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作文教学要求研究

中学作文教学要求研究

摘要: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名中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高低可以在其创作的作文中得以充分展现,而即将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我,也需要了解有关作文教学的一系列相关知识。或许作为学生,自己的思想境界并未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对作文教学也没有多么深刻的理解,那么在此我也不敢泛泛而谈一些专业的术语,只是想单纯的表达自己对中学作文教学一些浅层次的看法而已。

关键词:

作文要求;教学;中学

一、对于语言应用上的要求

1、注重字词的锤炼

一篇优秀的中学作文在用词用字方面,一定是进行过加工及锤炼的,可具体体现在字字珠圆玉润,一篇文章想要得到读者的青睐,没有精心锤炼的优美语言是不行的,因此,在各类考试中,优美流畅的语言就成为作文获得高分的一大亮点。如果在写作时学生欲引用李白的诗句,便写道:著名诗人李白曾说……此种表述平平无奇,不妨精心加工一下:青莲居士曾云……那么对于读者而言,后者明显更具吸引力。作为一名当代的中学生,处于最易学习的年龄,应当利用课余的时间为自己的头脑充电,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网络文学各有所长,受古代文学影响较多的学生文字功底相对较深,创作时文采飞扬;受当代文学影响较多的学生思维缜密,逻辑清晰,用词往往准确;喜爱网络文学的学生创作风格一般清新明快,用字用词新颖活泼。一般来说,由于文体的不同,对于用字的也会有不同的考究,散文语言优雅空灵;议论文语言准确缜密;记叙文语言清新明快,所以,中学生在进行作文写作时,需要精心的锤炼自己的语言,增强文章的准确性,严密性,使文章更加出彩。

2、善用修辞,抓住读者眼球

作文的题目需要新颖别致,从而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文章的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或巧设悬疑,或多用排比,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可为文章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如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第四自然段写道:“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此处比喻甚妙,作者将出水的荷叶比做是舞女的裙,那么是长裙还是短裙便又可以给读者带来无限遐想,可扩散读者的思维,此处不展开论述。紧接着连用三个比喻“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此处不仅形容出了美艳盛开的荷花,又形容出了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还展现出了荷花盛开的美的姿态。因此,当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之时,当中可以参杂一些引人注目的修辞手法,使文章出彩动人。

3、引经据典,展现扎实的基本功

此种方法对学生的语文功底要求较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古诗名句也是一座相当丰富的作文素材库,中学生在写作中,若能巧妙的引用经典,不仅可以展现自己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也可以使得文章笼罩在浓浓的艺术气息之中。学生可以使用与自己想要表达主题相关的经典诗文来点明主旨,从而增添文采。如需要写有关诚信的话题作文,可在开头写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若需要写有关战胜挫折困难的作文,可以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多看,多积累,穿插在文章中,诗意盎然。

4、教师须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我国现在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的讲授模式,哪怕是最能展现学生个性的作文创作也是“满堂灌”的教学,作文创作不像默写诗词,阅读理解,它是展现一名学生思想深处对若干话题的个人看法,因此,我们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版来框架学生的思想,这样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表达,甚至抹杀学生的个性,所以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创作时,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写作风格,甚至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循循善诱,进行逐个引导。在此我想分享一个故事,我的高中时代,正是老师们规定各类考试必须采用议论文文体创作的时代,我的后桌坐着一个十分老实巴交的农村小男生,只要一涉及思维严密的议论文他便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落笔,因为他平时撰写的随笔,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我们班其他同学都会称呼他“乡土诗人”,他在文章中会亲切地叫小草为“妹妹”,叫泪水为“露珠”,每次月考时的作文成绩也往往比我写议论文要高,当时年龄尚小,如今才能想明白,他自小生活在自然的环境,白天看着鸟儿飞,晚上听着虫儿叫,他对生活的感受和自打出生就住在单元楼的我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即便是模仿他的文风,逼迫自己的文章感染泥土的气息,也不过牵强附会罢了。上述的故事是我个人例子,此处列出是想说明语文教师不是扼杀学生个性的思想禁锢者,而是鼓励学生在平时创作中展现自身个性的引导者。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循循善诱,因材施教。

二、对于内容,素材选取的要求

1、学生需要怎么做?

