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论文(5篇)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5篇)

第一篇:小学音乐教育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

一、引言

音乐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能够陶冶学生们的情操,让他们产生追求善与美的心理,同时它还能够加速学生们各个方面的发展,提升他们自身的素养。但是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却存在着例如教师的素质不高,课堂的氛围较为枯燥且单调,相关的教学改革发展速度较为缓慢等众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对小学生们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同时这些问题也使得音乐教育无法发挥出其应该具有的作用。因此当前我们应该做的是,提高教师们的艺术以及音乐素养,更新相关教学理念,积极推动小学音乐教育方面的改革。

二、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

(一)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不足

目前大多的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观念相对较为落后,在他们看来小学音乐教育就是简单的对音乐进行欣赏,并没有从全面发展以及素质教育这些方面看待如今的小学音乐教育。这些教师他们的教学创新能力会显得较为不足,无法结合学生们的具体需要开展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不利于对学生们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

(二)小学音乐教学氛围较为单调

如今大多的小学音乐教师不会利用教材中所隐藏的教育元素,不知道如何利用环境中的那些有利因素。这必然会导致课堂的氛围较为单调且枯燥,不利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师生之间也很难产生沟通,从而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无法得到保障。

(三)小学音乐教育改革速度较低

社会和教育要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小学教育方面进行一些改革,但是目前在小学的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使得小学音乐教育方面的改革出现了行为不科学,认知不清晰的现象,这些直接的会导致小学音乐教育方面改革质量和速度的下降,不利于相关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培养小学生音乐教育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提高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

首先应该让小学音乐的教师们对自己的工作产生足够的重视,转变他们原有的对自己工作不正视的这一缺陷。当前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起对小学音乐教育方面的管理。指导教师们积极的转变自己的意识,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自己对教学的内容以及音乐教学等方面的把握才能。

(二)创设提高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情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们应该让自己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创设相关情境,要充分的引导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同时老师们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进行剧情表演,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还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表演的时候,学生们能够享受到音乐学习带给他们的乐趣,有利于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让他们爱上音乐的学习。

(三)加速小学音乐教育改革

如今,很多学校他们的相关设备并不完善,应该通过完善物质以及对教育进行改革这两方面提高学生们的音乐学习效率,这样做也有利于培养小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我们也应该把多媒体运用到小学音乐的课堂中去,教育部门应该给予各学校资金方面的支持,从而加大小学音乐教学设备方面的建设。这样做,可以使得学生与教师们能够在一个愉悦的氛围内共同学习享受音乐,有利于培养学生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以便于他们更好的学习音乐。音乐是一种十分特殊的艺术,让音乐课堂充满趣味可以增添这么艺术的光彩,但是这需要教师们有创造趣味性课堂的智慧以及勇气,只有在这条教学道路上不断的进行创新,才能够发挥出小学音乐教育趣味课堂的真正作用。

四、小结

通过这篇文章,从事小学音乐教育的那些工作者们可以从中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与此同时也能够认识到学习兴趣的培养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仅要深入的探究造成小学生学习音乐兴趣较低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还要全面的对小学音乐教育进行改革,在激发以及培养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这一基础上,要保障能够达成改革小学音乐教育这一目标。

作者:诸葛葛 单位:浙江省瑞安市广场实验小学

第二篇: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学生个性发展研究

一、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拓展小学生的音乐视野

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唱歌功底,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音乐知识以及欣赏鉴别能力,音乐欣赏课堂教学能够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由于部分音乐作品的艺术性强、思想觉悟高,因此,涉及的音乐范围广、难度较大,学生很难将其唱出来。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的方式,使学生感悟其中的意境,这会使欣赏的题材变得更丰富,通过欣赏外国的一些优秀作品,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进而不断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乐欣赏教学的开展,通过听觉与视觉的结合,不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充满趣味性。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有效开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可以有感而发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音乐的陪伴,每当我们高兴时,就会哼着欢快的小曲,步伐也逐渐变得轻松;每当我们抑郁时,就会听一些悲伤的歌曲,步伐也变得更加沉重。这充分说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与音乐有关。音乐欣赏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不断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发扬学生的个性,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形成一个平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音乐教学奠定良好的教学氛围。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教师应依据龟兔赛跑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扮演兔子的角色,不断向前跑;也可以扮演乌龟的角色,缓慢、稳固的向前爬;其它学生可以扮演各种小动物,为兔子和乌龟呐喊,学生的学习兴趣会主逐渐提升,这时教室的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可以奇思异想

