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探析

城乡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联动发展探析

摘要: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帮助企业培养技术人才,而城乡的职业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动关系,为职业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针对性的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因此,在职业教育中有效结合区域的经济特点,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推动区域经济的有效发展是现在职业教育的重点。

关键词:城乡职业教育;区域经济联动;制度创新

职业教育就是一种根据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专职技能培养的教育,现在已经取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国家在教育以及经济发展的文件中明确要求:要将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有效结合,经济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教学内容和目标,而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以加强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联系。但是,城乡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现在的教育严重脱离了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也未正确地指导职业教育。在城乡建设过程中,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联合是一种促进发展的新方式,为国家、社会以及公众参与提供了便利,对联合制度进行创新,可以有效地为城乡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提供保障,同时也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探求新途径。

一、城乡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有机联系

总体而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一种作用与反作用、主动与被动的关系。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不仅为区域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同时也为经济均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步骤和组成是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也是改善城乡发展条件、创建新型城乡发展模式的关键措施。

1.城乡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依赖的关系

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均衡发展。在区域内经济配置设施一致,帮助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其在教育教学、学生宿舍等方面得到经济保障,另外还能帮助城乡教师资源、学生信息管理等方面实现均衡发展。(2)利于教育的学生入学机会公平。首先,区域经济均衡发展能够帮助农民提高经济收入,促进农民生活消费结构改变,激发起农民对职业教育的需要。其次,城乡一体化发展,能够改变区域产业结构的格局,促进产业结构的改变,这种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2.城乡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与制约的关系

由于职业教育和经济发展具有高度耦合性的特点,因此必须要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制定一个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区域经济和职业教育相互发展。相关文件要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必须指向三个目标进行全方位发展,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作用也要通过三个层次来进行:(1)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要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式、办学规模、教学模式、办学质量等均符合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同时还要求必须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的状态。”由此可知,影响区域经济结构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能否在办学规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计划等方面做到均衡发展。(2)进一步促进社会要素流动和区域经济发展。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是指必须把区域内有限的教育资源公平、公正地分配给不同规模的职业院校,促进职业院校的发展,而且还要求区域内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人才培养资源,这样一来,不仅改变了传统社会要素、区域经济的单一发展局面,还促进了区域内人力资源、教育信息、科学技能、社会福利等一些教育要素的合理流动。

3.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相作用的表面关系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较为复杂的体系,而不是表面看起来相互作用的关系。两者之间若是想要实现良性互动,必须充分发挥它的应然效应,彰显出其三个主要特征:(1)交互共生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体系,但若是两者想要更好地结合起来,必须从其形成的体系出发,然后促进其他体系的发展。(2)系统开放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之间的互动作用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体系之间应该不停地进行信息、知识、才能等方面的互助和交流,推动系统效应的发挥。(3)互惠互利性。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之间互动发展应该是一种互惠互利的战略式发展模式,也就是双方的互动发展不是强制性进行的,而是在各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向着相同的发展目标、实施路径进行。利用资源的高效运作和优化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有效提高城乡的职业教育水平,以此来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二、城乡职业教育和区域经济联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城乡职业教育的招生计划和要求与区域经济发展不融洽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高职院校设立经济专业的种类较多,适合培养专业人才;而在城乡经济区域内,高职院校的招生计划往往不合理,招生规模也有限,对人才的培训质量极差,因此导致其发展落后,从而使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不能符合该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例如,根据湖北省普高的招生记录可得,原本计划招生万个名额,但实际的招生结果非常不理想,甚至有些高职院校存在“零投档”情况。高职院校出现这种情况,直接反映出了该院校的办学水平、招生计划和教育质量在某些方面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也从侧面体现出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影响程度。还有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受到区域内教育质量水平的影响,很多学生因为无法就读自己理想的高中而进入到该区域内的职业中学上学,最后导致该地域毕业的高职生远远多于该区域内对人才数量的需求,造成了人才资源浪费,并严重制约着该区域的经济发展。

2.城乡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区域企业的经济发展合作关系淡薄

职业院校和企业合作的力度不够,往往都是表面合作,没有具体的实质意义。这种合作关系被称为假象合作,属于一种被动、制约性的合作关系,完全不存在任何实际含义。比如,某些职业院校经常会挂着一些合作品牌,或是把该合作品牌命名为某座教学楼的名字,那么对应的该企业也给这所职业院校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由此来建立一种假象合作关系。被动合作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单位受到外界的压力而建立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虽然方便了院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但是合作的效率极低,并且合作体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利益关系模糊、合作制度不完善等。由此一来,不仅不能提高双方的合作效率,反而给双方的各自发展造成了阻碍[1]。职业院校和企业单位因为双方责权的不明确、发展结构的不对接而出现的合作关系称之为牵制性合作。该合作关系中学校对企业进行无限制的获取,而学校本身没有给企业发展带来任何利益,由此一来,企业单位只会将学校视为影响其发展的累赘,处处提防学校,不给其提供任何实质性帮助。这种合作性关系,不但不利于双方的发展,反而浪费了更多的优秀资源。

