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创设多彩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情境创设多彩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灵感的源泉。通过诱导以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教具,可提高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使探究新知的认知活动变成学习的心理需求,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变“苦学”为“乐学”。

1.1利用物理学史、趣味故事创设情境

教学课堂上,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历史故事,让学生进入特定的人文情境,使学生在感觉有意思的同时领会研究物理的方法、思路;同时借助讲故事以满足学生的学习。例如教学“简单的运动”时,可以讲这样的故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一个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玩意儿在游动,以为是一只小昆虫,顺手一抓竟抓到一颗德国子弹,这名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能抓到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想进一步弄清问题的愿望,把积极学习的潜力调动起来。经过学习和探索,知道原因,弄清了道理,学到了新知识,更感到了物理知识的奥秘。

1.2结合现实生活提升学习的兴趣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用现实生活创设的物理情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例如,油罐车为什么要拖一条铁链?在干燥季节里,在黑暗中脱下化纤衣服,为什么能看到火星闪烁?通过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的各种各样的现象,都能通过物理知识来解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导入时设疑问,诱发主动思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学生积极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在实际教学中,要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处设置“问题”情境,激发、激活学生的思维。为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设计。它犹如乐曲中的“引子”,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起着非常关健的作用。例如,对初中物理教材中“物体的浮沉条件”这一节的教学处理,我采用了边演示边设疑的方法。情境:将一块木头放入水中,则木块浮在水面上;将一只铁钉放在水中,则铁钉立即沉入水底。一边请学生口头描述刚才看到的现象,一边要求学生思考:这是什么道理?学生答:这是因为铁重、木块轻。紧接着创设情境:将一个瘪的空牙膏管放进水中,则它沉入水底。接着将同样的牙膏管整成鼓状,再放进水中,则鼓的牙膏浮在水面。设问:为什么同一个牙膏瘪的下沉鼓的上浮?这一问把学生先前提出的“因铁重下沉、木块轻上浮”的结论做出了否认。这样,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设置问题情境,设下疑点,学生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被提出来的“问题”所拦住,感到迷惑不解,形成认知冲突,造成心理上的迫切需要解决问题的欲望,就会积极开动脑子,主动寻求答案,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下面的教学环节铺平了道路。

3创设实验情境教学以便形象生动直观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连接认识主体(即学生)和认识客体(物理规律、现象)的纽带。物理概念、规律首先是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而后通过科学的抽象使学生形成的。例如,在讲授“液体沸点与气压大小变化的关系”时,在做实验前,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提出观察目的,接着教师出色地完成实验,使原来停止沸腾的水浇冷水后重新沸腾,再让同学观察,对比想象的和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当学生思考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教师再逐步解剖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原来沸腾的水离开酒精灯后停止沸腾是因为不再吸热且温度低于原来沸点,浇冷水后,烧瓶内热水温度会略降低一些,瓶内密封空气温度降低,压强减小,使瓶内热水沸点降低,实际温度超过现在沸点而重新沸腾。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点,还是让学生自己的观察水沸腾的过程。又如,在上电路课时。我让学生用2个电键与6个灯泡进行随意连接,同时还让学生画出相相应的连接线路图,结果学生们无拘无束的一共画出了十几种线路图。然后我再结合学们画出的电路图,针对其各种连接方式一一进行讲解并演示给学生看,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学习情绪的高涨,同时对电路连接实验有生动而直观的感受,并且还能更好地掌握并联和串连的物理学知识。因此,做好物理实验,这是学好物理的根本保证。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针对某一内容设置一连串层次性的问题,通过追问,巧设悬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从而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热学中的液体沸点与压强关系时,演示将烧瓶中的水加热沸腾,然后移开酒精灯,水就停止沸腾。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1)水为什么会停止沸腾?(2)如果水沸腾以后并不取去酒清灯,能否使水停止沸腾?(3)取走酒精灯后水停止沸腾,能否不通过加热,短时间内使水重新沸腾?待上面的问题解决了,接着提出(4),问:如果瓶中的水刚刚沸腾,用塞子将瓶口塞好,倒过来而在瓶底上浇上冷水,水会不会又重新沸腾呢?这样,结合所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再思考、再探索这一现象的内部规律。如此设置“追问问题”情境,犹如剥一只竹笋,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随着问题的逐个解决,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能力也逐层地得到充分自由、主动的提高与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再如,在进行《热传递》课堂教学时,可向学生演示“纸中烧水纸不焦”的实验;在上《汽化》一课时,用酒精在黑板上写“液体”,用水写“气体”,很快“液体”两字不见了,一会儿“气体”也不见了。此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问:“液体”到哪儿去了?在这饶有趣味的事

实面前,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思维的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调动。

