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论文(4篇)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4篇)

第一篇:小学德育教育浅议

一、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扎扎实实

学校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是各课教学。教师要充分挖掘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每堂课里。如,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文以载道”,一篇课文、一段文字、一个词句都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阅读课的德育教育要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训练中进行。“文章不是无情物”,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教材的特有内涵和学生的思想实际,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关键字、词、句、段,仔细品味其中的思想感情,以达到使学生明白事理,受到教育的目的。

二、德育教育的内容要实实在在

狠抓主渠道,把德育融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要认真抓好晨会、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在重大节日结合具体事物、事例,采取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形式熏陶、感染学生。如,从儿童上学的第一天起,就采用故事的形式有计划地通过班会、晨会向他们解释《小学生守则》和学校里的规章制度,使他们了解《小学生守则》的意义和要求,让他们在听故事中受到思想教育。我们常说不仅要“听其言”,而且要“观其行”。言行一致才能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质。经常对学生执行《小学生守则》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表扬、批评,当学生明确了道德行为的是非标准,就要指导学生实践道德规范,在实践中努力提高他们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能力。

三、德育工作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出发

小学生生理、心理各方面都不同于成人,也不同于中学生。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注意他们的特点,客观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学生,做到了如指掌,掌握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样的教育要求和措施,在不同的年龄和不同个性学生的身上,其结果往往是不同的,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接受教育的基础不同。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具体明确、合理适度,有时还留有余地,并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逐步提高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发展水平的前方,因势利导。四、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优化德育实效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接受教育是主观能动的。自我教育是学生进步的内部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促进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在德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处理好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激起学生自我教育的愿望,帮助学生明确学校提出的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会学生应用已有的道德概念、道德知识、道德标准,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批评,指导学生进行道德情感体验。只有知荣辱,才能自觉地运用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自我认识,在实践中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四、总结

育人先育德,德育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教师要掌握这门艺术,对学生精雕细琢,保证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健康地发展,使他们早日成为有用之材。

作者:周洪司 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罗田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德育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一、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优秀德育教师紧缺

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并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担任着引路人的重要角色。但目前,由于学校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视不够,德育课专业教师很少,有些教师甚至身兼数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活动短板明显,教学成果不高。2.教学模式单一化,缺少创新精神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注重向学生灌输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忽视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德育方面。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力有限,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将陪伴学生的一生,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巨大的影响,若不给予小学生真正实际的体验机会,他们将不会真正领会课本上的理论,这阻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3.教材不规范教材是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教材的好坏对教学内容、时间及教学形式具有关键的决定作用。但就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体系来看,大部分的德育教材都不规范。其中一些内容过于理论化,没能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没能对小学教育中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系统的梳理,更没能考虑到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情况,加之教师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小学生对德育的理解就更加困难了。

二、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对策

1.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离不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也离不开儿童在早期所接受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更是家长们的义务。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密切关注孩子的言行举止以及在学校的学习状况,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培养优良的品质。同时,家长也应当重视对小学生是非判断能力的培养,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学校应该积极致力于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好学生,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联系,除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外,还要关注学生在家里的生活情况,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统一。

2.重视对德育教育的实践性

德育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本上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而是应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可能对课本上纯粹的理论知识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大多数小学生都能从课本上学习到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但如果不给他们具体的实践机会,他们是不会真正领会其中的含义的。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活动有很多,比如可以组织小学生看望敬老院的老人,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老人表演节目等。这些实践活动跟课本上枯燥的知识相比会让学生收获更多。

3.重视网络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影响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社交、学习也越来越离不开电脑、手机等社交工具。但网络信息量大,且覆盖范围广、内容繁杂,各种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暴力游戏对于理解力和判断力不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是个极具挑战性的考验。因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做到文明上网,避免小学生沉溺于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和游戏。同时,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利用国家提供的网络教育资源,使德育工作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使学生能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做懂法、依法、守法的好学生。另外,政府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学习营造绿色的网络环境。

三、总结

诚实勇敢、正直善良、艰苦朴素这些反映个人内涵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离不开学校德育教育的积极开展。加强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帮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实现更美好的未来。这是学校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也是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针对目前小学生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弥补教师教学过程中的缺陷,以实现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作者:刘亚军 单位:梨树县林海镇中学

第三篇:小学德育教育研究

一、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环境对他们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个好的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和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好的德育氛围,使他们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例如,在升国旗、唱国歌之后,向学生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在进行校园建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把校园建设的更美。在学生动手参与过程中,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校园。

