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路径

通识教育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路径

[摘要]通识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也是一种博雅教育。针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所面临的角色定位不明、岗位职责不清、辅导员工作职能被弱化等现实困境,通识教育的融入能够为高校辅导员更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技能提供新路径。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通识教育理念;新路径;探析

高等教育阶段是使青少年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道德规范,培养其学习新知识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及高尚性情的重要阶段。然而,专业化的培养模式依然显露于部分高校,片面高就业率的追求,使这些高校的教育重心倾向于专业课教育。高校辅导员在唯专业的教育模式下对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显得尤为被动。对当代青年学生寄予厚望,强调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必须担负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重任。由此,以通识教育理念指导高校教育工作、高校辅导员工作显得尤为紧迫。

一、通识教育理念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历史更迭,通识教育的范围也随之扩大、内涵随之丰富。据学者们对通识教育的含义界定来看,通识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启蒙教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德”的启蒙和“才”的启蒙;它也是一种“博雅教育”,是受教育者接受高层次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以成为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所必备的最基础的综合知识,还是一种非针对性的、非专业性的、非职业化的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并不简单局限于一种教育方式的改变、教育内容的扩充,而是一种应当渗透于教学实践的教育理念。根据以上通识教育理念的含义,我们可以对通识教育理念的特点做以下梳理:

(一)基础性。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那么作为社会中的人,应当具备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知识、与时俱进的生活技能、?力践行主流价值观的意识与能力。通识教育理念正是在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性及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对受教育者提出了基础性要求。针对高等教育层次来说,通识教育是大学生接受专业教育及更高层次教育的基础知识储备。

(二)广博性。通识教育理念的“通”是要求受教育者能广通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专业的知识,不执着于过去所得、不拘泥于学识所困、不局限于技能所导;“识”则要求受教育者在通识学习过程中不仅熟记知识,还要练就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技能,除却提升生存技艺,还应当博学道德修养,着力于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德才广博对社会发展大有裨益的人。

(三)阶段性。通识教育理念的阶段性则体现在针对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群体,通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针对我国小学层级的受教育者来说,通识教育要求他们识记字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性;通识教育要求初中、高中层级的受教育者在此基础上发散理性思维,提升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对高等教育层级的受教育者,则要求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对于不同群体,通识教育的方式有目标教育与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集中学习与“碎片”学习等阶段性差异。

(四)连续性。通识教育理念阶段性特征体现了“社会中的人”从小到老都要接受不同程度的通识教育,上一阶段的通识教育是下一阶段通识继续教育的必要知识储备,因此,在“社会中的人”整个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符合受教育者成长成才规律的通识教育内容。时代飞速发展、知识推陈出新,通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当与时俱进,这就要求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受教育者要紧随发展的步伐,不断充实自身的通识知识与技能。

二、以通识教育理念指导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实依据

(一)贯彻关于青年学生成长成才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立德树人是高校立身之本,在全国高校政治会议上强调高校教育的正确目标应“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教育思想指明教育应当着眼于学生、服务学生、关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不仅要练就获得专业技术的本领,更需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塑造核心的价值观念、养成勤奋求实的拼搏精神、培养坚毅的意志品格、锻造科学的逻辑思维、形成大胆的创新意识、练就过硬的实践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需要高校转变以往单一的教育评价模式,以通识教育理念的视角深化教学体制的改革,全面贯彻的教育思想,提高公共课课程的教学效果、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关注并支持高校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序推进。

(二)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力量的理论基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高校辅导员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能有效利用主阵地作用,发挥第二课堂活动优势,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优良行为习惯潜移默化渗透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环节、各方面;更能切实践行党中央实践育人的指示,如通过开展校内社团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拓宽大学生的视野与能力;大力开展格调高雅、内涵广博的校园文化活动,将通识内容渗透其中,充分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效果等。通识教育理念的连续性、阶段性特征要求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要贯穿于大学生生活、学习以及工作的全过程,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到实践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就业指导教育,通识教育都伴随始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需覆盖于大学生课堂教学、课外实践;现实与网络的,课堂、食堂乃至寝室的生活、学习。因此,在通识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辅导员这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足以发挥。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现实困境。1.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明。辅导员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的多重角色。然而,繁琐的材料整理、冗杂的信息通知、防不胜防的学生突发事件处理、“24小时”上班开机服务等繁多学生事务的重叠,致使辅导员对特定的角色产生了怀疑。所谓的“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在工作中呈现的却是“文员”“保姆”“后勤”,这项工作可以说是人人皆可做的、易被替代的、无法实现专业价值的。辅导员对工作角色的认识直接影响其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方式,角色定位不明所产生的职业倦怠必然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乃至正常教学秩序的有序推进。2.辅导员岗位职责不清。辅导员的多重岗位职责的环环相扣、随即切换的工作要求,需要辅导员具备与角色、岗位相符的职业素质。然而,自我角色定位不明、多重职责权衡不清、职业发展规划模糊,加之,外部对辅导员职位曲解、对辅导员职业发展限制等内外部因素,削弱了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激情和热爱,致使他们无心也无意走辅导员“三专”职业道路,只将这项工作当作“过渡”或“跳板”。消极的岗位职责态度及岗位技能追求,必然限制辅导员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性、技术性的体现,也大大削弱了辅导员这一角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行为习惯引导、成长成才引导的关键性、重要性。3.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高校对辅导员职业发展的关切,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是辅导员有效发挥骨干力量的重要保障。辅导员的工作效果浸润于学生的思想、价值观、行为习惯的转变过程,难以形成即时的、可量化的教育成果。在部分高校唯重专业化教育的趋势下,辅导员工作被相应地片面化为大学生服务的工作或管理大学生日常事务的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趋于弱化。高校偏重专业教育,必然狠抓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相较之下,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与建设就相形见绌了。然则,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应随着大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教育理念的逐步发展、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得到相应的补充和提高。高校应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发展,着力拓宽职业发展渠道和晋升平台,为辅导员继续深造创造更多机会。