4多媒体课件在教学情境中的作用

多媒体的使用,不仅可以解决一些实验课堂无法演示的过程(例如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而且多媒体教学突破了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能够进行逼真的模拟,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教学将无形转化为有形,将抽象转化为形象,不仅能改变学生的思维模式,还降低了学生思考的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物理知识。与此同时,多媒体技术还能促进学生更好的观察、理解、分析、思考物理现象的过程,从而优化教学课堂。

4.1多媒体教学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再结合物理学科的内容与特点,借助多媒体将声、像、字等结合一体呈现在学生眼前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让们在课堂上感受身临其境的感觉,以便于引导他们主动的思考、探索、学习。

4.2扩大课堂的教学容量

例如在讲解实验课“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一课时,不仅要做大量的实验,还要画出和填写四五个表格,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则这些画表格的时间就节省给了学生。多媒体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有机的结合一体,突出重难点,化解重难点,如此的形象、直观、生动,同时容量很大,教师只需要轻轻的点击鼠标,就能打开想要的知识,不仅节约时间,还是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

4.3视觉上的体验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事物、情境转移到屏幕上,让学生体验视觉美感,从而使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效果。如电流、电磁场的传播、电磁感应等物理现象,若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可以将这些“无形”的动态物理现象变为“有形现象”呈现出来。又如讲解万有引力时,利用计算机模拟动画技术表现太阳系行星的运动情况;讲解核外电子运动时,利用flash动画来演示电子绕原子核的高速运转等,都可以跨越空间的束缚,一展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风采。

4.4逐渐改善教学的方法

针对初中学生来讲,他们总是习惯于静态的分析,但是对物理现象中,多数呈“瞬间”变化的状态,这就需要抽象的思维进行分析理解。因此,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它能弥补传统教学中不足。例如:在教学“抛体运动轨迹”瞬间变化的过程时,由于实物演示速度太快,一闪而过,所以学生往往看不清运动的详细情况,实验就结束了。而采用录像快拍、计算机控制慢放手段或计算机模拟技术,学生就可以通过屏幕清晰地看出每一时间段的运动情况和整个运动轨迹的变化。

4.5借助多媒体课件,能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物理教学中借助多种媒体的使用,可以让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例如,在初中物理《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利用电脑动画程序设计问题:“猴子能否逃脱与猴子等高的汽枪子弹击中的厄运?”先让学生思考、想象,然后再演示子弹平抛运动的活动画面。通过观看动画的过程,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大大增强。为进一步加深学生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设置轰炸机投弹轰炸地面目标的动画情境,从而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得到进一步的加深。

5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作用

5.1激发求知欲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自身思维的灵活性和丰富性密切相关,所以作为初中物理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学生营造敢想、善思的创造性学习氛围及情境。例如:在讲到初中(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8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第一章第一节“走进神奇”教学中,我首先提出问题:自然界中的神奇有哪些?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后,我通过电视中自拍摄的“浩瀚的天空,群星闪烁;夕阳西下、天边一片彩霞;黄河咆哮;雪山崩塌;龙卷风的威力无比”等图片,再配上相对应的音乐,投影到屏幕上,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知识,一边观察,一边分析理解,看到一幅幅动静交替的色彩画面,使学生体会到了自然界中神奇无所不在、无奇不有,加上老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学生完全陶醉在美丽的自然界情景中,思维处于积极兴奋状态。当老师提出自然界中神奇除上述外,还有那些神奇现象?绝大多数学生在老师点拨下触景生情,纷纷举手发言,举出了如冰雹,时而像汤圆,时而是小豆粒;雨,时而又悄然无声,时而瓢泼倾盆;云,有时似鱼鳞,有时像城堡……等等例子。这样,建造了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一种学习氛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发展。

5.2把握情境教学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批改作业、相互讨论、讲评等促进学生情感的深化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解“摩擦起电,两种电荷”教学中,我用事先准备好的塑料钢笔在干净的头发上摩擦、靠近接触轻小纸屑,让学生观察归纳出带电体的性质:带电体可以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并同时结合书本知识,让学生明白自然界中普遍存在两种电荷(即正、负电荷)。从而进一步掌握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最后,再引导学生观察验电器的构造及其应用。其次,详细的理解分析教材,利用相关的知识进行诱导,以启发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讲解光源定义的教学中,我将点燃一支蜡烛和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同时放在桌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并结合书本知识,理解什么是光源?学生们齐声回答: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接着我让学生指出桌上点燃和未点燃的蜡烛哪一个是光源的时候,学生们沉寂在了一篇寂寞中。紧接着,我让同学们结合实验和书上的定义,根据自己的理解给光源下定义,我再结合电灯的亮和灭来扩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终得出的结论: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在情景教学中,要不断的让学生感到惊奇,产生怀疑,以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并主动的思考和解决。当学生感到困惑的时候,经过教师的点拨,使他们茅塞顿开,从而提升他们对物理的兴趣以及获得知识的喜悦。

6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恰当的创设情境,借助各种教具、课件促进、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还能优化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