音乐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艺术,有很多不确定性、模糊性和创造性特点,音乐可以使学生获得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且能够感染和打动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大部分人都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名美术教师让学生画春天,部分学生都画出了各种颜色的春天,但是有一名学生,他的画里只有一种颜色,小草和柳树都是绿色的,最受人关注的是绿色的太阳,教师问学生:为什么太阳是绿色的,春天的万物大多是绿色的,如果太阳也变绿,就会有更多的小草变绿。这个故事会使人受到很大启发,由于环境、生活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使学生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教师应依据学生存在的不同差异,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力。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可以评头论足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欣赏音乐之后,教师不予以评论,首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打断学生的思路,对学生的感受不要急于给出答案。例如,在欣赏到《鸭子拌嘴》一课,首先,教师让学生对整首乐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之后设置问题:这首乐曲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从音乐中你可以看到一个怎样的情景。这时学生就会热情十足,部分学生认为乐曲会放松人们的身心,乐曲的曲调由弱到强,暗示这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安静的大自然;部分学生认为曲调由四部分组成,即清晨、离开家、打游戏、回家,留下印象最深的一部分是游戏,力度较强、速度较快,给人一种强大的震撼力。

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带来的优势,通过放映视频、图片等方式,调整优化以往的教学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向学生介绍作品创作的社会背景,利用播放视频的形式,展示乐器的形状和差异,进而使学生从直观上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六、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使音乐欣赏基本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在一起,能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例如,在学到《小白船》一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一幅幽静的画面,之后教师可以用钢琴演奏《小白船》的旋律,最后,通过录音机播放《小白船》的旋律,这会使视觉和听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歌曲的速度、力度、节奏和情绪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完全投入到音乐情境之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更好的感受作品的美。

七、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我们能够看出,音乐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意义,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法,逐渐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学生应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课堂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不断培养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作者:卢杭林 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王石中心小学

第三篇:小学音乐教育现代信息技术有效运用

一、全面了解现代信息技术

由于音乐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对于音乐教师而言,掌握好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如今,现代教育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且计算机也在普及和应用,这使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促使小学音乐教学走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个信息化时代,要求人们必须全面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的迅速发展,也要求教师必须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现代信息技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那么教师就必须掌握多媒体技术,使其与教学很好的融合和在一起,让学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现今,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有着很好的运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为有效的工具,将音乐课讲述的丰富充实,让学生在新奇和快乐中学到大量的音乐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有的小学音乐教师在给学生上课时,为了增加小学生对歌曲的熟悉感和喜爱程度,就会用多媒体设计一些动态的有趣图片或小动画,让学生自己通过试听感受歌曲的艺术美、动态美。因为歌曲被通过多媒体技术加工成形象化、动态化的东西,所以更容易将小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进去,让他们自然的融入到歌曲中。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有效运用,完美的做到了科技与教育的互相渗透。

二、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的改变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以“听”为主,而当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音乐中的时候,就改变了原有的音乐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试听”将音乐中无趣的东西变得有趣。并且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三尺讲台上的教师与讲台下面的学生只是单纯的教与学的关系。因为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之间缺少交流与沟通,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丧失。小学音乐教育的意义其实就在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感知能力,通过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然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都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之上,并且都要依赖于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使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权威和主宰者,相反的确立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种依托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的新的教学模式,可以制作出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的课件,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内容的记忆。另外,教师在课下的时候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指导他们利用网络技术在网上查阅相关内容,更加全面的进行音乐方面的学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对音乐的喜爱。

三、现代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

现代信息技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方便快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查阅到丰富的资源。正是因为如此,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国大量的优秀音乐作品,感受不一样的音乐风格,体会各国的音乐魅力。小学音乐教师可以通过上网查阅大量的音乐资源,选取其中可以利用的资料,将其下载下来放在自己的课件中,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在小学音乐的课本中,一些轻松活泼的儿童歌曲是其主要内容。那么,小学音乐老师就可以在自己所准备的课件中插入相关的有趣视频和动画,让学生们更深刻的去体会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感情。这些不仅可以充实小学生的情感世界,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不仅如此,依托网络技术,小学生们还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的人生经历等。这些都有助于小学生把握所学歌曲的情感基调,全面的学习音乐,以上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的丰富。