三、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路径

通识教育理念下,培养德才兼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高校培育目标。作为开展通识教育的关键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主渠道”和“主阵地”两个板块同时发力,因此,高校辅导员应顺时顺势探索新路径,巩固“主阵地”。

(一)更新工作理念。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特殊性尤为显著。高校辅导员要秉承立德树人的宗旨,以引导大学生“修德”、“养性”为第一要务,创新思想教育方法,帮助大学生端正价值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大学生的学生、生活大有裨益,辅导员应巧妙运用校级班规引导班风、学风的建设,通过组建得力的班团队伍,促进班级成员养成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的良好自律习惯。通识教育尤其关注大学生非专业能力的拓展,辅导员则要坚持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的工作理念,创建多元化校园文化活动、课外实践活动,将通识内容潜移默化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各个环节。辅导员要在全面育人的指导下,高度关注学习困难者、家庭经济困难者、心理健康异常者等特殊情况,通过抓特殊、抓重点、抓典型确保全员共同发展。

(二)转变工作思路。高校辅导员首先要加强对学生事务工作多重角色扮演的正确认识,提高对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重要性的充分认识。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引导他们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会对大学生性情培养、德行养成、价值理念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其次,辅导员工作并不是刻板的利用规则约束学生,遵循职责服务学生。辅导员要善于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各环节,培养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发掘青年学生的智慧以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良性模式。再次,辅导员工作杜绝一成不变。辅导员工作对象是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的青年群体,每一届大学生都各有差异,因此,辅导员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工作方法和循规蹈矩的工作模式,而应依据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规律与时俱进地作灵活调整。最后,辅导员工作不仅局限于处理学生的事务性工作,还应当在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明确职业发展目标,确立专业化、职业化道路。

(三)创新工作方法。通识教育理念在辅导员工作中的贯彻落实,需要借助新技术、新方法、新途径。新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为碎片化、标题化、话题性的微视频、微新闻、微短文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充斥着大学生的试听感官,而每一次指尖的点击都对他们的价值导向、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产生影响。辅导员工作要利用新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独特优势,采用大学生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创建微平台,借助网络媒体宣传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大学生对热点话题的正向理解,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故事。朋辈群体是辅导员进行班级管理、引导学风建设、协调寝室矛盾的得力助手。辅导员要善于挖掘学生中的“语言领袖”,培养班级朋辈群体,利用朋辈力量激发大学生“你追我赶”的向上干劲。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是辅导员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学生日常工作的重要途径。走出校门、体验生活、服务社会的志愿实践活动是激发大学生爱心、锤炼大学生意志、拓展大学生通识技能的现实课堂。因此,辅导员应借助高校校企合作、校外合作的平台,多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为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

(四)提升工作技能。通识教育传导着一种以人为本的、宽领域、广视角增长知识与能力的理念。高校辅导员无论是在提成个人生活品质层面,还是在提升工作质量层面,都处于接受通识教育的重要阶段。作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引导者,高校辅导员需要以高雅品行影响学生、以人格魅力感化学生、以渊博学识引导学生。高校辅导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与知识,还需要不断拓展全方位工作能力,如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处理紧急事件的应变能力、活动开展的组织协调能力、思想行为的引导能力等。辅导员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处在关键的枢纽位置,既要及时执行学校、学院安排的工作,又要在繁琐的学生事务工作中理清思路锁定重点工作。辅导员要掌握将新媒体应用于整理学生资料、传达通知信息、把握思维动向、管理微平台等将学生工作化繁为简的技能。此外,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辅导员既要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挥其在学生工作中的优势;又要及时熟悉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把握学生专业学习进度,正确引导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张慧洁,孙中涛.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82.

[2]: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

作者:陈茂礼 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