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小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摘要:为了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差异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具体包括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英语学习环境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英语学习也不断普及,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英语语言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文化习俗也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1]。正如英语课程标准强调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它体现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2]这就要求教育者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改变只重视英语语言基础教学,而忽视对英语文化和语境教学的观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著名翻译家王佐良在谈到文化与语言学习的关系时曾说“不了解语言当中的社会文化,谁也无法真正掌握语言。”[3]这充分说明了提高文化素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为了适应英语教学改革,新时期英语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这其中包括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外国优秀文化,教师需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还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专业知识、较为广阔的知识面。在提高教师文化素养的同时,英语教师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具备相应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技能。同时教师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积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教师需要研究新时期英语课程标准、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规律,从而达到科研反哺教学的目的,使教师真正参与课程设计,有效组织、促进、开发和研究课程实施,成长为具有时代感、思想性的研究型教师。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挖掘文化内涵

在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的基础上,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才能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第一,教师在授课中要向学生准确传授跨文化知识,使学生在文本中体会两种文化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异性。英汉两种语言都有自己相对应的文化,从日常生活的称呼、拥抱、致谢、告别到购物、娱乐、工作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东西方人不同的宗教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例如,受农耕文明的影响,中国人见面打招呼就带有明显的时代和地域文化特征,寒暄时经常以“你吃过了吗?”开始。而英国由于受海洋文化影响,天气阴晴不定,难以捉摸,导致英国人见面寒暄常以“今天天气怎么样?”开始。由此,促进学生掌握准确的跨文化知识,提升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做铺垫。第二,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在考虑学习意义、应用场合、语用要求的基础上,优选并整合资源,将符合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的跨文化知识整理出来,注重向学生讲解词语蕴含的丰富文化信息,使学生能够自如地运用。例如,在东西方文化中,红色和白色在视觉和心理上的联想和象征意义就存在很大差异。“红”字在汉语中往往表示“美好、幸福、快乐、喜庆、热闹及革命”等意思,所以中国人遇喜事要贴红对联,女子结婚要穿红衣裳、盖红盖头,而在英语中的“read”往往有血腥、暴力、危险等意思。由此,让学生了解英汉词语表达上都有着各自的文化内涵,为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基础。

二、创设英语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

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在其学习过程中,语言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它对英语学习的效果会产生重要影响。只有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文化环境,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一)利用现代传媒手段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首先,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英语教师自身可以搭建论坛、博客、微信群、微博等英语学习平台,这些开放的学习平台,可以让学生进行多向互动交流,达到英语交流的目的。不同文化背景学习者参与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英文原著文学作品或观看英文版的影视作品,从中体验西方文化语境。例如,教师组织学生观看适合小学年龄段儿童的英文原声的西方经典影视作品:《虫虫特工队》(ABugsLife)《玩具总动员》(ToyStory2)《狮子王》(TheLionKing)《泰山》(Tarzan)《海底总动员》(FindingNemo)《魔发奇缘》(MagicHair)等,这些由现实生活改编而来的西方影视作品,语言大多生活化和简单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4]。

(二)以活动为载体,营造英语使用氛围

丰富多彩的交际活动是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重要途径。在英语交际活动中,学生为了达到特定的交际目的,除了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具备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增强跨文化交际体验,还可以让学生对英语知识从简单的模仿达到自主运用的目标。例如,举办英美国家知识竞赛、英语戏剧表演、英文歌曲比赛等这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外籍教师进校园,与学生一起开展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英美文化。另外,教师还可以搭建英语角、英语沙龙、英语兴趣小组等英语交流平台,营造跨文化交际环境[5]。

(三)重视交际文化教学,营造轻松的交际氛围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其交际体系也存在较大差异。在英语学习中,教师要树立文化差异意识,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融入英语的交际体系,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具体措施来看,在英语的交际练习中,教师不仅是导演,而且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担任主要演员,这不仅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促进师生和谐友好关系的建立,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而且可以由教师亲自示范,使学生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例如,教师亲自参与英语对话,营造轻松的对话氛围,示范中英文在称呼上的差异。汉语中,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及平辈之间可以直呼其名,如果晚辈对长辈直呼其名,则被视为缺乏修养和没有礼貌。而在英语国家对人直呼其名则显得亲切、大方。所以教师亲身参与,重视交际文化教学,可以营造轻松的交际氛围,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只有创新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

“Educationmustbefun.”(教育必须是有趣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而才会主动去探索英语与汉语的异同,即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而不是把英语学习作为一种应付,学生应该把学习过程当成一种愉快的经历。例如,教师可将英语教学活动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与亲子活动相结合,发挥家庭的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业,家长通过参与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致,而且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实现家校互动。再比如,在教授小学英语中“fruit”时,教师可以布置让学生自己制作不同水果头饰的作业,同时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掌握每一种水果的营养成分,在家举办一次小型的家庭“水果展销会”“水果运动会”。在此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组织的能力。

(二)创设英语教学情境,体会文化差异

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的英语知识转化为形象直观的情境,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能够不断根据实际情况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产生疑惑,然后提出问题,主动寻找答案,提高其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可由教师邀请学生进行角色表演或学生自行组织表演,这样学生在排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自己会主动去找到解决的方法。同时,在情境教学中也可以促进学生跨文化思维的养成。例如,在学习动物这一单元时,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大家在观察与思维上存在差异,所以对同一物体,中英文表达也会存在较大差异。英美国家认为“狗”是man’sbbestfriend,因此,就有以狗的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aluckydog(幸运儿)”“lovemeandlovemydog(爱屋及乌)”等说法,但在中国文化中狗虽然有忠实、可靠,勇敢的象征,但同时又让人联想到卑微和令人厌恶的东西,如狗腿子、“走狗”、狗改不了吃屎、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带“狗”的贬义说法,这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在审美和价值观上的差异[4]。

四、结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英语教学也需要适应改革的需要。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树立跨文化交际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提高教学能力及专业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更应该注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文化素养的提高,培养学生文化差异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英语交际的实效性,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蜜蜜.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外国语文,2018,34(5):155-16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4-5.

[3]杨亚利.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校园英语,2018(11):157.

[4]王玲玲.文化差异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方法探究[J].海外英语,2018(18):227,238.

[5]杨波.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和路径的选择[J].大众文艺,2018(14):225-226.

作者:王佳敏 单位: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