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探讨(6篇)

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探讨(6篇)

第一篇: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

【摘要】自二十一世纪初中学体育教改以来,体育教学改革已经历了十年历程。在这十年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应试教育仍在束缚着体育教育的素质教育功能。本文以素质教育的角度阐述了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不足,为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化提出建议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

素质教育应当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标,它包含了文化素质教育和道德品格教育,体现了社会需求和个人价值的统一。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则是教育,即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完善,其中就包含了身体素质。现代的体育教学对于提高全民的身体素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校教师及学生、学生家长对体育教学并没有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中学的体育教学发展缓慢,影响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

一、素质教育与体育课程

素质教育虽然是近些年才提出来的概念,但是素质教育的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中国教育历史进程中的。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孟子、朱熹等都提出过与素质教育理念相近的教育观念;而在近代,北大校长蔡元培也提出过许多素质教育思想,例如主张个性化教育,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提出“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这是一次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

目前中国对体育课程大致有如下三种理解:对学生的体能和身心健康的发展起作用的特殊教育课程;是包含于教学计划中涉及体育的一门普通课程;是一门综合的文化基础学科。但不管怎么理解,现代的体育课程始终是应当以体育教学宗旨为中心,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终身的体育爱好。

二、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问题

(1)课程不全面,体育教学存在缺陷。虽然说在学校中,体育课程一般都会被列为必修课程,但这些课程始终只是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种教育是短时而片面的,它忽略了对学生的体育思维和运动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我们课程与教材的使用和安排是上世界苏联式的体育教学模式,其内容陈旧、累赘、无新意,这使得体育课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并且对于学生的思想是一种束缚。很明显这样的教育模式是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的。

(2)、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中学体育教育的的教学评价只是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这种评价体系确实可以培养出一些成绩拔尖、能力突出的学生,但就整个中学生群体而言,他们所收获到的东西和得到的成绩没有得到增加和提高。

(3)、学生自主发挥的程度不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学习中应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掘自己、敢于创新。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还是被束缚在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思想中,所获得的思维空间是狭小的。

(4)、缺乏指导和监督。中学体育教学效果往往取决于教师的自身素质,而学校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育制度改革之后,对新课程的改革出现理解上的不全面而得不到学校的指导和监督,导致教师对教育制度改革感觉迷茫,教改进展缓慢。

(5)、体育教学与学生课外运动脱节。中学体育往往重视课堂教育而忽视对学生体育思维和运动热情的培养,由于中学生本身的学习压力就很大,因此更不会再多参与课外运动。而不能把体育教学和课外运动健身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是没有素质教育效果的,也根本没有办法达到全民健身这一目的。

总而言之,我们的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之所以在素质教育化进程中发展缓慢,是因为我们对体育、健康两个词的理解不到位。在中学生的学习中,经常出现体育课被文化课程占用且学校的领导和老师对体育教学不屑一顾的情况出现。体育、健康应当是体育教育的长期核心,也是学生终身健康的保障。

三、素质教育下体育课程改革思路

体育教学改革是素质教育体制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首先应该做到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目的是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运动技术技能则只是达到这一目的所采用的手段。素质教育下的体育课程应当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单纯追求考核结果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中学体育教学重点在于对运动技术动作的分解教学,这样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显然是乏味而没有吸引性的。而在素质教育体制下,可以将基础的运动理论加以整合,使学生先熟悉基础运动理论、了解运动常识,然后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首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运动习惯,其次也避免了学生对于乏味的技术分解教学产生厌烦心理。

保证中学体育教学课程定时定量的完成是中学体育教学素质化改革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当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工作,不得随意的放弃上课。但在保证课程教学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具体的学习情况、学校条件等等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而教学方法应当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总结所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对问题的总结,实时地调整教学方式与内容。

对学生的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培养能够提高全社会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养成全民的体育意识。而中学的体育课程要把体育意识和课余体育活动的养成,并调整好教学和实践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通过体育运动激发潜能、锻炼心态并进一步的产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达到终身锻炼的目的。

注重差异化教学,掌握学生个性。这要求体育教师对中学生的特点应当深入了解,并针对这些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教育评价系统也应当做出调整,科学的评价体系必须在关注学生的成绩的同时,对学生的各方面才能进行引导与肯定,帮助学生积极进取,认识自我并以自信的心态面对生活和工作。

结语:中学体育教育与我国的人才综合素质息息相关,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中学体育教育应当在指导思想上将体育与人相结合,提倡健康和快乐,实现社会需求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同时要注重课程开发自主权,将课程决策分权化,并在课程评价上实现从目标取向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的过度;不断的总结难题与教训,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体系的发展和巩固提供宝贵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陈俊钦,梅雪雄,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推行与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一兼谈体育教育专业新课程方案的实施策略[J].体育学刊,2005,12(1):7—11.

