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的重要性论文3篇

小学德育的重要性论文3篇

第一篇

一、城乡结合部小学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的影响

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社会中,存在着不同的文化意识形态,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甚至阻碍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文化氛围不足

学校周边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城乡结合部缺乏大型书店或图书馆,大街小巷充满了“疯狂”舞曲和流行音乐。这样的环境影响了学生的情绪,导致学生出现焦躁不安的心理。

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从思想上重视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落实到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制订德育目标笔者所在的学校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将德育教育目标寓于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提升思想品质。为了使德育教育取得实效,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小组,切实加强学校德育主题工作,做好计划,狠抓落实。

1.针对城镇学生与农村学生存在隔阂与缺乏交流的情况,学校在开学初开展了以“同学加我力量,友情助我成长”为主题的德育活动。在开展这个活动期间,校园里常常涌现出学生互帮互助的感人事迹。比如,有一天放学,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携带雨具而无法回家,带了雨具的同学纷纷主动询问没有雨具的同学是否需要帮助,并主动邀请没带雨具的同学结伴回家。“同学加我力量,友情助我成长”主题德育活动消除了学生间的隔阂,增进了友谊,体会到了互相帮助的重要性。有的农村学生缺乏自信,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班级汇演活动,采用毛遂自荐的方式鼓励学生参加活动,促进学生共同合作。再如,针对城镇学生平时娇生惯养及乡村学生普遍存在不注意爱护花草的情况,学校开展了以“花草树木我认养,文明少年护绿行”为主题的德育活动。教师将校园里的花草树木进行编号,学生成立“认养小组”,认养感兴趣的花草树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向父母或老师请教等途径了解花草树木的名称、习性,掌握养护知识,对认养的花草树木进行浇水、松土、施肥、除虫、修剪等,还为领养的植物制作“爱心护绿卡”,标明植物的名称、习性,以及主人的班别、姓名等,与认养的植物合影留念。这样的实践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将德育教育、养成教育、劳动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了爱护环境、热爱劳动、亲近自然的品质。

(二)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做好表率

1.创设平台,增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针对有的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学习这一情况,以及学生不会体谅父母等现象,学校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并以多样化的德育活动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例如,针对城镇学生认为父母就该宠我、农村学生责怪父母不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的情况,学校在5月份开展了以“妈妈,祝您节日快乐”为主题的感恩教育活动。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各班开展给母亲过节日的活动,希望通过这样的 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并学会回报母亲的爱。在开展活动之前,教师请几个学生的母亲把孩子成长过程的照片制作成视频,讲述十月怀胎的艰辛以及孩子成长的过程。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学生与父母的情感与交流。

2.加强家校沟通,引导家长采取科学的方式教育孩子。由于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够科学,教育效果不明显。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学校通过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培训班、举办亲子活动、设立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和成长过程,提高思想水平和家庭教育水平,有利于与学校形成合力,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优化校园环境及周边环境。校园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不但能够平和学生的心态,还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学校借助板报、校报、校园广播以及文化长廊、墙体文化等载体凸显校园文化,围绕学校文化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比如,学校开展了板报评比活动,各班需要集体创作本班的板报,最后由学校进行评比。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图书室,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活动,远离校园附近的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此外,对于学校周边存在的不良环境的问题,学校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检查清理和规范整治,提升了德育工作的效率。德育工作是一项漫长而又细致的工作。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过程中,应当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作者:梁耀仁 单位:南宁市邕宁区城关第四小学

第二篇

一、亟待解决的问题

德育教学活动不能满足社会和学生需要。一是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脱离。德育目标教学封闭在狭小校园中,流离于社会生活之外,向学生传递的通常是经过过滤、筛选的纯而又纯的做人道理、基本原则和完美的道德典范,呈现给学生的是美好、善良、纯洁的一面。然而,社会现实却并非如此。二是德育方法、内容与学生需要背离。大多数德育教师长于“管”和“灌”,短于“放”与“导”。德育教学形式单一,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采取传统的“灌满水缸”方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注,学生接受。德育内容理论性强,枯燥无味,不切合实际,学生难有兴趣,德育课不受学生欢迎。缺少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践活动,不能引导学生作为自觉主体参与各种主题活动,不断滋养道德情感,调适道德行为,实现自我检视、教育和塑造。

