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摘要:职业价值观在职业院校学生就业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凸显,对于职业的态度和选择反映了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导向。反映了其对职业的理解和信念,对年轻学子未来职业生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职业价值观是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从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入手,分析成因并提出解决对策,旨在对职业院校在新时期下进行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有所助益。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学校教育;家庭引导

一、绪论

多年来,职业院校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职业人才。在新时期,我国正在经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的关键阶段,职业人才是这一关键时期的宝贵人力资源。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中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同时家庭期待和学校教育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就目前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做深入分析并进行对策研究,以期促进职业院校学生正确职业价值观的树立和形成。

二、当代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主要问题

随着计划经济的全面终止,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完全自主,对工作和事业的认知开始出现多元化选择,但是在面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问题选择上,确实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过分强调自我价值

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学生们开始重视自我价值和个人发展无可厚非。但调查表明,当代的职业院校学生由于过分重视自我价值,在工作中和生活中都出现了明显的自我为中心和极端个人主义倾向。2016年,就职业院校学生在“个人兴趣与发展机会”为主题的职业选择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首先考虑个人收入和待遇,另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考虑选择个人兴趣和发展,只有不足百分之五的学生考虑社会需要。学生们自己列出了影响自身工作选择的重要因素,实现社会价值和国家需要几乎无人提及。除了个人收入和待遇外,更多的年轻学生关注的依旧是工作地点是否是一线大城市等个人问题,个人价值的过分强调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

(二)职业目标短期化、功利化

职业价值目标是学生职业动机的直观体现。绝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依旧首选大城市、好企业。另外保证休假不加班,工资待遇优厚依旧是学生们的主要职业价值观。而对于目前国家亟需的加快西部城市建设的高素质职业人才引进项目,学生们反响平平,毫无兴趣。其中近60%的学生希望自己的毕业工资能达到5000元以上,第二年达到8000以上,在毕业三年内最好月收入可以突破万元大关。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并直接参加生产一线劳动的问题上,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不是自己的首选,他们普遍希望自己直接进入管理层或干脆进入党政机关等“办公室”类的岗位工作。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带有强烈“不劳而获、贪图安逸”的择业和就业价值观颇受学生们追捧,这种不想通过长期努力奋斗就可以达到人生巅峰的职业价值观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学子对于“苦读、苦学、苦练”产生怀疑甚至直接摒弃。

三、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出现的诸多问题。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一)年轻学生自我认知不全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著名的内外因观点中明确指出:在事物发展的因素中,外因对事物发展有一定影响,但内因才是最终决定事物发展走向和最终结果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分析职业院校学生职业价值观因素的过程中应从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因素相叠加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职业院校学生出现职业价值观偏差的主要原因。在社会发生急剧变革,经济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阶段。学生们虽然生理年龄已经成年,但心智很多还不成熟,看待问题还不全面不深刻,其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加之职业院校学生自律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且还没有接受社会历练,使得学生在毕业后的择业过程中出现对雇主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和频繁跳槽,择业态度易变、无序等特点。学生们自我认知不全面,主要体现在对个人综合能力不能客观评价。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求从业者具备相应的能力,职业能力是求职者成功就业的必备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即便大家同时应聘一个岗位成功,在未来的职场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个体之间的能力差异,这既包括能力发展水平差异也包括发展速度上的差异。而职业院校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所需要的主要能力是实践操作能力。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虽然认可能力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但依旧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与岗位需求和待遇的匹配度,选择完全不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学校教育课程单一

当代职业院校的教育涵盖了除理论知识外的各种技能培训以及当代时政、哲学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在对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确实起到了有重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仅凭这些早已不能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由于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各学校都开展就业指导等课程,但凸显出职业价值观在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方面都比较单一。一方面,目前的职业价值观课程依旧沿袭灌输式的教育传统。当下的学生们思维活跃,接受的信息量大,自主空间选择范围广。在这种情况下,职业价值观的教育要关注学生个体需求比泛泛空洞的内容灌输更有效。其次是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上比较落后。大部分学校,由于对于职业价值观课程不大重视,在教学方法改进上依旧停步不前,数十年如一日的以书本为主、少有信息化多媒体方式加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三)家庭培养方向偏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在家庭的影响作用远高于学校的问题上已达成共识。家庭不仅仅是孩子成长成才的物质保障提供者,更是价值观方向的重要影响者和引领者。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多年,父母的掌上明珠都被希望能“坐办公室”工作,这种希望“少付出但多回报”的惯性思维对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学子起到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首先就表现在年轻学生择业时,往往盲目选择和自己的实际能力不匹配的工作岗位,造成择业屡屡碰壁。即便择业成功,在就业过程中也难以摆正心态,过分看重物质享受,在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无法面对。这种典型的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的错误价值观倾向,对年轻人的错误引导力量不容忽视。

四、针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一)重视学校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上的主导作用

新时期下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对职业院校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变化也成为学校教育的新课题,因此不仅要求其要丰富学校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更要创新教育的形式。目前教育部大力推进的“课程思政”就是对于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教育改革。在课程理论学习的同时同步渗透和融入价值观培育和引导,这种全方位育人会使得我国高校育人体系进一步完善。此外应将传统手段与信息化教学技术相结合。传统教育手段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递和受教育者被动接受,信息化则是以各种软件和新媒体为载体,枯燥的说教变为形式新颖紧跟时尚的教育模式会使得学生的接受率大大提高。特别是以微电影拍摄、微信群话题讨论等新形式,发挥科技手段的即时性和广泛性,为受教育者的信息反馈提供便利,使得学生职业价值观形态形成有迹可循,真正做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职业价值观

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元素,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最小环境又是最重要的环境。对于职业院校学生而言,自律性往往较差,依赖性较强。因此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奋斗意识。青年人只有拥有了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才能谈及社会价值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其次,家长首先要对孩子有正确的估计,才能引导年轻人树立合理的工作期望。摆脱过去无论学什么专业都只想“留在大城市、坐办公室、挣大钱”的错误导向。

五、总结

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培育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在这一过程中,只有学校、家长、社会和学生个人四方共同努力,才能使新时期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尽快树立理性的职业认知、正确的职业动机、合理的职业理想、客观的职业评价,从而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

参考文献:

[1]郑洁.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11).

[2]邓云晓,陆志荣.大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概论[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3]周素琴.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J].教育评论,2013(8).

作者:吴菲 单位:天津海运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