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探讨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教育,这既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陶冶学生心灵的必然历程。语文教学过程中美育就是通过发自肺腑的语言和爱憎分明的丰满形象,触动学生情感的心弦,让学生感悟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通过分析鉴赏,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对美的顿悟,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理解美,并借助想象力来创造美。

一、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学会欣赏美

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渗透着作者浓浓的乡情和对故土的眷恋,通过回忆故乡的一草一木,从而表达了家国情怀的思想,在大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要体会朴素的语言所蕴含的炽热情感,在每个赤子的心里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在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这篇文章中,通篇没有一个思念的字眼,但通过故乡的野菜、故乡的风俗、故乡的谚语,无不渗透着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恰似涓涓细流,点点滴滴滋润着读者的心田,在朗诵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注意“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作者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正如费翔唱的《故乡的云》———我已厌倦漂泊,眼泪是酸楚的泪,那故乡的风和故乡的云,为我抹去创痕。在当代作家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一文中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土人情,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表达了对童年、童真、童趣的追求和向往,以及对故乡的热爱和深深的怀念。朗诵作品时,需要注重语调,作者用温婉、恬适的文化心态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写得富有人情味。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故乡情结有效地表达出来。

二、鉴赏品评,理解实质美

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必须通过文本鉴赏去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从而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审美情趣。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品评与鉴赏水平不同,因此形成文学作品形象的多样性,也就说同样的人物,但由于读者所处的环境、时代背景不同,因此对人物形象的鉴赏也就不同。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有些同学喜欢她个性率直,从不说违心话,有的同学则认为她的性格过于孤傲,很难与人相处。由于读者所处的环境与背景不同,因此在分析人物个性特征时要区别对待,必须要从感性认识向理性思维过渡,从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时获得美感,这要比观察直觉获得的美感更深邃、更深远。特别是小学高年级阶段,不但要通过感性认识去阅读,更需要掩卷思考,去理解发自内心的实质美,进而品评文章的韵味。例如,在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篇文章时,如果光从感性认识来说,这是庄子与惠子关于有我与无我的一场辩论,可谓轻松闲适、趣闻盎然,但如果从理性角度来分析,惠子好辩、重在逻辑思维的过程,对于事物有一种刨根问底的探究精神,庄子智慧,会观赏,有一种达观无为的精神,对外界事物具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感应用到对外界产生移情同感的角度,可以说把智慧与思辨用美学表达出来了。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创造美

创造美是指艺术家在欣赏美的事物时,常常应用某种艺术手段来展现和创造美,这是发自内心的自主行为。语文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美、欣赏美、创造美,利用读后感或续写的方式让学生创造美,用以表达正能量。如我们拿起自己的笔,来讴歌白衣天使在公共卫生事件到来时的大义凛然、舍小家顾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用留白艺术,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想象,从而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从而体会到火烧云的特点:变化特别快、颜色鲜艳、形态多样,读完后让学生思考一下:“火烧云究竟是怎样的?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几种颜色?它们究竟怎样变化?”学生展开了丰富的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有的说出了七种颜色和九种形态,什么罗汉形、大象形、群峰形。通过他们的描述给大家展示了一幅幅观云图,有些学生发挥想象力,把火烧云与《西游记》中的三借芭蕉扇结合起来,让火烧云带上了神话色彩,从而创造出火烧云的神奇色彩与丰富的内涵。由于儿童善于想象,我因势利导,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语文课堂绽放出美丽的艺术之花。总之,小学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学生审美情操的重任,还要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和课外阅读资源,把课堂与课外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中外名著阅读导读,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营造书香校园,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落地生根。

作者:牛雄文 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像山镇富强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