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评估论文范例

价值评估论文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1

 

0引言   21世纪是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世纪,随着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实施科技成果管理的网络化和信息化已经迅速成为各级科研管理部门改善管理状况、提高自身管理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立一个科学、公平和完善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化管理平台,是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中介机构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它必将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不断提高,推动农业信息化进程的高速迈进,推动农业科技事业可持续、健康地发展。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是在仔细研究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和科技成果管理环节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细致的需求分析,并严格按照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PHP等动态网站开发技术,经反复测试和实验而最终形成符合农业科技成果评价需求和评价标准的、完善的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管理员、科研人员和评议专家等主体对象通过互联网在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与转化信息上达到互动交流,极大地减轻了评价中介机构以往繁重的统计和搜索工作所带来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办公费用,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体系管理进一步条理化、规范化、公平化和科学化[1-2]。   PHP是一种简单的、标准的、多用途的、面向对象的、解释型的、健壮的、安全的、性能非常之高的、独立于架构的、可移植的及动态的脚本语言,速度比JAVA快5倍,近几年发展突飞猛进。EDC在2006年的统计信息表明,目前PHP在国际上的发展速度是37%,明显高于Java和.net两种语言。百度、新浪、搜狐和TOM等各大互联网门户都在广泛使用PHP技术。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主要运用PHP技术,在Apache+MySQL+PHP环境下设计开发,使用dreamweaver为开发工具,使用phpMyAdmin对MySQL进行图形化管理。本文具体介绍该系统的详细设计,包括体系结构设计、总体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安全设计,并且在其中简述了系统各类用户的系统使用权限、方法和工作的业务应用平台[3]。   1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应用模型采用B/S结构模型,即浏览器(Browser)/服务器(Server)结构。系统框架采用3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即用户表示层、应用层和数据层次。各层次之间均采用标准的TCP/IP通信协议,提供设备无关的控制接口。1.1用户表示层表示层采用了与windows风格同步的基于IE浏览器的客户端工作环境,为用户(包括普通用户、项目负责人、评议专家和系统管理员)提供人性化的交互界面,降低用户学习使用系统的门槛。实现工具为In-ternetExplorer浏览器,客户端程序为HTML和PHP。1.2应用层应用层是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业务应用平台,包括成果评估申请平台、评估结果查询平台、评估项目管理平台、专家评估管理平台、系统维护管理平台和评估知识管理平台。它提供数据处理、整合、转换以及权限认证等大量系统内部逻辑操作,实现工具为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1.3数据层数据层提供数据存储、恢复、保持等数据服务,采用MySQL数据库,实现工具为phpMyAdmin。   2总体功能设计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总体功能[4]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系统维护功能模块、成果评估功能模块和评估知识管理模块。系统维护模块实现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对用户及用户权限的管理。其中,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拥有对所有用户信息进行查询、添加、修改和删除的权限;普通用户拥有向评估机构提出对某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价值评估申请和评估结果查询的权限以及浏览、学习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知识的权限;项目负责人拥有对某个评估项目进行综合管理的权限;评估专家拥有对评估项目按指定的技术指标进行打分与评议的权限。成果评估模块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申请、评估项目管理和评估结果查询功能。由普通用户申请,建立评估项目档案(包括评估项目名称、类型、承担单位、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研发的目的与意义、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内外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的成果与结论等),并提交评估相关材料(包括研究报告、科技查新报告、发表的论文或出版的著作、测试分析报告、产品检验报告、行业审批文件、成果应用证明、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影响证明以及知识产权所属权证明等)[5]。由评价机构指派的项目负责人负责整理评估项目档案和材料,从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数据库中选择适合该项目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从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库中选择相关研究方向的评估专家。由多位专家为评估项目的各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和评议,系统对专家的打分做综合的统计、整合和处理,运用多层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法给出最后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结果;再由项目负责人整理专家评估结果,给出评价结果分析报告。用户可通过项目名称和编号进行评估结果查询。评估知识管理模块为用户提供学习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的学习园地,介绍相关的政策法规和专家资源以及评价中介机构的动态新闻(包括批准公开的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结果)。   3数据库设计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采用MySQL数据库,包括农业科技成果评估项目档案库、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库和用户资源管理库,如图3所示。其中,农业科技成果评估项目档案库中各表的数据根据项目评估的进程,由系统自动更新。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库是基于科技成果“分类”评价的大原则前提下,在大量考察、深入研究农业科技成果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的全面、科学的农业各类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估体系,并参考相关领域多位专家的意见,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将其评价指标赋予权重[5],由系统管理员负责维护和更新。用户信息资源管理库负责存储和管理使用本系统的各级权限用户的所有信息,由评价机构负责聘请评估专家和审核专家资格;部分信息系统自动更新,部分信息由系统管理员维护。   4系统安全设计   系统的用户分为系统管理员、项目负责人、评估专家和普通用户4种用户角色,权限级别分别为4,3,2,1。不同的角色对该系统有不同的使用权限,每种用户只能使用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业务应用平台。其中,系统管理员使用系统维护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使用评估项目管理平台,评估专家使用专家评估管理平台,普通用户使用评估知识管理平台、成果评估申请平台和评估结果查询平台。除普通用户外,其他用户角色都要经过拥有本系统使用权的评估机构的审核,并由机构给予登陆的用户名、密码和设置用户权限。签订好评价合同的项目,都有唯一的项目编号和密码,任何用户都要根据该项目的编号和密码,才能完成对该项目的相应工作,这样可进一步提高评估项目的保密性和公平性。系统采用PHP技术中的Session方法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Session的汉语意思为“会话”,Web系统中是指用户和系统的会话,具体是指用户在浏览Web系统时,从进入网站到浏览器关闭所经过的这段时间。在Session中注册的变量可以在这段时间内保留其值,并可在各个页面中使用。Web系统中,必须保证用户不能通过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URL即可进入必须登录才能访问到的页面,这时就需要在每个网页中进行身份验证,本系统使用了Session来完成这个功能[6]。系统使用Session方法不仅保留了用户名信息,同时还保留了该用户相应的角色和权限。在用户使用系统的过程中的每个页面不仅对其身份进行验证,同时对其角色权限进行验证,确保用户使用系统中自身权限范围内的功能。#p#分页标题#e#   5结束语   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网络管理信息系统为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提供了一个友好的工作平台,为农业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科学、公平和公正的网络化科技成果价值评估环境。系统自投入使用以来获得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进程,为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价值评估信息系统的研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望本文也能为我国农业科技事业、农业信息化进程和科技成果价值评估领域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2

关键词:岗位为核心;薪酬体系;职级;宽带薪酬;总部型国企;IPE岗位价值评估

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沿用的职级体系是从行政体系逐步优化过渡而来的。职级体系通过明确级别和工龄资历等,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能够起到显著的“稳定器”作用。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及市场竞争的加剧,职级体系面临着机制陈旧不灵活、激励效果越来越差、员工收入易增不易减、职务易上不易下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根据企业及市场实际情况进行改革。一个设计良好的薪酬体系直接与组织的战略规划相联系,从而使员工能够把他们的努力和行为集中到帮助组织在市场中竞争和生存的方向上去。薪酬体系的设计应该补充和增强其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作用,如人员选拔、培训和绩效评价等。新的以岗位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充分考虑了这些因素,为总部型国有企业的三能机制改革做出了开拓性研究。

一、以岗位为核心的薪酬体系设计

1.常见薪酬体系分析

(1)公务员及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公务员及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主要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制定,按照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职级工资制度。公务员的职级工资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津贴补助等主要部分组成,分别体现工资中的不同作用,在这其中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职务工资按公务员的职务高低确定,12个职务层次,对应12档次,每个档次又划分为不同层次,级别工资按照资历和能力确定,27个级别共对应27个级别的工资标准。工资是所有的公务员仅有的收入来源,必须可以解决其个人及整个家庭的日常生活等基本需要。工资是按照公务员的劳动成果进行分配,这也使得工资变成激励公务员积极工作的经济手段。同时公务员工资标准是和市场工资水平及人力资源的供求状况密切相关,因此需要考虑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的基础上一定的调整平衡,以便维持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处于一个合理的标准,进而保证公务员的整体素质逐步提高。利用逐步调整工资的机制有效吸引必要的社会人才加入竞争公务员的各个职位,来保证逐步优化公务员的整体队伍。

(2)国有企业常见的薪酬体系

国有企业的薪酬体系较多是传承公务员的职级体系,同时参考市场化的薪酬体系进行优化后确定,在薪酬结构和体系设计同时呈现按劳分配注重公平和按要素分配注重效率两种特点。国有企业一般都以职级体系为基础如设置1-10职级,工资结构分为固定工资、工龄工资和浮动绩效工资以及津贴补贴等项目。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对员工的激励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工资奖金和职级晋升。但是在企业的薪酬体系中,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均是主要由职级决定,而职级又是由职务决定。但是在企业中金字塔型结构居多,员工大部分集中于初级和中级岗位,导致激励空间非常有限。

