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科学素养论文

小学科学高效课堂科学素养论文

一、利用实验室,上好实验课

学生亲身经历了一个个探究的全过程,在实验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任务,用眼看,用手做,用脑想,实验员进行实验,记录员做好记录,然后共同分析、总结得出实验结论,最后在班内向大家展示、交流。这种效果是机械记忆所不能替代的。学生的学习也由被动变成主动,学习氛围空前高涨。在整节课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很好的互动,通过实验教学,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空间,积极参与学习、实验、交流。学生既获得了知识,锻炼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又提高了团结协作的能力。一节实验课上下来,学生个个流连忘返,兴趣盎然地谈论自己的收获,结束这节课的同时,又期盼着下节课的到来。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现在使用的小学科学教材,存在有不足之处,一些内容在编排上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进行观察和实施实验的难度较大。例如,三年级下册“植物的生长”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等课,这些内容受时间和空间条件的约束,进行教学时,许多现象是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时间内无法亲身观察或体验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使用班班通利用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动画、音频和视频,就可以弥补这方面的欠缺。学习“植物的生长”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时,我利用各种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课件,课堂上播放给学生,再现凤仙花各个阶段的生长过程,还有一些动物的生命周期(如青蛙、鸡的孵化和生长过程)。给学生提供的情境,让学生及时了解该方面的科学信息,学生即使无法亲身感受,也如身临其境,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学科学、探究身边科学的兴趣。例如,三年级的小学生学了“植物的生长”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之后,课余时间,学生亲近自然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就非常留意身边的植物和小动物。当他们发现校园里的迎春花后,会如获至宝地采摘一朵去观察它的花蕊、花瓣、花萼,然后交给教师,展示自己的新发现。当他们发现墙角下的狗尾草、三叶草和车前草后会兴奋得欢呼雀跃。当他们发现了虫蛹、飞蛾后会小心翼翼地捡起或捕捉到,喜出望外地观察一番后,再和教师分享喜悦。有时学生看到一些不知名的花草、小昆虫,也前来询问。看到学生悉心观察身边的动物和植物,在玩中求知,我从心里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高兴。因为对于科学的学习不再是局限于课堂上的一节课,从时间上延伸到课外,空间上扩展到室外和田野。

三、走出课本,走近自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关注身边的科学,用掌握的科学方法去解释一些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有关实际问题。为此,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思想,打破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灵活处理教材,适时实地选用身边的事物做实验器材,进行探究活动,解决教材中的一些科学问题。既拓展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又引导学生另辟蹊径,寻求到问题的答案。如,研究植物茎的作用时,我除了按照教材中列举的方法,用新鲜的芹菜和红水演示实验,证明植物的茎具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外,我还提前为每个学生备好一根麦秆,学生通过观察麦秆的构造,知道植物的茎像管道,好似人体的血管起运输作用,又好似人体的躯干起支撑植物体的作用。另外,身边还有许多植物的枝条能告诉我们茎内有许多运输水分的管道,只不过有的管道细,有的管道粗;有的管道明显,有的管道不明显;还有的茎包着几组管道,每组内还有2-3个细管道。像这样直观的教学,使教师不用太多的讲述,学生也不用机械记忆,就学习了新知识,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课余时间,当学生置身于大自然中时,还会用心观察周围的植物———有的学生把折到的丝瓜藤条拿来,还有的学生把折到的拉拉蔓藤条拿来与大家共享。学生了解了科学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科学的世界观,掌握了收集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四、科学课教学,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当今世界,科学进入了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形成了对自然界的全新认识,各学科领域之间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为了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就要求科学教师同时具有多个学科的知识,来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科学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操作技能,了解各科知识的最新资源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对自然界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教师也迫切需要提高自身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充实自己的知识内容,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要求,获得自身的发展。

五、结语

总之,小学科学作为科学启蒙课程,我们应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选择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方式,灵活使用教材,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奥秘,去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打造小学科学教学高效课堂。

作者:尹爱琴 单位:河北省邢台县南石门镇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