三、加强城乡职业教育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

按照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机制改革的难点、侧重点,以及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建议建立一套适合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体系,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有效的办学机制以及经济发展机制

(1)建立教育与企业相互依存的办学制度。集团化办学主要体现的是规模性经济和区域范围内经济战略构想,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区域的集中性。该构思主要是由政府、企业单位、职业教育院校以互惠互利为前提,形成的一种资源共享的职业性办学理念。从投资主体来分析,该模式可以彻底改变政府集中投资的方式,引入新的投资者,使职业院校由一个投资者变为多个投资者,建立一种国有资产和投资单位财务分离的办学模式[2]。从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来分析,该模式是可以按照不同的投资情况来创建不同的办学模式。比如,创建校企股份制办学模式,院校、企业、行业三者联合投资的办学模式,企业单位和中职院校按照办学经费来投资,创建一种“厂中校”或“校中厂”的办学模式。立足于办学效益来分析,该办学方式利于区域经济资源和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机融合,使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从单一化走向集群化,促进两方利益最大化发展。(2)引入多元化的教育资金机制。最近几年,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反映出了政府单位制中职教育办学经费投资方面存在的很多问题:第一办学资金投入主体不多元化;第二,办学资金投入不平衡;第三,办学资金投入总体规模较小。所以为了保证职业教育资金总额的不断增长,政府必须创建多元统筹的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促进城乡职业教育的均衡发展,另外还能拓宽职业教育投入资金的来源渠道。建立多元统筹的经费投入制度,一是为了职业院校的发展和提高其筹措资金的能力;二是吸引一些公民办学、社会筹资办学,提升企业、实业家在职业教育中投入资金的比例[3];三是政府通过选用科学合理的经费使用方式,进一步缩短城乡职业教育的经费差距。除此之外,政府教育部门也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根据区域的发展水平来制定城乡各个层次、各个类别职业学校的最低生分费标准,以此为前提,按照分费标准对在校学生进行费用拨付。另外,还需要考虑区域重点扶持对象、重点扶持系数,严格按照多参数公式进行经费分配工作。

2.完善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与企业经济发展相适应

(1)依据企业经济发展创建衡量人才需求的制度标准。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专业结构供求和人才层次结构相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的主要判断根据。建立区域内职业教育人才需求预测制度,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第一,创建合理的人才需求预测指标制度和总体分析体系,以此来保障最终预测结果的及时性、高效性和科学合理性;第二,政府主动邀请一些来自于职教界、学术界、经济界的专家来对职业教育人才预测制度做最终评定,主要是分析评定区域经济发展对职教人才需求的阶段式、整体式预测制度;第三,将人事体系作为主要理论依据,建立人才需求网络信息系统,为区域内人才需求提供一个及时、高效的信息反馈平台。(2)创建职业教育教学新模式,建立课程设置始终以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的制度。职业教育均衡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点就是建立教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相结合的市场导向制度。一是职业教育部门、企业行业、政府单位开发的课程“三方联动”体制。二是以市场为主导型的专业设立模式。本区域内的每个职业院校都可以根据当地政府需要的人才规划报告、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和职业中学自身办学条件来设立专业,另外还可根据经济市场结构的变化来设置专业。企业单位所需人才的变化来调整专业,把产业结构、企业技术结构以及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专业结构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三者紧密合作,积极探索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开发出市场真正需要的品牌特色精品课程。三是创建职业院校、企业单位、政府单位以及民间组织机构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积极探求多方联动的集中制人才管理体系,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在培训过程中的实训化特点[4]。

3.建立城乡统筹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制度

彻底解决职业教育规模小、办学不集中等一些问题,改变职教教育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分裂格局,还可以在区域内建立正确的职业教育价值观,全面实施区域职教统筹管理制度。首先,对区域内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的劳动就业、职业教育等一些岗位资格进行认定和培训,另外还需要针对人事单位的人才构建正确的管理机制,经由区域政府统一管理,进一步促进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其次,把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划分为职成教育管理单位、高等职业教育或是中等职业教育,并由行政主管单位进行统一管理。除此之外,还另设职教处,专门统筹管理该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调控管理的集中效应;最后,对区域城乡职业教育进行统一管理。把县镇级政府管理的农村职业教育和市级以上管理的城市职业教育进行全方面管理,要求在招生资源、资金投入、教学资源配置方面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四、结束语

在城乡建设中发展职业教育是至关重要的,职业教育可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创建特色专业,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有用的人才。特色专业的建立能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的经济发展也能为职业教育提供教育信息,两者之间有效结合能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根据现在国家的政策,教育应该以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为导向,结合自身特点,设置特色专业,满足社会的发展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克松,全.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互动的体制机制构建[J].教育研究,2012(11):102—107.

[2]蒋义.我国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贡献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27.

[3]全,李鹏.论统筹城乡职业教育的多重治理逻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43—45.

[4]刘佳龙.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3(5):66—68.

作者:唐瑗彬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