2.以岗位为核心的薪酬体系设计

以岗位为核心的薪酬体系设计,通过科学的岗位价值评估工具和合理的薪酬结构设计,打破了以职级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将爬梯子的晋升体系调整为迈大步加跑道赛跑的薪酬机制,达到了有能力的员工“脱颖而出”和鼓励员工发扬“工匠精神”的政策导向的统一。

(1)岗位价值评估

薪酬体系设计的关键前提是科学合理的岗位价值评估,岗位价值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在组织中科学地决定职位的相对价值,使得不同领域和职能的岗位可以在一个尺度上进行比较。可以起到权衡职位的相对重要性、评定职位的等级、建立职级体系、为薪酬架构提供基础、为组织间的职位比较提供基础等作用。以世界通用的美世岗位价值评估体系为例,美世岗位价值评估模型系统(IPE)共有4个因素,10个维度,104个刻度,1225分,评估的最终结果可以分成48个级别。4个因素是指:影响、沟通、创新和知识。为保持岗位价值评估的公平、公正,为后续薪酬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岗位价值评估中要注意坚持以下原则:职位评估由上至下,评价的是岗位,而不是任职者的状态。评估的是岗位的状态,即满足岗位描述中体现的内容和产出要求的状态,考虑岗位上通常的95%的时间所发生的情况,而非特殊情况。评估时,不考虑现有的岗位级别、任职人员的等级等,根据定义客观判断,避免对某些岗位可能有的预先的偏见,评估过程中保持标准尺度一致性的原则。

(2)薪酬政策线的确定

薪酬政策线的设计要考虑内部公平性和外部竞争性,同公司的策略设计密切相关,在确定公司采取市场领先、市场跟随、市场拖后战略或者混合策略,这就需要对公司目前人员的薪酬数据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同时要参考市场数据进行评估。政策线的要综合考虑人才吸引和人才保留两方面的因素。由于总部型企业的人才以管理型的为主,此类人才流动在市场上处于竞争性的环境之下,因此要参考人才来源群体的市场数据集人才流出方向群体的市场薪酬数据来最终确定。

(3)岗位层级及宽带薪酬设计

通过纵向设置“管理+技术(H)”的职业发展通道,横向岗位层级设置为初级(A)、中级(B)、高级或模块主管(C)、资深级或部门级管理者(D)和公司级管理者或首席专家(E)五个大的岗位层级。在新体系下不同岗位根据岗位价值评估结果不同,薪级差异化。设立基本工资,基本工资唯一,与岗位相关。设立岗位津贴,分为11档,与员工在本岗位的工作年限和业绩相关。若员工的业绩突出,在满足聘任资格的条件下,可以直接聘到更高一级的岗位,实现收入的大幅增长,从而“脱颖而出”,若员工没有晋升的岗位空间,即使长期在同一岗位工作,也有薪酬增长机制和调增幅度。

3.薪酬体系套改及沟通

薪酬体系的变动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要妥善做好薪酬套改和对员工的薪酬政策宣讲,才能实现新旧体系的顺利切换。套改前要做好充分的数据测算,测算内容包括每个员工的增减变动、套改后所处薪级的档位、套改所需资源等情况,在测算的基础上针对特殊情况作相应调整。结合在套改及沟通中的经验积累,建议薪酬套改要坚持以下三项原则:一是平稳过渡原则。按照平稳过渡原则,薪酬体系切换按照新聘岗位对应薪级基本工资标准确定基本工资,按照员工现有工资标准不变原则就近就高确定岗位津贴档位;二是要注意预留薪酬套改资源,不突破年工资总额的原则。国有企业的工资总额一般由上级单位按年度核实,是考核的硬性指标要求,因此工资及各项目要不突破上级下发的预算指标;三是要做好员工薪酬沟通,薪酬即“心筹”。薪酬不只是薪酬,一定要将政策全面宣讲到位。

二、结论

本论文通过分析研究国家对国有企业发展方向的政策要求,结合对国企薪酬体系历史沿革的分析,提出了以岗位为核心的薪酬体系。有效解决了以职级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存在的部分问题。为在国企中切实推进三能机制改革提供了创新性的解决思路。新体系的突出贡献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实现“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形成了鼓励员工做出突出业绩贡献从而“脱颖而出”和发扬“工匠精神”兢兢业业工作的政策导向的有机统一。员工发展从职级体系的爬梯子晋级调整为迈大步加跑道赛跑的机制,避免了员工发展受限和薪酬增长机制欠缺的问题。以岗位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开辟了不同于以前的新体系,属于摸石头过河,需要有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比如存在集团内调动是否有效衔接等系列问题,因此后续还要继续加强探索和改进,以不断适应企业战略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邢景丽,张仲梁.公务员薪酬地区差异的驱动因素[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2):51-61.

[2]李灿阳,刘琴,陈娜.公务员薪酬体系改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06):35-37.

[3]韩小芳.中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的演化动因与未来取向[J].江海学刊,2018(02):5-6.

[4]石立双,国有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9(01):108+110.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3

1.1概念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事件发生后,对事实的认定及案件的处理往往都离不开鉴定意见。根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及有关学理解释,可将海洋环境污染损害鉴定界定为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根据相关专业知识,运用海洋学、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现代海洋调查分析仪器,并运用必要的检测、分析手段,对海洋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进行因果关系认定,并对海洋环境损害范围、程度进行量化,评估其损害数额,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活动。本文所称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主要是针对因污染海洋环境导致的海洋环境损害而进行的鉴定,对因污染海洋环境而引起的其他损害(如可能出现的人身损害、直接财产损害等)所进行的鉴定,可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委托法医司法鉴定机构等机构进行。

1.2特点

海洋环境污染案件在法律意义上属于侵权案件,但相较一般侵权案件,其还具有隐蔽性、间接性、复杂性及广泛性等特点。除个别大型突发污染事故在发生之时即被发现以外,多数海洋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具有渐进性,且污染物可长期存在于海水和沉积物中。同时,由于污染物质是通过海水、沉积物和海洋生物等或进入食物链而间接作用于人身或财产,这使得传统侵权法上“直接的和必然的”因果关系认定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且增加了对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的判断难度。此外,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往往存在多种污染因子的复合作用,且各污染因子存在物理化学转化,区分并判断某一或某些污染因子是主要致害因子存在技术上的难度。污染物质会随着海水的流动而不断扩散并远距离输送,因此污染事故发生地和损害结果发生地往往存在空间上的距离,由此导致受害者可以是相当地区范围内不特定的多数人,这也使得国家行政机关代表国家作为海洋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权利主体有了法理上的依据。海洋环境污染所具有的上述特点,增加了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的难度,也使得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具有如下特点:第一,鉴定证据的易逝性。由于海洋的流动性和污染的隐蔽性、间接性,对第一手污染证据的提取地点和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一旦错过,则无法再收集到证据或证据不具有证明力。污染事故发生后,受害方一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现损害事实,此时由于污染事故的第一现场已经发生改变,因而会出现证据提取方面的困难。第二,鉴定的专业性。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案件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受害方一般无法做出判断,因此鉴定证据的采集、固定、检测必须由专业机构在特定的时间内按照特定规程完成。提交司法过程的证据材料需要具备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这就要求鉴定人员不仅要有专业技术背景,而且必须了解相关法律知识,特别是诉讼程序方面的法律知识。第三,鉴定结果存在科学上的限度。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包括查找并确定污染源、确定损害范围及程度、进行损害价值评估等多方面,受制于现有科学发展水平、仪器设备条件和海洋污染损害事件的复杂性,在海洋环境污染损害价值评估等方面,尚无完备的损害界定与量化的技术标准体系,使得海洋污染损害的事实判断和价值评估都存在科学上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运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中,不同专家对相同问题会存在意见分歧。

1.3应用

由于海洋污染损害情况复杂,在对污染损害事件进行调查和认定时,对鉴定具有较强的技术依赖性。在海洋污染案件中,既有对单个项目进行鉴定,如溢油污染中对溢油源所进行的油指纹鉴定,也有对整个污染事件的系统鉴定与评估。从全球性、区域性和各国关于防止海洋环境污染的立法来看,海洋环境污染可以根据污染物质种类划分为油类污染、油类以外化学物质的污染和放射性污染,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油类污染,本文即以油类污染为例简述鉴定在污染损害事件中的应用。

1.3.1污染源诊断

海洋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后,确定责任者是追究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在某些大型污染事故中,责任者明晰且未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对污染事故责任者的判断较为简单,如2010年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故及2013年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所导致的溢油事故等。但在多数海洋溢油污染事故中,尤其是移动溢油源的污染事故,如2006年长岛溢油污染事件,对污染源的追查诊断是关键的一环。污染源诊断可通过溢油鉴别、遥感、溢油漂移数值模拟等技术等进行。目前我国已通过建设较为完备的油指纹库和溢油鉴别技术体系、溢油数值模拟技术体系等,有效实现对油指纹的分析、检索、鉴别和数值模拟溯源,在无主溢油溯源及溢油鉴定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污染源诊断还包括溢油量、扩散区域及油的物理归宿确定等,在一些复杂的溢油事故中,需采用多种技术手段相互结合进行确定。

