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课程是以阅读教学为主的,教师必须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才能提升阅读教学质量。问题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滞后性,也可以满足新时代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非常适用于语文阅读课堂。因此,教师应该将阅读课程与问题教学法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落实和深入,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努力为学生探求更广阔的发展路径,问题教学法应运而生。问题教学法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也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深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应用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打造更生动的阅读课堂。下面我们就针对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展开简单策略分析。

一、采用问题导学,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产生一切思维活动的基础条件,也是提高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助燃剂。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阅读教学。课堂导入是一个关键的教学环节,关系着学生整节课的学习状态。虽然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和阅读理解能力还十分薄弱,但是他们通常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容易产生疑问也乐于探索谜底,这一心理特征值得教师加以利用。因此,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时,不妨从课堂导入环节寻找突破口,将具体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相整合,积极采用问题导学,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和语文阅读兴趣,也能为阅读课堂开一个好头,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师在实施问题导学时,首先,教师创设的问题要与阅读内容密切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教材为蓝本开展的,问题导学也是为揭示课题服务的。因此,教师在导入环节创设的问题一定要体现教材重点,既能引发学生思考,也具备引入新课的功能。其次,教师在导学环节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趣味。教师实施问题导学的初衷就是为了激趣,有趣的问题才能驱动学生的思考动机和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阅读。再次,教师在导学环节创设的问题既不能太浅显,也不能太深奥。太浅显的问题对学生思考能力的强化作用不明显,太深奥的问题容易给学生造成理解压力,降低问题导学的应用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创设难度适中的导学问题,既能达成激趣目的,也能体现教师的人本化理念[1]。

二、创设生活问题,降低学生的阅读思考难度

通常来讲,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源于内心的好奇心,无论对于任何事情,都需要产生兴趣才可以对其进行探索。而这对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会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通常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教师通过问题引导,会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具体的阅读内容创设生活问题,一方面可以拉近学生与阅读文本的距离,降低学生的阅读思考难度,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学知识,培养学生以文学视角看待生活的学习品质。为了防止步入误区,教师在创设生活问题时有一点需要注意,生活是宽泛的,能够生成的生活化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教师一定要充分尊重学情,创设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在学生理解范围之内的生活化问题,才能有效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实现问题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三、结合信息设备,拓展学生的阅读思考空间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时,应该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设备优越的教学功能,根据具体的课文内容创设直观的多媒体情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也能以有声有色的多媒体情境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进而拓展学生的阅读思考空间,深化学生对课文内涵的学习和理解,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对学生个性品质和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都大有裨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问题对学生进行提出,从而使学生通过动态化视频内容,对问题进行认知。这种图片式的问题引导,与小学生的性格特征具有较强的相符性,也与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的特征十分符合。也就是说,学生对于这种图片问题也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进而可以使问题的引导效果得以强化。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语音功能,引导学生听语音回答问题,语音提问可以设定为语言问题引导,也可以设定为音乐问题引导,这种利用多媒体进行多元化的问题引导教学模式,可以对学生的阅读思考空间进行拓展,使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问题思考能力取得一个质的突破。

四、借助问题引导,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想要消除传统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想,采取迂回的形式,以问题引导替代直接讲授,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会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而且,通过这种迂回方式的问题引导,因为对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种刺激,而学生一旦知道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势必会牢牢对问题形成记忆。具体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问题引导的过程中,应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索文章的奥义,促使学生对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透彻的领悟,不仅可以达成预期的知识目标,也能显著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稳步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在实施问题引导策略时,应该注重问题的合理性,尽量结合阅读内容站在小学生的立场上设置问题,这样才能迎合学生的思维习惯,最大限度地提升问题教学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

五、利用问题跟进,引领学生的深度阅读思维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文学知识点,想要学生对思想内涵产生深入感知、透彻掌握繁杂的知识点,就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置不同思考方向的问题,这样才能加速学生对阅读知识的消化吸收,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深度和广度,进而体现问题教学法的实践针对性。因此,教师应该将问题引导贯穿于阅读课堂的始终,根据教学需求积极采取问题跟进,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持续抛出,为学生构建全面、完整的阅读链条,使学生的探索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逐步进入深度阅读领域,不但可以大幅度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也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动性产生质的飞越。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串联,由于目前每一个单元的内容都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学生通过对整个单元内容的阅读学习,可以更加深刻地对这一部分知识内容进行深度思考,以此从整体层面提高学生对某一部分特定知识内容的完善认知,并对这部分知识内容形成一个更加系统的内化。

六、设计问题任务,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合作探究活动是围绕着任务开展的,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就是学生领悟新知识的过程,不仅可以培植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也能强化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顺应新课标的思想指导,根据具体的阅读课堂设计问题任务,然后将问题任务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与伙伴互动交流的快乐,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剖析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2]。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组内进行自主性的问题设置,比如,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设计某一个阅读问题,然后在组内对其他学生进行提问。在这种模式下,会使学生的问题设计能力得以提升,以此确保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得以升华。同时,各个组别之间也可以互相进行问题提问,在组内设计过问题后,每个小组可以将问题进行总结后,由小组发言人将问题进行提出,然后各组进行交叉式问题回答。这种学生在阅读教材后,自行设计问题以及自行回答问题的问题阅读教学模式,会极大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七、注重方法指导,提升问题教学的应用效果

俗话说“导无定法、贵在得法”,短短八字真言道出了方法指导的重要性。在过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用问题教学法时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就不再参与学生的思考过程。小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如果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即便学生的思考方向偏离了正确的轨道,教师也很难及时发现,不仅无益于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为问题教学法在阅读教学中的顺利推行增加了很多不利因素。想要改善这一不良局面,教师就必须延展教学思路,在实践问题教学法的同时还要注重方法指导,为学生构建动态化的问题教学体系,发挥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实效性。首先,教师在根据教材课文创设问题情境后,应该和学生一起思考和分析,既能增进师生互动,也能把控学生的思考方向。其次,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时,教师也应该不间断巡视,及时发现和修正学生的错误观点,为学生答疑解惑,不但能帮助学生习得正确的探究方法,也能提升问题教学法的应用效果,从而实现满意的教学目标[3]。综上所述,将问题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可以满足新时期小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是语文阅读教学必然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应该顺势有为,根据阅读课程积极采取问题导学、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任务,同时注重方法指导和信息设备的运用,为学生打造充满智慧活力的探究化课堂,从而多角度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全方位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苏金英.问题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阅读,2020(7):49.

[2]韩静.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名师在线,2020(19):44.

[3]吴志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J].名师在线,2020(19):52.

作者:刘银鹏 单位:甘肃省临洮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