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改进

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学生学习音乐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以前学生学习音乐更为注重学习音乐的旋律或表现方法,现在学生学习音乐更注重对音乐内在情感的把握。因此,音乐学习的重点变成了对音乐感受能力和体验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音乐的学习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情感和唱法来学习音乐,还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世界中获取大量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视听享受。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相关唱歌软件的练唱功能和自动检测功能,自主学习歌曲,这就改变了以往的音乐学习中学生对于教师过度依赖的尴尬局面。还有一点尤其重要,就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跨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进行音乐交流。学生还可以通过对音乐资源的学习、分析、研究,然后自己尝试较为简单的音乐创作,这是学生对于音乐学习方式的重要改进。

五、现代信息技术有利于拓宽教学空间

音乐课不同于其它课程,能够通过讲解来表达内容。音乐是一种抽象的东西,它先是通过一种听觉,然后达到形象感受的过程。因为学习音乐这一特殊的过程,便导致音乐不容易教授给感受能力还不是特别成熟的小学生们。同时,这也增加了小学音乐老师的负担。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这一难题正在被解决。小学教师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音乐变得形象,把虚拟的音乐变得直观。小学音乐教学审美的主要途径是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然而,想要进入这一途径,小学生的参与是首要条件。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小学生们自己演唱和表演,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感和节奏,编出相应的简单的舞蹈,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动起来。在小学音乐课上,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进行课堂互动,并且运用多媒体技术,切中小学生的兴奋点,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下学到大量的知识,提高了教学的质量。

六、总结

音乐是一种情感的表现艺术,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小学音乐教育不仅在于教会小学生们唱歌,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去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有效运用,使音乐课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作者:莫宇萍 单位:肇庆市龙禧小学

第四篇:高等师范院校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一、歌曲弹唱教学发展现状

相对人才辈出的钢琴独奏和声乐演唱艺术发展,钢琴伴奏以及歌曲弹唱的发展还比较迟缓。直到21世纪,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强调了基础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共同进步,其中一项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歌曲弹唱。近年来,以培养小学音乐教育者为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无论是在音乐教育的理论上还是在实践方面都积极地加入了《钢琴伴奏》、《钢琴即兴伴奏》、《歌曲弹唱》课程,但有关“儿童歌曲弹唱”探讨、研究和实践相对滞后。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教师对教学目的总体把握不够准确,教学模式机械,教学手段和方法不够灵活,课堂教学内容乏味无趣,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二、提高学生歌曲弹唱能力的意义歌曲弹唱是一种由钢琴与声乐表演共同构成的音乐表现形式,自弹自唱与其他音乐形式相比存在着特殊性,自弹自唱具有自由性、技巧性、理论性、经验性等特征。通过对小学音乐教学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笔者发现当今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向多元化发展,除了声乐教学以外,还有“聆听”、“表演”、“创编与活动”几个板块,而在这几个板块中,除了多媒体教学,用钢琴进行弹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歌曲弹唱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歌曲弹唱是音乐教师必备的一种基本能力

歌曲弹唱是小学音乐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教学能力。研究发现,自弹自唱具有以下特性:第一,自弹自唱的引导性,指将听者引入一定的音乐氛围中,激发听者的音乐情绪。弹唱间倾注自己的热情,感染听者,调动听者的兴趣,引起听者的关注。第二,自弹自唱的示范性,弹唱间运用的声音、情感、表演、咬字、韵味、修养等都直观的表现在听者面前,激发着听者对音乐的学习欲望,此外对学生的错误还可以直接进行纠正示范。第三,歌曲弹唱的形象性,自弹自唱可以形象、直观的用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反映具体而生动的能唤起欣赏者感性经验和思想感情的属性。因此,从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这一心理特点来看,教师弹唱示范的教学方式是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方法,从自弹自唱的性质和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作用展开来看,自弹自唱是小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一种最佳方式。

(二)歌曲弹唱是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对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综合音乐素养(包括与音乐赏析、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文化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技巧)研究发现,对歌曲进行自弹自唱是提高学生综合音乐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歌曲弹唱需要用理论知识作指导,才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相应地,只有在歌曲弹唱的实践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才能得到真正的运用。所以,歌曲弹唱可以促使学生积极融合、灵活运用相关音乐课程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对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歌曲弹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歌曲弹唱课程要综合运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空间、情感体验、创新思维三方面的能力,学生在歌曲弹唱时除了按照书上所配和旋进行伴奏以外,时常还需要自己编配和旋进行弹唱,特别是需要即兴伴奏进行弹唱时,更要展开想象力,发挥创新思维,对所编写的旋律进行情感体验,以验证所配和旋合适与否。因此,自弹自唱对师范生创新精神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歌曲弹唱培养现状与问题