1.3.2影响范围、损害对象、污染程度确定

溢油对海洋环境损害的对象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环境容量损害、生境损害、生物种群损害,其表现为海水质量、海洋沉积物环境、岸滩环境、海洋生物等受到损害。其中,环境容量损害表现为海水可容纳石油类物质剩余容量损失,生境损害表现为岸滩和沉积物损害;生物种群损害表现为受损生态位的生物损害以及数量减少。以海水为例,以现场调查和历史调查资料为基础,全面、详细地分析溢油事故前、后的水质状况,将海面油污(油膜)监测数据及石油类监测数据与背景值进行对比,分析对海水质量可能产生的影响。根据现场监测结果并结合数值模拟、遥感技术及其他相关技术,海水石油类浓度显著高于背景值的范围,为溢油影响范围。海水环境的受损程度根据影响范围和海水污染物基本恢复至背景值的持续时间等综合分析确定。

1.3.3污染损害价值评估

根据《侵权行为法》的相关规定,海洋环境污染案件的责任承担方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赔偿损失作为司法实践中一种主要的责任承担方式,其关键点在于对污染损害所导致损失的价值评估。我国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在污染损害价值评估方面仅规定了原则性的标准,即对环境造成的损害,除直接损失外,赔偿的范围限于已经采取的或者将要采取的恢复措施的合理费用。直接损失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和海洋环境容量损失,海洋环境损害评估费应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失、海洋环境容量损失、生境修复费、生物种群恢复费和调查评估费等全部费用或部分费用。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于海洋污染损害赔偿没有量化的标准,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较为复杂,实践中对于恢复措施及合理费用的认定往往存在争议。

2鉴定意见的证据效力分析

在2012年之前,作为证据类型的司法鉴定是以“鉴定结论”的形式出现在民事诉讼法律制度中,在2012年的《民事诉讼法》修改中,“鉴定意见”取代了“鉴定结论”。毋庸置疑,上述民事诉讼法条文的变动显然不仅是简单的两字之差,而是意味着,即便是鉴定人利用科学手段经过严格程序所做出的判断,在法官认证采信之前,也存在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可能性。因此,作为海洋环境损害案件证据的司法鉴定意见,对其证据效力的分析审查显得尤为重要。证据能力和证明力作为证据的两大特性也应为海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所具备,前者是判断鉴定意见作为一种符合形式要件,且可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的适格性;后者则是裁定这样一份证据对于案件事实有无证明作用及证明作用的大小。

2.1鉴定意见的证据能力

证据能力作为任何一种证据能够被用于案件审理的门槛,其表明了鉴定意见能够用于司法证明的能力或资格,是其得到采信的前提。在海洋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对鉴定意见证据能力的审查需要涵括鉴定主体的适格性、鉴定事项的必要性、鉴定程序的规范性、鉴定内容的关联性、样品来源的合法性等要素。

2.1.1鉴定主体的适格性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及相关规定,在我国从事司法鉴定的机构首先必须是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此外对不同执业类别的鉴定机构在所属鉴定人工作水平与能力、实验室管理与建设、仪器设备投入、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的专业性,在我国从事该领域鉴定的鉴定机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取得由司法行政部门颁发的鉴定机构许可证并专门从事该类鉴定业务的鉴定机构,如中国海洋大学出资设立的山东海事司法鉴定中心等,这类机构以从事相关鉴定活动为主业。另一类是可以胜任相应鉴定业务、持有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相关专业资质证书,但并未在司法行政部门注册的鉴定机构,以海洋环境监测部门、科研院所等为主,如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测中心经青岛市海事法院对其资质进行全面审查后,被列为该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这些机构由于专业实力较强,且已通过国家和省级计量认证,部分还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海事法院在诉讼中遇到有关需要鉴定的事项时,经常委托这些机构进行鉴定。上述两类鉴定机构都属于适格的鉴定主体。随着司法鉴定在海洋环境污染案件中作用的日益重要,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的中立性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近年来,在国家作为索赔主体的海洋环境污染案件中,出现了对海洋环境监测单位作为司法鉴定机构的质疑,认为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存在隶属关系,违背司法鉴定的中立性原则。但显而易见的是,在国家作为索赔主体的海洋环境污染案件中,每个公民可谓都与案件结果存在一定的利害关系,并不能因此否认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的中立性。同时,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且在海洋环境监测领域具有显著地专业优势,熟悉海洋环境状况,在污染发生后,能够较为准确地做出预判。当然,在对预防和清污费用、调查评估费用进行计算时,若责任方存在异议,可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如具有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核意见。

2.1.2鉴定的实体要件

鉴定意见具有证据能力的实体要件可以概括为鉴定事项的必要性、鉴定内容的客观性及关联性、鉴定意见的事实性等。首先,鉴定意见是因为法官缺乏专门性知识而引入司法程序的,其目的在于以其科学的判断帮助法官认识案件事实。倘若该事实问题能够通过逻辑推理或正常经验进行判断,则就不具有鉴定的必要性。譬如在船舶碰撞溢油事故中,在某些较为简单的情况下可直接通过装载油量、轮机日志中记载的耗油量和剩余油量估算出溢油量范围,而不需要再根据监测数据和《波恩协议》估算方法对溢油量进行鉴定。诚然在每一起案件中,对鉴定必要性的判断都是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不能一概而论。其次,作为证据的一种,鉴定意见的内容必须与对案件事实的判断具有关联性,即需要鉴定的问题为法官认定事实及适用法律所需。同时,鉴定内容还须具有客观性,因为鉴定所依据的科学原理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据以鉴定的样品是客观的,而监测、检验、实验、观察的对象也是客观的。鉴定过程中必然有主观活动的参与,但主观判断不能代替客观事实,如在海洋溢油污染案件中,对油膜漂移扩散的数值模拟结果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能作为判断污染范围的证据。第三,鉴定意见只是对案件事实中的某些专门性问题做出的科学判断,而不涉及法律评价,不能代替法官对法律问题发表意见。例如,在油指纹鉴定中,鉴定意见只对检测的油样负责,因而结论只能用“××油污样品与××油指纹基本一致”等表述,而不能下判断“××为污染事故责任者”。

2.1.3鉴定的程序要件

鉴定的程序要件主要包括鉴定的启动程序、回避程序及出庭质证程序等。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的启动包括当事人自行委托和海事法院决定或委托两种方式。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后,按照委托事项中的要求开展鉴定,并出具鉴定意见。在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案件中,由于调查取样及鉴定成本较高,重大污染事故往往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启动程序时常具有较强的行政性,即委托人为具有法定职权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海事行政主管部门等。同时,鉴定意见须经质证程序才能作为案件判断的依据,除非在证据交换中,双方当事人对鉴定意见均无异议,否则鉴定人应出庭接受当事人或其委托人的质询,以保证鉴定意见的真实性、客观性。

2.1.4鉴定意见的形式要件

鉴定意见应在形式上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件,才能具有证据能力。根据相关规定,鉴定人出具的鉴定书,应当具有下列内容: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委托鉴定的材料;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鉴定过程的说明;明确的鉴定结论;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等。

2.2鉴定意见的证明力鉴定意见的证明力是指具有证据能力的鉴定意见是否能够,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证明待证事实。因此,证明力包括有无证明力和证明力强弱两个方面。

2.2.1鉴定意见证明力的有无

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过程的规范性、鉴定方法的可靠性及是否构成证据链决定了鉴定意见证明力的有无。鉴定过程的规范性是衡量鉴定意见证明力的重要标准,贯穿从样品的采集、储运、保存、实验室样品处理、分析、数据处理及记录、综合鉴定等的全过程,操作过程及仪器设备的使用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和技术规程。在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应当遵循《海洋调查规范》、《海洋监测规范》、《海滨观测规范》、《海面溢油鉴别系统规范》、《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等相关技术规程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未按相关技术规程操作又没有合理抗辩理由的,则可以否定其证明力。鉴定方法的可靠性也直接决定鉴定意见的证明力。由于鉴定方法涉及的专业性较强,在尚存争议的许多领域很难直接作出判断,以美国为代表的外国法学界也出现了判断标准的演进过程。“普遍接受标准”(generalacceptancestandard)曾经是许多国家在判断鉴定方法时所采用的基本原则,按照这种标准,鉴定所依据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可靠性必须已经在该学科领域内得到了普遍的承认。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学科划分错综复杂,在某些领域内,人们对一些新的理论方法往往众说纷纭,而在某些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中,一些理论和方法又鲜为人知,致使该标准至今已很难满足实践需要。有的学者继而提出了“实质性证明标准”(substantialevidencestandard),按照这种标准,一种新的理论或方法只要得到实质性证明即可采用。证明的方式可以是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或专著,也可以是来源可靠的实例。但该标准也存在过于宽泛的问题,因为找到能够证明或反对某种观点的论文或实例并非难事。笔者认为,就海洋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而言,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首先,鉴定的技术方法应优先选择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若无国家标准再行选择海洋行业标准或技术规范;其次,在没有国标和行标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应存在可控制的操作标准,并按照该标准进行;第三,利用该技术方法得出的结果存在可验证性,以往运用该方法得出的结论未出现已知或潜在的错误;最后,该方法已被同行评估认可并公开出版过。鉴定结果构成证据链也是鉴定意见具有证明力的重要方面,首先,在污染事件发生后,鉴定意见并不是唯一的证据,还可能存在大量其他的证据,因此鉴定意见应与全案其他证据共同构成证据链,彼此不存在矛盾,能够相互印证。其次,由于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案件涉及的鉴定内容和项目较为复杂,鉴定意见本身各项鉴定数据及结果之间应具有内在逻辑,彼此不存在矛盾,如溢油量与影响范围之间应能够前后一致,彼此印证。

