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简析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简析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程学习阶段,如何能够培养学生有问题意识、有思想,则成为现在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因为这些事物是催生学生建立独立的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策略

一、问题情境设置概要

问题情境的设置,主要是以教师引入的实际生活问题为基础,在解释问题的过程中设置与原问题相矛盾的对立面,让学生产生认知矛盾和对问题的疑惑,从而使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思考和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把学生的认知过程适时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创设趣味性、生动性强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是,从实际教学实践活动中来看,创设问题情境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在现实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为了追赶课程进度,对问题情境的设置多数停留在表面上,在课间中附带着讲一些与课程无关紧要的事例,单纯的调动课堂学习气氛。这样就没有真正从课程内容实际来设置情境,就会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教师总是容易在教学过程中突发奇想,凭空想象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过程当中没有依据,以致思维混乱。此外,情境设置方式比较单一,教师没能充分地利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视频、音频等教具,因此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

二、问题情境设置所遵循的原则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情境设置,使其充分发挥教学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遵循以下四点原则:第一,在情境设置当中务必要具有针对性。正所谓“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课程安排设定不同的学习场所,针对不同的学生合理地安排问题情境,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接受情境设定。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情境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而萌发其参与意识,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第二,应当在设置过程中充分体现启发性。课堂中,教师创设的情境应极易引起学生的思考。随即产生联想的问题,才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所设定的场景应当遵循源于生活的原则,即应当遵循现实性。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当从现实生活中选取生动典型、符合儿童心理的事例,穿插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自然而然会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第四,我们还应当在设置过程中,使问题情境更具有挑战性。教师应当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设置挑战性问题。重点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在完成课程学习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三、探究创设有效地问题情境

因此,在设置问题情境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自发地提出问题。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借助故事、游戏创设问题情境。这主要是由小学生的心理特性决定的。爱故事、爱玩游戏是小学生天生的心理特征,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很容易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有趣的游戏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同时,教师要注意加深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结合实践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操作实践是手、眼与脑的协作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是把外部动作思维转化为内部语言的智力内化过程。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爱动脑,促进其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最后,教师在设置情境时还应当引用实际生活的例子,增添学习知识的生活情趣,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产生熟悉感、亲切感,更加快捷地接受新知识、新事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设问题情境在小学生学习阶段尤为重要。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严格遵循问题情境设置的特性,不但可以提高教学课堂的整体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高效地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掌握数学。因此,针对不同的课程和学生,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方法创设问题情境,统筹协调进行优化组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冯秀兰.创设问题情境打造高效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7,(23):85.

作者:戴永利 单位: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街道十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