文学创作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那么在写一篇文章之前,需要作者在脑海中简单的勾勒出一个轮廓,这就需要其平时搜集的素材是否丰富,平时阅读量是否充足,甚至是否关注近期的新闻时事,比如此刻的四十分钟内我要完成一篇议论文的创作,那么首先要确定我的论点,在文章的第一段进行导入,其次构思我需要的论据,从而支撑我的观点,再次也需要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即论证。这些都是需要平时多读多写多积累的,因此中学生们需在平时的生活中细致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因为这些最终都会成为你写作时的素材,要记住处处留心皆学问。此外,学生还需要靠丰富的阅读量来充实自身的素材库,从而支撑自己的创作。所以中学生们需要在平日里多读书,读好书,通过扩大自己的阅读量来打好自身基本的语文功底,从而为写作打好基础。

2、教师需要怎么做?

当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时候,首先对学生的看法观点要持以尊重的态度,不可以全盘否定甚至嘲讽学生,我在上低年级的时候,试卷上有一道题是这样的:你和你的好朋友走在路上,突然发现地上有五元钱,你会怎么做?当时我写的是:那我们把它交给老师吧!我当时得的满分,而我同桌当时写的是:哈哈,我们把它花了吧!结果我同桌得了零分。或许我同桌当时根本不懂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何物,思想也没有达到较高的境界,可是作为阅卷老师,面对三观并未成熟的小学生,是不可以将其的看法全盘否定的,老师此刻需要做的事是对学生加以引导,带其回归正确的思维轨道。此外,语文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需要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交叉,应同时进行。很多的学生都处于作文无话说,无内容写的状态,这种状态写出的文章,要不是内容空洞,要不就是无病呻吟之云云,如何使内容丰富充实,教师在此处就是需要指导学生的阅读理解,在学生们丰富了自己的阅读量之后,拓展了自己的见解之后,不知如何落笔的问题便不会那么棘手。

三、对情感表达方面的要求

1、确定文章整体的情感基调

在进行一篇作文的创作之前,要对其有一个整体框架的构思,这其中就包括此文的整体感情色彩,文章是想传达出积极向上的情绪,还是想表达出作者细腻敏感的心思,还是想用平淡的语气与读者如讲故事般聊聊家常,文章情感基调的确定直接可以决定作者的文风走向,如文章是欢快,忧郁,伤感,思念还是悲愤等等。人教版教材必修四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文章的主打基调便是悲愤,那么直接影响到作者的用字用词,“细细愁”、“无滋味”、“昏沉沉”等均是表达思绪沉闷的字词,整体的文风也是十分阴郁。人教版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中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就是想通过一种温情的描写来传达出自己对济南这座城市的无限热爱。所以当中学生需要进行作文创作之前,要明白自己的这篇文章到底是想给读者传达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从而确定自己文章的整体情感基调。若文章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情感基调,便会无法突出文章的主旨,使得文章不伦不类,读者不知所云。

2、感情真挚,切忌弄虚作假

一篇优秀的中学作文,必定可以与读者在情感上产生一定的交流,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共鸣。那么如何打动读者便是需要看文章的感情是否真挚细腻,有的学生比较注重语言的优美绚丽,偏好华丽词藻,这样创作出来的文章无疑会显示此作者拥有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与扎实的语文基本功,却往往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文章是需要打动人心。其余的东西不过只是为了帮助自己更好的表达情感而已。那么中学生在作文创作的时候,并不一定需要过分追求语言的华丽,而是要把重点放在情感的抒发上。面对情感的描写,更重要的是需要真挚,而不能弄虚作假,否则会给读者造成空洞虚伪的假象。朱自清的文章《背影》,给我们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无私伟大的爱与关怀,文章写道:“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下身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此处作者不惜使用大量笔墨来具体细致的描写亲的一系列动作,就如同在读者面前生动形象的展示了当时的情景,而不是夸夸其谈自己当时内心的感动,所以学生们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需要立足实际,切忌弄虚作假。

作者:成欣 单位:延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