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知识体系的重构、学习模式的多元化、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在用它的“能量”重塑学校的教学形态,使得教师要思量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分析了互联网支持下的教学优势,并从实际出发,探讨了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的兴趣在于信息技术本身,却不能很好的参与课堂,新课改明确提出信息技术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何将信息技术课程变得既有趣又有用成为一个实际问题。在互联网的支持下,将原本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张黑板,一个教室的传统教学模式改为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老师任你挑,学校任你选的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正在用它的“能量”重塑学校的教学形态,使得教师要思量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的发展。

一、互联网支持下的教学优势

1.知识广度的拓展

在互联网时代,即使是我们精心准备的课堂,也不能底气十足的说课上所学是学生完全没涉及过的知识点,有些知识学生可能在网络上已经涉及到了,甚至超越了老师在这方面的知识量。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唯一传授者,课本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知识点够不断延伸、拓展,很好的进行知识的迁移。再加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加工,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分析相关度,为学生知识的拓展提供了便利。

2.学习时间上的自由调配,个性化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情境多是面向大部分学生,而学生的信息技术技能参差不齐,提前完成基础任务的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的补充和能力的拓展,比较慢的学生可以借助于互联网进行课后的补习。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将课堂上的时间最大化的利用起来,自由调配学习时间,实现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其次,根据学生个性,互联网可以提供合适和快捷的学习方式。传统课堂上学生记笔记的时间过长,会导致忙于记笔记,没时间梳理老师接下来讲的内容,通过网络的学习,可以随时暂停,有利用及时消化知识。

3.知识结构的网状链接

互联网上的知识突破了传统的线性知识结构,由碎片化的信息组成结点,相互连接起来,知识结构更加自由,知识的交叉性很强。一方面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的延伸,另一方面,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途径可选择性更强,达到先拓展再回归的效果。有时候,学生并不能直接理解课堂上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反而通过知识点之间的迂回,旁敲侧击,能更好的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4.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与互联网的融合,产生了新的力量、新的元素和新的模式,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网络上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多媒体功能使学生的感官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的提高了。同时借助于互联网上很多动态的信息呈现形式,可以将抽象的概念更加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的兴趣得以提高,将课堂上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二、互联网支持下的教学模式

1.利用互联网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实现课堂的翻转,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老师安排的教学情境和中心任务下,有目的的自由学习,最终解决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将电脑等终端变成随心所欲的黑板,真正的做到我想学什么就出现什么,在完成基础任务的同时,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拓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得到发展。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以实现,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氛围。

2.利用互联网分享、交流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问题,有些项目需要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解决,所以利用互联网可以共享信息资源,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意识。

3.利用互联网展示成果

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会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通过建立微博的形式,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相互学习。在得到同学肯定的同时提高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4.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进行学习反馈

传统模式以期末考试作为考核学生一学期学习效果的标准,这种方式比较片面,大数据支持下的学习反馈更加精准,可以通过教学环境记录下学生平时的学习状态,进行量化,结合学生多次的测试成绩,对比分析出学生在相对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变化,并且可以细化每一项的评估,形成多元化的评价,找出错误率较高的项目,让教师能够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并根据出错原因,进行深度分析;让学生及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同时,借助互联网的数据分析更加便捷和高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反应立即做出反馈,反馈时间间隔越短,强化效果就越明显。如电子教室端的测试和问答,分析结果立即就可以呈现。从“幕课”到“翻转课堂”,再到“创客教育”,互联网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要求我们重新考量,建立适时的教学方式,跟上时代的发展,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更应该让学生接受最新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利,邱文.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教学创新[J]热带农业工程,2015.11.

[2]袁同庆.“互联网+”时代的学校教学改革[J]中国农业教育,2016.5.

作者:张柳 单位: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