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有效途径

摘要:数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它最大的特点在于来自于生活并且适用于生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完全理解其真正含义,在一定程度上歪曲了生活化教学的原本含义,致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不够认真,无法做到学以致用。本文主要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方面谈谈如何提升教学效果,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途径与策略

随着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量的增大,新课改背景下的生活化教学受到教育者的广泛关注。如今,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的思想逐渐被教师和学生所理解。秉承“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的宗旨,改变原有的数学教学模式和单调的知识性灌输方法,提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进而促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运作技能。这是现在国家教育重点关注的教育思维,并且也是实践能力与创造精神的教育目标。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状况和不足

小学数学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它对人的培养起着基础性作用。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几年来,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在新课改的促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也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教师应该在关注成绩,总结经历,发扬特长的同时,积极反省,完善自己。详细地归结成以下几点:(1)部分教师仅传授知识,“教”与“用”严重脱钩,致使学生不能学以致用。(2)小学教学生活化教育还是停留在重视学习不重视生活的问题上。部分教师在课堂上重视内容的整体性,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3)数学课程材料和教师建立的教学情景单调无味并且脱离时代特征,跟如今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概念界定与意义

这几年以来,有许多教师在数学这一领域有很深的造诣,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很多学校把小学教育与真实生活相互结合,创建了生活教育这类学习方法,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们从中了解到,数学生活化教育的有关问题已逐步被社会定为重点,国家虽然对数学生活化教育的内涵、意义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等相关内容的研究较多,但是针对小学数学生活化的实际运用时间太少,忽视了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师的教育观念也应该摒弃原来的重知识教授,转变为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改变“学数学就是为了考高分”这一应试教育的不足,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目的。

三、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一)革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因此教师要保持一个好的生活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认识相关景象。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高校、教育部门主要把分数作为教育目标和评估方法,着重强调知识的输入,忽视技能的发掘,导致学生“高分低能”。许多学生不善于利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为营造跟学生真实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一个生活充满气息的积极思想,重视生活里的数学现象,掌握好理论知识与真实生活的联系。

(二)灵活开发和创新教材内容

小学数学教材虽然经过了历次的修订,但依然存在选材落后、内容陈旧等问题,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严重脱节。但是,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既需要结合实际更换学习内容,还需促使教师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与时俱进,找到学习的快感。此外,教师还要设置贴合学生真实生活的教育知识,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经过实际案例解释抽象的数学内容,既可以得到学生的教育反馈,还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

(三)通过生活化的训练,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育的重心是就是要结合真实生活,改变之前单调与脱离真实生活的题海战术,设置一定量的练习,如: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及与学生年龄贴合的数学训练来巩固学生的知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认识人民币面值”这个知识来模拟生活里真实购物的场景,通过买卖商品,增进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的认识。这样具有生活气息的教学训练,可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提升了学生的主动性,也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和真正意义所在。

四、结语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育模式,以“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服务生活”为宗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给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带来新的动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经过多种多样的数学与生活的体验来得到更多的知识,促使学生知识和能力全面提升,为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玲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教学策略之思考———以苏教版第一学段“图形与几何”教学领域为例[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3(1).

[2]丁广春.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2).

[3]徐欣荣.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教育,2015(4)

作者:许美珊 单位:福建省晋江市安海镇南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