认为在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准备阶段应该了解大网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收集附近地区电力系统情况,并将其录入数据库,作为电网现状的基础资料,了解附近区域电网发展变化情况,将其发展规划录入数据库中,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在电力系统设计的时候应该时刻注意电力系统发展变化,收集更新数据资料库,掌握附近地区变电站、电厂和电力路线的数据资料和分布情况,收集当地负荷情况,计算各类系统电气,配合电力项目工程项目工作,不断更新完善基础数据。

四、总结

机电系统论文范文8

电梯控制系统大部分都是借助电脑的软硬件结构,并搭配各式各样的感应器及预先所规划的复杂的各式操作程序,结合成所谓的人工智能。精准的监控及引导各部电梯的动作,是以模糊逻辑方法为基础。模糊理论是根据不明确的信号,通过近似推理的过程,且经过运算而得到明确的结论,类似人头脑中“过程模糊,结果明确”的思维特征。使用模糊逻辑数学分析统计法,能快速的找出任何时刻最适合的运行模式。文章主要以小型电梯控制系统为例,结合PLC控制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套结合模糊逻辑理论,将推理、判断、决策、控制等的知识思考行为,转化成为知识库及规则库储存于电脑中,再经由模糊理论法(fuzzytheory)以数值计算方法完成推论,实现于此电梯控制系统的视窗化的设计与应用。文章主要是针对电梯等待时间及搭乘时间做一完整分析,并利用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核心,视窗化图控采用Delta图控软件DeltaScreenEditor,在电脑上直接对电梯做监控引导,再经由电脑与可编程控制器的通讯连线实现完成。本系统是一种机电整合的教材,是电机、电脑与控制工程的融合,所得成果可在机电整合或科学教育中使用。

2模糊控制的理论应用与系统开发

2.1模糊控制的理论应用

模糊控制主要是在直觉和人工经验的基础上,建立所需的知识库,并可看成一组决策法则,根据输入值满足系统条件(归属函数)的程度,给予一个特定值,称作grade(归属度),其范围为0~1。若完全属于系统条件时,其值为1;完全不属于系统条件时,其值为0,是传统的集合;其他属于系统条件中间的,依其所属程度给予0和1之间的任意值,这是属于模糊集合。模糊逻辑(fuzzylogic)设计方法主要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模糊化界面(FuzzificationInterface)、知识库(Knowledge)、模糊推论机构(FuzzyInference)与解模糊化界面(DefuzzificationInterface)。其中,知识库又可分为资料库(DataBase)及规则库(RuleBase)。模糊控制是以语言化控制规则为主体,为了将输入的明确值与语言化的控制规则结合,必须将输入值做模糊化处理以便对应到资料库里语言变量的论域中,再配合规则库及推论机构推导出结果。因结果仍然是模糊值,所以必须再做解模糊化工作,其输出才是明确值。文章中借助每个楼层的传感器作为取样输入,再通过步进电机的驱动模组作为输出控制。该电梯控制系统的每个模糊集合均有语性值代表其模糊含意。利用编辑软件DeltaWPLSot程序化于可编程控制器系统的内部,以达成系统的闭回路控制。

2.2系统架构

系统的硬件架构是由可编程控制器、步进电机及驱动器、传感器等所组成。系统在可编程控制器内部所完成实现的内容,可先定义误差量(E)与误差偏差量(ΔE)两轴,误差量是由软件设定的参考距离与回授距离的差值。误差偏差量的计算是目前误差En减去前一次的误差量En-1,当程序连续执行下,循环一次的时间步距Δt很短时,可视为一个误差偏差量ΔE,或称之为误差微分量ΔE/Δt。(1)可编程控制器。系统所使用的控制器是利用三菱公司的产品。该系列PLC在电脑通讯的模式中,其交信资料的类型分别为读取PLC元件及交信资料的交信型式和写入PLC元件及交信资料的交信型式。(1)步进电机及驱动器。系统所使用的步进电机及驱动器可完成实现输出距离,提供搭乘者更短的搭乘时间及更精准的楼层距离定位。步进电机的结构不论是PM式、VR式或复合式步进电机,其定子均设计为齿轮状,这是因为步进电机是以脉波信号依照顺序使定子激磁,以数字电压输入来控制其转速及转动方向。就电机驱动原理而言,将其脉波激磁信号依序传送至A相、A+相、B相、B+相则转子向右移动(正转),相反的若将顺序颠倒则转子向左移动(反转)。(1)传感器。系统所使用的传感器可完成实现取样输入信号,提供给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端,进入控制器内部做运算处理。

2.3实验研究结果

在实验研究中,各个实际楼层相互距离各为14.4cm,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距离分别为14.3cm、14.2cm、14.3cm,未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距离分别为13.8cm、14.0cm、13.9cm,可知经由模糊理论控制可实现精准的楼层距离定位。就楼层搭乘时间而言,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搭乘时间分别为18.6sec、18.7sec、18.6sec,未加入Fuzzy控制时,可测得的搭乘时间分别为19.1sec、19.2sec、19.1sec,可知经由模糊理论控制可实现缩短的搭乘时间。进而,操作者可通过Delta图控软件进行视窗化控制。视窗中的按键,可对电梯控制系统进行模糊逻辑控制设定、楼层控制、楼层距离显示、搭乘时间显示等进行自动化设计。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