[2]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及其走向[J].体育科学研究.2006.第10卷第4期.

[3]陈维嘉.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指导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实现全面健身的关键[J].新课程教育资讯,2011,1.

第二篇:试析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更是现阶段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总趋势。如何克服现行的学校体育教育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学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中学

一、提高自身素质,做到言传身教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在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不仅仅是一名领导者,更是一名言传身教的参与者,对学生的技能、技术、理论知识、品德等各方面素质发展和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一名体育教师的全面素质。为此,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具体来说,首先应具备强烈的事业心,培养现代化人才的责任感,适应社会需要,树立以育人为方向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其次,体育教师还应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多方面的技巧和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活动中的应变能力,一个手势、一声口令、一个动作、一声哨音,使学生明确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这样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才会得心应手,得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运动技能

体育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并使之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充分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潜力和乐趣,以良好的教学形式,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并把稳定的兴趣培养为自我锻炼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受益终身。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开阔学生视野,教会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的方法及科学的健身方法,增强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改教法,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体育教学的艺术美,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不失时机地因人、因材、因地施教,不断总结积累经验,把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有效地贯穿整个教学工作中的全过程。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只要我们抱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开创素质教育的新纪元。

三、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创造热情

新课程标准着重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将以往教学中教师单纯的“教”“灌”以及肤浅的引导等教学手段,转化为学生的“乐”“思”“会”过程,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的身份积极投身于练习活动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亲身探索体验,培养创造的热情,获得成功的喜悦。

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学以发展学生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也就是说,要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在特定的体育教学情境中,制定为实现体育教学的整体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试教学程序设计、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和步骤以及教学技术、技巧、艺术、谋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创新性体育教学模式群,要将“上级与下级”“命令与接受”的师生关系转变为教师和学生是知心朋友、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以便在组织练习中通过频繁的师生接触,形成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愉快地、积极地体验体育的乐趣。

四、改革评价体系,倡导多元评价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建立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只重结果的“成绩式”评价形式,结合素质教育的目标定位,开展多元评价体系,丰富体育评价内容,将学生的生理、体能、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内容都得以在评价中体现,拓展传统评价中教师为评价者的单一评价形式,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自评、互评等,加强他们之间的沟通,注重对学生心理、行为、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和纠正,不断完善评价体系,使体育评定分数能较客观地反映学生个体全面体育素质在所处群体中的等级、位置,从而使学生清楚的认识自我,使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发展特点,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进而达到评价体系与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

五、组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特长

素质教育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是有效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的过程。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各兴趣小组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来加强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和实施,引导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逐渐提高和完善自我身体素质,从而推动学生思想素质的全面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性。

第三篇:浅析中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摘要: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培养

新世纪,新阶段,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体育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能力。

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 、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 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二、创设教学情境,积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恰当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制作课件等,可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和启示,而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能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习锻炼变得轻松,有效提高学生的愉快情绪和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样对教学更起作用,使体育教学获得成功体育学习兴趣的形成一般有好奇、求知、爱好、入迷等过程。例如,可录制或拍摄一些比赛、上课、训练片断,在学习训练时插播这些录像或课件,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一些技术动作更为直观、生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三、要重视品德教育,注重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好思想。体育课上教师要求体质好的学生帮助体质差的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教育学生在课堂上做好人好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问题,并教育学生树立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的思想,培养学生为他人服务的意愿和行为,使学生从小养成一种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善良正直的品格。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尊师敬长,爱护体弱者。教育学生做事公正,为人和善,言行一致,文明礼貌,不损人利己,不投机取巧,爱护公物。培养学生做新时期合格的接班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体育教学靠师生的合作,靠学生之间的合作,只有一个团结合作温暖的集体,才有凝聚人心,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为集体争荣誉,教会同学之间的相互交往,尊重人,理解人,善于与同学友好相处。让学生明白,只有生活在好的合作集体中,才能创造出优异成绩。

四、改革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学生的特长

体育教学的完整过程,应包括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不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术,而是引导学生根据计划、要求、自身兴趣、爱好进行各种体育活动项目的练习。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示范、指示、辅导、总结。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综上所述,实施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体育教师必须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与业务素质,善于吸收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结合实际,把学校体育改革推向深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兴趣”、“习惯”和“身体锻炼能力”的同时,尊重学生的特长并使之得到充分发展,让学生在运动场上获得较大的自由空间与时间.以自己喜爱的活动方式自主锻炼.并由此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而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韩志宏、宋爱芹.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浅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0)

[2]雷敏.当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的着力点[J],甘肃教育2009(4)

[3]周海云.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中应具备的自身素质[J].体育科技,2007(1)