2.2.2鉴定意见证明力的强弱

鉴定意见证明力的强弱在海洋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主要涉及样品的代表性、鉴定方法的权威性及鉴定结论的充分性3个方面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对证明力强弱的判断主要由法官自由心证来进行,同时由于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诉讼目的和价值取向不同,同一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证明力可能强于刑事诉讼中的证明力。鉴定样品是鉴定的基础性要件,对鉴定意见证明力的强弱有着重要影响。在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案件中,样品采集站位能够根据污染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及动力场等方面的状况进行设置,具有代表性,同时合理设置对照点,在项目、频率等方面能反映调查海域的污染状况。同时,样品的数量和质量应具有可靠性,数量应在考虑经济成本的前提下尽可能丰富,以消除偶然性、特殊性等因素,在采样和储运过程中应注意采样器具、样品容器免受沾污。所有采集的样品应至少有两位采样人签名,并详细记录样品信息。若样品非鉴定机构工作人员采集,则应在鉴定意见中注明“仅对来样负责”。涉及多个鉴定意见证明力强弱的比较时常涉及对鉴定方法权威性的判断。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通常认为在理论上得到领域内多数专业人士认可,且经受多次实践检验的鉴定方法相对而言具有更强的权威性,运用权威方法出具的鉴定意见也就具有较强的证明力。鉴定意见中所得结论的充分性主要涉及的结论的论证过程是否做到充分合理、逻辑严谨。鉴定样品及相关记录应真实、完整、充分,因果关系推理应合理有效。鉴定意见应对所需鉴定的各项事由逐一做出明确回答,能用通俗准确的文字概括性地反映得出结论的过程,对调查、分析、鉴别、推理和判断的过程进行阐述和释明。

3结语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4

关键词: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转化;风险管理

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是一种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是科技成果持有人、科技成果完成人及科技成果转化的投资人三者之间通过建立新的经营实体,达到同心协力、合力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共享科技成果转化预期雄厚收益的共同目标。由于科技成果具备特有性、独创性、别致性等优点,因此在价值评估、经营合作、法律法规、外部环境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导致跨国企业在科技成果作价投资过程存在难以预料的风险。

一、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概述

(一)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修正)》(以下简称《转化法》)第十六条规定,科技成果持有者可以采用自行投资、向他人转让、许可他人使用、以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合作、以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以及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二十七条也规定,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同时满足“可以用货币估价”且“可以依法转让”的科技成果均可以作价出资。简单地说,谁持有科技成果,就以谁的名义作价出资。

(二)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方式。基于《转化法》明确科技成果可以作价投资,提出“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以及2017年出台的《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对相关细节作出了说明,可以归纳提出研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可通过三种方式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①以本单位名义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②通过资产划拨等方式将科技成果转移至本单位独资设立的负责资产管理的法人,并以该法人名义将科技成果作价投资;③单位与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对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所形成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的分配作出事先约定的,以本单位和相关人员名义将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同年5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寿子琪对这三种作价方式中高校院所与成果完成人之间的成功分配关系做出解释,指出前两种方式属于“先投后分”,第三种方式属于“先分后投”。即第一种是高校院所先投,投完后和成果完成人进行分配;第二种是高校院所通过全资出资的资产管理公司或者管理资产的机构来投,投完后可与成果完成人进行分配;第三种是单位和成果完成人先约定一个分配比例,再进行作价投资。

二、跨国科技成果作价投资中存在的风险

如果确定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应对相关科技成果进行初步审查,具体包括对科技成果的权属进行审查:相关专利是否属于职务发明,是否存在共有情形,是否存在权属纠纷;对科技成果的效力进行审查,包括成果的有效期、是否存在许可、抵押、无效等情形;对科技成果的具体内容尤其是专利的价值进行审查。因此,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尤其是在合同、法律、政治、认同度等方面存在着难以意料的风险。

(一)合同风险。1.无效风险。无论是跨国企业、境内企业还是高校院所,在科技成果转换过程中均存在合同无效的风险,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非法垄断技术、妨碍技术进步或侵害他人技术成果的技术合同,没有采取书面形式向专利行政部门登记的转让专利申请权或专利权的合同。2.保密风险。“技术合同”的核心关键在于技术二字,作价投资合同中会涉及技术资料数据,如工艺、设计、报告、软件、样品、设备等,都有可能外泄,会对技术持有方造成损失。

(二)经营风险。跨国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是风险较高的探索性行为,投资失败所产生的负债会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为避免该损失,在经营模式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如选择以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责任的独资企业投资人和合伙企业合伙人,还是选择以企业全部财产为限承担责任的具有独立法人财产的公司企业法人,这需要谨慎选择。而且,跨国投资必然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投资所在国当地的法律法规、人文、文化、环境与技术持有者所在国之间存在差异,这会为企业经营带来风险。

(三)外部环境风险。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各国之间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联系愈加密切。近年来,各国经济贸易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国与国之间的科学技术的确存在差距,通过这些差距,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国内存在原始发明创新不足、核心竞争力匮乏等问题,而这些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绊脚石。一方面,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科技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数量居世界前列,但被引用数量低于世界平均值,这表明我国科技研究及其成果并不被国际认同。另一方面,我国申请专利数跃居世界第一,但是质量较低、核心技术匮乏导致国际对中国科技及其成果的认同度较低,这是制约跨国企业来华进行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风险之一。

(四)跨国投资过程中科技成果估值难度过大。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围绕知识产权在不同主体之间转让、加工、应用、运营的过程。不同于主体参与的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时间以及价值分配,跨国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协调、推进则是通过不同的交易来实现的,而交易得以开展的前提是有关各方对包括科技成果在内的交易品的价值认同。通常而言,估值方法有收益法和成本法两种。收益法中收益的预测和界定是比较困难的,各种风险因素、使用期限等的确定需要大量的经验,这对成本法的评估来讲,计算繁杂、工作强度高。各类贬值,特别是经济性贬值不易估算,很难掌控,往往会直接影响到评估活动的准确性。因此,两者评估的难度较大,对评估者的要求也非常高。再加上跨国企业存在国与国之间的法律法规、人文、文化、环境水土不服等原因,这导致跨国投资过程中的估值难度进一步加大。不仅如此,科技成果产量突出,转化率偏低的现象已成常态,同时也缺乏对科技成果进行科学、客观、量化的价值评估工具。科技成果作为技术含量高、独创性强的特殊产品,具有高利润、高风险的特点,这也是其价值评估难度较大的理由之一。

三、加强跨国科技成果作价投资风险管理措施

(一)完善跨国投资相关制度机制,减少政策风险和法律冲突。首先,为避免无效合同的发生,应当在签订合同前,要对其是否具有主体资格、权限、资产、债务、信用记录、内部治理、履行能力等进行调查。受让方调查出让方的原始所有者及所有权的同时,也需要注意相关的资质亦是查询重点。其次,签订合同时,须具体明确权利保护的范围。不仅是相关资料数据,还要与后续咨询、服务、培训相配套。全面详细地规定具体保密内容、处罚机制,使其责任化,受法律约束。另外,要对技术人员离职时可能存在的技术泄密零容忍,追究相应的责任。同时,企业也要格外地重视对在职技术人员保密义务的教育。明确员工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不得从事具有与原公司存在竞争关系的业务,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给予经济补偿。再次,建立有效的沟通联络,实时掌握跨国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科学技术成果作价投资方和科技成果持有方应加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设立专门法律事务岗位或聘请有经验的律师参与决策。最后,规范科技成果估值流程,聘请专业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对科技成果进行全面审核,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办理产权转移手续。

