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中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小学科学中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当下教学的主要目标。小学科学一直以来都属于边缘化学科,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这门学科越发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探究能力是学生学好科学必须具备的能力,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如何开展教学有效提升其探究能力、提升科学教学质量成为当下广大科学教师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科学教学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相关策略,以期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提升;教学策略

科学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也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培养其科学探究素养,提升其探究能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及科学素养,下文将对“如何提升学生探究能力”这一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小学科学是一门与生活紧密关联的学科,但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时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但在讲授过程中又发现小学生认知水平不够,未能很好地理解理论,于是只好浅入浅出,对教材的字面内容进行解释,把科学课当作语文课,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学生在一知半解的状态下失去学习的兴趣。小学科学本来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学科,它与语文学习的字词句段和在课文中体验作者的感受不同,与数学侧重于理论框架建构不同,与英语的陌生感觉不同,小学科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自然现象,学习过程更多地需要学生动手操作,需要学生动脑探究,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在学习中是真正的主角。然而,本学科并未纳入小升初考试的范围,学生这么喜欢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学生没有功利目的(分数压力)的牵引,学习中只投入热情,当作语、数、英学习之余的调节,不注重学习收获的梳理总结。不仅如此,有的学校并未配备足够的相关实验设备,导致科学的学习流于表面,并未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二是教师在也不够重视,教学中口头讲解得多,让学生动手实践得少,特别是到了期末,因为课时紧张常被其他文化课占用,绝大多数小学科学教材中科学实验的完成情况较差,导致本学科的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鉴于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提升学生探究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迫在眉睫。

二、小学科学探究能力提升策略

(一)以问题为导向,创造自主探究空间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在开展科学教学时照本宣科,直接跳过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融合,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设问,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使学生受到启发。并且在提出问题后,教师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空间,使其通过自主思考、自主探究发现答案,促进他们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本学科的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及切身体验,在问题导向的作用下,学生经教师的引导进行探究、设计、实施、研究,用信息实践、劳动实践等方式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活跃思维,创造自主探究空间,丰富并积累他们的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重组、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学习中要避免照本宣科,避免以口头讲解代替实践操作。

(二)以教材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在教学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深入挖掘教材内容,从多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材中涵盖了许多富有趣味的小案例,教师可运用给定案例进行相应拓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为学生构建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情境,使其沉浸在情境中,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进行三年级上册“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数量不同的科学概念。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聚焦、探索、研讨、拓展四组模块。首先教师利用教材中给定的食盐、红糖进行举例,引导学生思考:将二者放于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接下来教师进行实验,带领学生观察将大量食盐放在水中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发现大量食盐在水中并不能及时溶解,从而得出一定量的水能溶解的物质有一定的数量范围的结论。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也可邀请学生来到讲台上,在水里放置自己认为能溶解的物质,看看除了教材中的例子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于水中。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备课要充分,要具有前瞻意识。小学科学各个章节的主题相对独立,如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五年级的教材分别有“光”“地球表面的变化”“计量时间”“健康生活”等,这些内容,各单元跳跃性强且容量较大,每一章节的学习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因此,教师组织教学时需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把生活搬到课堂,可以预见课堂气氛是相当活跃的,情况也更为复杂,教师要特别交代注意事项,做好安全措施及处置预案,这样的前瞻服务意识是课堂组织教学和提高学习实效的重要保证。

(三)以实验为契机,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传统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都忽略了实验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探究能力得不到发展,严重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对此,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以实验为契机,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知识的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科学课堂教学更具真实性、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教学时,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种子的传播方式。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蒲公英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蒲公英的种子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传播的。随后教师向学生出示弹射传播、风力传播、动物传播、水力传播四种传播概念。为使学生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教师可选取植物种子与学生共同将种子播种在花盆中,并放置在温度、阳光适宜的教室角落,让学生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并写种子成长日记,记录环境温度、种子(幼苗)形状与颜色的变化等信息。假如种子并未破土发芽,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析原因,是什么原因导致种子无法生长。他们记录和分析原因的用词也许不规范,但他们能从劳动中找到乐趣,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从实践中收获知识的意识,让他们养成尊重实际、科学实施的严谨作风,为将来学习自然科学打好心理基础。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感受到植物生存的不易,从而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以鼓励为动力,规范学生的探究习惯

科学学习需要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良好的探究行为习惯。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在规范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应注意语言的表达,不可过于严厉,而是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改正不良探究行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拉近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也为学生提升自主探究能力奠定了心理基础。

(五)以生活为阵地,开发学生的探究平台

知识来源于丰富的生活,学习科学知识是了为服务于生活,二者不可割裂,因此,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就要以生活为阵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精神,让他们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为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过程中涉及重力或引力的知识时,学生知道地球上一切物体都受重力影响,是从高处往低处运动的,教师此时引出一个话题:下雨天,汽车高速运动状态下,挡风玻璃上的水往哪里流?有的学生会脱口而出:水往低处流,还有些学生知道这个问题必有玄机,不敢妄下结论。如果有在雨天乘坐汽车并善于观察的学生就会知道,汽车挡风玻璃上的水是往上流的,因为汽车在向前运动时,正前方的空气的阻挡气流会推着水珠向玻璃上方运动。这个例子说明,生活经历是知识和经验的来源,学生要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在面前,又多向化地动态发展,并非完全以常识的结果呈现,教师要教育学生除了学会观察静态的生活原貌,还要推测其后继发展的结果,也就是根据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探究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得到一般性的规律,形成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六)以经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一个人对世界的认知主要依靠两大渠道:阅读和经历。阅读,是指通过浏览文本(包括影像和音频)接收信息,再进行整理、分析、归纳,产生价值判断,这是认识世界、触发思考的主要途径;经历,就是通过自身的生活轨迹,调动所有感觉器官(耳、鼻、口、舌、眼)触探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切身体验的来源。古人所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把阅读与经历并举,强调促进个人发展的两种方式。经历是个人接触世界的不间断过程,多模态信息传递与交流是意识活动的依据与源泉。科学探究兼具行为与意识活动,它不能孤立进行,无论是对世界的直观认知,还是对规律的抽象概括,都要有探究者的生活经历参与,以强化这种体验。例如,南方人冬天到东北吃饭,看到服务员从冰柜里拿出食材,一定会感到奇怪:东北冬天的气温这么低难道蔬菜肉类还不能保鲜吗?其实冰箱或冰柜可以设置合适的温度,而东北冬天的气温常在冰点以下,食材如果放在外面会被冻成冰坨子,放在冰柜保存免去化冻程序恰恰是正确的。如果有这样类似的经历,看似荒诞的现象更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得到启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离不开具体的环境。科学也是如此,“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基因序列,因为生长环境(光照、温度、土壤、水质)的不同,就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如果有丰富的经历,生活中的同构异象就能触发他们的思考,就会有见识的包容性,这就是经历对探究精神的价值。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注重个人经历的形成,多阅读、多游历,用眼睛、用脚步、用心灵去经历多样化的生活,在生活中思考,培养探究科学的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当下小学科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发展的黄金阶段,科学素质探究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开始,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利用问题、实验、鼓励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探究行为习惯,同时也有效地提升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晶.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J].中国教育学刊,2018(S2):175-176.

[2]邓建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活动实施策略探讨[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8(S1):88-90.

[3]王磊.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规范化和学科化分析[J].东西南北,2018(24):142.

作者:张天霖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