第四篇: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

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各行各业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学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领导及教师必须重视。现阶段,在进行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简单分析这些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中学体育素质教育问题措施在我国推行体育素质教学以来,体育教学在学校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体育是保证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及创新能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不但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体魄、陶冶其性情,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更能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爱国观念、坚韧的品质及健康的心理。

一、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1.领导观念比较落后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大部分学校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学校的升学率,所以紧抓“语、数、外”等“主科”,对于音乐、体育、美术等“副科”则很少重视,认为这些科目可有可无,打高分才是硬道理,所以一到期末或者初三高三的时候,就尽量少上体育课,能免则免,这种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态度,从而很难保证素质教育的质量。

2.缺乏完善的体育设施

现阶段,很多学校的体育设施都无法很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虽然相应的政府及主管部门多次要求学校配备相应的器材,建设相应的场地,可在实际执行中大部分学校都达不到标准,尤其是那些偏远的农村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基本的教学设施都很难保证,更不用说体育教学设施了。

3.教师的观念相对落后

虽然很多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都有所提高,认为在中学中有实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可对素质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他们的教育观念及教学思想都比较落后,不能准确理解素质教育内涵,同素质教育发展还有一定的偏离,从而影响了中学体育素质教学的发展。

4.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毋庸置疑,教师的专业素质优劣同教学效果会成正比。教师的素质分两个方面,一方面为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则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又分为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现阶段,一些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所以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讲不清,甚至会做一些错误的示范;一些教师因为文化素质较低,无法获得学生们的敬佩,从而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在政治素质方面,不求上进,认为做体育教师无聊,不能积极备课,教学上没有计划和目标,从而将体育课上的枯燥乏味,素质教育很难进行。

5.升学制度的影响

现在的升学制度对中学体育的要求主要有两种情况,中考增加了相应的体育科目,升学中没有体育课的内容。这两种状况严重影响了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中考的体育科目长时期不变,设置的不合理,所以部分学校就只按照考试内容进行教学,根本不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这样就严重的影响了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因为体育不是升学的考试内容,所以体育教学也只是个形式,每周开设的课时非常少,毕业班几乎都不开设体育课。

二、提高中学体育教学素质教育质量的措施

1.提升学校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

要想真正发挥学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就必须先转变领导的教育观念及思想。中学校长的办学思想会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的质量,因而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非常重要。相应的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定期组织培训,强化学校领导对体育法、教育法、教师法及《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相应规定,从而使其深刻认识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行素质教育不仅是重要的,更是必要的;还要使学校领导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会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体育习惯及意识;必须杜绝学校领导们的“重智轻体、放任自流”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2.创新体育考试及评价的方法

在进行体育考试创新的时候,必须坚持这样的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进行全面而综合的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喜欢上体育课,上好体育课;有利于减轻中学生的学业负担,方便中学生考试。因而创新体育考试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全面有效的遵循并推进素质教育。在考试内容方面,要具备一定的随机性和基本性,从而有效反映学生们平常的学习水平及身体状况,选择那些难度不高的锻炼项目则可以激发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在评价方法上,坚持激励原则,促进学生体育素质的全面发展,逐渐的淡化体育教学评价的选拔和甄别作用。

3.积极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老师的素质高低,会对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更会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所以相应的主管部门及学校必须有效培训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体育教师也要不断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积极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最新的教学动态,从而有效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项细致而长期的工作,对体育教师的队伍建设优质非常重要的作用。培训中学体育教师的内容必须注重实效性,因材施教,学用结合,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实践及理论能力。

三、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需要大量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而强健的体魄更是建设祖国的基础和前提。中学体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的重要场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更能够培养学生们健康的性格。虽然素质教育被大力倡导,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存在诸多问题,所以相应的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必须针对问题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法,从而不断提高中学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贵仁.构建21世纪学校体育新格局,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奋斗[J].中国体育科技,2001,(01).

[2]李相如,李瑞林,王少甫.素质教育与学校体育模式[J].中国体育科技,2001,(05).

[3]傅银鹰,肖云.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应采取的对策[J].四川体育科学,2000,(04).

[4]芦平生,李玉民.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1,(01).

