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反思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创新反思

[摘要]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发展已经跟上了时代潮流,大学教育为社会输送着高质量人才。发展是一个不断暴露问题的过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凸显出来,心理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的学习和成长,探索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大学教育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当代大学生数量庞大,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和高难度的学业内容,无形中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压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引起各种心理疾病,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人才,要为祖国建设发挥自己的力量,大学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

1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某某大学本科生抑郁自杀,博士生跳湖身亡,这种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见怪非怪,不是人们对于生命的轻视,而是大学生心理建设的缺失,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一直以来,社会对于学生的学习重视程度明显高于其心理健康。一方面,从小没有接触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平时没有进行过心理测验,不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苦于无人倾诉,学校没有完善的心理咨询服务,或者心理服务中心无法开展心理辅导,最终导致大学上的心理问题不断扩大,以至于酿成悲剧。我们当然不希望一个优秀的人才因为心理方面的疾病而离开,那么他就需要有人关注他,大学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加对大学生的了解,对于大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大学生恢复健康的心理,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2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首先应该注重对大学生的心理引导,预防大学心理问题的发展,其次是要注重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建设,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后续保障,最后要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大学生发展,减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2.1注重引导、重预防

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注重教育知识的培养,忽略了心理教育工作建设,即使开展了心理教育工作,也被一些学生认为是在增加他们学业负担,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致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的开展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展。归根结底,导致这种的结果的出现还是重视程度不够,高校应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快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体制,同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一方面,学校在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时应提高重视程度,为心理教育建设工作提供便利,学校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一直穿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在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多给大学生提供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案例,让大学生提前了解到心理健康问题带来的危害,提高大学生的重视程度。由于大学生毕竟还没有步入社会,面临的心理问题大都是基本的心理问题,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引导,教会大学生在面临心理问题时应该如何做,或者如何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这样大学生会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在出现心理问题前期也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不至于发展为心理疾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注重师资力量的建设

一般大学都会有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学校也会在大学生入学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机完成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但是仅仅是引导学生完成了测试,并没有开展后续工作,由于师资力量有限,未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并没有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试形式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并不是所有心理问题都可以进行自我调节,对于严重的心理疾病要采取医学心理学的治疗方法,大学生进行自述暴露问题,心理咨询师开展治疗,必要时需要借助一些专业辅助器材。每个人的性格特点的不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千篇一律,根据学生的个性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心理疏导。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有专业知识、能力的教师进行科学引导和治疗,高校心理咨询教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缺少心理咨询师的学校应该引进教师,增强师资力量,对于有心理教师,但是能力不足的,高校应该加强其职业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有相对稳定的阵地和职业归属感。

2.3注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一个环境氛围中,不知不觉就会被它所影响,文化是学校凝聚力的和活力的源泉,是学校的灵魂。有文化自觉的学校,会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应该秉承什么,用什么样的理念影响师生生活,因而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在学校中得到舒展。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大学教育要体现出人文关怀,在集体生活中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需要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逐渐获得自我认识,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一个温馨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生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通过融入集体生活中,使学生可以快乐的学习、生活,养成积极向上的习惯,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增强自我的归属感。

3结语

大学生以后要面对的是社会中的群体,是来自社会的考验,在大学期间,学校要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

参考文献

[1]朱孔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J].教育教学论坛,2017,9(33):57-58.

[2]彭海滨,张丽玉.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11):78-82.

[3]刘晨,杨静,常雅娟,等.基于南加州大学翻转课堂设计原则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9(43):58-59.

作者:葛亮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