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对策分析

摘要:小学语文学科在渗透德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与德育的融合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将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向纵深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好学科优势,将德育教育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中,从多角度挖掘德育元素,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小学生的长远发展。文章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论述了渗透德育的策略,旨在提升小学语文的整体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小学生;道德品质

新课改的实施拓宽了语文的教育途径,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小学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日常教学中既要传授语言技能,还要加强人文教育,通过语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实践,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还存在一些问题,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结合实际学情开展德育活动,帮助小学生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的人生观,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意义

(一)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阶段是树立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展德育教育效果十分显著。德育是一种主观意义上的思想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灵活管理学生,而不是通过机械的方式约束学生。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只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对德育的渗透,导致小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如今,语文教师的思想得到了转变,将德育放到工作的重要位置,教会小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对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促进作用。

(二)促进教育体制改革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使小学生接受多元化的教育,人人都有出彩的机会。小学语文学科要科学设定德育目标,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德育体系,把小学生培养成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树立起社会主义法治观念。进入新时期后,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日趋深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鼓励小学生创新和实践,降低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小学生成长的乐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育体制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三)明确语文学习目标

以往的小学语文课堂缺乏趣味性,语文教师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按部就班地向小学生灌输语文知识,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激情。德育教育的融入打破了小学语文枯燥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德育内容,与小学生进行灵活的互动,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小学生学会了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再是死记硬背,这使得学习内容在小学生眼里变得丰富多样。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则进一步明确了“学中做、做中学”的育人理念。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一)重点在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最基本的功能是人与人交流的工具,深层次的功能则是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和精神品质的学习。语文与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时应该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生活中的德育素养,既能够调动小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还能丰富小学生的情感认知,达到德育教育的最佳效果。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识字教学契机,通过趣味识字的方式向小学生讲述德育,激发小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接受情感熏陶和启发。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开展“汉字演变”识字活动,给小学生展示汉字从甲骨文到楷书的演变过程。一方面让小学生明白字形,另一方面活跃小学生的思维,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小学生的年龄小,抽象思维还不成熟,教师可以将汉字进行分解,通过动画的方式向小学生介绍汉字,带着感情色彩去教学,使小学生掌握汉字的内涵,增加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关注小学生的学习状态,挖掘文章的人文内涵,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信息技术的普及给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带来新的生机,语文教师通过微课视频实现翻转课堂,让小学生在课前自主预习,利用工具书查找学习资源,给小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利用网络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答疑解惑,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课堂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为德育的实施提供支持。每篇课文的题目都包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技巧和情感倾向等,小学语文教师要读好课题,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作者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深化小学生的道德素养,找到学习和生活的方向。渗透德育应注重潜移默化的感染,做到内外部因素相结合,语文教师要在阐明课题时渗透德育,将德育和语文融为一体,达到“教书”和“育人”的双重效果,引导小学生合理抒发自己的情感。

(二)关键在于丰富小学生的课外活动

小学语文教学离不开课外活动,要将德育融入课外活动中,开拓小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的个体化发展,形成良性的学习规律,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生活中有很多德育素材,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掌握,如公交站牌上有很多地名,是发展小学生空间思维和地理意识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向小学生介绍本地的历史名称或故事,加强小学生爱国和爱家的情怀,找到学习的动力。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小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会得到增强,能够知晓天下大事,获得价值观的熏陶,还能使小学生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做生活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多参与各种课外活动,诸如演讲比赛、手抄报制作大师、公益宣传等,用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宣传家乡,积累更多的语文资源,达到预期的德育教学效果。课外阅读是课外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对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能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研究,将德育巧妙地融入课外阅读中,调动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摆脱小学生的错误阅读习惯。小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语文阅读材料,满足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在小学生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内容,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指导和纠正,给小学生推荐阅读书籍,避免小学生走弯路。教师要调动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不要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全体学生,应根据小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课外阅读计划,让每个小学生都能在阅读中受益,获得更多的精神食粮,促进全体小学生共同进步。学校要将课外阅读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中,给予小学生更多的资源扶持,开设校园图书室或图书馆,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读书,培养小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做到知识教育与德育教学的相互促进。