(二)完善跨国技术投资激励机制。完善跨国技术投资的相应政策以及法律法规、配套措施,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加大科技研发费用的投入。同时,要通过与各国政府在不同领域设立基金项目和科研合作项目等方式,深入推动跨国合作的持续开展。另外,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且学科划分十分精细,可以说科技成果的产生是大量的人才以集中的智慧转化而成的。科技型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有稳定的研发团队,在完善跨国技术投资激励的同时,也要加大对人才的重视。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引进科技人才政策,但这些政策往往都是对科技成果进行奖励,并不是对他们当前的工作行为进行激励。科技成果的成功,不是单靠一人的努力,而是整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褒奖多数集中在个人身上,而非团队。因此,应该加大研发过程中的激励力度,在保证激励杰出人才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团队的激励。这有利于吸引跨国企业、团队和人才,进而促进跨国技术投资。

(三)引入国内资本与高校院所共同参与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根据《公司法》规定,应当以科技成果持有人的名义作价出资,即谁持有科技成果,就以谁的名义作价出资。但对于高校院所来说,其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不允许事业单位经商办企。高校院所不适用科技成果作价出资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或者作价出资后将所持有的股份或出资比例转让给科技人员或其他出资者,这种做法削弱了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另外,职能机关对高校院所的审计监管较严,这对企业来说,就多了一个延伸审计,也就多了一个风险,甚至有泄露商业机密的可能,这样的风险不是高校院所能掌控的。这就造成了高校院所不太愿意与民营企业合作创办企业,有些投资者也不太愿意与国有资本合作的情况。因此,高校院所可与跨国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合作,这能够促进高校院所科研水平和学科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高。同时,科技成果转化所带来的丰厚收益仍是人们难以抵挡的。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是国内外企业家投资科技成果转化普遍采用的方式。为了降低高校院所和企业的风险,可将职务科技成果划拨给其独资公司,也可引入国内的资本参与,以该公司的名义作价投资。引入国内资本与高校院所合作的优势较为明显,引资企业可充分借助高校院所的基础创新优势和人力资源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为企业增加技术储备。在坚持互惠共赢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合作可以使我国高校院所和国内外企业获得更多的技术溢出和经济效益。

四、结语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5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文创产业;产业融合

近年来,随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提高,我国文创产品飞速发展,成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全新发展格局正在建立,数字经济正在与传统经济模式深度融合,产业跨界成了新的发展方向。文化创业产业也逐步呈现市场化、规模化的新业态。因此,在这样的节点上,使用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文创产品的发展是找到新发展格局下文创产业发展路径的重要手段。

一、产业经济学与文化产品的基本概念

(一)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产业经济学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拥有了相当完善的理论体系。西方的产业经济学主要聚焦产业组织与产业行为,将产业与市场等同,进行微观的组织行为分析。而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则集中于国民经济的某一行业或部门,聚焦于产业之间的发展联结以及产业内部组织结构的发展规律。因此有别于西方的产业经济学理论,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涵更加广泛,层次更加丰富。在学科设置上除了有相关企业发展理论,以及产业组织理论,还有对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产业间问题的研究以及经济发展中各产业部门均衡发展的探讨。

(二)文创产业的内涵与特点。第一,高原创性。文创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即其凝结在产品中的知识和创意,文创产品是通过对这些抽象的符号与图案进行物化或由此产生的各类服务。对于文创产品的消费即对知识产权的消费。单纯的模仿与简单的组合并不会得到市场认可,同时阻碍了产业资本的形成,无法扩大再生产,最终只会导致市场的萎靡。只有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让原创性强的文创产品为促进整个行业快速发展提供基础动力,这样才能培养创意市场形成稳定优质的客群,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1]。第二,高附加值。文化创业产品的高附加值体现在其与其他产品的高融合度。在核心的创意体系形成后,只要将其与成熟的产品进行配套研发,最终得到的文创产品都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作为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文创产业的介入可以让原本束之高阁的博物馆藏品焕发新的生机。以台北博物院为例,通过将北宋汝窑莲花温碗进行文创研发,力求在配色、造型、质感上保持特点,结合现代人的使用场景和新的审美进行二次创作,最终的产品受到了市场与同行的广泛认可。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行业,文创产品自身的研发只是其经济效益的一部分,由此形成的文化IP更是具有极高的辨识度与变现能力。随着文创产业的飞速发展,我国也将发掘出一批高价值的文化IP,并围绕此形成全新的产业布局。第三,外溢性强。文创产业的发展水平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文化影响力的重要例证。这源于文创产业本身外溢性强的特点。伴随文创产业的发展,文创产品自带的文化属性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生活,产品本身对美的追求也将逐渐影响每个人,进而从整体上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提高社会审美水平,增强文化凝聚力,丰富精神世界,最终促进社会核心发展。同时文创产业形成的产业链也将涵盖多个产业部门。由此形成的带动能力也将促进消费结构由单一性向高层次、多样化的角度发展,从而为新的产业结构提供良好的引领作用[2]。

二、产业经济学视角下文化产品的现状

(一)创新能力不足。文创产业的核心是创新能力,由于种种原因文创产业的创业活力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对创新亦没有深度的认知,在创新模式上多数产品只用了简单的叠加,认为将马克杯、文具等产品上涂装相应的图片标识即为文创产品,这只是简单的包装,并没有形成应有的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甚至出现一加一小于二的状况[3]。在创新理念上对传统文化IP的挖掘没有深度和广度。现阶段对传统文化的利用依然囿于部分较为成熟的内容,没有深度探索传统文化中现有的大量宝藏,由此形成的诸多IP亦没有关联性。

(二)产业体系亟待完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离不开市场的调节,对各类文化资源的统筹与配置就需要有完善健全的产业体系做支撑。文创市场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环节运行不畅,尚未形成良好的市场分工。目前文创产业总体规模和产业聚集度仍然偏低,生产要素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完整的产业链。上游产业如交易平台、经纪等和下游产品包装、配套服务等产业存在缺位,产业聚集的效应无法最大程度发挥。产业链也缺乏更广泛地拓展延伸,产品同质化严重,由此产生竞争内耗,市场未形成合理的分工。根据国外成功的文创产业发展经验,文创产品若要产生巨大的市场价值和影响力,需要形成从游戏、小说、电影等到玩具、服装、主题公园等一系列文创衍生市场。只有拓展出更多的文创衍生产品,才能构建出更加规模化的产业集群[4]。同时,我国缺乏运用产业化方式将文创内容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人才,很多有创意、有价值的产品无法得到好的市场推广,商业转化率不高,经济价值难以实现,导致文创产品在流通和消费时受阻。

(三)金融服务不够健全。目前文创市场资金使用成本较高,融资多以直接贷款、企业发行的股票债券为主,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较少,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也无法有效保障文创企业的融资,加大了企业的融资风险,融资困难制约着我国文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文创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存在着前期投入巨大、价值评估难、投资风险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资金需求巨大,往往又难以得到资金支持。多数项目需要经过漫长的研发周期以及审批手续才能产生部分收益。同时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文创产业的需求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直接导致巨大的产业投资风险。文化产权交易的不成熟也是致使文创行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因素。由于企业核心产权为知识产权类的无形资产,所以在估值、质押流程中存在着较大的阻力。

三、产业经济学视角下文化产品的发展策略

(一)拓宽产业发展方向。由于文创产业高原创性的特征,文创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不断拓展思路、转变思想才能真正实现整个产业的突破发展。首先要重视与互联网的融合。随着5G技术、AR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文创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势在必行。数字化信息化的文创产品可以拓宽产品表达形式,互联网带来的强代入感也可以提供更多维度的感官体验,为提供高附加值的产品铺平道路。其次要盘活传统文化富有价值的文创IP。充分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养分和精神内核,打造有深度、有内涵的国产IP[5]。

(二)促进文创产业与市场联动。文创产业只有形成完整的市场运转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各级政府应制定具有引导性的文创产业政策,并为文创产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引,结合本地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长远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应加强文创产业的监管,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避免市场乱象,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优化营商环境。其次,政府要把握好文创市场发展的内驱力,重视市场的作用,充分考虑市场调控的内生机制。只有利用好市场化和产业化,才能充分发挥文创产业的高附加值作用,促进文创生产要素自由流通,推动产业升级。

(三)完善文创金融配套机制。首先,国家应针对文创产业出台相应政策,保证金融工具的对文创产业的推动作用,鼓励企业运用市场的手段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除了让符合条件的文创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外,还应支持难以上市的中小企业发行集合票据,鼓励包括风投、基金、保险等在内的更多金融机构为文创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加快文创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利用现在比较普遍的包括融资租赁、仓单质押等方式,结合文创企业的自身情况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方案。同时,建立健全文创权益类交易平台和文创产业融资担保服务,为文创产品交易的规范化和资产证券化提供评估保障和交易机制,降低文创企业的融资风险。其次,积极开展文创主题投融资论坛,建立文创专项风投基金,增加金融机构和文创产业的沟通交流,推出对应的金融产品。最后,建立完善并具有针对性的文创金融法律规范,对于文创企业以无形资产为主的特点,在权利归属和价值评估等存在不确定性方面的问题,要完善知识产权,形成文创无形资产的科学评估机制,提高文创产品的金融流通性。

参考文献:

[1]闫壮壮,成民铎.产业经济学视角下体育特色小镇的建设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3):35-37.

