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企合作学生职业发展探析

中职校企合作学生职业发展探析

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应用型人才培养愈发关注人才培养时的学以致用,因此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开始得到了普遍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这一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技术培养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要素等方面进行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道德感。为了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要注重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中职院校和企业之间产生密切互动,根据学生现有的情况和教学目的,着重对学生进行技能、素养等方面的有效培养。

一、注重校企文化的挖掘过渡与融合

(一)挖掘文化内涵,培养职业素养

校企合作依托于二者的文化融合,只有在文化方面首先具备较强的吸引力,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职业发展要素等方面的优化,实现二者无缝衔接,让学校教育和企业及社会教育有效联系起来。职业发展要素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往往是一个长期而且多元性的一个过程,要通过文化方面的认同,让学生充分地从学生角色逐渐过渡到职业角色,实现职业教育在技术人才培养方面的全方位发展,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支持和保障。为了实现学生多方位的培养,除了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共享,让企业担任人才培养责任之外,还需要让二者的文化保持协调统一。要注重其文化内涵的挖掘,在学校教育时将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向岗位靠拢,而在企业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系统性引导,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发展观念。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和措施,才能够让原本的培养人才技术能力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培养技术人才素养的教育模式。由此可见,在具体开展相关培养的过程中,实现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人发展,了解学生需求,实现育人成才。在进行引进过程中要注意文化的发掘,要以工匠精神为指导,将在技术学习过程中坚韧不拔、自我提高、勇于创新、精勤求索的学习精神,找到与企业、岗位文化的契合之处,通过二者的融合和教育的渗透,让其教育更加具备有效性,让企业文化与效应契合校园教育,将职业、企业文化通过校园教育进行输出,着重从学生思想的角度加以培养。

(二)进行文化过渡,培养职业素养

本质意义上来说,企业教育和学校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前者更偏向实践,而后者更加偏向各类技术理论,二者要各自发挥自身的专长,进行文化方面的契合,并且要进行文化的过渡,这样的文化过渡主要是为了实现学生能够从在校生的角色逐渐转换到职业角色。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之中,学校教育单一开展和进行存在一定不足,现阶段为了改善这样的不足,有效进行职业教育方面的优化,还需要加强企业方面的教育,二者在文化方面要进行一定的过渡,深化企业文化进入校园的过程。学校教育要注重与企业发展现状和技术要求的结合,为学生的学以致用提供理论基础支持,并为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提供保障,找到不足,为学生进行规划,与企业教育进行衔接,让学生清楚了解自身在技术和素养方面的问题,并在企业教育之中进行一定的提高。由此可见,这样的文化过渡可以产生较为积极的影响作用,是促进学生素养与能力提高的关键性基础,要紧跟社会发展的综合需求和企业运行的人才要求,进一步根据这一方面特点,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向企业文化和岗位需求看齐,在满足这些需求基础上发展自身职业能力,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断进行自我提高。

(三)注重文化融合,培养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对于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影响较大,因此,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更加多样化的培养方式。通过社会、学校和企业多方面的教育,利用文化资源首先让学生明确自身定位,让学生有职业方面的归属感,从而培养学生职业方面的意识。学生从学校走向企业是需要经过无数个环节的,除了常规学习,还需要通过文化方面的过渡,让学生先接受学校文化,再接受校园与企业之间过渡的文化,最后面向企业、面向岗位,明确自身职业定位,培养自身职业意识,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同时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工作心态,每种职业不同面向的企业岗位不同,具体在内涵和工作要求等方面也存在差异。因此,现阶段要让学生正视这样的差异,了解并应对差异针对性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将相应的文化和职业要求融入校园之中,利用这样的方法培养学生现有的职业素养,注重其职业发展要素。而这全过程中都离不开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过渡,通过这一环节能够让教育的开展更加顺利,避免学生在后续职业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二、建立校企互动培养机制

(一)立足学校理论环境培养人才

校企合作模式之中,学校和企业是彼此联动的,教育环境也是呈现相关性的,那么有了文化方面的支持,进行文化融合之后,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还需要立足于学校教育环境,与企业进行联动,实现企业与学校环境结合互动培养。可以肯定的是,学生在校期间学校的教育环境对其技术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发展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作用,那么现阶段校企合作培养就是将两种教育模式联系在一起,共同培养学生技能和素养,这个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校教育环境的优势,并了解现阶段教育环境需要补充的地方,然后再和企业环境充分结合,制订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实践性和针对性。合作机制不断深化过程中,让原本独立担任教学任务的企业和学校开始有了较大的联动,不单单是二者进行互补,更主要的是互相交融,在学校教育之中找到企业教育的蓝本、理论,并将相关学习内容带入到企业之中,进行详细的学习和实践。比如说在职业发展素养方面,工匠精神的培养和自我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在学校教育之中进行学习之后,就可以走向企业面向岗位,了解相应的典范,明确相关素养在职业过程中的体现。这样一来立足于现有学校的教育环境,就可以更加深刻地对学生现有能力加以培养,让企业与学校高度融合在一起,取得更加满意的效果,学生在没有毕业的时候就能明确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自身素养及能力,明确社会对该职业的素养要求。与此同时,企业也需要倾向性地将技术培养与学校教育的素养培养进行结合,只有通过这一方式,素养培养才更加实际,不会只停留在某一理论上。

(二)注重企业定向实践培养人才

企业教育更加具有实践性,那么在学校接受相应的职业素养教育之后,现阶段还需要注重企业实践过程中对有关素养进行深化,并对技术和素养进行定向培养,企业教育要明确学生的定位,为学生的职业发展素养培养提供支持。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按照企业发展需求和行业社会发展需求对人才提出相应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才并满足这一要求。定向培养是企业教育的一大优势,也是开展具体教育过程中必不可缺的一环,只有经过这样的培养之后,学生才能从在校生逐渐面向岗位,也能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职业专长,明确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同时,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也可以与学校进行联络,让企业员工进入学校,进行双向培养。

(三)加强校企互动交流培养人才

人才培养本质上就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注重学校和企业共同的培养,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意义上促使学生现有的职业素养得到发展,因此需要加强校企培育中的沟通环节。此外,人才培养要趋向多元化,同时相应的培养方法也需要具备针对性,不能只考虑多元化培养和多样化教育,不考虑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和专业性。只有这样,学生的职业发展素养才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优化,让相关培养活动开展更加顺利。由此可见,现阶段进行人才培养学校和企业所肩负的责任应存在差异,二者要高度衔接,但是侧重点要各有不同,承担相应责任,彼此交流互动,让企业教育更加具备专业性,让学校教育更加具备学术性和理论性,将理论加以实际应用,将学术专业加以培养,才能取得更加满意的职业发展素养培养效果。

三、结语

在中职人才教育体系中,校企合作的开展日渐频繁,学生的技能得到了明显提高。目前,在开展相关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在强化技术培养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发展,通过挖掘文化内涵、进行文化过渡的方法深刻进行素养教育,并通过立足学校理论环境、注重企业定向实践的方法,建立互动培养机制,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职业道德感和认同感,让学生能够以重视自身职业发展、职业道德的新面貌、新思想面对企业相关工作。

作者:许理华 单位:广西工商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