(三)方向在于打造新时代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水平,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学习“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小学生适应小学生活,走到小学生中间,与他们成为学习和生活中的好朋友,获取小学生的信任和支持,更好地推行德育教育。对于犯错误的小学生,语文教师不要直接批评,而应先听学生的想法,再帮助学生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使小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要尊重小学生的观点,鼓励小学生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可以多给小学生讲述一些生活中的案例,包括家庭中的爱、社会上的温暖等,加深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小学生养成文明行为。要想提升小学生的德育素养,语文教师必须要重新审视和打造新时代的师生关系,为小学生搭建人际交往的平台,在真实的师生互动中,让小学生学会生活,并借此认识世界,提高思想道德水平。习作是小学生表达情感的工具,也是师生互动的新渠道。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指导小学生学会观察和分享,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在表达过程中受到情感的洗礼,塑造小学生的美好心灵。语文教师要认真对待教材中的每一篇写作训练,这些都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和提炼,小学生通过写作训练可以强化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会识别是与非、美与丑。在写作选材中要把握德育契机,语文教师应该尊重小学生的想法,选择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小学生亲眼所见的、有真情实感的材料,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有灵性。师生关系的构建是一门学问,不能急于求成,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入研究,向小学生传递正能量,使小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根本在于实施灵活性的学生管理

由于班级容量大及传统授课制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难以管理,小学生没有养成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语文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成功的学生管理关键不在于学生违纪后的处理,而在于教师“防患于未然”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维持表面上的“课堂纪律”,还要采取多种学生管理措施,鼓励小学生多动脑思考、动手实践,逐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在学生管理中渗透德育,以爱心为出发点深入了解小学生的生活、心理、思想实际,实现个性品质的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改善部分小学生思想意识淡薄的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朗读古诗词,创造情感交融的阅读氛围,让“书香”为他们提供不竭的营养,使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思想意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要灵活地向学生渗透爱国教育、环境保护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诚信教育等,使小学生的责任认知与现实状况有机联系并逐步落实到行动上。小学语文是培养小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实施学生管理要把握两个方面的目标,一个是实现语文能力的增强,另一个是思想觉悟的深化。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情感变化和需求,指导小学生学会自己分析和处理问题,形成独立的生活习惯。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他们的思想也会越来越丰富,小学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指导,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每学期开始时要为小学生制订阶段性目标,让小学生有一个整体性的学习任务认知。完成一个初级目标后,还要继续努力,完成下一个目标,使小学生保持坚定的信念,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为了活跃师生间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锻炼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社交能力,鼓励小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尝试书写关于宣传家乡景色或者人物的作文,不仅锻炼了小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开发了小学生的智力因素,为小学生健康成长注入不竭的动力,使他们形成热爱生活、积极探索的良好品格,落实核心素养培育。

(五)基础在于提高教师自身道德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的素养直接影响德育效果,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小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要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小学生做好榜样,真正落实德育工作,让小学生受用一生。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专业化教学水平,主动挖掘语文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关注小学生的身心变化,使小学生端正学习态度,自觉融入德育教学全过程,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真实的教学案例来启发学生,给小学生做示范,在学习时能够约束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能够乐观自信,获得思想情感的升华。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学习,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更好地向小学生传递语文学科相关知识和道德资源。语文教师要争做一个全面的、有内涵的、有价值的教育工作者,指导小学生赏析文学作品的方法,减少小学生的畏难情绪,构建语文知识脉络,使小学生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去面对人生。立德树人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师德师范,还是人格气质,都要以身作则、认真授业,真正做到公平、公正,在教学中做好因材施教工作,促进小学生的探究式学习,灵活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去解决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获取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成就感。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实际能力出发,培养小学生积累词句的好习惯,让小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平时阅读到的优美词句记录下来,逐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享受。词句积累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小学生在积累过程中会受到感染,尤其是名言警句或者名人传记,会激励小学生不断进步,在写作中能够得心应手,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教师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增强自己的管理能力,在师生交往中实现教学相长。还要多与小学生接触,获取小学生的内心感受,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抱负。为了提高学生的品质,小学语文教师要把德育教育延伸到家庭,引导学生家长参与,共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使小学生学会感恩,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是渗透德育的良好途径,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关键性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完善和充实语文教学内容,为德育教育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小学生从小树立健康的价值观。还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轻松的德育氛围,逐步扩大德育教育范畴,使每一位小学生形成阳光向上的思想体系,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幺文.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5(45).

[2]张梅.浅议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J].教育,2016(3).

[3]吴迪.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2019(3).

[4]李志强.小学语文教育中德育教育的无痕渗透分析[J].吉林教育,2016(13).

作者:丁艳梅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南关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