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育下如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下如何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重塑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时空观念,不断改变人们的思维与交往模式,为当代社会注入了新的思想与文化内涵。这意味着信息技术课程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对信息及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主动建构,注重学科思维品质的培育,养成良好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应注重学生对信息社会道德、信息文化的感悟与内化,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信息社会责任意识,养成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在关注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培养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作为信息时代的社会人的素养养成,让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具有丰富生命力的大写的人。

【关键词】信息技术;心理健康;育人

如何去帮助学生成为一个阳光健康、富有责任感的信息社会公民?这是身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当在整个职业生涯持续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在自己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中,尝试融合了心理健康教育,以期在帮助学生有效建构信息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个性心理素养。本文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点浅见。

一、立足儿童思维,用“情”创“境”,让孩子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建构知识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不同,有着较强操作性和实践性,这使得信息技术课堂很容易变成单调乏味的操作课、练习课。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情感显然是得不到激发和发展的。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是与直接和感性经验相联系的。这就需要教师潜心研究教材,精心创设积极互动、富有情感和意义的情境,将教学内容合理地融入情境中,使学生沉浸其中,在丰富的情绪体验中高效建构知识与技能,发展信息思维,提升信息素养。以三年级信息技术第1节《信息与信息技术》为例,这一课是学生开始接触信息这个学科的第一课,地位不言而喻。但是本节内容理论性偏强,跟着教材照本宣科很难让学生对信息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更何谈激发他们继续探究后续知识的欲望。在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大胆的重构。导入新课模块,我创设了一个“看表情,猜心情”的互动游戏情境,在学生们的热情都被激发出来后我顺势追问:“你是如何通过表情获得情绪信息的?”通过学生们各抒己见的回答提炼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在学生们获得新知,意犹未尽之时,我又继续追问:“你们刚才做到的事情,计算机能做到吗?”学生们好奇心瞬间被吊起,求知欲达到顶峰,这时我再让学生上台当“表情帝”“表情后”亲自体验小程序“百度AI情绪识别功能”,引领他们体会信息的处理过程和信息技术的神奇。整节课中,学生热烈参与互动游戏,积极体验信息技术,主动建构对信息的理解,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本节课之后,有一个班学生主动找到我说:“老师,我很喜欢你的课!信息技术课真有意思!”我想这节课目的达到了,很明显学生们在本节课上的体验是愉悦的,有收获的,对未来学习信息技术是有信心的,有期待的。

二、关注儿童需求,灵活运用合作、竞争、单干等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孩子社会化发展

身为教师的我们在课堂上总是将目光聚焦于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却常常忽视了关注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和整体人格的培育,这显然与新课改“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教师应扎实研究学情,顺应学生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习内容在课堂上灵活组织学生进行或独立、或合作、或竞争等不同形式的学习,为学生提供独立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空间。在教四年级下册《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这一课时,笔者以“制作绘本故事”这个任务驱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本节知识。在“插入图片”“插入在线图片”这两个简单任务中均是放手让学生自学教材独立操作的,从课堂效果来看,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成功完成这两个任务,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得到了增强。在“设计徽章”这个能体现个性化设计思维的任务中我采取了竞赛的方式,让同学们参考微课“徽章DIY教程”,或独立或合作,自由组队设计徽章。最后由师生共同投票比一比在相同的时间内谁设计出的徽章样式好看、颜色协调、创意优秀。这样的活动考虑到了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同学在完成任务时是否愿意与人合作的倾向性,发展了不同方面的能力,又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了同学们的好胜心与创造力,每一个同学不管是单干还是选择与人合作都卯足了劲想要让自己的徽章更受欢迎。另外这个任务的评讲标准也比较多元,每个师生手上都各有几张不同标准的票,所以每一个作品都有可能因为不同方面的优势受到大家的肯定,这给予学生极大的心理支持,让他们更有信心挑战接下来的任务。最后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为了让作品更加完整,我安排了一个继续创编故事的任务。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决定谁当编剧,谁当素材收集员,谁当操作员,谁当讲解员,共同商定完成下一幕的故事场景。在这个任务中,小组成员之间学会了相互信赖,学会了倾听和表达,学会了承担责任,知道了遇到异见和冲突如何处理。作品完成之后,由小组内的讲解员讲解展示他们创编的故事,然后由其他小组成员一起从剧情合理、素材处理、画面和谐、故事意义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和反馈。教学活动究其本质是一种具备育人特性的人际交往活动,而活动组织的形式不同,育人的效果也会出现不同方面的倾向性。学生可以在独立学习中发展自我意识,学会自我监控与评价;在合作学习中发展人际交往能力,体会与伙伴求同存异,解决冲突,共同担当,携手达成目标;在竞争学习中,激活内在潜能,探寻自己的不同可能,获得自尊自信。这几种方式只有在不同情境中筛选优化组合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和育人效果。

三、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光亮面

“你喜欢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成绩优秀、懂事有礼、聪明活泼……”若是把教师们的回答进行统计,以上这些词汇必是超高频词汇。那其他没有这些特征甚至暂时还拥有与以上特质相反品质的孩子呢?我们暂且将这二类学生比喻成园子里的植物。毫无疑问,前者必是被园丁放在心尖儿上呵护浇灌的花朵,他们在园丁的精心培育下绽放的愈加美丽愈加自信。那后者则是花丛中间杂草丛生的牵牛花或者菜花,受到的关注和照料不多,在明艳花朵的映照下存在感也不强。可谁又能说牵牛花、菜花没有自己的魅力和价值呢?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七种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智力类型: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智力和自我反省智力,只是不同的人所擅长的优势智能不同。因此一个优秀的老师应善于发现和挖掘不同学生的潜力与闪光点,并帮其雕琢打磨,让他们散发光芒。我所带的班级中有一个特别的学生,这个孩子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课堂上也很难管理好自己,总是乱动,还经常会打扰其他同学,让各科老师都很是困扰。我第一次到这个班级上课整队到机房时,他就在路队中捣乱,我那时不明所以只按常规情况批评处理了一顿,结果他不仅没有好转,到机房时还不肯进机房,固执地蹲在外面的走廊上发呆。后来经过与班主任沟通才发现他的情况很特殊,不适用普通孩子的教育方式,不过听孩子父母说这个孩子对电脑操作很感兴趣,还特地在外面报了编程班。了解到这些后,我的心中便有了想法,我让他把自己的编程作品带到班级展示给班级同学看,在全班同学对他的编程作品惊叹不已之时,我顺势表扬了他在信息方面的能力,并且推举他为电脑小顾问,负责在课堂上帮助电脑操作有困难的同学,享受在课堂进行巡视和在路队中当领队的待遇。我这样做本来只想找个理由让他在路队的时候跟我一起在前面带队,让他没法捣乱,在课堂上巡视巡视解一解他想动一动的“痒”。可是我发现他当上了小顾问后,特别珍惜自己的新身份,虽然有时候还是会管不住自己,但是整体状态跟之前比判若两人。更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了,课堂上专注的时间更长了!这样的改变让我惊喜,也让我反思,看来我还是低估了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具有丰富个性的人。这就要求身为教师的我们眼中能看到人,不一样的人,并用我们的智慧和真诚给这些不一样的人施以不一样的教育影响。让他们因我们喜欢上信息技术的课堂,喜欢信息技术,喜欢用信息技术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用信息技术助力生活,点亮人生。

作者:徐小明 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