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将从事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近年来,歌曲弹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歌曲弹唱具有较强的号召性和感染力,音乐教师不可避免的会选用歌曲弹唱来进行教学和指导。通过对高等师范专科院校的小学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了“弹唱难”的问题,经常对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儿歌束手无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伴奏织体单一。

学生在三年的专业学习中好高骛远,喜欢练习难度较大的乐曲或歌曲,对编配好的钢琴作品能够做到熟练的弹奏,而面对小学音乐课本中的儿歌是却束手无策,只能用单一的和声织体进行编配,音效效果较差,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只弹不唱。

在三年的专业学习中,受声乐、钢琴两门相关技能课程分开教学的影响,学生养成唱歌时不弹琴,弹琴时不唱歌的习惯。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只能给学生弹伴奏,或者清唱示范,无法做到边弹边唱,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弹唱课程教学内容不够完善。

高等师范专科院校是从2008年前后开始在学生三年级时增加《儿童歌曲弹唱》课程,课程开设时间只有几年的时间,所以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有些缺乏,教师对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也不够丰富,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仍不理想。所以,提高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歌曲弹唱能力,使毕业生能够及时适应当前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和社会的需求,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合格教育人才,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育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四、提高歌曲弹唱能力的策略与途径

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提高学生自弹自唱能力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本文重新评估和衡量伴奏能力、演唱能力、编配和旋能力等综合能力对自弹自唱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理论结合实践的基础上,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小学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音乐教育课程设置问题以及如何利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高学生歌曲弹唱水平等问题出发,对提高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歌曲弹唱水平提出一些策略。希望能有助于推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改革进程,提高学生歌曲自弹自唱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合格的音乐教师。

(一)重视对学生歌曲弹唱能力培养

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在音乐教学中必须关注当今基础音乐教育的现实,培养适应基础音乐教学改革和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小学音乐教师。因此,学校领导要加大对歌曲弹唱学科的重视力度,全力支持歌曲弹唱课程的教学需要,广大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突出其师范性,强调教学目的,避免注重技能、轻学理论,注重单科、忽略综合的倾向,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学校分管教学部门要加强有关歌曲弹唱能力培养课程的改革和实施,增加实践教学课时,通过课堂教学及课外实践,提高学生对歌曲弹唱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音乐素养,陶冶高尚情操,才能解决学生“弹唱难”的问题。

(二)调整相关课程的设置

在师范类高专院校音乐课程的制定与实施中,要将相关课程进行综合,在教学中对音乐专业相关课程在内容上的进行综合。另外,作为师范类高专院校,主要就是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师资,因此,音乐课程首先要在关注和研究基础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针对自身问题进行改革。目前师范类专科院校小学音乐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必修课。音乐专业必修课程分为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理论课程有乐理、视唱练耳、和声、中外音乐史与音乐鉴赏、艺术概论等,技能课程有钢琴、声乐、歌曲弹唱等课程。为了进一步实施新《标准》,笔者认为应建立以提高歌曲弹唱能力为教学主线,专业必修课程为基础,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培养合格的小学音乐教育者。

(三)教师在教学中要贯穿弹唱结合的综合训练

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的音乐教师首先要了解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什么,以全新的视角进行审视,与此同时要在音乐教学中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歌曲弹唱是一门特殊的专业课程,是一种集演唱、弹奏、和声、作曲、音乐素养等为一体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所以就必须要求音乐学科内部课程的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不断的尝试新鲜有力的教学方法,注意将相关课程的内容相互综合。例如:教师在曲式分析课程教学时可直接采用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作为谱例进行分析;在和声学课程教学中可直接用一些简单的少儿歌曲进行和声配置;钢琴伴奏教学中可直接将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歌曲作为作业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才能使技能训练和理论学习向提高综合音乐能力转化,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歌曲弹唱能力。

(四)学生应掌握有效的歌曲弹唱学习方法

要想提高歌曲弹唱能力,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有效也是非常重要的,笔者认为培养弹唱能力应首先从伴奏入手,然后再是自弹自唱。有效的学习要经历三个阶段:模仿探究阶段、编配练习阶段、协调配合阶段,这三个阶段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练习。此外,要提高歌曲弹唱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占有重要作用。要提高自己的歌曲弹唱能力,要养成多欣赏、多研究、多实践的好习惯。比如平时要多听风格多样的钢琴曲、分析优秀伴奏谱例的和声并加以借鉴、多弹奏伴奏曲谱等等。