二、产生问题的根源分析

(一)社会因素

如今,复杂多变的社会无法给德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诱发了诸如“金钱万能”、“读书无用”等不良思潮。国内个别领域道德失落、诚信缺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行为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成为社会公害;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给小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快速发展,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小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落,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同时,国际敌对势力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青少年进行腐朽的思想文化渗透,其影响不能低估。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导致社会德育观念落后,学生主体意识淡薄,冲击着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二)学校因素

学校德育意识淡薄,致使小学德育工作重形式不重实质,重行动不重实效,没有形成有力的校长负责制的德育管理体制,尚未形成有效的规范和常规。一是德育评价制度陈旧。小学德育评价看重知识掌握程度,注重小学生行为是否符合日常行为规范,没有重视学生思想品德是否发生本质变化。期末思想品德考评班主任说了算,评价内容只是班主任看到的一面,自然不十分准确等。这样必然会造成德育目标模糊,学生无所适从,直接影响德育效果。二是德育考核制度滞后。智育工作考核措施完备,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挂购。在利益驱动下,德育工作被忽视。德育考核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可供操作的标准,基本上无章可循,穷于应付。三是教师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虽然学校对教师实行择优选聘、合同管理,但是受体制等方面影响,校长对教师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管理,教师一旦拿到资格证,挤进教师队伍,便拿到“铁饭碗”,高枕无忧,即便个别教师素质再低,校长也无权处置,结果造成个别教师敬业精神不佳,师德水平不高,教育行为不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等现象,综合素质偏低。

(三)家庭因素

父母是学生的首任老师,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目前,许多小学生家庭教育不当,方法欠妥,只关注学生的智力和身体,忽视品德和心理教育,缺乏民主平等的家教。有的家长平时不管、不问学生,一旦学生出了问题,不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是连训带斥,实行粗爆棍棒教育;有的家长对学生过分溺爱,任意放纵,养成学生骄横跋扈的性格;有的家长本身表率作用欠佳,不重视自身品德修养,在学生面前常常脏话连篇,打牌是家常便饭,久而久之把不良习气传染给学生,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有的学生从小就受到“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相信别人、你的东西不要让别人分享、只有你的亲人对你是真心的”等扭曲的亲情教育,分不清美与丑、善与恶的关系。小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不能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造成小学生在校一套,在家另一套,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作者:高景晓 单位:蓬莱市第二实验小学

第三篇

一、将德育渗透到专题教育

现阶段,小学校园中开展的专题教育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环境教育、廉洁教育、禁毒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安全教育等。而开展专题教育则应当针对社会当中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来教导学生文明、健康的生活模式,而学校应当从社会中的热点问题与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着手,充分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专题教育,而活动的模式又必须要充分重视广大学生的感悟与体验。

二、德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学校课外活动是学生感受生活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少先队活动、仪式教育、纪念日活动、节日活动、班集体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具有德育效果的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生活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领悟生活的意义。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能够走进社会,去了解大自然,能够锻炼学生的协同合作与生活自理能力;神圣、严肃的仪式教育则属于少先队员活动中关键的环节,如入队、入团等相关的仪式,通过仪式的教育作用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与道德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的道德境界得到有效提升。此外,组织安排学生参观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博物馆等,通过生动的教育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学到一些生活当中的技能。

三、家庭德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当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了正确的道德认知后,还应组织他们参加各类活动来加深印象,还应通过生活实践来促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除了校园,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与自己的家长一起生活,将德育延伸到家庭中是德育生活化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小学生在家庭中接受的德育教育往往比其他教育要多得多。通过大量的实践可知,无论学生是去饭店吃饭,还是做家务这些小事,在上述这些看似平淡的活动中,只要学生能够细心观察、善于思考、注重累积,家长再给予适当的点拨,学生都能够受到较为深刻的教育。又由于小学生还没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倘若家长在进行家庭德育教育时,总是采用一味的说教方式,小学生自然难以接受,长久以往,还会产生厌倦的感觉。这就需要学校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指导家长进行家庭德育的方法,通过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去教育孩子,对孩子的爱变得更加理性,给孩子创造理性的德育环境,这也是对家长们的一个挑战。

四、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社会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教育信息,这也是学生进行学习与锻炼的实践平台。倘若学生不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那么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到的德育知识都无法升华成为道德意志与道德品质。所以,学校必须要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去参与社会实践,真正实现知行统一的目标。总之,小学德育只有坚持回归生活、面向生活,才能切实提升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只有真正还原德育的本来面目,将生活作为德育教材,小学德育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

作者:李丽仪 单位:广东省云浮市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