[2]于晓明,何志勇.浅谈文化产业投融资[J].中国商论,2021(2):162-163.

[3]郑正真.“十四五”时期我国文创产业发展趋势及路径研究[J].西部经济论坛,2021,32(1):1-7.

[4]潘爱玲,王雪.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与市场体系协同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0(1):64-71.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6

[关键词]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教学实践

案例教学是现今大学教育中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法学和工商管理等学科的教学中得到普遍的应用[1-2],并逐渐被应用在经济学教学中。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具有原理抽象、理论体系不统一、学科交叉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有经验的教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3-7]。我国高等院校资源环境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般将环境与资源经济学作为专业课程。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前期没有设置经济类课程,很难用经济理论来分析资源环境问题。因此,根据专业背景调整课程教学内容,并对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以我校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教学实践为基础,结合对学生的调查反馈,总结提出进一步完善案例教学活动的对策建议,以丰富该课程教学实践经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一)课程内容安排

本课程针对本科层次、非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用经济学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分析资源环境问题。目前课程内容体系没有统一,国内外教材也各有特点。其中马中主编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概论》[8]、汤姆.蒂坦伯格和琳恩.刘易斯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9]是使用较为广泛的、受到良好认可的国内外代表教材。马中版本的教材体系清晰,专门设有理论篇,对经济学相关理论有介绍,适合本门课程的教学对象。因此,我们选取马中版本为课程统一教材,与蒂坦伯格版本互为补充。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方法、政策三部分,具体内容根据学时有所取舍。其中理论部分重点讲解微观经济学基础、外部性理论、公共物品理论、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稀缺性、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理论;方法部分主要介绍环境经济评估的几种方法;政策部分着重介绍环境经济政策的基本理论、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和各国实践。

(二)案例选取安排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内容知识点多,涉及范围广,逻辑性差,需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遵循环境知识与经济理论相结合以及本土化的原则,选取案例。例如:1.导论课中以“你周围或家乡资源环境状况如何?”“中国存在着什么样的资源环境问题?”等提问让学生发言,让学生意识到资源环境问题的普遍性,体会课程学习的重要性。2.微观经济学基础理论更加需要案例辅助教学,以流行的韩剧剧情“炸鸡和啤酒更配”来帮助学生理解互补品和替代品的含义,以“‘二孩’政策会对需求产生什么影响?”“土地价格上涨对房屋供给产生什么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深入理解需求供给理论和市场机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内容。3.对比分析“凤凰古城收费”和“鼓浪屿限客”事件,启发学生理解政府在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供给中的作用。4.在资源可持续利用内容中,采用“亚马逊地区的森林采伐”案例,分析森林采伐的原因,并讨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5.以“雾霾的环境损失”为主题整理一些研究论文,分析环境价值评估具体方法应用的过程。6.在环境经济政策部分,通过“中国排污收费制度及展望”“碳交易”案例介绍最新的排污权交易实践进展。7.根据学生兴趣设立“石油价格”“低碳经济”“土地使用到期如何处理”等专题,与学生一起讨论我国资源环境的具体改革实践,拓宽教学内容。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

案例呈现、案例分析、案例总结评价也是案例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本课程所有案例资料都由教师搜集整理,内容包括社会事件、社会政策,且国内外均有涉及;以文字配合图片、图表的形式,使用多媒体PPT方式展示。案例教学过程基本依照案例展示—案例讨论—案例总结的顺序进行,并将案例分为大小两类,不同类型案例的教学安排有所差别。“小案例”与具体理论知识结合紧密,在讲授过程中穿插进行;“大案例”具有综合性,与几个知识点相联系,在每篇章结束后进行专题讨论。通常由教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不积极的情况下也可能点名发言;假如在发言过程中,出现学生之间观点相左的情况,会使用学生举手的方式了解全班的整体观点和立场,让学生进行辩论,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对于大的专题案例,会采取分组形式,学生课下准备课上发言。每次学生发言和小组案例讨论,教师都给予相应的分数,作为平时成绩。在课程结束时,采用课程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这可以看作是一次综合案例分析。

二、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评价

为了获得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反馈意见,完善实践教学过程,我们在学期末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教学评价、案例选取、案例呈现、学生意愿等方面。本次调查发放问卷36份,收回36份,有效率为100%。总体来看,案例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较好,达到预期目标。其中有94.4%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采取的案例教学模式,并对教学效果表示满意;97.2%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能够让自己保持学习兴趣。教学案例的选取方面,88.9%的学生认为教学案例与理论知识结合比较紧密;91.6%的学生认为教学案例对知识理解比较有帮助;97.2%的学生认为选取的案例比较有代表性。91.6%的学生认为选取的案例有时效性;对于案例的类型,学生的喜欢程度依次是“社会事件”“社会政策”“历史性”“图表”“国内”“国外”(见表1)。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方面,91.7%的学生认为教学案例呈现的时间长短比较合适;97.3%的学生比较喜欢参加案例讨论;94.5%的学生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质疑;83.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案例解释得比较清楚,比重相对较低。学生的“喜欢以什么方式呈现案例”的回答按选择人数由多到少排,依次是“PPT展示”“音频和视频”“学生参与展示”“教师主导”“黑板板书”。对于“喜欢以什么方式分析案例”的回答按选择人数由多到少排,依次是“互动辩论”“学生即席发言”“分小组讨论”“教师指定学生发言”“课后分析讨论”。学生课堂教学方式的意愿,选择较多的依次是“互动式”“探究式”“讨论式”“案例式”“启发式”。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上过经济学课程,调查表明这一比重为63.9%,而且学习过经济学课程和没有学习过的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评价存在差异(如表2所示)。例如,学过经济学课程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程度(一般以上为96%)高于没有学过的学生(92.3%),后者没有选择“十分满意”这一选项;对“教学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紧密程度”“教学案例对知识理解有帮助吗?”以及“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学过的学生的认可程度均高于没学过的学生。而对于“参与案例讨论的喜爱程度”和“教师对案例解释得清楚”两个问题,学过的学生其评价低于没有学过的学生。可见,学生喜欢相互交流的教学方法,且有较高的参与积极性。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掌握对于学习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有较大的帮助,在教学中应该照顾到那些没有经济学基础的学生,详细讲解经济学理论内容,帮助他们用经济学的眼光分析资源环境问题,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学生普遍认为教师对案例讲解不够清晰,要求教师提高案例分析的条理性,注重案例总结。

三、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案例教学的改进措施

基于任课教师的教学感受和学生的反馈意见,针对非经济学专业学生开展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但在案例选择、案例呈现、师生互动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加强案例选择的代表性,进行本土化案例库建设

案例资源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是要尽量弥补的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现在环境价值评估方法中的履行费用法、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等经典的方法还没有针对性的案例。目前这些方法国外使用得多,但国内较少见到,需要进一步搜集整理。目前我们的想法是:1.以课程报告的形式要求学生选取学校周边的景物或景区,并运用相应的方法进行价值评估;2.结合专业特点,选取城市建设规划(公园建设、房屋拆迁等)实例,呈现环境价值评估在决策中的应用。同时针对没有经济学基础的学生,整理贴近生活的经济学案例,加强经济学思维训练。基于中国的改革实践,应加强案例库建设。国内《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教材理论性强,但缺少案例和实践介绍,国外的教材虽然有案例和具体事例,但都是国外的实际[10],因此教学过程需要本土化,需要搜集符合中国实际的案例。这一点与学生倾向于社会事件和国内案例是一致的。我国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历来都很重视资源环境问题,从“两型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到报告中的“绿色发展”等理念的提出,有很多资源节约环境治理方面的实践和改革,这些都值得整理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案例,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案例背景和内容更有真实感,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认识分析问题。

(二)丰富案例的呈现方式丰富案例的呈现方式,精心设计案例教学环节

目前教学中的案例主要是通过PPT方式呈现,比较单一,而且学生反映字多图少,效果不佳,需要改进。因此,可以做如下调整。1.适当增加音频和视频形式的案例资料,并充分考虑案例时长和数量问题,对案例内容进行调整,展示精华,突出重点。2.努力利用“互联网+”思维,调动学生的参与程度。例如,提前设置一个公众号,教师事先整理好案例在公众号,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案例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3.教师可以提前预演案例分析讨论过程,对于问题衔接、话题引入都要做精心安排,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注重师生互动注重师生互动,加强教师对讨论环节的掌控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7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规避措施

