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要素教学价值及实施探析

小学语文要素教学价值及实施探析

摘要:小学语文要素的价值意蕴指向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语文能力发展。小学语文要素的教学内容遵循由浅到深、螺旋上升的规律,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出发,构建语文要素体系;从教材编排结构进行思考,把握语文要素特点;从文本解读方法探索,挖掘语文要素重点;从学习活动着手,搭建语文要素支架,准确而清晰地设计教学目标。小学语文要素的具体落实主要在教学中实施,通过单元导语明确语文要素、课文学习落实语文要素、课后习题训练语文要素,巩固、延续学生的语用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要素;语文训练;单元教学

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相应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常常有序地分布在小学语文各册教材、各个单元之中,体现为相应的语文要素。教师对小学语文要素教学价值、内容及实施应该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有效运用语文要素,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要素的价值意蕴

(一)语文要素是语文能力发展的核心指向

语文要素是教师解读部编教材中出现的高频率词语,更是在使用部编教材时必须紧扣的关键所在。教师应明确“教什么”,从“人文主题”的思维定式中走出来,着力研究语文要素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二)语文要素对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教师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帮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能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又能通过表达、互动,使学生得到语言的积累、训练、丰富。在具体实施语文要素的过程中,教师既“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能力,终身受用。

二、小学语文要素的教学内容

(一)根据课标要求,构建语文要素体系

首先,应遵循新课改对各学段提出的语文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方面的要求。其次,教师应遵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了解课程标准对每一学段的具体要求,有效帮助教师构建语文要素体系,使教师在备课与教学中[1],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二)从教材编排,把握语文要素特点

我们关注语文要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关注教材编排,从教材编排把握语文要素特点。教材中的语文要素并不是单一呈现的,也不是割裂开来的[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教材整体观,即对统编教材语文要素要进行系统而完整的梳理,这将有助于教师鸟瞰教材,把握整套教材的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语文要素学习支架的设计,有助于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从教材编排把握语文要素特点,首先要理清统编教材的单元架构,了解每个单元语文要素的特点,了解各年级之间的纵向联系,以及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梯度。其次教师要想真正把握单元的语文要素,绝不能以逼仄的视角关注课文中的内容,而需要胸怀单元整体,精准定位语文要素的单元教学目标。以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向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围绕着这一语文要素,结合单元编排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单元教学目标:①如何将“走向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这一语文要素落实到阅读过程中;②从单元内容入手,补充“走向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有哪些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③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与自己的伙伴交流,通过想象感受到了什么;④在感受想象的基础上,从作者表达的视角思考这些想象的内容是怎么表达出来的;⑤尝试性实践,运用多种方法将“走向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落到实处;⑥能够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过程中,认识到怎样的想象匹配怎样的表现形式。这样便于引领陪伴孩子经历走进、感受、掌握、运用想象的求知过程,并始终贯彻这一教学目标,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从文本解读,挖掘语文要素重点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要素是基于文本中的实际要求来进行挖掘的,并不是通过对相关概念进行朗读背诵就能够完成的[3]。应从文本的解读以及自身的学习能力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例如,执教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学过的课文中,还有哪些在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融入了作者的感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课文进行联系比较,有学生联想到《白鹭》一课中“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这句话就是在描写作者的感受。有学生联想到《月是故乡明》一文中的“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故乡多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同样是在写作者的感受。这样的写景文章融入作者感受,情因景生,景因情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文章更富有感染力。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挖掘出本课的语文要素“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四)从学习活动着手,搭建语文要素支架

将语文要素转换成一个又一个学习活动,落实到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中,课堂中的学习活动才是语文要素的落脚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明确自身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任务,自始至终都应该基于一个标准作为教学依据[4]。

三、小学语文要素的教学实施

(一)单元导语明确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一般在教材的“单元导语”中出现,通常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利用寥寥数语来为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整体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目标,因此可借助阅读“单元导语”,厘清语文要素[5]。其中低段教学要借助参考书和课程标准,进行语文要素的确定,中高段教学要借助“单元导语”进行语文要素的确定[6]。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阅读分析,掌握学习规律,建立优秀的教学模型,助力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因此,老师有必要将每一册的语文要素罗列出来制成单元表格,然后贴在教材上,以便老师准确把握[7]。

(二)课文学习落实语文要素

1.语文要素的落实与转化,要在单元学习中具体实施例如,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因此,在教学本单元课文《黄山奇石》《葡萄沟》时,要围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这一语文要素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2.语文要素的落实与转化,要在课文学习中具体实施例如,执教课例二年级上册《枫树上的喜鹊》,主要从五个方面入手具体落实。一是要明确本课的语文要素“根据课文有关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二是联系上下册对比语文要素。“想象”要素从二年级上册就开始出现,然后二年级下册二单元和四单元都有关于“想象”主题的语文要素,因此可结合前面的知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螺旋上升落实语文要素。三是教材学习抓重点段,落实“想象”要素。可进行选择性的教[8],如《枫树上的喜鹊》重点抓住6-12段;采取勾对话、读对话、想画面的方式,联系生活进行想象。四是关注文本情景去“想象”,不能够脱离文本情景去想象,在学生想象之前要提取关键句子展开想象,如“全文有三次提到我喜欢……我喜欢……我喜欢……”为后面展开想象做铺垫,创设情景。五是抓关键词句子展开“想象”。通过这样的课文学习让语文要素具体落实。

(三)课后习题训练语文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对课本中的课后练习题进行理解与分析,以此训练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能力。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语文要素是“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课文《小蝌蚪找妈妈》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读一读,用加点的词说一说”,课文《我是什么》课后练习第二题是“读一读,体会加点词的意思,再用它们各说一句话”。从课后练习题入手,加强训练,以此真正训练落实语文要素。又如,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课后习题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落实这一语文要素,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先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在朗读过程中要充分注意课文中的发音。学生朗读完毕后,教师让学生将课本中的“一”字进行重点标注,然后再对学生展开“一”字读音的教学。在这篇文章里,一字有三个读音,因此,在实际朗读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充分注意,才能充分提升小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此外,在教学完成后,结合课后习题布置一定的朗读作业,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进行朗读练习,以此保障小学生的文字发音能力,充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此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后习题训练语文要素,教师还要充分引导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训练[9]。例如,执教六年级上册《草原》一课,紧紧围绕“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这一要素,结合课后习题“生活中你也有过与人惜别的经历吧,和同学交流”进行训练。交流中,学生围绕与人惜别的经历展开,有的同学谈到春节期间和爸爸妈妈回老家过年,在离别时,爷爷奶奶送到车站依依不舍的情景十分难忘,离别之情涌上心头。有的同学谈到在小学三年级时的一次转学经历,一想到即将和熟悉的老师、同学分别,心理十分难过。还有的同学谈到因校际交流与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同学就要回到自己学校时,写下了这样的感叹:“友好交流情谊深,梧桐树下不忍别……”学会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作为日后写作的灵感与素材,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游忠燕 单位:广安市广安区富源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