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师评价性语言表述分析

小学科学教师评价性语言表述分析

摘要: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评价性表述之中,而小学科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学生去探究、归纳、总结、发现、发明、创造,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其间糅杂了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更加考验科学教师对评价性语言的掌控能力。文章从当前科学教师实际情况出发,列出科学课堂上教师评价性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评价性语言;肢体语言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在小学科学课堂之中,百分之百的学生都是希望教师对他们的回答以及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做出针对性的评价的。因为小学科学课堂有其特殊的魅力,它和其他学科不同,科学课堂上需要学生去探究、归纳、总结、发现、发明、创造的,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有趣的过程,其间糅杂了学生的智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多方面因素,所以学生知道自己的回答以及表现不单单是一句对错可以概括的,他们更加希望得到对自己来说更加丰满的评价。笔者从教师的角度对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性语言提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

一、简单化的语言

笔者通过对各小学科学教师的走访调查,发现“你真棒”“很好”这类简单笼统的评价性语言在所有的评价性语言之中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之多,尤其是在新教师之中更为多见,这一方面是由于部分科学教师对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没有进行充分备课,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虽然对评价性语言有了概念性理解,赞同评价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很好地去使用评价性语言,也就是所谓的“为了评价而评价”,而不是真的评价。此类语言在一二年级的科学课堂上使用可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随着孩子的成长,学生们会渐渐地觉得这是一类敷衍的、大众化的评价,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通过反复的课堂实践,提出了以下几种解决方法:

(一)从“心”出发,让语言体现出教师的真诚。简单化的评价性语言往往来自教师的认知偏差,他们认为一节优秀的课堂需要评价,所以去评价,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对学生进行评析。例如在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恐龙的灭绝》这一节科学课堂中,本来学生是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猜想以及查阅到的资料,但是有些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就是“很好”“很棒”之类的评价,不一会儿,课堂就变成了一节死气沉沉的知识分享课。但是,笔者在课堂上曾经遇到过一位学生的,他认为“恐龙没有灭绝,而是进化成了现代的鸟类”。但是笔者并没有用简单的“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或者“你的想法很先进”的语言来评价,而是用非常惊讶的预期感叹并追问到:“天哪,这样的想法真的打开了我的视界,我觉得非常有意思,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吗?”当该学生说完他查阅过的资料以及他的想法之后,再去评价:“真的是一个新奇的想法,而且我认为你说得很有道理,可信度还挺高的,那么其他同学,你们的想法呢?”接下来,有些学生根据古猿人进化的观点来侧面支持他,还有些同学认为恐龙时代就已经有“始祖鸟”了来反驳进化的观点。这样一来,课堂就变得非常生动有趣。

(二)从“学生”出发,让每个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评价。每个学生的性格不同,对评价性语言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所以教师在课堂之中一定要从学生的性格、心理承受能力来出发,尤其是一些负面评价,需要教师拿捏得恰到好处。例如对于性格开朗的学生,可以直言不讳,责令改正;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就要留有情面,用“牛顿听了你的回答都要气死了”之类的语言来幽默处之;对于学习优异者,可以一针见血,高效处理;而对于学习稍弱的学生就要谆谆教诲,不可操之过急。这样一来,评价性语言既迎合了学生的口味,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个评价的独特性,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大众的,从而能使评价的作用最大化。

二、无意义的语言

一个优秀的科学课堂,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与塑造,而科学课堂上的评价性语言更是一个能让课堂达到这三方面要求的助推器。这就要求评价性语言是多方面多维度的,然而,现在很多科学教师单方面把“评价性语言”和“赞美学生”画上了等号,这是错误的。不管学生的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充分的肯定,这种做法表面看似和谐,其实毫无教育意义,既不能让回答问题的学生知道自己哪里优秀,为什么优秀,也无法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教育作用,更不用说去多维度去引领塑造学生了。那么,如何才能让评价性语言更加有意义呢,那就要做到三点,即“具体到点”“刚柔相济”和“发人深省”。

(一)具体到点。科学课堂和其他科目最大的区别就是,科学课堂中包含了许多科学探究实验,这些实验往往体现了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所以,这也决定了科学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性语言必须是具体到点的。以最简单的“温度计的使用”为例,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可以用“你刚刚拿得很稳,没有让液泡碰到杯壁”“你能在这十几分钟的时间里静下心来去认真观察,这是非常棒的,科学探究就需要你这种专心、仔细和耐心的品质”“你再仔细回想一下你刚刚的眼睛是盯在哪里的呢?反思一下实验之前有没有认真听老师的要求?”这类语言去评价学生,让做得好的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里,是拥有科学的品质,还是有优异的操作技巧?是有创新的思维,还是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些都不是一句“你实验做得很棒”能体现得了的。同样,对于做得不好的学生也要告诉他们具体是哪里不好,从中体现出他们哪方面做得不足。只有这样,评价性语言才会更加有意义,也能更好地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作用。