1并购业务和财务风险概述

并购通常是由有意向并购其他企业的企业自主发起的,而企业决定是否采取并购这一行为的主要动因就是协同效应,企业本质上是想通过并购行为来扩大本企业的经营规模、提高本企业主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丰富拓展本企业的营销领域、实现产品多元化、引进市场上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吸引优秀的有经验的管理者,以降低本企业的各项成本和提高本企业的内外部管理水平,以及打响自己品牌在市场上的知名度,从而实现最终利润的获得。一般来说,协同效应分为3类:第一类是经营协同效应,中心思想主要是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对于并购这一行为有着不同的目的,并购企业主要是想扩大本企业的经营范围或者突破某些瓶颈等,而被并购企业一般是为了解决企业自身资金问题或者提高市场占有率等,二者的结合看似以并购企业为主导,其实不尽然,有时也可能是企业间的各取所需或者强强联合等。第二类是管理协同效应,一般是指2个管理水平差距较大的企业间的并购,拥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帮助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进行培训和管理,在管理中可能会发现之前没有发现的漏洞或问题,间接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而对于管理水平较低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发现本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问题,并及时改进自身企业在管理方面的不足。由此来看,管理协同效应对双方企业都有相应的益处。第三类是财务协同效应,被并购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这一行为,获得更多的投资,以帮助企业加快发展以及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而并购企业也可以通过并购行为获得本企业看好的被并购公司的股权,坐享红利。由此可见,利用好协同效应能够为达成双赢局面提供保障。在并购业务的推进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在并购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财务风险。例如,企业想收购一家公司,但自身并没有充足的流动资金去支持这一收购行为,所以一般会在外部市场上寻找融资渠道来筹集资金,而在寻找融资渠道的过程中,如果自身的信用等级良好,则可供选择的筹资方式与种类就会越多,风险就会相对较少。但如果自身的信用等级不足,便难以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筹资方式也就是最优方案,这就会为企业推进并购业务带来潜在的财务风险。如果被收购企业在被收购后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商誉及利润等,便能够实现二者双赢,但如果对企业造成损失,导致企业无法偿还筹资款,那么就会为并购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甚至会威胁到并购企业自身的市场地位及信誉。本文所分析的并购企业的财务状况如下,宝鼎科技于2015年6月11日以3.6亿元人民币收购上海复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宝鼎科技在2015年年报中显示商誉为3.32亿元,净利润为5606.76万元。但未来的商誉和净利润直线下降,宝鼎科技在2016年年报中显示商誉为2.32亿元,净利润为-1.67亿元。2017年年报中显示商誉为0,净利润为-1.35亿元,即没有获得超额收益。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宝鼎科技在财务方面确实具有收购上海复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实力,但明显该并购行为出现了问题,为宝鼎科技带来了巨大损失。

2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2.1价值评估风险

企业价值评估是企业并购的首要一步,决定了并购企业是否进行并购这一行为,所以真实、准确的价值评估,是对企业并购和对本企业长期发展负责。然而宝鼎科技(收购方)和上海复榆(被收购方)双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所以交易双方签订了相关预期收益合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宝鼎科技的风险和增加了其对上海复榆未来发展的信心。Craig和Smith认为一个科学合理的业绩承诺能帮助解决并购重组中遇到的很多困难和阻碍,从而降低重组风险。Caselli和Lukasa认为业绩承诺协议是一种期权,是被并购方为了让并购企业对其收购行为有信心,减少后顾之忧,向并购方作出的对未来收益的一种承诺[1]。对被并购企业提前估值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等,直接影响到并购双方企业所掌握的谈判信息是否在一个水平上,会直接影响并购能否公平进行。但是在实际交易中,由于我国市场监管体系有待完善,无法保证企业的各项事务得到合理的披露,而对于如何进行评估方案制定以及评估对象选择一般都是由并购公司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主观决定,如果高级管理人员过度自信,致使只从网络或大众媒体上获取被并购公司的信息,那么很大程度上会为企业收购行为带来严重的后续财务风险,因为被并购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隐藏自己的财务经营问题。而被并购企业所的财务报表,只是单纯地反映企业过去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而不能准确推断未来的财务情况,所以很有可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所以做出并购行为时务必要谨慎,不可盲目自信,也不可完全相信被并购企业对外公布的信息。

2.2经营范围兼容风险

宝鼎科技属于机械设备-通用机械行业,公司主要从事大型铸锻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包括自由锻件、模锻件及铸钢件等。上海复榆经营范围包括高新材料、能源、环保材料等科技领域内的技术开发等。宝鼎科技虽然在机械设备领域中占有一定地位,但受到国家环保政策的影响,宝鼎科技必须了解时展需求,开始向绿色环保、新能源方向发展,而上海复榆的经营范围覆盖了以上领域,由此来看二者经营范围并不冲突,所以宝鼎科技于2015年以3.6亿元的价格收购上海复榆100%的股份,以刺激本企业业务向绿色环保领域发展,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的最终目的。但由于上海复榆的主要业务为吸附剂领域的环保应用,应用领域较窄,市场需求较少,这也为收购带来了潜在风险。但由此来看,宝鼎科技与上海复榆的经营范围并不冲突,但在业务未来发展方面很可能受到限制。

2.3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即企业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的,向他人或单位筹集资金,但由于某种原因,到期无法归还本息所要面临的企业信誉损失等风险。虽然企业信用等级越高,可供选择的融资方式越多,但无论选择哪种融资方式,都会使企业内部的负债比例增加,降低承担风险的能力,而再加上外部的政策变更及利率调整,内部的监管不当、经营问题等风险,很有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并购融资的目的就是获得支付款项,而现阶段的支付方式主要包括现金支付、股权支付、杠杆支付和混合支付。这些方式都有其优缺点,如现金支付的优点主要是账务处理简单、支付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支付成功,为企业的并购行为节约宝贵的时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外部因素的干扰,为企业并购提供较为稳妥的支付环境。但同时,其也会造成企业短期内流动资金的减少,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短期内应对突发风险的能力。股权支付相对于现金支付来说,主要是对企业短期内的流动资金数量没有太大影响,而且间接地获得了外部的长期融资,最大的优点相对于杠杆支付来说是到期不需要还款,降低了企业偿还债务的风险。但股权支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要股东的持股量,分散了企业内部的控制权力,为后续决策的最终制定权埋下了隐患。杠杆支付主要是向企业外部的主体进行筹资,与企业内部资金的多少没有较大关系,既然是外部投资,所以可供企业选择的筹资渠道相对较多。但选择外部融资就必须承担相应的风险,所以杠杆支付是需要到期偿还债务的,而且一般外部筹资都是需要支付利息的,这就导致资金的使用成本增加,如果企业想寻求类似于银行的金融企业贷款,那么在支付利息的同时也会受到信用等级的限制,而不同信用等级所筹集到的资金也不同。本文认为,混合支付是以上支付方式中较好的支付手段,因为其较杠杆支付来说,可筹集的资金数量往往很大,足以获得企业并购所需要的资金。混合支付义如其名,可以发挥综合以上3种支付方式优势的作用,取长补短,为不同的企业提供不同的最优融资方式。混合支付虽然有以上优点,但与此同时,其账务处理较现金支付来讲就比较复杂,如果没有事先规划好如何融资、融资的目的是什么等这些重要问题,就很有可能造成融资方式和企业不匹配,无法为企业提供最优方案,以至于为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为企业并购行为埋下风险隐患。

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规避措施

3.1客观评估被并购企业的价值

在并购过程中,因为并购企业管理者在并购行为中享有最终的决定权,很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过度自信理论认为常居高位的人一般都会非常相信自身分析事件能力,致使过度相信自己得出的对被并购公司了解的结论,高估自己承担风险的能力,也会忽视一些被并购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所以在正式并购前,企业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对被并购单位的调查方式,若是企业内部财务状况允许,一般会选择如会计师事务所这样专业的财务调查机构,因为虽然专业机构收费很高,但相应的准确性、深入度也较高,而且一般没有额外套餐项目。相应地,对于确认被并购公司是否有法律方面的纠纷,一般是寻求外部的律师事务所进行调查,该方法较为稳妥。并购企业通过以上专业机构的尽职调查,确实可以排除大部分的潜在财务风险,但由于被并购企业通常在我国境内,受我国监管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而现实是我国监管力度和深度并没有达到对企业信息的完全披露程度,所以如果被并购企业通过法律监管漏洞隐瞒重大事项,并购企业也无从知晓。所以要想开展并购业务,前提是并购企业一定要具有承担相应风险的能力,并提前制定和规划好应对并购风险的措施和资金。

3.2关注被并购企业经营范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判断被并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只依据内部的技术成熟度,也应随时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快,不同的环境问题接踵而来,为有效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提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而上海复榆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业务与国家政策支持范围重合度不高,但显然宝鼎科技在收购前并没有注意到这一信息,导致在收购后出现了上海复榆无法承兑之前许诺的利润的局面,而且宝鼎科技因此承担了巨大的商誉和财务损失。宝鼎科技于2015年并购上海复榆,而上海复榆2014年报表中显示营业收入为1667.02万元,但净利润只有60.82万元;2015年报表中显示营业收入为0,净利润为-136.49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复榆公司的财务波动较大,且利润呈下降趋势。就这两年来看,上海复榆的可持续发展性有待考察,因此,在并购时并购方应遵循审慎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做好对被收购单位的客观评估,降低因高管主观意识造成的不必要风险,密切关注国家政策的对被并购企业的影响,以此降低并购风险。