五、总结

自弹自唱是综合技能的体现,是音乐教师的一项基本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对创新精神培养的一种有效方法。各院校必须要重视学生弹唱能力的培养,与时俱进,通过不断改革创新,找出一条适合时代需求的道路来提高学生的自弹自唱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全面了解学生歌曲弹唱培养现状及学生的弹唱水平,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具备综合能力,教学适应能力强的新一代小学音乐教师。

作者:韩琨 毛百川 单位:山东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济南职业学院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育审美价值体现研究

一、运用情感性教学,体现审美教育价值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都说:“乐由情起”这就说明音乐是由情感引起的。感情是艺术创作的灵魂,是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的关键,也是对作品最好的理解方式。音乐能够灵动地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是人主观情感的一种审美体验。它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创造、表现、评价、鉴赏等能力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情感教育。如:在上六年级教材《蓝天向我们招唤》一课时,笔者通过介绍航天员杨立伟叔叔的故事入手,培养学生从喜爱人物到喜爱歌曲的情感,特别是男同学的学习态度上有了明显的改观,体现出激情四射的情感,从歌声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对航天员叔叔的热爱以及对航天工作的向往。以情感感人,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学生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热情高涨地学习态度,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恰当的情感教学,充分体现音乐审美教育的价值。

二、运用感知性教学,体现审美教育价值

感知即“听、感、动”的总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的要点,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如果没有对音乐艺术实践中音乐美的感知与理解,就无法实施审美教育。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重要条件,因此必须注意听觉感知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养成完整而充分聆听音乐的习惯,使学生在音乐层层深入与发展过程中收获体验与感受。比如在欣赏音乐剧《东郭先生与狼》时,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创编“音乐剧”中的不同场景的对话、表演,根据剧情设计服装、道具、布景、化妆等,听者会对音乐剧中不同场景的音乐做出角色性的变化,并准确帮助把握不同角色的人物性格。通过音乐、语言及肢体动作等生动的表演,丰富的形象表演产生美的享受,从而使理智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愉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唱歌课《小动物回家》中,也同样诠释了听的艺术魅力,通过不同听的要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在听的过程中学习音乐新知,1.感知音乐中的旋律美。(旋律花、旋律条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在旋律中蕴含着这么美的东西,有音的高低、音的长短。)2.感知音乐中的节奏美。(通过简单的强弱节奏拍打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动力。)3.感知音乐中的姿体美。(在律动中、歌表演中充分让学生感知自己体态美。)4.感知音乐中的力度美。(在演唱歌曲时及表演唱时让学生理解音乐中力度的强弱,可以充分体现小动物不同的形象特点。)音乐审美教育在音乐情绪体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音乐表现把音乐情感和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并能动的表达出来。在课例《美丽的夏牧场》的课堂上,由听的艺术贯穿了全课。由歌曲的初听(闭眼聆听———初步感受音乐)到复听(师表演舞蹈生分辨什么民族———加深音乐印象)到学习歌曲(分歌谱、歌词对比教学———深入感知音乐)再到最后表现歌曲(学生能用舞蹈、器乐等各种手段表现音乐———达到理解音乐),围绕听辨对比创设高效课堂,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音乐审美教学目的。有序的感知教学,充分体现音乐审美价值。

三、运用实践性教学,体现审美教育价值

音乐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实践体现了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的特征。通过音乐教学过程中的体验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小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等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如:五年级教材《吹起羌笛跳锅庄》一课中,笔者让学生实践体验跳锅庄舞的感觉,学生激动、兴奋的情绪无以言表。让他们在实践体验中感知音乐所带来的无限魅力。在组织我校校歌《希望之歌》参加全市校歌评选排练演出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厚,男生表现尤其积极,因为大家知道可以穿上美丽的服装,化好妆面对摄相镜头表现自己,充分展现美,让学生们从中感受服装美、音乐美、舞台美、队形美等。六一儿童节的各类才艺表演更是让全校学生热血沸腾、兴奋不已。合理的实践性教学,充分体现音乐的审美价值。四、运用创造性教学,体现审美教育价值“劳动创造了美”。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它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音乐学习也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活动。音乐审美教育使学生能够通过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去创造美。如:演唱中的声情并茂,演奏中的速度、力度、肢体上的创作变化。课堂中让学生创编歌词,都可以说是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它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表达着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体现不同形态的美,创造性的再现。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把自己的审美经验和情感体验与创作的音乐紧密融合,增强美的创造力。有效的创造性教学,充分体现音乐审美价值。

四、总结

总之,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教育方针中所产生的功效将越来越得到具体体现,会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音乐教育中审美价值的重要体现。

作者:应道萍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