二、尊重和欣赏学生,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具有鲜明特点的人,他们都具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关点,并对他们进行表扬,让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动力,树立好好学习的信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的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美好的一面,更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和学习。在面对后进生时,教师不要对他们进行一味的批评,而是要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下对学习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后进生不断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使他们摆脱了以往的自卑心理,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中的困难。

三、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在传统教学中,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和习惯,教师采用强制性要求让学生改正,取得的效果微乎其微。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中的管束、限制的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影响和熏陶的方法,用教师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学生被教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从思想和行为上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用爱心来引导学生,使教学顺利开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需要教师首先做到。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下,严格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在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在活动中进行探究和学习。通过参与活动,让学生的道德认识更清晰,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开展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习革命烈士坚强不屈的精神;开展以考察国情社情为主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让学生调查和采访,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开展帮助孤寡老人、残疾人的活动,让学生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并在活动中让他们的道德观念行动化。德育实践活动的种类多种多样,除了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活动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有违背道德的现象展开讨论。在讨论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允许他们在相互的争论中剖析现象的背景、原因,了解正面作用、负面影响,从中吸取正确的道德思想,剔除其中糟粕,使他们对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操作不仅知其然而且还知其所以然,培养其自律的品质。

五、总结

总之,在小学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利用一切教育契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和他人交往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有困难的人。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还可以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通过具体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使他们在丰富的活动体验和感受中提升自我,促进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

作者:赵玮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阴沙学校

第四篇:小学德育教育有效途径浅析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一)思想品德课程

小学品德课程是向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教育的一门学科,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为学生全面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和良好品质的培养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一堂成功的品德课要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另外,教学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二)其他学科领域教学

思想品德课只是学校教学中的一部分,单靠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其他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科内容都具有教育意义,学生学习每一个学科都是为更好地系统学习服务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三)集体活动

通过集体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和集体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各方面都受到启发和教育。在实施德育教育的时候,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能选择正确的方法积极改正。

二、小学德育教育实施的措施

(一)做好说服工作

说服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的最基本的方法,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能够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在谈话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方式和方法,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处于平等的位置,耐心和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语言要生动、具有启发性,态度要和蔼、亲切,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在交流沟通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和学生沟通交流是说服教育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这种谈话是双向互动的,教师可以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也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体现了民主和开放,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谈话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要有说服力和启发性,真正走进学生心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谈话,因材施教,做好工作后及时向学生提出要求,使每一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进展。做好谈话要渗透到日常工作中,不能只是在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找学生谈话。谈话的时候,教师要明确谈话的内容;采用恰当的谈话方式,要让学生愿意和教师沟通,愿意和教师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否则教师做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的。讨论是针对高年级的学生而开展的活动,因为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当问题出现分歧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讨论来统一看法,还可以运用辩论的方式,或者组织主题班会,等等。只要方法得当,就能起到自我启发和教育的作用效果。

(二)潜移默化,陶冶情感

情感陶冶是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这和说服教育相比,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教育方式。情感陶冶可以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信任等,也可以通过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进而影响学生,熏陶学生。另外,教师还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环境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道德影响源。这样,通过多种情感陶冶,使学生在生动动、有趣的环境中,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树立榜样

教师可利用别人的好思想和好品德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学生和教育学生。榜样示范相对于教材中的知识更吸引学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比较受学生的欢迎,学生更容易接受和模仿。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希望找到心中的偶像和榜样,进而去模仿和学习,因此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更大。教师运用榜样示范教育学生,要选好教育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实际。一般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英雄人物。通过学生了解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引导学生学习和发扬他们的崇高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2.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榜样是学生身边的,可以是学校的、班级中的,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这些人物和事件所表现的好品德、好行为,学生都不陌生,因此他们更容易接受和模仿。这些更具有说服力,具有更高的德育教育意义。3.教师和家长。教师和家长是学生经常接触的对象,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思想、品德、习惯、爱好等都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是经常性的教育。因此,家长和教师要起到好的榜样作用,做学生的表率,不要把社会上的不良作风和行为传播给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良好的品德去影响他们。

(四)表扬和批评

表扬和批评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一种方式,这是对学生品德行为的一种评价,从而使学生判断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表扬是对品德好的学生的一种肯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这种方式可以用于个人,也可以用于集体,对个人的表扬,可以使学生受到鼓舞;对集体的行为进行表扬,可以使学生树立集体观念。批评是对学生不良品质的一种否定,批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找到努力的正确方向。

三、总结

总而言之,德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教师要积极开展贴近学生实际的德育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德育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作者:赵启卓 单位:山东省胶州市里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