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中任务驱动法研究2篇

信息技术教育中任务驱动法研究2篇

第一篇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任务驱动式教学的重要性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的需要

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常年来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即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起辅助作用;在上机操作中,教师往往对学生不管不问,上机课仿佛变成了学生的自由天堂,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放任方式使学生掌握不到真正的知识。而且信息技术课不是像语文、数学那样的重点专业课,信息技术老师都不会引起重视,以致于耽误了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的学习,错过了最佳年龄段的关键时期。种种现状都要求教师需要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个难题。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特点的需要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操作性特别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是不能够完全掌握的,只有学生上机操作,多练习,才能够熟练掌握。比如Office办公软件的操作,其中的具体细节非常多,需要学生上机操作,一步一步来实行,如果按照传统模式来教学,理论课教师为中心,操作课自由活动,那么导致的新世纪文盲会越来越多。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具体教学模式

(一)创设分层次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时,由于学生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基础,要分层次进行。分层次进行的意思是在高一开课之前,先进行计算机操作小测试,根据操作计算机能力的强弱分成不同的班级来授课,针对能力强的同学,难度就相应高一些,反之成立。创设情境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满足好奇心的环境,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完成课程,把外在的知识经验通过思考转换成自己的内在知识建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分层次地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也就是实行不同班级不同教学任务的设计,具体课堂具体分析,让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

(二)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在分层次创设教学情境之后,任务便摆在了学生的眼前。如果完成任务成了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小组讨论式是值得提倡的方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的完成,有助于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任务有几个,就分几人一个小组。每个任务指派一个人去完成,教师在任务规定完成时间内不允许提示学生具体做法和思路,要完全由学生来自主完成。遇到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一些方法和线索,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当小组成员内部都完成了任务时,由组长归纳整理,所有的组员集体讨论分析,判断每个任务完成情况并给予评价,最后上交给老师。

(三)评价反馈

老师体现价值的阶段主要体现在评价反馈阶段。老师要针对每一个任务给予讲解,讲解完之后,针对不同小组的结果给予评价,并说出导致错误结果的原因,对于错误的结果,一定要让学生改正并重新递交一份。这些任务都要在上机中完成,具体操作要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在这个阶段中,小组内部评论、教师评论、学生自我评论三种结合,共同把具体任务搞清楚。

三、任务驱动式教学注意事项

(一)尊重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生理、心理和道德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高中心理过程种种矛盾也表现出动荡性。这一时期的学生最容易受人引导,好奇心较强,自尊心强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要经常给予学生鼓励,不要随意批评,就算做错了,也要耐心给予引导。

(二)任务的布置要体现生活性

教师在任务的设计中要时时体现出生活性,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比如在Word操作软件的任务布置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制作一张课程表,或者是制作一张迎新晚会的节目单;在PPT制作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制作一个语文课文的小课件,或者是进行自我介绍的小课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会让学生增加亲切感与熟悉感,更加有兴趣来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

作者:黄勇 单位:江苏省盐城中学

第二篇

一、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注意点

1.学生计算机兴趣差异较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由于各个学生的性格、喜好的差异,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差异也较大。某些学生天生对电子设备感兴趣,某些学生就是讨厌电脑屏幕。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更需要注意任务教学的布置。针对兴趣差异较大的情况,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计算机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在计算机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动力。

2.学生学习态度好坏不一

对于任何学科的学习,我们需要注意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问题,这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有些优等生,天生就有刻苦严谨的学习态度;另外有些人就是不喜欢学习。在目前的国内教育形势下,某些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被动地学习。这对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创新极为不利,教师布置任务需要注意思想教育成分,帮助他们在观念上端正学习态度。

二、高中信息技术中任务驱动法实施步骤

1.课前调查,分层任务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注意点中,对于学生的摸底是非常重要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达到任务驱动法在高中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良好效果,我们需要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全面了解。同时,计算机教室还需要对学生的智力因素和课堂表现等进行全面考虑,从而客观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层次基础。对于学生,教师还要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在互助和协作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改变教学任务的布置,采用由浅及深的任务布置规则,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学习效率。

2.课前准备,设计任务

要想保证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前必须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好准备。针对高中计算机教材,结合每节课的教学任务,给学生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同时,必须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水平和计算机基础能力,选取有效任务。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课前的任务准备工作是决定任务驱动法效果的关键,也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的关键。针对课前任务的准备,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2.1针对性原则每节计算机课的任务的选取必须具有针对性,既要针对学生的能力,又要考虑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同时,任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展开。由于高中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不会特地预习和复习。因此,在每节课的驱动任务布置中,还需要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回顾和更新,这是保证任务质量的重要因素。

2.2趣味性原则原本的高中课程就已经相当多且繁杂了,高中计算机教学不是所谓的“主科”。对此,我们需要通过趣味性原则的使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计算机技能。教师布置的任务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则将极大地强化高中计算机课堂的教学效果。

2.3实用性原则计算机学科是一门运用广泛的应用型学科,教师在驱动性任务的布置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原则。在教师布置驱动性任务的同时,既要注意任务的实际应用性,又要注意其在学生间实施的可行性。例如,教师布置学生完成利用Powerpoint软件完成个人名片的制作。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布置可行性的要求。

3.课堂实施,师生协作

对于高中计算机教学来讲,课堂是主要阵地。教师作为学生课堂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做到及时、合理地布置驱动性任务。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学习任务。此过程,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愿意学习,自主学习。在驱动性任务的帮助下,教师可以对布置的任务进行及时指导,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品质。学生在对应的任务下,通力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4.课后评价,及时总结

针对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教师必须对驱动性任务的成果及时检查,以保证教学效果。对信息技术的驱动性任务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注重学生在此过程中具备的学习品质和方法。在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成果检验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标。

三、总结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离不开任务驱动法的帮助。针对高中信息课教学时间短、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等特点,广大高中计算机信息教职人员必须不动摇地实施任务驱动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兴趣。

作者:李银龙 单位:射阳县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