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形成探索

论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形成探索

【摘要】科学课程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有着较强的实践性。伴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现阶段的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展科学课程教学中,要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获取能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科学素养

在素质教育持续推进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高度重视。小学科学作为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自身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以满足新时代背景下针对科学学科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小学生在科学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教师可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入,难度降至较低,辅助学生以实际生活体验出发理解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科学学习效率。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创设生活化情境的必要性

其一,关注程度不足。现阶段,虽大部分学校高度关注且也致力于科学学科建设,然而仍有部分学校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对科学课程价值并未足够重视,配套科学教学器材不齐全,科学教学体系也不完备[1]。且大部分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也多数停留于传授科学知识的浅层层面,加之授课方式单一,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科学教学成效不好。

其二,课程设置合理性不足。部分学校并未精心设计科学课堂,甚至存在利用自然课替代科学课的情形。在课时安排方面也不尽合理,如每星期仅安排2~3节科学课程,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其三,学校教学资源不足。一方面,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常常发现教学设备配置充足。另一方面,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也较为普遍。特别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学校并未配备专业的科学教师,从而使得科学课程的展开受到阻碍。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科学化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生活经验、个体认知作为出发点。通过深化学生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认知科学学习乐趣,进而对科学知识形成深层次的理解,并可将所掌握科学知识应用至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2]。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还可从学生身边事物着手,以此弥补教学资源不充足带来的问题,确保科学教学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应以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依据,教学中借助真实案例的引入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科学素养的逐步形成。

二、小学科学生活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一)新知讲授环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对学生提出应抓住课堂45分钟的要求,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必须充分集中注意力,尽可能多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新知识。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实现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吸引,并以此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常见事物着手,引导学生探究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并以此推动学生对科学知识形成较为完整的认知,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此部分内容时,便可设计魔术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两个量杯中的100ml透明液体倒在一起,随后让学生对体积变化加以观察,让学生通过对所熟悉的生活动作的观察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并通过对融合后液体量的观察实现对原有1+1=2不同的认知。这种情形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有效激发,而且有助于缓解学生对于新知学习的抵触及畏难心理,促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也可掌握科学技能、科学知识[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生活场景的创设,实现新知的导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而促使学生以良好状态进入新课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

(二)知识导入环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建主要目的是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当中,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来。分析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不难发现,教师往往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对于科学与生活的关联以及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并未重视。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设计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弊端,并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构建拉近学生实际生活和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并学习科学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此部分内容时,可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对家里近一周所吃的食品包装加以收集,同时要求各小组合理调配食品包装袋,并尽可能地收集不同类型的食品包装袋。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所应用的教学素材均为学生所熟悉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促使学生在掌握科学知识的过程中,深入体验生活,进而缓解学生对于新知的陌生感。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时将会产生亲切感及真实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此之外,学生也可认识到科学知识无处不在,学习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活,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乐趣[4]。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科学化教学情境的构建,以学生生活经验作为着手点,建设学生体验生活情境,并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对科学知识加以理解,可实现激发学生科学探究兴趣,调动学生科学学习活动参与积极性和热情,进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推动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还可利用真实性、趣味性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展开后续学习活动,从而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知识巩固环节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在知识巩固练习环节中,教师主要是对学生前一阶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验,此时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知识巩固环节应对传统的题海战术加以摒弃,要重视生活实际的融合[5]。教师在知识巩固阶段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仍需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要求等加以充分考虑,以此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巩固及应用,推动学生科学应用能力的提升。新课改持续推进背景下,诸多教育人士提出应对传统教学所存在的时空限制加以突破,借此除可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外,还可对学生自主获取信息、获取知识的渠道加以拓展,因此要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生活,通过生活经验弥补自身认识存在的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堂中所掌握的知识向实际生活情境中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乐音和噪音》此部分知识后,学生展开激烈讨论。此时,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借助课余时间走入操场、食堂、校内广场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对不同声音加以辨别,并归类声音类型,并布置对声音分类情况探讨课后作业。这种课后作业具备较大弹性空间,可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进行培养和锻炼。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传统的仅重视学生考试技巧及理论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加以转变,借助课后实践活动的展开,在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6]。

由上述内容可知,教师在小学阶段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将会对学生学习效率、教师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重视科学有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的引入。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对各课堂教学活动予以充分关注。总的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生实际生活体验着手,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对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形成更为直观、具体的理解,并将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迁移至实际生活中,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创新的科学教学方式除可提高学生科学知识学习能力、科学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外,还可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惠妮娜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