第五篇:浅析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当前学校教育正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具有其它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质,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团结进取、活泼开朗的精神面貌,以及诱导学生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体育教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中结合课的内容的传授进行的,不能空洞说教和脱离教材生拉硬扯,要细心构思巧妙安排,以画龙点睛的揭示,引导学生去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二、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学;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方法、难度上进行简化,但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了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的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采用与球类活动相结合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制订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三、挖掘体育教学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两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出的美,它是由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器材美等。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应把主要任务放在增强体质、塑造美的体型,促进机能完善,帮助学生形成对身体的正确审美观念,培养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教师本身的活动就成了学生的审美对象。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教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备美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诚恳的态度、优雅的态势、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的浓厚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

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应采用选择性自由组合的形式。根据学校现有的条件、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打破原来的班级分组,实施年级分组开放和实施一些普及性和兴趣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采用单项俱乐部制。各俱乐部由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为学生提供选择的自己练习手段、练习难度、练习伙伴,创设自主练习的氛围。聘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教师进行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在体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培养学生自发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使学生充分理解参加体育活动的必要性,结合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建立良好的体育生活态度,并获得人际关系需要的满足,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充分利用双休日,开展课外体育竞赛。这种体育竞赛,变以前的“选手竞赛”为现在的群体竞赛,扩大竞赛参赛人员,让所有俱乐部成员都能参加。选择有组织才能、活动能力和责任心强、技术水平高的同学担任竞赛的组织工作,由学生自己担任裁判工作,对待学生裁判应先培训后上岗。

体育教学的素质教育实施目前还处于起始阶段,许多理论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杨楠.体育教学模式与主体教学浅论[J].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2000.3.

[2]对快乐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探讨赵立1999北京体育师范学院.

[3]试论快乐体育马万凤2002体育文史.

第六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摘要:中学学生大多正处于心理变化最为激烈的青春初期,是产生心理困惑及冲突最多的时期。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不只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及技能,如何利用好体育这门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才是重中之重。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良好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树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中学学生

体育运动不但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改善机能,为人类从事智力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可以促进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及思维能力等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校实施人格教育,以体育课为试点,通过学校体育教育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铺下一块奠基石。我校体育精神的培养内容根据国家新体育课程标准,再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其确定为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协作、意志品质、顽强拼搏的精神作为培养目标。其主要实施途径如下:

一、树立教师良好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体育教师,因为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就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还是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作为体育教师,要高度强化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端庄自身的举止,一致言行。以身作则和为人师表的形象才能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使学生发自内心对教师产生敬重和信赖,教师的形象最终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师生所处地位的不同,会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矛盾。那么,如何处理好种种矛盾,这就需要师生双方都要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就要先端正思想,严于律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关心每个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公正、合理地解决。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善于启发和激励。更重要的是分寸的把握,既要严格要求和管理,又要重视教育方法。无数的实践经验证明,关爱学生不仅是教师自身的道德准则,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

二、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形态化是体育教学具有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加各种体育活动。通过在活动中相互接触、合作及对抗等使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人际关系交流更为直接、广泛,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社交的心理需要。作为体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交友、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规范。

人与人之间要注重友爱与团结、支持与关心、帮助与鼓励、信任与尊重、体谅与理解。作为集体中一员,就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做到热爱国家、关心集体、团队协作,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和班级,老师和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自然也会得到社会认可。

三、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对意志品质的培养,体育比任何一门学科都广泛而具体,它能发展及培养一系列的意志品质。室外练习和课堂练习是体育课教学的主体部分,在练习中常采取提高任务的难度,不断改进技术、战术,提高运动素质,采取高负荷的运动量。在疲劳时,甚至是伤痛时还应挖掘学生的潜力,坚持大运动量练习。如学生耐力跑练习中,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意志力和神经肌肉紧张的程度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极点”的克服,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有机体的能力、技战术,还取决于他们的意志品质。

一个人有了坚强的意志品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会努力去完成,表现出主动性,这不但能为应付高难度、高体能的运动练习打下扎实基础,而且能为学生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心里应急能力。

四、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学校体育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及内容,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体操、球类、田径、游戏等项目,在集体的注视下完成个人练习、整体练习。各种体育表演和体育竞赛等,也都是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的。

体育运动的突出特点是竞赛,所谓求胜心切就对于运动者都有尽快实现目标的心理动机。因此,他们在自己极限能力的条件下,有必要不断地开发和发展自己的新的运动技术及方式。这种心理动机与行为是创造性的,能使逐渐他们主动地形成准备和乐意接受未来社会的种种新事物的心理倾向。所以,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各种体育竞赛,可以有效地动员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竞赛或练习中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

五、体育活动中融入素质教育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体育”的一致性就是以“体”为对象.以“育”为内容的教育,它强调了学校体育能够以其积极的健康运动方式,帮学生解除脑力的疲乏,补充体力的不足,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人的行为活动与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体育教学中,学生是被教育的主体。教学的多样性为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体育教学不但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放飞理想,个性张扬的自由空间。还能使学生在体验成功与失败、汗水与尊严等复杂的情感中锻炼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光明磊落的个性、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体育教学,它能够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人格不断完善和健康发展。

六、结束语

“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与素质教育双方共同促进、相互渗透,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胡建军.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高[J].成功(教育).2009(10)

[2]杜鲜花.试论体育与德育的相互渗透[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3]曲宗湖.21世纪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丛书[M].人民体育出版牡.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