3.3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为应对融资风险打好基础

对于选择哪种融资方式需要从企业自身实际出发权衡利弊,遵循审慎性原则。而想要选择最适合企业的融资方式,必须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只有信用等级达标才有资格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对内,企业应该完善内部管理制度,而内部管理的重中之重就是对人员的管理,对于不同员工的管理,企业应从员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制定出针对不同员工的激励政策,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及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只有把员工管理好,内部才会有条不紊、各司其职地稳步发展,以此为企业外部并购打好基础。同时,企业应树立董事会的绝对性权威,任何外部融资都必须经过董事会的认可。对外,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并诚信经营,以此来提高企业形象,吸引更好的合作伙伴,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打好基础。在公司员工合规操作的基础上,公司在预测未来经济行情时,应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公司的风险准备金,适当提高流动资金的比率,以应对不确定的外部风险。同时,应适当地向员工灌输风险意识,尤其是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让员工意识到风险的普遍性和经常性,且能够在风险发生前作出相应的预判及应对措施,在风险发生时沉着应对,在风险发生后总结经验。

4结语

当今经济市场上,并购已是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手段,各大公司都希望通过并购行为来加快自身的发展速度和扩大业务范围,以此扩大收入来源渠道,增加企业利润。但也有很多公司在进行并购业务后,不但没有实现预期规模效益和收益,反而为企业造成巨大的商誉损失,所以企业在编制并购方案时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应聘请专业的评估机构评估被并购企业的价值,以降低由高层管理人员的过度自信造成的损失;第二,并购前应考虑被并购企业的经营范围与本公司是否兼容、产品与技术等是否有可持续发展性,不能盲目根据主观意愿进行并购;第三,应从实际出发,客观评价自身企业的财务状况,有无实力进行收购业务,若有则应考虑融资风险、本企业的信用等级是否达标、是否可以选择最为保险的融资渠道等。在约束企业自身行为的前提下,相关外部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各企业的信息披露等财务方面的监管,从外部帮助并购方进一步掌握被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降低并购的潜在风险。

【参考文献】

价值评估论文范文8

关键词:无形资产;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以知识为主要存在形态的新兴资源无形资产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也是目前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对有形资产的管理,而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甚重视,再加上无形资产没有固定形态难以衡量其价值,管理难度大,由此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严重损害了事业单位的利益。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强化无形资产的保护和利用,实现无形资产价值最大化,切实维护事业单位的利益。

一、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的特征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无形资产占事业单位总资产的比重不断增加,无形资产的范围不断扩大,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不确定性。事业单位无形资产专业性较强,具有独创性,其技术含量较高,在研发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成本较高,但是无形资产研发的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其所能实现的经济价值难以体现。同时,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各项技术更新较快,无形资产能否适应时展的需要很难确定。二是内部共享性。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多来自于财政拨款,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无形资产可以共享,提高其应用价值。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的工作需要单位内部相互协调、配合,传递和转移各种信息资源,最终形成合力,转化为整体效益。而且,无形资产可以在不同事业单位之间流通使用,例如财务管理软件、技术等,可以从不同方面提升无形资产的使用效益,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的应用价值。三是安全性。对于事业单位来说,一些信息关系着广大人民的利益,甚至一些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涉及国家核心利益,一旦发生泄密问题,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同时,事业单位对外交流的机会很多,容易发生无形资产随载体的流失而流失,防间保密的难度较大。因此,在无形资产的管理中必须严守保密规定,防止遗失泄密问题发生。

二、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力度,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益,使资产的使用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是,对于无形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管理意识淡薄。事业单位无形资产没有形态,难以衡量其价值,对于单位来说其管理要求高、难度大,部分单位领导认识不足,存在着一些管理误区。首先,产权意识淡薄。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难以衡量,无法对其进行客观认识和评价,由此弱化了无形资产的权属意识,导致部分无形资产随着学术论文的公开发表或者科技成果鉴定等形式确认后就闲置,给事业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其次,开发利用效率低。部分无形资产缺乏有效地开发利用,被无限期搁置,由此造成无形资产的贬值。最后,核算意识淡薄。由于无形资产管理的复杂性,事业单位在资产的计量方面比较困难,致使部分无形资产没有登记入账,同时,无形资产评估机制尚不健全,难以进行真正的价值评估核算,影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二是管理体系不健全。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分布于各个部门,尚未形成统一的无形资产管理部门。无形资产的研发由科研单位管理,成果转化由相关部门管理,资产核算由财务部门管理,缺乏统一的资产管理部门,严重影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同时,相应的资产管理人员缺失严重,相关岗位设置不尽合理,造成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各个部门之间权责不明、分工不清、信息交流不畅通,难以保证无形资产的合理有效利用,造成无形资产的隐形流失。三是管理制度不完善。现阶段,我国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尚存在着不足之处,难以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管控。首先,法规制度尚不健全。目前,《商标法》《专利法》等只对无形资产做出原则性规定,缺乏实际的操作方法,事业单位内部也没有具体的办法和措施来管理无形资产,严重影响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其次,产权管理制度尚不健全。虽然我国《专利法》中明确规定了无形资产的产权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把握,专利权的相关方之间产权界限模糊,难以区分职务发明创造与非职务发明创造,无形中增加了无形资产的管理难度。再者,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部分单位对无形资产缺乏开发利用意识,相关制度建设滞后,致使无形资产的转化效益低下,造成资产的闲置和贬值。四是监管力度不足。无形资产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检查机制,部分无形资产在无意识中流失,影响事业单位的利益。首先,人才流动中的监督缺失。事业单位人才流动性及岗位轮换,加上部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容易造成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流失。同时,部分无形资产没有申请专利,相关产权不明晰,容易随人员的流动而流失。其次,科技交流中的监督缺失。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加强信息的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在合作中,无形资产容易泄露,被他人无偿使用,影响单位的利益。再者,无形资产存在滥用现象。以信用为例,我国事业单位的信用度远远高于民办单位,许多事业单位在国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但是缺乏相应的信誉意识,有些事业单位为了蝇头小利,默认某些部门以事业单位的名义创办经济实体,但对其监管不严,容易影响事业单位的形象,进而造成无形资产的损失。

三、加强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的对策

无形资产是事业单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强化法纪意识,以法治的思想推进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让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在阳光下运行,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效益。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在信息化时代,无形资产的作用日益突出,相关人员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管理意识,推动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首先,加强法规知识的普及。积极宣传国家相关法规及财务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用具体实例和事实说话,增强警示性教育,提高认识,切实改变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增强依法使用和管理无形资产的意识,自觉保护无形资产的完整性。其次,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知识的普及。管理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无形资产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再者,加强保密知识的普及。失泄密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单位的形象,还影响着单位每个人的利益。因此,需要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保密意识,预防失泄密问题的发生,提高无形资产的安全性。二是加强管理的基础工作,健全管理机制。我国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滞后严重影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的开展。首先,制定目标,落实资产责任制管理。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单位的管理机制,明确管理目标,尽可能抽调专人管理,落实管理人员的相关责任,切实增强管理意识,确保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其次,及时对无形资产建档核算。在资产确认后尽快进行登记入账,定期检查无形资产管理使用情况,切实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日常管控,避免发生无形资产的遗失。最后,加强管理的理论研究。通过无形资产管理理论的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推动无形资产管理程序和方法的创新,同时结合实践经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三是加强评估体系建设,增强保值增值能力。无形资产评估是核定无形资产价值的基础工作,加强评估体系建设对于明确资产的价值,增强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健全价值评估体系。以政策法规建设为基础,不断完善评估工作的具体办法或条例,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估标准,使评估工作有法可依,逐步提升评估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其次,规范评估程序。事业单位无形资产评估涉及知识面广,工作复杂,但是在评估范围、方法、标准和程序方面尚不规范统一,致使评估结果缺乏可比性,因此,各个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对无形资产的评估管理工作,规范评估的行为,推动评估工作健康发展。再者,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无形资产评估涉及知识面广,要求评估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满足评估工作的需要。事业单位应尽快建立一支专业素质强、业务精通的评估队伍,提高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四是加强信息化系统建设,提高无形资产动态化管理的水平。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推进无形资产的动态化管理。以网络系统为载体,推动无形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及时更新无形资产管理信息,做到无形资产管理、监督一体化,实现无形资产从取得到处置全过程动态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既方便了管理部门的管理工作,又有利于单位领导对本单位无形资产管理情况的掌握,进而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效益。

参考文献

1.张继霞,赵容英,高培峰,等.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中资产管理问题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0).

2.朱岚,汪卫东,曹科.加强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工作研究.军产工程财会,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