(二)刚柔相济。优秀的评价性语言应该充满教育智慧,要有赞扬也要有批评,要能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也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严格要求。因为评价性语言不仅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闪光点和不足处,更是学生对教师产生主观情感态度的重要渠道。过于“刚”的评价性语言可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不近人情,死板教条,过于“柔”的评价性语言又会让学生觉得教师是职场菜鸟,柔弱可欺。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评价的时候一定要刚柔相济,在展示教师威严的同时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真诚开导。

(三)发人深省。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更加成熟,心思更加细腻,一句意义深刻的评价性语言可以起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性语言上更加精雕细琢,例如同样是一节五年级的科学课《点亮小灯泡》中,学生们在自己尝试如何连接能让小灯泡亮的时候,有些同学点亮了之后就开始沾沾自喜指挥别人,有些同学点不亮就开始焦躁不安去看别人的连接方法。遇到这种情况,第一位教师这样评价大家:“自己做自己的,不要管别人!”这时候学生会更加焦躁,觉得这是一种批评与催促。相反,另一位教师这样评价大家:“有两种事情在科学探究中应该尽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扰别人的实验,二是靠别人的脑子来思考自己的实验!”很显然,这样的语言更能引起学生的深思,让学生们能够抛开杂念专心自己的探究实验。

三、无肢体动作的语言

对于学生来说,一节科学课最重要的关注点是三个方面:多媒体、实验和教师,多媒体和实验这两个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有吸引力的,而教师在科学课堂上更多地承担着衔接、引导的作用,但是在最重要的评价环节之中,教师大多以语言以口头语言为主,缺乏肢体性语言,课堂显得生硬死板。这时候,就需要将肢体语言和口头评价相结合,来起到一个点石成金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在科学课堂中加入高效的肢体语言呢?以下两个方面是基础:

(一)课前“备语言”。在大多数的科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性语言都是脱口而出的,想到什么的就是什么,甚至有些科学教师已经形成了习惯,不管合不合适,都用着一套相同的评价性语言,这就是由于很多教师只知道写教案、备实验,但是却恰恰忽略了去备课堂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语言。其实,口头评价性语言该如何和肢体语言去有效、自然地配合,哪些评价性语言只适用于某一节课等,这些都是需要教师单独思考的。“备语言”同样需要教师根据学情来,学生较活泼易兴奋的班集体,教师的肢体语言就要轻柔自然一些;学生较沉闷易走神的班级,教师的肢体语言就要有趣夸张一些,以带动学生的情绪,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验较多的课堂,教师的肢体语言就要尽量减少,以防对学生的实验进行干扰,理论较多是课堂,教师的肢体语言就要生动形象,来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的空间……总之,不同的情景需要教师使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配合,教师在课前一定要仔细评析学生,做好课前预设,才能在课堂之中更好地运用肢体语言!

(二)表情+手势。教师的肢体语言包含了表情和手势两个方面,尤其是当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表情和手势相互配合往往可以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首先,教师的表情要丰富,微笑着走进课堂可以消除学生不安的情绪,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当课堂上学生出错的时候,教师的一个微笑更能安抚学生的情绪,给予他激励,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然而当学生在课上做小动作时,教师就应该尽量减少用语言去批评他,过多的批评类评价性语言不仅仅会让课堂中断,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时候,教师的表情就派上用场了,教师应该用犀利的眼神去阻止学生,用这种无声的方式来维持课堂秩序,组织课堂纪律。但是教师在使用表情的过程中切记,一定不能经常皱眉头。教师经常皱眉头会给学生传递一种“我是不是犯错了?”“老师是不是看不起我?”“老师是不是对我感到很失望?”等这样的负面情绪。试想,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一直给学生传递这种负面的情绪,让学生惴惴不安,那么课堂又怎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呢?总之,科学课堂上有效的课堂评价,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得会的,这需要教师长期的积累和大量的教学经验,以及不断的反思成长,才能形成独特的、有个人风格的、具有鲜明科学学科特色的评价性语言。

参考文献:

[1]张小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5(29):57.

作者:王林杉 单位: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